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復旦的腫瘤藥物專利沒有國內公司買臨床授權,要授權給美國製藥公司?
標題涉嫌誤導,現已修正為「為什麼復旦的腫瘤藥物專利在國內找不到買家,要賣給美國製藥公司?」
原標題:「如何評價復旦將抗腫瘤藥物專利以 4 億人民幣有償許可給美國公司?」有掩蓋事實帶節奏攻擊復旦大學的嫌疑,希望提問者還請不要惡意提問,莘莘學子都是希望祖國強大的,但是奈何國內葯企都等著撿現成的,不願意自己去做臨床試驗,復旦大學為了維持學校實驗室運轉經費,才轉讓給國外公司。
--------------------------------------------
鳳凰網:復旦將抗腫瘤藥物專利4億轉售美國公司
原標題:復旦大學抗腫瘤藥物專利6500萬美元「天價」賣給美國公司
1、為什麼沒有和中國葯企實現合作,本次出售是考慮過哪些方面的問題後決定的?
2、相關實驗室運營模式是怎樣的,資金來源和去向如何?
補充下,是轉讓許可,專利還在復旦手裡。
謝邀
國外的新葯研究很多採取這種模式,由獨立的實驗室作化合物開發,可能還包括藥理、毒理等等非臨床研究,研究得差不多以後這種藥物的專利可能會被大型製藥企業收購,由大企業投資進行臨床研究。
這種模式實際上將大企業由純研發模式變成了投資研發模式,藥品研發投入的大頭在臨床研究階段,目前國際上新葯的臨床研究投入大多在10億美元以上(不過也有知友指出,這樣的數據有水分)。獨立實驗室基本是沒有能力自行投入研究的,而大型企業就可以從計算機篩選化合物中解脫出來,只需要尋找實驗室里有投資前途的化合物即可。
回到新聞里描述的這個事件,從新聞稿內容來看,復旦大學在該化合物開發中承擔的角色相當於獨立實驗室,如果要進一步進行臨床研究,需要天價的投資,根據獨家:中國大學年度科研經費排行榜出爐!這條新聞中的內容,復旦大學2014年全校的科研經費才20多億軟妹幣,也就是全校的科研經費還不夠這一種新葯燒的,這種情況下,由復旦大學繼續進行研究,才叫「拿著納稅人的錢胡造」。
那麼為何不賣給中國企業?
請看為什麼中國很少有自己的創新葯? - 米調炫楓的回答
根據該回答中提供的數據,2014年公布了該年研發投入的67家中國製藥企業,該年度科研經費合計為………………9億美元,也就是說,這67家企業合起來也不夠研發這種新葯。
並且,我國的臨床試驗機構仍有相當一部分存在管理不規範、數據造假的情況,我國的CFDA在全球的FDA里的威望也不算太高,在這種情況下,賣給中國企業進行臨床研究,很有可能會!失!敗!(當然,賣給外國企業也一樣有失敗的風險)如果失敗了,前期的研究就全部打水漂了。
所以,復旦大學這種化合物不賣給國內企業,實在是因為國內企業投不出那麼多研發經費,沒有研發能力,國內藥廠太多,根據2013年新版GMP執行以前的統計,約有6000多家,這種小規模分散的方式加大了同行間惡性競爭,並且不利於新葯的研究,目前江蘇等地已經有一些中國葯企開始重視新葯研發,並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要追上富可敵國的輝瑞、羅氏等等這些巨頭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最後的最後,我與復旦大學或該研究項目組無利益相關,所以根本不存在洗地與否的問題。並且我十分討厭洗地這個詞,噴人不回復,直接舉報,謝謝。怒答!朋友就是他們實驗室的,今天都要被氣哭了~大意是,國內聯繫了好多公司 時間也浪費好久 沒有一個願意出錢買 都怕風險大~老師還決定自己做呢,但臨床實驗 國內所謂的專業醫藥公司都不敢接手去做 一個小實驗室怎麼更不可能完成,還是要找國外比較專業的 臨床實驗好的公司來做才行。只是轉讓國外專利 實際東西還在自己手裡 還屬於 復旦。一直到現在依然沒有一個國內公司肯出錢進行後續臨床實驗 就怕出錢打水漂 就想買現成的 但人家國外敢買敢做 捨得出錢呀 所以技術轉讓 所有權歸復旦 何樂而不為呢?並且辛苦研發出來的東西不往後坐 國際專利就到期了 哪有錢自己做 如果不趕緊往後推進 別人搶先做出來,之前所有努力都白費了。
