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以後你對楊紅櫻的校園小說有什麼感覺?

小時候看楊紅櫻覺得好好看,大一點之後就覺得CP感好足,想知道大家在長大以後再看楊紅櫻都有什麼感覺?


小時候還是很喜歡的,對其中表達的部分理念有同感吧。
文筆還行,看久了感覺一般,小學經常拿來應付好詞好句摘抄。至於故事情節,在當時看來是挺有意思的,以後再看就沒那麼吸引人了。
我現在也才高中,再看她的書的感覺就是,這是小學生會喜歡的書,不過也只適合小學生看了,我個人初中時把她的書清空了。
從這方面來看,不算是非常出色的兒童文學。兒童文學應該不僅在小時候有價值,如果一本書你長大後不想看它,那麼你小時候就不應該看它。
最後提一下書中的理念,關於童真的部分確實很理想化,不過它的衝擊力並不強,還不到能夠影響人的程度。我在閱讀時,感覺到的是她對校園教育的不滿和個人的心愿,可是沒有特彆強烈的認同感和情緒波動。
關於炒冷飯,這個很明顯。我覺得她早該收手了,或者換個創作方向,在兒童文學方面,她表達的已經夠多了也夠充分了,很多後期出版的書都在重複舊的思想,容易造成審美疲勞。


不斷的炒冷飯,蜜兒的故事從蜜兒系列跨穿到笑貓系列。最出名的馬小跳系列從一開始的浪漫想像吹泡泡糖跳木馬(《貪玩老爸》)到後期的時光轉動傘(具體只看了一眼,應該是笑貓里的某本),越寫越像童話。而且長大之後,越來越難理解她所說的教育的失敗,一個學校的校長要為孩子打造一個童年就無視應有的教育紀律(《開甲殼蟲車的女校長》),她給我的感覺就是為了所謂的「捍衛童年」而去抨擊所有的成年人。其實說白了,那些大嘆教育失敗,大嘆沒有童年的人其實都不是當事人,當事人們都樂在其中。孩子時代是人格成型的時候,個人認為還是應該多加約束,如果像楊紅櫻阿姨所說的保持童真,怕這份兒童真最後就眼變成「小時偷針,大了偷金」。她的作品太過於理想化,涉及到的東西很狹隘,現在到了20歲的時候再看,可能只有《男/女生日記》《漂亮老師和壞小子》《假小子戴安》這裡本書還有些真實的意味吧。


大三留學狗,到現在都依然會看笑貓日記。長大後覺得楊紅櫻的書可以說是我一直以來看過的最喜歡的書,以後也會給自己的孩子看。

其實從小的時候就感覺她的書比起其他人寫的,帶有那麼一點點的對大人的世界的厭惡有那麼一點點的憂傷,感覺可能也是融進了她的態度。


是寫H4的那個,還養了一隻好大的狗的那個嗎?


童真這點我很同意。

但是,恕我直言,像四個調皮蛋那樣子混過讀書時代,能考上重點大學或者成材的可能性都不大。而且,給價值觀尚未成型的孩子看,有可能引導他們走上叛逆的道路,還能給自己找到個不好好學習的理由,叫童真。

結局太過理想主義了。


夏林果x路曼曼,好磕
全員小學生那是墜吼的


小的時候家裡人也沒和我說過月經這種事,後來看了《女生日記》,才知道女生會有這種事,小學來月經的時候也沒有太驚訝,只是翻箱倒櫃找了一片老媽的姨媽巾用。
後來上了初中,同學和我說她第一次來的時候還以為自己得病了,被嚇哭了。我才知道原來並不是每個女孩子在來之前知道這些事的。而且書裡面還有很多關於青春期女生的事,比如乳房啊之類的。
總之,她的書是我最初的關於女生生理心理的書,很感謝她


推薦閱讀:

第一次和網友面基是怎樣的,有沒有發生什麼奇葩或有趣的事情?
你還能找到你大學學校的照片分享一下嗎?
在學校做了什麼事情而一舉成名,然後發生了不可估計的後果?

TAG:小說 | 作家 | 校園 | 兒童文學 | 楊紅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