鎚子手機割手的原因是倒角加工藝問題還是設計問題?
李劍葉先生已經在高票回答下回復了,大家可以看一下。
原來的問題描述帶有明顯的立場,已更正。
這不是什麼工藝問題,就是設計的鍋。 @李劍葉
通常的機械工程圖紙,對於45度倒角的標註,按GB/T4458.4-2003或ASME Y14.5M 2009版規定,見下圖。
上圖表示一個圓柱體端面邊緣的倒角 為45度的錐面,錐面的軸向長度為2毫米;
注意:圖紙中的倒角尺寸都沒有標註公差。
在這裡,這個倒角的公差屬於尺寸公差,也就是尺寸的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
最大值和最小值由誰來定?設計者,審圖者,最終批准者。---什麼是製造公差?這張圖紙上面有製造工程師的簽名嗎?
敢不敢把中框的零件圖紙拿出來,給大家看看?這個位置的倒角你們這些設計天才規定了倒角的公差嗎?沒有規定,那就別怪人家按照默認公差來做,千萬不要告訴我鎚子科技的圖紙上沒有默認公差這一項。
「這裡還要再提到我們的(T1手機)聽筒細節,這是將我們的聽筒細節放大若干倍的效果。你可以看到這三行開孔,按常理來說這些小孔的直徑應該是完全一致的,都應該是直徑 0.33 毫米,但是最後這兩個小孔,就是最靠近跑道形狀的感測器鏡片的這兩個,是稍微縮小了一點,其直徑是 0.30 毫米,個中的原因也是因為不做調整的話,此處看起來會很局促不自然,視覺上並不完美。」
----這話是誰說的?忘記了嗎?
三年前,你的眼睛能看出0.30毫米和0.33毫米的區別。三年後,就退化到0.15毫米和0.10毫米的倒角分辨不出來了。千萬別告訴我,他們做出樣機之後,根本沒讓你過目,PPAP就通過了。(不是那個日本怪物歌手!)
出了問題,就把責任往別人身上推,有點擔當好不好?你們的天生驕傲呢?Shame on U!
/*
第四面牆時間,FOR各位吃瓜觀眾:
0.15的倒角,做成了0.10,當然會硌手。就算做成了0.2毫米的倒角,照樣會硌手。
0.2毫米的刀鋒是個什麼概念,西餐廳沒開刃的不鏽鋼刀就是這個厚度。
*/
我和噴子總裁不一樣,不白罵你,罵完,再教你兩招,免得你們一撥人動不動開收費群騙錢,又騙不來幾個,可憐見的。
1. 這個中框是薄壁結構,銑倒角的時候,內腔必須有支撐,否則框架受機床主軸(很可能還有夾具)擠壓,肯定會向內側收縮。 你們找的以諾那付窮相,銑倒角這個動作,肯定只進一次刀,這個切削力加上那個紙糊結構,這就是你們想銑削0.15,結果只有0.10倒角的原因。
這個切倒角,不能只進一刀,至少是三刀,一刀粗,一刀半精,一刀拂面。
這是外觀特徵,這錢不能省!最多五十塊而已。就現下定的那幾檔價格,不差這點錢,羅老師不是對著千千萬萬的鎚子支持者說「這是為你們做的嗎?」再說了,你們不是已經售罄四十萬堅果PRO嗎?
2. 已經做好的中框,統統報廢。
什麼?庫存太多了,捨不得要留著過年?用倒角機和磨床把你們的刀鋒中框外側的倒角做大到0.3~0.4,把內側的鋒利邊緣拋光鈍化。然後重新處理整個框架。
當然,你們如果這麼干,奉上羅老師金句。
3. 修改中框圖紙,框體輪廓向外增加0.3的壁厚,同時修改倒角尺寸標註,寫明白尺寸上下限。趕緊地再做一批,後面還有四十萬持幣待購客戶哭著喊著呢。
/*
什麼,有同學擔心這樣做會造成兩個版本的堅果PRO,拜託,T1還有3燈版,1燈版,3G版,4G版呢。當然了,這個中框必須用新的零件號。
*/
最後,請轉告關鍵先生(如果你們沒把他和錢博士一塊送走)一聲:尺寸檢驗清單是個好東西,他值得擁有。SPC之類的東西我都不稀和他說,說了他也不懂,就算懂了,在你們那伙天才雲集的環境下,他也沒法實施。
----------------------------------------------------
最後補充兩句, @李劍葉 所謂的後續改善,我認為只是敷衍而已。
看了拆機就可以知道,這個用料簡單,做工粗糙的手機只是 死命薅鐵杆粉絲的羊毛的大剪刀而已。這種態度,怎麼可能會投資 工裝夾具/注塑模具,耗費工期,增加庫存管理呢。 在他們看來,改善流程就象把錢丟進水裡,根本沒有任何收益,還會增加成本,延長交期。
相反的,這個刀鋒手機可以引誘 老鐵們 出高價 買他們的 情懷貼膜,這是現實的好處,反正有得撈先撈。
李總,沒毛病吧?
