攝影人不可不知道的攝影大師及作品?

你們最喜歡的攝影師的是誰,他們的作品是如何打動你


3.5修改,新增13.阿爾弗雷德-艾森斯塔特和他的《世紀之吻》。
8.7修改。把每個作品的圖配上是不是能騙更多贊?ps:圖片都是百度找的,侵刪,可能有點av畫質。多圖預警。


作為一個剛參加完藝考的攝影專業學生狗,冒昧簡單答一下這個問題,如有不完整和錯誤之處還求指正。以下順序大體按照攝影史上攝影風格的發展順序排列。參考資料:《光影中的靈魂》,王真編著。建議對攝影史和攝影家有興趣可以讀一讀,上面有更多更詳細的解說。

—————————————以下正文—————————————

1.路易-雅客-讓-達蓋爾
達蓋爾雖然稱不上什麼攝影家,但作為公認的攝影的發明者、被譽為「攝影之父」的他不可不知。1839年,法國政府正式對全世界宣布攝影術誕生,這裡的「攝影術」即達蓋爾的「銀版攝影法」。由於達蓋爾本人是一名畫家,他所拍攝的照片儼然已經有了早期畫意攝影的影子,代表作《巴黎寺院街》就很能體現這一點。

2.奧斯卡-古斯塔夫-雷蘭德
攝影術誕生之初,人們都認為將照片拍攝的像繪畫一樣,可以提升照片的藝術價值。畫意派便是持這種觀點的流派,也是攝影史上第一個攝影風格流派。然而,攝影開始被人們認同為一種藝術,還是從1857年英國人雷蘭德展出的作品《兩種人生》(又名《生活的兩種方式》)開始。這幅作品在英國曼徹斯特藝術珍品展覽會上展出,並被英國女王收藏。雷蘭德在畫意攝影上的成功開拓,也使他贏得了「藝術攝影之父」的美譽。

3.亨利-佩奇-魯濱遜
英國人魯濱遜也是由畫家轉行成為攝影師的,這種情況在早期畫意攝影中十分常見。但與其他畫意攝影家不同的是,魯濱遜不僅擁有精湛的攝影技術,還建立了畫意攝影的理論體系。1869年,魯濱遜出版《攝影的畫意效果》一書,1884年,又發表《照片的構圖方法》一書。這也使得他成為19世紀攝影「高級藝術運動」的領袖。其代表作有《彌留》等。

4.彼得-亨利-愛默生
愛默生是最早開始挑戰畫意攝影主張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自然主義攝影》(1889)一書,主張直接記錄現實,追求自然的效果。代表作有《諾福克一代的生活和風景》。儘管愛默生後來改變了自己的看法,但其「自然主義」的攝影思想影響了攝影界,並為後來的「直接攝影」「純攝影」等主張奠定了基礎。

5.艾爾弗雷德-斯蒂格利茨
斯蒂格利茨是當之無愧的美國早期現代攝影大師,被稱為「現代攝影之父」。他創辦了美國攝影分離派,出版了攝影刊物《攝影作品》,還建立了「攝影分離派小畫廊」,一生作品無數,貢獻非凡。他的作品風格經歷了由畫意到現代的轉變,他為攝影藝術開拓了一片新天地,同時也直接影響了斯特蘭德、韋斯頓等後來的攝影大家。其代表作有《終點站》。

6.愛德華-斯泰肯
現代攝影中的「純攝影」開始主張造型風格上與繪畫徹底分離。斯泰肯便是純攝影的倡導者之一,同時也是美國實用商業攝影的奠基人。他以自己長達70年的攝影創作實踐、大量的作品為現代攝影豎起了一座歷史的豐碑。代表作有《鄧肯》。

