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幕府何時開始閉關鎖國?

看過《德川家康》,德川幕府剛建立的時候,日本是有廣泛的和外國進行商貿和文化活動的。那麼是什麼時候,為什麼,德川幕府開始閉關鎖國呢?


看過《德川家康》,德川幕府剛建立的時候,日本是有廣泛的和外國進行商貿和文化活動的。那麼是什麼時候,為什麼,德川幕府開始閉關鎖國呢?

「鎖國」一詞是針對「開國」而來的。此詞在日本,登場於1801年荷蘭語通詞(翻譯)志築忠雄所譯Engelbert Kaempfer之《日本誌》(De Beschryving Van Japan)(1733)。這「鎖國」一詞針對的是在「禁教令」之後至今(1800年代)的日本外交實態,參照的對象是西洋人Engelbert Kaempfer筆下的歐洲。但日本真的「鎖國」了么?

長崎開了針對唐人(清帝國及東南亞華人)與荷蘭人貿易的口子,對馬藩管理朝鮮貿易、松前藩則負責對蝦夷及西伯利亞地區居民的經濟往來。當然,還有事二主的琉球一地,也是一個貿易中轉站。可見,江戶日本正模仿著其西鄰清帝國達成自己的「朝貢冊封」體系,而這套體系以清帝國為大圓心,而以日本為小圓心,和平地相處了近300年。在東亞地區的國際環境里我們就是日本學習的楷模——對清帝國,避開政治上不必要的衝突,(豐臣秀吉曾一度挑戰過明帝國,然後下場如何?)而以經濟互通,所謂「通商國」。而對荷蘭,則如日本國內大名一般隔年向江戶幕府覲見,是為「通信國」,有外交關係。一言以蔽之,能守江戶幕府規矩的,就按幕府規矩來,我們建交還可互市。若是守清帝國規矩的,你們守好你們的規矩,我們不建交(因為你們是從屬清帝國冊封體系之下的國家),但是做生意,我們不反對。

西川如見在1708年出版的《華夷通商考》中,將當時的世界分成日本、中華、外國與外夷。除了日本以外,將接受中國的文化影響的國家一概劃為「外國」,以與歐洲人的「外夷」區別。「外國」則「雖處唐土之外,然服從中華之命,用中華之文字,並三教通行之國也」;而「外夷」則「與唐土不同,皆橫行文字之國也」。(《增補華夷通商考》卷三,《西川如見遺書》,西川忠良編輯、出版,1899年)所以,日本對國際環境的認識是基於東亞海域的國際圈的,在這個國際環境中,大家都以漢字為文化基礎,互以交流。在政治架構上則避免衝突,但儘可能的通過「通商」來達到經濟互惠。而這種外交構思的精神,又以儒家之「禮」為內核建立著。1795年俄羅勢力南下,幕府對這個陌生的國度採取了保守的迴避政策,1807年原老中松平定信在被幕府詢問意見的時候,曾經主張在宣示了日本的「威武」後,允許俄羅斯的通商請求,並且認為「雖一方開始,諸蠻夷亦當寄以希望,魯西亞(俄羅斯)之地鄰近朝鮮、琉球、則理當獲允」。其晚年更寫道「蠻國遵信義之甚,亟以起非禮之兵為恥。若起非義之兵,則可謂難立玩過之道」。與一國交往並非小事,與清帝國及荷蘭的交往成為了江戶日本對外交流的模板。

所以,「鎖國」是相對西歐諸國之交往來說的,而在東亞的國際環境里,江戶日本勤勉且小心地學習著西鄰清帝國的體制與政策(通過大量漢籍的進口啊!),並努力構建自己的外交框架。其目的是在於免除不必要的兵燹之災,並同時可以通過「互市」之策獲利。乾隆帝在1793年對馬爾噶尼的那一出,不也正是如此么——東亞自有東亞的規矩,你要來玩我們的遊戲,就要守規矩。但洋人不幹啊,你們得跟著我們玩,最後甚至撕破臉皮用了西歐的國際規矩硬生生地砸開了東亞朝貢體制的口子。而到這個時候,讓幕府最矛盾的危機終於出現了,東亞秩序大變,祖制守不守?不守?幕府威信喪失,各地造反。守,隔壁老大哥都栽了,我跟著一起陪進去?於是日本的政治舞台上,公家、商人、雄藩、保守派、改革派,這個變,那個禁,走馬燈似的輪換著,1853年黑船來航到1868年的幕府下台,短短15年幕府就倒在了時代的車輪下——丟掉了東亞國際秩序之「禮」,捧起了西歐強權政治下的「國際法」。而隔壁的老大帝國還苦苦支撐著快要支離破碎的東亞秩序。

而到了這個時候,在繪製明治新國家(現代國家)的政治家手裡,「開國」一詞就與「先進」、而「鎖國」一詞便和「落後」掛鉤了,殊不知在之前的15年風潮中,有多少那些架著西洋服飾的明治人,在自己還著和服的時候,以「開國」(賣國)之罪名狠狠地倒著,放棄「鎖國」政策的幕府呢。

綜上所述,因為現時學界還在爭論近世日本是否有過「鎖國」實態,所以無法正面回答題主問題。若按二代將軍秀忠肇始的基督教「迫害」,可算是「鎖國令」之原因,而最終此過程大成於三代將軍家光一朝。具體可參見 @學衡 所搬運的百度及維基內容。


P.S.文中多處引用了我師張翔教授的論文,在這裡留其出處供各位參閱:

張翔,《隔離的政治體和共生的文化圈——日本近世後期的儒學官學體制化和東亞海域的交往》,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編,《世界史中的東亞海域》,中華書局,2011年,第155-170頁。


以下摘自日文維基
「鎖國」體制は、第2代將軍秀忠の治世に始まり、第3代將軍家光の治世に完成した。
--------------------------------------------------------------------------------------------------------------------------------------------
1596年,豐臣秀吉頒布禁教令,炮製「日本二十六聖人」慘案。秀吉死後,政局混亂,天主教再興。1612年,德川家康頒布禁教令。

這裡要說明,禁教令與鎖國之間的關係,當時歐洲宗教改革,西班牙是天主教總後台老板;英國荷蘭是新教國家,兩者宿怨。前者宗教熱情、滿世界傳播迷信思想,用來使當地變為天主教的附庸;後者是商業國家,就是去做買賣,宗教你愛信不信。
於是秀吉、家康對天主教禁教——主要針對海上霸主西班牙干涉日本內政的問題。而對於英國荷蘭,家康和其通商、建立友好關係,允許荷蘭英格蘭在大坂、江戶、界、京都、平戶建立商館。

但是,家康死後,由於後來的將軍分不清天主教和新教的區別(別說當時,現在分不清大有人在),而天主教教徒四處搞事,秀忠、家光轉向鎖國,只允許荷蘭人在長崎海外的一座小島上貿易。

當時的國際形勢,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遠征英格蘭失敗;但在1589年德雷克-諾里斯遠征,英格蘭差點被西班牙虐死,證明西班牙日不落帝國的實力,直到三十年戰爭西班牙才走向滑坡

德川家康授予荷蘭人的朱印狀



推薦閱讀:

如果大阪冬之陣豐臣方不同意德川家康的要求,死扛到底,能否撐到家康死的那一天,成為割據一方的大名?
豐臣秀賴在江戶幕府初期的日本政治結構中究竟是什麼一個地位?
多啦A夢有哪些歷史梗?
如何評價2016年NHK大河劇《真田丸》?

TAG:日本文化 | 德川家康 | 日本歷史 | 閉關鎖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