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展有些字體很難看為什麼也能叫書法?


差點忘了多圖預警了

今天很吃驚的看到這個答案有這麼多人看,那我就不要臉的稍稍更新一下,說說自己想說的話,盡量不主觀,大家自己討論判斷。
打個比方的話,我想做的無非是告訴大家,一個演員的影壇地位,藝術價值,不是由其顏值和粉絲多寡決定的。越是粉絲盲目的多的,我們反而越會覺得大概這個粉絲群體還很幼稚,還不成熟。
有人就是喜歡小鮮肉,有人卻喜歡老戲骨,我也只是想弱弱的說一句——其實,如果大家仔細看,孫紅雷,黃渤,陳建斌,也挺好看的,挺有味道的。
有人說人的美醜有統一的標準,不然這麼那麼多人會照著類似的模板整?
可能是有,但大家都認為覺得的美,是標準化的美,痩金體,田楷等(當然這兩者不可同日而語)就是典型標準化的美,一板一眼,一絲不苟,我可沒有哪一句話說它們不美。然而遺憾的是,書法卻恰恰是一個非標準化的藝術,所以大家也知道,書壇主流上,並不以它們為最佳的榜樣。
我以前臨聖教序時,總是不得要領,有道是王羲之每點多異,萬字不同,顧盼與俯仰,對立與統一,千變萬化。

所以呢,一直沒有長進,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我見到了這個,趙孟頫臨的聖教序。

於是我直接臨趙字,幫助一下子特別大,上手特別快,以為自己突然就進了二王的門了。直到被我爸發現,我說我在臨聖教序實際上是在臨這個,我只記得當時他比較嚴肅的講了一些話,一段時間之後,我才漸漸明白了其中一些道理。
趙孟頫公認學二王最傑出的書家,他的傑出之處在於他將二王做出了總結,後人稱之為二王筆法的「標準化」。標準化的美固然易於接受,易於模仿。但失去了二王的險峻,失去了其哲學般的藝術性
二王最不好學也是這個原因,你很難找到明顯的規律和標準,同一幅作品,同樣的字,同樣的筆畫,都千變萬化,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
這種美,我們會覺得是高級的美。

再說點題外話,書法和攝影一樣,看上去最活躍,討論最多,我可沒有看到繪畫或者之類的藝術形式有這麼多人敢於指點江山,揮斥方遒,為什麼?以為它們「門檻太低了」,是個人就會寫字,是個人就會按快門,所以我就可以指手畫腳,不懂裝懂。奈何寫字不是書法,攝影也不只是按按快門正因為它們「簡單」,所以事實上其能被稱之為藝術的門檻就極高。
攝影圈有個詞大家應該聽過,叫「糖水片」,好看的濾鏡堆出絕對唯美的畫面,賞心悅目。看慣了「糖水片」再看頂級的攝影藝術展,恐怕也會覺得,這都是些什麼鬼,一點都不美。
書法亦類似。
讓我們把「藝術必須好看」這句話先忘掉吧!藝術並不只是用來讓你賞心悅目的,純粹讓你賞心悅目舒舒服服的,叫爽文,叫《霸道總裁之全世界的帥哥都喜歡我》,叫《異界重生之誰都打不過我我還抱得美人歸》(這兩個名字當然是我瞎編的)。你喜歡這個,當然無可厚非,誰都看的過癮。我也一向不喜歡有人自詡品位高就充滿優越感。但是,你非要跟我說這才是文學,凡是我不懂的都是狗屁,都是裝逼,我無知我驕傲。那我就必須得說點什麼了。
我們為什麼會去看《活著》?看《霸王別姬》?或者《鬼子來了》?是它們讓我們很開心?很爽?反正我看的很難受,有時候甚至看完半天還沉浸在這種情緒里緩不過勁來。但我們卻會說這些是優秀的作品,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好看。
為什麼?
因為藝術不是取悅,而是傳達
更何況,書法一開始本來就是用來表達文字的。而經過歷史的發展,它甚至超越了文字的藩籬,用線條,俯仰,顧盼,轉折就完成了傳達
歷史上被稱為神作的,也往往傳達著強烈的情緒

蘭亭序傳達的,是曠達,是魏晉式的放浪不羈。

祭侄文稿傳達的,是沉痛切骨,是悲憤交加。

最典型的,要數李叔同的絕筆。我不敢說這算不算書法,但傳達絕對是做到了。隔著屏幕你都能感受到震撼。

歸根結底,記住黃賓虹的話——中國畫以能品為起點
(後半句是西畫以能品為極點,有點尊己卑人的意思了,不妥)
好看,是剛剛開始。而終點,是下直指人心,上通達宇宙。

我知道有人覺得我談的與你們說的丑書無關,我也知道題主是對現在書法亂象憂慮重重,希望志同道合的朋友們一起把他們批判一番。
可是題主不該拿黃永玉做這個靶子,讓我意識到大家可能對書法二字有些誤會。黃永玉是個叛逆的老頑童,他有句話說,「誰再說我是中國畫我就告他!」我猜他對書法的態度亦然。何出此言呢?因為一旦打上中國畫或者書法的標籤,就會受到莫名其妙的束縛,會不斷有自以為懂中國畫,懂書法的噴子跳出來指手畫腳,罵他數典忘祖,說他這裡那裡不正宗。那我只好乾脆跟你們劃清界限,好歹可以自由創作。畢竟如另一位答主所說,不懂裝懂的噴子的危害,恐怕更勝於「不會書法」的書法家。
我當然也對嘩眾取寵的丑字家們深惡痛絕,對肚子里一點貨都沒有就胡編亂造的「創造家」們咬牙切齒。
但我們如何判斷什麼是優秀的作品,如何欣賞書法作品呢?
這個問題我就給不了標準答案了,只怪本人真的是才疏學淺,我自己的幾個帖都沒好好臨,更不敢貿然評價別人。不過我倒是可以給題主和大家指明一條路——那就是多看,多臨,多學習,努力提升自己的審美水平。凡事不親力親為,怎麼知道其中厲害?沒有入那個門檻,何談欣賞呢?
我可沒有鼓勵那些亂七八糟的丑字,也不敢站在高處批評別人的審美,我自己都討厭這種人。人各有愛,你有你的愛豆,我有我的愛豆,但你跳出來大喊,你的愛豆拳打貝多芬,腳踢莫扎特,秒殺肖邦,牛過德彪西,那我就一定會站出來反駁,哪怕你的粉絲再多,罵的再難聽,我還是得義無反顧的站出來。
木心這麼說過,「有人對我說,洞庭湖出一書家,超過王羲之。我說:操他媽。
在捍衛文化尊嚴的立場上,我與大家堅定不移的一致。
這個答案可能沒能直接解決問題,很大程度上成了我個人的自說自話。真的十分感謝大家耐煩看完我冗長的無用之話。不過,書法不也是無用之事嗎?人生漫長而又苦澀,如果能心慕手追那些藝術史上絢爛的星星,無用就無用唄,有趣就行。從小處說,我們自己玩的開心;從大處講,我們可以不要臉的宣稱自己也曾是莫奈的門徒,王羲之的傳人,貝多芬的同行,李白的走狗,也曾是人類璀璨精神文明的繼承者,何樂不為?
與題主以及各種各樣的愛好者們共勉。

