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創作時,情節合理推進到主角組徹底絕望的時候,作者應該刻意給他們製造逆轉的機會嗎?

還是說順理成章地推演到絕望的結局?


大部分人看作品看多了,自己寫的時候會下意識的不斷逼迫主角,因為這樣情節好看,這也沒錯,某種意義上來說算是好的創作直覺或者品味。

但職業作者一般這麼安排都是有目的的。

比如說你想寫主角的特異點,那麼他一直很平凡,直到被逼到絕境突然爆發。

或者你想諷刺主角,他一直很厲害很自信,但到了真正的考驗完全崩潰了。

又或者你想講價值觀,主角很孤獨,很善良,很努力,最後被逼到絕境,很多人都來幫助他,這個世界其實比他想的溫暖。

這個也有反過來諷刺的例子,大家都以為社會秩序能保障一個困苦的人,但事到臨頭他其實沒任何出路。

這些都是有既定角色刻畫或者價值觀的路子,即使是『我沒特別想寫什麼,只是為了情節夠緊張拚命寫就寫成這樣了』,這時候把之前的故事再過一遍,還是能找到一些跟眼前的勝負無關,潛意識裡認同的東西,在這裡把這個新發現的東西寫好就行了。

比如說我一直在寫戀愛劇,但寫到已經要失去對方挽不回了,然後研究一下角色,發現我內心深處一直是認為角色的性格獨立是她戀愛註定失敗的原因。

這裡就可以寫她崩潰了放棄獨立,然後挽回了。或者寫她發現男主角只是想要個附庸,不值得自己追求等等。

如果完全找不到,就是一個特別純的情節劇,那逆轉理論上也不是不行。逆轉是敘事正確的。

故事本質就是先讓讀者確信一個事情一定會發生,然後用讀者能信服但沒想到的手法逆轉。角色多空洞或者價值觀多空洞都沒關係,能維持這個確信-逆轉的節拍就能完成最低限度的敘事責任。

爆漫王里舉過強行找之前隨手寫的細節,把它說成是一個預埋的線索,現在促成了逆轉的例子,都是長篇連載里救急的手法。

但即使是情節劇,大部分也都是有世界觀的,這算是一個最低限度的價值觀,強行逆轉往往會損傷這個世界觀,進而損傷故事。

其實邏輯是很活的,不需要死腦筋糾纏這個『情節勝負』,失敗也不一定意味著故事結束。或者說只要動腦筋,在失敗的前提下不讓故事結束的方法太多太多了。

武俠喜歡寫跳崖然後撿寶典,雖然已經用濫了,但思路是沒錯的,起碼比大壞蛋話多殺人手法複雜導致殺不死英雄的套路要好。對抗故事裡往往能想到一些主角用以威脅壞人的手段『你殺了我明天你的事情就會曝光』之類的,或者變相的『如果你不殺我我幫你弄到什麼什麼東西』,或者中立一點的『我認輸,我觸動一個終極的機制把戰況鎖定,等將來變數發生』,然後劇情從一個其他人企圖啟動這個變數開始寫。

還有就是『原本以為不能接受的失敗其實是可以維持的』那種,哈利波特中,伏地魔得勢了之後,角色其實還能繼續在校園框架里活動。rewrite里最後人類面對了自己的滅亡,但這件事情要在很久很久的未來才能到來,人類開始尋找離開星球的出路等等。

或者把整個敘事向上提升一個層次,在最高層的大秩序下故事不能現在在這裡結束,然後強行保住主角,當然他要付出慘重代價,比如說從此變成吸血鬼,或者肉體死了,意識存到一個電腦里等等。

但是,根據最新時髦的講法,追求單線故事的複雜度和反覆逆轉其實是沒意義的,現代故事其實並不把一根單線反覆的扭轉和變化,相反,每條線單獨看(在沒有被其他線介入的時候)都是非常樸素敦實的,巧妙的是多線編織的手法,不同的人追求不同的目標發生碰撞,把他們從各自的宿命里改變了,這樣可以讓故事在複雜度,信息量,猜不到的方面上升一個數量級,又不在單條線上破壞太多角色特質和世界觀,會好看很多。


