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音樂而言,貝多芬和莫扎特誰的成就更好?


相比較而言,貝多芬對音樂發展的貢獻是更大的。因為莫扎特雖能寫出不錯的音樂,但是畢竟只是在一個相對穩定的音樂風格時期內部進行的寫作,對音樂體裁、技巧、審美方式的發展沒有起到一個向前推動的作用;但是相對於莫扎特,貝多芬在音樂的各方面向前發展都有很重要的推動作用。

從對奏鳴曲式的完善上來說,貝多芬的奏鳴曲在呈示部兩個主題的對比上做到更加強烈,展開部的發展方式也更加戲劇化。從音樂聽覺趣味上來說,在莫扎特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的發展。

從作品規模上來說,貝多芬極大地拓展了古典範式各種音樂體裁的內容容量。貝多芬的第三交響曲的總長度達到了大約50分鐘,第一樂章的長度更是超過大部分海頓和莫扎特整首交響曲的長度。之後的第九樂章又是一次擴充。他的很多奏鳴曲的長度也是長於莫扎特和海頓的長度。

從交響曲配器的角度來說,貝多芬也是有重要的改革。在第五交響曲中,貝多芬第一次在交響曲這種體裁中用到長號。在第九交響曲中,貝多芬不但擴展了打擊樂聲部,而且加入了合唱和獨唱。這些都是對後世的創作起到了典範的作用。

在音樂結構方面,貝多芬打破了古典範式確立起的四樂章結構,不論是交響曲,弦樂四重奏,鋼琴奏鳴曲,貝多芬都有打破這種結構的上佳作品。

以上這些方面,都是對音樂創作從古典主義過渡到浪漫主義的重要改變。貝多芬被評論為「橫跨兩個時期的巨人""古典主義到浪漫主義的過渡人」,理由大致也就在此。莫扎特雖然也是偉大的作曲家,但是他並不是一個音樂發展的推動者(當然這並不妨礙他是一個偉大作曲家的事實)。

最後還是強調一點吧:個人喜好誰其實都很正常,但是盡量不要把個人的主觀喜好代替了根據史實得出的客觀的評價。你可以說:我喜歡xxx,我不喜歡xxx;但是你不能說:我喜歡xxx,所以他是更有成就的;我不喜歡xxx,所以他是更沒成就的。是吧?

最後再略微吐槽一句:說莫扎特是音樂天才貝多芬不是,或者說莫扎特在歌劇上成就斐然而貝多芬沒啥成就,顯然是不公允的吖=_=


貝多芬,他乃開創浪漫主義音樂第一人
開創標題音樂(參見田園交響曲各樂章,第27首奏鳴曲樂章標題),終結海頓莫扎特等絕對音樂壟斷局面,影響到柏遼茲,瓦格納,舒曼,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等音樂人。
打破音樂家要終生服侍貴族局面,讓他們能靠自己經濟能力獨立為生。(亨德爾,海頓泰半生服侍皇親國戚,莫扎特脫離主教後,難以靠自己經濟能力支撐生計)
打破以往海頓等古典主義的奏鳴曲式框框,在此之前一般奏鳴曲式是呈示部-轉屬調結束-開展部-再現部,但貝多芬後期奏鳴曲變成呈示部-第1,2....個動機(參見第30奏鳴曲)。


實事求是地說,喜歡莫扎特不喜歡貝多芬的大概有這麼幾種情況:

  1. 莫扎特和貝多芬的音樂都沒怎麼聽過,只看過電影《莫扎特傳》;
  2. 看過《肖申克的救贖》,上網搜索一番以後喜歡上了《費加羅的婚禮》;
  3. 從小到大都對「神童」這個詞盲目崇拜,並對「神童」故事樂此不疲;
  4. 小時候學琴時練過《土爾其進行曲》和《小星星變奏曲》,荒廢練琴多年以後竟然還可以給親友表演;
  5. 「那個音樂(《第40號交響曲》第一樂章前奏)聽起來好耳熟,在哪裡聽過?」還有許多的胎教、幼教音樂?
  6. 聽過貝多芬的幾部作品(僅僅是聽了開頭就關了),聽不進去;
  7. 練過貝多芬的某些作品,被折磨慘了;
  8. 在學校里學到的貝多芬的關鍵詞就是「命運悲慘」、「一生坎坷」、「苦大仇深」。

貝多芬:怪我嘍?

