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里賈母說借著水音更好聽有何聲學或是審美依據?
第四十回:
賈母便笑道:「既是他們演,何不叫他們進來演習...」鳳姐聽說,忙命人出去叫來…賈母道:「就鋪排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借著水音更好聽。
提問人也覺得,好像隔著水聽崑曲,身影更加動人。崑曲在園林中蓬勃生長,也屬於園林藝術,在此方感悟到。
庵溪的回答有了更新,分析的很細緻,比我這個專業多了,歡迎大家移步瀏覽。
庵溪:《紅樓夢》里賈母說借著水音更好聽有何聲學或是審美依據?
謝邀,這是個音樂問題,好像應該是這方面的專業人士回答,我就說點感悟吧。
這句出自第四十回,賈母帶著劉姥姥外加榮國府眾人遊覽大觀園,在探春的秋爽齋正說話,
正說話,忽一陣風過,隱隱聽得鼓樂之聲。賈母問「是誰家娶親呢?這裡臨街倒近。」王夫人等笑回道:「街上的那裡聽的見,這是咱們的那十幾個女孩子們演習吹打呢。」賈母便笑道:「既是他們演,何不叫他們進來演習。他們也逛一逛,咱們可又樂了。」鳳姐聽說,忙命人出去叫來,又一面吩咐擺下條桌,鋪上紅氈子。賈母道:「就鋪排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借著水音更好聽。回來咱們就在綴錦閣底下吃酒,又寬闊,又聽的近。
這些戲班的女孩子演習的應該是清朝前期的崑曲。
崑曲以吳儂軟語中古方言為基礎,以平上去入四聲,多分陰陽,語音字聲豐富,表現力強。其輕柔婉轉,悠遠靡曼,纖細必分,流利明晰。著名聲律家沈寵綏對此洞察深刻: 「盡洗乖聲,別開堂奧,調用水磨,拍捱冷板,聲則平上去入之婉協,字則頭腹尾音之畢勻; 功深溶琢,氣無煙火, 啟口輕圓,收音純細。所度之曲,則皆『折梅逢使』、『昨夜春歸』諸名筆; 采之傳奇,則『拜星月』、『華陰夜靜』等詞。」
對於崑曲藝術而言,私家園林的清幽環境,為其生存提供了絕妙的演出空間,從音樂音響效果看,在清幽的環境中,非常利於小型家樂音響的傳播,再配以潺潺的流水,使樂音更加清脆悅耳,悠揚婉轉,令人有飄飄欲仙之感。戲劇大師梅蘭芳曾說: 「……我想到《紅樓夢》里家宴時叫十番在藕香榭演奏,說借著水音好聽,的確水榭式的戲台,是有它的特點。」由此也證實曹雪芹學有豐富的戲劇知識、音樂知識。
水面有點類似現在的混音設備,大觀園裡有亭台樓閣假山房屋,可能會有嘈雜的迴音,而水面是平的,所以反射的聲音比較平穩,音質比較穩定。
後文還提到演出的效果,「不一時,只聽得簫管悠揚,笙笛並發。正值風清氣爽之時,那樂聲穿林度水而來,自然使人神怡心曠。」
音樂穿過樹林,有一種漂浮在空中的感覺,飄飄渺渺,四面八方蔓延,有種立體聲的感覺,加上水面去除雜音,清晰透亮,透著一種優雅的淡淡美感。
同時,中國的傳統哲學崇尚「天人合一」,水的流暢就是音樂的流暢,林子的高雅就是音樂的高雅,林間水旁聽這種猶如天籟的自然感很強的音樂,人,音樂,溪邊樹林,完全是一副和諧的天然美景。
賈母曾經專門提到自己的音樂觀,在小說第76回月下品樂
