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細節設計包括什麼內容?

眾所周知,細節決定成敗。在建築設計過程中也是一樣,細節設計至關重要。那麼在大學的設計課程中以及工作之後,建築設計細節具體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呢?


蟹妖。

先有態度,再有一切。
細節是一種「負責任的心態」,不僅僅指構造建構,還包括調研,設計,材料,施工管理甚至政策等等的配合。
在法國工作期間有幸曾經和西班牙的RCR事務所合作過一個競賽,下班回家把圖搬上來~
...................................................................
各位,我終於來填坑了。
圖片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圖片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圖片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

首先,細節包括對基地的尊重與認識。在國內工作,看過太多的項目,大家都是拿著一個僅有建築的SU模型在那裡做啊做。如果隨便打開這些項目,我們基本是無法判斷這個建築所在的基地情況的。或者說,這也許是建築師本應具備的特長之一不是么?——我們能夠客觀的分析複雜的基地,給予簡潔優美的解決方式。

這個競賽當時有我老師及RCR的老大們親自操刀,輪不到我們小咖去分析。但,我們會協助。看圖

這個設計是個老博物館的改擴建,最終成果是地上的三個玻璃廊+地下部分。大家看看兩張效果圖中的周邊建築(除了那個白白透透的玻璃廊之外)。都是我當時建模建出來的,並準確材質貼圖。第一張效果圖左邊近景的古老市政廳,當時根據很老的圖紙,加上去現場不斷的看,慢慢把模型建出來。

這種競賽其實規模不大,但他們依然非常認真對待設計,RCR的老大們親自到現場看,然後到我當時的事務所討論設計。其中一位法語好些,就負責溝通,另一位法語差些,但應該能聽懂,就不斷的在旁邊畫草圖。很多很多的草圖,我們討論到什麼,他就畫什麼。比如討論立面,他就畫了幾個立面;討論流線,他就布了幾個平面……
硫酸紙被早早裁剪成正方形,厚厚一疊放在一個盒子里,看得出他應該是走到哪畫到哪。對基地和設計反反覆復地推敲思考。這些草圖非常多,我挑了些放上來。

這個項目位於城市文化的軸線上,軸線上有老皇宮、市政廳、市民廣場、皇家花園等等。我們為了延續這條軸線,最終用了U這個對稱的圖形。因為不希望打斷這個軸線,所以是虛線勾勒出的U形,虛線最終落實到設計上,是玻璃和鋼做成的花廊,視線通透,可以穿人,既有圍合感,對稱感延續感,又有自由感。其中最靠近老博物館的一條玻璃廊,延伸到地下,作為入口,和老博物館的地下層連接。

即使是競賽階段,就會仔細考慮展品的擺放,並加以設計。會先了解會有哪些展品,展品的尺寸是什麼。

RCR是玻璃和鋼的專家。所有的構造節點都會設計(競賽階段!)

當時剛好在學習玻璃構造做法。我根據這些圖逆向地,把細節模型做出來了。我老師為了了解構造及效果,又親自去了RCR的一個作品現場看。

好~
圖片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好問題!
我認為建築的細節根本出發點是人,是空間的使用者。細節可以是庫哈斯在西雅圖圖書館為城市流浪者設計的避雨的灰空間,可以是阿爾托的人情化理念,也可以是李曉東橋上書屋的造價65萬。

我理解的建築設計大致有三個方向: 一是建築與城市,一是建築與人,再是建構,這三點並非截然對立,可以綜合考慮。對建築的細節設計的探討可以從這三點展開。

1 建築與城市
一個建築在在場地上從無到有會帶來什麼改變,產生什麼影響,這是應該去認真考慮的。
在該問題下,有這些關鍵詞:視線、光線、路徑、界面等。
案例1:21世紀金澤美術館
細節1:視線 因為基地在公園內,同時四周有比較重要的公共建築,所以妹島想要做一個沒有背面的建築,所以美術館是圓形的。但是一個圓盤又和周圍高低變化的天際線產生矛盾,妹島將每個展室做成不同的層高,突出圓盤之外,以此和城市產生和諧的關係。

細節2:路徑 因為基地在公園內,公園的路徑具有通達性,隨意性,從平面圖上錯綜的路徑可以看出美術館很好地關照到了這些細節。

細節3:界面 美術館四周都是玻璃的,具有透明性。值得一提的是,妹島設計之初考慮到將美術館作為當地一個幼兒園的課外活動的基地使用,她別具匠心地考慮在建築周圍撒上牽牛花的種子,孩子們可以在這裡觀察牽牛花的生長,花開,花落,收集種子。

