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拍不出像《摔跤吧!爸爸!》這樣的電影?
《摔跤吧,爸爸》當然有過譽的成分,但它更值得我們反思——勵志、溫情……這些電影世界中最常見的梗,我們為什麼拍不出來?
我們拍不出漫威式的爆米花電影怪技術、拍不出禁忌題材的電影怪審查,可勵志,溫情,動作,這些梗我們也玩不過,這是為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我談下個人的看法。
一
中國根本拍不出《摔跤吧!爸爸!》這樣的電影,因為中國女演員演完,得掉一地五官。
二
且不說那些整容臉的女演員,即使男演員,也找不到阿米爾·汗這樣的。為了這部戲他增肥50斤,然後又為了開場那兩分鐘的戲減肥成渾身印度神油一樣堅硬挺拔的腱子肉,至少目前中國沒有一個演員做到過。
人家主演們甩中國演員幾個星系,連演那個傳授「生子秘方」的村裡老頭兒的群演的演技都甩中國群演幾條街。我們難道指望拍戲5分鐘,摳圖3個月的小鮮肉,小鮮花們能像演吉塔的演員法緹瑪·薩那·紗卡那樣,為了這個角色進行9個月每周6天奧運冠軍級別的摔跤訓練?
別逗了,有這時間,他們可以把臉變成范冰冰,再變成baby,最後「融梗」成——范吉拉baby。
三
為什麼中國演員不能這樣敬業?
因為中國演員,特指新生代的演員,別說敬業,連基本的羞恥心都沒有。
今天剛學了新名詞——融梗,沒想到這麼快就用上了。
百度知道里的解釋是:融梗就是抄襲。
更詳細點說就是在一部小說或劇本把其他多部作品裡的結構、橋段甚至描寫生硬的整合在一起,美其名曰就叫——融梗。
這樣生造辭彙背後對抄襲行為的粉飾和包裝令人驚訝,而更深層羞恥心的淪陷則更讓人齒寒。
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像郭敬明這種居然還成了偶像,個兒小也能成身子骨裝不下羞恥心的理由是吧?
而這種恬不知恥的人在演藝圈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好多人說《摔跤吧!爸爸!》的演員好敬業,中國演員不該慚愧嗎?但你跟不背台詞、不表演,只負責賣臉的「數字明星」、「摳像明星」、「替身明星」說這些之前,是不是也應該先伸手摸摸他們腔體里有沒有羞恥心呢?
感覺羞恥心好倒霉,本來可以金屋藏嬌的,現在卻時不時要出來被人摸。
四
為什麼他們都沒有羞恥心?
因為羞恥心都賣了呀!換了成噸的毛爺爺。
之前在網上關於小鮮肉們摳像,用替身的事兒吵得沸反盈天。這種事兒,解釋是最無力的,爭吵是最無聊的。想證明自己是稱職的演員,就是認認真真去演出幾部讓人看得出敬業的戲。即使以前用摳像,用替身也不是十惡不赦,都是20出頭的年輕人,犯錯難免,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但令人遺憾的是:他們辯解吵架很賣力,而演戲嘛……我們還是聊聊哪個替身比較像,不容易穿幫吧?
看到黃覺在一次記者採訪時提到。他和廖凡老師在東北拍一部戲,化完妝在那等開機。他就發現廖凡老師特意站在室外,在那一直「哼哼」打響鼻。就問:「廖凡老師,您是不舒服了?屋裡暖和,趕緊進來。」
廖凡說:「哦,不……就是覺得這場戲,我的角色在室外呆了那麼長時間,鬍子上應該掛著霜才對。我這讓鬍子掛霜呢。」
什麼叫演員?什麼叫職業?什麼叫羞恥心?
一個製片人說,現在演員都不拼演技了,就拼誰能帶貨。
走私犯都特能帶貨,咋不找他們演呢?演技肯定勝過小鮮肉!