-------
李總有了回應:
「坦率的說」,我理解上面這段話的時候很費了些功夫,可能因為這是一個內行向外行傳道時常有的事吧。框體是我作的區分,便於後面的理解。
首先還是要感謝李總(不要懷疑,這句話是真心的),公布了這個邊框倒角的加工流程。他實際上完全可以技術保密,隨大家瞎猜。坦然相告,足見誠意。
接下來就要說一下,這個倒角標註的事了。
美標對於相鄰表面成非90度夾角的標註,見下圖;
國標對於相鄰表面成非90度夾角的標註,見下圖;
再一次更新此答案,希望是最後一次。
@李劍葉 昨晚放出了示意草圖
根據他的描述,加工倒角分為兩次,兩次加工中間有過拆卸,其他表面處理工序。
第一次加工後,中框邊緣局部剖視圖如下,李所說的最終的0.15寬度的斜面是此次加工得到的0.35*10度角斜面的一部分。
第二次裝夾,倒角後局部剖視如下,圖中的0.15*10度倒角也就是這次爭論的焦點了。
除了我在前天提到的由於裝夾不良引起的切削不足造成倒角面積過小外。這個加工工藝還存在另一層問題。
按原主說法,倒角的寬度為0.15~0.20。僅就設計而言,這個思路談不上錯誤。但是在加工中,這個准 精密尺寸特徵 是通過兩次加工得出的,還是在不同的裝夾過程中。
第1次加工倒角0.35*10度,0.35這個寬度的公差是多少?如果也是取0~0.05,那麼假定以下情況:
第一次加工,切削不足得出0.30*10度倒角,同樣的,如果對0.2寬度也取0~0.05的公差, 第2次切倒角時,又過切削得出0.25寬度的斜坡時,就會造成0.05毫米的倒角寬度,甚至小於已經發現的0.1毫米次品,如下圖。
然而,這是滿足設計要求的。也就是說,0.35*10度倒角和1:4的斜面在水平方向上的寬度必須嚴格控制,如果它們的公差之和大於0.05,那就是設計允許尖角的出現。
如果這兩次倒角加工是同一次裝夾過程中,那麼如果機床精度足夠高,還有一定的希望。
很遺憾,這兩次加工是在不同的加工過程中。
這意味著:第2次倒角時,0.20*0.80的斜面加工,水平方向的進刀深度 需要根據當前加工零件0.35*10度倒角 在水平方向上 的實際切深 也就是前一次倒角加工的輪廓度來 調節 倒角刀具的徑向補償。否則, 裝夾誤差(實際情況&>0.02)要加進來,再加上刀具的徑向跳動(&>0.01),端面跳動(&>0.01)以及主軸誤差,機床重複精度誤差(實際情況&>0.02) 以及零件尺寸誤差。小倒角次品是不可避免的。
我不看好現有製造廠家能夠做到這一點。
/*
要解決這個問題,不是沒有辦法,表面處理完成後,用成型刀具一次性加工出兩個倒角。記得我前天的話。
*/
硌手與否,與刃口兩面交角是否銳角鈍角關係並不大。在於受力部分的接觸面積和壓力。那怕是用舊冷沖模的沖頭,劃破200克的銅版紙也不是什麼難事。它的刃面夾角是90度。當然,用戶的皮膚強度也是不可忽視的要素。
李總對這個切削不足的檢測方式是離線測量,零件離開機器那就晚了。出現問題意味著再一次「二次裝夾」。而且由於這是高光面,人手返工難度較大。所以我不認為鎚子科技會對庫存中框進行檢測返工,推銷 貼膜才是當務之急。
一邊宣揚「銳麗的異類」,一邊介紹情懷手感貼膜,不覺得很精分么?
有朋友說5s也硌手,不過5s的邊緣倒角尺寸比堅果PRO要大。再說了,5s硌手,難道是堅果PRO硌手的理由么?