案例2:西雅圖圖書館
細節1:光線 為什麼圖書館的體量看起來如此奇特,那些斜面是怎麼來的?除了和庫哈斯對圖書館功能的思考外,還與光線設計有關,層與層間的錯動以及傾斜的幕牆保證了閱讀良好的自然採光。

細節2:界面 庫哈斯在入口一側用斜面圍合出了一個剖面呈三角形的長條形灰空間,下雨時,流浪者可以去避雨。

2 建築與人
可以考慮使用者的需求,或者建築師設想的提升空間品質的策略。
關鍵詞:生活
案例1:某住宅改造
你看,小小的牆垛也可以大有所為。
http://www.gooood.hk/tale-from-shear-wall-pier.htm?is_mobile=true
案例2: 阿爾托的瑪麗亞別墅

3 建構
建築是怎麼從無到有搭建起來的,可以是結構可以是構造。構造對於空間品質和建築形態也很重要,而我們卻常常忽略這一點。


案例1:密斯的建築。特別關注從伊利諾伊理工學院克朗樓到范斯沃斯住宅再到柏林新國家美術館的變化,這一演變反應了密斯對「通用空間(total space)」的探索。


案例2:皮亞諾的某建築
可以看到,美術館的平面是很簡單的,但皮亞諾對美術館的頂窗採光做了精心的考慮,甚至設計了安裝構件。

皮亞諾在上海的展覽上有一個設計也是針對天窗採光的,他在天窗玻璃上又加了一層功能玻璃,經這層玻璃將紫外線過濾,照射到下層玻璃下的百葉上散射產生柔和的光線。

案例3:董功的瞬間城市
http://archgo.com/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756:-vector-architectscatid=49:shop


最後是雞湯:
建築師應該比業主更懂生活,才能創造出打動人的細節,所以,好好愛生活!


謝謝大家,這是我第一個破百贊的回答。下面就評論的內容在原回答基礎上增補一些東西。
-------------------------------------------------------------------------------------------------------
謝邀。我結合自己工作接觸來說一下吧,可能會偏向實際施工的方面。
-------------------------------------------------------------------------------------------------------
建築設計最終呈現的結果,不單單是建築專業自身做到完美就好,一定是各專業間通力合作的結果。而所謂建築設計的細節,自然不能和各專業脫開關係。

以我們公司呈現的各產品而言,因其形態的複雜和要求的標準較高,我們打交道最多的依次為外裝、結構、內裝。其他水暖電還在其次。接下來我就結合我們研究推進的項目來具體說這些細節。該項目因為新的消防規範和住建部關於住宅二層以上不能使用玻璃幕牆的規定,已經做了較大改變,我就以其修改前的考量來詳細描述細節問題。

建築,相當於給出來的基底,其他所有專業在此基礎上展開。設計中要考慮的細節,幾乎都會和其他專業產生交集,畢竟沒有哪個建築是澆完混凝土,砌完砌體牆,抹完灰就算完事的。另外還有一個大前提,那就是任何材料都是有厚度的,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只做方案的建築師、甚至很多做施工圖設計的建築設計師都會很容易忽略這個問題,而這也是細節設計最不應該忽視的地方。

以上是在展開之前先要明確的幾個地方。另外以下所說是基於成都地區而言。其他地方可能有出入。
-------------------------------------------------------------------------------------------------------
先來說牆。往外做那就是外牆,往裡做那就是內牆。對於外在所表現的東西,建築設計在方案階段主要考慮體塊關係,材料的選擇、材質顏色搭配以及模數劃分,到了施工圖階段會給具體構造的做法表以及大樣做法。那麼這其中需要考慮的細節是什麼呢?那就是在外牆線之外足夠的預留厚度。不要小看這個預先考慮的厚度,這很可能影響後面外立面的效果。外牆如果是普通的抹灰+保溫+外牆塗料,預留60mm比較合適。而我們所做的這個項目包括一棟塔樓,兩棟板樓。塔樓120米,板樓13~17層,外立面用的是保溫複合板以及玻璃幕牆,首層架空部分局部干掛石材。保溫複合板就是保溫板外加金屬板材,這是在工廠加工好的,直接在現場粘貼。保溫板30mm,外牆抹灰20mm,金屬板材5~6mm,外加粘接劑,整個考慮60mm。玻璃幕牆用隱框玻璃幕牆,預留250mm。考慮埋件、角鋼、豎龍骨橫龍骨厚度,以及中空玻璃的厚度。埋件考慮後置埋件。如果是預埋件,施工中一般存在誤差,在超過百米的尺度上效果將很差。後置埋件可控制該誤差,雖然需要麻煩一點做拉拔試驗。玻璃幕牆厚度也有項目是預留200mm的,比如我們地塊隔壁的某薈。干掛石材厚度考慮150mm。

