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中「色彩歸納」是一種怎樣的繪畫訓練方式?意義是什麼?目的是什麼?要怎麼做?
如題
色彩歸納,我不知道我大學上的那門課是不是跟你所說的這個是一樣的。
我只談我自己的一些心得吧。
我們當時的課,正值大一剛入學不久。這個課有兩個月,但其中有將近七個星期,我們是完全沒有接觸畫紙和對象的,我們在幹什麼呢?
一.純粹理論部分
1.顏色理論基礎:學習了色彩的三要素——明度純度色相,學習了色立體與顏色的定位——藉由這兩個理論學習,我們破除了高考美術對所謂「高級灰」的迷信,理解了高級灰產生的原理和調配原則。
2.光色原理:這一部分理論我們學習了真實世界中,光是如何改變物體的顏色,顏色是如何產生的,顏色的變化的原理是什麼——藉由這一系列原理理論,我們破除了高考美術帶來的固定用色模式和習慣,我們畫畫開始不聽歌,開始用腦子。
3.顏色心理學:這一部分理論主要學習顏色對人的交互關係,單一的顏色對人的心理有什麼影響,顏色的對比關係對人的暗示作用,不同顏色的性格以及不同顏色的空間暗示等等等等。這一部分的主要作用是培養和豐富我們的設計配色理念,走出抄顏色的陰影。
以上,就是基本的理論課程。
二.實驗動手能力
1.色階:我們開始大量的調配和上色色階卡。這裡的工作量是兩個月里最高的部分,我現在的記憶力幾乎都在攪拌顏料....這裡學習的東西比較多,主要是動手能力上的問題。
首先是讓我們認識顏料的性質,顏色與顏料是兩個問題,顏色可以抽象的談,但是顏料調不好,就是徹底的失敗。學習脫膠處理,學習顏料的顆粒性質,紙張的上色處理,等等。
然後是調配的問題。顏料的調配,是與我們的一些常識有違背的。兩瓶顏料相加,可以說完全不是純粹按固定比例就能調出來的——這裡真正最鍛煉的是我們的眼睛。明度差等值,純度差等值,色相漸變等值,調九個階,差值有多大,調五個階,差值多大;哪個顏色的明度對應哪個明度的灰色;哪個顏色純度天生高,哪個顏色天生純度低...
這些都是只有具體操作之後才能意識到的細節。
2.配色:配色時,我們終於看到了我們作業的要求——寫生插花花瓶。我們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會用三個月的時間完成一幅四開水粉單體靜物。然後我們就開始考慮整體配色問題,我們將不再在作畫上色時直接調色,而是買了三四個新調色盒,將我們自己想要用到的顏色直接進行配色,然後把顏料放到盒子里。
在這一步運用到的就是前面的色彩分析的理論知識,一方面我們要考慮到真實的色彩變化規律,針對顏色變化調出準確的顏色——這是一個極其分裂的過程,我們將不再是對比的去看顏色,而是孤立的看顏色——就在這個時候,我意識到人類的眼睛是不適合直接得到數值答案的機器,我從此再也不會孤立的看任何東西——顏色也好,線條也罷,都是如此。
另一方面,我們還要針對個人的偏好和審美方向,對整體色調進行把握——這是對自己審美意識的一個很細緻的回顧和反饋。你開始意識到自己跟同學之間的審美差異,甚至是差距....
而調好顏色之後,我們還被要求按三要素進行分類裝盤——又是基礎知識的一次回顧。
3.上色:上色之前,我還有一個步驟沒有講——線稿。
這種上色方法要求極嚴格和確定的線稿。因為色塊總是要有明確的形狀和位置,你不能在一個色塊中做漸變,也不能隨意的調整顏色——我們被要求用筆在畫好的線稿色塊中標出你對應調好的顏料盤中的顏色編號(我們在調色時按順序裝了盤)。
之後就是差不多四個小時左右的上色過程。使用脫膠的、調配好濃度且攪拌均勻的顏料,均勻的上色。
最後說一句,用的紙張是厚白卡紙,不吸色,不變色,不起泡不變形。
————————————————————
以上,是我在大學中惟一一次使用水粉作畫的經歷。
最後作品我已經不知道在哪裡了...但是最後效果如果掌握中等水平以上,你會發現這張畫,會超越你之前繪製的所有水粉作業(前提是你被高考美術殘骸過),它出人意料的真實、出人意料的有感染力,完全超脫了水粉材料的限制,猶如玻璃貼畫般精緻又飽滿。
但我幾乎再也不想像這樣再畫一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當時的圖沒有保存,我只好找一張老師作品...
封面這個碟子和橘子的,就是用這種方法畫的。
當然,我們當時沒有這麼細,但是離遠了看效果類似,很寫實,很和諧,很平靜的感覺。
當然,蘇老師是一位出色的色彩設計師而不是畫家,畫作大概不太多,我記得以前還能百度到比較多的...
推薦閱讀:
※該怎麼進步?
※板繪如何畫皮膚?
※【繪畫】比如畫人物,其實腦子裡把所有的東西,神態,動作等都構造好了,為什麼就是畫不出來?
※有哪些線稿的繪畫技巧和訓練方法?
※人體比例畫得很詭異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