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時候一部兩個小時的電影的拍攝周期會比二十集的電視劇長?

電影兩個小時,電視劇1集45分鐘,20集要900分鐘,之前看娛樂新聞,經常有演員說20幾集的電視劇差不多1個多月就拍完了,這是為什麼?


第一次被邀請回答,感謝。

我同學在橫店拍電視劇,做大助跟焦,平均每天睡四個小時。幾個月後我在四川和雲南跟了一個半月的電影,每天睡六個小時,平均每十天放一天假。

前面幾位說的很全面,我就說說小事兒吧。電視劇現場,燈光很模式劃,不同場景都有其正確的布光套路,因此燈光師跟他的助理們會很快完成工作,一般導演和攝影也不會挑剔,只是偶爾會根據演員調整下光線角度。
攝影三機位,正反打近景加一個全景,因為電視劇大段大段的台詞,這個拍攝模式是非常高效的。
模式化的表演方法,電視劇靠情節起伏吸引觀眾,因此,表演只要清楚直觀就好,哭有幾種方法,達到幾種信息傳遞,笑也同樣,符合人物即可。這樣,電視劇觀眾一邊拖地一邊看,也能根據這些熟悉的表演快速接收情緒信息,從而得到連貫的故事情節。
美術,幾個主要場景大體不用變就能拍完整個電視劇,其他次要場景在影視城租就行了,認真不失誤,萬事大吉。
製片方面,一天要拍掉幾頁紙,正常情況一星期拍掉兩集到三集。張黎接人間正道是滄桑有一個要求,一星期只能拍一集,可見精品需要時間。
於是兩三個月可以拍攝完成一部二三十集的電視劇,分AB組同時拍攝,更可以加快進度。演員在電視劇的整個預算中普遍是拿的最多的,所以製片跟演員砍價往往會保證先殺青某演員或是二十天內拍完某演員的戲,以此用最少的錢請更有收視率的明星。而且,一般演員都是輪著拍,他們體能可以堅持,而工作人員每天休息時間就會少的可憐,如果演員都犧牲休息時間搶拍攝,那麼工作人員就要放棄休息,最多聽說三天三夜…三天三夜~三更半夜~

電影,好的劇組燈光師是有更高的藝術修養,就算他沒有,攝影師一定會有並指揮燈光進行他的畫面創作。現場布光和電視劇有很大差別,這個跟機位有關,電視劇燈光要照顧三個機位,往往哪個機位的燈光效果都不是最理想的。電影則有分鏡頭腳本,單機位拍攝有時效率更高,因為所有部門專心做一個畫面,導演說,過了,那這個鏡頭後期剪輯台上基本會留下,電視劇則單個鏡頭會有至少一半以上剪掉。
運動是生命,光影是靈魂。攝影機如何運動,演員怎樣走位,需要反覆排練,磨合。燈光方面,哪裡是表演區,燈光就要做的更細,全景的話還要考慮影調層次,遮遮擋擋柔柔反反,最需要時間。很多時候,早上七點到現場,十點可能還沒拍完第一個鏡頭。
話劇靠演員,電視劇也如此,但是電影不是全靠演員,更多是導演的創作,然後你會發現導演在現場事事兒的反覆重來,十遍,二十遍,很崩潰,也很欽佩,至少說明導演氣場足,有很多電影,導演成了傀儡,被演員或是攝影師壓得死死的,最後電影也成一坨屎,不倫不類。
表演要根據人物和電影整體風格,以及導演的藝術創作由演員綜合體驗並體現,電影往往台詞較少,需要用更多的行為動作去講故事,以求真實自然,所以三機位拍攝不適合電影。
每天通常是拍攝二十個鏡頭,因為觀眾的生活和審美讓電影的節奏加快了,九百鏡頭已經不符合時下的觀影習慣,一千二到兩千成為主流,所以想在四十五天拍完註定加大每天工作量,影響電影總體質量。因為電影是每一個部門,每時每刻都在參與藝術創作的,所以不會男主角先來拍一上午,接著女演員下午坐對面對著空椅子說台詞。或者分AB組,導演拍主角,執行帶配角拍過場之類的,好電影和好導演,每一場都是重要的。而保證所有工作人員體能精力也是非常重要。

