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諸子的下場大多很慘,是偶然還是必然?

例如商鞅,韓非,李斯等


首先說一下題主提到的三個法家代表人物
商鞅,變法最成功者,但是觸犯秦國貴族利益,被新上任秦王車裂
韓非,孤身入秦,阻止秦對韓用兵,受李斯嫉妒,被害
李斯,趙高所害

三個人雖然都死於被殺,死因各不相同,他們的厄運不是法家思想所造成的
但凡觸犯既得利益者本身,都會被惦記著,早晚被害,很多朝代得罪過太子的大臣下場也不太好,但他們不是法家思想;孫臏龐涓共同效力魏王時,龐涓嫉妒孫臏才能,設計害他,後孫臏裝瘋躲過一劫,他們不是法家思想;李斯的死更不用說了,趙高害死的人太多,他根本不考慮被害人什麼思想。
所以說有句千古名言-----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

法家思想到韓非時才算出現一個集大成者,講究法、術、勢
懂的全面才能做得到位
管仲就是法家思想,提出的各項改革都能夠適應齊國的發展,真正達到了富國強兵的目的,足以輔佐齊桓公稱霸諸侯,也得以善終
申不害也是法家思想,但是他的專長主要是權術,是帝王駕馭臣子的手段,因此即使成功變法,依然效果不大
韓非在世時,已經沒有了用武之地,他身為韓國公子,只能報效國家,但是韓國無論是地理位置、經濟、軍事還是國家關係,都無法挽救,所以才隻身犯險,好在秦始皇賞識他,但是李斯並不容他
李斯也是法家,身為楚國人,為秦國效力,是因為秦國能夠給他一個舞台去發揮
以上都是法家代表人物,個人能力各有不同,生活環境各有不同,結果也就不同,但他們的結果並不是因為法家思想給他們帶來的,相反,法家思想讓他們活躍在那個歷史的舞台上。

再看儒家,戰國時期,至聖孔子、亞聖孟子,儒家代表人物,夠大牌了吧,他們本人的生活情況如何呢?沒有一個受到重用。無論哪家思想,只有符合當時社會的規律才能起到作用

儒家的崛起是在漢武帝時期,董仲舒的提議正中漢武帝心思,但是無論哪個朝代,外儒內法都是帝王秘而不宣的手段,儒家只是一個美麗的外衣,一個溫和的外衣,能夠讓民眾接受,維護階級利益的外衣而已,法家過於嚴苛,但是對於維護階級利益必不可少,所有朝代的能臣中,能夠參破這一點的都是受皇帝重用的大臣,用儒家的內容解釋法家的思想,根子還在法家。

不同的是變通。
戰國時期,朝不保夕,不鼓勵耕戰,不嚴格要求就無法生存。
大一統時期,民眾安居樂業,不講究忠君愛國就會內亂。
法家諸子是成功的,這套理論發掘了人的本性,帝王的內心。
成功的人都是相似的,失敗的人各有各的失敗,不在於他們的思想


差不多是必然,法家思想是需要把自己去獻祭的。法家思想中根本就沒有給自己留後路,法家若不能得到貫徹,自己必死無疑,若能貫徹到位,自己也必因得罪未來新君而被祭刀。但給自己留後路的思想,又如何能得到君王的首肯?

但這裡也有例外,就是君王本身,君王本身是不會受到法家禍害的。法家思想的所有手段都是為了鞏固君王的權利,這也是法家思想受君王歡迎的原因,不要以為君王不是什麼子什麼子,君王是法家能否貫徹的關鍵所在,所以秦王其實是法家最厲害的子,嬴子。

很多人對法家學說存有偏見,法家強調嚴刑峻法,殘酷無情。但歷史問題需要放在歷史的時空來看,就算是公認最好的美國制度,創立之初還允許黑奴的存在。放在今天,這種法律也是難以接受的。在法家所處的時代,奴隸的處境不比嚴刑峻法強。在那個殺俘虜都嫌麻煩,直接挖坑活埋的時代,用今天的人民和政府去衡量是非常片面的。何況現代的政府概念應該是在秦統一中國後才出現的,在那之前,夏商周基本沒有特別成型的中央政府形態。