以下是原文
———————————————————————————————————————————

多圖預警,且不說黃永玉的分量,有人說你所謂的「丑字」是對傳統書法的侮辱,那我就告訴你,什麼是傳統書法。

我確實不能排除某些故作醜態刻意「創新」未入流的亂塗亂畫混跡其中(確實有),但是頂級書法展覽,比如國展,蘭亭獎,參展作品的水平是相當高的。你欣賞不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對書法這個概念的皮毛都還沒有摸到。

先看這個

我知道大多數人認為這就是書法(大家一定看得出來這是誰的字,沒錯,我就是故意的?乛?乛? )

本人不才,不敢說這樣不是書法,只能說書法這不只是這樣

既然舉例是楷書,那就先看看楷書,出現你們所謂「丑字」的幾率極高……大家根深蒂固的認為楷書就一定是圖一中的樣子。其實大家心目中的楷書只是楷書的一個小部分——唐楷,也就是歐,柳,顏等等,圖中是歐體(事實上只能說是學的歐體……)

但是楷書也是這樣子的

是不是好「方」( ′???` ) 這是典型的方筆,始平公造像記

萌不萌?這是爨寶子碑

這是中嶽嵩高靈廟碑

這是石門銘

這是張黑女墓誌

這是鄭長猷造像題記

賀蘭汗造像記

很遺憾的告訴大家,以上這些奇奇怪怪的傢伙,全部歸為楷書行列,是不是三觀盡毀?你所謂丑書很多是學的以上幾家。而且如果真的有所謂正統楷書的話,其實這才是正統楷書。以上作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魏碑」,是書法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一個寶庫,古人學楷書如果不學魏碑那就是扯淡。當代寫魏碑最厲害的書法家叫孫伯翔,他成功的把魏碑刀削斧劈的金石味用毛筆表現了出來。有興趣可以百度一下,百度完你肯定要罵字丑了,但等你臨過始平公或者把始平公和他的作品對著看,你就知道他的厲害了。其實「書法童子功一定是唐楷」這個概念是清末才盛行的,唐楷也是珍貴的藝術結晶,然而結果卻是大部分情況下學唐楷也沒有學到髓味,只學到個皮毛,是為「館閣體」。館閣體是一種實用的書體,相當於現在的列印字,是明清正式文書和科舉考試答卷時必須使用的書體。寫得一手館閣體對於明清公務員的要求大致相當於現在熟練的電腦打字對於公司白領的要求,是一項基本功。館閣體到了極致遍是最開始那張圖片的狀態。唐楷功底確實很重要,但千萬不能學館閣體,你說你學什麼不好,非要去學古代的列印字?

隸書,「丑書」第二大重災區,你會發現「丑」字真的不是現代藝術家的發明創造,而是中國書法的歷史「優良傳統」。

這是好大王碑

這是張遷碑

這是石門頌

這是西峽頌

這是褒斜道刻石

這是廣武將軍碑

篆書我就不說了,展覽少見,但入展必是其丑無比,比起賽來丑(拙),喪心病狂還並以此為榮。家父和以前的書法老師就分別學秦簡和楚簡,秦簡尚且好認,楚簡簡直認不出,這裡不舉例了。

我其實是學二王的,魏碑其實是外行。(當然二王也是外行,自己寫的丑到不能看)到這裡可能有人說了,你賴皮啊,儘是魏碑隸書,我知道魏碑丑,那行草呢,行草總不能「丑」吧。

你們太天真了…

這是陸機平復帖是現存最古老的書法家真跡,展覽中如果見到特別醜陋,一點都不瀟洒飄逸的草書,那一定就是學的這種,章草。許多人以為漢字的演化是古文字到篆隸,再到楷書,行書,最後寫到最快了,就是草書。其實不然,草書的「輩分」極高,是由隸書快寫演化而來。上圖就可見一斑。而行書和草書是字形,結構,筆畫順序都完全不一樣的兩個平行體系,並不是楷書寫快了就是行書,行書寫快了就是草書。

這是亂塗亂畫的顏真卿

還有更丑的顏真卿,丑到匪夷所思的裴將軍詩

更不要說草聖張旭

與之齊名的懷素

就這字還被宋代書家頂禮膜拜的楊凝式

宋代書家蘇軾寒食帖,黃庭堅稱其為「石壓蛤蟆」,又癟又擠,生動形象?乛?乛?

這是黃庭堅,蘇軾稱之為「死蛇掛樹」,也是十分貼切。(典型的黃庭堅是其長槍大戟的行楷書,這裡舉草書是為了配合蘇軾的評語)

這是一個字佔一條的米芾

這是當代書家都特別喜歡的王鐸

這是殺妻,又反覆自殺的瘋子徐渭,丑的扭扭捏捏。

這是朱耷,a.k.a 八大山人,字畫皆蠢萌蠢萌的

這是鄭板橋,確定不是小孩子瞎寫的?

回到魏晉,這是王珣,王羲之侄子,伯遠帖的珍貴之處在於,這是如假包換的王家真跡,它告訴我們真正的魏晉書風,是什麼樣的。

最後偶像王羲之,一點點人生經驗,王羲之真的不止有蘭亭序和聖教序,這兩者雖然是代表作,但是一個是雙鉤填墨法「描」出來的,一個是集字然後刻出來的,很難學到什麼筆法,尺牘更有看頭。當然,遺憾的是,尺牘也全部不是真跡。

看了這麼多,大家也應該明白我的意思了,現在知道「丑字」是丑的有來歷了的吧,展覽作品,雖然現在有不好的展覽習氣存在,但是大多都是根植傳統,甚至每一筆每一畫都有來頭,內行人能看出哪裡是學的誰誰誰的什麼作品,評價也是有其固定標準的,並不是大家以為的瞎寫。當然書家不會只學一家,必須博採眾長然後有自己的風格,你們所謂「丑」字往往極有可能是真正融會貫通臨古帖臨到家了的高手。

所以我一直疑惑,說這是戕害中國書法要回歸傳統的人你們是認真的嗎?臨過帖嗎?哪怕就看過幾頁書法歷史講座的PPT也見過上面幾位的作品吧?至於說出這麼外行的話?

