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讓乘客體驗良好的道路減速帶設計?

每次經過減速帶都會讓車顛簸得厲害,雖然跟車也有關係,但畢竟讓人不舒服。在國外遇到過一些比較寬大平緩的減速帶(bump),但是按照其限速上限碾過的話,依然還是會讓車跳一下,後排乘客感覺會更明顯。
有沒有可以有效減速,但又能讓駕駛人和乘客體驗良好的減速帶設計?


版權源自於ITS請勿轉載,謝謝

首先說,這些交通裝置的目的就是為了讓駕駛者覺得不舒服從而達到讓駕駛者減速

首先是Road Hump

最高10cm,3.66m長。
不同的大小的hump對於車速的影響是不同的

第二種比hump小很多speed bump,此設施對於駕駛者來說更不舒服從而帶來更好的減速效果。

以下是不同的hump

下面是Rumble strip
一般是很小的減速帶,一般是成群的存在,國內比較常見。

還有就是窄點和pinch point。即將某段路變窄強制減速。只適用於交通流比較小的地方。

還有就是影響心理作用的方法,Dragon Teeth或者斑馬線。 讓人產生錯覺自己的速度要高於實際速度

還有就是各種攝像頭。不要笑……攝像頭確實不僅有監控速度的作用,同時有強烈的心理作用,對於駕駛者是個很大的心理壓力迫使駕駛員減速。


先上圖

以我多年乘客的經驗,每次司機經過減速帶遇到有這種縫隙的時候都會減速通過。
所以我覺得其實只要建減速帶的時候留下縫隙的距離得當,既不要太寬,又可以讓車輪剛好通過,乘客體驗絕對比樓上要好,而且成本比一般減速帶要低(因為缺斤少兩) 有的人說這圖的減速帶根本不用減速,當然我不是說以上圖為準,我的意思是按這種模式修改,~~


效果拔群,對乘客體驗+max,對司機體驗-max


攝像頭!減速效果好,還沒顛簸!


正好對這個題目有些興趣,那麼我就現場設計一下吧:

傳統減速帶的缺點主要是在低速狀態下也會顛一下,影響乘坐舒適性,所以在這裡我試圖作出一個能對車輛速度進行自動適應的新型減速帶:如果低速通過,車輛的舒適性將不受影響,如果高速通過,即啟動懲罰措施。

下面按照想到的順序來說:

1 活動路障。該路障的側剖為菱形,汽車駛過時菱形會因為重心的變化而搖擺,因為迎車面較重的緣故,擺動後該路障總是會自動歸復為迎車面落地的狀態。

所以車輛慢速駛過時會是這樣一種狀態:迎車面的角度不會對車體造成太大顛簸,當車輪壓到去車面時迎車面抬起,去車面下降,車體的總體高度並沒有太高很多,這時的駕駛體驗是比較舒適的。

如果車速很快,那麼在前輪離開去車面時,迎車面因慣性問題來不及下落便迎來了車輛的後輪,於是後輪便會結結實實的撞到迎車面的迎角上,車輪瞬間抬高,造成劇烈顛簸。

該發明的優點是可以顯著區分速度快慢,懲罰後果明顯。但缺點是材料強度要求較高,對路面強度要求也很高。目測國內的路面需要大強度使用時必須要襯底板,成本不是一般的高啊。

所以這次設計不能算成功,再來!

2 繩索路障。該路障就是一根結實的繩子,比如鋼絲繩。繩子的其中一端固定在牢靠的地方,另一端拴系重物。當車輛駛過速度較低時重物被提拉,車輪可以較為輕鬆的經過。但當車速較高時,重物會因自身慣性原因不能迅速提拉,導致繩索緊繃,於是車輛便受到顛簸。

為防止繩索被車輛或其它物體水平拉扯,可以在繩索上方增加護板。

這個發明結構要複雜一些,圖上為了畫圖簡單把重物畫在了路面以下,實際施工時可以通過滑輪組立在路邊……似乎更複雜了,而且不加裝反向護板的話車輛不能反向通過!這個創意不行,還得再來!

3 隔離樁。該隔離樁採用軟質材料製成,高度在30-50cm之間,不會對車體造成傷害。樁體立在馬路中心,形成一個略寬於車體的窄門,汽車要想通過該窄門自然需要降低速度。如果是大型車輛過不去,可以直接從單獨樁體上騎過去。

這個發明結構簡單成本低廉,而且隔離樁是軟的,不會對車體造成傷害(當然如果車速過快了也不行),但只適合在車流較少的簡單環境下使用。如果隔離樁直接被二貨司機用車輪壓住了也得報銷。所以這個創意也不能算好,繼續想!

