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電影在中國電影市場賣得不好是由什麼導致的?
最近關注日韓電影,發現2010—2011引進的日韓電影非常少,於是詢問主編,為什麼都沒有?主編說:因為日韓電影一般引進後都不賺錢。
我還停留在「韓流來襲」或者「哈日潮流」印象當中,怎麼電影就這麼淡呢?
日韓要分開說,雖然看起來癥狀是一樣的。
對於日本來說,和中國的電影交流衰落,原因主要有三:換代、經濟、動漫
我以為,日本電影的缺席,是因為日本電影現在真的在一個低谷時期,這與一代電影人的更替有關。須知日本電影在世界達到的高度,至今在亞洲都是無出其右的,而中國很幸運,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後,趕上了昭和黃金一代的尾巴,雖然原節子、岸惠子、三船敏郎、仲代達矢等大女優、大男優風華不再,但好歹還有吉永小百合、高倉健、倍賞千恵子、松田優作(輩分有點亂湊合看吧,隨手舉的)這些精英頂著。這些人的作品,在當時中國的影院里,基本就是如今韓劇對於韓流粉的存在,而且迷這些人的,不僅僅是年輕人,從上到下,都迷。鄧爺爺當初還特別見過高倉健,稱讚他演的有氣概呢。如果那時候說韓國片能趕上日本,基本和說我們趕上好萊塢差不多。山田洋次、森田芳光、溝口健二、大島渚,這都是西方電影人都敬佩的著名導演啊。至於黑澤明我們就不說了,一個能讓盧卡斯和斯皮爾伯格伺候著上台領奧斯卡的人,一個號稱電影界的莎士比亞的人,一個被悄悄稱作「片場的天皇」的人,我們能說啥?
但是,當一代電影人老去之後,日本電影也陷入了低谷。從演員的後繼來說,其實日本不缺有實力的演員,但很無奈的是,他們要面對「失落的20年」,日本泡沫經濟的崩潰,讓日本電影行業整體陷入不景氣,無論是電影公司,還是觀眾,都沒錢了,這就意味著演員的機會一下少了太多,所以儘管當初那麼多人都認為松田龍平和松田翔太可以接上他爹(松田優作先生)的班,但一直沒頂上去,因為磨練的機會不多。至於電影公司就更不要說了,東映、松竹、東寶三大廠漸次落幕,也就角川書店、小學館這些能橫跨產業鏈,依靠動漫輸血的集團能撐住。這種環境下,我們還能看到《入殮師》,看到《稻草之盾》,有北野武、三池崇史、黑澤清、阿部寬、真田廣之、木村拓哉、松隆子、廣末涼子等這些撐起日本電影的出色人物,已經相當不容易了。
另外一個影響日本電影發展的因素,是動漫。算起來,動漫支撐了日本電影在不景氣年代的門面,但另一方面,也嚴重拖了日本電影復興的後腿,因為——動漫不用演員啊,核心是導演和畫師,加上聲優。我絲毫沒有看不起聲優的意思,用聲音表演同樣是很高深的藝術,但終究和舞台表演有差別。所以儘管日本電影的動漫有宮崎駿、大友克洋、今敏(可惜已經掛了)、押井守、高田俊這些世界級製作人撐著,但也是後繼無人了,宮崎吾朗被他爹罵的灰心喪氣,可惜啊。僅僅依靠一部又一部的劇場版,柯南,哆啦A夢這些,只能保住市場票房過得去,但想要復興產業基礎就很難了。日本電影怎麼破這個局,是他們未來20年需要竭盡全力的事情。
此外還有一個不大不小的原因,就是日本電影在尺度上,在敏感題材上的開放度相當高。這對於創作是有利的,但對於我們的引進來說,就是個大問題,過不了審啊。大逃殺、稻草之盾這種就算引進了也要砍掉一多半鏡頭,至於《男人們的大和號》這種壓根就沒可能了。連《風起了》都不能過,還有什麼說的。
