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以大學生為代表的年輕人是迷茫的最大群體?

少年、中年人、老年人為什麼沒有年輕人迷茫的程度深?


其實很簡單,你回憶一下你的成長過程
1. 在幼兒園的時候,你父母對你說要好好學習,將來考大學
2. 在小學的時候,你父母對你說要好好學習,將來考大學
3. 在初中的時候,你父母對你說要好好學習,將來考大學
4. 在高中的時候,你父母對你說要好好學習,將來考大學
5. 在大學的時候,你要好好混,混到畢業證書拿到手。
就是說在你畢業前的22年,你的目標太特么明確和專一了,然後突然畢業,對不起,以後的目標要靠你自己制定了,哎哎,我怎麼制定啊,我要幹什麼啊,我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啊,能不迷茫嗎?


大家都把迷茫當成一個貶義詞,其實我覺得迷茫一定程度上還是有積極意義。

你之所以會感到迷茫,是因為你還有選擇的餘地!

你很少會聽到窮途末路的人說自己迷茫。

至於為什麼大學生群體最迷茫,原因大概是因為他們有抱負有理想有衝勁兒,但卻沒方向沒實力沒資源。

貼一篇以前寫過的文章《迷茫的大學生》:知乎專欄
摘錄如下:

作者:吳寒笛
鏈接: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讀一個冷門專業是什麼體驗

我讀本科的時候也特別迷茫,因為學的是生物專業,深知大學畢業後在國內不大可能找到什麼像樣的工作。

大學寢室一間住四個人,我進校時候,同寢室就有一人沒來報到。估計是嫌專業太差了想再考一年(該專業大部分人是調劑而來)。

軍訓的時候,寢室另外一位同學,也被慘淡的就業前景嚇到了,辦理了退學回雲南復讀;軍訓完之後,寢室又有一位哥們兒因為同樣原因退學了,於是原本要住四人的寢室,就只剩我一個人。

我原以為這麼不靠譜的事情,只會發生在什麼草雞學校,我好歹讀的也是西南地區最有名的985高校之一;但開學不到一個月,寢室就只剩我一個人了,這個衝擊還是蠻大的。


我大學前三年也讀的渾渾噩噩的。本來父母準備賣房子把我送到美國去念書,我當時連托福和GRE的考試都已經通過了,最後卻當了縮頭烏龜了。只要想到國外除了洋妞之外的一切陌生事物,我就惶恐不安。

我每天呆在寢室懷疑自己的未來,不知道將來自己是在實驗室里洗瓶子,還是在肯德基裡面洗盤子。

打遊戲、看美劇、吃零食虛度光陰,在廁所發自拍。不像現在在看這篇文章的大學生朋友,那麼有上進心,和前瞻性。

我的狀況,直到選定營銷方向,陰差陽錯的跨專業考研成功之後,才開始逐漸改善。

所以我深知大學生朋友們,在這個時期的迷茫和痛楚。特別是對於那些和我一樣,不喜歡不擅長本專業,上起課來就頭疼的大學生朋友們,這其實不是你們的錯,這是來自於這個年齡段註定要承受的原罪。

回過頭來看,我這一路其實也走得艱險。中間幾個關鍵的人生節點如果決策有一點差池,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我覺得有必要寫這篇文章,把我的心路歷程,以及一些建議給到大學生朋友們,希望大學生朋友們能在大學四年,少走一些彎路。能不隨大流,能逐漸找到適合自己的未來的職業方向。


有些東西沒那麼重要。

很多人,本來好好的,但上大學的時候受其他同學的影響,難免會糾結一些事情。過幾年回過頭來看,會發現這是東西沒那麼重要,比如:

要不要進學生會?

要不要參加社團?

要不要參加大學生辯論?

甚至是要不要搞搞關係,方便自己在評獎學金時占點優勢?

要不要去做個短期兼職,當個家教或者在街上發個傳單?

