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最讓你有切身體會的是哪一句?

個人愚見,我們在學習國學經典的時候,如果僅僅是在文字上努力專研,並沒有自己在生活中對此的切身體驗,便很難算得上真正的理解。所以,我想在這裡聽聽大家的體會與經驗,碰撞思想火花,謝謝!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前者是應試教育下的我們,
後者是應試教育後的我們。


謝邀。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我喜歡這句話,兩個原因:

其一,春暖天氣,穿新衣裳去野外洗澡,吹乾,唱著歌回來,想起來,都覺得確實快活。
設若天下皆有如此的心境,這種自我完整的圓融,那就時時都是太平盛世。

其二,夫子會贊同這個事,說明夫子是個很可愛的人,不是個迂腐老頭兒。比起治國之法則(子路和冉求們所言),他更著意這樣溫馨如畫的景象。如果這是他所希望的仁之世,我也挺希望成真的——想起來孔夫子洗完澡吹著風唱歌,就覺得很好玩。


說實話,在寫這篇分享的時候真心有增加曝光率的想法,不過自豪的說生意一直特別好,因為好多顧客約不上已經在談分店了,所以算不上攬客的軟文……
其實真正打字的時候還是忍不住為年輕人落淚~不光光是寫到的這幾位,還有沒有寫到的:一位漂亮的94年小姑娘面試完才發現是弱視,自己幾乎什麼都看不見,5年如一日牽著全盲的男友上下班,但因為技術好很多店搶著要;一個91年的小姑娘7歲就沒了父母(大約2001年底左右,從廈門州到貴州凱里的2天2夜的火車上,她父母帶著1歲弟弟失蹤到現在,如有知情人請一定和我聯繫),一路收容所過來還要撫養比自己小5歲的妹妹,現在準備提拔預備店長了……當我們總以為自己不如意的時候,其實比我們艱難的甚至在苦苦掙扎的大有人在,從這萬般艱辛中熬過來卻仍然積極努力奮鬥的人,都是讓我敬仰的。
————————————————————————————————————————

其實我最有感慨的還是"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創業開精油按摩店之前,我在使館做了五年的首席翻譯,接待過很多所謂高級別的人,機緣巧合做這一行,但其實在一開始我內心並沒有看得起這個行業的從業者。

招聘的時候去了北京按摩醫院職業技術培訓學校,裝作學員和其中幾個小朋友(90後)聊天,其中一個男孩子以前在郊區的私人馬場會所做接待,問他為什麼學按摩?他說,覺得自己沒讀多少書,想學點技術傍身,他兩個哥嫂子對母親都不好,他想多賺點錢孝順他媽。後來他畢業後沒有去大店,反而去了一個脾氣很不好的老中醫那做學徒,打掃衛生做足療什麼都肯干,一個月2000元而且做的很辛苦,但是嘴甜又上進,很快從老師傅那學到了真技術,後來換了工作很快就有了奔他技術來的忠實的顧客,他又年輕捨得賣力氣,每個月都能掙到小一萬。問他未來有什麼計劃,他很頑皮的說自己還學業未精,而且還年輕,需要學習怎麼和客戶溝通。我一直堅定的相信他,再過五年不出十年,他肯定能成就一番事業,後生,年輕,有的是夢想,努力和機會。

後來開業之前,因為堅持很多在業內人看起來很可笑的事情,很多事情不順利,這個時間,店裡招聘,來了一個叫悅悅的女孩子,我和她說了很多很多,說了理想說了堅持,她就笑了,她說居然還有人招聘先說理想和節操,她只告訴我她在這行做了八年,然後什麼別的也沒有說,我給她的待遇其實也只是一個普通技師的待遇。其實我們一開始只定位做精油按摩,沒想到她面部護理的手法特別特別好,然後在她的指點下我們增加了面部精油按摩護理,後來發現她還做過通乳師,又加了胸部精油按摩,她幫助我完成了新員工的培訓,幫助我做了很多很多管理衛生上的制度。
後來,我們因為一件事情吵架了。我堅持不推銷不賣產品,悅悅她著急了,她說她真的推銷特別好而且不會讓顧客感到反感的,就是為了幫我甚至可以不要提成。後來,新店開業的第四個月,每天的預約已經做到八成滿了,悅悅就離開了。她說謝謝我讓她看到這個行業還有夢想存在,她說她之前和人一起合夥開過四家店都不算怎麼贏利她終於知道原因了。後來我才知道,命運有多麼眷顧我,她是業內非常出名的職業店長,居然被我當技師使喚,她一個人一個月最高賣卡記錄超過100萬,我卻從來壓著她不讓她推銷。她是88年的,父母都是國企職工,因為熱愛美容按摩行業而選擇這條路,卻在幾乎要放棄的時候遇到了完全圈外人的我,她決定要開始她人生第五次創業,我相信她一定可以。

