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坐鎮一方宗室不少,為什麼不能合力匡扶漢室,最終被各個擊破?

比如益州牧劉焉、荊州牧劉表(東漢最大的兩個州)、幽州牧劉虞、兗州刺史劉岱、揚州牧劉繇、再加上徐州牧劉備~這些人都是比較有名兼有才的,為什麼眼睜睜看著東漢王朝墜落卻無所作為?(除了黃書同志)


誰說他們沒有力圖匡扶漢室?

李傕專權,劉焉引馬騰襲長安,長子劉范、次子劉誕具都事漏被殺。

張羨父子以長沙、桂陽、零陵三郡造反,劉表連年不下。西邊常年被孫策、孫權攻打。後平定南三郡,交州牧張津又連年招惹劉表。好不容易張津被部下殺了,曹操復拜士燮為交州牧跟劉表對抗。若非劉表守土有能,荊州早就瓦解,卻認為劉表只是一味偏安?

劉虞以仁義安撫幽州烏丸,天下無不歸心,僅因軍事無才敗於公孫瓚之手罷了。

劉岱戰死於平賊,劉繇後投於劉表,死於疾病。題主何故說他們無甚作為?


陳王劉寵,有勇力,擁眾十萬,保境安民,自稱輔漢大將軍,死於篡奪者袁術的暗殺。

所以。。。題主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的太少而想得太多。


曾祖父
|
---------
| |
祖父 祖父
| |
--------- ---------
| | | |
父 父 父 父

你把上面這個關係圖擴大數十到數百倍,然後你就可以得出結論了,為什麼「不能合力匡扶漢室」
早在四百年前就有了結論,秦始皇本紀中記載到:「廷尉李斯議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後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再換個直白點的問題,你自己想想,你曾祖父的兒子的兒子的兒子你都認識么?然後你指望你們「兄弟」親密無間聯合起來幹什麼事兒,這靠譜么?


因為各有私心。東漢末期世家大族才是主角啊,連皇帝都鎮不住場了,這些皇親國戚除了選擇與地方合作,自己根本就沒有實力啊,挨個數。。

劉焉,就是這傢伙推出來的州牧制,他算是看出漢朝快不行了,結果上了劑猛葯,自己跑到益州割據去了,討董卓也不去,後期還意圖自立,這樣的你讓他和誰聯合?他和誰聯合也不可能和宗室聯合,將來成功了怎麼分啊。。

劉表,這傢伙和劉焉差不多,單騎入荊州,和當地大族妥協,聯姻,本身也是個守成的主,但心裡還不安分,官渡的時候打的一手坐山觀虎鬥的好主意,有點漁翁得利的意思,但曹操沒給機會,後期更是和交州亂揍,自保有餘,進取不足,另外,知道劉焉想自立是誰說的嗎,是劉表。。

其他等吃完飯再說。。
———————————————————————
劉虞,這傢伙估計是唯一一個較為忠心的宗室了,人望較高,袁紹曾想推他當皇帝,但他拒絕了,有仁名,但是不適合在亂世生存,連自己的手下公孫瓚都壓不住,反過來被弄死,實際上他的勢力位置相當不錯,和戎狄關係也比較和睦,可惜就這手段不被公孫瓚弄死也逃不過袁本初

劉岱、劉繇,這是哥倆,本來是最有希望聯合的,一個是兗州刺史,一個是揚州刺史,離得也不遠,可惜劉岱是個二百五,關東群熊討董卓的時候就能幹出殺喬瑁的腦殘事,直接導致會盟破裂,青州黃巾進犯的時候又自大出兵,最後兵敗身死,充分解釋了no zuo no die這句話。同樣是一個爹媽生的,劉繇就比劉岱強多了,也能幹也能打,就是對手是孫策和周瑜。。。不是國軍太無能,實在是共軍太狡猾啊。

劉備,大耳賊說實話和以上幾位不應該同列,上面那幾個都是貨真價實的皇親,手裡都有實權,皇叔只是被皇帝當棋子才拉關係封的,實際上血緣都出了老遠了,但皇叔就是皇叔,人家愣是能從棋子變成棋手,老謀深算不屈不撓,實在是佩服,如果他們全聯合起來,估計笑到最後的就是這位了,但這位對漢室的忠心,也就呵呵呵了

劉曄,這貨也是有宗室血統的,和上面幾位相比,他是最有戰略眼光的,所以與漢室的切割也最徹底,沒辦法,大廈將傾,華蓋已頹,東漢已延續快200年,古代中國200—300年基本就是一個朝代的極限了,所以曹魏代漢也算是順勢而為吧

總結,這幾位里劉岱劉虞死的早,劉表劉焉互有所圖,劉繇碰上了神對手,劉備劉曄亂入。。所以,聯合是不可能的~累死我了


山東六國若能聯合抗秦也就不會被滅國,但楚懷王卻為了商於六百里地就出賣了合縱聯盟,最後只得到六里,下次卻仍然親信張儀。第三世界國家若能聯合反美反蘇也就不會有冷戰,但萬隆會議上一眾東南亞南亞國家更擔心的與其說是第一世界的壓迫不如說是中國輸出革命。如果老百姓能團結起來反抗暴政,各國歷史上也就不會有暴君和惡政,至少不會持續。

要搞清這個問題,得學博弈論...