我不否認,中框加工供應商有以次充好的可能性。但是,相當一部分的硌手的倒角尺寸,是在設計允可範圍內的。 雖然不怎麼看好以諾和其他製造廠商,不過比起某些設計驅動的現代工匠們,他們還算是不錯的了。
李總和錘科天才們倘若真要打我的臉。也不必繼續扯皮論戰。你們接下來還有四十萬部手機待出貨,倘若能解決這個硌手的問題,自然不戰而勝。
PS:
光學投影儀,是不可能檢測各個截面上的倒角尺寸的,除非你一段一段截開來測。
大規模 檢測切削輪廓並記錄,測量儀器可能是類似下圖中的光學影像測量儀,通過對側面倒角切深來判斷是否切削到位。(鑒於有少量0.1尺寸的中間環節尺寸被發現,我對李總的這段描述不是太相信,實際上,我覺得象以諾那一檔製造商能用倒角規+手電筒 就已經盡到他們的能力了。)
是是是,全世界都針對錘科。
以下是原答案。
不匿名了,直說了吧。知乎上鄙視的廠狗一枚,切割手機外屏玻璃的一線初級工程師。曾經和以諾科技合作過,目前也是可以混進以諾喝喝茶的 。
這個鍋甩給以諾一點都不合適好么?以諾不接。
錘科在以諾也是有駐廠人員的,某人說有上百個樣品,難道這上百個樣品沒有一個有這個問題?
一,這個不屬於加工失誤,甚至都不是加工問題。0.1倒角中框能大量裝配,那肯定是驗收合格的,符合錘科的公差要求,符合錘科給出的圖紙要求,這個0.1倒角割手的問題,錘科負責點送個套解決,成本不過幾塊錢。
二,代工廠都是有追求的,都想做出大量接近理想尺寸或者圖紙尺寸的高規格成品,以獲取更高的利潤(代工行業中,越接近理想尺寸的成品價格越高,利潤高),大量的低規格成品不僅沒有利潤也會導致自身失去高利潤代工的可能(以諾就是,壓價搶單,做工太差以至於現在千元機都很少找他們代工)這種成品的大量出現,不外乎駐廠人員不稱職或者沒有約定高規格成品高工價。
深夜2點多,寫完這個答案後,知乎提醒我,李劍葉先生回復了我在他答案下面對Tim先生的回復,就4個字,何謂大量?意思是針對我回復中的大量割手邊框的裝配是錘科駐廠人員的不負責一事,我簡單舉例了我廠里同事的3部堅果Pro和已經離職回家照看懷孕的妻子的Radiance手頭的兩部細紅線版本都是比較割手的,如果按照李劍葉先生的說法,那麼我這應該是很幸運連續摸到了5台幾率很小出現的「0.1邊框」的堅果Pro,我反問了一下,這個0.1倒角邊框的堅果Pro拿到的概率有多少?。事關我的彩票事業。(這句確實不夠友好)
作為一隻廠狗,不能理解說明加工問題上幾張手繪草圖是幾個意思?是說你給機械加工工廠就是這個?
如果是,那這個工廠簡直是神加工!這都能做!如果不是,那麼上這種圖毫無意義。
不友好就不友好到底吧,無所謂了,當初在錘科貼吧裡面教人怎麼給M1的鏡頭玻璃上層疏油塗層,改善拍照問題,被10循了1個月。想來原來是因為M1是錘科之恥的關係。
額外說說,代工廠那點事。
找到以諾,不是其他代工廠,看中的肯定不是以諾的代工實力,以諾的代工在業內算是比較差的,通常都是代工幾百塊的手機,這也就是之前我說的為什麼有點追求的手機廠商都不會把千元機給以諾代工。以諾今年不好過,在年初甚至一度發不出工資,搶下鎚子的訂單,對於以諾來說也是比較重要的。但是,在因為拖欠薪水,離職了部分熟練工人的情況下,以諾代工堅果肯定會有問題,從敷衍了事的不幹膠可以看出,要麼錘科沒有資本要求以諾提高代工水準,實在是沒錢了,要麼錘科的駐廠人員(又是他的鍋?當然是)不懂這個門道,被兩頓燒烤啤酒蒙成傻子。?_?
甩鍋代工廠這事,錘科是做得輕車熟路了,從富士康到現在的以諾,無論是誰回應,代工廠都是要怒中一槍的。我只是想稍微提醒一下錘科的人,代工廠都是一樣的,他們很少拿不符合客戶要求的東西出貨,這樣做是賠錢的。是時候聽一下人家工程師的意見,不要總覺得工程師是傻逼,這麼簡單都不會做。(T_T)
我的假期馬上就結束了,這點個人愚見,大家多多包涵。畢竟我這樣也是跨行了,一個做玻璃加工的廠狗。
對了,我是錘黑,又有誰不是?