7.保羅-斯特蘭德
「尊重對象,為了完全表現存在感,絕不使用特殊的技法和花招,而直接進行拍攝。」這是斯特蘭德對其「直接攝影」主張的描述。個人認為,從斯特蘭德開始,攝影才真正脫離繪畫影響,開始尋找自己的道路。斯特蘭德的主張和觀點同樣影響了韋斯頓、亞當斯等後起的巨匠。其代表作有《白色柵欄》。

8.愛德華-韋斯頓
提到韋斯頓,自然不得不提純影派和「F64小組」。純影派反對人為對畫面進行加工和修飾,F64小組就是純影派中大名鼎鼎的一個團體。他們使用小光圈、追求極高的清晰度和豐富的影紋層次,所攝照片與早起攝影作品相比也有了煥然一新的感覺。韋斯頓則是F64小組中最赫赫有名的的人物之一,其代表作《青椒30號》堪稱世界攝影史上不朽的偉大作品。一隻青椒,經過韋斯頓的精心擺布、精準聚焦、精確曝光,呈現出不可思議的質感和美感,令人拍案叫絕。

9.安塞爾-亞當斯
F64小組中另一位巨匠級人物便是亞當斯。至今為止,亞當斯的風光照片仍被認為是風光攝影典範,是評判一張風光照片好壞的標準。亞當斯的風光照片使用超大景深、精確地控制曝光、使用寬容度極大的膠片,極高的清晰度和豐富的細節體現使得其風光作品能夠精緻的再現自然風光,也是其作品經久不衰的原因。此外,亞當斯發明的「區域曝光法」和「水浴顯影法」也有助於精準地控制曝光和再現景物豐富的細節,在數碼相機興起後才逐漸不為人們所使用。其代表作有《威廉森山》。

10.多蘿西婭-蘭格
為調查美國農業地區在經濟大蕭條中的情況,美國農業部建立了「重新安置局」,簡稱FSA。為了調查需要,FSA聘請了諸多攝影師,也正是因此,誕生了一系列的優秀紀實攝影作品和攝影家,其中的佼佼者要數蘭格。其作品生動再現了美國經濟大蕭條時的狀況,深得斯泰肯的讚賞。值得一提的事,蘭格是攝影史上為數不多的高成就的女攝影師。代表作有《逃難的移民母子》。

11.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作為一名大師級的紀實攝影家,布列松的攝影技術自然是不必說,但真正使他在攝影史上成為里程碑式人物的,還是他「決定性瞬間」的攝影理論。簡單來說,所謂決定性瞬間就是在被攝對象處於最具有特點和意義的一刻按下快門。這個理論的提出使人們對攝影本質的體悟從形式層面深入到了時間層面。而布列松本人也在自己的作品中不斷實踐著決定性瞬間的理論,其照片往往新穎而令人驚奇。代表作有《拉扎爾車站後景》(又名《跳過去》)。

12.羅伯特-卡帕
我想,卡帕毫無疑問擔得起「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戰地攝影家」稱號。其名言「如果你拍的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離得還不夠近。」後來成為戰地攝影的最高準則。由其創辦並任主席的瑪格南圖片社至今仍是最優秀的紀實或新聞攝影家的標籤。卡帕的代表作《共和軍士兵之死》(又名《倒下的士兵》)拍攝了一個士兵衝出戰壕後中彈倒下過程中的瞬間,該作品一經發表即因其強大的震撼力引起轟動,被看做「從未有過的最偉大的戰爭攝影作品」。1954年,卡帕赴越南戰場採訪,不幸誤入雷區逝世。卡帕將其一生都奉獻給了戰地攝影事業只為將戰爭的殘酷更多的揭露出來,以反對戰爭,追求和平。

13.阿爾弗雷德-艾森斯塔特
美國著名新聞攝影家艾森斯塔特,被譽為「新聞攝影之父」,也是著名的《生活》雜誌創始的攝影師之一,同時幾乎是其中最有價值和最負盛名的攝影師。但我想,比艾森斯塔特這個名字更有名氣的必然是他的代表作品《世紀之吻》,一張表現了二戰結束喜悅的照片,如今在街頭巷尾還時不時地能看見它製成的海報,是毫無疑問的經典之作。