五
為什麼他們又不專業又無恥,還有人找呢?
因為資本急功近利啊。
著名編劇寧浩曾發微博,說之前幾年,創作的事兒都是和製片人談,雖然他們也是群商人,但至少也是從業多年的老司機,就算分歧不小,但還在一個頻道里溝通。可最近幾年,資本大舉介入影視,忽然一天發現,創作的事兒需要和一群會計談了。這就非常扯,因為這群人根本不懂創作,也不關心,他們永遠在問:是IP嗎?有小鮮肉嗎?你能保證點擊率嗎?你能保證收視率嗎?你能保證投資的回報嗎?
因為在資本看來,IP是受眾基礎,鮮肉是流量保障,數據不好可以作假,有了這些,投資就有了保險。卻完全不知道,影視作品從來都是故事為王。
而好的故事是需要時間打磨,需要經驗淬鍊的,絕不是靠幾張整容臉能夠提升。
有人說,資本的天性就是逐利的,要尊重資本的天性。但資本尊重過其他行業的天性嗎?如果資本沒有尊重其他行業的規律,賠錢難道不是活該嗎?
而資本最可笑的問題是,年底能賺錢嗎?能保證30%的利潤嗎?擦!要是能保證30%的利潤幹嘛找你?你在投資耶!想投資,還必須賺錢,你怎麼不去搶?
六
所以,我們根本不可能拍出《摔跤吧!爸爸!》這樣的電影,因為資本是不容許一個不是IP的,製作周期漫長的,沒有酷炫特效的,沒有小鮮肉參與的,沒有強大資本刷榜的,故事核是摔跤這樣冷門項目而不是足球籃球的,主旋律作品產生的。
中國環保局應該處罰一些影視投資人,因為他們在影視圈構建了急功近利和浮誇的環境,是對原來精耕細作和匠人們的環境破壞,造成了中國影視圈巨大的生態災難。
當專業變得不值錢的時候,只會剩下業餘;當敬業變得不值錢的時候,只會剩下混混;當羞恥不值錢的時候,只會剩下無恥;當精益求精不值錢的時候,剩下的只會是垃圾。
我們的影視行業就是這樣,不幸的是——還有很多行業正在這樣的路上。
七
重新深究《摔跤吧,爸爸》的故事線,這樣的題材我們沒有嗎?
說女孩的普遍命運,在中國的廣大偏遠的農村,女孩子的未來真的都掌握在自己手裡了嗎?
但是上一次我們如此因為一部電影關注女孩的命運,還是1999年的《一個都不能少》。
再說現實題材,中國社會的過去與現在,都是影視作品取材的富礦。那些在阿米爾?汗的表演中看到了獨斷專行的父親形象的觀眾,可以到暑期培訓班裡看看千千萬萬被逼到興趣班裡的中國孩子,那些被逼著琴棋書畫的小朋友,不都是蠻橫意志的產物么。
可是這樣的題材,大陸影人幾乎是從不關注的。
還是要說一下金像獎,再怎麼揶揄香港電影的沒落,梳理這些年的獲獎影片,多少還能看到一些堅持和遠見——
今年的《樹大招風》講的是時代變幻下的梟雄末路,《一念無名》關注的是躁鬱症人群,《幸運是我》講的是庶民的悲哀。還有去年的《踏雪尋梅》,之前的《桃姐》《天水圍的日與夜》等等等等。
金像獎的口味一直都在鼓勵電影人關照現實社會,關照影視作品背後的人心和人性。
張藝謀拍《長城》為什麼如此讓人憤怒,因為他打著追求國際水準的幌子,講的是一群禽獸的故事——人的故事都沒講好,講什麼饕餮呢。
我們的電影,不關心孩子的成長,不關心父親母親的老去,不關心邊緣的人群,不關心城市底層瀰漫的孤獨和無助,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與現實生活割裂開來,徹底跌落進了再也不說人話的瘋狂時代代。
補充:1.回答無端被禁了一周,令人費解,閹割後得以重新上線。看來一向以「 與世界分享你的知識、經驗和見解 」為宗旨的知乎也已正走向言論管控、符合法律法規的和諧社區。