補充一個手感膜的問題,我的答案是貼了沒用。
鋼化膜有弧度的很多,但是能解決手感的,幾乎沒有。用戶自己手工貼膜能夠完美貼合的幾乎沒有,以堅果Pro的機身而言,要貼的好是不可能的。只要歪一點點,就沒辦法完美貼合邊框,一樣割手,撞色部分的做工太差,用不幹膠貼上的貼片翹起或者塌陷的很多,貼了更嚴重更煩躁。
而且,就算完美貼合了,對手感影響也不大,綜合建議戴手機套,省錢還方便。
有回復說鎚子的官方膜logo處是鏤空的,我沒去看,直接想當然了。在這裡更正,怕回復里看不明白,原答案錯誤部分不刪了。錯誤不怕人。
另部分堅果Pro的後蓋logo是高出周圍一點點的,貼膜上去就好像屏幕有顆大灰塵頂住了一樣。後蓋玻璃的硬度比較低,擦拭的時候,可以選擇鏡頭紙,不要太用力。如果你拍照的時候發現炫光嚴重,就擦拭下鏡頭。
仔細看,圖片里只有一罐是老青島,其他都不是。
李先生你想和羅總對著干啊,羅總發布會上親口說堅果pro就是「割手」,就是「銳利」,怎麼到你這就不是了?
某幾位想洗地直接說,裝什麼理中客?
上個非錘黑大本營-微博的圖
刨子pro
對了,還有一大堆收了錢的測評人
呵呵,要洗地,去老羅能刪評論的地方好嗎,來知乎,全都是用事實打臉的錘黑對了,上一則老羅打臉日常(借圖)
(真機圖來自大米評測)
根本原因是因為沒錢。
鎚子剛上市的時候,我就說過:
真正需要花大錢的硬功夫,鎚子的體量支撐不起,包括:
1,硬體設計,包括品質控制,也包括通話質量,天線設計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現在看來,羅永浩真是對得起我的預測。
道理很簡單,工廠也是看菜吃飯的。如果鎚子的量大,幾百萬上千萬,那即使設計有問題,工廠也會想辦法提出了,一起改進。好的產品,都是設計師和工廠反覆溝通,反覆嘗試,試出來的。
但是你看鎚子,第一期產品估計也就一兩萬台的量,工廠一個殼子賺10塊錢也就一二十萬,這種小生意,人家才不願意花資源跟你折騰呢,多折騰幾次就沒得賺了,能將就對付過去就得了。
這就是為什麼我說量要到1000萬才能活的原因。
只要量上去了,設計問題、工藝問題,都不是問題。
順便說一下我的另外兩個預測:
2,硬體的調校,比如說,攝像頭的AD轉換。這次鎚子的雙攝像頭能否調校好我是非常懷疑的。好的硬體沒有好的軟體匹配會被浪費的。
鎚子的攝像頭這次效果你們都看到了。
3,軟體系統的穩定性、流暢性和可升級性。
理想主義的暴擊。堅果pro的體驗。 - 知乎專欄
看這裡,GPS有bug,瀏覽器亂碼……
所以說啊,羅大鎚這次還真給我面子呢,三槍全中,3/3成就達成。
打臉打得這麼重,講真,我的良心還有一點點痛呢~
先普及下,自由公差標註是正負都有,但是通常都有孔加軸減等等原則。
也就是說,外沿倒角,標註為0.15的,加上公差,只能是0.15—0.2,而不能加工成0.1。
仔細看了李劍葉的解釋和他在匿名回答下的回復(被摺疊了),嘗試著分析一下。
工藝要求倒角尺寸為0.15,加自由公差0.05(不能減),實際加工尺寸為0.15到0.2,但是,再後面的工序中,邊框正面加工,無論是磨還是銑,都會減小倒角尺寸,所以,最終工藝尺寸標註為0.15的,在第一次加工倒角尺寸必須預留加工餘量,也就是說,實際加工尺寸應該放大些,加工到0.2到0.25,保證下一工序加工後。倒角尺寸仍然能達到設計的工藝要求。
排名第一的匿名回答,結論沒錯,工序判斷是不正確的,倒角加工應該在前,這樣才能保證結構強度,不會產生讓刀現象。而三次切削在薄壁件上,是不可行的,結構強度太低了,最後的精加工,會有顫紋。而這麼小的尺寸,一次切削就可以了。而且,先倒角的話,還能減少裝夾次數和成本,不用單獨再做裝夾胎具。
再就是餐刀的例子不恰當,兩個夾角是不一樣的。
至於是否割手,我沒實物,等下車間,找塊類似的零件摸摸,再說吧。工業產品最大的恥辱在於,粉絲為了改進產品不得不去討論技術細節,就像很多眾泰車主不得不去討論如何防止天窗漏水一樣。
從這種角度來說,鎚子手機可以算得上手機界的眾泰。
不知道 @李劍葉 先生是否同意這種觀點?
