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曲藝愛好者們手裡有很多好東西,卻不舍的往外發?

吾以血空之名來提問!就昨天出現的7.9老藝人錄像資料泄露大案來說,這兩段多數人以前都沒聽過,也許來知乎後看到立黨說有個李國盛量的怯洗澡,完,心裡長草了吧!直到昨天犯罪嫌疑人捌某把視頻放到土豆,這一塊大石頭是砸了腳。。。不是。。。落了地了。還有當初趙心敏的打燈謎,是從電台流出的。電視台電台好東西可是不少,其實有條件的,在那工作的,又好這個,為什麼不能把好東西都公布出來呢。還有一些民間的愛好者,手裡珍貴資料不少,有的就是從電台弄來的。。。為什麼不能在網上發呢?


因為涉嫌侵犯信息網路傳播權啊。。。
我買了李潤傑快板書的CD,特別棒,你知道我多想分享嗎?但我不能。出版社會告我的。


怎麼說呢。
國人是被慣壞了。
在大部分西方國家,傳播音像製品可是要交版權費的。
中國呢,免費聽歌看電影都成了習慣了。
【好在最近有一些資源,需要付費收聽或觀看。我知道國人需要慢慢適應,但收費這個行為絕對不是錯的】
這裡要說的是,像這些特別有價值的珍貴資料,好多愛好者都是求爺爺告奶奶花了大價錢從版權方手裡買來的,有的甚至被嚴格叮囑保密。
憑什麼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大肆公開非法傳播啊,經過版權方同意了么。
大師們的藝術就這麼賤啊。
不覺得對不起這些老先生么。


流傳有個範圍,現在認為互聯網就算公開,世界人民佔有,其實很多東西上不上網,願意看的人,能看出滋味的人,就那些,要基本都看過了,上不上網就不重要。
共享,是「升值」還是「貶值」?有人講聚藏守制,有人講聚散有時,是難分高低的。
很多資料是擠兌出來的,我同意。打破平衡,總要有人「心裡長草」,失落感是精神的,利益受損是物質的。誰長草就觸及了誰,「利益紐帶」當中的人們,因為趨利而做出的判斷、決定,我個人不尊崇,可人家也沒招我,也大可不必為仇為敵,各不相擾。利益相關之外的人們,無論持何態度都是權利,必須尊重。
大家議論的這些資料有多大力量?可以影響到「藝術生態」,牽扯到「去偽存真」。對於愛好者,能夠滿足「好奇心」,「求知慾」,收穫身心愉悅。
作為愛好者,「隨緣」,「戒貪」就一身輕鬆!有就看看,沒有就算,心平氣和~
「不對知音,大不該挑動瑤琴」這一條是一定存在的。
收藏,藏嬌,這是自古的一個「愜意」,「滿足」,「享受」,這裡是有文化習慣的。登峰造極就是「含笑半露」,「似有若無」,最好是全跟我打聽,我還不置可否~你手裡有,單純藏是不過癮的,得透出風去,讓你知道,可不給你~從中獲得極大的滿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題外話:
現在網上的戲曲、曲藝資料,就我個人的愛好程度,夠我看到死,更別說品了,細品,下輩子~
相聲門檻實在是太低,濫竽充數太容易了,很多前輩的資料,業內要對業外保守,道理很簡單,怕露餡,業內同行間相互保守,競爭關係,你死我活,突出稀缺性。
我說的是現在,如今的相聲,徒子徒孫們還能怎麼學?就是錄音錄像,還能跟誰學?張永熙活著呢,老爺子快一百了,還能怎麼教?什麼叫失傳?手遞手叫傳,隔著叫扔!斷代啊!
作為觀眾我真心的希望,特別是青年相聲演員,好好跟錄音機,錄老師學學。不用與時俱進,「學我者生,似我這死」,胡說八道,就怕你四不像,個性突出,學像了就成了~「跟錄音一樣,人家聽錄音好不好?」,那您怎麼不說錄音聽不膩呢?