回過頭看電視劇,為什麼可以兩個月拍掉九百分鐘,只能說是工業化生產和壓榨勞動力取得的成果,藝術創作在編劇和演員那裡含量較多,因此哄好演員就可以啦。
900分鐘,1000多個工時,平均每工作70分鐘完成1分鐘的電視劇。
100分鐘,500個工時,平均每工作300分鐘完成1分鐘的電影。
生產方式和質量需求決定工作時長,播放時長不能等同工作時間。更有拍了好多年的電影《聶隱娘》《一代宗師》,也有從沒有劇本到上映只用了兩個月還賺了錢的小成本驚悚片。

電視劇和電影分別面向不同的觀眾群,觀眾需求決定生產,為了錢兩個月拍一部電視劇甚至更短的時間都有可能,電影工作人員奢望像歐美一樣有公會保護個人權益,每天工作八小時,有雙休。但是電視劇兄弟們其實希望每天多睡點,然後還能兩個月拍完,好趕緊接下部戲賺錢。
雙休日??別鬧~


越長的片子,單位長度所需要的拍攝周期越短。這就好比你去辦一件事情,跟同時辦十件類似事情所需要的時間比例不是 1:10 一樣,而是 1:5、1:3 甚至 1:2 這樣的。

電視劇的質量要求比電影低很多。電影拍起來很麻煩,電視劇簡單一些。

電視劇劇組喜歡加班,從早拍到晚,周末無休。電影劇組不怎麼加班,一周休息一到兩天。

綜合以上,電視劇的拍攝周期跟電影不成比例。但總體上電視劇還是要更長一些。一般國內電影的拍攝標準周期是一個半月左右,電視劇兩個多月左右。(僅拍攝,不含籌備、準備和後期製作階段)


明顯鏡頭量,燈光,服化道。。。
每每看到那些劣質電視劇幾十分鐘的對話只有兩個機位不換景別我也是醉了,還有那些夜景戲只打一個天光的。。。無力吐槽


電影是雜誌,電視劇是報紙


謝邀。電視劇和電影真的區別的就像街頭小報和時尚雜誌

就國內來說:
技術層面上,電視劇大多數都是日常的劇情,最多加個古裝,不需要太多特效燈光布景,長期橫店漂的群眾演員的演技大多數都一遍過,更何況是高級演員,幾個機位一遍就過,1號機不行就換2號機,反正都能用,差別不大,觀眾大多數也都是業餘的家庭主婦,年輕輕的小屁孩或者只是為了看熱鬧的老人,審美不高熱鬧就好。這樣的劇演員和劇本佔主導地位,導演像包子一樣誰都不敢得罪,出來的劇一般技術很爛,專業人士都不會浪費時間去看。

但電影完全不一樣,導演占絕對的主導地位,整部片子盡顯導演風格,鏡頭考究,布景美工和情節都經過很多次的推敲,包括演員從哪裡入鏡什麼角度打光,都會反覆斟酌,感覺有一點不對,都會「再來一條」。而且電影很多單機位拍攝,質量高,但浪費時間。

下來是國外:
美劇英劇之類的電視劇,基本都是按一季一季來的。一般都有一個專業的編劇團隊,一集一集想創意。一季剛開始的時候,誰都不知道結尾是什麼,都是編一集,拍一集,播一集。而且拍攝技術基本和電影持平,時長也在一小時左右一集,是電影的一半。所以耗時基本等同於電影。

至於韓劇,日劇,雖然時長也是一小時,但大部分小製作,生活里的肥皂場景,幾個人在吃飯,談話交流能說很多沒營養的話,幾個機位相互拼湊,也很容易短時間內完成。就算拍幾百集,也能幾個月完成。


20集電視劇的話就是20*45分鐘 =900分鐘,電影是120分鐘,要用120分鐘把這個900分鐘的故事說清楚,導演得想怎麼呈現,肯定需要時間呀


用心做一桌菜和嘣個爆米花用的時間當然是不一樣的.