我們是社會底層的行業,做的是服務業中的服務業,但是每一個走過,留下的女孩子,我都在她們身上看到了90後不一樣的東西,自尊自愛,理想奮鬥,講義氣,有夢想,或許這個夢想小到只是為了給父母交上退休保險的錢,但足夠讓我喜歡,愛上,並尊重她們。

"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每一個有夢想,有堅持,並為之不懈奮鬥的年輕人,都讓我心生敬畏。


君子不器。

打開了我的宇宙觀,不再把自己拘泥於某種標籤之下,某種陣營當中。
外假於物,而非物化。
不再主動給自己定性,不再認為自己「其實是個什麼樣的人」。
我就是我,像水滴、像雨、像霧,但也可以雲的姿態奔跑在天空。
形態皆象,本真唯實。
可以借用「內抱不同,外欲渾跡」來表達處事方式,但內心仍有堅定的一部分,留給「慎獨」「自省」的時候揣摩。

君子不器,給我指引了一個方向,就是:別找方向,找坐標。
萬物歸一。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子貢向孔子請問君子之道。孔子說:先去實踐自己想要說的話,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後才把它說出來。

你不喜歡我,就別說喜歡我。你不愛我,就不要說愛我。如果你做的事情讓我看到了你的愛,那麼我自然會明白,你愛我。到那時候再說,好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整部論語中,記憶深刻的只有這句話了。
很多時候就是這句話克制住了內心把憤怒爆發出來的衝動。
也是這句話讓我對某些人某些事懷著平和寬容的態度。
如果當初我的佔有慾不是那麼強烈,也許今天晚上會有一對互相笑罵著傻逼的情侶,而不是獨自走在街上回憶過去的我。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我喜歡交各種朋友,在相處中仔細觀察他們處事方式,認真傾聽他們往事和心得經驗,用心體會他們的煩惱憂愁。不會因為別人的成功而獻媚或嫉妒,也不會因為別人的失敗而落井下石或冷嘲熱諷。不管是呼風喚雨的成功人士,還是處於牢獄之中的罪人,都有我們能夠用來完善自己的智慧,和用以自省的愚鈍。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審視自己的人生,久而久之,不管面對什麼風向,總有一種水落石出的感覺。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論語·述而》
《論語》中能有切身體會的話太多了,但這一年來念叨的最多的只怕還是這句話了。我們這個時代,文明高度發達,誘惑千奇百怪,而紛紜的聲音與瞬息萬變的世界總讓人覺得自己所沉迷的是一種即將死去的沒有未來的東西。而念念這句話,就好像一個無力堅持的人又有了信仰。文天祥有詩曰:「我生不辰逢百罹,求仁得仁尚何語。」大概有不合時宜的愛好而又好自我懷疑的人都能明白吧。


===========================
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
這句及周邊是我08年時候開始理解的。每次讀到都有種過電般高山仰止的感覺。那時會在腦海里想像誰有這種形象。首先,溫而厲,需要飽讀詩書,家學淵博,又要手掌大權,生殺予奪;於是想到曾國藩,李鴻章,吳佩孚,周恩來。
曾文正公像
曾文正公性威儀,目三角有棱,可謂溫而厲。

李文忠公
李文忠公可謂溫而不厲。厲之一字,實在需要戰場磨礪,百折不撓而得來。

吳佩孚
智玄先生其人,胸中有豪氣。厲而有之,然不得「溫」字,故而難成霸業。

周恩來
沒有選周文正公流傳最廣的照片,而是選了這張側面像,更能顯示周文正公之「胸有驚雷而面如平湖「

威而不猛。
得人望則自有威儀,然不可猛。子曰:暴虎馮河,吾不為也。正是此意。
威之一字,當真需要咀嚼的百轉千回。
人若有威須借勢。威嚴、威信、威望、威懾。對於任何一個有夢想的男人,都應該反覆揣摩這個」威「字,更要揣摩這個」勢「字。揣摩之後,應做到」吾日三省吾身「

其實威而不猛這四個字,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陳慶之。遙想以七千白衫軍敵三十萬,尚能激勵將士:」吾至此以來,屠城略地,實為不少;君等殺人父兄,略人子女,又為無算。天穆之眾,並是仇讎。我等才有七千,虜眾三十餘萬,今日之事,義不圖存。吾以虜騎不可爭力平原,及未盡至前,須平其城壘,諸君無假狐疑,自貽屠膾。「而後慶之為之擂鼓,白衫軍一鼓登城,是何等的英姿瀟洒?
然後想到閻錫山。雄踞山西四戰之地,開民智勸農桑,保境安民四字,做到了十成十。