一言以蔽之,真正的書法,就是「丑」的!忘記是誰說的了,「所謂書法,就是不好好寫字」。當然這有另外一個說法,叫做「」。「拙」字可謂一個書法家最高的藝術追求,正如畢加索所說,「我在十幾歲時畫畫就像個古代大師,但我花了一輩子學習怎樣像孩子那樣畫畫」。書法的藝術化過程,就是去掉刻意痕迹的過程

其實學過美術的人都知道,畫的像,其實真的不難,只要用心學一段時間,你就可以成為你以前羨慕的甚至覺得高不可攀的高度。只是畫的像,真的只是個門檻,成為藝術,還遠的很。這即是藝術和工藝的區別,也是藝術家和工匠的區別。書法也一樣,寫得一手漂亮好字真的是一件很簡單的事,買一本字帖,練幾個月,你就可以去微博上秀了,保證唬住一大片,但這真的不是書法 。書法不是一絲不苟的寫出一手word里的華文行楷。在攝影技術已經十分發達,列印店滿大街都是的今天,繪畫和書法並沒有消失,是為什麼?因為它們在某一段時間曾經是工藝(同時是藝術),而後來徹底成為了沒有實用意義的藝術

畫的一模一樣和寫的漂亮好看,只是工藝。書法,從來都不是寫的漂亮,至少不是你認為的那種漂亮。書法作為一種藝術,有其獨特的審美情趣。

從古到今,書法批評經常提到一句話,「寫的有匠氣」。
不知道什麼是匠氣?那我告訴你,就是好看,就是漂亮。是刻意雕琢,是刻意堆砌。在中國傳統的人文價值和美學體系里,「漂亮」,從來都是一句貶義詞!
書法家裡沒有好看的嗎?有!典型如趙孟頫

漂亮!絕對的漂亮!
然而也因此其字幾百年來一直為人所詬病,罵他媚俗,「其媚在骨」。甚至到了歷史上說起媚俗就是趙孟頫,說起趙孟頫就是媚俗的地步。當然這有對他不公平的地方(趙孟頫本人是貳臣),我本人還是非常喜歡趙孟頫的字的,但是這不難反映出中國人的審美取向。

中國人對「」的東西一直情有獨鍾,書法如是,國畫如是,文學如是,連養的花花草草都是這樣。連花都開不了,就幾根葉子耷拉的蘭草,反而是中國人的最愛。大紅大紫美艷無比的東西從來都入不了他們的眼。

所以,你覺得漂亮的字(某些)和真正書法的差距,就如同網路古風圈子半世憂傷花白年華之流和真正中國詩詞文化的差距。什麼差距呢?大概就是二者根本不沾邊的差距。

就像我阻止不了有的人就是認為許嵩的歌詞寫的比蘇軾好多了,就是認為愛奇藝的網路電影比豆瓣top250好看多了。審美,是有門檻的。見的多了,進去了,才有能力評判。

順便加一點私貨, 知乎有個問題,大概意思是說有哪些偽傳統,值得去看一看。口口聲聲要回歸中國傳統的人往往最缺的就是傳統文化知識,喜歡把明清民國以來甚至建國後的一些糟粕當作傳統文化奉為圭臬,不要以為保守,死板,內斂,迂腐就是中國文化,以為裹腳,三妻四妾,男尊女卑,二十四孝就是中國文化,這種人不是蠢就是壞,居心叵測。然而中國文化其實放浪,瀟洒,張揚而又叛逆!中國傳統藝術也是自由奔放的。不是戴個佛珠,焚香沐浴,穿個並不規範的漢服滿嘴三字經,弟子規,寫的一手江湖體館閣體就是國學大家了,我認識的真正書法家反而都觀念進步,風趣幽默甚至玩世不恭,是很有意思的人群

熟悉書法歷史的可能也知道傳世名帖也大都是並不「正常」的情況下寫出,哪裡那麼多條條框框,反而或激動,或憤慨,或醉醺醺,或無所謂。書畫家也大都叛逆而富有個性。

最後,古人書法正統當以魏晉為宗,所以在此也建議大家了解一下所謂魏晉風骨,了解一下真正的中國傳統。畢竟風骨二字在中國文化的地位,大致等同於物哀之於日本,是中國人的髓。希望大家對現今流行的庸俗的所謂「酒文化」,所謂「茶文化」敬而遠之,去了解真正的中國酒文化,茶文化。對現在某些居心叵測者興起的所謂的男尊女卑三從四德的奴性「國學」敬而遠之,了解真正博大精深的國學。對於各位書法愛好者來說,就要對亂七八糟嘩眾取寵的江湖體和徹底隔絕藝術性只剩下死板的館閣體敬而遠之,取法乎上,用心臨帖,最終寫出真正的傳統文化。


丑書是有,但我見展覽上不多。

很多所謂「丑書」實為「拙書」。

罵「丑書」的也很多啊,什麼:

「要真是人如其字就好了~」、「這是在侮辱中國書法」、「中國書法再不拯救就完了~」

更有甚者,說這是背離傳統,數典忘祖。


丑是相對於美來看的,多數說丑書的人,都會認為書法不是美的就是丑的,可能你覺得四平八穩的,像電腦打出來一樣的楷書才是美的,我覺得未必。

(田英章先生的楷書)

傳統不僅僅只有楷書四大家歐顏柳趙。

行書不僅只有二王、米芾、趙子昂

至於很多人說的丑書,歷史上不乏名家:

上面這些字,在罵丑書的人的眼裡,可能全是丑字

特別是最後一張,這寫的什麼鬼???

然而這些作品在歷史上全是大名鼎鼎的。

分別是王獻之、張旭、蘇東坡、徐渭的作品。如果把落款抹掉,掛在今天的展廳里,照樣被罵的一文不值。


這些字丑不醜呢?