預留厚度的好處在於不同材質交接的時候設計師會注意到可能存在的問題,而這些交接也是細節處理很重要的地方。比如,玻璃幕牆和保溫複合板的交接,陽台玻璃欄板和幕牆以及保溫複合板的交接。因為我們項目的陽台玻璃欄板是懸掛在陽台邊梁之外的,並且下口齊平邊梁下口。而玻璃為雙層中空玻璃,厚度為玻璃6mm+中空間隙12mm+玻璃6mm,整體可按照25mm考慮。(該處經朋友評論指出,發現有誤。應為雙層夾膠玻璃,回答的時候一直想的外窗雙層中空玻璃)金屬欄杆做在陽台邊梁的混凝土反坎上,通過抓件固定玻璃欄板。那麼這裡又要考慮玻璃欄板突出陽台邊梁的距離。陽台邊梁製作抹灰和外牆塗料,於是考慮25mm,加上間隙和玻璃厚度,玻璃外側突出邊梁定於60mm。為什麼要去注意這些尺寸?因為按照外方設計師的要求,這些玻璃欄板均要對齊保溫複合板或者是玻璃幕牆的分隔縫。但是外方設計師做方案只是一條線、一個面就表示了,但是真的到了實際做的時候前面我強調的材料的厚度就凸顯出來了。為了達到平整對齊的效果,有的地方可能就需要結構妥協,移動陽台邊梁位置,而有的地方需要外立面劃分的尺寸妥協,重新調整劃分模數,此處多專業協調的重要性也體現了。臨時畫個草圖說明下:

到了內牆,那就是內裝的領域了。內裝重視的和外裝不同。外裝是呈現的外在的表現,而內裝重視的是使用的體驗和感受。內裝同樣存在預留厚度的問題。即使只是簡單的內牆塗料面,混合砂漿抹灰+刮膩子+塗料,那也是20~30mm的厚度,一個房間的兩側牆就會佔掉室內50mm的空間。如果建築設計在室內的尺寸壓得很死,內裝牆面做完就會更逼仄,這在如今很多住宅房間越做越多但是總面積增加不大的趨勢下更是難堪。不過我們公司還好,在我們這裡空間都以舒適為前提,尺寸都給的很充足,以至於120平方米在我們這裡被稱為「小戶型」,而通常高層住宅一戶都在180往上。而該項目兩棟板樓每戶160平方米左右,2500左右每平米的精裝標準,卻被稱為「經濟適用房」。

如果是石材或者木質牆面,那麼單邊5、6公分沒了。其實單對牆面來說都還好,真正涉及到和內裝交叉比較費思量的地方是幾種功能性房間,比如衛生間、中廚、西廚等。該項目中,板樓為三室三衛,其中一個公衛,一個次衛,一個主衛。次衛公衛按照滿足基本需求的布置考慮尺寸即一個坐便一個台盆一個淋浴間,而公衛考慮一個坐便一個淋浴間一個浴缸一個雙人台盆。中廚面積滿足基本要求4.5平方米即可,因為還有西廚可分擔部分廚房功能。在塔樓,則是五室六衛,其中雙主卧,兩次卧一個書房,每個房間帶衛生間,外加一個公衛。公衛只滿足一個坐便一個台盆。書房和次衛標準同板樓次衛。雙主衛標準同板樓主衛,但尺寸放得更大,除了淋浴間坐便也用玻璃隔斷單獨成間。中廚面積同樣滿足基本要求4.5平方米,而西廚給的空間很大,其直接臨整面落地玻璃,可直接觀賞外面的大片湖景。那麼這其中要考慮的是什麼呢?首先,雙人台盆不是簡單的600mm乘以二,以基本舒適的尺寸考慮都至少是1800mm。其次,淋浴間坐便間的玻璃隔斷和靠牆一側均存在材料厚度問題,而其內部一般得保證900~1000*1250的凈尺寸。第三,浴缸。浴缸涉及到的問題最多,除了其寬度和長度會影響衛生間尺寸,其高度還影響窗檯高度甚至是其靠著的玻璃幕牆層間防水的問題,因為這裡的浴缸都是臨開窗一側布置,而那一側均是玻璃幕牆。而這些很多在方案階段還不太會深入考慮,一旦方案向施工圖深化這些都馬上會擺上桌面,成為困擾設計推進的難點。

這些功能性房間都存在一個很關鍵的小東西,那就是煙道。這個直上直下的管道,對於普通住宅無影響,一旦需要做戶型變化的住宅會很棘手,雖然煙道允許做一次位置的轉換。做設計時候就得在這些地方稍微留意下,以防止未來項目推進時候產生困擾。

