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請大神起來解釋一下現在的絕對音感到底還有什麼存在意義呢?

眾所周知,絕對音感是一種很神奇的能力,很多小說中或是影視作品中都有這種能力的存在。人耳對音高的辨識基本上是符合韋伯定律的,即等呈比例的頻率我們會感到它是均勻升高的。在歷史上,有諸如莫扎特貝多芬等大師也擁有這樣神奇的能力。但學過音樂的人也知道,我們現在使用的標準音與巴洛克時期的標準音已經有了巨大的變化,也與貝多芬莫扎特時期的標準音有了巨大的變化,我們彈奏巴赫的十二平均律時已經不像以前那樣使用者那套標準了。換而言之,一個音的絕對音高在不同的體系中音名可能卻因此而不同,古代的一些時期的定音或許比現在要低一個半音或者更多,那這樣的話不正是說明絕對音高與音名的對應沒有意義了嗎?假如我定音喜歡用a=415hz,那麼我的A大調不就相當於正航標準下的降A大調了嗎?但是既然所有都已經經過了降頻,一首曲子還是那首曲子,那麼什麼調或者什麼音又有什麼意義呢?我知道我描述的比較混亂,但我也講不清楚我到底想問什麼。大體上來說就是想問,樂理上那些所謂的什麼大調到底在現在還有什麼意義嗎?我知道它在古代的時候巴洛克時期有自己獨特的意義,但現在真沒看出來。


絕對音感的辨識機理並不是如同「絕對」識別出是多少赫茲,而是依據和語言相類似的能力。。

我在「絕對音感有什麼用?是天賦,還是練出來的? - 王兆谷的回答 」里已經解釋得很清楚了,絕對音感不是耳朵的問題,而是大腦的問題。。絕對音感並不是絕對的,相反會有一個修正能力。。比如440Hz和443Hz絕對音感者並不能第一時間就絕對的辨別出哪個,還是要依賴相互比較的相對音感才能比較得出哪個是440Hz。。音高規則首先是符合物理頻率與音高的原理,同時也符合人類自然演化的語言以及聽覺系統原理。。這當中的差別就好像說著北京方言的人和四川方言的人在交流,除了一些土話俚語外相互交流幾乎無障礙,因為人類的語言識別過程中有一個信息修正的功能。。。。

拿標準音=415Hz,440Hz,443Hz其實都意義不大,實際演奏沒有那麼的精細苛刻,而更多的是追求音樂性上更加深層次的表現。。。。對絕對音感者來說,聽覺上並不會受到415Hz與440Hz為標準音差別的困擾,聽到bA調。。這種改變也並沒有破壞音樂性的風險,當然現在的人絕大多數都是習慣440Hz的如果一遍看著樂譜,恰巧聽的是追求復古的415Hz為標準音的錄音或者音樂,那確實這個時候擁有絕對音感會很困擾。。因為聽到的和看到的不一樣了,相對音感者就不會有這方面的問題。。。。其實這類問題真的都算是小問題,只不過最近幾年國內的一些綜藝節目比如最強大腦什麼的給炒得太熱了。。。。而且中國的絕對音感比例要遠遠的大於歐美,根據2004年的統計中國擁有絕對音感的兒童比率高達11%,受過音樂教育的兒童擁有絕對音感者比率高達40%(貌似現在更高)。。而對比歐洲擁有絕對音感的兒童只佔萬分之三,學習音樂的絕對音感只佔17%,美國稍微高點分別是2%和28%,不過其中大部分都是華裔或者亞裔。。你這樣一看的話對於歐美人來說擁有絕對音感如同天之驕子一樣,你在中國學齡前兒童學音樂的圈子裡,基本上兩個孩子里就有一個有絕對音感了,有的特別好的老師教出來的學生個個都是絕對音感這玩意在中國真的不稀罕。。目前已有不少觀點認為是漢語語系的發音以及聲調規則有利於訓練絕對音感。。。。

至於用處嘛絕對音感在音樂理論,器樂的學習過程中提供比較大的便利,但是經過長時間鍛煉的相對音感,在某些能力上也能達到甚至超越絕對音感的一些能力。。不管怎麼說,在音樂領域裡聽力還是比較重要的,不僅僅是單純的音高上的問題,還有節奏,力度,情感,時值,整體的結合等等方面精益求精的推敲鑽研。。但這也沒什麼玄乎的,就可以理解為好像音樂什麼調什麼音就是一種「外語」小孩笑的時候學會了這種「外語」當作了「母語」了,所以他們能聽懂,這個用「絕對」來命名並不是太貼切。。就算不會的話也可以當作一門「外語」來學的,掌握後的區別無非就是「外語」相對音感,而不是「母語」絕對音感。。現實中也並不見得母語就一定比後來當作外語學習的人掌握得更加精緻,只能說母語使用者擁有使用上的便利而已。。。。有絕對音感而且小孩有意向超音樂專業發展那當然最好,沒有也不代表就低人一等了照樣可以通過努力去的成就。。將來小孩從事跟音樂不相干的行業,什麼數學物理或者計算機行業,那這種能力也就沒什麼特別的了。。。。