2.發現很多人說問題本身存在問題,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特色,沒有必要盲目比較。我澄清下,我的意思是為什麼中國現在拍不出像《摔跤吧!爸爸!》這樣關照現實,直擊心靈,說人話的電影。必須要承認的是上世紀90年代大陸有一些諸如《霸王別姬》、《活著》等非常優秀的電影,但自2000後鮮有佳作問世。當然這裡面有很多複雜原因,包括廣電審查,演員態度,市場浮躁等。但我並未有貶低中國電影的意思,我開頭也說了只是談下個人看法,平等交流,真理越辯越明,直戳痛處更能讓中國電影有清醒的認知,更好的鞭策。我始終對中國電影抱有希冀。
謝謝邀請,坦白講,我挺討厭這樣的問題的,這個問題里透著一股酸酸的嘲諷的味道,實在是不想回答。
中國不是拍不出好電影,中國拍出的好電影其實很多,只不過市場經濟下,目前的電影市場局面非常混亂,各大投資商都只顧著賺錢,尤其是快線賺錢,所以才有了流量明星這種噁心人的東西。
中國的電影市場目前需要的是冷靜,不要再每年開這麼多爛項目了,真心的去培養一些有想法的新生代導演,中國有才華的導演不在少數。至於該如何培養,這就非常複雜了,比如保險體系、導演制拍攝、投資風險的多方承擔從而降低投資風險等等,很麻煩。
《摔跤吧爸爸》算不上藝術成就多高的電影,但是他這股正能量的確很感染人,也很套路,我不能說人家拍得不好,這麼說顯得更酸了,我是說,沒必要把這部電影捧上天。
印度目前喜歡拍這樣的電影,也跟印度目前的大的環境有關,這個也就不展開討論了。
總之,《摔跤吧爸爸》電影是好電影,推薦去看,很正能量,很給勁兒。但是也沒必要捧上天,也不要再問這麼酸溜溜的問題了,我覺得《老炮兒》就挺好看的,尤其喜歡去年的《羅曼蒂克消亡史》,非常非常贊的片子,可惜看得人少。
是是是,中國也拍不出肖申克的救贖,還拍不出釜山行。。。
但是早期的電影有霸王別姬,近期的有驢得水。
能不能不要出一部好電影就問為什麼中國拍不出來,然後一堆人開啟群嘲模式,如果從專業角度評判也就算了,就好像這樣的嘲諷能改變現狀還是咋地。
中國人有時候自黑地有點過了。
印度也拍不出驢得水,美國也拍不出大長今,日本也拍不出梅子雞之味,義大利也拍不出手撕鬼子,有什麼奇怪的嗎?
其實中國是有很多好電影的,只不過對於中國人來說賺錢比故事重要,怎麼賺錢怎麼拍,看看郭敬明就知道了。當那些意義深刻有內涵的電影不再佔據主導地位,而是隨便找幾個當紅明星拍個開頭就能猜中結局的情節就能穩賺不賠,劣幣開始驅逐良幣,好電影自然越來越少,可怕的是,這些垃圾電影還恰恰對了很多觀眾的口味。
高贊的回答寫的很詳細也很全面,但希望大家能知道從本質上明白,為什麼中國為啥可能永遠拍不出《摔跤吧,爸爸》
說到影視作品,其性質在於它是一種人類反應自身精神方面的體現。所以往往一部影視其體現出的可能是,社會中存在的某種社會意識。
所謂社會意識,就是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說得通俗點,就是道德啊、法律啊、甚至音樂、藝術品都屬於這一個範疇,那麼影視自然也是屬於一種社會意識的形式。
而往往不同的社會意識其本質是必然都是為了維護統治階級而服務的。
比如說,古代我們宣揚儒家,現在我們社會主義中國宣揚馬克思,強調集體主義至上。
再看看資本主義的美帝,他們則是宣傳的自由、民主,個人主義至上。
在此不評論哪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優於哪一種,但只要在此社會意識形態下,其創作的高分影視作品就一定會帶有屬於該影片本土化的意識形態。
這也就是為什麼這部影片在中國爭執這麼大的原因之所在。因為印度的文化的意識形態與中國是屬於不同的文化,所以其影片中所體現的一些思想自然不能被大眾所接受。
那有人可能想問了,為啥中國無法拍出跟美國、韓國甚至日本那種值得人深思的好片。
我個人不想把鍋丟給什麼廣電啊,丟給中國主旋律啊,或者中國百姓就是這麼俗啊,之類的。
我認為,其核心在於,我們的電影是為誰服務的?是為體現了誰的意識形態?