謝邀。
首要原因還是錢,電視劇預算有限,場景,燈光,攝像,演員多一天就是一天的錢,舟車勞頓再加上國內大部分電視劇製作流程不規範,幾個機位一擺就這麼拍了,幾乎沒有什麼特別的鏡頭語言。有時甚至劇本都不甚詳細。 集中場景 集中拍攝 不會有大規模調度。一般電視劇也不會要求多細緻的編排,走走形式,就這麼過了。素材,後期配音,混音,特效外包出去,畢竟 一個蹲機房的剪輯師,混音師是不需要什麼成本的。

電影不一樣,資金充足,而且有票房壓力。相比較電視劇而言電影場景多,有時候後橫跨兩地,一整個劇組的安排都是在刷刷走時間。

問題還是錢。

前面的知友已經回答得很詳盡了 我略微補充一下經濟賬


提問者:請問您演講準備需要多少時間?
丘吉爾:如果給我5分鐘,我提前一周準備;如果是20分鐘,我提前兩天;如果是1小時,我隨時可以講。


謝邀。
知乎不是有個原則嗎?先要確定是不是,在問為什麼。

80年代的香港電影周期比較快的只要一周就能拍完,也有大部分一兩個月就搞定的。因為那個時候香港電影市場很大,形勢一片大好,只要你拍出來就有人看啊。所以趕緊拍。這個時候也就需要大量的劇本創作跟上。為了加快劇本創作的節奏,很多題材就取自中國傳奇故事或者好萊塢電影,《倩女幽魂》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另外,我個人猜測,賈樟柯的《小武》、《任逍遙》,婁燁《蘇州河》、《春風沉醉的夜晚》應該也都花不了多久的時間。大量的長鏡頭,跟拍鏡頭,也沒什麼打光,布景也挺簡單。原來上學的時候,有些有錢的同學喜歡模仿王家衛或者其他好萊塢大片的風格,這種拍片就很費勁,也燒錢。最簡單的說,耗時長,光劇組吃飯就是很大的花銷。我們這種班級里的窮逼學生就模仿賈樟柯、婁燁的,我朋友羅總稱之為「落破現實主義」,落破指的是我們這群導演很落破。模仿這種基本上三天就能拍完一個短片,也不用打燈,布景,看上去逼格也不比別人低,實乃上上之策。

我本科畢設拍的「落破現實主義」風格,時長38分鐘(好像),拍了4天的樣子。因為拍的太著急了,剪輯的時候很多鏡頭不能用,所以剪輯費了我大半個月。總共花費了300塊錢,都用在買盒飯上了。我們班其他的「大製作」,有花好幾萬的。平均應該花個兩三千是正常的。最後評分是我們系第二。大家將就感受下。
視頻封面心經—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

當然絕大多數電影確實很耗時,我個人覺得主要是布景上。電視劇一般不太挑剔布景,哪怕是古裝劇,去個影視基地找個現有的場景拍一拍就完事了。電影布景基本都是自己按著劇本和導演的要求一點點搭建起來的。電視劇不算藝術,也不太講究風格,打光只要明亮就好,電影打光還挺講究藝術感。錄音方面電影聲音的層次感要強的多,會鋪很多軌不同的音效。
對了,我還想到一點。拍電視劇應該是藍光機拍的,這個玩意兒比拍電影的機器應該便宜不少。《中國好歌曲》拍攝現場這個藍光機有20多個機位吧。電視劇應該也是多機位拍攝,這個就省時多了。電影如果單機位拍攝,那光說拍攝用時是電視劇的2-3倍也是很正常的。