電台資料不公開播放我是反對的,憑什麼你們拿著公家的工資自己悶得兒蜜呢?
私人手裡有珍惜資料不公開我沒法反對。人自己的玩意兒不願意分享誰也管不著啊!
就等著再有個什麼運動一定砸爛電台曲藝資料庫。全特么公開嘍!


我爺爺1989年在北京電台錄的全套的三國演義消失了,現在動不動都是袁闊成的,只能呵呵了。不過紅岩和平原槍聲還有雍正劍俠圖的版權還在。


發現了有趣的事情。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誰也說服不了誰就別上別人的圈子裡礙眼去。
別來礙我的眼。
我從來不考慮叫醒裝睡的人,或者馴熟一條瘋狗。

以下為原答案,一字不易。【註:後面有幾句編輯的時候沒了,我也不知道什麼情況。

題主所謂的「曲藝愛好者」們不把資料放出來,說明你就不是愛好者。
不是愛好者,你在這搗什麼亂?就算給你了,你看么?
網路時代這點也好也不好,很多產品複製的邊際成本太低,導致一些愚昧的人認為其本身不具有價值。
擱過去,你想看一本書,人家借給你讀,你想反覆看還得自己用時間抄呢,好東西沒有白給你的。
微博上有一位知名的袋鼠,殆知閣先生,人家收集了大量的古籍做成電子版文檔供大家分享。但當初人家分享時也說,雖然我這是免費的,但我得讓你費些辛苦才能得到。不然你不重視。
懂了么?我不信如冰焰劉金明之類腌咋能懂。
再舉個評書的例子,我現在在聽武啟深、鄭思傑、武宗亮、郭鶴鳴幾位老師的評書,既去現場、也聽喜馬拉雅的版本,也混跡於幾位的書友群中。現場演出,30一張票,座總是滿的;遇上沒聽著的時候,找找網上錄音,買一買鶴鳴陋居里的視頻。首先說,我覺得不貴。十塊錢換一個小時的故事,值得。其次,這是人家幾位的飯。這周武啟深老師沒去書館,為什麼?葉蓬葉老闆給他應了個別的地兒的場子,不好不去。而且,比書館掙得多。這是演員的飯轍。有個孫子,不止一次混進了四姐的書友群,想騙一部喜馬拉雅上收費了的鄭老師的「民調局異聞錄」,次次被罵出去。想聽自己買去,吃飯知道花錢,精神食糧就能免費了?餓死丫的。而且說,幾位老師不是沒有免費的作品。
說遠了,說回愛好者的問題。同樣是這幾位的現場評書。愛好者手裡為什麼有?天天跟著!首先說,一場不落的跟著,30一周兩場,您算算一年是多少?演員都說,觀眾比演員還累,你想聽,你付了這份苦心么?再說有那麼幾位,就是和演員打成一片,幫著做節目單,幫著打理公眾號,幫了很多忙,你做到了么?人家手裡有演出視頻,是演員授權的,你有么?

不付出就想得到?


泄漏大案。。。據我所知這段視頻已經在很多曲藝資深愛好者內部流通了很久了。

為什麼不捨得呢,因為這些曲藝愛好者里有兩種,一種是真的往外賣的,自己倒騰+翻錄+刻盤,家裡一堆原帶的唱片的,從他們的角度講,原帶屬於他們自己和單位的,他們並沒有義務給大家免費翻錄整理並上傳這些資料。另一種是不以盈利為目的的,但是跟第一種人是好朋友,第一種人經常分享個老錄音老錄像給你,但是囑咐你,「這可是好東西,可被給別人,別傳網上去」,這個圈子就這麼小,誰都不敢承擔違反潛規則的風險和責任。

另外從曲藝愛好者的角度看,張大民說得很對。比如曾經有人跟我分享過一段駱玉笙的新梅花調《哭黛玉》,哦我的天呢,駱玉笙一張嘴我就知道這段重大的意義。然而這段如果分享在知乎上,估計會有人說,「什麼呀,磨磨唧唧的,還不如德雲社發四喜和小嶽嶽的照花台好聽呢」。