如果我說,音樂是相對音高的藝術,在知乎肯定被政治否定了,泡了一個多月知乎,感覺這裡就是非黑即白的地方。

但是我還是要說,所謂的絕對音感,在音樂聽覺的經驗中,真真不是非要不可的。

音樂學院,絕對音感的學生一大堆,也未必見得他們的樂感就一定比首調聽覺的學生好到哪裡去,首調聽覺的學生一大堆,也有樂感非常好的。音感,跟樂感,不是完全正相關的關係。這裡撇開五音不全的人不談。

音樂中的音重要,樂更重要,「知音而不知樂,眾庶也。」拋開樂感孤立地談絕對音感,那麼訓練猴子也能練出來,什麼狗聽音踩鍵盤的視頻,也不是沒見過。

人聽到音樂的時候,感到幸福、快樂、憂傷、平靜,因為人之為人,而不是動物,人有感情,有理性,對音樂有追求,對藝術有感覺,是整體的藝術審美,而不是聽幾個音就怎樣了。

當然,音樂專業的,耳朵越靈敏,那是越好的。我在這裡說這個,並不代表我對學生要求低。


我一直認為,固定音高和固定調是兩個概念。
只有音高而沒有調式感的絕對音高沒有意義。
首調的重點在於調式感。
調式感最重要。
完了。


即興的時候最有用,別的樂手彈了一個樂段你要是立刻就能聽出調式音階,那簡直無往不利。


所以說,某些人說的什麼G大調是金黃色的,B大調紫色,d小調藍色,,之類的,基本上和玄學沒啥區別。


嗯,非專業的,說一下自己的淺見吧。

1.個人/團體裝x用

初中時候在的合唱團比較6,超高校級的那種【真的】,然後很多唱的都是無伴奏的合唱作品,然後開始唱之前大家總要找到一樣的音才開始呀,然後就會由擁有絕對音準(當時習慣稱為固定音高)的小姐姐(小哥哥也有的)把各個聲部開始的音唱出來,用wu之類的音吧,有一些歌是一個聲部接著一個聲部地進的就唱最開始的那個音,然後指揮才給手開始唱。當然有一些巴洛克時代風格(這個表述不知道對不對十分抱歉)的歌一出來的大和弦就很好聽那種還會在開始唱之前大家出一下那個和弦,混聲合唱的話有男低音打底然後和弦出來很能夠震住吃瓜群眾的。簡而言之就是狂拽酷炫地裝一發x來體現自己的水平。(台上放著鋼琴我偏不用我就要用絕對音準給音)


2.除了裝x外能救急,當然也會有反作用的時候。

14年拉脫維亞世界合唱節的時候我們團第二組比賽就是青少年同聲組【Youth Choirs of Equal Voices】,因為上一屆是這一組的冠軍,曲子又比較難,壓力挺大的,還有新人比較多什麼的一堆的原因,比賽出了茬子,而且是第一首歌就出了,還是在排練時從來沒有出過茬子的地方,總之就是有個先進的聲部走音了,我是第二個進的聲部,聲部的dalao裡面也分有絕對音準和沒有絕對音準的,然後沒有的dalao覺得一切正常跟著前面的音開口唱,有固定音準的大佬希望能夠實現第二個聲部進來把音拉回去的壯舉,然後音一出就出現了不同的音高,沒有的dalao就卧槽了我走音了嗎(她很信任音高dalao),有音高的大佬也卧槽了就我一個人發現走音想著這樣拔回來嗎,這樣看來我才是走音那個,然後我們這些渣渣雖然聽不出什麼但是一聽音差了不對就一個個方了。反正那一組是沒唱好(第一首我出了個巨大的茬子,記錯譜了,後面都方的不行,回酒店的路上哭得很傷心,不過據說音準dalao在會到酒店了之後一個人也哭了)
這個只能說要總結經驗吧,那次比賽我挺遺憾的,自己唯一一組比賽就砸了,後面各個dalao壓力山大自己也做不了什麼很自責。
同樣是14年拉脫維亞世界合唱節的時候混聲團上台唱,組別忘了叫什麼精神什麼的(我們都直接叫宗教組的)。當時我在台下看,然後有一首歌中段有隻有男生唱的,然後偏低了半個音,我都聽出來了,我在台下的都方的不行。男高應該是有一個絕對音準的但是可能吸取教訓他就隱藏起來了。男生唱完應該高接的,前文提到的女生音準大佬就在女高,男生拖長音的時候她在那裡悄悄給了個正確的音,然後女高進的時候音就是準的了(感謝上帝)。評委就算沒有絕對音準但是都是在合唱界浸淫多年的高端玩家了,音不對肯定會聽出來的,何況人家評委都是人手一支音叉敲的聽音。宗教組最終拿了冠軍。:D