將各種學說放在同一時代競爭,法家學說在秦脫穎而出,最終助秦統一天下。放下商鞅變法出發點是什麼不論,但至少是促進了農民階級的形成,解放了生產力。法家制度的推行也使得大部分賤民和奴隸有了改變命運的機會。一味的批判法家的缺陷和不足,忽略其正面意義。就像給了原始人一盒火柴,然後批判火柴遠不如打火機一樣。


淹死會水的,打死犟嘴的。玩兒火的人之所以容易被燒死,是因為他們玩兒的東西是火,自然讓燒死的可能性比普通人大的多。法家大人物沒好下場,在於他們證明了自己的成功,這也是個悖論:法家大人物因為推法家政策,得到了很好的反饋,他們功勞很大。

功勞這麼大的人,容易功高震主。如果皇帝不把他們弄死,說明皇帝被法家影響的還不夠深,那麼這些法家大人物就不算自己信仰上的成功。

而他們信仰追求上的成功,往往最後一環,最重要的一個壓軸大總結,就是他們被他們自己建造的殘酷政治機器生吞活剝。

你與其說人家下場不好,不如說他們死的時候恰恰是人家一輩子事業最圓滿最成功的時候,他們的人生巔峰就是自己死的那一刻。


法家玩的是奪臣下利益以奉君上,唯一的盟友就是君主,一旦君主選擇背叛你,法家人就完了,最慘的一點就是,就算繼任君主也想玩法家那一套,也不會支持你,因為你是前任老闆的人,新老闆自然要換個新的CEO,其實還有更慘的,有些老闆還活著就穿褲無情,比如嘉靖這種貨,你給他打了一輩子黑工,他到頭來嫌你是負資產。

儒家玩的是君臣分權,一開始的儒家就是尋求回到封建制,後來追求君主制皮下的地主利益,用徐階那三句話就可以很好概括:

「以威福還主上,以政務還諸司,以用舍刑賞還公論。」

說白了就是,君主統而不治只擁有權威,官僚們掌握行政權也就是政務,鄉賢群體控制輿論也就是公論

提請讀者認真看這個還字

所以很明顯就可以看得出來

儒家是團結大家的利益,各方面都有所得,孟子甚至這樣說過,為政不難,不得罪於巨室

法家是打擊臣下利益,單以奉君上,使得法家人盟友孤立化為君主一人

法家是背靠一個隨時會背叛你的人和一個國家戰鬥

儒家是背靠整個國家的骨幹力量,隊友不計其數

法家人為什麼慘,自然可想而知

這句話大家請再跟我讀一遍

孟子曰:「為政不難,不得罪於巨室①;巨室之所慕,一國慕之;一國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②然德教溢乎四海。」

回到題目

法家們是不是都死的很慘呢?

也不都是

比如王安石就挺不錯的,遇到了神宗這種厚道還有擔當的老闆

比如王總就能善終退休,反正他肯定死在前面,再加上他是正資產,也肯定會被保下來,法家人士正確典範。


我只讀過韓非子的幾篇文章。我的感覺是,法家雖然提倡法治,但是他的法只是用來約束老百姓的,對君王則沒有約束。這和西方的法治用來約束政府,有很大區別。這是我的一點感覺,沒有深入研究,提出說說。


生動而充分地說明了「被統治階層卻擁有統治者的思想,是沒有好下場的」這一命題。

明明你是士族出身、明明你是知識分子、明明你是儒者的學生,你不為自己的群體爭取利益,反而設身處地、殫精竭慮、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謀劃著為君王強化權柄、打擊士族、控制言論、打壓異議、坑害自己的同門,削尖了腦袋想找個國家過過「國師」的癮。

於是君王言聽計從,你志得意滿。

君王爽啊,渾身幾萬個毛孔都彷彿冒著仙氣:「寡人如今大權在握、如臂使指、想打仗就打仗、想蓋樓就蓋樓、誰不聽話就殺殺殺 ,還別說,這貨神神叨叨的,說得還真有道理……慢著,有件事很重要,寡人差點忘了——