至於政治上的因素,我就不多說了,大家心裡明白,很可惜啊,我童年電影啟蒙是從日本電影開始的,高倉健先生是我一生的偶像,但他的作品,以後不知還有機會在大銀幕上看到否。
而韓國電影的缺席,就是另一個原因了,說的籠統一點,就是——題材。
與日本電影類似,韓影在進軍中國的路上,政治敏感問題是個無法迴避的問題。而且韓影好像還更突出一些,因為朝鮮戰爭帶來的骨肉分離,是韓國人永遠的傷痛,以至於韓影題材中,關於朝鮮戰爭的因素總是存在。從當年拉開韓影新時代的《生死諜變》開始,《共同警備區JSA》、《歡迎來到東牧村》、《實尾島》、《太極旗飄揚》,韓影刷新票房紀錄的作品,都是壓根不可能進中國的。誰讓朝鮮特工是永遠的假想敵呢。姜帝圭的《太極旗飄揚》中舉著紅旗衝鋒的志願軍,固然讓我們覺得可笑,但就這麼一閃而過的一個鏡頭,不但讓這片子就此斷了引進的念想,連帶著後來姜帝圭嘔心瀝血,集合中日韓各路偶像明星的MY WAY,也沒能引進,美女范冰冰在片中演的堅貞不屈的抗日女戰士因此也無緣讓國內得見。至於什麼《黃山伐》、《神機箭》、《2009消失的記憶》這種歪曲歷史的片子更是不行。
戰爭片不行,那麼社會劇情片總可以了吧,那是人家自己揭自己短處,打自己臉的作品啊,反思過錯,不忘歷史不是我們一直提倡的么?不行,要打你關起門來打,不能到我們這裡打。什麼《薄荷糖》、《孝子洞理髮師》、《華麗的假期》(這片尤其可惡,軍政府射殺遊行的學生,管你什麼光州事件,明明是影射!)、《辯護人》……統統捏死,凡是和什麼反獨裁、反腐敗、強調人權、民主、自由的題材,基本就在你們家裡玩吧,中國市場就別想了。
好吧,那不反思,就說破案可以吧?對不起,我們這邊為了防止教壞小朋友,不能展示犯罪手段,連喜羊羊和灰太狼都不能用平底鍋,不能綁樹上火烤了,怎麼可能還讓《殺人回憶》、《親切的金子》、《我要復仇》、《老男孩》、《熔爐》、《追擊者》這種陰冷黑暗暴力癲狂到死的片子引進呢。什麼?《黃海》?講朝鮮族在韓國犯罪的片子,朝鮮族也是中國人好么!不許引進!
那……倫理片?《下女》、《空房間》這種?砰!
那……《漂流欲室》這種?情色片來作死啊!砰!!
那……恐怖片,《薔花紅蓮》、《女高怪談》這種?我們講唯物主義的好么!世界上哪裡有鬼!這麼多年引進唯一的一部靈異片《異度空間》還是看在偉大的張國榮面子上,別廢話了!砰!!
那……黑幫片?算了當我沒說,《龍城歲月》算是親兒子了吧,進來都那麼費勁,何況外人。
算起來,也就是喜劇片、文藝片和溫情片能引進了,《馬拉松》、《春逝》、《八月照相館》、《我的老婆是大佬》這種混進來了。至於血腥暴力的《大叔》是怎麼進來的,估計是因為元彬太帥,金賽綸太可愛了。
瞧,你還想問為什麼韓片進不來么?韓影的崛起就是源於類型片發達,但發達的類型片,壓根過不了我們一視同仁的鐵門檻,處處是雷,要進來,只能企盼剪刀手大老爺心情好了。
坦白說,相比日本電影的缺席,韓影在中國的缺席,更讓我絕望,因為這意味著,我們模仿人家的資格都沒有,將來怎麼玩啊。
當然,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因素,就是日韓的電影,現在已經真的不合被好萊塢電影培養起來的觀眾口味了。
最後,在發布的時候,知乎生動的告訴了我們這個問題的真正答案
你們還想說啥,連片名和類型題材都犯禁,引進個屁啊!散會!!