我曾經也有一塊硬碟,裡頭都是我收集的資料,有公開的,也有未公開的,林林總總也有幾十GB。後來當我的電腦里裝滿了大量自己工作學習的資料時,我發現自己也沒有足夠的精力去收集和整理這麼多的資料,慢慢地也就不聽了。現在硬碟被我搞丟了,把裡面的東西再集齊一次也很困難了,聽東西也就隨緣了。大部分曲藝愛好者大概也都和我一樣,曲藝只不過是一個愛好,可能收集這些未公開資料能給自己某一時期帶來特殊的樂趣,然而生活中總是會有其他更重要的東西替代它吧。


1.為了顯擺

2.為了愛好而收藏

3.不對知音不必談

4.在電台電視台等處,會有這樣的情況:
①.資料損壞(不管是不是壞在現任工作人員手裡),根據規定不能播出;
②.資料損壞,是壞在自己手裡的,但是這種老資料輕易沒人動,自己不說就沒人會發現;
③.由於②的存在,後來入職的工作人員可能都不知道老資料的存在。
只要媒體放,愛好者手裡肯定就會有。

5.無償分享等於斷了某些人的財路,會給自己惹麻煩。舉個例子:我喜歡國外一位傳統曲藝的表演藝術家,他有一個中國粉絲,該人長期無償分享這位藝術家的各種資源。因為擋了幾個團體的財路,這位粉絲的受到的威脅從線上變成了線下,最後只得退圈+人間蒸發。退圈退得相當徹底,現在粉絲這個圈裡已經沒有人能聯繫上她了。


說個真事 戲曲曲藝兩門抱 這個微信號 估計好多朋友有關注 有段時間推了幾條關於侯寶林先生的視頻及資料 然後就收到侯先生女兒的傳真 說侵權 需要撤銷 (裡面內容基本是大家都看過的老段子,部分是電視台都播了不下幾十次的)

再說一個 郭啟儒先生的女兒給郭啟儒先生出書 沒有郭爺演出照片 最後照片是買的

我找《珍珠翡翠白玉湯》電視劇好多年 最後花了2000找人買了一套拷貝 人不讓我傳 具體原因就不說了 我就傳給了幾個朋友 告知他們不要傳上網 結果四個月之後視頻網上有了

某電視台資料庫 有不少資料 有朋友看見一個人錄象帶上寫的「xxx演出《xxx》」(具體我記不清了)於是說找人買 對方開價不低 朋友準備先確認錄像 結果打開一瞧 「領導講話」(原帶早沒了)

我也不知道怎麼回答題主的問題 不過有朋友找我要資料我是有 准給 但是我真心不愛傳網上 傳了還有人罵 還有人說侵權要打官司 我還是躲躲吧 主要不認識律師@我是比茄多耳


不請自來。
張大民那一句「不是什麼人都配聽好玩意兒」真是把所有我想甩的閑話都超越了。
然而我反觀這個事情,有一些不一樣的想法。
題主說這叫「泄露大案」,我不理解為什麼這麼叫。我可不可以理解題主實際上對演出視頻的流出是持反對態度的?或者題主認為「流出視頻」是曲藝愛好者這個圈子裡「不可原諒的錯誤」?
如果題主真的是以上兩種想法之一,真的是大錯特了。曲藝愛好者之間從來不缺少資料的交流,「好東西就是要大家分享」這句在這個圈子裡一直存在。區別是對「好東西」的界定。所以真正的傳播都是發生在品味、喜好、層次相近的小範圍中的。流出那段二趙的大審,我一個呲牙都沒有,但是我從心裡佩服兩個藝術家,對,藝術家。我覺得很多我認識的人看這個如果樂了,應該不只是因為包袱,更多的是像讀到一本好書,得到一個好的經驗,亦或是發現了一個好方法時的那種喜悅。不客氣的說,這群人里不用對活,直接拉上台都能把傳統活演個大概,大審里的包袱結構基本上背都背出來了,再樂,就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那種樂。
我記得國樂好像有過一個大審,最大的一個雷子是上來個帶半條里匪面罩的…時間太久印象不深,可能記錯了。
我有一些朋友玩兒文玩,有的朋友好古董。當初那些東西對於我來說一點兒價值都沒有,衡量他們的方式只有換算成人民幣。現在逐漸明白了什麼叫「為了自己玩兒」。有的東西,有很多好東西,是為了自己看著開心,在朋友面前嘚瑟,他不給你看,要麼是你水平太低看不懂,要麼是你們關係太遠,要麼就是這好玩意兒太好了,真捨不得給別人看。
所以這個答案里我還是要感謝「泄露者」張大民同志。
我手機看的所以不知道題主具體是誰,如果有什麼地方說話重了,或者有什麼冒犯之處,你來咬我呀!


