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松下的產品從未超越過索尼?


「技術的索尼」、「銷售的松下」。

好產品意味著高技術,高技術必然高成本,這和松下的宗旨是矛盾的。基本上松下是以成本控制和流通見長,也就是說管理大師。他並不像SONY那樣靠高性能高價格來賺取利潤。常見的模式是SONY新出了個東西,松下馬上抄襲,產品性能可能只有SONY的90%,但是價格只有SONY的80%,對大多數人來說這20%的優惠太重要了,而性能差距(實際上大部分情況下唯一的差距在於B格)對於中低層次用戶來說根本無關緊要。

像柱狀遮罩技術的顯像管,SONY壟斷了很多年,三菱因為主攻美國市場所以自己也搞了類似的,松下一直無動於衷,有技術投入不足的原因,主要還是對這種賺錢思路不太趕興趣,畢竟大部分顧客都沒法區分特麗瓏和普通顯像管的差別,自然也不願意為這點優勢付錢。

SONY的全盛期,產品都是單擺一台的,同樣是隨身聽,WALKMAN單分一類,其他廠子的混在一個檯子上。同等級的產品,SONY的大概有20%的溢價,您別嫌貴,還不打折。看70年代的回憶錄,其他廠商產品都跟著活動打折,SONY的東西卻不參加活動,想打折必須託人。


似乎松下在中國總是被輕視。
在小而精的索尼面前,松下是頭巨鱷。
松下擅長的領域,索尼根本占不到市場,比如航電、住建、車載,比如白色家電,比如特斯拉的電池組。
中國消費者對日本產品接觸最多的是消費電子,這恰是索尼最擅長的領域,所以容易產生松下不如索尼的錯覺。
即使在這個領域,松下也未必真不如索尼。
舉個例子,眾所周知的VAIO業務已經被索尼拋棄了,而松下筆記本在日本移動本市場卻是連續十年市場佔有率第一,每年給松下帶來千億日元以上的銷售額。孰高孰低可見分曉。


難道不是因為松下(Panasonic)叫「怕了索尼哥」嗎?


松下的相機從來沒出現過質量問題


並不覺得松下的產品從未超越過索尼。
索尼的設計比是松下的看起來高大上,某些方面的技術也比松下強。最核心的品控和穩定性,索尼不如松下。
索尼的設計語言是高科技的堆砌+科技又華麗的設計。單看外形設計能夠比得上索尼中高端系列的產品不多。但是索尼的產品能平衡得完美的很少。為了設計,索尼的產品整體把控是個大問題,不是多這就是少那。與外形相反,實際體驗總會出現不方便的問題,用起來讓人不爽。也因為設計走極端導致品質不大穩定。
松下的語言是夠用+人性化+穩定。其實松下的產品外形設計也不錯,只是沒索尼這麼酷炫。技術上松下並不像索尼這樣極端的去堆,更多的是讓技術融入產品中。整個產品不是極端出色但也沒有什麼致命的短板。四平八穩的感覺。值得一提的是,松下的小細節做得不錯,在低端產品中也能找到一些人性化設計。
以上是個人針對兩家大眾消費級產品的理解,專業產品沒用過不評論。


我來說說器材吧......

答主以前是松下粉,封面就看出來了,但現在變成索尼粉。答主以前喜歡過松下Varicam 35、LT、EVA1、GH5,現在只喜歡索尼FS7M2套機。(但不代表不喜歡松下,對松下仍然戀戀不忘。)

首先是廣播級設備,松下索尼打個平手吧,很少見人比拼松下索尼的廣播級器材。

然後是電影級設備,超越沒超越不好說,兩家都很優秀,有獨特技術,但從普及率來說,確實松下使用率沒有索尼高,松下電影機有Varicam Pure、Varicam 35、Varicam LT,稍便宜的有EVA1。索尼有F65、F55,稍便宜的有FS7M2、FS7、FS5。松下的Varicam電影機確實漂亮,還有雙原生ISO;索尼的F55拍了那麼多電視劇,FS7拍了那麼多短片。現在索尼的FS7M2套機更是誘惑,18-110變焦電影鏡頭、無極電子ND、4K、可調手柄等等等等......

再是微單方面,答主只了解兩家分別拍視頻的兩個機器,分別是GH5和A7S2。究竟誰好誰壞難說,然而GH5的認可度遠遠少於A7S2,GH5雖然有4K升格、10比特422,但是它是M43畫幅啊......答主本來也想買的,後來被人勸就沒買。

總之,松下索尼都很不錯的......答主如果錢是無限的,肯定買GH5套機,擺著欣賞,再買EVA1配定焦電影鏡頭,也擺著欣賞,再買Varicam LT配Leica鏡頭、索尼A9和索尼FS7M2,這三台是使用的。哎,胃口好大。


松下的印象就是那種無論什麼都方方正正機械感十足的設計,什麼東西都像一個放大版的磁帶機···
然後性價比挺高?


are u kidding?


名字起失敗了~ 怕索尼克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最新發布的松下 LX10/LX15?

TAG:松下Panasonic | 索尼Son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