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對自我情緒、以及自身感受的感知能力?
尤其是在自己深陷某種情緒中的時候,如何盡量清楚的分辨情緒本身和情緒化的判斷分析?謝謝!
。。。。。。。。。分割線。。。。。。。。。
這個問題主要是針對習慣性的抗拒自己的真實感受和某些特定情緒這個問題而提的。
。。。。。。。。。再次分割。。。。。。。。
題主我能想到的辦法只有兩個:1.在情緒發起之初,及時的予以察覺,並感受它,然後再開始接受化解。
2.陷進去某些情緒里的時候,先暫時擱置一下,等到平靜時再來想當時的問題。
但是以上兩個辦法可操作性並不強,方法1隻適合用於不是那麼強烈的情緒,且需要多練習;方法2往往會出現這麼一個問題,就是當我冷靜下來再去思考的時候,當時的那種感覺變淡了,這讓我反而無法充分的去感受當時的感受,有點像是逃避問題,而且下回很有可能會「複發」。
所以請問有大神知道什麼好的解決辦法嗎?不勝感激!
正念也許是最好的方法。
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的許多行為、情緒反應和思維是習慣化了的,往往我們沒有意識到就做出了反應,而正念正好要求我們打破這種習慣化模式,通過不斷地觀察來覺知到我們的反應。我們可以籍此對自己的身體、自己的想法更加了解,也變得更加敏感。因此也便能更早更好地覺察到情緒的生起。
當情緒襲來時,先別執行習慣化行為,而讓自己的反應推遲幾秒,藉助正念來經歷、覺察和了知此時的情緒狀態。更具體的說,是成為一個觀察者,不評判也不抗拒,對你此時的軀體狀態進行觀察。觀察你呼吸的急緩、觀察肌肉的鬆緊、觀察心跳的快慢等等,通過你的軀體反應來解讀你當下的情緒狀態,同時也要觀察自己腦中的想法,明晰是什麼樣的想法和認知導致了現在的情緒。就這樣觀察情緒生成、發展、寂滅的過程。 關於正念的修習方法,推薦喬·卡巴金《不分心:初學者的正念書》。
對我來說,只有一個辦法。
閉著眼,感受情緒在體內蔓延,跟隨我的呼吸一張一馳。
如果情緒太過強烈,我自發地想逃避和壓制情緒,步入無所適從的讓人抓狂的境地時,我會一邊自發地做著無謂的反抗(其實我覺得化解不了情緒的原因就是反抗,而我也無法命令自己不去反抗,因為這又會帶來新一輪的反抗),一邊告訴自己,熬著吧。
熬著吧。
當我全心全意接受這句話時,我反而不掙扎不抵抗了,那些情緒反而不知不覺蔓延開來然後消失了。
(??ˇ?ˇ?)本文共計2914字,建議閱讀5分鐘。你可以玩手機的時候進來看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上觀點 】
- 「察覺細微變化」的能力不是天生的,是需要我們後天慢慢訓練的;
- 主動練習、挑選環境、選擇性敏感是提升「察覺細微變化」能力的關鍵。
這是一種「察覺細微變化」的能力。大部分事物的發展都不是突變的,而是漸變的。一個人越「敏感」,越可以捕捉到一件事物微小的改變,就可以對事情的突變進行提前的預知。也就是說,「敏感」賦予了你「見微知著」的能力,這種能力可以預測未來,搶佔先機。
其實,這種能力不是天生的,是需要我們後天慢慢訓練的。
1.吃肉與飲茶
我小的時候,爸爸媽媽有一個「特異功能」讓我覺得十分驚訝。他們用鼻子稍微一聞就可以分辨出哪個是牛肉,哪個是豬肉,哪個是羊肉,而我就算吃到嘴裡也嘗不出這三種肉的區別。長大後,家裡為了健康飲食,飯菜的口味逐漸趨向於清淡。隨著重口味調料的減少,我發現我對於肉類的「敏感度」變高了。我不僅能很容易的分辨出肉的不同品種,還能在咀嚼之間體驗到肉的層次感,分辨出同一品種下不同產地的肉質的區別。