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
說出來,大家可能會笑話,因為這畢竟又是主旋律。但確實是這樣,大家可以看看最近為什麼「人民的名義」這麼火?
因為百姓愛看,百姓渴望看到這種本土化的政治劇。
之前,為啥抗日神劇那麼火。因為自從「亮劍」一波後,人們對這類劇頗有好看,又符合我們集體主義至上,所以當然會泛濫。現在大家不愛看了,開始反感了,你看電視台還播嗎?
最後強調一下,不是我們中國拍不出「摔跤吧,爸爸」。中國真的不缺好導演,不缺好演員,拍不出來也不全是廣電的錯。
我認為一方面,在我們中國這種社會意識形態下,摔跤吧,爸爸是不符合我們主流意識的;另一方面,想要真正提高整體我們中國影視方面的藝術作品,最重要還是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素質整體整體提高。
或許你現在覺得自己素質已經很高,文化水準也已經很高了,所以你渴望自己的祖國也能出一些符合自己口味的影視藝術作品,也很正常。(愛國之心,人人有之)
但希望你能明白,我們現階段整體的文化水平可能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高。舉個簡單的例子,從我們中國人均每周看紙質書的多少,再跟美帝,韓國比一比就知道差距有多大了。
當然體制建設(分級制度)等等,還是很有必要的,不過說這些對於我們來說都太空了。畢竟大家都可能屬於平民老百姓。
談起這些,我反而更欣賞摔跤吧,爸爸的男主。不評價他把自己的意識強加於自己的女兒。但起碼他還一直保存一顆自己一份信念,並且為這個信念做出了實實在在的努力。而現如今又有多少是沒有信仰,追求的呢?讓我奇怪的不是題主為什麼要提這樣的問題
而是底下一眾陰陽怪氣言其他的回答
人家題主說的是好看的類型片
不是印度式的好看的類型片
所以所謂不同的文化特色就成了端不上檯面的遮羞布嘍?
好,我們不說中國為什麼拍不出摔跤吧爸爸
我們說說中國最近五年有沒有出現一部像摔跤吧爸爸這樣在本土外取得票房口碑雙爆的兼具文藝氣息和人文關懷的商業電影?
有嗎?
可能我看的電影少,還麻煩多指正了。
為什麼中國拍不出《xxx》這樣的電影?
這樣的問題,有兩種意思。
1.為什麼中國拍不出《xxx》這種類型(劇情/內涵/敘事方式等)的電影?
我覺得這很正常啊,每個國家都有每個國家的文化特色,都有自己的實際國情,你拍的和我拍的不一樣,很正常啊。
同樣是勵志電影,中國和印度的表現方式是會不一樣的,這很正常。
2.為什麼中國拍不出《xxx》這麼好的電影?