14.拉斯洛-莫豪利-納吉
現代主義攝影中,首當其衝的必然是抽象攝影了。抽象攝影中具有完整的觀念形態和創作理念的第一人當屬納吉,他採用實物投影、多底合成、中途曝光、多重曝光等新攝影方法,追求超視覺、超常態的抽象形態。代表作有《埃菲爾鐵塔》。(抱歉這張實在找不到…)

15.曼-雷
曼-雷是真正在超現實主義攝影上做出傑出貢獻的大師級人物。其被譽為「不知疲倦的創新者」。其名言「與其拍攝一個東西,不如拍攝一個意念;與其拍攝一個意念,不如拍攝一個夢幻。」幾乎可以看作是超現實主義攝影最經典的詮釋。代表作有《騙人的淚珠》。

16.菲利普-哈爾斯曼
哈爾斯曼同樣是超現實主義攝影中不可不提的大師級人物。他在1940年結識超現實主義畫家達利,並與之一同創作了諸多傑出的超現實主義作品。其中《原子達利》就是其最令人驚異的作品之一,不僅表現出「超現實」,更表現出「超吸力」「超時空」的感覺。

17.尤素福-卡什
要說人像攝影領域,最著名的攝影家莫過於卡什。卡什的作品善於體現被攝人物的內在精神,在拍攝前他會對該人的職業、性格、愛好做一些調查研究,拍攝時與人物交談,並抓住最體現人物精神的一面用相機體現。其三張代表作《丘吉爾》《海明威》《愛因斯坦》現今幾乎成為三人的「代表照片」。

18.讓盧普-西埃夫
西埃夫是一個極有才華的攝影師,在人像、時裝、人體、風光和廣告攝影上均有不凡成就。1959年至1960年,西埃夫加入瑪格南圖片社。他的作品洋溢著信息時代的現代情調。19.郎靜山
個人認為,要說中國的世界級攝影家,僅有郎靜山一人,曾被國際攝影屆列為世界十大攝影名家之一。郎靜山的「集錦攝影」大致可以理解為國畫風格的畫意攝影,採用事先拍攝的多種素材,利用暗房工藝拼接疊放組成事先預設的畫面,經過其特殊處理,照片顯現出濃厚的中國丹青水墨畫韻味。代表作有《煙波江上》。

望有幫助。


何藩《靠近陰影》

他作品中唯一擺拍的作品。攝於1954年。

在銅鑼灣的英皇書院看到一面白牆

他就思考加入一些元素構圖

於是找了表親站在角落拍攝

然後在暗房裡加工出三角陰影效果

從「決定瞬間」到設計構圖

從被動的「等」到主動的「做」

這就為何藩之後出任導演打下了基礎

一、何潘集

PLAN:一周一個攝影老法師(準備7位)

1.為何攝影

2.名人車失事

3.代表作

(以下圖源來自百度,侵刪)

何藩(1931.10.8─2016.6.19)

他是香港最好的街頭攝影師,也是著名的風月片導演。

何藩1931年出生於上海,1949年即隨家人移居至香港,曾就讀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為國際級知名攝影師,於1958年獲得攝影十傑冠軍,及20世紀電影導演。

上世紀50至60年代,何藩在世界不同攝影比賽中,得到超過280個獎項,1958 年到1965年,連續贏得八屆由美國攝影學會所評選的世界攝影十傑的榮銜,後來還專門出過《街頭攝影叢談》和《現代攝影欣賞》諸書。

這麼多的榮譽並不是最傲人的,最傲人的是拿下這些榮譽的何藩彼時才不過28歲而已。或許是想找尋突破,或許是想嘗試新事物。總之他又重返大學,選擇主修戲劇並創立了大學影視和戲劇俱樂部,這為他後來成為演員和導演奠定了基礎。