賈母因見月至中天,比先越發精彩可愛,因說:「如此好月不可不聞笛。」因命人將十番上女孩子傳來。賈母道:「音樂多了反失雅緻 只用吹笛的遠遠的吹起來就夠了。」??只聽那壁廂桂花樹下,嗚嗚咽咽,悠悠揚揚,吹出笛聲來。趁著這明月清風,天空地凈,真令人煩心頓解,萬慮齊除,都肅然危坐,默默相賞。聽約兩盞茶時,方才止住,大家稱讚不已。於是遂又斟上暖酒來。賈母笑道:「果然可聽么,」眾人笑道:「實在可聽。我們也想不到這樣。須得老太太帶領著,我們也得開些心胸。」賈母道:「這還不大好,須得揀那曲譜越慢的吹來越好。」??只聽桂花陰里,嗚嗚咽咽,裊裊悠悠,又發出一縷笛音來,果真比先越發凄涼。大家都寂然而坐。夜靜月明,且笛聲悲怨,賈母年老帶酒之人,聽此聲音,不免有觸於心,禁不住墮下淚來。
注意其中「如此好月不可不聞笛。」可見聽音樂需要一定的壞境要求。「音樂多了反失雅緻 只用吹笛的遠遠的吹起來就夠了。」演奏的樂器過多,難免嘈雜,有失雅緻。笛子是那種需要隔著一段距離欣賞,那種若隱若現的輕柔的繞耳輕樂,需要靜下心來,側耳傾聽,完全融入其中的意境。
這已經很高雅了,賈母猶嫌不足「這還不大好,須得揀那曲譜越慢的吹來越好。」要在細細的品味中,感受音樂的神韻,恰合了老子的「大音希聲」,與《溪山琴況》所提的「清」「遠」「古」「淡」「雅」「逸」等中國音樂審美的重要範疇是完全一致的。
當然,比較高的藝術修養需要家庭氛圍
小說第54回,賈母提到「叫芳官唱一出《尋夢》,只提琴至管簫合,笙笛一概不用。」連見多識廣的薛姨媽也露了怯
薛姨媽因笑道:「實在虧他,戲也看過幾百班,從沒見用簫管的。」賈母道:「也有只是象方才《西樓·楚江晴》一支) 多有小生吹蕭和的。這大套的實在少,這也在主人講究不講究罷了。這算什麼出奇?」指湘雲道:「我象他這麼大的時節 他爺爺有一班小戲偏有一個彈琴的湊了來 即如《西廂記》的《聽琴》《玉簪記》的《琴挑》,《續琵琶》的《胡茄十八拍》竟成了真的了比這個更如何?」眾人都道「這更難得了。」
賈母的娘家金陵世族史侯家,家族的戲班排演過《西廂記》的《聽琴》,《玉簪記》的《琴挑》,《續琵琶》的《胡茄十八拍》,配樂還是其他戲班沒有用過的「只提琴至管簫合,笙笛一概不用」,所以,一百年出一個貴族啊!
參考資料
【1】試說《紅樓夢》第五十四回之「只提琴與管簫合,笙笛一概不用。
【2】賈母的音樂審美思維_孟凡玉
我也來補充一下。
綴錦閣應該不是迎春住的綴錦樓,而是迎接元妃的正殿兩側的一個小閣樓。
這個地方應該和藕香榭隔水相望。賈母在綴錦閣底下,藕香榭就是自然而然的戲檯子。畢竟是表演,少了舞台的儀式感,怎麼好讓劉姥姥開眼呢。
藕香榭和綴錦閣,又應該和「花漵」處不遠,「穿花度柳,撫石依泉,過了荼蘼架,再入木香棚,越牡丹亭,度芍藥圃,入薔薇院,出芭蕉塢,盤旋曲折。忽聞水聲潺湲,瀉出石洞,上則蘿薜倒垂,下則落花浮蕩」——這般景色也盡攬眼中。
所以除了有水聲、有混響之類的加成外,美景配上優美的崑曲音樂和身段,視覺上也別緻風雅、渾然天成。
(這個圖就看個意思吧,不及大觀園景色十分之二三,因為花和異草異木沒有,而且應該是殘荷才對。)
此外,藕香榭在十七、十八回並未詳寫,這裡又補出一處意境,不然把四姑娘的住處附近冷落了也不好。
(當然,這個方位未必對,大家可以討論。)
————————————————————————————————————
重大更新(經評論區賜教,又做了很多修改)
首先為大家簡單帶來兩個概念,崑曲中有「清唱」(又稱「清曲」)與「劇曲」的區別。前者是文人雅士自己唱的,喜歡唱得字詞清楚,標準嚴格,氣足,要品崑曲詞句的味道;後者呢,更適應演出的陣仗,符合大部分觀眾的審美習慣,要流暢優美。具體請見這個問題(請大家一定要仔細讀這個問題下的第一、二個答案,否則恐怕難以領會其中的奧妙)
崑曲舞台唱腔與文人台下清唱的差別主要在什麼地方?