看怎麼寫更有趣。

意義之塔是沒有頂的,所以全心全意為樂趣服務就可以了。


讓他死掉就好了。


通常作者會在最後衝突之前,提前埋好逆轉的伏筆,達到「意料之中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先讓讀者擔憂、絕望,再逆轉,才會有驚喜。或鋪墊好逆轉條件的前提,讓讀者期待條件達成的時刻。
像《龍珠》這種打打打的漫畫,在悟空變身超級賽亞人之前,也做足了鋪墊。
如果作者早期沒想好,又把衝突對象的優勢定得太高,那麼只能靠開掛和巧合逆轉,會顯得突兀,即使事後強行解釋……


好的作品應該看不到作者的痕迹,而是由人物性格推動劇情發展。寫不出好的劇情是筆力不夠,拾人牙慧,沒有創新劇情是筆力不夠,刻意寫得絕望,最後劇情卻圓不回來,或者強行開金手指、主角光環,導致讓人看出作者的存在,是筆力不夠。

我舉一個正面例子,劉慈欣。

我不知道為什麼很多人說劉慈欣文筆不好,在我看來劉慈欣的筆力不要太好,他只是沒有花時間去塑造意識形態的衝突,而且他這本書里充斥著精英主義,所以人民群眾往往都以一個群氓的姿態出現,看樣子他懶得塑造什麼偉大的人民群眾。

但是他的劇情都是由人物能力和性格推動的,沒有開過金手指。

第一部,羅輯的翻盤點,我們所有觀眾都期待,以及預測著羅輯能絕地大翻盤,但是卻越看越絕望,我當時在想,哇只有最後一章了,羅輯真的不打算翻盤了嗎?

結果,就在最後一章的最後幾百個字,他就這麼平淡地完成了面壁者的任務,計謀很合理,地球人還是那個地球人,三體人還是那個三體人,沒有誰開金手指。

但是,結局卻是驚天大逆轉的, 地球又苟延殘喘了下去,這可是蟲子對外星人的勝利。

還有大史和章北海所用的計謀,他們的任務都是艱巨的,但他們完成任務,是小心謹慎、勇敢果決,突破下限所致,看不出開金手指。

當然,他們該死也得死,《三體》是群像小說,不需要主角活下去,地球都能炸,何況一個人?

但是我相信劉慈欣寫YY文也能寫得非常好。


在《jojo的奇妙冒險》第三部中,亞空瘴氣一戰,主角二人組陷入難以破解的僵局,此時波波腦海里出現三個選項,想必這也是題主想知道的答案。

到最終波波「臨死前」終於意識到結局是選項三,現實是殘酷的,這也是作者毫不留情給讀者的答案。不過後來波波被同伴伊奇捨命救下,因而背負了同伴的使命,開始正視自己的命運。

選項一和二都是美好的,如果還像這一部的前期情節,肯定會是發展成這兩個選項。但是為什麼這一部口碑非常好,正是從這幾戰開始,作品由輕鬆變得嚴肅,讓角色在作者的設計的挑戰面前迷茫,凸顯了現實的殘酷,也點明了作品的主旨:歌頌生存和勇氣的,一曲人類的讚歌。


看題主想寫什麼樣的題材吧,答的可能不好,僅供參考。


首先,除非是特定的故事類型(喜劇,愛情故事),一般不要依靠機械降神——也就是巧合——的手法來解決最終高潮動作時主角無法戰勝對抗力量的問題。這種手法一般會削弱故事的張力,並導致主角的人物成長不完全。