《未來簡史》的作者赫拉利在書中舉過一個自己的例子。他之前喝茶喜歡加糖, 後來發現糖把茶葉本身的味道給覆蓋了,所以就把糖減少,專門體會茶的味道。然後他對茶的感覺就越來越靈敏,體驗越來越豐富,最後發現他最喜歡喝的一種茶是中國四川雅安產的熊貓糞茶——就是用熊貓糞做肥料種植的一種茶。赫拉利說,早年你就算給他一杯用明朝的茶碗盛的熊貓糞茶,他也無法分辨出其中感覺,跟用紙杯裝的普通茶葉有什麼不同。但現在他能體會到其中有巨大的區別。
上學做練習題的時候你也會有過這樣的體驗:剛開始的時候,所有的題目看起來都差不多,你分不清應該用哪個知識點來解題。通過慢慢練習,你不僅可以解決問題,甚至可以做到題目沒看完就知道出題人想問什麼。這也是通過後天的訓練提高了我們對於問題的「敏感」能力。
那提高「敏感」的能力,有沒有什麼系統的方法呢?
2.主動練習
「主動練習」是提高自己「察覺細微變化」能力最基本的方法。
為了讓自己更「敏感」,你都要想盡一切辦法讓自己感受到正在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變化。比如,如果你打算練習自己的英語發音,那你就不妨在跟讀的時候進行錄音。每過一段時間,都拿出之前的錄音與現在的錄音進行對比,從中尋找差異,從細節之處進行針對性的提升。你看,這就是讓你自己感受到細微差異的方法。
以此類推,我們可以想出很多很多的辦法去鍛煉自己的「察覺細微變化」能力。李笑來老師舉過自己的一個例子:
我時不時會拿出一個自己喜歡的老片子,用十分之一的速度播放,然後盯著看…… 其實自己的變化是非常快的,幾部片子這樣看下來之後,看電影的感受完全變了,能夠捕捉到很多別的觀眾完全捕捉不到的東西,整體上感覺在同樣的時間裡,我一直在看慢動作…… 其實很神奇的。
主動找到變化固然關鍵,但是主動記錄變化更為重要。我們的記憶力是不可靠的,很多時候腦子裡的數據和事實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準確。這個時候就需要藉助記錄工具的幫助,讓我們能夠更加客觀地去察覺這些細微的變化。只有記錄下來了,我們才能更好的復盤,提升我們的「敏感」能力。
3.環境的影響
除了「主動練習」之外,環境對於一個人「察覺細微變化」能力的影響也十分巨大。
在科研領域,判斷哪個研究方向有前景、值得做,是最重要的事情。在如此前沿的地方,信息是十分稀缺的,想要做出精確地預測,靠的就是「敏感」這一能力。
楊振寧曾說過,中國同美國在科研上真正的差距,不是在信息獲取上,不是在物質投入上,而是在「傳統」上。他說的傳統就像是「空氣」,生活在這個環境里,你才能獲取創新的敏感度。這種敏感跟你的才智和投入都無關。
他理解的傳統是,「比如說,物理學有它的傳統,一個年輕人要想鑽到這個領域裡頭,他得學習過去幾百年已經有的知識,他還得能夠知道今天這個領域裡頭正在高速發展的是哪些問題。你如果在美國,在一個好的學校裡頭,你就浸淫在那「空氣」裡頭,知道什麼東西是重要的問題。這就是「傳統」。」
互聯網可以讓中國的研究人員很快獲知國際文獻,但是知道哪些文章可以再發展,就需要傳統。你如果到斯坦福、MIT等大學,對那些現在將要發展的方向就會很敏感。而在國內,你就沒有那麼敏感。單純的知道一個方向不重要,還得知道研究這個方向的問題需要用什麼角度、用什麼新的想法去看它。而在有「傳統」的地方就會獲取這些信息,會變得很「敏感」。
4.主動忽略