那麼,顯然,賈母在綴錦閣一定不是聽「清曲」而是「劇曲」的,因為畢竟隔得遠,而且宴樂之時,要華麗熱鬧嘛。所以賈母強調,在綴錦閣「聽的近」,遠了吐字發音都聽不清,只有旋律了。真到了演出的時候,果然是「簫管悠揚,笙笛並發」,可並沒有說唱腔如何,只有「樂聲穿林度水而來」。
大概的感覺看兩個視頻吧。(我不懂崑曲,行家請指正)
牡丹亭-遊園 單雯youku.com視頻
邢金沙溫宇航崑曲《玉簪記》【秋江.小桃紅】youku.com視頻
下面咱們重點看元宵賈母顯擺那一場,這一場是賈母品味的集大成體現。
原文如下——
你瞧瞧,薛姨太太這李親家太太都是有戲的人家,不知聽過多少好戲的。這些姑娘都比咱們家姑娘見過好戲,聽過好曲子。如今這小戲子又是那有名玩戲家的班子,雖是小孩子們,卻比大班還強。咱們好歹別落了褒貶,少不得弄個新樣兒的。叫芳官唱一出《尋夢》,只提琴至管蕭合,笙笛一概不用。」文官笑道:「這也是的,我們的戲自然不能入姨太太和親家太太姑娘們的眼,不過聽我們一個發脫口齒,再聽一個喉嚨罷了。」賈母笑道:「正是這話了。」李嬸薛姨媽喜的都笑道:「好個靈透孩子,他也跟著老太太打趣我們。」賈母笑道:「我們這原是隨便的頑意兒,又不出去做買賣,所以竟不大合時。」說著又道:「叫葵官唱一出《惠明下書》,也不用抹臉。只用這兩出叫他們聽個疏異罷了。若省一點力,我可不依。」
請注意「發脫口齒」、「喉嚨」這兩個關鍵字,這時就顯然是盡量用「清曲」的嚴謹精妙去要求,再加上「又不出去做買賣」「竟不大合時」,就說明是家班女戲,主人家對唱腔有比較挑剔的要求,不能油不能靠伴奏糊弄。所以賈母說明不能省力,她就是要聽嗓子和唱腔嘛。然而,這種嚴謹挑剔的唱腔卻又是讓美麗的小戲子來唱,那種對比,那種風雅,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恐怕難以望其項背。
更絕的還在後面,賈母不讓用笙笛。這一點被有的愛好崑曲的知友質疑了,因為據說哪怕是當代名家,也不敢不用笛。笛乃有「托腔」之用,不用笛,很怕走調。然而賈府的戲子,就是藝高人膽大。
先來感受劇曲的清唱
崑曲清唱《牡丹亭.山桃紅》youku.com視頻
20160727崑曲名家清唱會-單雯《牡丹亭·遊園》皂羅袍youku.com視頻
沒有了舞台和身段裝扮,再缺了一點對唱腔的仔細推敲,我個人感覺可聽性差了一些,平淡中略帶一些不能搔到癢處的感覺。
再來感受清曲(賈府戲子達不到這個水平,但盡量按這樣嚴謹清晰的吐字和頓挫來)
劉昂《西遊記 認子》逍遙樂youku.com視頻
不得不說,雖然清曲的吐字和各種抑揚頓挫已經非常清楚了,但是,笛仍舊在有的時候「搶戲」(蓋住了人聲)——不過專業人士也許並不認可。上面那幾段非清曲的就更加明顯,大家可以反覆對比一下,再想想加入笙的感覺?更鬧了吧?賈母剛聽完鬧的,這會兒就想聽清淡了。
再來一個絕對清唱,連笛也沒有的。
國圖崑曲講座 周秦教授清唱youku.com視頻
當代清曲大家,不帶笛的片段可以去微博上找博主「昂昂千里」劉昂的視頻來聽
Sina Visitor System
哪怕是崑曲大家蔡先生,加上了笛,也會被搶戲。
蔡正仁清唱哭像 20151231youku.com視頻
為什麼賈母只讓用簫呢?我感覺簫就是低沉婉轉,不會搶嗓子的戲,更有利於聽詞句。
因為簫是這樣的感覺