先這些吧,想到了再補充。說的不對之處還請指正,畢竟我沒呆過電視劇組也沒帶過電影劇組。


我先舉兩個非從業者能看懂的例子:
成龍的電影裡面經常有踢起一個罐子正好打在對手的頭上這樣的鏡頭。這樣的鏡頭成龍拒絕用特技,而是一遍又一遍的拍,直到那個巧合正好發生。下面在57:15開始看。
視頻封面成龍的特技DVD—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
最近有一個很火的日本廣告,據說NG幾百次。也是要一個巧。
視頻封面小日本好拼!拍個廣告NG了600多次的成果視頻但是當你看到普普通通的故事片一個角色在場景中行動和對話的時候,你就不會認為這裡面有什麼「巧」。你認為就是一個人在說話做事情被記錄下來而已。
實際上在電影拍攝的時候,演員的表演狀態,一句台詞的重音,一個眼神,一個反應,綜合的人物調度,鏡頭調度,道具設計等等,都要剛好在一個「巧」上。那個意味才能傳達出來,他的難度也不亞於我們上面說的兩個例子。
說到底,電影讓人感到精華,濃縮,能夠準確傳達情感,他的藝術性就在於這個「巧」上:
視頻封面視聽語言教材038電影《幸得勒的名單 上》場面調度——群人恐慌現場—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認真的從業者知道,上面這個片段的每一個鏡頭都經得起攝影美學的琢磨,每一個剪輯點也都經得起剪輯美學的琢磨,人群的調度和表演狀態幾近真實。這一場在劇本上也沒有真正的對話,於是體現出導演的功力,全是影像在說話。這場戲可能要拍一天左右,按照好萊塢的工作習慣拍一個禮拜也是允許的,因為每一個鏡頭、表演、剪輯的準確都是嘗試失敗再嘗試直到成功的過程。 電視劇是不可能按照這種精緻程度拍攝的,所以它敢一個月20集地拍。
在電影里為了導演心中的一個藝術效果,一個巧妙的情感傳達。需要全組人很長時間的準備,和無數次的嘗試。最終呈現在觀眾面前的才是流暢的。觀眾下意識地覺得電影更精緻,但拍電影的人都知道這是所有參與者一點點磨出來的,這樣電影對於情感的表達才能做到遠超電視劇的細膩和深刻。
電視劇的製作就要就要粗糙很多,不管不顧的地方太多了,基本上就是全景交代,對話正反打,特寫插入,沒有太多的調度設計,一到一些複雜的狀況,經常鏡頭凌亂不堪。表演上也基本是大情緒對路,台詞清楚,就過。沒有好演員支撐,基本沒法看,假到死。
但有些有追求的劇組,能拍出認真的劇,他的周期就不可能一個月20集。
如果你看美劇,他的拍攝周期就要長很多,因為他們不像國產電視劇這樣粗製濫造,追究質量,因此集數不會很多。但拍攝周期依然比電影是要快的。


國外不是很了解,國內的情況大致說說,用手機打字你們都懂的。
1.製作標準,國內大部分電視劇製作標準不高,一場戲下來大全,中近景,正反打,插幾個特寫就完事了。沒錯,就是所謂的套路,在套路里幾乎沒有創作的成分。包括燈光的布置,戰爭片炸點等,也都是滿足局部攝影區域就可以了。當然,類似大宅門,闖關東這種好片子的製作標準是相當高的!電影在製作標準上,哪怕是嚴格履行合同的商業片跟合拍片,也要根據畫稿反覆研討與嘗試,素材比從30:1到n:1不等。甚至整場重排的情況都不勝枚舉!
2.工作制度,電視劇大家搭班子來,包括演員在內都是覺得趕緊拍完拿錢走人!加班加點只要不是慘無人道都能接受。電影急不得,從立項開始,哪怕是觀眾覺得是爛片的片子,也盡量要做到不將就(當然,大家對將就的概念和標準也都有不同的理解……)例如國內某女演員在某電影里英語不過關,老外給了三條路,第一換了你我們重拍,二把你的戲份減少到20%,三給你七天假期惡補英語。看,電視劇能這麼玩么?背不下來台詞現場說1234拍完的都有,後期配唄~還有規模上,同樣是戰爭片或者古裝片,肯定電影時間長。都市題材到沒那麼誇張,類似《失戀三十三天》這種都市題材,後期時間甚至比前期長,當然,後期前期都是製作時間的一部分。
3,好像突然沒啥說的了,再說該收不住鳥!!