從內裝的問題上直接引到另一個比較重要的地方,那就是門窗。門窗也分內外,直接臨外側的外門窗會存在保溫、氣密性水密性的指標。當然這只是技術指標,真正考慮的細節存在於門窗尺寸和立面模數劃分的匹配、門窗洞口以及門窗安裝方式等。比如我們在該項目中做立面劃分,會做在600~1100之間。幕牆部分會偏大一些,在保溫複合板部分會偏小一點。因為幕牆部分的開門窗尺寸可以放得大一點,保溫複合板部分為普通門窗系統,其安裝方式和開啟尺寸和幕牆有區別。具體詳細的闡述請看我曾經在某玻璃幕牆問題下的回答:為什麼建築師喜歡在建築外立面設計大量玻璃幕牆? - 曾郁德的回答。

對於普通門窗系統的洞口還存在一些細部的考量,那就是門窗框和不同材料的收口。這個是出於兩個方面的考慮。首先,是外觀乾淨美觀的效果;其次,門窗框雖然普遍用的是斷橋鋁合金,但是其安裝一般還是在牆中線的位置,如果外牆保溫在洞口處並沒有收進來和框相接,依然是存在一小段冷熱橋的。而如果直接把保溫收到門窗框邊上,又會因為其本身的厚度會影響到門窗的向外開啟。所以我們會在門窗洞口做50mm的企口,這樣如果是做保溫塗料牆面、保溫複合板牆面還是干掛石材,都能很好得收住門窗框料,同時也不會影響門窗的開啟。臨時草圖:

另一方面,門窗也是非常影響室內效果的。以該項目為例,為了達到更好的觀湖景效果,板樓飄窗我們要求在轉角的地方取消通常做法的豎梃,改為兩邊的玻璃直接相交,這樣可以擴大景觀面,規避了轉角處豎梃加上窗框對景觀面的打斷。不過即使是兩片玻璃直接相接,依然會存在數公分寬的結構膠條,依然有些許遺憾。

(請忽視鋼筋混凝土剪力牆畫錯的填充。。。)

外裝同事曾在公司另一別墅施工現場拍的轉角無立梃凸窗照片。

同樣,塔樓主卧衛生間突出於牆面之外的浴缸,由玻璃幕牆圍合在四周,其臨湖一側轉角處的轉角龍骨也要求取消。為此外裝部門做了很多研究才確定可以取消。這樣的目的同樣是為了使用者在沐浴時可以視野更寬闊地一覽湖景。

主卧通往外面陽台的門是另一個精彩的地方。門在轉角的地方,兩邊各有一扇門,我們同樣要求轉角處不能有門框。閉合時是兩側的門相接在一起。打開時兩扇門向不同的方向拉開,因為轉角處沒有任何東西的阻擋,這樣會產生相當寬闊的觀景面,這是非常讓人期待的地方。

這樣表現出來的效果:

提到好的效果,其實室內室外都需要建築師在設計時候預想到多種可以產生有趣體驗的地方。除了前面提到的觀景效果,還有個挺好的構想,但最終因為規劃面積要求和防水問題不得不妥協。這個就是塔樓頂躍的玻璃底面游泳池。塔樓上面三層為兩戶躍層,會客廳為三層通高,二層的家庭廳兩層通高,剩下的地方是卧室、書房等。會客廳上方就是屋頂泳池,2米7寬16米長,底面設想為玻璃,從會客廳往上看,那就是漣漪起伏和波光粼粼。無論是空間效果還是光影效果都很棒。雖然結構都確定能做了,然而這卻沒能最終定案。因為一是規劃要求屋頂作為私家花園要全面積計入容積率且不算產權面積,二是防水問題始終存在。雖然有樹脂材料一體成型的泳池廠家,然而其沒有適合我們尺寸的,如果專門為此開模費用巨大,也只能作罷。
表現的效果:

外門窗下口標高普遍比較容易確定,但是上口存在和結構衝突的地方。一般外門窗上口是頂著梁下口做的,但是如果出於考慮室內好的視線而擴大玻璃面的話就會要求結構作調整。梁高度如果不能減小的話就需要樑上翻,這樣也可能會對上層產生一定影響。所以在做立面的時候外門窗高度都需要提前考慮好。