4 敢超速就射你一臉:受目前 @林布 的高票答案啟發,液體是一個很好玩的東西,也可以繼續發揮一下:
噴水路障。如圖類似於繩索減速帶,該路障基本上就是一個截面為三角形的大水管,水管連接水塔,水塔上有噴頭。當車輛慢速通過壓住「大水管」時,水會被壓入水塔導致水位上升,但不會溢出來。可是如果車速很快,水流就會以很快的速度被壓入水塔,液體流動的慣性會讓水塔內水位快速上涌,並從噴頭噴出。

這個懲罰措施很是別緻,水量不需太大,只需略微沾染車體即可,也不會遮擋視線。可管路設計還是有點複雜,而且消耗資源。所以這個創意只適合在少部分逗逼場合使用,仍然不適合推廣。

所以,繼續下一個設計!

5 自適應液體減速帶:
和上一條類似,這種減速帶也是一個截面為矮三角形的大水管。但水管內是分為多節的,每節之間有數個孔洞相連(這樣車輪即使壓在節隔部分也可以快速下沉),當汽車慢速通過時,被擠壓腔體內的水流會流到其它腔體里去,減速帶被壓扁,車輛平穩通過。

但如果車輛快速駛過時,被擠壓腔體內的水流無法及時通過狹窄的孔洞流入其它腔體,減速帶仍然保持強硬姿態,車輛便會受到顛簸。

該設計結構很簡單,成本不高,施工難度低,基本算成功了吧,但還有改進的空間:
水可以替換為空氣。空氣質量較輕。流動性好,所以應當縮小孔洞直徑。更優秀的特點在於:水可能會隨著減速帶的老化漏出失效。但空氣即使漏出也不會失去減速帶的效能——減速帶的橡膠材料仍然可以憑藉自身彈性保持空腔尺寸(也可以在空腔內填充海面等彈性物體),空氣即使在被車輛碾壓時漏出,也可以隨著減速帶彈性恢復動作而重新吸回減速帶內。

因為空氣減速帶的結構與上圖基本相同,所以就不重新畫圖了。本輪設計結束,謝謝觀賞。


減速帶顧名思義就是提醒並有減速功效的一種路面附屬設施啦

有各種材料的,一般我們見到都是橫向橡膠減速帶。

就這個樣子,抖一抖,抖的煩了,司機自覺就減速了。其實還有其他類型的減速設置:

減速丘
即在街道中央或延展到整個街道寬度的一個圓形凸起區域,6一10 cm高,相距100 --150 m進行設置,是1種常用的速度控制措施。減速丘的斷面型式有4種:正弦曲線、圓弧形、拋物線和折線形。

減速台
是減速丘的一種拉長形式,其表面為一個平台,長度通常可以容納1輛標準小汽車。

凸起人行道
凸起的人行橫道與減速台相似,在其表面施划了人行橫道標線,兩端設置無障礙設計,並配合人行橫道標誌一起應用

其實上面全是一樣的道理,毫無新意,無非就是改變路況,提醒車主。

不過日本韓國還有我國其實都有【音樂公路】或許可以用這個來做到提醒司機減速效果。

利用在路面上刻槽,在一定時速下輪胎作用下發出特定頻率的聲音。
【這個槽不是主動破壞路面嗎?不會嚴重損傷路面的耐久性么?感覺得不償失呀】

【煙台里蹦島海上音樂公路】把這些頻率設為高速區間下是報警聲、噪音聲呢?想法是好的,實際情況應該是糟糕的。

1、這種警示效果想達到的話,需要很長的距離,不能起到普通減速帶的立刻抖立刻減速效果。
2、音量應該太小?
3、一人超速,大家受罰,有傻-逼呼嘯而過,倒霉的是慢悠悠守規則的人啊

不過,不失為一種思路。

圖片源於百度、概念引自百度百科


那個大家在路上跑的太少吧?這玩意早就有十分簡單易行的解決方案了,優雅的不行。

大概就是上圖的樣子,連續設置兩排帶有間隔的減速帶。

如果是低速的話,司機打一把輪,可以很輕鬆的讓輪胎從間隔處斜著穿過這兩排減速帶。自始至終都不會有顛簸。

如果速度太高,不管怎麼打輪都無可避免的壓上至少一個減速帶。

這東西其實挺常見呢,我見到的第一條這樣的減速帶都已經因為時間太久快被壓爛了。

生活經驗有時候比腦洞大開稍微有效一些。


有的。
上次走一段高速路,大車很多。
同車學道路的同事告訴我,這條路用的材料不一樣,摩擦力大,所以車速快不起來。主要是因為大車多,防止出事故。
改變道路的摩擦力即可。
記不記得自行車騎進沙子里的感覺?


