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推薦好的《孫子兵法》《老子》《莊子》的解析的書,最好有大量的分析和例子?

求推薦好的《孫子兵法》《老子》《莊子》的解析的書,最好有大量的分析和例子。
每本書可以有多個推薦。
不要單純的翻譯古文的,能在淘寶上買到或者網上下載到最好。


作為兵書的鼻祖,《孫子兵法》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西方都擁有崇高的聲譽。比如美國前中央司令部司令——湯米·弗蘭克斯就曾在他的自傳《美國一兵》中多次引用《孫子兵法》的內容作為重要的軍事準則。而如今,《孫子兵法》的應用早已超出軍事領域,擴展到個人成長、商業競爭、國家戰略等更為廣泛的空間中。那麼孫子兵法到底有什麼智慧值得大家如此推崇?今天,微思考就再用一篇文章為大家通俗地解讀《孫子兵法》中三點精髓智慧。


【重在不戰而勝,而非百戰百勝】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之兵,善之善者也」,《孫子兵法》的精髓之一就是追求不戰而勝。


這是一把雙刃劍,既是《孫子兵法》的最大不足,也是其獨步優勢。不足是因為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從長期來講容易讓人陷入一種思想極端,那就是 —— 想方設法追求「不通過戰鬥而能取勝」,但有時戰爭卻是不可避免的。比如,中國從古至今在與西方的正式戰爭中是極少取勝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其實缺乏足夠的「戰爭傳統」和「戰爭文化」的積累,更多是「不戰而勝」的智慧。獨步優勢在於,只要不通過戰爭能夠解決的問題,我們即使在最貧弱的時候處理的也不會太差,比如外交、情報等,直到今天依然如此。像是「一帶一路」這樣具有智慧的戰略在西方的文化中是很難構思出來的。


那麼不戰而勝有哪些方法呢?按照孫子所說,就是「上兵伐謀,其次伐交」。「伐謀」,是伐掉他的計謀,從根兒上把他的念頭伐掉。讓他發現條件不具備,風險很大,勝算不多,放棄自己的計劃;「伐交」,則是破壞他的外交,打散他的盟友。這裡舉一個伐謀的典型案例:

晉平公想攻打齊國,派范昭為使去刺探。齊景公設宴招待。酒至半酣,范昭對齊景公說:「想討您杯中酒喝行不?」景公說:「這有何不可!來人,把我杯中酒倒給客人。」范昭一口乾了景公的酒,下人正要給雙方斟酒,晏子卻喝道:「且慢!給國君換一個新杯子!」范昭不高興,佯醉起舞,又對太師說:「我想跳支舞,能為我奏成周之樂嗎?」太師冷冷地說:「這個我們沒人會奏。」把范昭給氣走了。酒宴畢,齊景公問:「今天你們怎麼回事,這大國使者,來觀摩我們的政治,你們惹他生氣,有什麼好處呢?不是惹麻煩嗎?」晏子說:「就是給他觀政嘛。您看這范昭,絕非不懂禮貌之人,是故意要跟我們挑事。君臣有別,要國君杯里的酒,就是挑釁試探。所以我給您換一個杯子,不跟他喝一個杯中的酒,亂了尊卑。」太師說:「成周之樂,是天子之樂,不是人臣能舞的,當然不能給他奏。」范昭回到晉國,回報晉平公說:「齊不可伐。我想侮辱他的國君,被晏子識破了。想犯亂他的禮儀,又被太師識破了。齊國有賢臣啊!」

「不戰而勝」的關鍵在於摸清楚厲害關係並對症下藥。對比近來熱鬧的南海仲裁爭端,相信大家會有更為深刻的了解。說句題外話,在這個時代生長在中國這種大國算是一種幸運,因為一方面,我們有機會親身體會大國崛起過程中的縱橫捭闔是怎麼玩兒的;另一方面,中美都是這方面的高手,雙方怎樣見招拆招非常值得一看,尤其是大家要注意中美手中重量級棋子們的行動變化:日本、韓國、菲律賓、澳大利亞、俄羅斯、朝鮮和充滿分歧、矛盾的歐盟。


也許你會問,孫子為啥會有如此之強的「不戰而勝」的思想傾向呢?原因很簡單:「軍事是國家的大事,生死存亡繫於此,不可輕舉,一定要仔細省察!」孫子是希望為政者、為將者都能有一顆敬畏心、責任心,認識到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可能是對自己、對家庭、對集體、對他人、對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如此可見,「仁」在中國古代的道德標準中擁有著多麼至高無上的地位。