3.唱歌音準限定

上述事情已經過去式了。
有些唱歌很厲害的大佬,感情深厚,但是音準不是很好,一個動情就不小心走音了,特別是在高中活動這種麥克風像黑洞根本聽不見自己的聲音周圍又特別吵可能伴奏都聽不清的時候,可能不管音高你那一句唱得聲情並茂嗓音有磁性高音賊強了,但是和伴奏不在一個調上,站在音箱前的吃瓜群眾能巨大聲地聽見你唱的和伴奏的聲音,但是他可能覺得:耳朵要聾了,台上好像很深情很厲害的樣子但是為什麼聽起來那麼奇怪又不敢說難聽怕被噴不會欣賞,好方。
絕對音準的人他並不是說一點都不會走音,只不過他一走音或者唱了一句就會發現誒我走音了,或者弱一點的發現誒不對怎麼這麼奇怪是不是走音了,然後就用絕對音準找回來,保證不會一直跑下去,相當於有一個自我修正的技能。不過這和唱功好壞是有很大關係的,有些人能想到那個音但是他唱的不是同一個,修正了輸出還是不對,那就沒有什麼辦法了。


4.各種扒譜/翻奏
經過訓練可以不僅扒主唱的音還能把和聲也聽出來,省了自已瞎唱的功夫,或者類似黑鴨子/kalafina等等這種本來就是主打和聲的歌手的歌,能夠把三個人的譜都弄出來。(黑鴨子是為了應付各種學校高雅藝術活動,k團的話就是伴奏光禿禿和聲自己錄,反正只有我一個人自己和自己唱。)


5.acapella【阿卡貝拉】(其實我不是很喜歡這個音譯)

玩這個對於音準是有很大的要求的,真的,真的,高中強行來的那種音一不對超級難聽但是他們還是自我感覺良好吃瓜群眾又覺得很厲害的人,我……我也沒辦法了……
幾個人能夠確認音準在一條線或者就算走了還能找回來的之後節奏對上有點強弱就可以應付吃瓜群眾的演出了,但是acapella最重要的還是同伴之間的默契配合互動啊!!!如果有絕對音準或者音準比較好不存在嚴重到影響配合的走音的話,就能有更多的時間放到配合方面啊!!你音準好不會搞搞震人家才覺得你有實力,同伴間關係當然好,玩起來才有默契啊!你要是會越唱越走用花腔女高音的音色唱伴唱還說我x格比你們高級多了你們不準bb我然後還自我感覺良好的話如果不是被任務用槍指著誰想和你唱acapella啊!
音準好並且適宜時候提醒走音不裝x是一種快速取得大家擁戴認可的方法啊啊啊!!!??但是這樣的人怎麼我就沒遇到幾個呢?

這五點是我目前經歷過或者應用過的,有絕對音準你隨便找個安靜無人的地方不用鋼琴就可以開始排練,多麼高效;你扒譜什麼的對於普通人簡直是高級技能,多麼厲害;唱acapella好聽是對異性的絕佳吸引方法;唱得好還能吸引圈內高級玩家無論同性異性都值,多麼有用!
在初中經歷高端玩家圈後被踢出來,到了高中合唱有伴奏都能走音,無伴奏得歌一直都是跟著鋼琴唱一沒鋼琴就走音,沒有鋼琴沒法排練,老師拿著手機鋼琴聲音被說話聲埋沒,就算老師唱出來都和按的音不一樣,也被講話聲埋沒,我覺得
【有絕對音準真是太好了啊!!!】
沒有了。:(


看了看其他大神的回答,已經從生物和物理層面,對絕對音高的能力進行了講解,我個人認為,固定耳朵這項能力,它單獨存在的意義不是沒有,但是並不是很重要,相對來說更重要的,是這項能力,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去學習大師的作品,能夠迅速地找到音階旋律,和聲等等音樂元素,從而讓我們能夠更好地研究分析一個作品,進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音樂行業里,其實本來就分為表演者和創作者,如果是一個古典表演者,那麼在由普利的情況下,這項能力,對他的表演,其實幫助並不大,如果是一位創作者,他在汲取其他作品的優點的時候,這項能力也許能夠幫助他形成一定自己的音樂思維。絕對音高,可能是學習中一個很牛叉的工具,擁有這項能力,也許能夠讓我們學習過程事半功倍,但是如果沒有,其實也無大礙,一個音一個音對著鋼琴上面找在有一定音樂基礎的前提下,其實也能達到同樣的學習效果。


會唱的歌直接開口就一定是原調。

有一些歌第一句是清唱,比如郭靜的《心牆》,在ktv唱的時候可以和後面出來的伴奏無縫對接。


我不是大神
來強答
啊 算不上絕對
起碼給我聽一個音我能迅速找到它在鋼琴上的位置
不知道這算不算音感
四歲的時候中央一套的天氣預報背景音我聽了後立馬在琴鍵上找到準確位置彈出來了
父母都覺得很神奇 我覺得就是一種感覺 那會也沒學視唱練耳。。
我想大多數人都有這種感覺吧


感覺是樂器調音師必備技能


推薦閱讀:

如何提高耳朵對音樂、音調、音階的敏感性?
一根弦按住不同的長度處再撥動足夠產生幾個音階,古箏為什麼要弄那麼多弦呢?
利用演算法作曲是否可能?
有沒有哪兩首音樂是因為巧合而十分相似?
樂器的音色由什麼決定的?

TAG:音樂 | 古典音樂 | 音樂製作 | 樂理 | 巴洛克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