面對蘋果三星手機的威脅,也沒見華為,中興,小米等國產品牌聯合起來捍衛國貨尊嚴啊!(第一次回答問題,不知道比喻恰當不恰當)


如果他們真的無甚作為題主是應該沒聽說過他們的名字的。劉焉我不敢說,再的人都是在努力發揮自己的作用的,身為刺史州牧,保境安民就是職責所在,你還想讓他們怎麼做?公孫擊劉虞的時候難道劉表他們還要引兵去救么?至於官渡襲許。。。題主你知道劉表上任時荊州的情況嗎?劉表單騎入荊州後來能把荊州治理成那樣有多不容易嗎?不要總覺得歷史上的人很蠢,能在史書上留下名字的人必有其過人之處的。


益州牧劉焉,且不說他也沒有很深厚的根基,單是這句 焉內求交阯牧,欲避世難。議未即行,侍中廣漢董扶私謂焉曰:「京師將亂,益州分野有天子氣。」焉聞扶言,意更在益州。 你覺得他可能匡扶漢室?
荊州牧劉表,直接用評論里的話:劉表單騎入荊州,靠的是當地大族和自己的政治頭腦。他自己的基本盤可能還不如劉焉~指望荊州大族襲許,先看看東吳怎麼在進攻的時候送經驗的XD。
劉虞是被公孫瓚搞死的,想一想那得多早,而且劉虞所在遠離政治中心啊。
皇叔,算了咱就別拿這個梟雄說了= =


那時候的皇權還沒有極致化,不像明清時期除了皇帝都是奴才。那時候牽制皇權的因素有很多。東漢第四任皇帝和帝之後的十一位皇帝都是幼年即位。母族為了扶持皇子即位,必定會掌握一定的實權。上位後為了鞏固既得利益,排擠劉氏宗族,外戚專權!

皇帝所受的教育是——老子天下第一大!長大的過程中逐漸發現自己說的話,並沒有什麼卵用。那麼問題來了——這時的皇帝發脾氣,遭殃的是誰?

隨身伺候的——閹人

這些三級殘廢為了各種利益,覺得只有自己主子有權了,自己的日子才會好過。又深得皇帝信任,為皇帝出謀劃策。再加上劉氏宗室和朝中大臣的支持。


皇帝大婚後,就可以掌權了。皇帝還小,政務繁雜,多依賴宦官。宦官掌權!生孩子沒多久,皇帝就掛了(各種奇葩死因)。孩子他媽為了扶持小皇子即位,外戚奪權。小皇帝逐漸長大,又想從母族手中奪權——周而復始。

中央百來年間,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正緊的讀書人仕途無路,多當起了隱士。地方豪強沒辦法站隊,因為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都是皇室血脈在爭權奪利,站與不站隊都是錯,這時候就只有千方百計的想辦法保存自己的實力!

只要自己實力夠強,兵多,地多,掌握人口多,錢多等。無論誰當皇帝,誰掌權,都不敢輕易動我,都動不了我!最後就發現成了地方割據——我也不想的,大家都是為了生存。


因為東漢的政治環境是地方世族豪強把握地方政治資源,他們只會為自己的利益行動,最基本的利益是我的地盤別人不要插進來,姿勢不正確會很疼。所以藩鎮也好、宗室也好,甚至強如阿瞞、渣權、黃書都很難團結到這些力量。要想讓他們自發的團結到一起,除非那年頭有 XX Party。


題主可曾想過即使他們聯合起來,但威望都差不多 血脈雖有遠近,但並不能讓一方徹底臣服。辛辛苦苦一番斗,到頭來卻為他人做嫁衣?
樓上有人回答的好,劉虞 劉表 劉焉等人自己領地都自顧不暇,更有什麼力氣去聯合呢?真正最忠於漢室 並為之奮鬥的是劉虞,可惜治境有方,軍事無能,慘死於公孫瓚之手···


是不是魯肅給孫權說的,漢制不可復。


強大的宗室往往距離嫡脈比較遠,祖上相互撕逼的事情太多了,沒有大家服氣的帶頭大哥,自然也更難團結起來。而離皇帝近的那些宗室,本身實力有限,尤其是缺乏時間沉澱下的那種對一地的控制力,再說漢朝時門閥豪強很猛的,郡望級別的幾乎就是土皇帝,隨便出來一個也許不如作為整體的皇族,但是個個宗室的分支還是很難戰得過他們。


自己當諸侯多好,幹嘛要受小皇帝的氣


推薦閱讀:

把「竊國大盜」的帽子扣給袁世凱公平嗎?
李鴻章比作俾斯麥是否合適?
中國歷代皇帝裡面武力前三位的都是誰?

TAG:歷史 | 三國 | 三國演義書籍 | 歷史人物 | 東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