電影的拍攝與電視劇拍攝的流程並不一樣,首先劇本長度來講,一個電視劇的劇本不一定比電影劇本少,其次,電影的精緻程度比電視劇的要求更高,第三,電影的布景難度也比電視劇的高……很多很多原因,我先去吃飯,回頭給你解答……
回來繼續。
電影普遍來說場景多(除了密室電影,比如《血腥面試》等),機位多(《黑客帝國》最早製作的時候做的360度全景),造成了容錯率極低,也就是說一個鏡頭百次ng也不是不可能,甚至經常出現。
其次,後期製作時間是一個重要參數,一個完美的3D建模需要時間極長,再把人物加入進去,以毫米甚至微米的距離進行修改,力求真實完美,比如《魔戒》中,炎魔出現,甘道夫獨自斷後場景,除了人物以外,其他所有場景都是電腦合成,那麼當炎魔出現時,石橋的斷裂等細節如何做到符合物理規律,需要每一個石塊的微調。
第三,咱們討論的現象多數存在於國內,而在國外,一部豪華製作的電視劇時間也是極長的,因為他們做出一部好的電視劇能賺錢,賺很多錢,而在國內,做出來審核通過了就賺錢了,你花一年做出一部,可能100萬收你的片子,你半年出一部,75萬也有人要,那你說你選哪個?
再者,因為上述原因,電視劇的優先度被提前了,也就是說小成本,製作快,收益小的被先做出來了。而電影的審核機制則更為嚴格,體質也決定了速度。
最後,商業電影是自負盈虧的,也就是說從劇本審核,拍攝到後期,到最後的發行,每一個地方都要細扣,而電視劇也不同,我國秉著你能過就能上的想法就去了,錢已經到手了,能不能以它盈利,那就是電視台的事情了,與這幫孫子已然無關。
總而言之,電影的成本更大,機器要求更高,場面調度,後期製作更為繁瑣,要求更為嚴格,這也就形成了,尤其在我國形成了一個現象——電視劇的周期能短的不像話,而電影周期長的令人作嘔,票房也就還那個德行。


不請自來。

其實沒有多少秘密,觀眾都看得出來。求摺疊。


電視劇是快餐 拍攝不用動腦子 演員做好聊天就可以 一般就3個機位來回切。 電影是綜合藝術 美術購置 鏡頭運動 演員調動很費時間的 電影要求很高的 。


就國產劇而言,國產劇比國產電影要糙。

舉個例子,張藝謀拍《金陵十三釵》,且不論劇情如何。就拍攝角度而言,算是國產電影里的上乘之作,所以耗時長。而電視台拍跑男和爸爸的大電影,一個星期就完事,因為和金陵十三釵相比,拍得糙很多,不怎麼注重細節。

國產劇就是這樣,大部分都是幾張大臉在屏幕上說台詞,布景用得少,而且布景難度小。而電影布景就得有些講究,不能糙。

但美劇則不然,像冰火,毒師,行屍這種高質量美劇,拍攝也是電影水準,所以一季要需要一年或半年來拍。

說到底,就是電視劇拍攝質量比電影低,所以耗時少。


電影也可以用非常短的時間拍攝完成,很多的藝術電影的拍攝都是以幾天的周期來計算的,但樓主所說的用年計量的電影應該是一部比較優秀的電影,或者是有些名氣的導演才會如此駕馭。
首先說劇本的區別
編劇,電影用90-120分鐘講一個主線故事,15-20個支線故事,這就形成了電影的節奏,在有限的時間裡,第一,要把故事講清楚,第二,要把故事講有趣,第三,要把故事講深入這就是電影劇本的創作難度所在,好的電影對白70%是在推進劇情,30%是在表現人物情緒,在劇本創作中就要考慮到這個比率的劃分以及在推進劇情的同時表現或者幽默,或者深邃的人物性格,就需要有些功力的,當然,爛大街口水電影除外,這是一部優秀電影在劇本方面的必須。

導演,其實就是一個講故事的人,他負責把文字變成鏡頭展現出來,那麼一個優秀的導演必須在文字方面有一定的造詣,並懂得商業電影和藝術電影的節奏區別,在好萊塢里這個已經是被嚴格規範的。而其他國家並沒有很規範的規定,所以節奏區別很大,但其中還是有共通的地方。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對情侶吵架,女性出軌感覺對不起男人,但此刻男人現在還不知道,女性在哭,男人在安慰,但是男人越安慰,女人越愧疚,最終看著男人的小狗眼神,回憶著男人以前對她的好,最終自殺。
在這個簡單的橋段中,導演可以把這個場景設定在家裡,女人把男人支走,吃安眠藥自殺。
可以設定在海邊,女人在男人走後緩緩走進大海。
可以設定在迪拜的六星級酒店頂樓,女人開窗跳下大樓
可以設定在旅遊途中的桃花盛開的高山峻岭,女人跳崖自殺
從畫面的唯美和情緒的爆發力來說,家裡代表溫馨,大海代表女主的解脫,酒店隱意女主對自己墮落的悔恨和不可原諒,高山峻岭代表的是女主的決然,死後也不想再被人尋覓的心情,這是悔恨到極限的表達。
那麼一個優秀的導演,在預算允許的情況下,為了表現情緒的張力,會選擇哪一個呢!