我來說說我的想法。首先,要引進的電影,首要的目的是要賺錢,而能的到高票房的電影,都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大片」。也就是說,大片的審美標準和拍攝手段是全球性的,各個國家的人都能有所共鳴。回到日本電影上,日本本土的電影限制於資金、視野、演員,拍所謂「大片」不是好萊塢的對手。而且日本人的藝術觀和審美觀有很多是比較奇特的。日本最好的電影,植根於日本本土的文化,這些東西很難向中國觀眾解釋,也很難準確地翻譯,不是對日本文化有一定了解的人,難以理解電影情節的進展。
日本的話,除了之前大家提到的原因,還有有幾個因素影響引進和票房:首先歷史問題給官方和群眾都留下陰影,官方不表,很多普通人至今不知道用怎樣的態度對待日本的文化產物,就像最近很多網上活動紀念「七七事變」,有些人會「義正言辭」地表示不能接受哈日潮流。在這樣的氛圍下,引進日本電影是有很大風險的;即使引進,宣傳也會大大受限,稍微過火地宣傳都會引來討論,更有有心之人會以此做文章,比如曾經微博流傳過的謠言「《貞子3D》在南京大屠殺紀念日上映」……恐怖片尚且如此,其他類型電影更加危險了。印象中在國內見過比較有宣傳的日本電影,確實好像只有《名偵探柯南劇場版》,動漫總是比較安全,而且已經深入地被中國年輕人接受了。
第二個原因,中國觀眾對日本電影以及整個媒體行業的了解都太臉譜化,除了動漫、AV、變態,以及近一兩年才火起來的「誇張的演技」,觀眾們可能幾乎沒有其他任何印象與認識了。文藝的年輕人們也許知道宮崎駿,北野武和岩井俊二,一些人看過名作《煙火》和《座頭市》,一些人看過噱頭很大的《大逃殺》和《告別》,還有一陣子小小地火過純愛片,然後就沒有其他了。即便我們現在的知乎圓桌,主持人的介紹也是「日本電影中的熱血和希望……」,可見一斑。當然,實際上日本電影的類型和題材是非常豐富的。
第三個原因,平心而論,最起碼近幾年的日本新片,即使能夠在中國引進上映,應該都不太能刺激中國觀眾的G點。不是這些片子不好,只是不太對大部分中國觀眾的口味,有很多文化上的差異。能引起大眾討論的,比如《告白》,由於沒有分級制度,也無法公映。部分韓國電影面臨同樣問題。
第四個原因,中國觀眾對日本演員的反響非常平平。從《無極》的真田廣之,到《赤壁》的中村獅童,再到《銅雀台》的玉木宏,不管是超強實力派還是青春偶像派都沒有給觀眾留下太多印象。演員進攻大陸市場的失敗也從某方面反映或者打擊了日本電影的進攻。
最後一個原因,日本電影產業並沒有積極進入中國市場的打算。或許他們也覺得難,也或許他們從來沒這個想法。
個人覺得,現在有一種類型的日韓電影是可能在大陸有票房保證的,那就是當紅偶像明星主演的電影。現在勢力廣大的韓飯和日飯為這種類型的電影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詳見每年各個日韓明星百度貼吧為他們的偶像進行的各項籌款活動。如果劇情再有點保證,就更加沒問題了。
解答一下日本電影部分:
事實上,日本電影至今仍是亞洲最有生命力的電影,日本院線中本土電影每年在票房上都打敗進口西片,什麼《變形金剛》什麼《猩球崛起》在日本票房反應都不怎麼樣。而日本電影的高質量也屢屢被世界各大電影節證明,僅從每年送審奧斯卡的作品(不局限於獲獎的《入殮師》)也可窺見一斑。
但為何我國很少引進日本電影?私以為主要是天朝出於某些原因,長期有意識無視日本存在而造成的,這個還不局限於電影領域。這樣的策略造成不能正視日本電影在電影界的成績,甚至電影學院中對於日本電影的概述還局限於黑澤明時代,當代部分只會提及岩井俊二和北野武,非常不專業。整個大環境如此,造成對日本電影的宣傳幾近於無,同時好萊塢的長驅直入已經讓70後80後完全被控制,而對於日本電影的隔閡卻日漸增長,再加上某黨有意識的醜化霓虹國,自然引進的日本電影在華票房不會好,因此反過來又加劇進口更少。
再增加一個挺重要的原因,天朝受眾比較習慣被灌輸被動接受資訊。所以官方宣傳力度對哪個大,就造成哪個國家的票房就好。
每年引進國外片數額有限。為了票房考慮,優先美國大片,更多特效,更多超級英雄。
可以說日韓電影就爭奪這剩下的一兩個名額。
最近幾年好像都是給了柯南劇場版。
09年還有金城武的《怪人二十面相傳》(變相黑俠)票房760W
能賺錢就是王道。能讓廣大觀眾掏錢的就引進。
日韓的片和好萊塢的大製作比還是有差距的,尤其現在3D電影,反正是花錢,要看就看最火場面最大的. 韓國電影那種什麼人性,深度,題材在現實中沒幾個人捧.