這句話的言下之意是,這部電影,要比中國所有的電影都要優秀。
如果是這個意思,我很懷疑題主國產電影是只看過《小時代》,是不是你剛從電影院看了這部優秀的印度電影之後,對中國的電影痛心疾首,於是順手來知乎問了這麼個問題。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建議您多看點電影,提高提高姿勢水平先。
最後說點別的。
最近TL里頻繁出現一個大概是問「為什麼中國沒有發明壽司」的問題,我覺得和本題本質上很像。
我看了很久,覺得這類問題真是搞笑得很,這種問題有什麼好問為什麼的。你有你的特色,我有我的風格,文化、習慣、資源、物產各不相同的兩個地區,出現一些你有我沒有的食物品種有什麼好奇怪的。即使是同問同種的中華內部,各地可能因為一些小習慣的不同,飲食習慣走向了不同的方向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了,何況是日本和中國這樣滄海相隔的兩個國家?這樣的問題竟然還真有人當真了,也是醉了。
為什麼中國拍不出像《摔跤吧!爸爸!》這樣的電影?
為什麼中國拍不出像《斷背山》這樣的電影?
為什麼中國拍不出像《泰坦尼克號》這樣的電影?
為什麼中國拍不出像《西北偏北》這樣的電影?
為什麼中國拍不出像《低俗小說》這樣的電影?
為什麼中國拍不出像《這個殺手不太冷》這樣的電影?
可能是因為你看的電影不夠多吧。。。。
我低俗了,看了 @ 灰灰 的答案,可能題主更多的是想要感嘆的是為什麼中國拍不出描寫我國本土文化類的且在國際上獲得高票房好口碑的電影。
我低俗了,謝謝
為什麼印度做不出好吃的北京烤鴨
@社會你飛哥 從演員和資本的角度講的很好, 我做一點微小的補充, 其實現在國內能寫這種劇本的人不敢寫不願寫, 剩下敢寫願意寫的人都菜的要死, 沒人能寫出來。
具體原因看這個回答就知道了
如果中國來拍《摔跤吧!爸爸》,會拍成什麼樣子? - 知乎不需要看全部回答, 把高票的簡單瀏覽一遍就可以。 這些高票有一個通病, 和國內的反映現實的電影一樣的通病。
為了反應一個芝麻粒大的黑暗, 寫一個要多窩心就多窩心的劇本, 拍一個要多黑暗就多黑暗,踩的紅線能找到多少踩多少, 上映以後觀眾看著要多難受有多難受, 巴不得觀眾看完心臟病複發, 甚至看一半就氣急攻心猝死當場。
說白了就是執筆的編劇太窮,文化課太差, 眼界太小。 太關注身邊的黑暗, 覺著自己經歷的黑暗比天大。一臉窮酸文人相, 窮的時候怨天尤人, 富的時候小肚雞腸。人人和范進似得,個個都是地命海心。
這些寫劇本的年輕人(真的只有年輕人願意寫黑暗面,稍微成熟點就因為各種原因不寫了,比如不敢, 比如眼界開了,比如窮死轉行了) 沒有機會看到更多更大的世界, 沒有本事用一個快樂的方式解構一個悲傷的原型,空有滿懷浮於表面的怨氣 只能做到不停的堆積悲傷, 巴不得把人堆死的那種層層疊疊密密麻麻暗無天日的無窮無盡的給你窮舉這種悲傷的各個方面。 這種陰鬱的電影。 即使能拍出來, 也沒有人願意去看。
這些缺乏閱歷空有激情沒有本事短少能力的編劇們, 完全沒有本事寫出一個讓大家笑著笑著哭出來的電影, 也不可能讓自己的劇本給觀眾喂一鍋雞湯的同時讓觀眾警醒世道艱難。這些電影語言,上課的時候都講過了, 而然就是學不會,學渣一輩子都是學渣。
說白了, 還是體制問題(不是政治體制,是國內電影運營體制), 不過細講了, 這回答就沒完了, 什麼時候有本事寫出《茶館》的人能安心做編劇了, 什麼時候中國就遍地都是秒殺這個電影片子。說句不腰疼的話,這些人寫東西不過腦子, 紅線這個東西,不去踩就行了,為什麼非要學個蛾子盯著燭火飛呢?沒有那志氣,就別把自己當大雁。
============================
這個問題實際上不應該被問到的, 因為這個答案任何一個長期關注國內電影的人都知道。
============================
其實中國早就有比 《摔跤吧,爸爸》 更好的神人, 那就是星爺。他拍的片子, 你10歲笑著看完, 20歲沉默著看完, 30歲哭著看完, 40歲不敢看完。 並且星爺之前, 國內也有很多這種神人。 然而沒有人提星爺和這些神人, 算了, 知乎早被團團們佔領了,小粉紅們沒人能看懂星爺的淚水,因為他們沒有這個閱歷。
好煩這種問題呀。這已經不是我第一次看見《為什麼中國拍不出XXX這類電影?》的提問了。為什麼中國一定要拍這樣的電影呢?說不定美國人民也在思考,為什麼美國拍不出仙俠劇,寫不出武俠小說?