前面幾篇看著賞心悅目,還不錯,我在某微信書法群里調查了一下,前三篇肯定和否定的基本對開。

而徐渭這一篇,在某書法初學群里問了一下,回答我的大概有30人,說「丑」的佔100%。

美醜這個是主觀的判斷,而技法方面卻是客觀存在的。

所以我覺得它丑,但是寫的也好。

書展也就是這麼回事,判斷的比較客觀,都是撿好的上,很多作品字寫的雖然不那麼符合審美,技法卻非常高超。


現在王鏞、沃興華、劉彥湖、於明詮、曾翔、王冬齡、石開、程風子、何應輝等活躍書壇,且比較有實力的人,其實書法功底是不缺的,不敢說所有的,其中有些人功底很出色。

象王鏞這一類,中央美術學院帶博士生的,據我對他們的了解,他們對對傳統的重視程度,對書法基本功的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都非常高超。

這些人是能好好寫偏不好好寫,他們要推陳出新,他們要把東方藝術按西方的路子走。

黃賓虹曾經講過一句話:「西畫以能品為極點,國畫以能品為起點。」說的是西畫畫到逼真就是終點,而中國到像的程度才是剛剛開始。

中國畫做到技法上精緻後,還有一個返樸歸真的過程。

很多人認為魏晉時代是書法的開始。從甲骨文到魏晉,中間還有1000多年,你太低估了魏晉以前的人。

我們現在看到的如張遷碑、石門頌、乙瑛碑等,其古樸、大巧若拙的美感是後來人無法比擬的。

唐代的隸書和漢代相比,達不到漢代水平。


很多人對「丑書」的判斷都是建立在對王羲之、初唐四大家的書法理解上。

假如你不去學他們而去學甲骨、金文、漢碑、北碑等古樸的書法,那肯定是「丑」了。

中國藝術要從意境上去判斷,如果從表面形式的優美與否作為衡量標準,是很難理解中國畫不求寫實、中國書法不求漂亮的事實的。


而一些人以扣「丑書」的帽子來打擊具有深層傳統審美思維同時又能不斷創新的書法家,其實是不懂傳統文化精髓的表現。


我曾聽人說過:我10歲的兒子都比他寫的好。

如果你真這樣認為,您別玩書法了。

清朝傅青主說: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

這話很多人有誤解,寧什麼勿什麼,並不是前者不好,後者好。

寧死勿屈,意思是說死也不能屈服,但不是死就是好的。

寧丑勿媚,丑不好,但比媚要好。

————————————————————

好了,以上是我的基本觀點。

下面從我多年收藏的國展資料裡面挑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簡要分析:

剛才有朋友私信問我要這份資料。

行,那就給。

關注我的公眾號:hlsx16(名字叫:花落書香)。關注之後在後台回復關鍵詞:「國展」獲取。

這是書協發的高清版本,不是觀眾拿相機拍那種。可以學習一下裝裱和布局,能上展的作品設計都非常雅緻。


從歷屆參展作品的圖片上來看,這幾年至少有這麼幾個變化:

首先是設計感越來越強:

這是第一屆國展的獲獎作品,以及評委作品。

從格式上來看,比較保守,沒有太多的花樣,字也是老老實實在寫。

到了第十屆,布局上設計感十足,染色、拼貼的非常多。

字寫的也不那麼老實的,墨色用的酣暢淋漓~

這個也不奇怪,畢竟搞書法的越來越多了,要想從眾多的書法作品中跳出來,首先要注重視覺突出,讓評委看到的第一眼就能跳出來:

海選現場是這個樣子的,成千上萬的作品展開放著,評委在單個作品的前面停留不了幾秒,多留一秒,你就多一份希望。

所以大家都裝飾的五顏六色、宣紙也是五花八門。

透過你骯髒的屌絲面孔看到你純潔的心靈那種時代已經過去了。


其次是書體變多了。

有人說這幾年的展覽楷書變少了,其實不是。而是其他書體變少了。

這個隸書我是沒見過,不知道出自什麼碑,以前我以為是自成一體。後來人家告訴我出自簡牘。

我找了些簡牘的圖片來看,確實是這麼回事,寫的非常好。

這又是什麼草?

二王懷素黃庭堅沒這麼寫過嘛!

這是學的明清大草。

這又是什麼火柴體?

別人說這是出自先秦買地鍥,就是民間買賣農田簽的合同,這個字出自那上面。但我在網上沒找到,所以無法判斷。


再次,國展上也有很多開始寫得極好的:

國展上還有不少獲獎專業戶,比如黃繼革、李國勝等,經常問鼎最高獎項。

比如說這位黃先生,楷行草隸篆都能寫,都能獲獎。要論水平,可能不算一流,但很符合評委眼光。

這樣的投稿專家近些年也湧現了不少, 他們把評委的口味都摸清了。


總的來說,國展優秀的作品還是非常多。

而且這種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場景對於書法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混進去的丑書自然是有,但不多。

像前面說的一樣,很多是拙書,而非丑書。書法也並不是只有二王和唐楷。


還什麼展覽體、官本位,你們都不知道黃永玉是誰嗎!?

用他老人家的畫回你們一句:

出處見水印。

我就特別喜歡這種老頑童。你看看這幾張畫的題字有哪些是一樣的?不拘一格,自由自在,展覽體你個頭啊。

延伸閱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544921/answer/15841123

最後插播另外一個老頑童-廖冰兄作品:

老一輩藝術家縱然各有各的時代局限,但他們那種時代賦予的特殊幽默、自嘲和狡黠的風格實在是非常犀利,比現在某些「藝術」要藝術多了。

某稱其為「展覽體」的答案還提到什麼傳統、「法度」,我就呵呵了,「佯狂」不是中國文人的傳統?「拙」、「趣」、「奇」之類的中國文人審美角度難道是現代人一拍屁股想出來的?

小更新:回應一下那種「我也能寫」的評論,這張圖就是我專門拍來對付你們的:

看不懂的我翻譯一下:現代藝術=我也能搞+是啊那你怎麼沒有搞涅

這東西是洛杉磯某美術館商店出售的桌布,打得一手響亮的耳光。


我想這是很多看展人想要問的問題。

先說說這個問題本身,「字體很難看」我們一般描述為字很難看或寫得難看。字體本身只是真草隸篆中的一種,字體是一個集群概念,某一類某一個特徵的字屬於一個字體或書體。

首先,誰也沒有規定書法必須是好看的,或者說是美的。難看,也許只是超出了你的認知你所認為的美而已。難看或許更確切的說是不好看。而審美有一部分其實是審奇,也就是體會與人不同的做法。「搜盡奇峰打草稿」,突出一個奇字。書畫皆同此理。

一個好的書法家必定有其獨特的地方,他們常常避開大多數人常寫的,走少數人的路線。因此,他們的作品也許是我們少見的,有可能我們會覺得很奇怪,產生覺得難看的感覺也不足為奇,即使如此,並不能說他們的作品就不好,就不是書法。