雖然「敏感」這個能力很重要,但是「過度敏感」也是有問題的。有的人就特別敏感,別人只是隨便說了一句話,他還以為是什麼暗示,別人隨便開個玩笑,他也會生氣。其實有些信息是用不著過度解讀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提升敏感度的同時,還要學會另外一個技能,那就是忽略。
看到了,感覺到了,但是假裝沒看到,這是被動的忽略。根本不往那個方面看,這是主動的忽略。想要有這樣的忽略水平,就必須得知道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我們應該只在重要的事情上保持敏感,在不重要的事情上放鬆敏感。
那到底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呢?萬維鋼老師說,琢磨人就不重要。琢磨事兒,琢磨思想,才重要。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的夫人艾莉諾·羅斯福有句名言:「偉大的頭腦談論想法,中等的頭腦談論事件,弱小的頭腦談論人。」你得先有想法,才能使一件事情發生。那些厲害的人,是能讓事情發生的人,這些人積極主動,愛談論想法。一般人比較被動,多數情況下只能作為一個看客,在事情發生以後議論一番。還有一種人則只顧著研究怎麼取悅前兩種人。
如果要把「敏感」的能力提升到極致,學會「選擇性敏感」是很關鍵的一步。
5.知識總結
- 「察覺細微變化」的能力不是天生的,是需要我們後天慢慢訓練的;
- 主動練習、挑選環境、選擇性敏感是提升「察覺細微變化」能力的關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廣告】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http://weixin.qq.com/r/A0WnvwTE-1mArUDc9xAR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掃描二維碼,或搜索「五分鐘成長學堂」即可關注
當意識到自己情緒有較大起伏時不要太專註於控制情緒,將部分注意力轉移到事情本身,去分析這件事。
比如今天同事或下屬做了一件讓你很生氣的事!當你即將炸的時候,先想想這件事還有沒有挽救的餘地,怎樣挽救?如果可以,你現在更該做的是想辦法去補救。如果不可以,那麼生氣也是沒用的,我們得想想之後還能做什麼。
大部分的情緒爆發都是瞬間的事,但是有了一個緩衝期,理智又會回籠。當然,出事時先冷靜分析的習慣也需要慢慢培養。做還是要比說難。
才疏,經驗之談
(總之方法是有效的,回頭看了看,好像稍微有點偏( ̄? ̄),不過情緒是不能與他人獨立而談的)
多和人交流,讓和人交流佔據生活的至少一半比例。閉門造車,只會越來越往下行。不要揪住一種情緒不放,在高水平的情緒交流中,一切心理都是明晰的。
情商一書中有個觀點,人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有效的情緒交流),會釋放多巴胺一類的物質。換句話說,交流使人快樂,哪怕是和朋友說廢話,哪怕是和賣東西的阿姨扯家常,哪怕是迎合搭訕的老奶奶,哪怕是調戲女服務員( ̄? ̄)
不要相信什麼自我調解可以維持情緒穩定的鬼話,這是我走了十幾年的老路,你只能維持一個亞穩定的狀態。
其實穩定的情緒狀態是有相當精確的描述的,當你處於情緒良好的狀態時,你的眶額皮層會倍激活,大路神經系統與小路神經系統協調工作;感受是你能輕鬆自然的感受到自己的情緒和他人的情緒,有放鬆自然的感覺。