——你也配姓趙?」

「今太阿已成,且將汝一試霜刃,汝以身殉道,豈敢有怨乎?」

「……原來我自始至終,都只是走狗啊……」

於是你嗚呼哀哉、作法自斃、大快人心。

以古為鑒。


法家有二,道法家,管仲諸葛亮一路,近人情合天理,王權有所限制和保留。刑法家,商鞅韓非一途,刻薄寡恩,反人情違天理,權柄全握君王一人,尤其韓非引術勢入法,明是捍衛法,實則已架空了法,成為君王玩物工具,待二世昏庸,趙高弄權,法度就更亂了,自然不可收拾。另外,法一固可取信於下,刑重則得罪於上,令繁結怨於眾,不容任何異議則結仇於天下。


商君必死。

法成,君殺以祭而懾天下。不成,君殺以祭而懾群臣。

故商君死,秦法立,無乃必然與?


出頭的椽子先爛。何止是法家,歷史上銳意改革者,變法者,有幾個能獨善其身?

然而,「天若有道,丘不與易也」。是以有「殺身以成仁」者。有「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者。

「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人的脊樑!」


中央集權天生就比分權有強大戰鬥力

注意,中央集權的反面不是人民民主而是。。。貴族專權。幾個貴族搞來搞去,亂得一塌糊塗,哪個外國勢力稍微勾搭,國家就分裂了。晉國就是這樣分裂的,波蘭也是如此。

歐洲大陸的非中央集權國家都清一色的被吞併或者解體。英國因為在海外,沒有那麼大的壓力,所以保留了下來。歐洲大陸也有類似大憲章的分權國家匈牙利,波蘭都完蛋了。

即使今天,國家中央集權也比那些幾個大資本家控制的國家好太多了。很多所謂的民主國家,不過是幾個資本大家族控制的。

中國好好的學習古代韓非子的智慧,中央集權是中國歷史血淋淋的歷史篩選的最好的制度。而中央集權必然打擊貴族和依附的那些所謂的平民,也就必然是非常血腥的。


必然
法家人物失敗
不是因為他們做人的失敗(用道德評論歷史人物是一件很低級的事情)
不是因為他們思想的缺陷(因為在當時環境下 法家思想是最對路的)

我以為是他們的思想 他們建設的體系 最終形成了一個奇妙的死胡同 最後把他們這些人逼到不得不以身殉法

商鞅
因為秦惠王(那個時候還沒上位呢)犯了法 不能懲罰王子 就罰他老師 就把他老師公子虔的鼻子給削了 公子虔沒「鼻」見人 就閉門不出 直到秦惠王上位 說「商鞅欲反」
於是全國搜捕 然後經過一個小故事 就把商鞅抓住了 車裂 滅族

韓非
嬴政發兵攻韓 就為了韓非一個人(腐女退散)
但是又冷落韓非(這裡我認為曹昇的推測還算是有道理的 即嬴政覺得自己被韓非看透)
李斯姚賈嫉妒韓非 就陷害他
也是一陷害就死了
韓非上的《初見秦》 能不能被嬴政看到還是一個問題

李斯
和韓非差不多
也是被趙高陷害

那麼首先三個人的共同特點就是:一吹風就倒 扶都扶不起來(被陷害或者被告 就一定死了)
為什麼?
因為他們的思想之中
沒有上訴 沒有申辯 一經審定 除非秦王發話 否則就認罪就好了

這種體系好不好
也許挺好 畢竟省事啊 要麼殺了(節省資源) 要麼就發去當勞工(創造資源)
但是 這就是個死胡同啊
所以他們遲早會死啊
陷害人這麼容易(「欲反」這種混賬邏輯都能殺人啊)
春秋戰國又是天下大變之時(難免會有看他們不爽的人)
沒有上訴權 也不允許法外之人(一顯固 法家法律三原則)
那怎麼辦?
打GG啊