這裡說的巧合包括他人突然來幫助主角,或是對抗力量犯了比較傻的錯誤,導致主角抓住機會。

如果主角一定要逆轉並獲得勝利的話,可行的解決方法有兩種。

其一,就是給主角精神上開掛,直接懟過去,結束。

其二,是上面有答主已經提到過的伏筆。通過預埋的伏筆,主角可以依靠預先的計劃之內的,扭轉對抗的局面(相對的,這對於對抗力量來說,相當於掘開了一道鴻溝)。但是如果對抗力量超級強大,在主角開啟了伏筆的情況下任然打不過,又不能依靠機械降神的手段扭轉故事的話,那麼還是要回到第一種方法:給主角開掛。

這裡的開掛可以理解成主角爆發出強大的精神力量,而後打敗了對手。

————————————————————————————————

那麼怎麼給主角開掛?

要點有三個。

第一,讀者必須對主角有移情。讀者必須要移情與主角,並關切主角在執行最終的高潮動作時能不能成功。這樣,當主角面對最終的逆境並最受磨難,面臨失敗時,讀者心中會同情主角,可以忍受開一次掛導致故事邏輯性的輕微崩塌。

第二,主角的動機必須合理且真實。主角必須心中清楚知道他在執行高潮動作時的慾望目標是什麼,並且這個慾望是他必須要得到的。否則對主角面對強大的對抗力量並開掛打敗了對手時,觀眾心裡會想:「主角為什麼要這麼努力?他完全可以放棄他的慾望目標,這樣就不會這麼慘了「。觀眾會覺得主角的動機不強,行動不合理,然後故事就此崩塌。

第三,主角應該有犧牲。這種犧牲可能是物質層面的,也可能是精神層面的。主角開掛贏得了勝利,但還是付出了代價。這樣子的設計既可以增加開掛的可信度,也可以增加故事的深度。因為犧牲才是主角作為英雄的核心。

(其實還有額外一點,主角應該有戰勝對手的可能性。也就是說,主角應該有一定的實力,對抗力量不能比主角強的過多。如果主角本來就毫無勝算的話,開掛就會被認為是完完全全的劇情崩壞。)

如果如果做到了上面三點,一般通過開掛方式解決最終對抗的場面絕不會有邏輯崩潰的問題,起碼故事能夠成立。然後這個場面能寫多好,就是其他方面的問題了。

……………………………………

好像扯偏題了?總之最後無論是逆轉然後主角勝利,或者是沒有逆轉主角被擊敗,這都不是故事設計的問題,而是作者按照自己對故事主題理解的取捨。


小說就是一點一點剝開豬腳外殼的一種工具,當情節對主角不利的時候,就會使主角認清自己,到底是堅強,還是懦弱;有沒有生的慾望;是自私還是無私。既然不利的情節這麼好,就一定不要躲開這種情節,一定要試著讓主角更真實。

戲劇性,是小說里比較重要的一個元素,如果逆轉可以使主角與他人更加豐富的衝突,那麼為什麼要避免呢?


其實在於你想怎麼去把這個結局寫好。

你如果想結局完美、皆大歡喜,這個時候感必要地創造條件可以讓主角們得以逆轉。

如果你想得到一個絕望的結局,你也可以製造逆轉的條件,而你需要做的事就是把希望帶給主角們,然後一點一點地摧毀它,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反差就形成了。

不知道在哪聽過的一句話:「我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沒有見光明。」


代入感是個老話題,本覺得多說無益。也是最近看了這邊的幾個評書、心得貼,才忽然有種不吐不快的感覺。

商業流對代入感趨之若鶩,想出各種辦法提高所謂代入感。

文藝流則對代入感相當地不待見,好像打出「代入感」三個字都嫌髒了自己的手指;要是有人評論的時候說他們的書沒有代入感,說不定還會沾沾自喜。

不想要代入感的姑且不論,追求不同也不能硬塞給人家不是。

想要代入感的要如何形成代入感,論壇里看到的總結一下有以下幾種意見:

1 主角和讀者越像越容易代入

2 主角越強越帥氣越爽越容易代入

3 主角沒有靈魂沒有個性有助於讀者想像代入

4 介紹一下主角的背景身份有助形成代入感

5 (隱藏內容讀完本貼自然明白)

好,那麼現在開始比較:

主角A是個平凡的學生,沒有什麼特別擅長的事情,平時喜歡看看網文,雖然普通,但心中一直懷抱著秘密,堅信自己的冷靜聰慧在只要有恰當的機會發揮作用就能抓住讓自己變強。

主角B是個修真的學生,有特殊的異能力量,比方說,能夠瞬間學會他人的技巧讓自己變強。

主角C是個基佬大叔,職業是學校的清潔工,鬍子拉茬有著啤酒肚,唯一的愛好是盯著體育課下課男學生們的胸肌看個不停。

哪個比較有代入感?似乎是主角A?主角B也還可以,或許金手指種類不合口味?主角C完全不行,寫這種主角完全是找抽?

等一下,故事還沒開始。

a.一天,A和女朋友一起在逛街,忽然,有一些拿著匕首的人開始胡亂殺人,A和女友一起開始逃跑,混亂中,A撿到了一把手槍。

在一條小巷子里,A和女主角被一個殺人魔擋住了去路。後面是混亂的街道十分危險,只有殺了擋在眼前的殺人魔,A和女友才能繼續逃跑。於是A舉起了手槍。

但A是個普通人,怎麼能隨便殺人呢?大叫著叫殺人魔讓開,但殺人魔根本不聽他,相信他不敢開槍。A咬了咬牙,果然不敢開槍,帶著女主角一起轉身往回跑。

沒跑出幾步,只聽女友大叫了一聲,A回頭一看,女友被殺人魔抓住了。

殺人魔根本無意用女主角當人質,要在主角面前殺了她。A再次舉起了槍,叫他不要動。

殺人魔淫笑了一聲,你開槍啊,你不敢。主角咬了咬牙,不行啊,殺人是不對的,還是沒有開槍。

眼看女主角就要被殺掉了,主角無法扣動扳機,這時候一個高人突然從旁邊跑出來,三兩下解決了殺人魔,然後告訴主角,你是個好人,能夠參破生命的玄機,沒有隨便殺人,所以我才出手幫你。

b.同樣的故事,大街上突然出現了殺人魔,但B根本不放在眼裡,很快就明白了那群殺人魔的目的,原來是和自己一樣的修士在利用傀儡收集靈魂,根本不用手槍B就能解決他們,但B已經厭倦了爭鬥,只想和女主一起快點離開。

在小巷子裡面對殺人魔,B繼續裝B,我無意殺生,不要擋我的路。殺人魔不聽,主角嘆了口氣,換了條路。但殺人魔卻抓住了女主。

眼看女主就要被殺,B的信念卻更加堅定,他們這是要破我的裝B功啊,不能出手。

結果女主被殺。B十分傷心,但他是修士嘛,他的師傅給了他一顆靈丹妙藥,女主倏地復活了。

c.同樣的故事,但大叔C是和基友在一起逛街,而且基友是個嗲聲嗲氣的人妖。

小巷子里,兩人被殺人魔堵住了去路,C舉起了手槍,殺人魔不讓。C看了看周圍,知道躲不過去了,默念你死好過我死,砰地一槍。

但殺人魔竟然輕鬆的躲過了子彈,C連開幾槍都打不中,沒辦法,只好和基友一起回頭逃跑。

但基友卻被抓住了,用一雙濃眉大眼卻忽閃忽閃的淚目地叫C快跑。

C慌了,又捨不得放下基友,子彈打不中殺人魔,怎麼辦?