在該項目的板樓和塔樓立面都考慮了一條800mm寬的橫向線條貫穿前後,作為立面上橫向的設計基準。線條的上方是上一層外窗的下口,線條的下方是下一層的外窗上口。然而新的消防規範對層間窗的實體牆部分硬性要求1200mm,板樓不得不妥協。但塔樓外方設計師不願意妥協,我們也不願意,於是寧可按照規範要求加噴淋也要做到800mm。這可以算是細節設計之外的設計的氣節吧。順帶一提外方設計師在立面上的材料顏色選擇。以塔樓為例,塔樓東南方向就是大片湖景,西北側向市政綠化和道路,於是臨湖測全部做玻璃幕牆,做四種不同深度的藍色,通過四種顏色的漸變和搭配,形成水流的效果。這一「水流」淌到地面,景觀設計也會對之呼應,將湖水引入地塊,做一個下沉的泳池和觀賞水景,在立面的「水流」和自然的湖水間產生呼應和過渡。另一側立面以保溫複合板為主,同樣四種不同深度的灰色,也是四種顏色的漸變和搭配,產生雕塑般的肌理變化。虛和實的語言在山牆處交匯,這裡也就是前面所說的不同材料交接的細部節點了,不過不是很複雜,我們在陽台門框邊上很輕鬆地把收口做好了。立面效果圖:

內門窗沒有外門窗這麼多麻煩,但是也需要留意到的細節是門垛。有很多方案做門是直接貼著牆做的,這樣導致內裝做門套包封的時候根本沒有充足的尺寸。所以無論畫圖的時候存在多少麻煩,也一定要在每個房間的門靠牆一側留100mm左右的牆垛。

接下來是樓面。本來樓面沒有太多需要論述的,因為一般也就是木地板或者石材貼面。我們項目這裡因為都要做地暖,所以會牽扯到其他一些地方的考量。我們層高都做到了3150mm,就是下要考慮地暖,上要考慮新風系統和中央空調。一般建築樓面預留50mm,我們預留的是120mm,因為有地暖的盤管和保溫,這裡就會吃掉餘下的70mm。因為做的是水暖(電暖比較費電,我們一般都不考慮。如果以後可控核聚變實現了電幾乎不要錢了那另當別論),所以就得考慮加熱設備和熱水存儲設備。板樓因為一戶只有150多平米的建築面積,可以採用大點升數的熱水器即可。塔樓因為每戶接近300平米的建築面積,所以得另外考慮熱水的儲水罐。儲水罐圓柱體,750mm到800mm的直徑,1700~1800mm高,這些都是放在生活陽台的,如果加上另外需要的各種管線、洗衣機乾衣機、拖布池等等,生活陽檯面積也是很吃緊的。這也看出生活陽台的面積大小對於住戶實用功能的重要性。

樓面完了是頂棚。要做新風系統和中央空調,那當然得做吊頂。板樓考慮新風系統和分體空調,他樓是新風系統和中央空調。分體空調和中央空調的預算在同樣面積下會差出5、6倍左右。比如90平方米的房子,做分體空調100多一平米的價格算下來1萬以內就能搞定。同樣面積做中央空調,500~600一平米的價格算下來就是五六萬。所以對於「經濟適用房」的板樓我們就用分體空調,每個房間考慮外掛機的擺放位置,因為這是很影響立面的。塔樓做中央空調,其外機尺寸可比分體空調大多了,所以也是專門考慮的擺放位置,並且尺寸放得比較大。中央空調和新風系統進入室內自然繞不開各處的結構梁,這就涉及到樑上穿孔了,這又是和結構衝突的事情。一個洞口100~125mm總是要的,梁較高還好,較低的沒法開洞,這就得藉助過梁器,但是這又要壓低吊頂高度,於是又和內裝衝突,這就是各專業相互制肘的地方了。建築做方案設計的時候能在這些地方盡量多考慮那就對以後的推進又無比的好處。

最後再提一下水電兩個專業在建築設計中可能需要注意的地方。水那就是陽台雨落管和屋面雨落管的布置了。這個在立面上是很影響效果的東西,一般會考慮藏在陰角或者板材包封。比如我們項目就是專門把幕牆挑出外牆一部分,可將雨落管藏在其後,或者藏在玻璃幕牆的玻璃面背後,再另設檢查用的小窗口。這些也是細節設計,一旦忽視了,在後期問題暴露,會非常被動,甚至會造成立面的局部或者全部重新設計。

電分強弱電。強電還好,滿足需求即可,一般會在室內設置強電箱。弱電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住戶的需求上升,其所加入的功能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一般的住宅弱電箱即可,電話、網路等滿足即可。在我們公司的項目因為加入的功能很多,比如環境燈光控制、家庭功放設備、家庭影院、智能家居等等,弱電得用弱電櫃,其尺寸達到長750mm乘以寬750mm,高2100mm。體量的巨大導致它的布置位置也需要專門考慮。比如我們塔樓每戶的弱電櫃,就穿過剪力牆藏在了主卧衣帽間衣櫃旁邊,衣櫃對它遮擋,同時也在弱電櫃背後預留檢修的空間。