在長期的社會壓力中,人們通常會處於「情緒恍惚」的狀態,該現象又稱 社會恍惚症,人們對周圍人的情緒少有體會,對他人的感受欠加考慮;到不是他們生性冷漠,只是忙於工作而忽略了情緒的世界;如果這個時候有個孩子跌倒,大聲哭喊起來,人們便會如驚醒一般,對孩子投以關心;這時你的同理心被激起,主動去關注別人的情緒,你的眶額皮層也被激活。
綜上,如何希望有較高質量的情緒生活,與人交流是最高效的辦法。
情緒是個細膩的活計,想有好的情緒量,首先要時時 關注感知自己的情緒 ,其次要會 調節自己的情緒 ,最好的方法是感受到家人的關懷,友情和戀情。逐漸的你會明白你與他們是相互關聯,不可分割的;你會不自覺的 感知並關注他人的情緒,並在他們傷心難過是激發起同理心,然後主動 調解他人的情緒 。
這就是情商要求的四個基本能力。
別把自己囿於情緒的牢籠中,情商這東西的產生是一種進化策略,情商是本能,不想太多的與人交流就好。長袖善舞很難,交女友或許很難,但朋友是沒有門檻的。即使你不願交朋友,與買菜的大媽,買早餐的阿姨,營業廳的服務員,和你一起等電梯的業主搭幾句話,也是有效的,前提是你主動的關注交流中情緒的變化。
總之,不要自鎖,交流不難,與陌生人交流也不大難,但你要知道遊戲規則。願你早日拜託不良情緒的糾纏。
以上皆據於《情商》與個人經驗,僅供參考( ̄? ̄)
當然什麼了解本心,或者心理學的方法也有效,前者入徑難,後者要看書,找爽快利落的方法,我想是不壞的過去心未來心現在心,都不可得。題主試試禪定止觀。我聽說修止就是讓嘈雜的心聲變安靜。這樣再去聽,觀察會清楚的多。
30分鐘讓你主宰自己情緒
每天早上無例外的,我都要小小著急一把,每次上下公交車。看到堵在前面的那些人。我就著急的不行。
本來刷卡上車,挺正常的事情,忽然就在這過程當中出現了好幾十個人擋在你面前,極度讓人不爽!我就著急,我的目標沒達到啊!
我坐個公交去上班, 有這麼多阻力。即使想跟老婆啪啪一回,擦例假來了。要不老婆不想來,碰到自己想吃的食物。想吃吧,它熱燙嘴阻止你吃。等等,無論哪個事情,只要你想辦了,總會有那麼些阻力在那兒擋著你。真是有無相生,上下相隨、高低相形。
但我們都是平常人,遇到這些事情就會生氣著急。可現實當中是自私解決的呢?有的人搬到了離公司近的地方,然後走著上班,有的人自架了,有的人騎自行車了。但當你改變形式的時候,你會發現依然面對阻力!自架時堵車、下霧、等條種條件又開始出現了。總之痛苦無窮盡。大家發現為什麼這樣了嗎?
原因就是我們太過執著於,公交刷卡、自架、騎自行車了。執著就是當我們滿腦子只有上公交刷卡的時候,而又有阻力出現的時候,就是我們生氣著急的根源。
當我們這躺上不去,下躺在上。今天買不著明天在買,有了這樣的想法的時候,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其實本來就是這樣子的,每天有多少次公交啊、除了公交還還可以選擇地鐵的嘛、你還可以選擇打車的嘛。但當我們自己固定死了自己的視角。那麼麻煩自然而然的就來了。讓我們疲於應對。
什麼叫不執著於自己的視角呢
當我喜歡小翠的時候。就算是我愛的死去活來的時候,我們還要知首有一百萬個小綠存在著呢!當我喜歡一百萬個小綠的時候,我們要知道,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小翠。一個小翠和一百萬個小綠本來就是一個整體,是不能分開來看的,分開了,那麼你就執於一個視角了,你就會深陷其中,痛苦不能自拔!