其他也回答了,如果繼續往下做要燒多少錢?人家一個小小實驗室出不起,想要尋求合作,國內不給力啊,巴巴等著現成的。再說這4億不是一次給,還要看後續,並且不是都給實驗室,實驗室雖然能拿一部分,但是一個課題組,一個實驗室難道不需要一定的經費來維持么?儀器抗體試劑買不起怎麼做科研?說到底,科研是貴族的玩意,燒錢哪!更不必說楊老師的辛苦,還有多少師兄師姐付出的努力和青春,這都不算?維持實驗室,買儀器設備耗材,給學生髮可憐的工資,這都是很大的支出,在高校做科研沒錢能幹啥?人家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做出點東西,然後就開啟了各種黑~網友們打電話發郵件去噴,網上謾罵,還有一堆媒體給學生打電話。。。。
我並不是為誰洗白,只是想起來昨天看到新聞歡脫的告訴我一個中學同學,他第一反應是,為啥不賣給中國???
是啊,為啥呢?
其實這就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研究與產業相結合,嗯,物盡其用,嗯。
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這麼問:
為什麼復旦的腫瘤藥物專利在國內找不到買家,要賣給美國製藥公司?
我覺得應該這麼回答:
國內製藥廠都在等國外專利過期的配方等著仿製發大財,誰願意投錢跟你研發做臨床擔風險?
要飯時間長了任何投入都是浪費
1、復旦大學是將抗腫瘤藥物專利「實施許可」給美國HUYA公司,而不是「轉售/賣給(出售、轉讓)」——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專利運作模式。因此,鳳凰網(澎湃新聞網)的該新聞標題與事實不符,對不懂專利的人很容易造成誤導。
詳見復旦官網新聞:我校與美國HUYA(滬亞)公司簽訂免疫腫瘤藥物合作協議
其中有這樣兩句話:我校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用於腫瘤免疫治療的IDO抑製劑許可給美國HUYA(滬亞)公司。
根據協議,該公司將採用里程碑付款方式向我校支付累計不超過6500萬美金,以獲得該藥物除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以外的全球獨家臨床開發和市場銷售的權利。
這意味著:(1)復旦大學將該技術在多個國家和地區申請了專利;(2)復旦大學將除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以外的 抗腫瘤藥物專利實施許可(可能是獨佔實施許可或排他許可)給美國HUYA公司,復旦大學不僅仍享有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的專利權或專利申請權,而且仍是海外專利權人或享有海外專利申請權;(3)專利保護具有地域性,美國HUYA公司在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無權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