首先說明一句,主題任何工藝 質量 設計問題都是管理問題。鎚子公司永遠是顧客不滿意反饋的第一受詢方。
比如,一架波音的飛機,有很多公司為其供貨,這些零件出了任何一個問題,造成事故,事故責任方是誰這個我們不論,但是波音公司不可能說這這完全是是供貨方製造的問題,因為波音公司有監控供應商的責任,同時這架飛機的總體設計也必然是他們提出的,他們要對設計負責任,這兩個責任直接關係著飛機的產品質量安全。
簡單來說,產品的過程主線是,設計按顧客需求設計產品,工藝按設計圖紙安排加工方法產生各種工藝文件,加工執行者按照工藝文件製造產品,檢驗按照工藝資料中的檢驗標準檢驗並開具合格證,產品最後交付客戶,售後部門繼續跟蹤產品的全壽命,為顧客服務。
而設計圖紙在進入製造階段之後,需要工藝部門會簽,工藝部門拿出工藝方案後需要設計參與的評審,同樣也要會簽,這是一個雙向確認的過程。在實際加工過程中還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設計與工藝必須緊密協調,才能製造出滿足客戶需要的產品。
具體的技術問題,高贊答案說的很好了。我就說說管理上的問題。
按照這個設計師的說法,你的產品設計沒有問題,是工藝加工時的問題,那麼也就是說如果按照你的設計圖紙不存在現在發生的這個倒角偏小的問題,好,那你是否做了以下兩個確認。
一 工藝資料上的相關加工尺寸與你圖紙要求的是否一致?
二 工藝資料中有關檢驗的尺寸要求與圖紙要求是否一致?
這兩個問題是很鐵的。
各位懂了么,如果他圖紙上要求倒角的大小不能造到0.1,那麼工藝怎麼會把工藝編成允許造到0.1。
當然工藝也許編的也沒問題,但是實際製造中可能存在保證不了。
那請問檢驗在做什麼,檢驗有沒有對這些不滿足要求的產品進行隔離,難道是辦了讓步使用么?
工藝文件你是確認過的,如果造出來的不符合,原來你現在這個微博是在與客戶討論讓步使用啊。
敲黑板,讓步使用的產品是不合格品。
以上說的這些,是我能為他推理出的最有利於他的情況,也就是他是知道倒角偏小的問題了,但他認為不影響使用,允許了不合格品流入市場,而實際上現在用戶反應並不好,他現在出來給大家解釋了一下。
再次敲黑板,讓步使用不是設計說的算的。
這一切都建立在,設計圖紙要求沒問題的前提下的,如果設計圖紙允許倒角加工到0.1,產品滿足圖紙,
那這件事和工藝沒有半毛錢關係好嗎!
至於真相是什麼,並不重要,因為這些東西都是你鎚子內部自己要扯的皮。
一件產品在項目管理部門牽頭協調下,研發設計 原材料供應 工藝製造 檢驗檢測之間要發生無數事件,真的很複雜,被很多人嗤之以鼻的製造業大國企效率慢就是因為這個協調溝通效率低,互相扯皮。開會,簽字最折磨人,這樣的效率想必是無法適應個人電子產品的競爭市場的。
但問題是,內部問題消費者並不關注,產品一但到了客戶手裡,反饋有問題,就不是設計,工藝或是其他的問題,而是公司的問題了。
這件事說明設計和工藝扯皮廣泛的存在於國企 私企和被不少年輕人捧上天的公司里,科科
我感覺我說的有些啰嗦,我再總結一下。
這位設計師是否有責任,是否在推卸責任都不是這件事的重點。他設計出劃手的產品本身也不是他一個人說的算的,這些通通不是重點。
重點是,他似乎在解釋說明鎚子手機的設計是沒問題的,但他對於此的例如倒角尺寸大小,角度100度等等解釋對於產品質量沒有任何解釋作用。
矛盾點在這
我們假設他的設計沒問題。
如果產品按照他圖紙乾的,檢驗也合格了,給客戶了。根據我上面說的管理流程,那就說明產品合格,但是會劃手,那說明還是設計有問題。顯然他微博上不是這個意思。
如果產品沒按圖紙干,那麼是工藝編的有問題(就是工藝不符合圖紙)?還是實際加工有問題(技術有難度或者說工藝控制的還不夠)?批產工藝是需要評審的,工藝不符合圖紙,設計完全可以出來罵娘,但罵娘歸罵娘,你不能在評審通過的結論上簽字啊。如果是後一種工藝要求沒問題實際加工中發現有問題,那檢驗是幹什麼吃的,這個不符合工藝不符合設計的東西怎麼通過檢驗的?這件事情如果是這樣,這位設計師也不能說全部責任,更多的責任在產品的工藝 監測管理上。