寫到此處收尾吧。啰啰嗦嗦這麼多,權當是去年推進該項目的總結,題主取有用的看看就行,能對題主有幫助的話我也是很高興的。
-------------------------------------------------------------------------------------------------------
(12月7日)應Xrefrain評論,增加一部分節能。

建築節能在越來越重視節約能源、降低排放的今天也是越來越重要了。一般而言,建築節能有專門的軟體進行計算,然後生成規範的表格,詳細列出各項數據。這就是每個項目施工圖都必不可少的建築節能計算報告書。這裡不會細究這個東西,畢竟是很格式化的東西。裡面有個東西,傳熱係數K值比較重要,因為涉及到材料廠商選擇,所以有時候會有人為修改其數據的可能,這個就不明言了。

節能落實到建築上,如果要從廣義去看,那太寬泛了,甚至會涉及到施工中的節地節材節水節電等等。我們主要看的還是保溫隔熱。比如在該項目中,做外保溫,外牆用保溫複合板。外門窗是雙層中空玻璃和斷橋鋁合金。玻璃幕牆也為雙層中空玻璃。

說到外保溫,其實還有內保溫。我現在住的房子就是內保溫。但我認為,和外保溫比較,內保溫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首先,最直接的,佔用了室內空間。這導致我所在小區很多業主裝修的時候將保溫板給拆掉了,這肯定也會大大增加建築的能耗。第二,內保溫無法做到完全的封閉。外保溫可以做到整個建築完全的包裹。但是內保溫在層間樓板處會存在冷橋。在寒冬,室內溫度因為空調或者暖氣的調節比較高的時候,在靠近外牆的地面會返潮或者形成水漬。就是因為該處存在冷橋,室內潮濕的熱空氣在這裡受冷凝結為水而造成的。第三,內保溫如果處理不好收口,會在室內牆面留下一個坎,這是很有礙美觀的。

外保溫就十全十美嗎?也不是。外保溫首先防火等級得達到要求,否則一旦著火整個建築就是被包著燒。第二,外保溫的存在讓外牆不能再進行濕貼瓷磚或者石材了,因為材料的重量可能會把保溫板給拉扯下來。於是就得用外牆塗料、各種仿石漆、或者干掛石材、金屬板材等。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出現了保溫複合板。

保溫複合板材,顧名思義就是保溫板和各種外牆裝飾板材結合在一起的材料,兼具裝飾和保溫的功能。它是在廠家直接加工,在聚苯板外附加上鋁塑板、不鏽鋼板等,施工時候直接將聚苯板一側粘貼在外牆上。遇到轉角處可以將聚苯板裁掉45度角後進行彎折。防火等級是B1級,如果要用A級,還有廠家可將保溫材料換做無機發泡的材料,外面也可以加上金屬板材。後來,金屬板也不能滿足大家的胃口了,於是出現了附加石材的保溫複合板。不過這種材料安裝比較麻煩,因為一個是粘貼,一個相當於是干掛。保溫板材和石材貼在一起,保溫板是粘貼在外牆上。石材10mm~15mm厚,中間開有條形小孔,以方便安置在掛件上。掛件是用膨脹螺栓固定在外牆上的。其實質就是保溫板還是粘貼,石材相當於是干掛,只是干掛不再需要原來那麼大的完成尺寸,減少了龍骨的安裝。整體厚度就降低了下來,也就是7、8公分的樣子。
(加一張請同事拍的保溫石材一體板。為避免廣告嫌疑,已遮蓋廠家名字)

在該項目中我們選用的是附加鋁板的保溫複合板。外門窗是雙層中空玻璃和斷橋鋁合金,玻璃幕牆是雙層中空玻璃。具體到玻璃類型,如果外窗面積大於6平方米,就是6mm高透光Low-E玻璃+12mm氬氣+6mm透明玻璃。如果外窗面積小於等於6平方米,就是6mm高透光Low-E玻璃+12mm空氣+6mm透明玻璃。至於什麼是斷橋鋁合金,那就是在鋁合金型材外門窗框中間,用隔熱材料阻隔掉冷熱橋,這樣的就叫斷橋鋁合金。

最後再提一下曾經聽說過的青島的節能住宅。一個開發商在其青島樓盤中選擇了兩個單元,全部按照德國標準做的所謂綠色節能住宅。其外牆保溫厚度做到了250mm。這麼厚肯定貼不牢啊,於是還要用專門的隔熱材料做的固定釘,其釘屁股後留下的洞口還要用小塊保溫材料封上。這樣才能做到德國標準的要求。至於外窗,得用三層中控玻璃了吧。上次聽一個德國門窗品牌來做產品介紹,就說歐洲都在普及三層中空玻璃了,其保溫隔熱效果更優於雙層。

