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與項羽對壘,誰的勝算更大?

重讀《資治通鑒 漢紀》突然發現 垓下之戰以前 韓信都從來沒跟項羽直接對壘過 最後的合圍垓下 也是霸王窮途末路之時 還是跟英布 劉邦一起合圍 如果這兩個人 正面衝突 誰勝算更大

ps:項羽也並非頭腦簡單的武夫 彭城大戰三萬破六十萬 不是誰都能玩的 而且還沒玩脫


實用主義者和浪漫英雄主義者不管是單挑對戰還是領軍群毆,那麼註定後者要悲劇。
單挑,參見胯下之辱事件,韓信毫不猶豫認慫,甚至不用下跪,哭一哭捧一捧再套一套感情,項羽就不會殺韓信了,參見鴻門宴事件。然後找機會跑再干你。
領軍,戰力方面,甭管什麼兵種,韓信領著一群老弱都能背水一戰死地後生。項羽則能勇猛當先,破釜沉舟激發士氣,這個就算平手,參見二人參與的戰役。
領軍,謀略方面,恐怕韓信城府比較深,心眼比較狠,底層掙扎的經歷早已打磨盡天真,絕無心軟幻想。雖然政治鬥爭有著致命弱點(以國士報劉邦不忍相叛),但在戰爭上絕無轉圜餘地。
項羽久為貴族,按說歷盡國破家亡貴族沒落應該通曉世事了,但從錦衣夜行,殺王分封,疑失亞父等行為可以看出,鄉土氣息濃厚,無大志,主意不正,處事無斷等瑕疵。再加上鴻門宴曹無傷事件,體現出無城府。鴻門宴赦劉邦更顯天真。
戰者,不可不體察將之品性,多算多勝,不能一以斷之。如此這樣兩個陣營對戰,就算兵力不太平衡,你來選擇,會跟哪一個?那就是答案了吧


正面戰場上,項羽的戰術戰鬥幾乎是無懈可擊的,不僅僅是人數多少的問題,幾十萬人的戰鬥,實際戰鬥兵員也是有限的,而項羽幾次大戰的人員雖然少,但是幾乎全是純戰鬥人員,而不是帶有大量後勤人員。
而且項羽也對韓信有勝績

漢五年,漢王乃追項王至陽夏南,止軍,與淮陰侯韓信、建成侯彭越期會而擊楚軍。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會。楚擊漢軍,大破之。漢王復入壁,深塹而自守。謂張子房曰:「諸侯不從約,為之奈何?」對曰:「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與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陳以東傅海,盡與韓信;睢陽以北至谷城,以與彭越:使各自為戰,則楚易敗也。」漢王曰:「善。」於是乃發使者告韓信、彭越曰:「并力擊楚。楚破,自陳以東傅海與齊王,睢陽以北至谷城與彭相國。」使者至,韓信、彭越皆報曰:「請今進兵。」韓信乃從齊往,劉賈軍從壽春並行,屠城父,至垓下。大司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舉九江兵,隨劉賈、彭越皆會垓下,詣項王。

項羽之敗,非戰之罪,一生七十餘戰無敗績,從戰術層面,項羽是非常成功的,而韓信之長在於戰略,多多益善。
然而楚漢之爭是爭天下,不是爭一時一戰,劉邦幾乎每次都被打敗,損失慘重,但是每次還都可以捲土重來。兩者根本在於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例如項羽雖然無敵,但是項羽又有多少靠得住的手下呢?

項羽在成皋與駐軍黃河北岸的劉邦對峙,楚軍因被漢軍阻距鞏縣而無法向西進攻,漢軍也難以攻下成皋。這時,劉邦派遣盧綰,劉賈率領兩萬多人度過白馬津協助建成侯彭越襲擊楚軍的後方梁地,攻下十多座城池,梁地連接楚腹地與楚軍前線,一被攻下,楚軍的補給線被切斷,因此項羽被迫率領軍隊向東進攻彭越,委任曹咎守成皋,鍾離昧守滎陽,臨行前還對曹咎說:「謹守成皋,則漢軍挑戰,慎勿與戰,毋令得東而已,我十五日必誅彭越,定梁地,復從將軍。」項羽走後,曹咎遵照項羽的命令堅守不出,劉邦得知後,就下令在成皋城邊設台,每日在台上罵喊羞辱楚軍,一連罵了五六天,原本性格沉穩的曹咎也沉不住氣了,率軍出戰,渡汜水,渡到一半時漢軍出擊,楚軍大敗,成皋失陷,楚國大量物資被奪取,曹咎自知將命喪於此,又愧見項羽,於是在河邊和塞王司馬欣一起自刎而死。