這時候他發現殺人魔的頭頂上空一戶人家的陽台上吊著一個花盆,於是靈機一動,向那個方向開了一槍。

殺人魔本來是能躲開的,但以為C射偏了所以乾脆沒躲,被花盆砸死了,死亡的危機解除了。但是C的基友也一起砸死了,嗚呼哀哉,C抱著基友的屍體放聲哭泣。

ABC,哪個更有代入感?

首先A,A的反應確實更像正常人,遇上那樣的事情馬上就能開槍似乎要求太高了,卻總覺的他很討厭,遑論代入感,為什麼?

再來B這貨,完全浪費了金手指的設定,既然有能力,就快點把他們「轟殺至渣」啊。

雖然C要救的對象那麼噁心,卻反而是種「如果是我,我也會那麼做」的感覺?

個性、背景無關緊要。性格上,基佬C並不比A更冷酷無情,情急之下開槍也是普通人能有的反應,換句話說,C能做的事情A也完全能做。

代入感的區別並不在於主角是誰,而在於主角做了什麼。

你們難道沒有聽到讀者的呼聲?當殺人魔堵住了主角的去路,在一旁的讀者全都在高呼:快點殺了他啊,他是壞人。

主角要做的事情,是要為讀者實現他們心中的願望,替他們做想做的事情。這樣才能形成代入感。

這裡要注意兩點:

1.主角是讀者的希望,而不是要像讀者本人。

讀者希望主角開槍,但即使這麼希望的讀者,真的遇到了這樣的情況,也不一定能夠開得了槍,但那又有什麼關係,這並不妨礙我們希望自己能夠做到呢?

2.讀者的希望是模糊的,主角要做到讀者的希望,而不能只是和讀者一樣去希望。

比如C第一次開槍,發現殺人魔的敏捷度很高,根本射不中他,到了基友被劫持的時候,讀者希望他能夠想辦法救出基友。

如果這個時候C想不出任何辦法,只是和讀者一樣「希望」著,干著急,會怎樣?

「真是沒用,這種人還能做主角?」代入感瞬間下降。

而作者要做的事情,就是引導讀者內心的呼喊,要製作出那麼一個情景,讓讀者迫不及待的想要代替主角去做。

[至於如何創作這樣的情景,就是一個「需求」的問題,可以參照我的前兩篇:快感的方程式(一),快感的方程式(二)。

或許有人會問,完全順著讀者的意,那不是媚俗嗎?不是沒有絲毫創意,絲毫個性可言了嗎?

首先,主角用不著「完全」順著讀者的意。

比如主角在第一次被擋住路,女主還沒有被抓的時候,他還有退路可選,這個時候雖然讀者焦急,讓主角不開槍逃跑,也是可以的。有時候,還能夠加強讀者心中的焦慮和期待,讓爆發的快感更加強烈。

即便如此,這麼做也有喪失讀者的危險。

但在女主被抓了的時候,沒有退路,要做出重大的抉擇,強大的壓力面前,主角就一定要符合讀者的期待了。

都到了生死關頭,還在在意兇手的死活,這種主角還是去死個幾遍的好。

其次,讀者的願望是模糊的。

參見注意點2,讀者只有希望的方向,而沒有希望的具體內容。

最後,作者完全不用順著讀者的意,對代入感沒有什麼影響。

例如C第一次開槍,讀者希望他開槍,自然是希望他能殺死殺人魔,但是結果不一定能夠成功。

第二次開槍,讀者自然希望C能救人,但作者也能讓他失敗。

作者的安排,並不影響讀者對主角的代入。

(但是要注意,這裡只是純粹討論代入感問題,如果要寫網文,一定要給予獎勵。像c那樣的結尾,主角已經那麼努力了,卻什麼也沒得到,基友也死了,雖然不影響代入感,但這種純粹為虐而虐的段子,並不提倡。)

答案已經給出,代入感的本質在於主角替讀者做他們想做的事。

穿越重生文有代入感,是因為讀者也想要改變過去,並通過這種事得到地位,變強、變富、被美女圍繞,都是讀者想做的事情。

主角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沒有關係,代入感的強弱在於主角做的事情有多少符合讀者的希望。

當然,有時候身份性格的設定決定了能做到的事情和想做的事情。基佬能夠代入,因為那樣的情景,抽象為拯救自己所愛的人是普遍共通的慾望。

但如果是一篇寫基佬如何追男人的故事,對於正常男性來說,就幾乎沒有代入的可能了。女頻後宮爭寵文對大部分男性難以代入也是同樣的道理。

現在回來看開頭的4種說法,它們全都是錯的嗎?