這些事情不是不可以做,你要有興趣也可以做,但不用花太多時間和精力,更不用太糾結。

它們雖然能在一時帶給你一點風光或者經濟利益,但是沒太多附加價值,畢了業之後就沒什麼用了。

而我接下來要說的幾件事,如果你在大學期間持續的去做,都會讓你未來的幾十年持續受益。

下面開始劃重點。以下這些建議,有些你也許聽過,有些也許沒聽過,但我都用親身經歷向你保證,他們100%會非常管用,而且會一直管用下去。以下這5個建議將幫助你習得人生最重要最基礎的三個能力:

a.站在更高的認知維度看待問題;
b.以更豐富的角度去分析問題;

c.擁有更多手段去解決問題。


最重要的,它們將幫助你減少迷茫,少走十年彎路,在大學期間就能找到未來的職業方向:

如何在大學期間找准未來的職業方向

1.爭取不同行業的實習機會

我在研究生期間,就讀於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我們學校大都不學無術,不怎麼讀書也不怎麼搞科研,但是在找工作的時候競爭力特彆強,PK北大大清華的畢業生也不落下風。除了我校同學英文好的原因之外,另外一個重要的優勢就是實習經歷特別豐富。

大部分高校的大部分學生,都沒有「爭取不同行業的實習機會」的意識。而好的實習經歷,除了能夠讓你在找工作的時候顯得特別有競爭力之外,還能幫助你了解各個行業的工作狀態,最重要的是,它能幫助你認清自己,徹底了解自己到底喜不喜歡這個行業,適不適合這個行業。

找實習的方法和簡單,除了老師和學校推薦以外,各大高校的BBS上一般都會有各大公司招實習生的通知,發發簡歷過去就行。另外,自己在應屆生、大街網等網站上投遞簡歷,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選擇實習公司的標準也很簡單:有名。

公司越有名越好,最好是世界500強。

找知名公司實習的直接好處是,你找工作的時候就非常有優勢。我上學的時候在聯想總部和賓士(中國)總部都實習過,所以找起工作來就非常輕鬆,offer拿到手軟。

更重要的是,大公司的運作更規範,你能了解到一個行業的標準答案是怎樣的。

當然,如果沒辦法進入一線公司實習也沒關係。去小公司實習也能了解整個行業,更有獨當一面的機會。這個比起在學校坐而論道,紙上談兵的討論未來職業方向靠譜多了。

就和談戀愛一樣,你只有多談幾個男女朋友,你才知道哪種類型適合你自己。

所以在上學的時候,多找幾個行業進行實習,是幫助你確定未來職業方向的最好辦法。

2.提升讀書的廣度和深度

大學生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都不夠,特別是和社會需求存在明顯差距。這時候鑽研專業領域的深度書籍,以及泛讀多個領域的書籍都是非常必要的。

選擇哪些書來讀,也是有講究的,建議大家讀一下三類書籍:

第一,自己喜歡的;

第二,自己專業相關的;

第三,能夠解決自己當前問題的。

通過圖書來獲取知識,是最具有普遍性,也是成本最低的方式。

我在職場和生意場上遇到過好些學歷草根,但混得不錯的人。他們充滿街頭智慧和狼性精神,但很容易遇到瓶頸。我一直認為這跟缺乏系統學習有關,所以在大學期間讀的書越多,未來的天花板就越高,遇到瓶頸的時間會推遲。

3.尋找和培養興趣點和技能點

一個人要想獲得職業上的成長和突破,總得依靠點什麼。

要想獃獃的在辦公室坐幾年,突然升職加薪,當上CEO迎娶白富美是不可能的。

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依靠資源、要靠經驗、要靠人脈,實現階層跨越都不太現實的。

但有兩件東西是我們可以依靠,甚至是我們與身俱累的:興趣點和技能點。

比如我,除了好看之外,唯一的技能點就是懂營銷(同時是我的興趣點)。靠著在這樣一個垂直領域鑽研,白手起家、身無長物的我,如今發展得不錯。

找到自己興趣鏈上那個最可能進行商業變現的方向,將它精心培養成技能樹上那根最長的樹枝,沒幾年,就能採摘豐富的果實了。

當然,有很多大學生不知道自己的興趣點是什麼,也不知道自己的技能點是什麼,這時候,參考本文的第一點和第二點就比較重要。

4. 迷茫的時候向「錢」看

很多找工作的朋友,手握好幾個offer,但不知道怎麼選擇,於是來問我。

我的答案都很簡單:如果你的興趣點和技能點不是十分明確,就選錢最多的那個工作

有些人看到這裡,會跳將出來說:你這人真短視,一個月多拿幾千塊錢就被收買了。

其實不然!