作為書法專業在讀的學生,我也經常出入於各類展覽,看到的作品好的不好的都很多,因此就多了一些經驗之談。

書法有很多種類,即便是真草隸篆各體的分域裡面風格差異有時候也特別大,所以觀展者不能以一種大眾最為主流的風格特徵來一杆子打倒一片。如以唐楷的法度來衡量所有楷書,以二王或米芾來衡量一切行書等等,都不可取的。

前面答主已經分析得很好,茲不贅述。我想談幾點大家談得少的,供大家參考。

我們生活的時代,由於文明的進步,處處見到的都是美化了的東西,規範性標準性越來越強,統一標準的東西越來越多,這就導致我們越來越只會審程式化的美,對於變化或者說創新潛意識裡排斥,有了這樣的心理,自然看到不符合標準的東西,不那麼好看的東西,很簡單也很自然地一個詞就概括了,那就是難看。

同時,審美是容易疲勞的,書法家們看多了常見的東西,到了自己寫字的時候,也許會反其道而行之,也就是說故意寫得不那麼好看不那麼和古人一樣,寫得和我們正常思維的結構方式用筆用墨不一樣,這是一種嘗試,也是一種創作。

面對這樣一件作品,觀者能不能產生共鳴那就不好說了,對於新的東西我們有時候會有很極端的評價,而且,我們有一個苛刻的評價標準,而不像面對一個舊東西那樣的包容。

蔣進 現代書法
不過我們要知道我們眼目所見到和認可的大多是表層的美,比如唐楷系統的字,尤其是顏柳歐的字,也許要欣賞褚遂良的字按大家概念中的楷書來衡量就有問題了。所以我小的時候喜歡書法,去市面上買字帖,幾乎看不到褚體,我知道看到有人寫褚體是到了要用書法考大學的時候,也許是我孤陋寡聞。那時候發現寫褚體的還真不少。敢問諸位不是書法專業的朋友能欣賞得來褚體嗎?

?

褚遂良《雁塔聖教序》局部

到這裡我又想說說為什麼那麼多的朋友喜歡田英章的書法,不僅喜歡而且學習,更有甚者以為田英章超過歐陽詢。這裡面也有一個只能審程式化的表面上的美的問題,大眾習慣了統一的程式化的美,自然唯田是美。甚至有些唯美的苛刻,歐書自北碑來,得北碑的樸實古樸,又有唐風的溫潤柔美,因此它不全是優美的,有一些古質的本真,因此要欣賞歐陽詢真正的歐體的美,實在寥寥。

在此我申明,我跟田往日無冤 近日無仇,說幾句客觀話,勿噴!

要評價一個事物首先我們得足夠了解它,如果對事物本身都未了解全面,往往就要用一個標準衡量所有事物,這是萬萬要不得的。

同時,我要和大家談談的是,審美一詞,我們不能局限於字面意思,我理解的審美更多的是一種味道,一種趣味。審美則是把握一種趣和味,能夠把握才能去衡量。

我 們說一個人的字很板,實際上就是說字沒有趣味,如果我們說一個人很板,大家很容易想到是個什麼樣子。

田楷的問題就在於寫得太工整太刻板,該有的自然的姿態他都收了起來,趣味全無。並非他功夫不好,只是寫得無趣而已。有人會說,趣味有那麼重要嗎?

我說趣味太重要了,人生百年,寫字又不犯法,不做有趣人,不寫有趣字,漫漫一生,是何等的無聊。也許有的人還是不理解,那我再來舉一例子,飯菜有味無味都足以讓人飽腹,然而你能吃一輩子的無味菜嗎?

寫字的趣如飯菜的味,味鹹味淡都可取,要之得有味,有味方足此生,咸也一生,淡也一生。


另外題主貼出來的字是黃永玉先生的。那麼我還得談談畫家字和書家字。

畫家字有的傳統。然,多數畫家的字,重趣味、筆墨,而不太傳統。

畫家的字往往突破書家思維,打破書法界遵循的傳統,起先是破,後世書家覺得有可借鑒處,把它融合到自己的書法中,由破而後立。

這在書法發展中是很重要的事情。書法的發展推動力量很大一部分是由畫家帶來的。

畫家字往往不如書家字那麼好看,有時候甚至難看,然而我們或許可以認為,畫家們本不在於把字寫得多好看,不過是落個款,只是按自己的想法去寫,寫得有趣而已。

當然,有時確實有很難看的字,一般而言省級以上的展覽,基本可觀,不會有太差的。有領導題字或嘉賓題字水平那就不好說了。對此,由於功能性不一樣,就不必太在意了。


大概這樣,僅供參考。


謝邀但事先說明,這實在是我回答不了的問題。

我想起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一個人讀詩,能將詩分為雄渾、綺麗、纖穰、高古、縝密、疏野等二十四品。這必定是個懂詩、懂美的人。

如果這樣的人說當下的詩風有問題,我一定會認真的思考,因為這有思考的價值。

但如果一位觀者對書法的品評只能以「難看」來形容,那恐怕再完美的答案也不能解開人心頭的疑惑。豬八戒說人蔘果不好吃,難道錯在人蔘果上么?

禪師講,禪宗的修行不宜上來就去參話頭;法官連法律條文都沒背熟就去處理官司,一定不靈。「打倒」「反對」「粉碎」「破壞」很容易,村野匹夫也幹得來,可是建立一個東西,很難很難。

這樣的問題不是問不得,而是實在講不得。靠嘴就能讓人明白怎麼臧否書法,那是口技。求知也好解惑也好,最終是要落到個「行」上,書法就是落到那桿筆上。

履齋履老藝術……哦不,王老藝術家有一段話很好,我複製過來:

寫字來講,文化如何,我們要發揚振興云云,屬政治家宏論,我們不要那樣;縱橫文藝,褒貶古今,屬評論家大言,我們也不要那樣。要做便做,不做不說。真行者,他一旦窺見路徑,頭也不回便去了,有個同路人更好,沒有也不耽擱。風也好雨也好,貧無立錐,或任人指摘謾罵,就這樣遠去了。這是一藝之成。

今天挺田倒王,明天挺王倒田。咱做到「兩度旁觀者,天留冷眼人」即可。吃完瓜看完戲,腆著肚子打著飽嗝,酸溜溜罵上一句: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然後改臨帖臨帖,該讀碑讀碑,豈不比那些或吹鬍子瞪眼,或長吁短嘆的主兒愜意多了?