老林洞簫獨奏 崑曲《牡丹亭·遊園·奼紫嫣紅》youku.com視頻
而笛是這樣的
曾明笛子獨奏:崑曲-皂羅袍-片段youku.com視頻
如果再加上笙,賈府這小戲子這口齒喉嚨追求精純苛刻的絕技,如何能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時候真的需要大家想像,長得像林黛玉的美女,用字正腔圓的吐字發音,唱著優美的文字,配上婀娜的身段,既嫵媚又華麗又端莊,還技藝超群。而簫只會襯托出嗓子的漂亮,緩緩鋪底。怪不得薛姨媽都吃驚了——「實在虧他,戲也看過幾百班,從沒見用簫管的。」賈母又補充說,用簫的不出奇,但大套的不常見,在主人講究不講究了。看來賈府是相當講究了,畢竟要樹立一種自己家班的風格。然而,還有更風雅的講究,在《紅樓夢》下面的原文中展開,我這裡就不能分析了。——評論區有當代用琴笙伴奏《琴挑》的視頻,和曹寅或李煦當年的表演或許頗類了。(而賈府又是從何處找來的師傅,調教這班戲子呢?梨香院那幾個以前就會唱戲的皤然老嫗,又是何時被何人所授呢?既然已是老嫗,仍舊留居賈府,又能從側面反應出賈府的什麼氛圍呢?以前只覺得曹雪芹這一處提老嫗只為顯示根基富貴,沒想到留了這樣一段大大的隱情。嘆嘆,為李煦,為曹寅。)
《紅樓夢》中蘊含了一個巨大的世界,每次揭開一點,就讓人驚嘆其中的豐富與深厚。如果要分析賈母的審美品位,豈是我等可以窺其全貌的,能領會皮毛,就不錯了。以前只覺得《紅樓夢》深不可測,現在略略領會,更覺得如汪洋大海。
這裡特別感謝 @金狻猊 ,你幫我打開了了解《紅樓夢》的新視野。也感謝評論區的非玉,幫我理清了概念,澄清了我的誤解。
謝邀,不過我說不清。只知道唱戲的人有這個說法,吊嗓子要在河邊,練出來的嗓子帶水音。
單純喜歡崑曲與紅樓,看到這個問題有點激動。不懂聲學,只好勉強一答,可能會有錯誤,希望大家不吝賜教。
個人認為,欣賞崑曲之美可從三方面:一是音樂美,包含了曲調與演唱者的唱腔;二是身段美,表現在演員的體態動作;三是故事美,觀眾從劇本本身內容得到趣味。其中,音樂之美比重很大。而這裡賈母要「借著水音聽」,自然不會是為了聽故事,也不是要看著舞台式表演,而是以聽歌聲為主,可能也含有欣賞朦朧動作表演的意思(很大可能並沒有看,只是純聽)。
崑曲屬雅部,而從《紅樓夢》全書中也不難得知,賈府欣賞的曲目以文戲為主,如最經典的《牡丹亭》等等。這些戲唱腔的重要特點就是清麗宛轉、細膩柔和,詞句內容文雅脫俗,而且曲調往往十分動人。這決定了崑曲樂聲相較其他劇種更適合走「朦朧渺茫」的路線,即使歌詞不夠清晰也無礙它帶給人純美的享受。這恰到好處的模糊音色渡過水麵,傳到正享受家宴的賈府眾人耳里,既不太聒噪也不太單一,充當的是烘托起閑適氣氛並可以互相聊天的高級BGM角色,雅緻至極。
我讀此段喜歡代入進去,想像著自己就坐在景色開闊的綴錦閣中,閨門旦「荼蘼外煙絲醉軟」的吳儂軟語伴著不真切笙笛樂聲,和著濕潤的習習涼風撲面而來……唯有一個詞:心曠神怡。
所以還是要感嘆,曹公好會享受……
推薦閱讀:
※崑曲最好聽的段子有哪些?每一個唱段的優點是什麼?在哪裡可以下載?
※完全沒有崑曲基礎的人能否聽錄音自學,還是一定需要老師面授?
※《韻學驪珠》崑曲各韻部的準確發音是什麼?
※怎麼才能讓人愛上崑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