【出戰,則追求先勝而後戰,一戰而勝】

"不戰而勝"固然美好,但如果要戰,該怎麼辦呢?按照孫子所說,最重要的就是「先勝而後求戰」,也就是說要先通過計算判斷勝負的可能性,勝了才打,這就叫勝算。沒有勝算,那就不要興師動眾。換句話說,孫子認為,戰只是一個過程,而結果實際在戰前應該算好,而不是戰的過程中去碰戰術運氣。


計算什麼呢?按照孫子的說法,就是要對比雙方「道、天、地、將、法」誰的更強(具體參照《孫子兵法》)。那麼,如果自己在這幾個方面沒有對手強怎麼辦呢?那就要養精蓄銳,讓自己變強再考慮出擊,也就是所謂的蓄「勢」。所謂「其勢險,其節短;勢如彍弩,節如發機」,意思就是準備時間要充分,至於打也就那麼一下子。


這部分的案例很多,大家可以自己去查。最著名的就是越王勾踐卧薪嘗膽20幾年去準備,最終才滅了吳國。為什麼那麼久呢?因為「道、天、地、將、法」不如對方嘛!曹操準備官渡之戰的時間也不短,但最後大家看到的都是勝利的那一刻,但實際上,為勝利做準備其實花費了最長的時間。下面再說一個著名的案例:

李牧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趙國將領。李牧駐守於代郡、雁門郡,以防匈奴。李牧優待兵士,嚴格訓練,頻繁偵察,但軍令就一條:不許出戰!膽敢出戰者一律斬首。這免戰牌一掛就是好幾年。由於李牧把全部人縮入營壘,堅壁清野,匈奴來襲擾也都無功而返。李牧幾年不戰,不光匈奴受不了,他自己的士兵都受不了,趙王也受不了了,認為李牧膽怯,把他撤換。新將一改李牧堅壁清野的策略,頻頻出擊,結果敗多勝少,損失極大。趙王不得已請李牧官復原職,但李牧稱病不出。趙王無奈,答應不再干涉他的軍事策略。李牧回去後,又是幾年不出戰。但他可沒閑著,練兵抓得很緊,比打仗還忙。經過數年的經營,李牧的邊防軍兵精馬壯,軍隊士氣高漲,士兵憋足了勁,寧可不要賞賜也情願與匈奴決一死戰。而匈奴則鬆懈了。李牧決定決戰。精選戰車一千三百輛、戰馬一萬三千匹、勇於衝鋒陷陣的步兵五萬人、善射的弓兵十萬人,出兵。採用誘敵深入的戰術,先派大批牧民驅趕牲畜放牧。匈奴遣小股人馬進行劫掠,李牧佯裝戰敗,故意將幾千人丟棄給匈奴。獲得小勝後的匈奴開始輕敵,單于率領大批軍隊入侵。李牧廣布奇兵,從左右兩翼包抄匈奴,一舉擊破匈奴十萬騎兵。李牧乘勝攻滅襜(chān)襤,擊破東胡,降服林胡,匈奴單于落荒而逃。此後十餘年,匈奴再也不敢靠近趙國邊境。

戰爭不是打過來打過去,而是積蓄力量,等待時機,一戰而定。十年戍邊,換一個大將,可能百戰百勝、戰功赫赫,但一將功成萬骨枯,他退休了,什麼問題也沒解決,換一個大將來接著打。李牧十年不戰,憋到時候打一仗,就解決了問題。所以一戰而定是真名將。百戰百勝,那是打了一百次勝仗了,還沒解決問題,還要接著打!那要勝仗來幹什麼呢?所以百戰百勝,是兵法沒入門,不會打仗。再說世間哪有百戰百勝這回事,那是把敗仗藏起來不說。


【取勝?必須靠「奇正變化」,「出奇制勝」】

曹操說:「先出合戰為正,後出為奇」,比較來說,「正」是指所謂的先遣隊,「奇」則是指留下的預備隊。所謂「出奇制勝」就是說手裡要留些軍隊,準備在需要的時候加以運用。說起來有點像打牌,不要一下子把所有的牌都打完了,留一張在手上,關鍵時候打出去。看起來是不是很簡單?但運用好了其實不容易,因為奇正的變化不都是一次變化,有很多是相互的多次轉化,就像孫子所說,」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