貝多芬和莫扎特不是不可以比,但請在聽完兩位作曲家的絕大部分知名作品,做到音樂一響起就知道作品名號的程度之後,再來發表評論,謝謝。

不過,當你真的做到了,我相信你會和我有同樣的評價的。


基層建築做好後比拼的是人生閱歷與本身的智慧。說白了就是運氣與天賦

不過拿大師做比較其實不公平
莫扎特天賦異稟,前期發展如同飛躍,導致年輕的他名利雙收,而心智未成熟開始作死,也在作曲上透支了許多精力,最後35歲英年早逝。

貝多芬活的時間長多了,再加上有前輩的作品思路參考,讓他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最後結果也是貝多芬晚年的作品思想深度比莫扎特高。

古典音樂形式是宗教與民俗的結合,是嚴肅藝術的衍生物,也或者說更像是巴洛克的分支。主調音樂在這個形式中最為合適,雅俗共賞。
而莫扎特是將奏鳴曲與交響曲在主調上都協調的很好,達到了爐火純青的水平!這點貝不如莫。
貝一直在學習巴赫,晚期的嚴肅作品更是復調主要。像是在古典主義平台上展現本事的巴洛克人物。
我認為藝術的本質是靈魂在軀體中得到的感悟而發出的感慨。貝更接近這個核心

但我認為莫其實更有潛力,他的音樂神聖形式就像上帝的天籟一般。能寫出這種作品需要極高的感知力與智商,這是天賦。不幸運的是到了35歲就走到了盡頭,他能活到貝多芬的歲數的話,當今世界對藝術的看法會截然不同,對後人的思考方式與欣賞格調都會有質的飛躍。

所以沒有誰是第一,音樂史文明就是長江後浪推前浪的進行曲。要說誰是真正的第一,那自然是用實力證明音樂這個表達形式在整個藝術領域中有多重要的人,巴赫。



大師不可比


一、他們兩個人的主攻方向不同

我們欣賞作品,一定是先找這個作曲家的最牛逼、成就最高的領域、體裁來聽。
莫扎特長於各種體裁,但最牛逼的在於歌劇、協奏曲、弦五
而貝多芬,顯而易見,最牛逼的領域在於交響樂。
方向不同,便不太好論其高低。

二、貝多芬作為集古典主義大成,開浪漫主義先河的人物。他的成就,不是「一將功成萬骨枯」式的成就,不是在擂台上打擂一個一庫將海頓踢倒、一個哈塞給將莫扎特吹飛、一頓QWERDF二連花樣操作給古典主義時期的作曲家們打出一波Ace的成就。
他的成就,是建立在前人的成就之上,取其精華,再加上自己的風格與理念。最終成為了一代宗師。

所以他們的音樂成就要單純量化起來評判高低的話是不太合適的。

一個更顯而易見的原因是,莫扎特作為貝多芬的前輩,將古典主義推向最高峰;而貝多芬作為莫扎特的後輩,完成了古典主義的收尾。雖說二人沒有直接的師承關係,但音樂的發展是一步一步來的。