而最為可笑的點在於,設計師的這個微博和一些回復表明了不符合設計要求的產品居然在沒有與客戶溝通的情況下,到了客戶的手裡,這時,是誰的責任都不重要了,這是質量事故。
所以
如果他不承認設計有問題,那就是鎚子公司的質量事故。
如果他承認設計有問題,僅就劃手這件事兒來說,並不是什麼大事,何況有這麼多錘粉,產品本身就是要持續改進的,他積極與用戶溝通我覺得很對。可是鍋不要隨便甩給工藝,因為這樣就會給公司捅婁子,本身是一個小失誤,最後成了管理體系大漏洞。
所以作為工藝員我不背這個鍋。
貼一下被摺疊的評論和被刪除的李劍葉的回答
吧,要不不好找。
作為一個待過vivo,金立等多個手機公司的手機從業者,談談我的看法:
這根本不是倒角加工工藝問題,更也不是設計問題,是為了不同而不同,刻意忽視用戶體驗的問題
1、首先,這不是工藝問題。這種造型,不管是0.15mm和0.1mm,都是割手的。
2、其次,這不是設計問題。任何一個優點經驗的設計師都知道,當屏幕尺寸大於5寸時,使用這種設計,是一種什麼樣的握感體驗
3、那是什麼問題?——是為了和市面上偏圓潤的風格不同,表示自己是個有設計的公司,忽悠錘粉們 「大家看看我們是個設計公司,看看我們的情懷」,但手機行業的人都知道,蘋果為什麼在iPhone 6 之後轉向圓潤風格的原因(屏幕大了後iPhone 5之類的造型風格手感太差)。
所謂堅果pro的這種設計方案,一般手機公司都有過不少,但沒誰會把它在5.5寸以上應用,也許這就是鎚子的情懷吧
就是鎚子的鍋,別甩給代工廠
第一高票回答已經說了一大堆,再說幾點(手機沒法引用)見諒
其實按照標準公差也沒有問題,但是,可惡的在於偷工藝。
按照標準國標然後玻璃拋光或者拋丸,然後清洗,割手手感就能大大減輕,手頓的感覺不到割手
然而為什麼沒有做呢?
壓縮成本,拋光或者拋丸+清洗,清洗劑,玻璃丸料都是高速損耗品。
省去部分工序可以大大節約成本
鎚子的價格,不可能用一塊整料加工,肯定是模具鑄造。然後加工。這樣還能省一部分原材料
評論有提到是車還是銑的問題,是我疏忽了,是銑,忘記了,不是棒料,多謝提醒
給大家講一個民間小故事:
某一代,我們這出了個官員,為官一任撈足十萬雪花銀告老還鄉。可這官兒沒有造福鄉里,反而勾結本地長官,包攬詞訟魚肉鄉里無惡不作,還喜歡禍害同族的閨女,鄉民敢怒不敢言。有一天,這官兒要修繕房屋,本族出來個青年才俊,自告奮勇攬下了工程,把老宅子改得是花團景簇,用的也是真材實料,而且不花本家多少錢,說是孝敬老人家的。
本家一看,新改的設計還真不錯,正門講究風水三遮七擋的還方便官轎進出,側門留有通道讓求老爺辦事的進進出出不礙眼,倉庫房高牆實震懾宵小,主廳寬敞通風氣派大方,主人的卧室嘛,不可說,不可說,不過至少材料用的紮實。於是大喜過望,把後生招來好生褒獎了一通,當然錢是一分不會多給的。
過了幾年,有一天夜裡,這宅子下人的屋子著火了。虧得當初設計時留了個心眼,一著火,一打鑼,所有下人所有客人都找得著路跑出來,火勢也沒封路,還容的上大伙兒搬出點財物什麼的,管家細心,自己一脫險,房契地契什麼的趕緊指揮著下人往外搬。然而……
首先,救火的發現不對勁了,搬著箱子跑出來的,和抬著水桶水龍救火的,走的怎麼是一條道呢?一口一口大箱子挨個過,衣冠不整的女眷挨個出,救火的被堵在外面干著急。繞路啊,可以,跑半個時辰吧,這宅子就是有這麼結實,你拆牆都拆不動。
然後,管家也覺著不對味了。自己手底下人,以及主家的窮親戚,倒是把能搬的都搬出來自己也沒傷幾個,但火頭繞著主屋就奔庫房去了。米,面,絲,絹,這些都是點的著的,燒起來了神仙都沒法救。庫房別的優點沒有,就一個字,燥,地上一點都不滲水,附近方圓百步打口井都沒法打,這火燒起來了,城裡都看得見,人是根本不敢過去瞧。