恭而安。
不卑不亢,安之若素。這是中國傳統君子的最高準則。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但都有這種安之若素的氣息在。正所謂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小平同志三起三落之後,始有此等境界。

是時看了不少人物誌,每每掩卷浮想英姿。嗣後便尋來曾文正公的《冰鑒》一書,學來觀人氣宇,也是新的收穫。
比如這樣的面相,就叫」溫「而不厲,標準中層的面相。

這樣的面相,就叫做溫而厲。久掌大權啊。標準高層的面相。

結論,在中國,所有上層階級,面相中都有共通之處。相由心生,可見人生的歷練,才是比房產、權位、金錢更寶貴的財富。觀人眉宇氣色,正可見其人其心。《冰鑒》就是曾文正公留下的觀人之術。

一套人生是一個長跑,一直要跑到蓋棺定論。

PS:感興趣的人好少。。。這個答案是我在看論語你收穫了什麼?中回答的,我覺得更適合放在這裡,那邊我會繼續更新內容。

其實讀論語,或者說,學國學,是一件長半衰期的事,是值得投資,值得每年一看的。
我想我以後會不斷更新我的答案,因為我也在不斷成長,不斷理解。現在只是一個粗淺的個人經驗,如果能夠給25歲以下的學生們一點點參考,那也是我的功德。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

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這句話,怎麼樣,有木有!!!儒家的霸氣,淋漓盡致了吧,嘿嘿~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高一時抵不住遊戲的誘惑,平均一星期去網吧玩四次通宵。

高二時迷戀qq里的虛擬世界,整日和網友聊天。

高二暑假出了人生第一次遠門,去了2010年的上海,眼界大開。

然後,高三就開始學習了,重拾書本,每天堅持第一個進班,最後一個離班。北方的冬天裡也經常寒風中打著傘戴著帽子守著校門等看門師傅開門。然後開門進班大聲背書。(前段時間朋友生日,聽他對我說:"楊,你不知道,你是我高三最佩服的人,每天早上我路過你們班,都能聽到你那響亮的背書的聲音"。聽他此言,熱淚盈眶,實在慚愧如今墮落的自己。)

就那樣堅持了一年。我從一個曾經被老師罵為「不要臉」的人變成一個班長、語文科代表和班級節日主持人之一。

現在大學都快畢業了,偶爾想起以前,最懷念的還是那段美好而充滿嚮往的高三生活。

《論語· 泰伯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現在想想,總是那麼的意味深長。

算了,還是不匿了。


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初入職場的我,用這句話自勉多於自警啊。


君子知命。

知命是每人必修的課程,大多人五十知天命,也就是說,當生命快走到垂暮了,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但君子是不一樣的人,他要有智慧,要比一般人更早地知道自己的天命(共黨說天命就是為人民做貢獻的使命,扯蛋)。知道自己局限在哪,要立定的目標在哪,然後放下非分之想,平心靜氣地做應做的事,儘力而為,「內省而不疚」。
這個時代,機會多,但焦慮也多,於是焦慮感過重、壓力過大、近於抑鬱的同學,可以想想孔夫子這句話的—— 你是有命的,別以為你發奮就能夠上馬雲,也別以為你還沒飛黃騰達是因此你不夠發奮。別傻了,做能做的事就行,不要給自己太多雞血。

論語是格言體。如果僅讀一句或一則,跟讀心靈雞湯沒什麼區別,你認為自己受用就OK了。以上的話,對於做安利、苦修成功學和天天讀心靈雞湯補充能量的同學是沒用的,請自行忽略。謝謝!


可惜顏回死得早。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顏回即使在棚戶區,粗茶淡飯,也依然能保持一顆超然快樂的心,這是莫大的幸福。在所有的困境面前,能超脫能幸福,稱為賢人。

不遷怒,不貳過。

事情出了差錯,不去遷怒於人,而是從錯誤中汲取教訓,不再犯。這就算好學了。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每當看到這句話我就想起知乎上很多人喜歡說的另一句話
「大人只看利弊,小孩子才分對錯」


從知道這句話以來,對這句話感受最深。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老;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子夏問什麼是孝,孔子說:「(當子女的要盡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對父母和顏悅色,僅僅是有了事情,兒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飯,讓父母吃,難道能認為這樣就可以算是孝了嗎?」


我僅23歲,從小到大,最看重「孝」一字。那什麼是孝呢?