雖然沒有涉及到本質或者沒有說清楚,但事實上,全部都是對的。

1 主角和讀者越像越容易代入

這是傳統的說法,比如羅伯特·麥基的《故事》中也有提到,代入感又稱為移情作用,代入的關鍵就在於「像我」。

設定上的相像當然也有影響,但關鍵還是行動。設定上相像,慾望也就會相近,容易替讀者實現先做的事。

2 主角越強越帥氣越爽越容易代入

雖然B舉了反面的例子,但事實上這一條也是很有道理的。

又強又帥氣的主角,有能夠替讀者實現願望的能力。

就算讀者本身是個宅男,也希望在危機時刻能夠救下女友,也希望功成名就受到眾人仰慕。

但宅男的設定又缺乏這種能力。

被賦予力量,就應當用於實現讀者的慾望,而不是像主角B那樣蛋疼。

3 主角沒有靈魂沒有個性有助於讀者想像代入

強烈的個性容易讓主角有一些讀者沒有的願望。

比如基佬,寫出基佬主角的作者,難道能忍住不讓他去追男人嗎?如果作者還蛋疼到寫一個楚楚可憐的少女倒貼的情景,讀者心急火燎地想要動手,基佬卻毫無感覺反而覺得煩,自然無法代入。

太強烈的個性會影響代入感,但並不是說主角就不能有個性。

如前所述,就算是個性到基佬的程度,一樣能讓讀者代入。

4 介紹一下主角的背景身份有助形成代入感

好像是在 三十二般變化 同學的書評樓里看到的說法,主要針對穿越流無限流什麼的,在穿越之前介紹一下主角的背景更好。

經驗形成的結論,「或許」有一點道理,「好像」有人那麼做成功了。但是很煩很多餘的感覺又是什麼?

能夠成功加強代入感的背景介紹,往往不是單純的背景介紹,有特定的情景設定。比如《曹賊》主角在穿越前是個英勇的警察,並因此殉職。

很多人喜歡用含冤而死作為穿越前的背景,不是沒有道理的。

讓讀者為主角感到不平,「不平」產生了需求,主角有復活並且變得更強的慾望,讀者也是同樣的。

代入感一旦形成,讀者就會至少被綁架一段距離,雖然俗套,卻有效。

但是首先,要這麼寫,要具備寫好穿越前這一段形成代入感的能力,要不落窠臼。

其次,即便成功了,穿越之前多半只是普通都市和作者的苦水,真的就比穿越之後的遭遇所形成的代入感要好嗎?還推遲了穿越之後富有特色情節的進入。

就我而言,還是支持直穿黨。

主角的身份背景的作用

gsylthj 同學說得不錯,我就是這個意思,ABC身份背景的例子只是為了體現反差說明問題,代入感和身份背景沒有關係,代入的只是特定的立場和處境,因為做出了讀者希望的行動,想要知道行動的結果,人物或者說自己的命運;代入的人甚至不一定是主角,有時候我們會發現即便是配角在特定的場景下也會很有代入感,想要知道他的接下來的命運會如何

至於gsylthj 同學的問題,不同身份的人在同樣的場景中做出同樣的選擇,哪個更有代入感,答案「其實是差不多的」。

自然每個人都有喜好的傾向和不喜好的厭惡感,比如有人喜歡中二病對中二天生有更好的代入感(比如我),也有人特別反感開始就有負面加成,就算是基佬主角,說不定對於基佬腐女讀者來說一開始就有更好的代入可能也說不定。