一份工作起薪越高,代表它有幾個好處和優勢:

第一,
說明行業前景好;

第二,
說明公司盈利狀況好;

第三,
說明上級領導或者老闆更重視你;

第四,你未來的薪水領先於同齡人的可能性就會更大。

千萬不要相信某些小公司老闆的承諾,他們承諾你現在雖然只拿兩千,要是乾的好,你一年後就可以拿上萬,這都是怕你涉世未深忽悠你的。

當然,工作幾個月後你可能會發現,這份錢多的工作你可能並不是那麼喜歡;這時候也不要太傷心,因為那份錢少的工作你也不一定會喜歡。

5.與高人在一起

在大學這樣的象牙塔里,圈子和視野都比較窄。要是在非一線城市讀大學,那麼獲取的信息就更加滯後了,周圍都是草包的可能性也更大。

整天跟混網吧的同學在一起打遊戲,畢業後就只會打遊戲;天天跟看宅著看劇的人混,畢業後也只知道李敏鎬拍了幾部偶像劇,這其實是對時間對學習能力極大的浪費。

所以你要是一名大學生覺得周圍的同學都是笨蛋,也不要懷疑你的看法;多從你的老師、親戚,或者你認識的社會人士裡邊,尋找一些靠譜的,你信任的、有水平的人,多和他們交流,有問題多請教他們,多觀察他們的言談和行為方式,會讓你收穫一生的習慣紅利。


如果在公眾號「吳寒笛可愛多」(微信ID:whdkad),回復「成長」,即可查看超級實用的超級乾貨文章,保證讀完你的世界從此不一樣,絕不能錯過喔!


