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楊業楊延昭楊文廣祖孫被廣泛的演繹成戲曲小說故事?

並延伸出楊門女將,穆桂英等,看史料中並沒有覺得是當世名將,事迹也不多。
為何深受當世文藝工作者的喜愛而延伸出這麼多故事


反對問題備註中「看史料中並沒有覺得是當世名將」的說法。

下面我引用兩篇歷史大家的文章,第一用以反駁不是當世名將,第二用以大致闡述為什麼他們深受大眾喜愛。

《評楊業兼論潘楊關係》 鄧廣銘、張希清 / 著,1981年

《楊家將故事與楊業父子》 翦伯贊 / 著,1943年

一、楊家將故事的發展

楊家將的故事在中國流傳最廣。考楊家將的故事,系以北宋名將楊業父子的史實為中心而構成。有人以為楊家將的故事,在傳說中被
放大了。我以為不然,楊業父子的史實,不是在傳說中被放大;反之,而是《宋史》上把他縮小了。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楊家將傳說的構成之過程中,看得出來。

楊業父子之變為傳奇中的人物,而出現於舞台,早在南宋時代。有《打王樞》一劇,此劇即後來元曲中《謝金吾詐拆清風府》雜劇之藍本。劇情系敘述樞密王欽若使其婿謝金吾拆毀楊業在汴京敕建之官邸。楊延昭率其部將焦贊私離三關防地,潛回汴京,殺死謝金吾全家,因而被逮問罪。後因八賢王之營
救,得免於死。由此可知上述故事在宋代當時已極為流行了。到元代,還有《昊天塔》一劇。此劇系敘述楊業的靈魂,報夢其子六郎延景,謂其屍骨被契丹人吊在幽
州昊天塔上,囑六郎取回他的屍骨。六郎得夢,即與其部將孟良前赴幽州,盜回其父屍骨。到了明代,有《孤本元明雜劇》一書,其中有《開詔救忠臣》、《活拿蕭天佑》及《破天陣》三劇,則系楊家將的戲劇。

按以上三劇,皆未著撰人,其為元人作品抑為明人作品,原書無說明。但我以為皆系明人作品,因
為在此三劇中皆有對異族大不敬之語。在異族統治下的元代作劇家,決不敢如此放肆,所以我斷定以上三劇,皆系明人之作。由此又知楊家將的戲劇到明代更增加
了。大約在明之末葉,當女真部落侵入中原之際,楊家將的故事便有人把他篡輯起來,再加以穿插附會,寫成了一部章回小說,這就是今日流行的《楊家將演義》。
《楊家將演義》共分五十回,從宋太祖、太宗征北漢,一直說到楊業的孫子征西夏得勝回朝為止。其中大半以過去流傳的傳說為底本,而加以若干虛構的故事以為穿
插,因而與《宋史》有不符之處。

至於清代,在京劇中,楊家將的戲劇仍然繼續發展。如《李陵碑》、《洪羊洞》、《四郎探母》、《五台會
兄》、《轅門斬子》等皆是也。而且到清代,楊家將的戲劇又添上了一些取悅於異族的穿插。如《四郎探母》,把四郎寫成一個可憐的俘虜。這些,都是為了沖淡楊
家將故事中之反異族的精神。一直到現在,楊業父子還沒有從中國舞台上消滅。不但沒有人舞台上消滅,而且也沒有從人民的記憶中消滅。以上就是楊家將的故事發
展的過程。這些故事,都是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

二、楊家將的家世

據《宋史》本傳云:「楊業,并州太原人。父信為漢麟州刺
史。」但歐陽修《楊琪墓志銘》謂楊琪,「麟州新秦人也」。依《宋史》之說,楊業為山西人;依歐陽氏之說,則楊業為甘肅人。我以為楊氏先世系山西人,後以楊
業之父信服官麟州,曾一度移家新秦,故其後裔遂以新秦為其故鄉。其為山西人,實無可疑。

楊業幼時,大概隨父於麟州官次,麟州近胡,以戰射
為俗,因此他就學會了一身武藝。大約因為他父親的關係,楊業在成年以後,就回到山西,在劉崇部下,做了一個軍官。當時劉崇為漢河東節度使,開府太原。楊業
在劉崇部下,屢立戰功,有無敵將軍之稱。楊業妻,《宋史》本傳不載;但元曲及《演義》中,皆出現為有聲有色的人物,即所謂老令婆佘太君是也。