這個問題不是完全成立的吧
實際上除了好萊塢電影 其他海外電影在國內都沒什麼市場可言
日本電影相對而言可能還算好的了 有一部分的二次元受眾
一半同意飛鳥冰河的看法,因為題材敏感,很多好片不能引進是一方面啦。而最重要的原因是......大部分人都不愛看日韓電影.......沒有需求,怎麼會有市場那?這個事實可能對日韓電影愛好者有點殘酷,可是,你們真的是小眾群體.......如果只是題材敏感上不了影院,那怎麼解釋任何一部好萊塢電影,無論熱門不熱門,網路上都能輕易下載到高清片源,射手上能找到無數小組做的字幕,而日韓電影,即使是熱門電影,也面臨高清片源不好找,搭配高清片源的字幕不好找這樣的問題?歸根結底是感興趣的人少拉,感興趣的人少,自然願意製作的人也少。
雖然很多人說韓國電影領先中國十年,可事實是.......在國際市場上,韓國電影等級遠遠比不上中國電影。之前韓國大導的野心之作,集合了美國隊長等無數大牌明星,在華好評無數的電影《雪國列車》在美國上映票房只有幾百萬,而張國師劣評無數的《英雄》在美國票房是近一個億......在往上數,投資上億美元,韓國本土票房第一的《龍之戰爭》還被美國人嘲諷做「艾德伍德製作的電影」
所以基本上很多人把韓影看作八十年代香港電影的繼承,血腥,暴力,cult,cult自然小眾。
韓國電影通常都愛在電影中摻入自己的「韓味」,我個人認為這是在中國不能大眾化的原因之一,看韓國電影有時你會感覺像是你喝著咖啡的時候,遞給你份泡菜,讓你用泡菜就著咖啡喝,總會覺得怪怪的。
而具體這種「韓味」的具體表現之一就是用力過猛,灑狗血。到悲劇里就是慘慘慘,《熔爐》里聾啞孩子被學校高層性暴力,求告無門已經夠說明社會黑暗了,最後還要生編孩子跟校領導同歸於盡,讓孔侑抱著孩子的照片搞悲情。《七號房的禮物》罪犯臨處決前,跟偷進來的女兒的溫馨時刻已經夠賺人熱淚了,還非得編的罪犯又弱智又無辜被殺,就差像《國產凌凌漆》里喊一句」你們太黑了,居然竟然冤枉一個瞎子偷看國家機密「了。有的電影為了製造悲情甚至打亂了正常節奏,例如《追擊者》 美珍 逃跑又被變態抓回一幕,根本沒必要。電影要是一味悲苦其實已經落了下乘,國內也有這樣的例子,比如馮小剛的《1942》。
不過韓國的小成本類型片確實拍的非常好,《恐怖直播》在有限的資金下拍出大片的感覺,我要復仇三部曲,《殺人的回憶》《看見惡魔》,在借鑒外片同時都拍出了自己的風格,很多創造性思路都值得國外影人借鑒。不過這種片即使引進中國,帶來的票房收益恐怕也不會太理想,中國票房主力軍還是情侶,你很難想像兩人談情說愛跑到影院里看《人肉叉燒包》這樣的電影吧?