其實,「奇正變化」和「出奇制勝」後來有過很多的誤讀,尤其是後人把」奇「衍生出了更為複雜的意義,帶上了」與眾不同「、」創新」的味道。孫子所在的年代打仗還沒有現在這麼複雜,所以就當時來講,單單把先遣隊和預備隊的互換能夠運用得爐火純青就已經很了不起了。不過,我倒不覺得「誤讀」是一件壞事,因為如果今天還靠僅僅死抱著孫子的那些戰法原則去作戰或者競爭是萬萬難以取勝的。就今天的競爭情勢來看,不拿出點「與眾不同」的「戰法」還真的不行。而且,我認為,「出奇制勝」在今天應該成為一種標配而不是選配,換句話說,如果我們不能讓「出奇」成為鑲嵌在思維中的潛意識隨時自由調用的話,我們就不能指望在競爭中有什麼出眾的表現。那麼,從實踐的角度看,我們究竟該如何施行現代的「出奇」戰法呢?那就是堅持「不平衡戰略」,接下來我將從一戰著名的「施里芬計劃」說起。


「施里芬計劃」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由德國元帥阿爾弗雷德·馮·施里芬擔任總參謀長期間(1891年至1906年)提出,德國總參謀部所制定的一套作戰方法。其主要目標為在未來的戰爭中,應付來自德國東西兩面的兩個敵國—俄國與法國(英法聯軍)的夾攻。雖然因為種種原因,「施里芬計劃」最終沒有在一戰運用,但是建立在它不平衡進攻戰略基礎上的二戰「曼施坦因計劃」卻在德國對法國的戰爭中取得了巨大成功。那麼「施里芬計劃」的思路究竟是什麼呢?

施里芬計劃」基本內容是:將德國全部作戰兵力分為對俄國的東線和對法國的西線。其中,西線部隊79個師,東線部隊則僅設10個師夾雜一些地方部隊。東西線兵力分配比例大致為8:1。西線又分為南北兩翼,北翼部隊為68個師,南翼部隊11個師,比例又是8:1,南翼部隊中一部分配在凡爾登中央地段,這裡是巴黎的西北入口,(距巴黎僅僅135英里)也是法國對德防禦體系的重心所在。其餘則部署在長達240公里的的法德邊境線上。西線中的北翼,是德國主力中的主力,也是德國贏得戰爭勝利的關鍵。「施里芬計劃」要求北翼部隊主力自動員下達後第十二天前打開列日通道,第十九日拿下布魯塞爾,第二十二日進入法國,第三十一日達到提翁維爾――聖康坦一線,第三十九日攻克巴黎,取得決定性的勝利。由於判斷俄國軍事力量的充分動員需要6到8周,因此,施利芬計劃中要求德國在這一時間內徹底擊敗法國,進而轉身應付姍姍來遲的俄國。

「施里芬計劃」最典型的特點就是「極端不平衡」,初看上去有點「賭徒心理」。但事實上,這項計劃是建立對於當時政治局勢、武器裝備和地理地形的精密分析基礎之上的。在施里芬參謀長看來,「不平衡」才是最安全的,最危險的方法恰恰是「平衡戰法」,而後來接替施里芬的小毛奇將軍在一戰中的失敗也恰恰證明了「平衡戰法」的不明智。


如果細思起來,我們會發現,「施里芬計劃」和今天主流的做事思路非常相似,比如「80/20」原則、時間分配象限等。為什麼呢?因為無論是時間還是資源都是有限的,要想取勝,只能把大部分的時間和資源置於決勝點上去,雖然有時看起來有點冒險。站在現代意義上,「出奇制勝」的精髓應該是制定比對手更勝一籌的「不平衡戰略」。雖然這意味著某種風險甚至取捨,但卻比所有的看似安全的「平衡戰略」都更加安全。



《孫子兵法》中的諸多智慧幾乎都是上述三點的衍生和擴展,準確地理解上述三點智慧精髓將有助於為我們抓住孫子兵法的主旨,建立富有遠見的、獨特的、有建設性的思維框架和體系打下良好的基礎。

歡迎訪問微思考官方網站 http://vthink.org(或者 微思考.com),或掃碼關注微思考公眾號(也可搜索公眾號「vthinkorg」或者「微思考」)


《孫子兵法十家注》、《莊子集解》、《莊子集釋》、《老子德道經譯註》。


《太極》


太極圖告訴我們:


一、

見仁見智永遠存在,

這是自然而然、勢所必然、理所當然。


二、

相對客觀有主觀,

相對唯心有唯物,

相對微觀有宏觀,

相對矛盾有統一,

高低、內外、正反、大小、長短、遠近、新舊等等。


三、

有所變有所不變,

有絕對的相對有絕對的絕對。

矛盾是絕對的相對,

統一是絕對的絕對。

變和不變、絕對和相對,

既矛盾又統一。


四、

相對有,相對的創造性;

絕對有,絕對的局限性。

相對有,相對不斷的創造;

絕對有,絕對不斷的局限。

相對有,相對的已知;

絕對有,絕對的未知。

相對有,相對問題會不斷化解;

絕對有,絕對問題會不斷產生。


五、

天下大勢: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合中有分、分中有合;

一而二、二而一。


六、

相對:

有相對的相對,有相對的絕對。

太極:

有相對的太極,有相對的無極。

自然宇宙:

矛盾統一、相對絕對、無極太極。


七、

身心:

矛盾統一身心無極太極:

吃喝拉撒、心跳呼吸、冷熱苦甜、悲恐怒喜、思想行為、生死病康、胖瘦美醜、男女老少、壽夭殘健、嘴巴開合、眼睛睜閉、新陳代謝、手心手背、前後內外、情緒起伏、得失成敗、坐立住行、吉凶禍福等。

《無極太極兩儀四象八卦易經》


一、無極太極能解釋宇宙自然


無極太極包含0123


0(易)為空間:其大無外,其小無內;

1(一)為時間:周而復始,無終無始;

2(異)為陰陽:相互消長,此起彼伏;

3(移)為動靜:陰陽動靜,緩速顯隱。


二、道是宇宙也是自然



宇宙一體合和無極太極:

易:空間——其大無外、其小無內;

一:時間——周而復始、無終無始;

異:陰陽——相互消長、此起彼伏;

移:動靜——善惡吉凶、緩速顯隱。


陰陽自然合和無極太極:

1.一化二——陰、陽,

2.二化三——陰、太中陰陽和合、陽;

3.陰化二——陰中陽、陰中陰,

4.陰化三——陰中陽、陰中陰陽和合、陰中陰;

5.陽化二——陽中陰、陽中陽,

6.陽化三——陽中陰、陽中陰陽和合、陽中陽;

7.和合為一。



身心一體合和無極太極:

陰中陰陽和合:合情合理;

太中陰陽和合:合理不變;

陽中陰陽和合:合法合理。


知行自然和合無極太極:

陰中陰陽和合:慈、靜、行、退、柔、舍、文、虛、曲等;

太中陰陽和合;

陽中陰陽和合:嚴、動、止、進、剛、取、武、實、直等。


萬事萬物合和無極太極:

公私、正邪、順逆、是非、明暗、親疏、信疑、利害、連斷等。


三、無極道太極


若有其他的一切世界,都必然符合無極太極;

無極和合道同通太極;

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周而復始、無終無始。


四、道


易:道包含無極太極;

一:儒釋道及一切文化、思想和宗教,為人體悟道而解說道;

異:無極零,無無有;太極一,有無有;

移:無極通同道合和太極。


五、太極和合道通同無極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局內常迷局外清,只因心在此局中;

化去所有及身心,一無所有身山明;

太極有無無極無,易行無有有無通。


六、0123能解釋宇宙自然


0(易)為空間:其大無外,其小無內;

1(一)為時間:周而復始,無終無始;

2(異)為陰陽:類比物事,矛盾統一;

3(移)為動靜:吉凶善惡,緩速顯隱。


道包含0123,

自然宇宙就是道,道就是自然宇宙。


七、生生不息


相生是相生亦會相剋,

相剋是相剋亦會相生。

自然不會僵化,自有變化,

變化不會失序,自有規律。

無終無始,

生生不息。


《新編諸子集成:十一家注孫子校理(繁體豎排版)》收入先秦到唐五代的子書,著重選收與哲學、思想史的研究關係較密切的。個別不屬於子部的書如班固的白虎通義,因與哲學、思想史的研究關係較密切,也擬選人(用清東立疏證)。


《孫子譯註》《老子注釋及評價》《莊子今注今譯》《兵以詐立——我讀《孫子》》


劉少農:《孫子兵法成事之道》,推薦,直接搜索能找到。
劉兆基:《孫子兵法說什麼》,書店有售


又是我回答的。有個電視劇叫做《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你可以反覆看,多聯繫生活。


可以看看百家講壇馬駿讀孫子兵法


推薦閱讀:

TAG:道德經書籍 | 莊子人物 | 老子人物 | 孫子兵法書籍 | 莊子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