業有七子,即所謂大郎二郎以至七郎是也。關於楊業之有七子,《宋史》元曲及《演義》所載皆同。惟七子之名及其下落,則各有異說。《宋史》本傳謂楊業七子,
除七郎延玉與其父戰死陳家谷外,其餘六子,在楊業死後,並為朝廷所錄用,供奉宮廷。照《宋史》,則楊業七子,乃為朗、浦、訓、瑰、貴、彬、玉。但《宋史
楊業傳》後有《楊延昭傳》,於是說者謂「延昭,本名延朗」。既為延朗,則應為大郎。在元曲中,楊家兄弟之名與《宋史》相同者,只有延昭、延朗,而且不是一
人,而是各為一人。《宋史》謂延朗為大郎,元曲則謂為五郎;《宋史》謂延昭亦為大郎之別名,元曲則謂為四郎。關於七郎與其父同時戰死陳家谷一事,則元曲與
《宋史》同。但亦小有差異,即元曲謂七郎之死,不是死於敵人之手,而是死於大宋的統帥潘美的亂箭之下。此外,元曲謂五郎延朗於楊業死後在幽州昊天寺為僧,
這與《宋史》又不相同。明曲系由元曲演化而來,故與元曲基本相同。

《楊家將演義》所載楊家七子之名,大半根據元明劇本。他把大郎之名延
平,改為淵平,以次為定、安、輝、德、昭、嗣。在《演義》中,七郎、五郎的下落,與元曲、明曲同。惟明曲中說到四郎,只雲不知所在,演義中則謂四郎被俘於
契丹,將楊字拆為木易二字,改名換姓,在番邦招了駙馬,以後並曾偷關回國,探視母親。京戲劇本中,關於楊業七子之名,大概是根據《演義》而來。對於他們七
弟兄的下落,則綜合了以前的傳說,個個都有了歸宿。

《宋史》謂楊延昭有三子,而只有一子文廣有傳。傳謂文廣字仲容。《演義》則謂延昭有二
子,長宗保,次文廣。惟《演義》中所述宗保之事,與《宋史》中所述文廣之事同,可知是以一人而演化為二人也。共原因大概因文廣字仲容,仲之前必有伯,故宗
保應運而出?文廣之妻,《宋史》不載,但《演義》及京劇中皆謂為番邦女子穆桂英。

三 戰鬥雁門關的楊業及其死

楊家父子之成為傳奇
中的英雄,並不是因為他們的門第,而是因為他們留下了不朽的功業。楊業父子所處的時代,正是中國史上之北宋的初葉。北宋承五代之後,內則權豪割據,建號稱
尊;外則契丹侵凌,威脅中原。當此之時,在大河以南,孟昶據四川,稱後蜀;劉長據廣東,稱南漢;李煜據江南,稱南唐;錢弘叔據兩浙,稱吳越;在大河以北,
劉繼元據太原,稱北漢。北漢實即契丹之傀儡也。趙匡胤篡周以後,經過了十六年戰爭,總算次第削平了大河以南的中國。趙匡胤曾於開寶二年親征北漢,但均為契
丹援漢之兵所敗。北漢且不能征服,契丹更無論矣。

當此之時,楊業正是北漢的一位無敵將軍。這位無敵將軍當時正掌握北漢的兵權,有左右北漢
政治的力量。他知道契丹之支持北漢,是利用北漢為傀儡,以伸展其勢力于山西,從而進窺河南,征服中原。太平興國四年,宋太宗大舉親征北漢,契丹之援未至,
因此楊業便以「保存生聚」為理由,勸其主繼元降宋。自是以後,山西三萬人民,遂得以回到宋朝,而大宋北方的疆界亦因之伸展至雁門以北。但是,反正後的楊業
並不知道宋朝政府正在推行一種極端的中央集權政治,特別對於兵權,必須完全掌握在中央政府的手中。北宋政府對於其自己的功臣夙將,尚且要解除兵權,對於楊
業這樣的降將,當然更不放心。所以楊業從北宋政府所得到的職務是鄭州刺史。