這裡順帶一提我在另一個回答中說道的德國一個小建築。這是我在書店翻書時候看到的,是一個小小的清水混凝土外觀的建築。但是仔細看了牆身節點後我發現,它屋面找坡居然是用的保溫板來找的坡,不像國內要麼是土建用水泥爐渣來找,要麼是結構板直接做出2%左右的坡度。從這裡都可以想到,它的保溫得做到多厚,因為坡度的存在,薄的一邊總得滿足保溫要求,那厚的那邊就會很厚。而它的側牆是在鋼筋混凝土牆身外做了250mm厚保溫,保溫外再干掛的清水混凝土板,整個外牆完成後達到600mm厚。這說明:1,德國對建築節能要求很高,可能是緯度高,也可能使審查要求嚴格;2,清水混凝土牆面不一定非得現場澆築的,預製混凝土板干掛也是不錯的選擇。


這個問題太寬泛了。隨便一個小的點都夠寫一本書,比如現在流行的養老設計就涵蓋了海量的細節。例如符合人體工學就可以一本書了,適老化設計也一本書打不住,無障礙設計、顏色差異化辨識、智能化如何銜接都是要考慮的。此外上述都是功能設計

如果只講建築外形設計,你這個也很難解釋,講一個例子吧,我們國內建築設計分3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是不停發掘細節的過程。然而國內的大多數單位的施工圖設計只是畫圖工作外加引用各類圖集,而沒有設計。武漢曾經有一個團隊做酒店,最後的施工圖讓一群方案去畫,3年磨一劍,細節得到了很好地執行。

國內的圖集其實都比較落後了,遠不適合很多新建築


在青島,昨天剛好去青島嘉木美術館參觀,是有老建築改造的。
細節上的舒適你其實是看不到的,只有碰到不舒適才會覺察舒適。有對比才有感觸到別人的細節
上圖:

看到樓梯的扶手了么?上樓的時候,我並沒有察覺到扶手的特別之處,下樓的時候,才覺得樓梯的舒適性。扶著,手的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剛好陷在扶手內凹的曲面內,尺度舒適,切不說是木製,溫度適宜,不像現代建築的扶手,冰冷。


