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張火丁?
京劇程派演員。看過現場的我被一次性放倒,無法自拔。
有同好張老闆者可交流,不喜者,勿看勿聽勿謾罵。萬謝。
好尷尬,為什麼要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大概幾年以前我能寫很多,但是經歷了這麼多年以後,我覺得我對火丁實在沒有以前的熱情了。
不可否認,我是火丁腦殘粉。依舊不可否認的是,04年不,應該是10年以後,這個跨度有點大,我對火丁的腔兒實在是覺得沒有以前那麼腦殘了。99年到05年那才是火丁的最佳狀態,確實是翹楚。身段也好腔兒也好,都是大青衣做派。大青衣做派,對於一個旦行,尤其是青衣來說極難得,她做到了。後來聲帶小結,加上逐漸遠離舞台,等到再回來,彷彿隔了一個世紀那麼久,又加上後來演出少,沒機會再目睹現場,火丁的演出理念也變了,腔兒也回不來了,即使再好也錯過了。
坤旦的藝術青春極短,屬於火丁的那段光陰已經過了,再也不會有了。我也要緬懷我的青春,我從不後悔我用10年喜歡了張火丁,她讓我知道人間的女子也可以如此不食煙火。她帶我進了一扇門,這輩子我就沒打算出了這扇門,這扇門叫做京劇
出於對演員的尊重,我又看了一下,那個年輕演員叫姜笑月。連念白都像張老師。不知道傳統戲的身段怎麼樣,拭目以待啊。
------------我是分割線----------------------------------------------------------
不請自來了。
是張老師把我一下子就帶進了京劇藝術。
高考結束的夏天,在家無聊,拿著遙控器亂按,無意間看到了央視11套正在播放的鎖麟囊。那個畫面我還記得:正好是二黃慢板的第二句。那個聲音和扮相立即吸引了我。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從喜歡張老師,然後開始喜歡程派,喜歡青衣,生旦凈丑,慢慢發展到對於整個京劇藝術的瘋狂熱愛。張火丁,是我和京劇的結緣人。
有一段時間,大概在09年前後吧,我也把自己的火丁熱放了放,聽了很多其他程派演員的戲。但是後來還是覺得張老師的戲有一種獨特的魅力。這可能就是大家常說的角兒的魅力。張火丁論條件,天時地利人和,單拿出來都不是同輩演員中最好的。但是她就是像梅先生那種風格,一種綜合實力。而且,越深入程派,就越覺得張火丁在利用自己的條件創造自己的唱腔和表演。三出新戲,全部立住就是對她藝術成就的最大肯定吧。而且,最近戲曲學院的張火丁藝術研究班培養了一批學習和發展張火丁藝術的演員,說明張火丁把自己的藝術和劇目也有效地傳承下去了。從某種角度講,她是可以像張君秋先生一樣,在前人的基礎上開宗立派了。可是張火丁明確表示永遠學習發展程派,不願意接受張火丁派的說法。我個人認為這是她的一種保守和對於現實壓力的自持。
越深入地了解和接觸京劇,就發現很多黑她的和捧她的人都是在為了黑/吹而去這樣。她的聲音絕對不是劉桂娟老師或者李海燕老師那種高亮/寬亮,但是卻有一種獨特的甜美和悠揚。她的聲腔特色別人也很難模仿,最近的一部分演員中,有一個康什麼月的學的算是很像了。而且在甩腔和用擻的技巧上,她也獨樹一幟,形成了自己獨特風格的滑音和轉音。張火丁在幾齣新戲裡,運用了很多很多獨具特色的程腔張韻式的落腔,顯得非常具有個人特色和時代風格。她的表演在一部分人眼裡是過於熱烈。然而,舞台藝術本身就是根據時代發展的。而且很多老先生的錄音都是他們年華老去,力不從心時的搶救式保護,所以很多身段都是點到為止,不能作為最佳範例。張火丁火爆的票房是對她藝術高度的肯定和承認。有的人會酸說看她戲的人都不懂戲。我認為和真真是可笑,京劇是什麼,就算是再高雅的藝術,不也是讓人們消費的么?讓人消費的東西,如果都是賣不出去的,那麼是更多的是消費者沒眼光,還是這東西本來就不太行呢?而且京劇,作為舞台藝術,現場藝術,就是要一定程度的符合大眾審美。很多人既不希望國家花錢養著京劇,但是又希望把京劇掛得高高的,真的是很矛盾。就算是觀眾不懂戲又怎麼了?難道看電影的觀眾都是懂電影的?看跳舞的都是會劈叉的?觀眾只要覺得花的票錢值得,那就說明人家手裡有玩意兒。張火丁跑到加拿大都能讓當地華人瘋狂,如今有幾個京劇演員有這個水平?