以上為個人理解,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


問題太大,需要細化一點才能回答。本人草根業餘古典音樂愛好者,簡單談一談,說得不好,權當拋磚引玉。
1 音樂天賦:莫扎特完勝。單論音樂天賦,莫扎特可以完爆所有音樂家。他幾乎不打草稿,不做修改,音樂彷彿就在他腦子裡一樣,一氣呵成寫出完美的作品,寫作速度無人能及。而其他音樂家的作品往往都經過反覆修改,精雕細琢。
2 作品的深度:貝多芬強。貝的作品數量雖不及莫,但作品深度遠遠超過莫,尤其是交響曲,協奏曲和鋼琴奏鳴曲,在這些體裁上,貝就是無法逾越的高山。
3 作品的廣度:莫扎特強。只說一點,歌劇是音樂的最高形式,莫扎特有多部偉大的歌劇,而貝多芬在歌劇上沒有什麼建樹。
4 對音樂發展的貢獻:貝多芬強。貝多芬最偉大的成就還不是他作品本身,而是他引領了浪漫主義的到來。當時的古典樂派已經發展到沒有什麼突破的空間了,而貝多芬打開了浪漫主義之門,將音樂帶入一個前所未有的奇妙,龐大,多變的世界。
5 最後是談一下個人觀點。綜合來看,貝多芬的成就應該大於莫扎特,但是必須注意到,貝多芬活了57歲,而莫扎特只有36歲。貝多芬有生之年基本上完全貢獻出了自己的音樂才華。從莫扎特最後三部交響曲可以看出,他死的時候,正處在他上升最快的時期。以莫扎特的天賦和才華,20年的壽命對他來說意味著什麼相信不用我多說大家也體會得到。如果莫扎特能活到1824年,也就是歡樂頌誕生的時候,可能就會出現兩位巨人同時推動歷史前進的局面,那會是怎樣一種令人激動的情景,我無法想像,如果真是那樣,也許我們今天聽到的音樂將會完全不一樣。


我彈過兩位的鋼琴作品,聽過他們的大量其他作品,也看過兩位的傳記,很想回答這個問題。但是你的問題是「就音樂而言」,然而我認為音樂是和音樂家本身的性格經歷這些不可切割的,而且客觀來說,莫扎特比貝多芬少活了24年,所以他們並不能公平地進行你題目里的比較,因為就音樂來說,作品數量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再說質量的話,藝術本來就是很主觀的事,蘿蔔青菜各有所愛,高手和高手之間,你怎麼比?所以我同樣也是主觀說下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措辭上會用到一些「我認為」)

他們無疑都是偉大的,超一流的,天才式的,我不認為有可比性,如果非要爭個你高我低,我認為這是對「低」的那一位的褻瀆。他們兩位有很多共同點,比如在成長經歷方面都是出身音樂世家,都是自幼開始學習音樂,這點柴可夫斯基就不一樣,他早年學法律,22歲才開始學音樂,厲害啊!回到正題,莫扎特時代比貝多芬更早,貝多芬的父親是想把他培養成像神童莫扎特一樣來著,所以莫扎特是早年貝多芬的標杆。如果說莫扎特的音樂能力主要依靠他自主的天賦,那麼貝多芬卻是在父親的棍棒下成就的,相對而言,貝多芬沒有莫扎特生來就有的敏捷天賦,如果他不是非凡的天才,他可能會永遠厭惡音樂,但幸運的是貝多芬註定是那個為音樂生為音樂死的「樂聖」。

另一個共同點是性格,他們都出身「卑微」,卻對王宮貴族高高昂頭,深信人的尊嚴,他們個性高傲,不畏權貴,都受過啟蒙思想家的影響和洗禮,奉行人生而平等,然而另一方面,他們又是謙虛而勤奮的。貝多芬曾經在給一個小女孩的信里寫道:「真正的藝術家是不會驕傲的。」因為他感嘆地看到藝術疆界是無邊無垠的,而且他認為只有藝術和科學才能將人提高到有神性的地步。莫扎特是神童式的音樂家,然而他卻為他的勤奮詮釋過這樣一句話:「我的秘訣是,沒有哪個音樂家比我更用功了,你舉不出有哪個大音樂家的作品是我不曾反覆辛勤鑽研過的。」