引自王小妮的《上課記》:「 中國近現代史上,大學生一直是人群中的翹楚,是精神的刀鋒,是真希望所在。現在,他們被死死地套住,變成渾渾噩噩的一大團,幻想這樣,幻想那樣,本能地想快速成功,而成功難上加難。現實留給他們的只有糾結、恐懼、退卻、茫然,遇到小事情或者還敢質疑,遇到大事情,就忍耐順從,長久地積鬱在心。」
我本不相信,但是我用我的大學證明了這一點。
拋開老生常談的理想與現實不談,簡單來說,在上大學之前,多數少年們的生活是線性的,是單線程的,日子可以單純到吃喝玩樂以及為考上某所大學而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簡單年生。
好了,隨著高考落幕,錄取通知書到手,不管滿意與否,我們大多數人的時間線開始發生畸變,進入大學的校門生活開始變得全然不同,就如同玩著如同仙劍一樣的線性RPG,突然遊戲變成了大型沙盤多任務多劇情的上古捲軸一樣。你可以按部就班沿著主線走完劇情,也就是大學順利畢業,也可以不著調地隨便瞎折騰,觸發隱藏劇情和意想不到的結果,比如創業、出國、留校、肄業等等。但這都不是多數。
沒誰會一直督促我們指導我們應該干這個還是應該干那個。尤其是國內的諸多大學 ,他們也不稀罕這麼做,他們唯一的責任就是按時收取學雜費,畢業時分送你一張叫做學士證和畢業證的發票,讓孩子們拿去找社會報銷,再把報銷的結果炮製成一種叫做就業率的好看物件,理直氣壯地展現給下面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們看。也許我偏激了,但是我確實認為國內除了那幾所拔群的大學,其他的高校確實做的不夠好。
上述只是客觀原因,但是確實會讓大學生們很自然地就在主觀上迷茫了。有的人是看的很通透,四年後的結局基本如宿命一樣,覺得不管怎麼做就和蹦噠的螞蚱一樣徒勞,所以既然結果既定,過程怎樣無傷大雅,因而會迷茫。也有的二愣子一腔熱血,敢作敢為一心想在大學裡干出一番成就,這種一條道走到黑的,如果時運眷顧,往往反而會成功,如果運氣不大好,四年後,一腔熱血也會變成一腔孤勇。那麼,迷茫也是必然的結果。
別跟我提一些大學刻苦最後發跡的案例,這碗雞湯味道太微妙,事實情況是,相當部分的高中畢業生都不會進入國內的好大學,而所處的層次和平台越低,資源和機遇就會越來越緊俏,競爭也會更加的激烈和不擇手段。曾幾何時,有人因為拿了系裡的第一名遭至全班的圍獵狂歡,綜合評比再難出頭。有人為了一個直研資格通宵達旦卻輸給了有個好爸爸的某二代,有人為了拉高績點能夠出國在教授面前賣盡了笑臉和尊嚴...有時候我甚至不再被成功者台上的喜悅或淚水感動,一將功成萬骨枯,喜悅是少數人的,落寞才是大眾的。大學內競爭本就如斯,步入社會只怕更甚。所以有時候,迷茫不是一種主觀上的自暴自棄,而是一種無所適從,無處發力的無奈和悲哀。
當步入校園,進入職場,競爭就更加有機和立體了,背景,人脈,能力,機遇都很重要,作為社會職場的新兵,迷茫是多數人的必然,各種緣由,冷暖自知。就拿我來說吧,我的迷茫很粗糙也很簡單,缺錢,再者就是不自由。我工作的初衷就是為了實現財富自由,現在我既沒財富,也不自由。
更重要的是,二十多歲的我一眼望去,能看見我六十多歲時候的工作狀態,在這麼一個逼仄的環境,我的職業生涯也會略顯擰巴吧。在三十歲前後,我會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升職,伴隨著的是父母的退休,成家立業的壓力,隨著父母年老體衰,自己位子不上不下,壓力竟然比當職場菜鳥的時候還要大。四十多歲的時候,當打之年,我成為了廣大中層領導中的普通一員,心境既不失落,也不開心,因為這輩子基本就該這樣了。五十多歲,我退居二線,成為了行政部門養老的一個員工,大家管我叫老張,我也成了一個滿臉堆笑的和事老。六十多退休的時候,沒有儀式,大抵會有飯局,一群單位的老人會來喝酒,可能有個小領導來捧場。也許在我離開人世的時候,新空降的正當年四十多歲的領導會和工會主席款款挽著花圈來弔唁,然后冠冕又動情地代表單位給我蓋棺定論,「張三同志一生愛崗敬業,忠於職守,願他一路走好!」下屬們掌聲雷動。儘管這個領導根本就不認識我。
好了不說了,扯遠了,再扯就更迷茫了。


其實排名第一的答案,很通俗的解釋了你為什麼迷茫,人需要目標,有目標就不會迷茫,你就會努力找尋達到目標的方法,小的時候你的目標你一直是你的父母幫你定製的,大學畢業了,有能力的有資源的父母會定製你的目標,但是這樣的方法又很不受限制青年大眾的歡迎,事事做了安排便毫無樂趣可言了。相反很多父母已經沒有能力為你大學畢業後提供更好的目標的追求,他們只能寄希望通過讀書制定出更高的目標讓自己追求。其實如果有自己的職業計劃的同學是不會迷茫的,就怕那種在大學混了4年,或者重來沒有為自己4年畢業後的路應該怎麼走的考慮過的同學才會迷茫。其實個人覺得還是中國教育體制的失敗,包括社會和家庭,前期灌輸的思想,讀書讀好書,你的未來就是光明的,但是當大部分人把書讀出來的時候,卻發現這個跟現實相差很大。瞬間迷失在畢業季


簡單粗暴的答案:
因為,這才是「正常」的啊!