我舉個栗子:

大約十年前,某老先生,想找到他年輕時在電視台錄過像的一段曲藝作品,那裡面有些他年輕時才能完成的一些京劇武生式動作。電視台檔案庫出價是100000元/分鐘——對,五個零,他那作品大約時長20分鐘。現在十年過去了,這本珍貴的錄像帶還不得要價再翻幾倍?老先生偶爾感嘆:我是湊不到這筆錢了。

舉這個例子是為了說明所謂「珍貴」到了什麼程度,恐怕題主也沒有料到吧。您說,某愛好者要是得著了珍貴資料,憑什麼隨便就往網上放?原作者一生的巔峰心血再任憑入門觀眾品頭論足咂嘴撇嘴說啥?往網上一放,傳播什麼不論,價格就變一文不值。合著買來就為了做慈善哪?觀眾也不太買賬,圖什麼呢。

P.S:我倒是比較理解這種觀眾評價的行為,也覺得談不上誰對誰錯。可更能理解誰都不願意受這種窩囊氣,尤其是看到明顯low的評論時。玥波當初不太願意大隋唐的錄音外傳,也跟此有關。


因為有些人不配聽好玩意兒,捌某就是我,我就是~捌某!


反正最開始我也特別不理解,後來覺得也沒什麼,肯定有各種原因,所以就從問「這個錄音網上有沒有」變成了「這個錄音世界上有沒有」,世界上有的錄音,問人總是能求出來的


這個東西,歸根結底是收藏,我沒聽說哪個古董愛好者說為什麼收藏家的東西不捐到博物館,博物館的東西不都展出來。
收藏,就要隨緣。我剛接觸的時候也特別想要資料,過一兩年就無所謂了,因為看透了。
你看見好東西?只要好好活著,就有希望。


同仁堂的牛黃清心管用 人就得把方子告你么?


物以稀為貴。


樓主說的事情我不知道,但我很感興趣,希望樓主能夠指點迷津。如果真有好作品被泄密的話,我到真心想去收藏一下。


第一,有的資料是電台或者研究所的,內部規定不得外泄,所以就不能傳到網上,自己聽聽過過癮就完了。 第二,很多特別寶貴的資料沒人整理,或者說就是沒人願意整理,只有自己聽。整理資料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但又無利可圖,所以沒人做這個。 第三,怕發出來有人以此牟利,這是個真事,還就是題主說的這個老藝人專場,其實原來有朋友發到網上的,後來竟然有人下載下來截成一段一段的在私下售賣,而且賣到我這位朋友這兒來了~~~然後他從那以後很少網上分享過比較少見的曲藝資料。 第四,就是像樓上說的,有的人不配欣賞這些資料。
其實有些資料就是讓人擠兌出來了,不然也不往網上發。(您問的這個讓我想起趙俊良的那系列視頻的事兒來了)


因為我們普通人不配聽。


用魯迅的話,這是「皮袍下面的小」,
——對了,這幫人沒有皮袍,就一皮猴……


推薦閱讀:

沒有吳方言基礎的人如何欣賞評彈、越劇等地方曲藝?
大型文藝晚會上的京劇節目是否普遍有撒狗血的現象?
如果讓郭德綱跟王佩瑜搭夥唱京劇,是不是可以振興國粹!?
劉寶瑞先生的單口相聲好在什麼地方?
你經歷過哪些相聲、曲藝、京劇的車禍現場?

TAG:相聲 | 曲藝 | 錄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