至於日本,跟韓國的情況是不一樣的。首先我想先澄清上面周勇的回答里一個概念,日本本土電影票房每年都能打敗好萊塢電影其實說明不了任何問題。很多國家都對本土電影有保護制度,日韓對好萊塢電影的限制並不比中國少。中國2015年截止現在國產電影也起碼有六七部能進入年度票房前十,可以算是徹底打敗好萊塢電影了吧?又能說明什麼那?另外日本人是很另類的,總是有那麼幾個行業是不帶全世界玩的,比如電腦業,手機業,還有電影。日本有1.2億人口,接近3個韓國的人口總數,足夠承載本土電影的生存。翻開日本影史,大部分都是給本土市場拍的,比如50年代開始的哥斯拉,各種武士片,比如哆啦A夢大長篇,柯南電影版這樣的動畫劇場版。國外市場日本人倒不是不感興趣,不過總是淺嘗即止,本土市場很好賺,為什麼要跑到海外去拓荒,還賺不到錢?像黑澤明那樣走國際路線的導演少之又少,而且當年的日本人也不喜歡黑澤明(類似國人討厭張國師)。
不過隨著泡沫經濟的解體,日本人的好日子也到頭了,各項遊戲規則已不再保險,本來由日商雄霸的手機市場在蘋果的凌虐下土崩瓦解,電影市場也在不景氣中垂死掙扎,像飛鳥冰河寫的,大製作公司紛紛倒閉,觀眾沒錢-本土電影賣不動-拍的真人電影減少-新人新導演沒有鍛煉機會-電影質量下滑-觀眾更不願意買票看爛片。這樣就陷入了惡性循環。加上電視業也不景氣,演藝人員越來越沒有工開,所以你就知道為什麼下海拍av 的藝能人越來越多了。
下班了,其他的有空再寫。
首先一個,中國觀眾喜歡花錢去電影院看大製作的片子。在電影院看的大都是選大場面的,製作成本高,畫面效果震撼的大片。其餘的就是導演演員的個人魅力以及電影本身吸引。而日韓電影很多都偏文藝,故事進展較慢,大多數人會覺得在電影院坐一個半兩個小時看著種片子簡直是浪費。其實不只是日韓的片子,像台灣的片子很多也不能很好的被大陸這邊接受,像去年的《逆光飛翔》,本身就是很好的電影,可是在大陸這邊的票房並不理想。其中關鍵的原因是不對觀眾的「口味」。
花一樣多的錢,誰高興去看情了愛了悲傷了痛苦了,我為什麼不去看噼里啪啦的爆炸?我是為了開心而去看,不是去電影院陶冶心靈培養情操的,我就是這麼膚淺,我估計絕大多數的人跟我一樣膚淺。。。
都沒賣過怎麼賣得不好?
不知道為什麼院線沒有日本電影。國人愛不愛看日本電影(先不說日本電影好壞)是無法從影院得到印證的。
你這個問題很難回答
日本電影進入中國首先觀眾的情緒就是一大障礙 自然票房會受很大的影響 就像由於觀眾情緒小團圓票房失敗一樣
韓國電影現處於一種很好的發展模式下 但大部分中國觀眾偏愛於好萊塢式的英雄動作片並不喜歡這種講故事的特效少、場面小的片子
好萊塢的衝擊中國電影已經在受擠壓 日韓電影引進也會考慮在後
可能看過國內比較好的電影,對於現在說的韓國電影不感冒,就是比中國有些爛片好,但是和頂尖比,也就那樣吧,強行賣人性。日本的現在是我們根本無法帶入很奇怪,像是被綁住手腳的感覺。中國現在很多粉絲電影垃圾。西方的還是整體比亞洲好,所以有了西方的對比沒有日韓的電影沒啥吧
釜山行被誇,是不錯,但是打個保票如果是中國的信不信分分鐘刷是山寨片!
那點比得了《讓子彈飛》
論場面論特效看慣了好萊塢動咋上億的製作,你會看得起日韓
因為大家對好萊塢特技片還沒看膩。像變形金剛1234這樣的冷飯炒下去,我是膩了,但大部分人還沒膩,所以票房依然可以很好。當然影院也沒必要去開拓新題材。
天朝ZF 和 人民在用著不同的方式來達成同一個目的 .
保護本土市場 !
要吐糟的知友先把迅雷和百度影音刪了再來..