主樓只是為了舉例子,一般而言不應該選擇像基佬或太監這種預料到對預期讀者群會有負面加成的身份作為身份背景,只要不具備太大的「個性」,負面加成的可能性也就越小。不過也不必太過在意,並不用為了代入感而特別設定身份。

至於主角身份背景應當如何設定的問題,因為早有前人說過了所以才不想重複。

身份需要注意的是「合理性」,要讓主角有替讀者實現希望的能力。

比如主角D是個七十多歲的老頭,連手臂都抬不起來遑論開槍,放在例子的那段場景中,再怎麼都有心無力。

例子僅僅是一小段,如果真的是文章篇幅更長對主角身份的限制也更多,比如如果要讓主角去追女人,就自然不能是基佬,如果要讓主角挑戰權貴,自然要有挑戰權貴的力量或本錢,也總不能扔個白痴到故事裡去當主角。

當然比起限制來,作者對主角的選擇更多


如果在日系動漫里估計會打上「大危機!絕體絕命」什麼的字眼吧這種情況。。。

明顯是用來吊胃口用的,可做選擇基本就是開掛(突破)/墮落(輸了)/新轉折(直接跳過這段,扔一邊以後當記憶碎片回溯)

個人最喜歡還是安排開掛+墮落結合的展開,英雄自己光影兩面的鬥爭一直是為人津津樂道的,不過這個墮落要調好度不然就變成黑了洗洗白再用這種狗血劇情了。。。(如某劇邪X力量就是不停黑白切切到最後觀眾都膩了。。。)

選擇突破結局的話也就是傳統實至名歸的正義必勝?套路,給予的絕望越大主角逆襲之後讀者感受到的爽快感越多,但是部分追求高逼格探討內涵的讀者會感覺作品落了俗套。。。

選擇墮落結局的話也就是比如殺死龍的勇者最後變成了龍這種類型的結局,好處在於會讓人發出感觸頗深人生無常等等等等感悟更有甚者可以借題發揮寫出千字滿分作文放上知乎豆瓣供認點贊瞻仰,不過想當然的也會有部分不滿意的讀者可能會打算寄刀片或找作者探討下人生什麼的。。。

最後的新轉折是給打算階段性完結的作者使用的,當實在苦於這個環節的時候則選擇性的直接跳過這段情節,接上後續的故事同時讓讀者對中間缺失的部分產生濃烈的好奇心,之後在劇情里旁敲側擊的插入劇情碎片就好。。。


1. 刻意肯定是不行的,你必須要有鋪墊,讓逆轉在情理之中,這一切是主人公自己努力所得。

2. "消極"的結局或是"積極"的結局不能作為評判故事好壞的根本。關鍵點是主人公在面對困境的時候所作出的抗爭,也就是衝突點的表現。

  • 假設你的主人公曆經千辛萬苦達成夢想。很好,這很勵志。
  • 假設你的主人公曆經千辛萬苦最後失敗。不錯,這很現實。

3. 什麼是"絕望"?那就是給予希望,然後再摧毀它。


羅貫中:「你可以讓主角組整體人氣最高的第一個死,最能打的第二個死,領導力最強的第三個死,然後留一個最牛逼的被大魔王耗死」

馬丁:「實名反對樓上,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設定一個團隊然後讓他們全死光,樓上書里的關羽什麼在我的書里最多撐三集」