以前讀到這一段的時候,感慨的是項羽對於自己下屬性格和戰鬥能力的了解,從中間就能看出項羽不是莽夫,項羽了解自己下屬的能力,出必敗,所以項羽把所有的責任都壓到了自己的身上。
但是天下只有一個項羽,項羽可以在彭城之戰取得大勝,成為千古之戰神,但是考慮到項羽整體的戰略,項羽沒有贏。
項羽輸給了勢,大勢。項羽的手下出現了大量的叛變,而國力也在慢慢的削弱,即使是自己手下最精銳的子弟兵也所剩無幾,項羽也正式被自己所打敗的。
所以回到大的問題上,不言政治,只說軍事,韓信與項羽對陣,項羽會取勝,但是長遠角度,項羽會敗。


以前在別的地方看過的一個玩笑:
5000人 項羽:廢什麼話?直接衝鋒拿下
韓信:。。。。
10000人。項羽:繼續衝鋒!韓信:。。。
十萬人 韓信:你等等。。。 項羽:。。。。
二十萬人 韓信:你剛才不是很牛逼嗎??? 項羽:。。。。


題主你這問題本身就很不嚴肅。戰役勝負影響因素太多了,雙方主將能力只是眾多因素之一。如果你非要這麼比,那應該假設一個控制變數的模型

假設韓信項羽雙方兵力對等,兵員素質等同,在垓下戰役的地形,雙方情報量相同,自由打一場。

那我傾向於韓信勝算大。

因為歷史上項羽的軍事勝利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兵員素質。
楚軍的戰鬥力真不是漢軍或其他諸侯軍能比的。舉個簡單栗子,垓下之戰項羽帶著幾十騎兵突圍,把剩下的幾萬楚軍扔在漢軍包圍圈裡不管。就這樣在沒有主帥的情況下,剩下的七萬楚軍奮戰幾天幾夜不投降,最後絕大部分都戰死。(出自《史記》,場面描寫相當血腥)。
而韓信,則是用三萬漢軍里的老弱病殘在北方打了一圈贏得了一切。兵員差距就相當於二戰時日軍和地方軍閥軍隊的差距。
所以說如果給項羽換上跟韓信等素質的軍隊,我認為韓信贏面大。


任何仔細看過淮陰侯列轉和項籍本紀的人都很容易分辨,韓信會贏 。

垓下之戰能贏,其他打法也能贏。孫子兵法說 十則圍之 五則戰之 倍則分之。 總有一款適合項王。

玩過全面戰爭的都知道 傻逼才和電腦的高級兵硬拼。


一幫不如韓信的都在戰場上把項羽滅了。韓信能忍胯下之辱,項羽卻連烏江也不肯過。


既然要吹牛B,我就補點料吧。當天下諸侯已經彙集於此,項王還在此地決戰,已經被扣分了。垓下之戰中項王沒有保護兩翼,出戰陣型再次被扣分。不管淮陰侯的接觸戰是否真敗,淮陰侯想要包圍楚軍就必須讓項王的中軍突出,項王中軍突出會改變整體的陣型(變為最風騷也最薄弱的人字陣),會造成後軍單位間產生空隙(如圖3),兩翼的漢軍才有機會往中間擠壓,使得楚軍的陣型完全變形,最終完成合圍(擠壓目的在於讓相互保護的陣型防禦不存在,最好擠壓到楚軍甚至連揮舞武器的空間都沒有)。而項王能否突破(衝散或者擊穿)淮陰侯的20W中軍是垓下會戰楚軍制勝的關鍵所在。說實話,其實項王確實突破不了,除非漢軍無後撤空間。打比方,淮陰侯戰術不如項王,20W漢軍與楚軍接觸就真被項王打敗了,項王不追擊,陣型不變,單靠兩個將軍各領5W人,從兩邊夾擊就能打得項王10W楚軍不利,那何必在滎陽、成皋打這麼久。其實項王一追擊就輸了,不追他就不是項王,如若不追,淮陰侯出此戰術就被扣分。(圖片參考坎尼會戰,羅馬8.6萬人紅色,迦太基4.4萬人藍色,羅馬傷亡5.4+萬,迦太基傷亡0.6萬)


項羽勝。頭腦相當,資源略等,勇者勝。


阮籍猖狂曰: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其實秦末因為項羽、韓信的這兩顆耀眼的明星的存在,演繹了冷兵器史最頂級統帥的終極的大對決。

細數兩個人的戰績,韓信絕對算得上兵謀一派的頭號代表,項羽絕對算得上兵勢一派的頭號代表。

春秋戰國以來名將名帥不少,孫武、吳起(心目中冷兵器史第二人)、白起、霍去病、曹操、李靖、岳飛等,但統軍以來幾乎每一戰都打的如此出神入化的,恐怕沒人敢說可以和韓信並列,什麼36計之類有這麼多計是韓信用實戰演繹發明出來的,用兵入神這樣的詞恐怕都不足以形容韓信帶兵。