1987年,根據《肉蒲團》改編的《浮世風情繪》,是何藩風月之作的巔峰。1994年,《浮世風情繪》入選德國電影年鑒300部東方經典電影名單,一起入選的還有黑澤明的《羅生門》、大島渚的《感官世界》。有一次採訪時何藩提到,一位來自北京的記者告訴他,《浮世風情繪》在北京電影學院被拿來做教材,並且張藝謀導演也很推崇何藩的風月片。「這讓我很感動。」

當時可以在台灣接拍文藝片的另一個背景是:《三度誘惑》《我為卿狂》票房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讓何藩得以擺脫商業電影的束縛,而他的風月片也開始逐漸向帶有情色的藝術電影轉型。隨著時間推移,業界和大眾越來越承認何藩風月片的藝術價值,何藩多部三級片在美國產生影響,《罌粟》成為美國一些大學電影系的示範作品。

相比於商業氛圍濃郁的香港,台灣是讓何藩自由呼吸的福地。1990年代後,何藩又拍了《不 羈的心》《罌粟》等影片。《罌粟》取材於蘇童小說《罌粟之家》,當時片方授意:希望何藩能拍出張藝謀《菊豆》那種風味的片子,當然片中仍有情色。

1.為何攝影: 何藩說他一直在等待著光與景物的交織,然後讓魔法在他的相機中產生,就這麼簡單。1937年出生的何藩,從小喜歡畫畫,在13歲時收到父親送的一台 Brownie相機,從此對攝影一發不可收拾,如今已是78歲高齡,可是手中的相機卻仍未放下。

有時候為了拍攝出完美的作品,他會在某個地方一連幾天從清晨待到夜裡,觀察什麼時間的光線恰好和人物所在的位置形成最美的構圖,然後捕捉那轉眼即逝的一瞬間。

2.對於情色的理解:我想起一個佛教故事:觀音菩薩曾經化身美女勾引歡喜王,歡喜王愛她,便被菩薩引入佛門,成為「歡喜佛」。佛教有說:「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為菩薩度生的最大方便。從這個角度看,三級片對何藩來說,對你我來說,功德無量。

3.代表作


街頭攝影師劉濤
豈止於笑謔 我眼中的街頭攝影師劉濤-IT168 數碼相機專區
國外的咱就不說了,談談國產的吧,這是國內我最喜歡的一個街頭攝影師了,但是體制之下,大師終究也被埋沒了,好像在說我自己。
朋友做了個自媒體,首期推我的作品了,那我就大言不慚的安利一下自己的街頭攝影集吧
振興 ‖孤獨的攝影騎士
然後就是民國時期的何藩。
我這裡有點乾貨,畢生收集的大師作品
http://pan.baidu.com/s/1kUfxWe7


居然沒有提到亞克亨利拉蒂格,不開心!!直接上我公眾號內的一篇推文。。

Jacques-Henri Lartigue. France/ 溫情的歌頌者。永遠都是七歲小孩眼裡的世界。使愛成為藝術的對象。一直用眼睛眨三下的獨特方法,與這個世界做愛。

雅克·亨利·拉蒂格

20世紀最重要的攝影大師之一,也是我最喜歡的攝影師哦!

一個七歲的小男孩因為擔心美好的休閑時刻會轉瞬即逝,在爸爸的指點下開始用相機記錄他的記憶,於是他找的了他的終身職業。直到92歲,拉蒂格一共拍攝了15萬張照片,寫了五萬頁日記,他用近乎孩子般純真美好的視野,用文字與膠片繪製出那個時代法國式的生活,當然也是他的生活。他對攝影的那種業餘但充滿激情的熱愛也成為了那個讓人嘆為觀止的時代的有力見證。


如果有興趣想深入了解的話可自行百度,(怕不喜歡的人看文字累,相信喜歡的人一定會不止百度的)我們在這還是直接賞圖吧,相信你們一定會看的過癮,哈哈哈!