稍微詳細的答案:

在中國的教育背景下,以大學生為代表的年輕人大多正處於尋找「自我認同(self-identity)」的階段。

什麼是自我認同?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能夠清楚地回答「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該如何適應外部世界」、「我的人生該何去何從」此類問題。如果可以給出「符合實際」的回答,那麼我們就說這個人獲得了「自我認同」,或者用題主的話來說,不「迷茫」了。

關於自我認同,紛繁複雜的理論爭議暫表不提,只介紹一種其中一種有著廣泛影響的人格發展理論——埃里克森社會心理發展階段。

根據這個理論,一個人的畢生的發展可以大體劃分為八個階段,如下圖所示:

(來源:埃里克森社會心理發展階段)愛利克·埃里克森認為,

在每個階段,個人都面臨並克服新的挑戰。每個階段都建築在成功完成較早的階段任務的基礎之上。如果未能成功完成本階段的挑戰,則會在將來再次造成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各階段的劃分建立在當時的西方社會環境之下,而中國的教育環境則在某種程度上延緩了第五個階段,也就是尋找「自我認同」的階段(想想吧,我們大多數人真正開始思考那樣的問題大多在進入大學之後)。

所以,題主的疑問實際上並不是一個真正的「問題」。因為,以大學生為代表的年輕人現在已經到了思考自己以及未來的階段。

需要強調的是,這時候的迷茫也許是暫時的,也許是長久的,甚至是一輩子的。能否通過這個階段的挑戰,主要取決於兩個方面:1)自己是否努力去思考了,2)是否針對思考的結果有所行動。

再展開就有些偏題了,有興趣的可以參考我在這兩個問題下的回答: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3500570/answer/30196870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7221729/answer/36021076


大學生啊,
真正的書沒讀過;
真正的世界沒見過;
慾望和想法太多,而且都還不是自己的。


因為中國的學校教育與社會脫節。


迷茫就對了,迷茫了你才能不斷尋找和嘗試找到方向,然後就不迷茫了。
越是迷茫越是有希望呀!
我也總是在找到新方向後又產生迷茫,周期循環。
四十而不惑嘛,別讓社會的浮躁感染自己。
加油!祝你成功!


小孩:知道[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迷茫。

殺馬特青年: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迷茫。

大學生為代表的普通青年:知道[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迷茫。


如果不知道現在去幹什麼,那麼去掙錢吧;
如果不知道自己追求什麼,那麼去掙錢吧;

金錢作為一般等價物,基本可以滿足人類的物質慾望。甚至畸形的精神需求


本質問題是:專業是父母選的,工作卻要自己去找。


因為中國社會的分界點,是從學生時段變成一個社會人的一剎那。
在畢業之前,中國人接觸的都是正能量,正方向。
而畢業之後,接觸到的統統是負能量,負方向。
你讓人怎麼可能在這樣的轉變下不迷茫?
註:這裡的畢業不一定是大學畢業,僅僅是「學生階段的經驗刷滿了,畢業成為社會人」的意思。這有可能發生在大學階段,甚至高中階段。個人覺得,發生越早,對一個人的將來越有利。

以下來舉例說明:
1. 各位讀書的時候,可有幻想過自己創業?
「反正船到橋頭還有路,我去創以下,說不定就成馬雲了呢?」。
或者幻想過,自己完成訂單,升職加薪,當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世界上有那麼多商業機會,我可以去闖一下,說不定就翻身了呢?」
或者……
「富二代不過是祖上有錢,我拼一下也能比他們厲害」
「聰明的人不過是有點小聰明,我努力一下也比他們厲害」
「運氣都是浮雲」
「成功人士的成功是可以學習的,我要學習他們變的成功」
這樣對自己將來職業規劃,發展的幻想和想像有很多。

但社會主流觀念是什麼?
是事情並不是根據自己想像的來發展的嘛;
是地球缺了誰都轉嘛;
是老子萬一被公司開除了,就真的要餓死了嘛;
是創業萬一失敗了,辛辛苦苦積累的原始資本一眨眼就真的沒有了嘛;
是公司少了誰都能好好賺錢,自己根本不重要嘛;
是人家白富美早有高富帥了嘛;
是比你聰明的人往往比你更拼嘛;
是比你條件優越的人永遠就比你優越嘛;
是成功人士的先決條件就是運氣足夠好,而運氣是學不來的嘛;
是自己其實和「成功」一點關係都沒有嘛;
等等。

如果是一個年輕人,他能坦然面對自己的人生觀瞬間崩壞的真實嗎?