2、復旦大學與美國HUYA公司簽署的是對賭協議,6500萬美元並非一次性到位,並且未必能夠全部到位,後續付款能否拿到、能拿到多少視國外臨床試驗結果、藥品上市情況、藥品銷售額而定。因此,鳳凰網(澎湃新聞網)的新聞標題不嚴謹。
3、獲得專利權並不意味著專利技術一定能夠產業化,復旦大學該專利技術是否能夠達到預期效果(對抗腫瘤)尚未可知。
美國HUYA(滬亞)公司在協議簽訂後將與楊青教授課題組通力合作準備開展臨床試驗,全力推動該項目的開發和上市工作。
這句話說明,該項目仍處於研發階段。另外,根據相關報道很容易理解這樣一個事實:該專利技術產業化的前提是獲得滿意的臨床實驗結果,而這顯然是一件費時費力費錢的事,目前還沒有國內葯企明確表達合作研發意願。
4、如果復旦大學與美國HUYA公司的合作進展順利(臨床試驗成功等),有助於復旦大學在國內推廣該專利權。因為:美國HUYA公司費時費力費錢做完了臨床試驗後,即驗證了該專利技術切實可行,復旦大學和國內葯企可以安心的直接開展藥品上市合作。對比中美藥品研發實力,這相當於為復旦大學和國內葯企省時省力省錢,也很可能為腫瘤患者省時省力省錢。
5、復旦大學除了與美國HUYA公司合作,其在海外市場運作專利的模式至少還包括:復旦大學自行運作、復旦大學聯合國內葯企運作、復旦大學授權國內葯企運作。考慮到國內的知識產權運作經驗和實力,很難想像這三種運作模式的收益會超過現行模式。
6、復旦大學作為獨立法人,這是在合法合規合情合理地運作專利。考慮到利益相關還是匿了吧。
不說別的,就省政府領導帶著幾個所謂的朝中大員來辦公室談「研究專利如果考慮掛到國家院名下,可以適當給你們項目負責人一點額外補貼」和「這個東西出於國家利益考慮最好還是交由北京方面來處理」的嘴臉,別說賣給國外,我就是當場把資料燒了也不會給這群辣雞。
當年張啟發的轉基因水稻剛搞出來的時候孟山都想收購這個品種專利的,一票網友起鬨說賣國,農業部就攔著不讓賣,拍胸脯說不要賣,一起搞商業化,現在專利都要過期了,商業化遙遙無期,張院士估計覺得日了狗了。
這票人所以有些時候不過是是愛國賊而已。
評論區很多人大讚配圖,有些慚愧,做個返場補點貨。
節選自基因農業網,王大元:中國轉基因作物專利保護問題
西南大學的裴炎教授開發出一個用分子生物學技術,讓BT基因只在作物營養生長階段存在,進入生殖階段就沒有BT基因。即在葉、根、莖中有BT基因,同時表達BT蛋白可以殺蟲,但通過分子生物學技術,細胞進入減數分裂前,BT基因就被敲掉了,所以進入減數分裂的花、種子、種皮中都不含有BT基因,當然就沒有BT蛋白了。種子/種皮里根本就沒有BT基因和BT蛋白,還有什麼必要去爭論什麼轉基因食品安全不安全的問題? 去年我在西南大學做學術交流後,聽了裴炎教授的介紹,驚訝不已。更讓我驚訝的是,孟山都鼻子很靈,獲悉此事後,已經找到西南大學商討合作這個項目。孟山都已經付了定金給裴炎課題組,保留了技術轉讓的優先權。這是我國目前知識產權完全掌握、唯一一個拿得出手的重要轉基因技術,賣給外國大公司,將來有潛力每年收到1000萬美元royalty的項目,我們有關部門的鼻子似乎被感冒堵住了,居然沒有聞到這個氣息。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所林敏教授研究出非草甘膦除草劑的基因,如果開發得當,表現良好,當初完全可以在申請美國歐洲專利後,轉讓給孟山都的競爭者杜邦,有可能現在每年進賬幾百萬美元的royalty。但是反轉干擾,林敏的新型抗除草劑基因的大豆根本就沒有給一個商業化實踐的機會,以至於林敏的這個發現專利期也快過了,白白浪費了每年進幾百萬美元、19年將近1.5億美元的機會。
其它還有范雲六的轉植酸酶玉米、戴景瑞的抗蟲轉基因玉米都是有潛力轉讓給外國大公司的項目,但由於反轉控的干擾,專利期已過若干年,他們根本沒有獲得登場表現的機會。