港中大。圖書館自習的位置設計成一個一個突出的小格。下面建鳥巢。不損壞原先生態結構。傍晚在圖書館常常看到一群鳥飛過


我小時候的家所有的突牆角都被設計師老爸做成圓角


設計渣先來佔個坑。
其實我是做規劃設計為主,但是小設計院工作過嘛,大家懂的,多少做過點建築的東西。
建築設計的細節具體包括那些東西嘛,其實上網搜一下國標標準圖集,主要的細節設計基本上都在那裡面了(設計的時候引圖集不是不好,得看著引。。。)
首先是構造:
牆身節點你得弄吧,那麼你的牆面有多少種?豎向上怎麼分段?具體每一個段都有內外幾層?每一層都有多厚?用哪些材料?牆面飾條、線腳、踢腳、勒腳、檐口什麼的怎麼做,用什麼材料,是預製還是成品,成品的話去哪裡能買到(這個可以沒有),乃至施工的時候有什麼注意事項,後期維護有什麼注意事項,都得弄上吧,要不然人家怎麼給你修呢?
樓梯大樣你得做吧,每一段踏步多少個?多高多寬?用什麼材料?踏步前緣做不做防滑條?這都得想想
如果你是單純做建築設計,後期裝修什麼的又有專人做的話,你最好還得給點說明;說清楚你用的內牆主要結構材料性能咋樣啊,大約適合跟什麼樣的裝飾材料配合啦。當然其實後期裝修的哥們看你用了啥材料基本上也就知道他能咋整了。
這裡你就需要考慮:
第一:外觀 我這個牆做出來是個什麼樣子,符不符合業主的審美(我看到的基本上反正沒幾個能滿足設計師的審美的)。如果是在已有方案基礎上做施工圖的話,你要考慮是不是能夠實現做方案的那位大師的意圖(這裡得說一句,大家都是同行,施工圖的哥們吐槽方案也嘴下留情,你蛋疼的地方多半方案哥比你還要蛋疼)。 當然不光是看起來怎麼樣,摸上去咋樣乃至聞起來有沒怪味你都得弄清楚。甲方就算給的再蛋疼的要求,你也要考慮再三弄個不那麼蛋疼的東西來滿足他。
第二 性能 熱工性能怎麼樣啊,隔音效果怎麼樣啊,防火、耐久性都怎麼樣啊,牛逼點的哪個廠子出的貨怎麼樣都能搞清楚。
第三 經濟 畫的出修不起也是白搭,你做個安置住宅用上高檔大理石,甲方能抽死你。這就需要設計師對材料和人工的價格有點譜。
第四 施工 國內的施工技術水平有時候還是欠點火候。你弄個清水混凝土,多半得把模具還有不小心做歪的部分也考慮到你的肌理立面去,要不然美美的簡約外牆變成月球表面也能哭死你。
然後呢 是尺寸,不說尺度是因為這個詞顯得有點大:
最常見的,你的樓梯踏步一段多長,坡度多少?高了不合適,矮了也不合適,寬窄過分都不合適。要是做高端點,還要考慮到當地人或者你的業主的身高年齡還有腳的尺碼乃至喜歡穿啥鞋,要不要搬重物 ,家裡有沒有汪星人,有沒有供個貓主子,別以為寵物破壞力小,把實木的東西拿來磨爪子玩的也不是沒有.......
然後,幾種窗戶,洞口多大,窗檯有多高,窗檯頂部有多寬? 都考慮一下,萬一主人家想在窗台上養盆花呢?問問沒壞處。
再然後,每個門洞口有多寬,多高?不同用處的門尺度也不一樣,更不用說人有高矮胖瘦。小明找你做設計你先得搞清楚他是哪個小明啊對吧。衛生間的門做個隔水墩總沒錯的,萬一漏了呢?
諸如此類,每一個細部的尺寸都應該是有理由的,不是說大家都這麼做你就這麼做, 別人都用900的門你也就用900的,業主一個頂你兩個寬怎麼辦?
尺寸的確定主要是人機工程學的問題,當然材料性能和專業配合也有關係,你要在砌體結構立面做一個頂天立地5米寬的大門,結構哥哥第一個出來教你做人.....
然後就是功能的細節
門,你是選移門還是平開門還是就開個洞?移門開關不佔地方,平開門方便簡單,都是要考慮的。
廚房是開放式還封起來(個人更喜歡開放式廚房,做飯的時候還可以轉頭聊聊天啥的)?放個多大的冰箱?
陽台都有啥功能?別都搞完了,廚衛沒地方放洗衣機,轉頭一看陽台還沒龍頭........
開關咋個布置,放不方便用?
。。。。。。。。
諸如此類,我要是能都寫完沒差錯我就是大師不是設計渣了,寫得越多錯得越多,到此為止算了(其實就是懶=.=)。
一棟建築,你能想到的角落都可以包括在細節設計里,你要真敢摳的話細到每一塊磚頭怎麼擺都沒問題,你要真想搞清楚細節設計都有些什麼,找套上好的施工圖,建模型,建到跟修建起來一毛一樣為止(交接要按節點建哦,防潮層的啥的也要建哦,傢具設備啥的也乖乖擺好哦),你就知道建築大概的細節都在哪裡了。要是有條件,拿著你的模型,去實際建成的現場對比一下有什麼區別,為啥有,是你搞得不對還是施工有誤,哪個更好。再不濟,對著你自己家房子一厘米一厘米去看吧 ,你眼睛看得到的看不到的,全是細節.....
。。。。。。。。
最後再說一句,如果你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注意每一個地方的話。就去注意不一樣的地方,特殊的地方有特殊的處理,特殊的處理有特殊的考慮,特殊的考慮背後往往就是通用的、深層次的原理了。


細節就是……多學習吧!熟能生巧,就會注意到很多細節了……個人看法


首先要有良知,其次是創意,然後就是技術了


對自然的愛


私以為就是對原始設計意圖全方位的把控力和還原度。
尤其反映在由於現狀、規範、技術和預算等因素的多方制約,設計師不得不作出讓步的情況下,儘可能不影響最終品質的能力。


給大家介紹個東西,就能看出建築方面對細節掌握到什麼程度

這種叫風玫瑰圖,是統計風向頻率及靜風次數,在一定時間內各種風向出現的次數占所有觀察總次數的百分比,一些還有標註大氣污染。這種圖各個地區都有不同,舉這個例,只是想說明,建築所考慮的,不僅僅是外表方面的美觀,材料強度,採光率甚至人類活動方式,根本不是大眾所謂的腦洞一開,圖紙就出來了


多畫幾張細節圖,找過硬的施工隊伍,然後狠狠地監督。


別說了,做甲方吧。沒有甲方只能建空氣(手動哭


這是一道送分題啊 你們這個都不會 還怎麼設計房子(?_?;

—來自廈門大學某中外建築簡史老師


樓梯的設計!
套用習大大的話,不要做奇奇怪怪的樓梯,有些樓梯好看是好看,但使用起來非常不方便。


自己做的項目自己走一遍就知道細節是什麼了。
其實我也不知細節是什麼!


推薦閱讀:

平面設計的意義是什麼?
好的產品包裝設計有哪些?
成長性兒童房是什麼樣子?

TAG:設計 | 建築 | 建築設計 | 建築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