2. 各位讀書的時候,可又覺得自己是個充滿能量的正義夥伴?
覺得應該遵從意志做正確的事情吧,
覺得路見不平應該拔刀相助吧,
覺得看到老爺爺老奶奶倒地了應該去輔吧,
覺得應該救死扶傷義務獻血賑災捐款吧,
覺得。。。。
很多很多。

但是社會主流觀念是什麼?
是世界是按照規則運行的,哪怕規則是錯的。
是路見不平趕緊跑遠點,因為你的命只有一條。
是老爺爺老奶奶倒地了如果你不是土豪或者旁邊沒有攝像頭就不要去扶。
是捐款都去紅會了,死傷都是35個。
是哪怕你覺得正確的事情,其他人也不一定按照你說的做。
是哪怕全世界人覺得錯誤的事情,遵守並且照做的人也多的不計其數。
等等。

如果是一個年輕人,他又能坦然面對自己的世界觀瞬間被刷新嗎?

3. 各位讀書的時候
「金錢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這樣的洗腦經念過不少吧。
父母老師都是這樣教的吧。
金錢不是萬能的吧。
做人不能太勢利吧。

但社會主流是什麼?
是笑貧不笑娼啊同學,
是權利大的人就是牛逼啊朋友,
是大家都想抱大腿啊兄弟,
是寧為相府狗,不為貧家翁啊大俠。

如果是一個年輕人,他又如何去看待自己被顛覆的價值觀?

綜上,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統統要被刷新一次,你讓年輕人,剛畢業的那些人,怎麼可能不迷茫?
內心越不夠強大,重建時間就越長,迷茫的時間就越長。

後話:
哪怕現在網上有很多我這樣的負能量導師在打預防針,在普及真實,在試圖讓更多活在幻想中的人醒過來。但是這些都沒用。人類的自我防衛機制會自覺地抵觸這種觀點並且無視它。這正是為什麼三觀不斷被現實打擊的時候,人類為什麼不會馬上刷新三觀投入到新的目標新的人生新的奮鬥過程里去的原因。
但是我還是會說,要說。哪怕只叫醒了少數人。這就是有價值的。

不經歷風吹雨打,怎能見彩虹?溫室里的花朵,是成不了大事的。


從你建號進入遊戲開始 基本你遇見的每一個角色都告訴你
「1-18級好好打 技能好好練 多努力 認真一點 別亂學其他技能」
他們告訴你
「18級轉職之後想怎麼玩怎麼玩 之前一定要好好加點 好好努力」
「轉職之後可以隨便找點感興趣的技能學學 點個一兩點沒事的」
基本沒人跟你說 18至22級轉職後學的技能你至少要用到40級 50級 甚至60級
而你18級之前的那些技能可能20級甚至19級的時候就沒什麼大用了.
再加上18歲之前罵你早戀20歲之後說你單身的(跑題了

這是我在我弟弟高考之後PSP聯機砍完龍之後吃夜宵的時候的談話
當時他也挺迷茫的
為防止他出現題主說的這種狀況給他用簡單易懂的方式講解了一下
希望不會被摺疊_(:3」∠)_


總結下來就是:
迷茫也分很多種,對感情迷茫,對關係迷茫,對短期目標迷茫,對中期目標迷茫,對長期目標迷茫,對奮鬥目標迷茫人生每個階段都有。簡而言之,就是懂得太少,想得太多。
大學生有時間不知道學什麼,有選擇不去選擇,留下來的時間都在QQ和微信上說:我很迷茫。
回到對比人生其它階段:
1、幼兒園還不知道迷茫兩個字怎麼寫