從評論看出為什麼在我國科研人員一點都不比美國人傻的情況下我國科研扔落後於美國,還有為什麼我國的科研人員集體出國了:因為我國社會底層壓根就不懂知識的重要性。
要飯的是吃不到熱湯的。
道德綁架都!去!死!楊青老師實驗室以前在我們隔壁,後來搬校區到樓下了。實驗室同學間關係很不錯,知道的信息。這個靶點是楊青老師在日本博後時的課題,一直研究到現在,都十多年了的確不容易。專業的我就不說了,主要網上重點宣傳的是抗癌,其實這靶點主要是對阿斯海默征起作用,也就是常說的老年痴呆。老年痴呆在國內治療的不多吧?反正我周邊沒碰到過幾個,但在國外很重視,所以中國企業不買美國企業買是非常可以理解的。而且大家都忽略了這次不是賣專利!不是賣專利!只是授權,而且授權不包括中國區。
其實賣研究成果是很平常的是,這次主要是復旦想樹立個產學研結合的典型,所以報道比較多罷了,臨床還沒出來呢大家沒必要太關注
國內的企業才不會花這麼多錢買這種配方呢。
你看極草,利潤率這麼高,還有9000多億的中醫藥產業,利潤率比現代葯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李時珍也不會跟葯企要錢,等專利葯過期了,再仿製就好了嘛,大不了搞「中西醫結合」,往中藥裡面添加西藥,這樣既賺了錢,患者也得到了療效,而且有些患者對西藥有排斥,認為不「治本」。再說今年不是已經有新聞出來說政府要大力發展中醫藥產業么,所以這個節骨眼上誰會傻到花這麼多錢去買專利了。反正這些醫藥公司老總自己住院買得起西藥治病就行了嘛^_^
昨天碰到他們實驗室的學生
我打招呼說:你們老闆搞了個大新聞啊!
答曰: 呵呵,干我鳥事!
從研究生角度來看,不過是個新鮮事而已,還不如好的實驗結果來的實在,再多錢關我屁事,我要文章!我要畢業!再延我我就跳樓!
從其他老闆角度來看,羨慕嫉妒恨唄!下周組會上的其他老闆:啊啊啊,看看人家,你們也要多出成果,為(wei)國(wo)爭(lao)光(qian)啊!
從學校/公司/媒體角度來說:搞個大新聞,不錯不錯!
以上都是胡扯
--------------------------------------------------------------------
就我所知,4億不是一次性給清,第一次也就幾十萬美金,而且這些錢可以理解為風險投資,如果後期結果不好,能到手多少也是未知數,生物醫學研究能達到預期效果的能有多少呢?
做基礎的發每年兩篇文章吧,好歹還有國自然頂著,湊活著能活下去。做應用的就慘了,平時沒文章,國自然不愛我啊!好不容易出點結果,找國內公司?動不動大幾千萬上億的前期投入,尼瑪還不如做房產來的收益好!你看好不容易賣出去了,鍵盤俠們又開始噴了
--------------------------------------------------------------------
負能量爆棚了,非戰鬥人員請及時撤離!
搭個題外話: 比起這些高大上的問題,我想問個low逼的:中國廣大研究生的權益問題又有誰關心過?
老闆潛規則學生的?
老闆無故卡著學生不讓畢業導致學生跳樓的?
幾乎每個課題組都存在的老闆對學生進行人身攻擊以及侮辱人權的?
導師終身制導致的一系列問題?
導師固定導致遇到一個差老闆就等於跳進火坑,而且跳不出來,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
研究生什麼時候真正能夠被當作一個人來看待?而不是一個工具?
真不知道反對賣出去的網友是什麼心態,是想讓技術爛在實驗室嘛?
有多少技術無法走出實驗室,有多少專家變成了沒錢的臭老九。
國內缺少將實驗室的研發轉換到市場的平台,很多方面的原因。
我只想評價一下媒體,真是昧著良心博點擊!