攝像、美術、道具、場景、他們都是為畫面質量負責的人類,在一個簡單的場景中,再舉個例子,
四個人兩對夫妻在飯店吃飯,但他們的關係是彼此的妻子都暗中喜歡著對方的老公,那麼,在吃飯之間,而彼此的老公也暗中喜歡著對方的妻子,可是尋求換妻又開不了口,不知道對方的底線,所以吃飯的時候的情緒線為:尷尬,愛戀,內疚、忐忑、不安、暗戀、小心等有趣的心情,那麼這個時候,如果是藝術電影用長鏡頭表現他們的試探性的對話和緊張即可,如果是商業電影就需要各自特寫他們的表情和手部,腳部的特寫鏡頭表現情緒,那麼此時,桌子上的道具和整個飯店的場景營造必須是符合他們心情的,必然要有的是歪倒的鹽瓶、看似混亂的燈光,桌子下地板瓷磚的凌亂顏色,女性的高跟鞋,各自手上的結婚戒指,可能這一個場景就需要2 3天的時間來布置,所以時間會長,而國產電視劇本質上來說,不太用燈光和布置來輔助演員的情緒。

關於電視劇,是完整的推進式製作,和優秀的電影相比,就好像是簡單的記錄而已,所以時間會比較快。^_^


挖,沒腫麼玩過知乎,只是潛水看熱鬧。居然有人邀我回答。好吧,恭敬不如從命。
這個問題簡單回答就是泡50碗方便麵的時間應該不比做一頓滿漢全席需要的時間長。
1.電影大銀幕介質面對觀眾,影像精度和表演精度要求高所以每個鏡頭的拍攝都更耗時,比如布光的時間,表演的不同方案,道具和置景的細緻程度等都需要更多時間。
2.電視劇更注重用台詞敘事,相對比較容易拍,因為大多數電視劇都不同期錄音,演員可以有人提詞,甚至嘴裡含糊其辭報菜名就把戲演了,後期再配音。而電影更注重視覺傳達,鏡頭語言和場面調度複雜就需要更多的演練和試戲時間。而同期錄音錯一句台詞就NG重拍,或者實景拍攝拍半截樓上電鑽響起來。橫店是電視劇組扎堆的地方,由於不同期錄音很多場景一牆之隔就有不同的劇組同時拍戲,經常隔壁組喊cut,這邊演員就停了。
3.集約化比較省時,電視劇幾十集,但場景數可能跟一個電影差不多甚至跟少,所以一個場景裡可以把幾十集裡相關的戲都集中拍完再轉場,總體耗時就顯得節省很多。
先說這些,不知滿意不?其實也有拍得特別細的電視劇耗時很長比如黎叔的那些作品。也有很多電影拍得很快,尤其小成本的現實題材電影,倆禮拜也就拍完了。


瀉藥? [居然有人邀請我?!]
按照我自己的業餘的,拍片子的經驗來看。。。濃縮的才是精華吧,為了在一部電影的時間內展現出來的,花費確實要比平鋪直敘的電視劇花費的多,不只是金錢的開銷,還有劇情的設置,包括演員安排,伏筆,包袱,甚至是配樂,效果(包括特效),鏡頭銜接轉換等等
[有興趣看微電影的知友請在土豆搜索《深夏》和《妖妖妖妖》兩部校園微電影,鄙人還在學校時候的業餘製作]


謝邀
5年繪就《老人與海》 20 分鐘油畫動畫
導演: 亞歷山大·彼德洛夫


推薦閱讀:

像靳東這樣的演員還會大紅嗎?
怎麼理解有些人不接受日劇卻又喜歡看日本動漫?
有哪些「沒有人能在我的背景音樂中打敗我」的代表人物?

TAG:電影 | 電視劇 | 中國劇集 | 影視評論 | 電影拍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