三十分鐘到了嗎?個人方法:因為自己看了不少書,對心理學人性方面都有一點點的概念,情緒發生的時候往往會先轉移注意力讓自己冷靜下來,然後去分析這個情緒為什麼會產生,分析著分析著就陷入的對人性與人生的思考之中,根本停不下來。。。。。
這段時間也正在被這個問題困擾,以前從不在別人面前說重話的,現在心裡想到什麼都總忍不住說出來,這段時間對領導很不爽,所以心裡怎麼想都都會說,而且一和他說話就忍不住煩躁。雖然後來冷靜下來的時候也會靜下來對我和自己談,但是放心一見到他的時候脾氣又來了,哪怕心裡一直在告訴自己冷靜,但是一開口就沒辦法控制了,語氣都不正常。
這個應該是認知方面的問題,因為最近有一件事情的原因所以對他意見很大,一直不滿意所以就通過這種方式發泄自己的不滿了。以前的時候無論別人怎麼冷嘲熱諷都不會有波動的(主要是當時有求於他們),所以還是態度吧,因為實在不爽他,這份工作也無所謂了,所以說話做事也就由著心情了,現在想糾正過來,真的覺得很難。
所以總覺得控制情緒,最重要的還是剛開始的認知態度,要不然情緒來的時候真的不容易控制。
多讀書,多看報,少吃辣椒,少說話。
每個人的性格不同,一百個人有一百種看法,情緒是一種主觀的感覺,它來得快去得也快,經歷的多了慢慢會知道衝動的表達自己的情緒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如果這個反應力來的快的話,相信自己很快就會自我總結,人都是在不斷進步不斷成熟的過程,沒有誰天生就懂得控制情緒。
去了解,去體會情緒來臨時,當時心裡怎麼想的以及是怎麼以為的?不要想立即止住,每次情緒來臨都是了解和接近自己的最佳機會,而很多人總希望立即錯過這樣的機會。因為比較痛苦,而人的天性是趨利避害的。例如,當我遇見一件事,我很生氣,事後自己仔細想了想為什麼會這麼生氣,因為恐懼,其實這件事情本身並不會讓我情緒波動很大,但是加上自我想像和恐懼我便很生氣!然後悟出一些觀念,然後根據觀念調整了心態,心態變了,性格便會跟著改變。
何以解憂,唯有國歌。
個人有兩個方法,供參考:
1.不要太care自己如何能在情緒化時候控制住自己情緒或者保持理智,像樓主說的,自己情緒強的時候什麼剋制不住,但是,但是,每一次出現情緒問題做出糟糕決策之後,一定回頭反思,最好用筆記錄下來,這個時候往往對整件事情有更清晰的理解,(千萬不要寫日記形式,這種長期很難堅持,容易自暴自棄),反思多了,不厭其煩,那麼自然遇到類似情況就會有點自我催眠式的改善。
2.訓練反射弧,還是針對第一種情況,遇到很強烈的情緒有的時候往往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宣洩,影響理性判斷,那麼可以練習一些特定的小動作,像是心理暗示一樣,比如咬自己嘴唇,掐自己大腿這些行為,一定要在陷入情緒之前作出這些動作,等於是提醒自己要冷靜,不要無謂宣洩情緒,還是控制不住就立刻到一個地方靜一靜,先止血再說。。但這個動作一定要熟練之後再用,先創造很多自己會發泄情緒的場景,然後不停訓練自己在情緒發泄之前做這個屬於自己的暗示動作。但是每一次如果忘記做這個小動作,那麼時候一定要花一點時間去反思自己,並提醒下次一定要做這個動作去暗示自己,反覆訓練多了,日積月累總會形成習慣。不過感覺挺累的。
最後,題主為啥把自己之前的心理學相關的答案都刪除了?可不可以發我
題主明顯已經對常見的心理學的療法很熟悉。有理論,如何做得更好,期待大神來回答!
推薦閱讀:
※如何高大上地介紹一個人?
※英語四級沒去參加,是不敢承認自己不努力,還是不敢承認自己,大專生?
※哪些心態是你刻意練習的?
※擁有一款過度自信的人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