妓者們真是藥丸啊,十多年過去了,姿勢水平還是沒有提上來,照樣一天到晚想著搞個大新聞,呵。
國內藥廠做瑪卡、左旋肉鹼、冬蟲夏草都忙不過來,這些小活,還是留給外國人做吧。再說,這個抗腫瘤藥物有靈芝膠囊厲害嗎?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我主要說說網民的反應,有些答非所問。鳳凰網這條新聞我翻看了幾百條評論,理智的評論不到10條。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首先,他們的專利意識太淡薄,不知道這件事是利大於弊的。畢竟不是誰都會去關注這一方面的。其次,他們對藥品從研發到上市的一系列流程不了解,以為藥品可以從實驗室研發出來直接投產。第三點,這是目前網路上的風氣所致。當前一涉及到國內與外國合作,網民就像打了雞血似的譴責國內的公司或個人這恐怕就是所謂的「道德綁架」·。最後,這些網友的回復反映出了國內科研工作者與基層民眾的信任危機。
不負責任的言論總是存在的,隨便點開哪個網站的新聞評論,總會看見這樣的言論,而且往往被點贊的概率很高。所謂不知者無罪,我們也不能苛責每個網民都發表出客觀理智的評論。我們只能希望當事者不為所動做好自己的事。
對於這次復旦轉讓專利的事,我認為絕對是利大於弊的。一方面國外企業有更好的條件做臨床試驗,使藥物更快更好的投入使用,另一方面獲得巨款的科研人員可以利用這筆資金進行更多的研究。
第一次回復,說的不好,就是想稍微表達一下自己的想法,輕噴。
罵的人根本沒看新聞全文。
這6000W刀可不是一次性付清,要分階段達成目標才能拿到一部分。臨床研究未達到優效?黃!全球各地區未獲得審批上市?扣錢!收益未達到預期?扣錢!
新葯研發很大程度上是在賭博,能走到哪一步,實力運氣都缺一不可。新聞中的藥物能否順利走完這一路艱辛,根本就是未知,國內企業沒有能力接盤,難道就讓肉爛在鍋里?
葯買不買得起是一回事,葯有沒有是另外一回事,前者總還有渠道可以想辦法,專利過期了還會有較便宜的仿製葯可供選擇,葯如果不上市,想買都買不到。這說明了我國任何一間製藥公司都不願意用4億人民幣購買
賺了四個億,還向燈塔國輸出了科技成果,大大揚我國威。這都不爽,是還要怎樣?燈塔國都沒哭藥丸,你們哭啥?
這大清,眼瞅著藥丸啊。
其實標題的重點不是「美國」而是「四億元」
「四億元」觸碰了民粹們脆弱的神經,以他們的見聞和眼界,恐怕只會想到科研工作者們憑著這項成果大賺一筆走向人生巔峰,別人的成功是他們最見不得的(他們眼裡success恆等於money),更何況任何他們不能親眼看見或是不能理解的成果都會被認為是投機取巧。
於是這種眼紅的情緒轉向了標題中的另一個關鍵詞「美國」,矛盾就輕易地變質成了「沒有操守的中國科研工作者們在巨額利潤的誘惑下犧牲祖國利益投向美帝」。在得到「愛國情懷」的加成之後,矛盾又得到了進一步升級。
而這種「愛國」的立場不僅成為民粹們網路施暴時的面具,還讓他們真的以為自己站在祖國的利益上為祖國發聲呢(笑)。
但凡一篇新聞都能惹來謾罵,即使資金問題用其他方式解決了,肯定還有「這麼多錢搞出來的狗屁玩意兒有什麼用,買菜用的到嗎,還不如捐給山區」之類云云。
不匿名,知乎首答。我很憤怒,但仍然組織了我能使用的最文明的語言。
中國企業買美國專利——中國企業不努力研發,只知道山寨。
美國企業買中國專利——中國研發成果居然賣給美國,漢奸。
推薦閱讀:
※每次用銀聯支付後店家都會讓你在列印出的支付憑證上簽字,但簽完他連看都不看,請問這個簽字有啥實際意義?
※你見過哪些有趣好玩的創意廣告?
※有哪些你被驚艷到後來認為很土很low的品牌或產品?
※為什麼娃哈哈的廣告和產品包裝都很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