什麼樣的人創作什麼樣的作品,他們的作品之所以能走進大眾的心裡,和他們燦爛的人格密不可分,儘管兩位的生活都是痛苦的,終其一生貧困潦倒,無邊無際地被生活折磨,比如莫扎特連自己的鋼琴都沒有,天冷的時候沒錢生火,靠與妻子跳舞來取暖……貝多芬30歲就失去了音樂家最寶貴的聽力,然而在失聰以後他依然不畏命運,寫出了大量不朽的作品,他有一句振奮人心的名言,「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絕不會使我屈服。」(也是我爸經常跟我說的,不知不覺成了我的座右銘)無疑,命運待他們過於殘酷,然而他們的音樂依然有著樂觀向上的人性,這其中有呻吟,有悲傷,有理想,有毅力,也有社會責任感,但唯獨沒有對命運的屈服,他們的音樂是發自心底的呼聲。

柴可夫斯基曾評價過他們,當時我看的時候非常感動,他說,「如果貝多芬是音樂的上帝,讓人畏懼和崇敬,莫扎特就是耶穌,讓人憐愛和嚮往。」

莫扎特僅僅活到33歲,貝多芬57歲,一位是音樂神童,另一位是樂聖,他們生前一貧如洗,死後永垂不朽。聽音樂,品人生,都是坎坷曲折讓人心痛嘆息且令凡人汗顏和驚艷的偉大靈魂。

他們,不分伯仲,各有千秋。


小時候喜歡莫扎特,因為莫扎特曲子特別有親和力,大多數的曲子你一聽就會喜歡,而且並不一定要學過音樂的人才喜歡,感覺有點像李白,大多數的詩即使讀不懂,但是氣勢和押韻讓你讀起來就很爽。之後發現貝對我而言更有意境,而且是需要認真反覆聽很多遍彈很多遍結合一些寫作背景才能感受出來奇妙之處,貝生活狀態精神氣息感覺更像是杜甫。


ps:感覺最近迷馬勒


莫扎特在室內樂、交響樂、協奏曲、歌劇等全方位出擊,將他對社會的理解全面融入到和諧美麗的音樂之中,他是用自己痛苦融化為溫柔的音符來撫慰這個世界。而貝多芬是以他橫空出世的交響音樂震響著這個世界,將器樂的理想發揮到那個時代的極致,是直面人生且揮舞著時代的大旗。莫扎特的音樂是一派天籟,貝多芬的音樂是一片浪潮。莫扎特的音樂能讓我們心中粗糙堅硬的東西變得柔軟,貝多芬的音樂能讓我們心中柔弱淺薄的東西變得強硬。。。


這問題有點模糊,
「就音樂而言,誰成就更高?」

如果單講「好聽」這方面的成就,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更喜歡哪個就哪個成就更高。

但要是說對整個音樂史,特別是交響樂的貢獻和影響的話,那毫無疑問貝多芬完勝。


這問題沒問好,誰有資格答啊?我是更喜歡莫扎特。


我看過一個排名,根據世界範圍內所有音樂家被引次數排出了先後:貝多芬第一,莫扎特第二,第三是巴赫或者瓦格納


李白和杜甫誰的成就高?


各有不同吧 貝顯然是交響樂 莫是歌劇


僅從藝術家創造美的能力來說,莫扎特好太多了。我覺得只有舒伯特 柴可夫斯基能與之相提並論。貝多芬是變奏以及抒發情緒製造氣氛的高手。同時他對音樂的形式有巨大貢獻。


不是付雷說過貝多芬一輩子努力才達到的高度,莫扎特一出生就站在那裡了?


莫扎特對陣薩利埃里:

貝多芬和莫扎特:


梅西和c羅


推薦閱讀:

音樂的發展是不是越來越通俗化?從古典布魯斯爵士到現在的流行,這是人類品味墮落的表現么?
請問周杰倫的歌詞「為你彈奏肖邦的夜曲,祭奠我死去的愛情」中,他彈的是哪首夜曲?
周杰倫和方文山的詞作中,有哪些值得賞析的句子?
藝考音樂教育不找人的前提下,以我的水平能否考上大學?能否過統考?能考上哪種大學?藝考不找人真的可行嗎?
一首敘事性的音樂作品是如何讓人聽懂它講的故事或產生畫面感的?

TAG:音樂 | 莫扎特WolfgangAmadeusMozart | 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