創作啊,看心情唄。

真實故事的話就應該走事實路線了,不過結局如何要的是真實。

如果是杜撰的,還是要看作者想傳達的思想是什麼。

如果僅僅是希望故事可讀性強,吸引讀者繼續深入閱讀,可以可以逆轉,最後給個圓滿的結局。也可以像郭敬明很多作品一樣,就用一個悲傷,有缺憾的結局。

記得哪位作家說過,悲傷的不圓滿的結局往往令讀者印象深刻。

神鵰俠侶裡面永遠的遺憾就是,小龍女的清白被玷污,楊過失了手臂,又等了16年,這部分卻是所有人都能記住的。

觀眾可能記不住神鵰結局的時候襄陽最後守住了,最後一仗郭襄被救了下來,最後楊過和郭芙和解了,眾武林高手援助襄陽城,瑛姑和老頑童原諒了裘千仞,原諒和段王爺,和一燈大師三人生活在一起。等等。

記住更多的,是遺憾


知道為什麼觀眾會老老實實的肩並肩、汗胳膊並汗胳膊,擠在黑暗的影廳里,憋著屎尿,一坐兩個小時,仰著脖子看完一部電影嗎?

我們大部分人,一生都在浪費時間,碌碌無為,死的時候都帶著未嘗夙願的遺憾。

就如梭羅說的,「大家都過著一種默默絕望的生活。」

但人類不能允許自己相信這一點,相反的,不論命運如何捉弄我們,我們都一直心懷希望。

因為有希望,所以我們不會選擇死亡,不會去蹦鐵軌,不會去跳高樓。

那些人的生命中,只剩絕望。

我們觀影,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觀看希望。

如果一個主人公完全沒有了任何希望,觀者就會對他失去興趣。

只有存有希望的人,觀眾才會去關注他。不論主人公的希望最後實現與否,在他追逐希望的過程中,作品所嘗試去展示的深度與廣度,才是每個作家該去追求的。

而這一切的前提,就是尚存希望。

否則,人走茶涼,你寫給誰看?


私以為,主角就不應該有絕望的時候,哪怕一瞬間的自我懷疑也不行。

前面有人說白夜行,人家白夜行的女主,直到最後也沒有絕望過,是一條路走到黑的。最後多絕情,連頭也沒回。

有個說法,主角只有在開篇的時候,可以猶豫,可以迷茫,但是通過一系列的事件,主角找到方向,越來越堅定,到了結尾的時候,正是自我肯定達到頂峰的時候。

如果是個悲劇,這種自我肯定將來帶悲劇的結果,否則的話,這種自我肯定會導致美滿的結局。

所以,最後主角是不能絕望的,絕望的是情節,是讀者。正是主角的不絕望,才會令讀者絕望。再次參見白夜行,女主的決絕,讓讀者冒著冷氣,感受到了對人性的絕望。


可給可不給
對於價值觀你是怎樣看待?又或者你想寫悲劇還是喜劇
悲劇誕生與你對社會看法以及三觀 喜劇也一樣
不一樣的價值觀就會有不一樣的作品
就像火影里的鳴人他就是一個強大生命的化身
九尾妖狐只是作者用來刻畫壞的一面的配角
最後鳴人堅持自己的火影夢 戰勝了封印在自己身體里的九尾妖狐
這樣的故事是比較意像化的
想一想如果讓你去探索社會中的真實現象你會直接的說出還是用意向的表達技巧?


可以參照《白夜行》之類的寫,前面百分之九十九壓抑著不明所以,最後一頁豁然開朗。


什麼叫刻意製造?
要逆轉還是不逆轉,之前沒想好嘛?
如果想好要逆轉,埋好伏筆了嘛,有合理的伏筆還會刻意嘛?


既然已經合理創造絕望
又何必刻意讓故事崩壞


推薦閱讀:

編劇會不會因為拍攝難度被要求修改劇本?
將遊戲劇情改編成影視劇劇本,有哪些難點?
寫劇本的時候怎麼能在短時間了解一門學科和知識?
為了去蹭課在中戲找了份雜工,進教室的時候怎樣假裝經常來上課的樣子?
如果一個城市遍布超能力者會怎樣?

TAG:故事 | 編劇 | 小說創作 | 寫作技巧 | 漫畫創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