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職業藝術家生存現狀是怎麼樣的?
原本想提在中國和外國職業藝術家的生存現狀是怎麼樣的,不過區別應該很大。
似乎中國的職業藝術家會隨著中國的國際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弱勢(9/20 17.28修改),像畫廊這樣的場所也會越來越少,這是事實嗎?
那麼,在中國,職業藝術家的生存現狀是什麼樣子的。而從事藝術方向不同的藝術家的生存又是怎麼樣的呢?像是繪畫類,雕塑類,更邊緣的裝置藝術這樣的。雖然藝術家往往涉獵很廣~
因為是 @搖光菌的提問,所以本寶寶就迅速就位,來一發了~
首先題設里說,隨著中國國際化進程越來越弱勢,畫廊也會越來越少。這種說法並不正確。中國國際化穩定向前,而不是放緩,相關內容可看《人民日報》,勤學我黨政策。
第二,我國藝術市場缺失畫廊體制,這一問題也是10年來從業人員反覆探討的問題。表面上,如UCCA創始人的離開,798藝術區的沒落,宋庄反強拆事件等等,讓人唏噓,但中國畫廊業正在緩步崛起,我們從市民對藝術的關注度提高,遍地開花的小型私人展示空間(小型畫廊、藝術公寓、藝術茶室、咖啡館等)以及越來越多的展覽可以看出。
回到正題。當我們談藝術家的生存狀態時,需要分別對待。對於蜚聲國際的藝術家,這些第一梯隊的藝術家,他們的生存狀態可以參看諸多相關訪談,這裡不再贅述。主要想談的是青年藝術家的生存狀態。
我們討論青年藝術家的生存狀態時,需要從幾個方面來分析:1. 藝術家的展示、銷售渠道;2. 藝術家的收入來源;3. 藝術家的生活模式。這篇回答,不能詳細羅列材料,僅僅提出考察的方向(沒時間了,寶寶被催稿中)。
今天,藝術家的展示渠道變得十分通暢,上有網路雲端,下有比賽展覽。網路不必再說,Artand雖然越做越差,但也算是藝術家社區,另外Lofter,各種私人開設的blog,主頁都能方便的展示藝術家作品,暢通無阻。在藝術比賽中,除了全國美展、地方美展這些官辦展覽開始徵集當代藝術作品外,不少民營企業也注資舉辦藝術比賽,豐富了青年藝術家參賽的機會。但是每一項比賽,都不是公平的,評委與比賽舉辦方都帶著個人喜好(或是經濟目的)來選擇最終的優勝者,「規範」未來的藝術市場,這是一道來自上層的壓力。
青年100一類的青年藝術博覽會近幾年也飽受詬病,其原因是這類展銷會變相地加速了藝術品的媚俗化。參加此類展覽的青年藝術家與中低端市場更近,畫價與中高檔商品行畫相似,而作品立意、技法、藝術史價值又乏善可成。這是一道來自市場的壓力。
學術圈子認可的和市民消費的藝術品之間的差異懸殊,導致了青年藝術家過早地就要選擇站隊。而前者又是一條看不見前途的獨木橋。
未完。這個問題我來說一下。
先來說說職業藝術家這個群體。作為這個時代的職業藝術家的作品創作,不包括表演、影像等門類藝術形式,也早已超出了繪畫和雕塑的傳統表現形式了。
總是發現中文和英文的詞意轉換差異其實挺大的。中文更多的會自帶標籤,例如-藝術家這個詞,一個「家」字是直接給了社會地位的,而Artist語音更接近「藝術工作者」。而職業藝術家- professional artists 是指從事職業,社會身份,生存技能和價值創造都歸屬於藝術領域。
藝術是個廣闊的領域,美術-fine art 狹義所指就是繪畫和雕塑,它只是藝術領域中一小部分。能以繪畫和雕塑為生的人群,在任何時代都是少之又少的。不過中國這個「職業美術家群體」從數量上統計,也是世界第一的。
但是,國外的professional artists 從事的是包括陶瓷,木工,插畫,各種材料工藝等等範疇的創作,一般來講擁有個人藝術/設計工作室也是屬於職業藝術家身份的。因為,藝術是創造,藝術家是通過創造性的發生表達自我認知,不斷在方法材料工藝上予以創新的行業生產者。
因此在我看來,職業藝術家的定義是上面這種。未來中國在這個方面的空間大的難以想像。
而從傳統美術教育體制出來的年輕人,也應該打破自己腦袋裡那個愚蠢傲慢的「畫油畫=搞藝術」的偏見,因為藝術的優劣從來跟採用的形式無關。
補充一點:特別是裝置藝術方面,成熟優秀的國內藝術家幾乎沒有,但是國內公共藝術方面是有極大的市場空間的
年輕藝術家到成熟的藝術家總會有一段坎坷的過程,就打個比方,我知道的一個廣西籍的雕塑家,我就不說名字了,身價沒有上億也有幾千萬了,收入是哪來的?畫廊?還真不是的,而是做工程單掙的,人家的生意也是一點一點做起來的,靠的就是名聲和手藝。而搞繪畫的那還真的要靠畫廊和中國的官派藝術機構。藝術家是需要收藏家來養的,在國內收藏家都是一些大商人,平均年齡在50歲以上,比如王健林,馬雲,王中軍,還有一些大導演。但商人畢竟是商人,你大可查一查這些人都是在收藏誰的作品。年輕藝術家即使再有才華,也打動不了這些土財主。
藝術家的吃飯只能依靠畫商品畫和符合商品畫特質的原創。就是說要把作品的裝飾性放在首先考慮的位置,不然鐵定不好賣。當然有名氣除外。還有就是參加各種美術協會,多參加展覽,給自己一個展示的平台。但是我仍然覺得,畫商品畫是一個最現實,也最令藝術家感到無奈和厭惡的選擇。
因為工作的關係,認識很多藝術家。
首先,在我看來,題主所說的藝術的分類不是以媒介來劃分,這個劃分的意義不大。應該以藝術創作的狀態或者藝術家的狀態來劃分。我認為就是畫家——大眾藝術與藝術家——前衛藝術的區別。另一個角度講就是以媚俗的和不媚俗來區分。
所以,在這裡我討論的是後者,即中國當代藝術的主要代表群體。
---------------------------------------------------------------分割線------------------------------------------------------
總體來說,能成為一名真正的藝術家,不用諂媚畫廊、流行趨勢、藏家品味而始終堅持自我,並能取得成功,還是很幸福的。這樣的藝術家並不在少數。
藝術家們通常生活和工作在工作室,不必拘泥於時間,除了自己不必向其他人負責,隨性創作。而我所認識的藝術家們都真的非常努力非常勤奮,在沒人監督的情況下都會一整夜一整夜的創作。試想,面對2米的畫布,拿著畫筆揮灑個性,空曠的工作室,喜歡的音樂……難道不飛嗎?
嗯,想像是美好的,創作是痛苦的,創作也必須是痛苦的。。。。
所以藝術家們是需要保護的對象。
職業藝術家也是分很多類別的,有中心圈子的,有邊緣的,生存狀況自然區別很大!待後續回答
我覺得這種問題回答的格式不是應該寫 作品類型~展覽經歷~作品價格換算年薪xxK么
推薦閱讀:
※藝術作品需要藝術家親手製作嗎?
※大家喜愛梵高的原因是什麼?
※關於雕塑專業學生畢業後生存問題?
※如何評價藝術人士批判品牌藝術跨界是商品合作而並非藝術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