最後要說說主家。管家是個能辦事的人,一看見火勢過去封了正門,立馬派人把附近佃戶的勞力都從床上拉起來,湊了百十號人準備拆牆救主。可是這牆真不好拆,青磚落地的比城牆還結實,一大幫人叮叮咣咣敲了一天一夜也沒打出個能讓人進出的洞。只聽得屋裡晚上還有人叫嚷,白天就沒聲了。等終於火頭下去一點打出個洞,小孩子鑽進去一看,主家老小,全熏成人幹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要得罪那些比你懂行的人,他們的報復很可能殘酷而且不留痕迹。
=====================
鎚子天天吹工匠精神,這一次可能是被真正工匠精神給坑了。
什麼是「工匠精神」呢?具體來說啊,過去大戶修房造屋的時候啊,主家要對工匠客客氣氣的,飯里要帶肉,有身份的大管家要親自給工頭斟酒,過節要給點彩頭,可能還得找點婊子給泄火什麼的。
為什麼呢?因為「工匠精神」啊,他們懂技術,是內行。如果你冷不清的真把工匠們當下人呼來喝去的,過個一年半載啊,說不準的庫房地上就滲水啦,正廳下雨就漏啦,卧室少塊磚賊人一腳就在牆上踹個大洞啦,反正是那種一開始看不出來等出來了苦不堪言的毛病。你不懂,工匠們懂,你使壞心眼,工匠們也不是吃素的,留點後手整整你是沒問題的。所以說呢,新房子竣工的那一頓酒,主家是要來個人致謝的,然後工頭借著酒勁帶著徒弟最後走一圈,指指點點的把這些問題修補修補,皆大歡喜,皆大歡喜。
鎚子的這個割手事件很可能就是類似的過程。攤上一個喜歡吹「工匠精神」實際上根本屁都不懂的老闆,如果他在工作中也像在自媒體上表現得那樣粗俗野蠻的話,那就怨不得有手底下人給他挖坑了。樣品么,按照一個標準做出來,誰都看不出毛病,等大規模投產了,標準稍微那麼一調整,外行人還以為是節省成本的好主意呢,實際上這就是個大坑了。當然,到生產線開動前為止,隨時一個電話強調一下某個參數,一切問題都能化解,但要是老闆不鬆口嘛……
「您多內行啊!您是老闆啊!您可是看了樣品點了頭的,這標準也是給您逐字逐句解釋過,您也是拍了板的。這鍋,您自己個背去,咱好聚好散!」
圖片名稱:雞賊的鎚子科技
既然正主出來好好說話了,我也不嘲諷了,原答案刪了再來好好絮叨絮叨。
先不說之前他在第一個答案下評論中的各種矛盾,我就按正主畫的圖來說吧。
要讓大家看清楚我就一步步把他的圖以及加工過程還原一下。
第一步是在厚度0.7mm的材料上做一個C0.35。
然後在噴砂陽極氧化後再在這個上面的基礎上做一個寬0.2高0.8的倒角。
再對比一下正主的圖片。
我們可以理解手繪上的精度差異,但是上下兩張圖有沒有給你帶來完全不同的視覺感受?
事實上還是挺尖的,但是真正的問題不是在這裡,畢竟「作為一個設計我認為這樣的取捨是我們想要的,如果這不是你想要的,當然回有其他各種取捨去滿足你的偏好」,這句話還真挑不出什麼毛病。
那問題出在哪裡?
問題出在酒紅色和黑色/紅線版本的工藝不同。
根據正主的描述我得到下面兩個工藝流程。
黑色/紅線版本的工藝流程:第一次切割——噴砂陽極——第二次切割——陽極——成品
酒紅色版本:第一次切割——第二次切割——噴砂陽極——成品
相信聰明的小夥伴已經看出問題了吧,黑色/紅線版本在第二次切割後沒有噴砂,導致的結果就是第二次切割後的棱邊是沒有經過處理的,從而導致的割手問題。
這也正好與網友們所說的黑色/細紅線版本比酒紅色版本更割手的情況相符。
有的小夥伴肯定又要想了,為什麼黑色/紅線版本不在第二次切割後再噴砂呢?
因為這會毀掉之前陽極上的色啊。
那麼到此為止,我覺得這個問題可以蓋棺定論了。
這是設計需求導致的加工工藝的妥協。
最後說起來還是設計的鍋。
最後 @李劍葉 不知道我說的可有錯?
————————————————————————————————————
題外話,現在這個回答是我看著事主在這個問題下的回答修改出來的。
為什麼我編輯發布之後就看不到那個答案了呢?