項羽一樣是奇葩,3w干30w,那可是秦軍,統一六國戰無不勝的秦軍,白起王翦蒙恬調教帶領出的秦軍,在北方戰勝匈奴的秦軍;什麼黥布彭越之流亡命徒出身都是敢打硬仗英雄豪傑,那個不是見了項羽撒腿就跑;劉邦搞出什麼60w大軍,遇到項羽幾萬人,一戰即潰,雖然各國軍隊也不都是吃素的,但是我們絕對有理由相信給劉邦600w他也干不過項羽10w,沒辦法心裡已經有陰影了。

讓我們來到終極對決的戰場,垓下之圍。
《史記》垓下之圍的戰鬥過程記載,已經很能說明兩個人帶兵特點和優缺點了,但是又沒人看,日,不寫了。


韓信用兵,多多益善。這其實是一句吊炸天的話,韓信是可以指揮幾十萬人大兵團作戰的。
項羽的話,其實比較適合干類似霍去病的事,不制定全局的戰略,自己領3~5萬騎兵去搞突擊、奔襲。


一個人,項羽必勝

一萬人以下,項羽勝率90%

三萬人以下,項羽勝率70%

五萬人,勝負各半。

十萬人,項羽勝率20%

大於十五萬人……韓信:「誰叫項羽?」


如果韓信真的能打過項羽,劉邦、張良、陳平們也不用費盡心思來分裂人心軍心,彭越也不用游擊斷糧。滅項羽,是劉邦集團全員的功勞,但首功在蕭何,其次是張良陳平。因為整個戰略部署者就是這伙智囊團,而蕭何的後勤為劉邦提供了源源不絕的兵力。


應該說韓信與項羽不是一個層面上的選手,可比性不大,因為一個是帥才(韓信用兵,多多益善),一個是將才(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那麼,結論來了,如果讓韓信指揮項羽,那麼將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那要看你說的對壘是什麼規模的。

如果是單挑,項羽打100個韓信。

如果是50萬對50萬,項羽還是要自刎於烏江。因為那麼多人對他是累贅,他只能有效指揮10萬人。

手裡有50萬人,韓信會拉開,用運動戰對付項羽的主力,分兵對付項羽其他部隊。

而項羽缺乏處理大局眼光,會被逐漸蠶食,在一個個小勝利中不斷損失整體實力,最終再次被重兵包圍。
從「垓下」就應該看到他不是個能一統天下的人物。


雖然項羽韓信之前沒有對壘過,但是你不要忽略了,韓信在項羽手底下當過幾年的兵,對項羽的戰略戰術人物性格可以說是了如執掌。孫子曾說,知己知彼 百戰不殆!


韓信要真能正面肛項羽,漢王不會讓韓信拖住項羽自己去收齊地?犯得著冒著對韓信失控的風險讓韓信擴張地盤?


韓信強。
因為韓信和項羽只有一次交手,就是垓下之戰。
雖然韓信那時候在兵力上有絕對優勢,但韓信以前一向是以少勝多,這一點和項羽一樣。
但他們最後交手了,是韓信打敗了項羽。
只能說韓信厲害。
最重要的,項羽軍事才能出色,但大局觀不如韓信,這就是為什麼項羽每次能打贏漢軍,但卻越打越弱。


那要分時代,韓信的軍事經驗有許多是來自於項羽的耳濡目染,彭城時項羽勝韓信,滎陽時韓信勝項羽,垓下時韓信滅項羽。

如果單純軍隊對懟,空間不大無法迂迴,那項羽勝,因為韓信素來不擅長練兵也不重視練兵,項羽的士兵相對勇猛。

如果大規模的戰略調動,韓信勝項羽,韓信比較捨得換地,也比較實用主義,怎麼都行只要能贏,換了項羽則是習慣正面堂堂進擊,而不習慣分兵和轉戰,也不好意思讓士兵坐著木桶過黃河。

如果兩人一人一個國家,長久的對抗,韓信勝項羽,項羽治國不行,也沒恩義,在楚地搞大屠殺多次,好像楚地不是他的似的。韓信治齊相對來說值得稱道,項羽和部下也沒啥感情,英布劉邦跟他從項梁時就混在一起,結果紛紛背叛,九江王英布背叛,項羽讓周殷代替治理九江國,結果周殷又背叛。。。反之韓信到最後還能說動老部下陳希聽他的吩咐,兩人相隔千里居然可以默契的謀反,不可謂不牛逼。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彭城之戰項羽把劉邦韓信打包虐成狗,京索之戰韓信又扳回一點分數,然後才是垓下大戰。。


推薦閱讀:

劉邦為什麼沒有污名化項羽?
陳平是如何分肉的?

TAG:歷史 | 項羽 | 韓信 | 楚漢戰爭 | 古代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