(未正面回答問題,抱歉)


能不能問一下是哪個大V點贊了嗎?怎麼突然這麼多關注和贊啊,我就是個對中國書法目前的現狀很痛心,又無能為力的小透明,承蒙各位看得起了

看了一遍以上的回答,心情很沉重,知乎的書法板塊我真的要取消關注了,知乎不都是號稱回答很嚴謹嗎?怎麼越來越多的什麼都不懂的人來瞎回來,真正有幾個不錯的答案反而沒人贊。
第一,丑書橫行我不否認,但不是所有你看不懂的都叫丑書,有些人確實是瞎寫亂寫,都是有些寫的很好啊,需要你對書法有一個深入的研究才能明白這些都好在哪裡,看線質看章法看立意看用筆用墨等等。
第二呢,如果你對書法圈不夠了解,你就不要去看個人展,水平好與壞你分辨不出來,去看兩種展覽,第一博物館舉辦的各種古代名家真跡,第二是由中國書法家協會舉辦的國展。剩下的各種省展,市展,縣展單位展,商業展,沒有去看的必要。
唉,希望以後能有更多的人看的懂書法吧而不是在這裡自以為是的覺得自己審美無敵。
我最近辦了一個書法公益活動,免費的普及一些書法知識,有在北京想過來的朋友可以聯繫我。


這字像小孩子寫的嗎?

這可是著名書法家弘一法師的字。

弘一法師出家前就牛逼哄哄,寫過著名的《送別》,就是那首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早年他不但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還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春節演出的那場《茶花女》,是國人上演的第一部話劇,李叔同在劇中扮演女主角瑪格麗特——注意是女主角!女裝偽娘什麼的人家早就玩過了!

出家後,不僅成為佛學大師,而且書法作品越發返璞歸真,洗盡鉛華,別具一格。結合他的人生再來看,這「無上清涼」四個字是不是很有味道?

很多書法作品是不能脫離作者的人生軌跡來看的。比如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看似隨意還有塗改,但人家就是牛逼,寫作時候作者的心境是無法複製的。


書法展上,有些字體很難看,卻仍然被人稱作書法,這裡面有很多原因。

一是 有些作者為了吸引人的注意力,故意寫得難看。不可否認,我們見慣了規規矩矩的字體,就會對規矩的字熟視無睹。而這個時候,如果有人寫得極其難看,我們的視覺就會被它一下子吸引過去,在批判和聲討聲中,人們記住了作者。這種感覺,就和網上很多故意大放厥詞的人一樣,他們出格的言行,只是為了吸引他人的注意,最終把注意力變成了自己實實在在的金錢。

二是不得不說,有些展覽存在著種種不規矩的地方。 記得當年丑書剛剛出現的時候,就被某些領導所認可,其結果是這種丑書可以入圍入展,還可以獲得某些大獎,甚至還出現在了中國書協組織的展覽裡面。在此種風氣的引導下,丑書開始流行起來,甚至呈現出泛濫成災之勢,這絕不是正常現象。

三是歷史上雖然也有丑書,但大多是民間書法的產物。 儘管中國書法起源於民間,但這也並不是說,民間書法就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客觀地講,大部分的民間書法是些不成熟的字體,雖然具有值得借鑒的天真爛漫的一面,但就如同一個人小時候寫的字一樣,是無論如何都不能與其經過多年訓練之後的字相提並論的。不少作者喜歡民間書法,但對其的借鑒卻沒有度。甚至把它當做了自己的藝術追求。而在自己不斷入展的鼓勵下,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

四是丑怪容易規矩難。啟功先生就曾經多次說過,「你那麼寫,是你的自由。但我不那麼寫。」啟功先生的字就如同他的人一樣,很規矩很儒雅。我們學習書法,還是最好從規矩入手,把自己的字寫得讓人看了舒服,看了高興才好。從這一點而論,我並不把丑字稱為書法。嘿嘿。 (如您想了解更多的書法知識,請關注本人主頁,或者關注本人知乎專欄:董敬民寫字的地方)

發幾幅看似丑書,但實際上卻很高水平的古代書法,請大家對比一下,就知道時下某些作品的真正水平了。


其實藝術的事沒那麼難懂,我舉個身邊的例子,你馬上就能明白這些人為啥就是不好好寫字了。

栗子:你非常喜歡一首冷門的歌,後來這首歌火了起來,於是你就變得沒那麼喜歡這首歌了,甚至於討厭了起來。

歌還是那首歌,字還是那些字。那些字橫平豎直結構合理抑揚頓挫煞是好看,大家都喜歡。可既然大家都喜歡了,我當然就不能再喜歡了。


我再多幾句嘴。

貴圈整天搞這種創新,其實正是在給自己挖坑。而在挖坑的過程中,必然會有層出不窮的搗亂分子鼓搗出一坨又一坨的小便池一類的作品混進去。

不是我危言聳聽,各位自己也說了:

有些人確實是瞎寫亂寫

我確實不能排除某些故作醜態刻意「創新」未入流的亂塗亂畫混跡其中

的確現在有很多水貨書法家

而到了最後,這個坑終於挖完了的時候,也就差不多把自己給埋個嚴實了:既然崇尚返璞歸真,崇尚「拙」,到了最後你就得承認,玩這些你玩不過三歲小孩。

預防針:

——就算我寫得丑,章法也是在的,是三歲小孩所不能比的。

——說好的反對雕琢呢?既然章法還在,顯然是不合格了。


這個現狀其實很有些精神分裂的味道:大師們努力挖坑,努力消弭掉所有的技術、所有的門檻;而低一級的從業者們一方面讚許大師的努力,一方面又努力填坑、努力樹立起藝術的高門檻。

現在什麼阿貓阿狗都敢妄談藝術,其實正是各位填坑不力的表現。但這也不能怪各位,畢竟大師們挖的巨坑,豈是隨隨便便就能填上的;前輩們費了老大勁打破的條條框框,豈是幾句話就能給圓回來的。

當外行妄言「藝術沒有標準」的時候,各位要認清一個事實:這是貴圈自己挖的坑。假如哪一天竟然把自己給埋了,那也只能稱一句活該。


相比某一些「不會書法」的書法家,實際上不懂書法的網路噴子實際上是更多的。

可以確定一點,這些網路噴子大部分是根本不懂書法,也沒興趣了解。

個人主觀美的感受,能否做為價值判斷,這麼簡單的問題有疑問嗎?


看到黃永玉……還會有這個問題嗎?
寫字需要基礎,鑒賞也需要門檻


龔琳娜的忐忑知道吧?