為了證明我不是瞎說,特意把他在問題下的評論截圖。
總結:割手感完全是各位用戶不夠格使用的結果
錘科一直強調工匠精神,工匠各位的印象是什麼?左手鎚子右手扳手各種捯飭,時間久了勢必雙手布滿了繭,這樣使用鎚子Pro就達到了無傷,甚至缺工具的時候還能拿來刨個木頭。
勸各位還是好好磨鍊成合格的工匠再來使用。都不是,主要是以下問題:
1、傻逼用戶的手太嬌嫩;
2、傻逼用戶小腦有問題,無法以正確的姿勢握持手機。
我笑岔氣了,這是真的嗎?
附上此評價鏈接:https://share.m.jd.com/shareOrder/showSharePage.action?productId=3867555commentId=7c69aad1-571c-4df9-a81a-601232922992resourceType=jdapp_shareresourceValue=CopyURLutm_source=iosapputm_medium=appshareutm_campaign=t_335139774utm_term=CopyURL
鎚子割手的問題是一個非常低級的設計錯誤。
關於手機背面設計與手感的問題,我在2014年就寫過專門的文章來說明。
搜索,智能手機手感的秘密,可以看到我當年寫的文章。
其實,我當年寫那篇文章是有所指的,金立當時發布了一款頂配拍照手機e6,設計的就割手。
我和盧總的關係還不錯,特意寫了那篇給金立看。
e6的設計師袁老師給我的解釋是為了線條,手感被放到了後面。
手機堆疊是很考功力的,長寬高都很小,儘可能的塞元件電池,都希望體積大一點。平衡手感和體積就是學問。
鎚子pro的堆疊水平相當弱,為了那麼點電池就設計成了方正的樣子,這個形狀無論做多大倒角都會割手,割到什麼程度而已。
方正的造型對於4寸屏幕的寬度還湊合,5寸以上,蘋果也圓滑了。
其實現在的手機都趨向於背面平,兩邊圓的設計,這是平衡體積與手感的通用方案了,背面大弧線太浪費空間用的少了,鎚子pro這種方正設計也很少了。
鎚子的堆疊很弱,大家去看看金立m6s plus的體積,塞了6020mah的手機才多厚?也沒搞成鎚子pro的樣子。說起倒角,前一段接到某家電企業衝壓件代工,模具對方提供。收到模具一看。所有邊線都經過加工中心倒角,那叫一個漂亮,讓我等小作坊嘖嘖稱讚。而看看某錘產品,真心呵呵。
用粗砂紙蹭一下也差不多到0.1的倒角了,而且0.15和0.1的倒角如果不是光學投影測量基本上是看不出來的,用手摸更是差別不大,0.05mm的精度機床差點或者振一下刀都不止這麼多。倒斜角這麼小絕對是割手的,倒到0.3-0.5還差不多。
李劍葉糾結這0.05的倒角根本沒啥意義
~~~~~~~~~~以下為補充~~~~~~~~~
我以前用的魅族手機,周邊全是大圓角,用的時間長了都會割的手難受,有印子我是這樣用的手機的一般:
可以看到魅族的邊倒圓有多大,而這只是我為了這個答案簡單手持了大概兩三分鐘後手上的印子,如果是看視頻或者是拿著聊天的話印子特別深,小拇指那個地方都會感覺又疼又癢,發紅。對了,這個手機也是5.5吋屏,而我打字又習慣用筆畫輸入法,也就是單手操作,如果換成李劍葉那種倒直角時間長了估計不被削破皮也得起個水泡
所以你看,只雇一群搞外觀設計的/搞UI設計的是不行的,大多數人對機械加工行業缺乏深入的認識——或者你錢足夠多,雇得起足夠浪的代工廠也行——你看那種IP4生產過程中一個郵件就全車間一人一杯茶一塊面包起來加班打磨的事情可是果吹、喬布斯吹反覆拿來吹的橋段……
——實際上,我個人覺得錘總永浩玉龍公子對於手機行業里機械加工的重要度的認識——也是不足的……
當初有人問鎚子集合了李劍葉、羅子雄等(話說我這把姓都記錯了也是神奇……之前記成葛劍雄了……真是對不起這位老人家,罪過罪過……還好沒記成葛平也沒記成葛朗台,呼……)設計牛人還搞不好是為毛——這很明顯能做出一部分解答了。
無非就是為了壓縮成本,使用老技術,邊框沒有弧度,次等金屬,次等工藝。不過還好文案寫得好,因為都是別人家不再使用的東西,那就變成另類,只要把握好輿論導向,再加上不懂設計的測評人附和一下,那就行了。
推薦閱讀:
※曲率連續對手機的工業設計有多重要?
※過去一個洗衣機可以用 20 年,現在的洗衣機壽命是 8 年,科技是進步了還是倒退了?
※有哪些桌子的設計堪稱經典?
※為什麼不將 USB 介面做成雙面可插的?
※有哪些針對殘疾人的經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