當宋朝政府在開封祝捷之時,契丹卻大舉進犯山西。為了抵抗契丹
的侵略,宋太宗「以業老於邊事,復還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都部署」。楊業還鎮代州後,曾於太平興國五年大敗契丹於雁門之北。山西為楊業的家鄉,為了保衛家
鄉,從而保衛大宋的領土,楊業奮其忠勇,轉戰於晉北雁門一帶者六年之久,卒使契丹不敢南向而彎弓。就從這一時代起,他就被人民所歌頌。楊業在勝利地打擊外
敵之後,反而遭受誹謗,這如果誹謗者不是漢奸,那就是因為楊業不是政府的嫡系軍隊。

現在要說到楊業最後一幕,即戰死陳家谷之役。據《宋
史》所載,986年,宋朝政府分軍三路,進討契丹。其中一路由潘美指揮,出雁門,當時楊業是潘美的副將。出雁門之軍在楊業的指揮之下,接連克複了雲、應、
寰、朔四州。這時,其它三路卻已敗退,政府知道孤軍深入,必然失敗,所以給潘美的命令,並不是進攻,而是保護雁門關以北的人民向關內撤退。依據當時形勢,
三路大軍,兩路已退,雁門之軍勢成孤軍。而況契丹主力軍已移晉北,敵我形勢甚為懸殊。楊業並不主張冒險出擊,但監軍王冼卻堅持要楊業出擊,所以結果楊業敗
死陳家谷。《宋史》表明,勒令楊業孤軍出擊者,並非主帥潘美,而是監軍王冼。

而王冼何以要迫使楊業去打沒有把握的敗仗,我頗疑其與契丹有勾結。據《王冼傳》云:「契丹使來貢,詔冼送於境上。」又云:「冼一歲中數往來西邊,多奏便宜。」從這裡便可以找出他暗通敵國的蛛絲馬跡。後來又領蔚州刺史,蔚州近契丹,更有暗通之機會。

總觀以上所述,我們因知楊家一門,父子祖孫在北宋初葉,確系震動一世的人物。如楊業奉山西之土地與人民,從契丹控制之中,還諸宋朝。以後鎮守晉北,轉戰雁門,所向克捷,有無敵將軍之稱。可惜,後來竟死於排除異己之手。楊延昭鎮守三關,轉戰河北平原,以孤軍而屢挫強敵,可惜扼於朝中漢奸,不得展布。至於楊文廣,亦曾南征北伐,為宋代保衛疆土,可惜亦以收復河北之議不行,鬱抑而死。楊家祖孫三代,皆為宋代保衛疆土,奮戰于山西河北陝西一帶。其忠勇之精神,壯烈之犧牲,悲慘之遭遇,實為當時人民所共見共聞。


這個問題很大,年內北京民族大學付愛民教授會有一本《楊家將的藝術接受史研究》出版,這裡邊會詳細解答這個疑問。
戲劇理論家中國傳媒大學周華斌教授也有一篇《略談楊家將故事的歷史衍變》可以了解其中歷史。
這樣的問題多去知網查論文!
提幾個點不具體論述了,畢竟一論述具體就真成論文了!
而且問題有不問是不是就問為什麼的嚴重嫌疑!
北宋大家歐陽修有一篇《供備庫副使楊君墓志銘》;
過古北口楊無敵廟外有四位北宋遣遼使臣:劉敞、蘇頌、蘇轍和彭汝礪的所留詩詞。
再有就是楊業父子事迹於《楊文公談苑》和《隆平集》中也有記錄。
這些都是在北宋時期就留下來的「楊家」事迹。
到了南宋《東都事略》、《續資治通鑒長篇》為今天的很多傳說和故事留下了影子!
據可靠數據和記錄指出:我們今天看到的楊家形象,是流傳於史官、文人、士夫口中和眼中的楊家形象。
還有就是部分人認為《宋史》中有片面事實的嫌疑,只寫楊業的敗績,但打勝的都不寫,這樣的描述和「楊無敵」的稱號明顯不符,如果題主只看《宋史》那麼,會這麼問並不特別奇怪。
到了元朝雜劇興起,到之後明清曲藝大繁榮,也就有了各種話本出現。


寄託了清朝的漢族人的手撕游牧名族的願望。看完爽完了,可以繼續心平氣和的受壓迫


推薦閱讀:

法家諸子的下場大多很慘,是偶然還是必然?
歷史上是如何評價賈南風的?如何看待賈南風在八王之亂中的作用?
如果寶玉不小心把襲人弄懷孕了,他家會怎麼處理?
一大學同學問我:「黃帝是誰,很牛嗎?」我該怎麼回答?

TAG:小說 | 歷史 | 故事 | 歷史演義小說 | 傳統戲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