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原因,讓你願意去折騰很多熱愛,理想之類的事情?
很多人都不停的追蹤夢想,辭職做自己熱愛的事情,那麼具體是什麼原因和動力,讓你願意去這麼折騰呢?
我不知道別人,我是為了讓自己死的時候不後悔。覺得自己想做的在活著的時候沒有做。死都帶著不甘心,那多對不起自己活的人生呀。
謝邀!
首先更正提問者的一個用詞折騰,折騰在字典里的含義是翻來覆去,反覆做,折磨。
所以在此我更願意理解您的意思是為什麼我們不願放棄自己的理想,毅然決然走最艱苦的道路。
就在五分鐘前,我有幸讀到了曾湖北狀元鄭人元的一篇文章,標題「中國狀元」在美國讀大學後對中國教育的感悟,其中講解了中美教育的差異,印象最深刻為:
你可以選擇你的退路,但人生很長,做你最熱愛的事情,不要一開始就選擇退路。
原因一,我覺得可能是和我的個人經歷有關係吧
我高考失敗那年,我母親和我說你復讀吧,因為大學很重要,你要去稍微好點的學校,然後我復讀那年她遭遇車禍,那時候是一月份,最冷的時候。嗯,她一睡不醒了,也就是說從一月份開始,我差不多放棄了我的理想,為什麼,因為我沒有錢,我得周旋她的醫療費,得追求我們生存下去的可能性,八個月,律師,司法程序,醫院,高額醫療費,肇事者,車管所的肇事者親戚。。。
覺得那時的自己太弱小,剛剛19歲,沒有人把我當回事,各種勾心鬥角,脅迫威逼,感謝母親留給我骨子裡的堅韌,我們撐到了九月份,她沒有清醒過來,大家都撐不下去,就離開了醫院的無望救助,去世了,火花那天,與瓢潑的大,我想她一定不想離開我。
因為她的離開,我覺得人生很短暫,所以開始努力去得到自己的生活,選擇外人看來艱難的道路。可能太多和我同齡的孩子,很難有這樣的感受,就是一個人得去找到自己的野心,並且去完成它,趁你活著的時候,因為生命太無常,說不定下一秒我就失去了自己。
二,因為教育氛圍與理念,我小的時候最喜歡做兩件事,一個是做夢,一個是查字典。
我的父母都是開發性的教育理念,這是說的好聽的,說的難聽點就是放養,一個人在極度自由的前提下,她的性格和思維方式會隨著閱讀和接觸面,形成很不同的差異。
我的家裡人,都極度支持我看書,我媽媽是這樣的,我的奶奶以及我的姑姑都是這樣的女性。以至於我的哥哥姐姐有很多課外書,他們讀完我拿過來讀,這些閱讀,促進我以後的讀寫和面對知識的渴望。
做夢有利於天馬行空的想像和思維的拓展性,小的時候喜歡插話,把夢裡想到的和現實結合的胡亂說出來,家裡不是批評我,而是鼓勵我,這就讓我有了思考以後發言的能力。
一個女孩子,敢說敢寫敢真實的表達內心敢追求自己想要的,應該都緣於家里這種開放的教育氛圍吧。
三,個人追求
綜合上面種種,很不幸被自身調教成了女漢子,具有獨立的世界觀金錢觀價值觀,敢於表達自身,不願意將就,有獨特的審美和追求。
簡單來說就是你讀的書多了,經歷的是非多了,你就會形成自己的為人,然後你就會和別人不一樣,你面對事情的時候,有了自己的思考,我要做什麼樣的人,我為什麼要做這樣的人,我怎麼能成為這樣的。我想這是每一個人都會經歷的時刻,青春的迷茫。
我們的折騰,不過是對於自身的滿足,對於自身的不妥協,為什麼,什麼原因,因為我要活著的時候以我自己喜歡的模樣啊,人的一生的本質不就是取悅自己嗎?那我為什麼要等到四十,五十 六十歲,才開始取悅自己。
我也是按部就班的生活丟在人群里不被發現的那一個,我和人家不同的是,我從二十歲開始學會的就是取悅自己,不愧於自己的按部就班,人生的幾大線大多數都不能免俗,讀書,事業,家庭,可是太多人都是被父母親戚簇擁著前進,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
比如,讀書,我是覺得至少要去讀一個你喜歡的學校,初中不可以就高中,高中不可以就大學,大學不可以就研究生,研究生不可以就博士,從來沒有人可以真正阻攔你除了你自己。
我不是折騰,我只是在自己喜歡的道路上,一路前行,一路艱辛而已。
再次感謝邀請,稍有凌亂望見諒。想讓自己開心啊
哎我就是這樣的,學著不喜歡的專業,然後就學了好多自己感興趣雜七雜八的內容,畢竟,所學專業真的是無聊啊,我不能讓我的大學充滿灰色色彩,所以決定課外之餘多學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想著,自己以後要是在本專業不吃香的話,至少轉行還有另外的飯碗。怎麼說呢,在大方向上面對現實,小方向追隨本心,哈哈哈。
世界如此多美好的事情,怎麼能忍住不多去嘗試、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