2、小學、初中、高中整天都是學習,想著怎麼玩,沒時間思考迷茫這兩個字,都被老師騙著說考上大學就好了,似乎就可以隨時隨地玩耍了
3、大學稍微有點時間思考人生了,卻發現跟之前老師描述的都不一樣,原來上了大學之後還要繼續考試,還要繼續奮鬥,但是你不知道奮鬥什麼,如何奮鬥,沒有自己的目標,學習都沒勁了。
4、出來工作之後,才發現我的奮鬥目標是房子和車子以及妹紙和票子,你覺得還能有心情去迷茫嗎。


物質上脫離上層,精神上脫離下層。

既不像未受高等教育的普通人真實而樸素的為了繁衍後代而活,又缺乏真正擁有閱歷之後的通達,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不過不用擔心,時間會解決一切問題


就不看前面的了。說下我的感受吧。

我就是上班工作後,有了枉讀聖賢書的感覺。

你上班需要的人性世故,課本上根本沒人教,甚至都沒提過。
在學校里老師告訴你是天之驕子,其實你一上班就是個搬磚小弟,這也沒人告訴你。

其實要告訴每個大學生,你現在學的就是個屁。工地上拎灰桶的都比你掙得多。
我們國家盲目擴大大學生教育的結果就是更多的孩子什麼都不會,白白浪費四年時間,出來還找不到工作。

哎,太寒心了,就匿了吧。

居然還有人點贊。

哦,我已經是有恆產者了,多謝家人的幫助把我從迷茫的狀態拽出來。


讀書少


因為至少他們還想做點什麼,不想得過且過。你去農村,看看街上的婦女,他們倒是不迷茫,因為他們根本沒想做什麼事。
迷茫不一定是件壞事,至少你還在尋找方向,還沒放棄生活。


我就說說大學生吧。

在這四年里,我有各種各樣的選擇,可以選擇當學霸,可以選擇混學生會,可以選擇參加比賽,可以選擇兼職掙錢。當然也可以混過去然後開心地找工作。
我可以有各種各樣的夢,想出國,想為做自己喜歡又能掙錢的工作而努力,想考下好多證證明自己某些能力,又想四處旅遊體驗不同的生活。

但是不管怎麼過,總會看到有人似乎在另一條路上越走越遠了。我有好多同學在和我一樣準備著出國讀研或考研,但是有另一些同學,包括不少專科的舊友們,四處兼職打工月入過萬,天天秀恩愛,如果說掙錢是最終目的的話,可能我要五年後才能看到這樣的自己吧。另有一些學計算機的舊友們自己創業天天喝酒熬夜寫項目方案成立公司。還有在四大行實習的,當然旅遊的也不少?其實這些我都可以選擇,但是我最終還是在圖書館在家看書備考和玩。(若非生病現在估計也在旅遊。比賽和實習也考慮過,想了想都沒去?

這是選擇最多的時候,也許看多了就不會覺得那些圍城有多麼誘人了吧。更或者想要找到自己真正想走的路本來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真正沉下心來做一些事情的確是最好的,奈何花花世界何其大。在這裡我真的打心底的敬佩那些喜歡純文科並且研究文科的人們。

總結來說,沒錢,選擇多,見識少,年紀正好。


有力無處使的時候就會迷茫。
很多人考進大學後,第一次失去了明確的目標,對此不太習慣,失去了動力。同時依然沒有生活壓力。
但是,羨慕別人的光鮮和成功,不願意混吃等死,自己卻既沒動力也沒壓力,不知道走什麼路,於是就迷茫了。


推薦閱讀:

紋身真的會找不到工作?
如何與控制欲極強的人相處共事?
老婆不想上班、不想賺錢,是種怎樣的體驗?
女生工作三年之內怎麼提升自己到另一個層次,結交更多優秀的人?
工作出了重大失誤怎麼辦?

TAG:互聯網 | 大學生 | 工作 | 年輕人 | 個人生活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