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簡單語言去概括蘇珊桑塔格所說的「坎普」?以此類推中文式的「坎普」的代表事物又有哪些呢?它與昆德拉的Kitsch之間有異同或聯繫嗎?


我對坎普的個人理解,不是解釋蘇珊桑塔格的原意:

1. 坎普產生的諸多動力里,我認為其中一個是以貌似輕佻庸俗的外表迷惑非精英的受眾, 避免受到僵化(比如陳腐的階級論、對精英的厭惡)的攻擊,而精英在內里進行的卻是更為微妙的對話。另一個動力就是精英的好奇心,給輕佻庸俗、卻很有市場的文化表象賦予更豐富的解讀和內涵。
2. 坎普文化的催生劑里,有很大的一部分是某一類的同性戀文化(誇張、艷麗、詭異、艷俗、匪夷所思、對古典世界的顛覆等等),後者參與構建了桑塔格所熟悉的紐約先鋒文化的根基,並且在桑塔格的時代從先鋒/邊緣逐漸變成了主流。


坎普是對肌理、感官的表面的討論,而非對內容或題材的欣賞。被形容為「坎普」的首先是指一種呼籲自我關注,並考慮公眾的角色觀的行為。
這一概念後來成為桑塔格關於風格和技巧觀念的重要工具。
對於小圈子(同性戀、雙性同體者、極為誇張或傷感的人……)來說,生活是舞台、戲院和自我的建構,而「坎普」便是對這一世界的審美,是在「直接的」的公共意識背後的窺視。
無怪乎坎普札記原文中的大膽宣言一下子便可抓住大眾視角:坎普是問題的答案:如何在大眾文化時代做一個花花公子。

桑塔格通過觀察作家艾略特·斯坦因在巴黎的一居室,來為她收集她所列出的坎普藝術品單子。那麼,斯坦因的房子里有些什麼呢?
嶄露頭角的影星,連環漫畫人物的照片,一些肌肉發達的男人的照片;蒂法尼燈罩、聖水盂……

——————————題外話————————————

快速建立模糊繁雜事物/現象的定義,不惜動用辯證法(這個看起來保羅·奧斯特也很擅長的嘛)、前後矛盾的觀點、「對相反事物的想像性同情」、「敘事與格言警句那迷人的結合」、「斷語和幾乎立即補充的限定條件」等技巧,甚而拋棄具體的邏輯論證,並不時佐以難以捉摸的自我指涉……這些特質成就了桑塔格,也讓讀者試圖對她建立的概念進行「二度闡釋」遇到了極大的困難。
因而,【用簡單語言去概括】某個屬於桑塔格的東西,其實是mission impossible~~


簡單來說,坎普就是圍觀加藤凌平。


搞那麼複雜。只答後半部分:
周星馳大多數電影裡面的「諷刺」部分,就是坎普
大話西遊的:如果上天給我一個機會...如果清華北大學生集體朗誦,更佳,更是坎普的坎普
國產零零柒:跟大陸有關的所有橋段


看完樓上的回答,我理解到的「坎普」就是「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當代美國的一種只注重技巧而忽視內容和意圖的文學,可稱為技巧文學。「坎普(Camp)」一詞,原是在電影、戲劇界流行的俚語,指同性戀。美國作家桑塔格1964年在《坎普札記》中用它概括流行於60年代的一種文學。她認為以藝術享受的觀念,忽視內容意圖,可以把通俗文藝、地下電影、瘋狂的舞台演出等低級藝術轉變為高雅享受。她還反對釋義,公開表示只要形式技巧,否定思想內容的重要。諾曼·梅勒認為當代美國小說分為嚴肅小說與「坎普」兩類。桑塔格和費德勒則認為傳統嚴肅小說已經死亡,只有通俗文藝與「坎普」。

王先霈 主編.小說大辭典.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1991.第882頁.

個人理解就是一般人壓根看不懂覺得神經病的,但是貌似又很高雅深奧的東西。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基督山伯爵》裡面的最後一句話「人類全部智慧就包含在兩個詞中:等待和希望」?
為什麼《水滸傳》(施耐庵著小說)如此飽受爭議?

TAG:外國文學 | 文學評論 | 西方文學 | 蘇珊·桑塔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