很多人一聽,什麼鬼,又難聽又奇葩,果然是神曲。

但有幾人能唱得來忐忑的?

好聽的歌千萬首,但有些歌本來就不是為了好聽而出來的,比如忐忑,是在玩人聲實驗。

也就是探究人的音色聲音的各種可能性。脫離了好聽不好聽的層次審美了。

同樣,藝術家也充滿各種"藝術實驗"的行為,開始探索藝術的各種可能性,而不僅僅是為了單純的美不美,比如你看什麼畢加索啊啥的,能畫出非常逼真非常漂亮的畫,但後期玩的都是普通人看不懂的風格,因為他在追求繪畫的各種極致可能性。

同樣啊,比如圖中這書法,你可能會嗤之以鼻,真難看,這樣也能上書法展,呵呵。但有些書法家已經開始脫離美不美的範疇,開始探索書法藝術的各種可能性了。

不說其他,你拿隨便一位書法藝術家的"丑"書法來練練,來臨摹,你會發現,它比普通的那些楷書、行書之類的更難模仿,更加複雜多樣,更學不會,不相信你去試試吧。

說白了,這些書法家在玩"書法實驗",探索文字筆畫結構框架行文氣勢的各種可能性,看起來非常丑,但還真不是普通人玩得來的。


作為一個看不懂所謂丑書的人,看這些答案其實很迷茫,各種肯定所謂丑書的人的答案里,始終有幾點我想不清楚:

1、我認同書法的意義不局限於「美」,還應該有傳遞情感、表達生活禪意等等,這是我覺得《祭侄文稿》、徐渭草書可以奉為經典的理由,因為不能只從美的角度來評判,要結合人物生平、當時情景來理解,看徐渭生平潦倒,可以理解他的作品為什麼看起來綿軟、雜亂、苦悶,這是我書寫我心,寫得入木三分。但是,這解釋不了現在許多書家,明明身居高位,榮華富貴,可能身邊還有溜須拍馬之輩,為什麼卻寫出來徐渭一樣的風格?不美、不真、不善,我覺得虛偽、矯情。

2、這些書家、教授有深厚的傳統功底,重視基本功。確實有很多名家是這樣,但我仍然看不懂他們後期的作品。「我能寫好」不代表「只要我寫的就都好」,張三丰武功是高,但不代表他拿頭撞槍口也是絕世武功。我理解搞藝術的到一定層次後,都會想創新突破,但想做先行者,就要承受得起批評,若批評不自由,則讚美無意義。

3、能從史上找出碑帖,不代表就有理,許多魏碑、竹簡,當年書寫的人,就是普普通通的抄書匠,他們水平也不高,為何學了他們,就有理了呢?我認為這類碑帖極具啟發性,但本身並不一定是好作品。就像看到一個小孩,童言無忌,天真爛漫,從他身上你看到人性最乾淨的一面,你學他嗎?道行夠深,世事洞明的時候,學他才有意義,學一個返璞歸真,學得一個黃永玉,道行不夠,只能學出一個口無遮攔,不懂人情世故。我覺得登黃永玉之境的永遠是少數吧,現在的各種書展,這些所謂丑書卻佔了絕大多數,免不了很多畫虎類太,裝一個古樸、天真吧。


因為大多數人潛意識裡邊認為

『字寫得好看』=『懂書法』

但是實際上:

書法並不是以好看作為評價標準的,甚至某些好看的字,我們並不稱之為書法。

現代書法範圍很廣,從功能性題字及刻字設計,到精緻藝術的抽象手寫標記,文字可能易懂,也可能不考慮其易讀性。
「一種輔予符號有和諧協調、富表情、靈巧孰練風格的藝術」
「筆跡的經歷是美學的演變,受人、時、地的技巧、物料、傳播速率所局限」

而寫的好看,僅僅只能算是技巧上的嫻熟。

而書法在一定程度上寄託了人的精神和意志,如《雙開樓書論》:

作字缺乏元氣,便難臻絕境。系人之力,蓋在於此。忘卻人我,如居無人之境,堂堂膽氣,強敵喪膽。一切藝術高致莫可逃於此。俗氣人,扭捏做作只在外形上做功夫,『未掣鯨魚碧海中』。學問不到,腳力不足,悟性不深,見不到主宰也。

而這個書論的原稿大概是這樣的

是不是內心感覺,我擦,這他喵的也算書法?

要懂得欣賞書法其實不是一件特別容易的事情,從筆法到間架,而還有很多人連字體都分不清楚。


而當他們看不懂的時候,就會有此疑問。


就那我自己舉一個例子

當我使用比較『規整』的筆法寫字時,橫平豎直,間架勻稱,甚至紙面上都打好了格子。

大家一般的回復是,好看啊,blabla的。

但是當我偶爾使用魏碑的時候,幾乎是無人問津,甚至還有人問道:為什麼感覺歪歪扭扭的?

再一個,跟現在的書法教育有很大關係,因為某些工整的字體特別容易學習,書法學校或者培訓機構也會迎合大眾審美。

古稱書有鍾張之絕,到現在,書店裡的字帖80%都是顏歐柳趙的,甚至還有用印刷體作為字帖的……


小時候學楷的時候,先學的是顏,後來去拜訪一位在碑林工作的老師,拿出張猛龍碑,問我,你感覺,你喜歡顏體還是這個,我想了想,我肯定喜歡顏啊,因為張猛龍在我看來是這個樣的。

勤禮碑是這樣的

你說,你說,那個好看?!


然後他讓我先練習一段時間再說。

在練習的過程中我就發現,毛筆竟然還能有這麼多的使用方式,提筆,切筆,推筆。甚至有時候你還要想像,碑刻的過程,就好像筆變成了刀的那種感覺。

而學習顏體的時候,好像只知道,中鋒運筆。


後來我發現,學習魏碑帶給我運筆上的經驗,在我學習其他字體的時候,簡直是有莫大裨益。而到現在,我越來越發現,寫魏碑的是,往往帶來的是一股自由的感覺。


所以,我的觀點是,在評價一個東西時,請先去盡量完整的了解他,而不是從很片面的一個小角度去評論。

書法相關回答:

* 書法臨帖臨的是什麼?應從中學習什麼?

* 知乎怎樣才能提高自身書法水平(鑒賞能力)?

* 如何開始練毛筆書法?

* 知乎長時間堅持做一件事是怎麼樣的體驗?

* 知乎書法好的人日常的字體是怎樣的?

* 知乎音樂與書法有何相通之處?