—————————致舉報的人—————————
答主關注【電影板塊】的時間不算長。但即便只關注了不到一年,類似於《中國為什麼拍不出xxx的電影》的提問,已經多次出現在我的首頁了。剛開始,我懷著學習的心態一條一條看問題底下的評論。但後來,我發現,這類問題最後多半會演變成對政府的批判、對社會主義的批判、各種花式跪舔自由民主。
為什麼拍不出XXX這類的電影?不如換個思維,為什麼不能拍不出這樣的電影了?每個人擅長的東西都不一樣。國家也是如此。東方人的體格就不適合玩兒橄欖球,為什麼還要試圖普及橄欖球(我說的普及,不是指作為一種娛樂,而是特指比賽性質);國足水平大家有目共睹,為什麼不用砸在國足上的錢去發展女排?
玩兒不了橄欖球很丟人,還是足球不好很丟人?又或者說拍不出好的電影很丟人?這背後是不是【大國思維】在作祟呢?首先,中國每年同樣有好多好電影!別印度出一部好電影就給吹上天,什麼姿態???!!!
拍了說抄襲,不拍問為什麼拍不出來。
什麼玩應都得跟世界叫板。一個國家的文化跟一個世界做對比。
有些題材不被拍成電影的原因很簡單。怕拍了不賺錢,觀眾不買賬。
還有,一個電影的好壞跟營銷做得成功不成功是成正比的。因為外國人也拍不出 潛伏 偽裝者這樣的諜戰劇。拍不出仙俠劇。拍不出甄嬛傳,金枝欲孽。拍不出老tvb天龍八部那樣的大武俠劇,不同的文化養育出不同人生觀。
不要因為在井底,覺得天空就這麼大
因為你看過的電影太少了
湄公河行動的導演 林超賢 在2013年就拍過一部體育勵志電影《激戰》
這部電影對社會問題的反應雖然沒有《摔跤吧!爸爸!》那麼深刻,但也將 勵志、溫情 這些題主提到的元素完美柔和,豆瓣評分 7.8分 也算是水準之作。
48歲的演員 張家輝 為這部戲練出一身肌肉,論敬業也不輸 阿米爾·汗 吧。
這個問題,只能請@廣電總局的官老爺們來回答了
我覺得一個是電影審查、一個是商業化太重。
由於電影題材和內容存在過於嚴厲的審查制度還有我們奇怪的要求電影要主題向上有教育意義,導致我們沒法拍一些像韓國《辯護人》、《熔爐》這樣基於歷史事件但能給人帶來深刻反思的影片。有的題材我們知道拍出來既叫好又賣座,但是屬於禁忌,無人觸碰。沒有限制的
推薦閱讀:
※誰是 2016 年演技最好的女星?
※作為演員,怎麼快速進入角色中去?
※為什麼有演員演技差還很火?
※哪些演員演什麼像什麼?
※如何評價克里斯蒂安·貝爾(Christian Bale)的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