日韓電影在中國賣的很差恰恰說明了中國電影配額保護制度非常非常成功。。
要不馮小剛郭敬明韓寒的這種史詩級文藝爛片跟日韓的電影同天上映。。呵呵
為什麼變4上國內電影人完全沒壓力。而日韓會造成很大衝擊。。因為中日韓擅長的都是沒畫面沒大場面靠劇情靠賣臉的文藝片。。同類型片相殺相愛會嚴重衝擊國內電影的成長。。一個標準的無知少女看完變4往往還會再看個小時代。。但是看一個日韓精品。。難道還吃的進小時代?
當電影差距太遠得時候。觀眾會潛意識得把電影分為2個等級。。就像班尼路從來不擔心隔壁得LV賣得特火。。但是ZARA來了就要跳樓了。。
想一下覺得要是取消配額中國電影人和演員肯定和韓國一樣又遊行又絕食又跳樓了。其實可以這麼說。如果日韓電視劇也收費,美劇也收費,你會選擇看哪種劇呢? 對於引進的電視劇,日韓電視劇的引進成本不高,篇幅又長,可以放了又放,很多主婦選擇每天看劇打發時間。但是放到電影院,多少主婦會選擇花錢去電影院看日韓電影呢? 現在的院線在選擇引進影片的時候好萊塢還是優先選擇的吧,沒覺得歐洲的文藝片子引進的也很少么? 好萊塢片子的內容+宣傳的商業模式,能賺錢就是王道啊。
個人能想到的:文化差異,宣傳,還有就是電影品質本身。
純粹個人視角出發,看過一些電影,有些太內涵的看不懂,有些個人感覺很不錯的基本周圍人提到不多,還有就是棒子的文化,看過,笑過,就忘了。電影本身帶來的回味幾乎為0。就拿歐美電影來反比,變形金剛雖然也是看過就忘,但是特效做得好,宣傳到位,而且電影本身的受眾定位很明顯清晰。影響票房的是多方面的因素。什麼反日情緒這些,個人以為不是重點。還有就是不要開口閉口日韓電影一個統稱,日韓也有很多不入流的電影。再加上大家都吐槽的,日本人演技天生註定啊。。。
禾禾。。
如果我們引進美國人的電視劇,恐怕,日韓在中國的電視劇市場也要大大縮水吧。只不過由於某種原因,美國電視劇引進力度不大(我想應該不是和諧的原因,大家都是外國電視劇,日韓的怎麼就進的來呢?大概和美國電視劇每周一集,邊放邊拍的模式有關)
簡單的說
一、歷史原因,上一代的仇恨很好的流傳給了下一代,不由自主的排斥,還有日本本身政府的不要臉。
二、演員問題,日本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感覺更像是話劇歌劇的風格,奧特曼就是最好的例子!演技什麼的在中國人眼裡確實有點浮誇,我都感覺演的有點過了!
三、題材問題,日本的電影我分為三類類一種是太有內涵,需要認真揣摩或者深思的還有一種就是限制級的(太色情,太變態……)最後就是所謂的民族國產片了!
中國觀眾還是娛樂至上的水平!對比《1942》《太囧》《小時代》《變形金剛》就可以知道了,中國基本看的還是以喜劇,偶像劇,美國大片特效為主!太沉重的很少人會買票!
三、導演問題,日本電影除了以黑澤明為代表的那一代之後可以說後繼無人,而且還是讓以宮崎駿為代表動漫電影給頂了起來!說實話我都感覺張藝謀除了早期紅高粱那幾部之外完全就是渣!中國不是沒有好導演,只是片子都是為了在國際上拿獎,在國內很多也很難上映!
四、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廣電局!說實話國外電影該不該引進,上映,限制什麼的完全屏他們的興趣或者心情!還有政治上的特有「中國風「的影響!
PS:最近我很喜歡的幾個日本綜藝節目現在都被和諧了,還有谷歌香港主頁都被和諧了!其他的不知道還有多少?!哎!!!!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韓國電影《摩天樓》?
※韓國電影的深度是否國內電影已經無法企及,為什麼?
※如何評價趙寅成?
※如何評價《恐怖直播》這部韓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