接下來可全是圖片哦,(你們可以認為我懶,不想碼字,可實際上我想說的是對於大師作品實在不敢妄加評論,直接看圖,你們一定會有自己的理解與體會!)快搬好小板凳速來圍觀!!!

希望沒有讓大家失望!(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關注通道

直接在微信中輸入morethanarchi或不止於築就能找到我和我交流了,哈哈哈!!


一分鐘認識攝影大師(序)

布列松,法國攝影大師,現代新聞攝影之父。

經典的理論就是 決定性瞬間"(the decisive moment)

愚以為。。。就是要抓拍能表現整個作品中心思想的那一瞬間。

看圖說話:

《男孩》

這個孩子,得意洋洋地的幫父親買酒回來(當然說成打醬油的熊孩子也是可以的),孩子天真的神情被完美定格。簡單的街頭瞬間抓拍,捕捉到了最天真的感情,堪稱經典。而且這張照片的魅力在於——耐看。

幸福、純真和美好,百看不膩。



《布魯塞爾》

偷看的時候被偷拍。。。這倆人偷看圍擋裡邊的表演,一個人還十分警惕地怕被發現。那種略有不安的心情和欲罷不能的神態也被攝影者用相機表現的淋漓盡致。


《紐約》

紐約都市是什麼樣的?

老闆和女秘書,只露出一直腳是不是更能讓人陷入遐想……這不僅僅是一張靜止的照片,而是在引導你的大腦講述一段故事,攝影者只是用相機開啟了一個序言。

《北京》

1958年訪華時拍的照片。

科技館,群眾正在爭先恐後地觀看當時剛出現的電視屏幕。

攝影並不像想像的那麼難,必須要有高大上的器材才可以,畫質是一方面,內涵更重要。

決定性瞬間"(the decisive moment)

相信大家平常注意觀察,注意捕捉關鍵的「瞬間」,用手機也同樣可以拍出有深度的照片,記錄自己生活中關鍵的那一瞬間。

一分鐘不能超時,下次再具體聊聊布列松的人生經歷和作品。最後來一張名人照片,大家猜猜是誰,哈哈,祝大家周末愉快!

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幫忙轉發,互相交流吧:)

攝影大師布列松的故事(雜文)

2017-03-21 木水杯 歷史故事每日讀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生於1908年法國巴黎附近的小鎮。

1908年大概是什麼概念呢,在同時期的中國正處於清朝末期光緒時代,從攝影角度來說,慈禧太后已經開始在後宮使用相機了,然並卵——慈禧太后在1908年就去世了;(

那麼,往前扯一扯,再插播一段相機在皇宮的故事。

珍妃1889年入宮,入宮以後受到光緒皇和慈禧太后的喜愛,加上性格活潑開朗,思想先進,敢作敢為,所以把當時類似於現在iPHONE plus、三星NOTE的高科技產品——相機,引入後宮,各種咔嚓咔嚓,給姐妹拍,給太監拍,給皇帝拍,還製作寫真,不亦樂乎。

但在當時迷信盛行的社會裡,這種高科技產品的出現,本身就會讓一些守舊的人莫名的抵觸和懼怕。謠言四起,相機是鎖魂的邪物,拍照會減陽壽,所以慈禧太后一開始是很反感照相機的。(題外話,慈禧太后有點杞人憂天了,因為100多年過去以後,到了2016年,類似的高科技產品iPHONE、三星NOTE7才開始默默地鎖魂、爆炸並傷害陽壽……)