路上釘的那種減速帶雖說有時迫使減速效果明顯,但是,體驗不好而且不安全,在快速行車中很容易遠的時候看不到減速帶而急剎車,容易追尾。比較喜歡的是印刷到路面的減速帶,距離長,顛簸輕,車子和路面摩擦力大易剎車!需要圖的自行百度找圖吧


river cn兄弟回答的很有趣,勾起了我的興趣,突然想起來個解決方案
我認為比較好的方式是視覺減速帶

顧名思義,就是用視覺欺騙司機,造成前方有減速帶的效果,但實際上又不會造成乘客的顛簸。也就是題主所說的「體驗好」

目前有的方案是這些。

大方棍的人行橫道

視覺上製造出減速帶的視覺效果

樁子啊!司機剛一過來肯定嚇一跳。

我覺得視覺減速帶適合陌生路段,對於固定線路的人,知道這個是視覺減速帶的話,就會無視之,所以應該在視覺減速帶與真實減速帶做交叉使用,第一個減速帶是視覺的,第二個是真的,讓他不知道下一個是真是假。

說這麼多,最關鍵的是我要說的這個缺德玩意兒。

這種視覺減速帶不如上面的原因在於,上面的視覺減速帶是橫向平均分布,且顏色鮮亮,司機遠遠看到就會減速。
而這個減速帶會造成司機遇到的適合,緊急變向,會造成更多的安全隱患。設計的第一天條是安全,這個設計,實在是異想天開缺乏實踐。
呸!



轉換一下思想
要求一:既然是減速帶,就是讓車主動減速
要求二:讓乘客體驗良好,顛的厲害了不行,噪音太大了不行
那麼~~
上攝像頭啊,超速抓拍,肯定都會主動減速,一點都不顛,一點噪音也沒有,頂多會有一道光閃過。


圖片來源網路,侵權立刪

但是這設計吧,坑陌生人不坑熟人,所以也有缺陷。


激光 這裡是人行道的案例。同樣可以用作減速帶。


乖乖減速,體驗就好了


有沒有讓人心曠神怡的煤氣氣味添加劑?


這個體驗應該會好


非牛頓流體減速帶

——一種液體減速帶,特點是:遇慢則軟,遇快則硬

全過程都是物理反應,智能無需其他干預。外皮材料耐磨抗老化。

前幾天看媒體報道的,西班牙這家badennova公司,用黑科技完美解決了目前大多數減速帶要麼體驗差、要麼不起減速作用的痛點。這種減速帶目前已經在當地大量使用,希望國內也早點研發或者引進。

當你慢速通過時,它是這樣的,

如果你開得飛快,那它受到外力衝擊會迅速進入一個很硬的狀態,你的車也就蹦起來了。

官方介紹翻譯:

這種智能減速帶(BIV)基於非牛頓流體動力學,當接收到衝擊時,自然運動中的液態顆粒自動迅速排列,從而進入固態。這種流體對人類來說也是可生物降解和無害的。BIV內的這種流體是以合理的速度解決車輛,在駕駛過程中沒有障礙。
實現BIV的另一個基本要素是由耐老化,磨損,破壞性和不利天氣條件的特殊材料製成的塑料覆蓋物。我們的塑料計劃用於回收利用,以便通過重新使用處理的塑料來確保可持續性。
BIV是一種新的減速裝置,無論車型或重量如何,都能保證超速運行的有效性。我們設置的速度限制將對道路上的每個用戶有效。
安裝是一個快速和簡單的過程,通過在15分鐘內將金屬板擰到路面上。
該智能速度凸塊在全球註冊並獲得專利,目的是改善道路交通和道路安全:
1、減少交通事故和減震器引起的疲勞的可能性
2、減少連續碰撞造成的污染,燃油消耗和噪音污染
目前BIV可用於室內活動:停車場,車庫和鋪裝路面。

媒體報道:

國外就有大觸發明了一種液體做的減速帶,當你緩慢通過的時候,幾乎不會感受到顛簸,但是你頭很鐵,要快速通過的話,它也會像水泥一般和你強力抵抗,達到強行減速的效果。

這種減速帶裡面的液體叫做非牛頓液體,溫柔地對待它,它就柔情似水,但如果你用力過猛,它也會硬如老鐵,典型的吃軟不吃硬。

這種減速帶在國外已經在實際應用了,但是鑒於天朝有關部門對於基礎設施的建設,恐怕要來到我們身邊,還是需要一定時間,希望我們自己也能研發出類似的造福人民的好東西,畢竟車子頓多了,真的傷不起。


限速拍照罰款


今天去的棕櫚島,裡面的減速帶是一個小的上坡。即使在晚上,司機也能很好的發現,然後就減速了。


推薦閱讀:

中國是否可以做到「車讓行人」?有多大難度?
怎麼看2016年10月17日通州車禍計程車被壓扁事件,四輛車,唯一的一個守規矩的掛了?
東方之星號為什麼不立刻扶正?
能不能設計出紅綠色盲也能準確識別的交通信號裝置?
為什麼國內這幾年的飛機誤點越發頻繁?

TAG:汽車 | 交通 | 用戶體驗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