* 知乎「字如其人」是真的嗎?這能看出什麼?

* 知乎在工資不高的情況下,如何把生活過得有品質? - 知乎

相關Live:

* 從楷書到行書:如何寫好連筆

* 如何將硬筆字寫的好看


-------分割線-------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賬號:決明子 Jueming_zi
這裡有關於攝影,繪畫,藝術,以及我想說給你們聽的故事

http://weixin.qq.com/r/iUgiOm3EeDAHrSlZ9x2b (二維碼自動識別)


瀉藥
難看是主觀的,藝術標準是客觀的。
最起碼是有一定客觀性的。


答疑解惑。先要把自己的姿勢水平提升起來,具備一定的鑒賞力才有資格去談論書法問題,具備鑒賞能力以後你就知道哪些是水貨哪些是真貨。水貨里也有吃瓜群眾覺得寫得很好的,但終究是個水貨,真貨里也有吃瓜群眾覺得寫得不好或者看不懂的,真貨就是真貨,註定一鳴驚人流芳百世。。。

你看過歐顏柳趙的多少字?你看過王羲之的多少字?你看過米芾的多少字?你看過鍾繇的多少字?你看過文徵明的多少字?你看過蘇軾的字嗎?黃庭堅呢?中國古代有名的書法家太多了,但凡你多看看,多想想,多學學,多練練,不一定要非常專業,這樣你必定火眼金金,一眼就能看出誰是水貨書法家,誰的字是真有功力的。。。

你要是沒有基礎,沒有鑒賞能力,只是一個吃瓜群眾,你還糾結這個問題幹什麼呢?寫得好不好關你球事。就像你沒聽過幾場高雅音樂會,突然讓你去聽一次,大提琴哪個地方不合拍,錯了音符,你知道嘛?你也聽完了,好,你不知道好在哪,不好,你也不知道它不好在哪兒。。。

的確現在有很多水貨書法家(其實還真的挺多,字兒不咋樣,名頭挺大,其實都是虛的,糊弄吃瓜群眾的),但也並不是你看著不好看的或者你看不懂的就是不好的書法。我這樣說,你可懂?題主。


謝邀……

還是這個問題,既然藝術價值與審美脫鉤了……那就不要指責評價藝術品不美的圍觀群眾不會審美(從這裡只能得出圍觀群眾的審美傾向與藝術價值的方向不同,不等於圍觀群眾不會審美)……尤其是當你指責他人不會審美的時候,你已經做了一個極強的哲學判斷,從而需要做出很多辯護……額外題一句,實際上現有的藝術界人士對於藝術價值的主流認識實際上也是欠缺辯護的,尤其是論證不了"這種藝術價值如何有經驗地加以分辨的可能",用"你們沒學過也不懂藝術,而我學過也懂藝術"是不能替代這樣的辯護的,學過藝術和懂藝術不能把人變成特殊材料製作的人……如果你真的認為學過藝術和懂藝術都能把人變成特殊材料製作的人了的話,那麼這就是一個更強的哲學判斷了,更需要被辯護(這與邪教教主需要做的辯護是同一個),同樣的,這一辯護也不能用"你沒學過藝術你不懂"加以替代(邪教教主也是這麼自我辯護的)……當然,我這麼說並不是在說藝術是一種邪教,但試圖在這種情況下對這種試圖用權威替代邏輯的方式進行辯護,只會讓人無法區分藝術與邪教,從而實用主義地做出統一的判斷,希望不會有某天我不得不認為"儘管藝術活動確實有其意義,但絕大多數從事藝術活動的人跟邪教徒只是一丘之貉"……

當然,你可以說,「藝術不只是審美,只有自己的審美的人搞不了藝術」,這我沒什麼意見,只要你對你之後的藝術史的預測是正確的……


發幾張黃永玉大師的「主流」書法圖片。


後者自成一派別具一格


我這裡顯示被舉報抄襲了……講真要是無意中抄了哪位巨巨可以在評論中提醒一下嗎,真的謝謝了……

如果說展覽體哪討厭,我說真的,那絕對不是因為它們寫得丑,而是因為它們寫得傻。

來,摸著良胸告訴我,它丑嗎?
不醜,我相信它應該很符合大多數人的三觀。從趙孟頫起手,又摻了二王筆法,甜俏秀媚,寫得真的可愛。
它足夠好嗎?
不夠。
為什麼不夠?
它沒有變化。

旁友們仔細看,它每個字長得都是差不多大的。沒有敧側,沒有揖讓,字形特點大同小異。
有些旁友說了:把字寫得一樣大小,整整齊齊,不是很好看嗎?
不是的親……米芾說了:「小字展令大,大字促令小,是張顛教顏真卿謬論。蓋字有大小相稱,且如寫『太一之殿』,作四案分,豈可將『一』字肥滿一案,以對『殿』之乎!蓋自有相稱,大小不展促也。」
而且一篇托作者名為王羲之的書論里也說了,「若作一紙之書,須字字意別,勿使相同。」
要求變啊,變中求穩,穩中寓變,多變而和諧,這才是藝術的精髓。書法不是美術字啊!

圖出自知友 @簡明 ,感謝巨巨授權!

這個,有的旁友說了:怪!丑!
其實這個寫得,不是好,是非常、特別、超級好。
這是《石門頌》臨摹。石門頌是大氣渾融、蒼茫飛動一路的摩崖隸書。說這個臨得好,哪好?
答:字型、墨色都有變化,多變又不混亂,奇特而不怪異,相當自然。
我再細看了一下,這幅字居然有幾個窗口那麼大。
真的服氣。大字能這麼舒朗而不空曠,奇特又不矯揉造作,真的服氣。


我記得我剛學書法的時候,對田英章老師一見傾心,再見懸命……那會看《二謝帖》,丑得不行。
現在再看,我一見《二謝帖》就想下跪,一見田英章、趙孟頫、瘦金、啟功這類,我都不敢睜眼。本來我寫字就俗,看多了太工整漂亮的字,越寫越俗。

丑嗎?八大山人的字……
它是真的很美啊,我這輩子要能寫成這樣,天天對著鏡子叫爸爸……
所以,有時候不是人家寫得丑,是我們見過的東西太少了。


推薦閱讀:

如何練習繪畫線條?
畫畫的時候,紅黃色的顏料是任何情況下都要用的嗎?
有哪些繪畫理論和技巧明白後使你有明顯的提升?
為什麼都說csp比sai好,但用sai的卻比csp的多那麼多?

TAG:書法 | 生活方式 | 繪畫 | 硬筆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