可以說珍妃用相機照相,只是讓慈禧太后更不高興,所以她在攝魂師的職業道路上發展的並不順利,以至於在1900年八國聯軍攻破北京城的時候,慈禧不肯帶著珍妃逃走,還強迫她跳井自盡了。由於攝影師和被拍攝者的地位關係,攝影者被被拍攝者反鎖魂了,結果很可怕。——攝影者和被拍攝者的位置關係很重要,正面拍攝,往往缺乏靈魂表現,類似證件照,非常呆板,如果錯開一些角度,如斜45°拍攝,人物就會顯得十分生動。

扯太遠了,繼續說布列松。

布列松的父親是個紡織工廠主,母親是個棉花農場主,可以說家境殷實,如果布列松再搞點服裝銷售的話,那麼這個家族就是典型的供、產、銷一條龍了,獨霸行業,指日可待。可惜,布列松對於繼承家業經商並不感興趣。

大好的家業沒有繼承,但是俗話說的好,東邊不亮西邊亮,是金子總要發光的。(我客觀的分析了下,我為什麼至今沒在東邊發光,原因可能就是在西邊沒有財產:))

高中的時候布列鬆開始對繪畫產生濃烈興趣,從師於當時有名的立體派畫家安德烈?洛特(Andre Lhote),學習繪畫兩年。

繪畫和攝影可以說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比如繪畫中構圖,對人物造型觀察,對攝影就有很大的幫助,可以說這兩年的美術學習,是為今後的攝影打了一個很好的基礎。不多說了,上一張布列松繪畫老師的作品,請大家感受下布列松學習期間受到的影響。

高中畢業以後,布列松就讀於劍橋大學學習英國文學。不知道會不會對攝影起到一定幫助。

1932年,布列農大學畢業以後,買了一台萊卡相機。這裡重點說下,布列松也可以說一生主要使用的就是一部萊卡相機+50mm定焦鏡頭。(定焦鏡頭簡單解釋,就是虛化效果好,適合拍人像,但是取景範圍全得靠兩條腿前後左右猛跑,也就是要靠拍攝者調整位置來選擇景色,不是動動手擰擰鏡頭就行了,需要不辭辛苦地去選擇好位置來拍照)。

布列松大學畢業以後,就開始了專業的攝影道路。

所去的地方和經歷確實讓人佩服。

由於太多,用流水賬的形式簡要介紹下。

布列松從過軍,退役後去過非洲象牙海岸,在那裡得了「黑水病」,差點沒有挺過來。之後在西班牙內戰中記錄了當時的戰爭情況;二戰期間被德軍俘虜,關押了3年,兩次逃跑均告失敗,第三次終於逃離魔爪,之後加入了反納粹救助俘虜的地下組織。期間也拍攝了很多反納粹,和記載戰俘苦難生活的照片。

布列松還多次來到當時局勢動蕩的亞洲,去過緬甸、印尼、印度等熱點國家拍攝新聞攝影。在解放軍包圍北平之際,還來到北平城拍攝了一系列戰地照片。 美蘇對峙時期,他也到過蘇聯拍攝照片。 包括後來新中國成立後,他也來到中國拍照。1968年在法國學生運動的混亂時期,到達法國實地採訪。

布列松讓我佩服的就是這種戰地記者的專業精神和勇敢氣魄。下面上幾張圖,一起欣賞。

1948年北平被包圍:

南京

篇幅有限,以後有機會再來交流:)

歡迎關注公眾號(下面二維碼),一起交流,期待你的到來!


特別喜歡攝影師羅伯特卡帕。
很早以前在書上看到他的一句話:你拍的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靠的不夠近。
當時沒懂,覺得現在的我們買個長焦鏡頭不就好了?
但是後來在拍的時候發現光靠長焦是很難拍出好照片的。靠近一點拍能夠拍出很多震撼人心的照片。


當代攝影大師王輝(長沙)和他的作品


推薦閱讀:

我想知道自由攝影師的出路在何處?
如何看待國內部分攝影師和評論家對阮義忠先生作品 之濫情主義的批評和質疑?

TAG:攝影 | 專業攝影 | 紀實攝影 | 膠片攝影 | 人文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