再說一些其他的說法 我覺得可以討論的點

第一個說法 觸動特權階層權利
問題有二
一 哪個特權階層?是舊特權(變法之前的世襲貴族)?還是新特權(變法後通過新法的新貴族)
你說舊特權階層反對 我承認
你說新特權階層反對 不一定吧 至少不能是所有人吧?
二 即便所有特權階層都反對(並且也有「宗室多怨」的說法)那問題是 宗室這麼強大的政治力量 能殺一個商鞅 廢不了商鞅的法?
要麼 不是所有的特權階層都反對新法
要麼 就是秦惠王(唯一一個可以算作法外之人的特權階層)支持新法

第二個說法 管仲的法人道 商鞅韓非的法不人道
這個......我覺得挺好玩的
管仲的所有法令之中 就有不人道的啊
他規定士農工商各有所處 不允許隨意遷徙
這人道嗎?
當然不人道

再說了 我覺得說這話的人有點不顧歷史背景吧
管仲 春秋時期
商鞅韓非 戰國時期
春秋打仗才打多大啊?死幾個人啊?
戰國呢?
亂世用重典
不人道 也是必然啊

再再說
法家憑什麼人道?
他們的目標就只有一個「我輔佐的國家強盛 我輔佐的君主稱霸」
至於其他人
不過工具而已
對工具講人道?

再再再說
我覺得單純用道德人道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
這個是不是有點......那啥了?


廣義上的法家可以追溯到管仲、子產,他們的下場就不能說慘,當然他們執政的時候仍然是貴族政治的環境,和戰國末年的政治生態大為不同。

荀子是儒家,但也是法家思想的直接來源之一。諸葛亮也常被認為是秉承法家思想的執政者。

吳起、商鞅是戰國變法者下場慘淡的代表,原因是戰國變法的目標是將權力從貴族手裡收回集權於君主,這樣變法者必然會得罪貴族階層,而一旦支持變法的國君死後,變法者本人就會成為眾矢之的,甚至成為新君用來安撫貴族的犧牲品。

韓非是被李斯害死的,因為李斯害怕他被重用威脅自己的權力;李斯自己也是死於權力鬥爭。這二人的死至少和法家沒有直接關係,畢竟你信什麼家都有可能死於權力鬥爭。當然,法家的改革使得君主集權極大地加強,過去貴族相對於君主的某種獨立性不復存在,政治鬥爭不再有退路而是你死我活(貴族共和情況下,失勢的貴族並不一定會被消滅,大家輪流坐莊,通常有一定的底線、遵循一定的遊戲規則;而君主集權制下,大臣生死繫於君主一念之間,政治鬥爭失敗者的下場往往不太好),某種意義上也對其失勢後悲慘的命運推波助瀾。


道家隱逸尚無為,儒家崇禮樂聲教,農家研究種地,兵家研究軍事,法家搞改革而且不講道德情感。

顯然兵家與法家出事概率大,後者失敗不必說,成功也難免在下一輪權力鬥爭中死亡。


法家,絢爛功業與破碎人生的兩極


給魔鬼鑄劍的人,不會有好下場。


法家代表人物,在先秦通說是四個:商鞅、慎到、申不害、韓非。命差到不能善終的,只有兩個,算比例也就五成。

這跟什麼思想沒關係,說到底還是深入政治的程度,越深入權力核心越不安全,商鞅李斯之死是因為深入介入秦的政治鬥爭,屬於鬥爭犧牲品,這種被殺的,簡直不要太常見


耶穌說過:持劍的人死於劍下。法家以嚴刑峻法待人,自身也會遭受這樣的對待。


對於法律的一絲不苟,過分的推崇死的法律條文,忽略了人情,忽略了中國的特殊利益群體的特別性,導致了他們的悲劇。

對於這批對自己信仰堅定不移的先人們,對他們的悲慘人生表示同情


飛鳥盡,良弓藏。
狡兔死,走狗烹。


如果制定的法可以讓自己不受影響,那麼理念不就破碎了嗎,那還稱什麼法家


推薦閱讀:

歷史上是如何評價賈南風的?如何看待賈南風在八王之亂中的作用?
如果寶玉不小心把襲人弄懷孕了,他家會怎麼處理?
一大學同學問我:「黃帝是誰,很牛嗎?」我該怎麼回答?
南方美鹿汽車廠有怎樣的歷史?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諸子百家 | 法家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