張火丁老師在發展程派藝術上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當然了,任何一種藝術都是人的藝術,既然是人的藝術,就帶有個人風格和特色。這種風格和特色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說到具體的評價,我個人認為張火丁老師雖然不是白璧無瑕,算絕對是光彩奪目了。但是如果要上升到對於她的藝術高度,具體的東西還是得交給專門搞藝術研究的。希望張火丁老師的藝術發展和傳承地更好。同時也希望有朝一日,也能面對面地和張火丁老師求教一二,也算我作為一個燈謎的完滿吧。
開場前的戲院,空氣中充斥著緊張和不安,以及巨大的期待,人群逐漸填滿整個戲院。未開鑼,即一片安靜,大家似乎都在蓄積張火丁亮相時喝彩的丹田之氣。
我正前方是一對情侶,同性別,一直很安靜地綳直了身子,但我看到在兩座相隔處他們用手包遮擋著的握在一起的手,心裡溫暖感動。《梁祝》,朱大可說是一出同性的悲歌。也許是吧,也許很久就有人這樣思考,只是沒有朱的平台和影響力能被聽到。
大幕拉開,鑼鼓聲起,人們依舊屏息凝神等待那一刻。終於,男裝的張火丁從側幕昂然而出,劇場整個沸騰,掌聲、歡呼聲、甚至還有哽咽的呼喊。我無法發出聲音,只是覺得有些虛幻的暈眩,喉頭髮緊,鼻翼翕動,不自覺被帶進一種與親人離散多年後重逢的悲壯和些許怨恨中。
座前二人有一個低低發出一聲「好」,另一個抽出手來鼓掌。
張火丁人在戲裡。即使《梁祝》被如何指摘,張火丁的塑造仍然是全情投入的,她似乎聽不見掌聲、看不見觀眾、更不會想到這劇場有多少淚水為她流下。。
場景轉換間。情緒逐漸被劇情帶動,我也從首見張火丁的帶著感傷的狂喜中冷靜下來進入故事。
在劇場聽戲,張火丁的聲音像精鋼磨砂的寶劍(有這物件嗎?),布滿極細小圓潤的顆粒而又渾然銳利,幽咽婉轉而中氣十足聲震屋宇。這種聽覺感受非現場無法體會。
在最後的「哭墳」一場,周圍幾個觀眾想跟著哼的,結果發現曲詞都略有變化,就停下了。不說優劣,如果不是之前反覆看聽《梁祝》錄像,當天的「哭墳」一定會讓我淚流滿面不能自持,先入為主吧。主創和張火丁所說的「美」確實在處處體現,如唱詞中將「孤墳」改成「孤靈」。
。。。。。。
————描述至此罷。
(2014年4月26日,距今已有18個月,心中起伏珍存,一直不敢下筆,怕唐突了精妙。今早迷濛混沌間,一氣而就,中間瑣事打斷,遂停。 而2014年4月27日的《鎖麟囊》竟有魂飛魄散之美妙,何時噴薄成文字,且待時間。)
扮相不是最美,有些時候水袖也有炫技之嫌,唱腔也有瑕疵,但我就是喜歡,氣質一流,氣場強大,字字句句入耳入心。
我喜歡教授,因為只有她讓我感受到了文字中才記載的京劇的盛況,《霸王別姬》中好像那爺說過一句話:這就是盛世母音!
在貼吧或者知乎這類平台提這個問題,後果可想而知,程迷威力不可小覷。
如果這個問題是為了製造活躍氣氛,無話可說;但是如果真的是剛迷上的話,奉勸一句,自己喜歡誰就喜歡誰,別讓別人評價,這一點尤其適用於程迷。
程派里難得的四功五法都有的演員。
有票房的角兒
八錯,八錯,留名看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