孔子說:孝最難便是「色難」。

這幾年越發感受到了這一點,從親戚朋友身上看,對於家裡人我們總是更容易發脾氣。在心中不舒服時,很容易就會對家人有不好的臉色。父母和自己觀念上有一定的區別,不能從他們的角度去體會他們的感受,只是依著自己來,這又如何是孝呢?

從18歲起,無論任何原因,不再用臭臉對著父母,現23歲,做一輩子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時間才是最無情的導演。一切悲歡離合的戲都不得不在它的指揮下落幕 。每一秒它都在馬不停蹄的逝去,不可逆,不可挽回,不會停留。


君子不器
君子不象器具那樣,作用僅僅限於某一方面。器者,形也。有形即有度,有度必滿盈。故君子之思不器,君子之行不器,君子之量不器。
以此勉勵自己不局限於自己所學所從事的領域,也力地保持自己知識體系和人格的完整。提醒自己是作為人存在,而不是為了達成某一目的的器具。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孔子沒有四種毛病,他不憑空猜測,他不堅持己見,他不頑固拘泥,他不自我膨脹。

「意」是在事情尚未發,理由尚未查明之前,我們都喜歡發揮想像力,憑空猜測,是對實際狀況的不夠尊重,甚至主觀意志往往勝過客觀真相,就像現在各種輿論每天都會反轉,今天還說這一方是十惡不赦的,過一天又說另一方才是不對的,這就是過度解讀。

必是堅持己見。毋必是不要全盤肯定,也不要當別人有意見分歧的時候,總是覺得自己一定是對的,大家說話的時候很多喜歡爭強好勝,要彰顯自我的權威,明明碰到自己沒有道理了,還不肯退讓半步,就像一個叛逆期的小孩子一樣,凡事都要證明自己最對,其實是不好的習慣。

固是不知變通的意思,固就是當人養成一定的習慣和思想形成一定的觀念後,就不願意變通,我們總說我們長輩的人很固執,不知道變通,也不知道去理解我們這一代人的觀念,也不願意跟隨時代做出調整,但其實我們90後逐漸到20多歲甚至接近30歲以後,我們也有自己固執,我們也不願意理解00後的人生, 寧願覺得他們都是幼稚和可笑的,而這種嘲諷的背後其實是我們自身觀念的固化,我以前見過一個比喻:說人生就像一把圓規,你一定要找到你的圓心才可以畫好你的圓。」大意是教人要有固化的中心點,才可以確定自我,但其實圓規不是只用來畫圓的,學過數學的都知道只有變化圓心才能畫出各種各樣的圖形,人生也是如此,固執往往讓我們固步自封。

毋我就是不要自我膨脹,不要稍稍有點成績就洋洋得意,現代的社會熱愛比較,我們總覺得自己超過了誰,我很厲害,學生的時候如此,我們熱愛比較成績,我是高分小孩,我厲害,你考低分,你不行;工作了如此,我拿高薪,我可以買得起房子,我很牛,你沒有好工作,連房子也沒有,你太失敗了;老了還是如此,我家小孩在國企做高管,你家小孩幹嘛呢?哎呦,還在打工啊,那有點沒前途啊。儒家講究恕,恕拆開來看是如心,就是將心比心,要有同理心,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要沉浸在自我當中,以自我為中心,膨脹以後還要對別人大家否定鞭撻,社會中的歧視與不平等往往源於此,我們這一代人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到大其實不是很懂得分享,也一直生活在高度競爭的環境中,很容易陷入到我執和自我的膨脹中去,失去了對他人的寬容,最終也摧毀了自己。

我自己經常參加辯論賽,也拿過很多辯論賽的國際冠軍,其實我很認同孔子的這句話,人很容易陷入到「意,必,固,我」的陷阱中去,就像我曾經有段時間也覺得自己說的才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看待什麼問題從我的角度出發,當別人來反對我的時候,再用我的辯才對他們的觀點都表示否定,說的頭頭是道,給自己形成一套自圓其說的系統。回過頭來反而是讓自己陷入了困局,如果我總是以自我出發,固執己見,就像眼睛總是緊靠一塊錢的銅板看待世界,目光再敏銳,這世間的大多景色我也都看不到。孔子是一個聰明的人,天資也很高,但世間聰明的人其實不少,孔子是一個聖人就是因為他沒有被他極高的天資困住,他超脫了自我中心的困局,這才是他偉大的地方。


推薦閱讀:

「非脩脯無從得食」中脩脯是指什麼?

TAG:調查類問題 | 論語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