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母語方言無入聲的情況下,想要學習詩詞、掌握平仄,應學習哪種方言為益呢?
想要學會區分平仄,學做詩詞。然母語方言並無入聲,故想學習其它保留入聲的語音。但不知何種方言更加適用詩詞。請指教!
補充:另聽說中古音口音,較起各方言,它又如何呢?
或可考慮閩南語或者粵語。
因為這兩種漢語,做為自然語言,不只仍保持堅實的入聲韻尾 (-p, -t, -k尾俱全且各分),
跟以中古漢語音系做基礎的詩韻對應比較能切合,符合最基本條件;而且使用的區域分布廣大,
使用該語言的人群社會,是不只跨縣市省界,甚且跨國界;更在語音拼注系統(拼音)、書面表達
的漢字規範、辭典和教材等等,這些語文基本工具和學習系統方面,不僅比較完整豐富,
而且較為易得,網路上就可找到至少入門的教材。
似乎不那麼方便。當然,若身邊剛好有同學朋友的母語,是仍保持入聲的漢語,
有活生生的語言資料庫在身旁,那也該是首選。
若只為學詩,將入聲字背下來就行了,還可以根據規律推測入聲字(就是入派三聲的普通話入聲字的分派都是有一定規律的),這並不需要費多大功夫。而你學方言不光得分清楚哪些讀入聲,還得學其他許多東西,平仄格律只是詩最基本的東西,學詩重點哪在這上面,會方言對寫詩算是個優勢,卻不是個基礎,為了個這花大量時間而不去學該學的豈不是本末倒置?
至於各地方言,哪個不都不可能完全對上韻書,若是對中古音有興趣,那麼為什不直接去學中古音呢?
沒人推薦學韓語嗎…
從實用角度來說,學韓語應該是掌握入聲字的最好語言了,在充分掌握入聲的同時可以從該語言中獲得最多的附加價值。其他幾種語言/方言的優劣我依次說明。
粵語(其他方言同理):粵語人士肯定希望大家都來學粵語,推廣粵文化。然而現今學粵語的價值顯然是沒有韓語價值大的。首先學習粵語的資源就比韓語少很多,國內出了廣東很少有專門學習粵語的培訓學校,韓語培訓學校一抓一大把;其次就是現在使用粵語的人口大多也都會普通話或英語,不會粵語並不影響交流;最後就是現在廣東年輕人都有很多粵語說不標準了,問過好幾個廣東同學知不知道入聲是什麼,基本都回答不知道,問他有沒有注意過韻母中的-k -p -t尾,也有廣東人會搞混,所以作為外地人想學准就更難了。
越南語:我不太了解越南語,據說對入聲保留很好,但是缺點就是越南文化影響力太小,國內大部分地方越南企業也不多,所以能收穫的附加價值也是很少的。
日語:雖然學日語可以獲得很多附加價值,可以看日劇日本動漫等,也可以獲得更多日企工作機會,但是很不幸日語的入聲保留情況也不理想,-p尾全部消失,不查舊假名遣很難判斷一個字是否是入聲。
最後說說韓語。韓語本身入聲保留情況還是比較好的,-k -p尾齊全,其中-t尾全部變成-l尾,並不影響入聲的判斷。韓國本身文化實力不錯,與中國來往也十分密切,因此個人認為學習韓語是在掌握入聲字的同時獲得最多附加價值的最佳選擇。
四川話
1.學著不累:除了ng聲母之外的所有聲母、韻母,在普通話里都有;平翹、前後、邊鼻要求不高;入聲只有調類,沒有輔音韻尾。
2.在很多次方言里,入聲調類保留整體性:不考慮個例,在規律變化里,古入聲只有一個調類,不管是獨立還是派入,就一個調類;哪怕教材里寫著「派入陽平」云云,也聽得出來,這個所謂的陽平里,古入聲比古陽平短。
我說說「在母語方言無入聲的情況下」如何簡單分辨部分入聲字吧。學習音韻沒多長時間,算是交流經驗,不對的地方大方哂之,並請指正。
高中時候注意過這個問題,只是那時候小,很多東西弄不懂,一沒時間,二不能隨時使用網路等資源,也不知道這些叫音韻學,只看了些平仄入門知識(連那小冊子最初是王力先生寫的都不知道)。我們是中原官話區,也沒有入聲,當時的方法就是看方言與普通話的差異。後來,知道是因爲入聲韻尾從官話區消失比較晚,入聲字併入平上去的時候在各官話區主要是調值調類產生了差異,那麼這一差異,我認爲就可以拿來評判某個字是否是入聲,當然不準就是了。因爲重新學習這兩種的成本幾乎沒有,只要讀一遍就可以了,調類存在差別的十之八九都是入聲,聲韻(或者說拼法,我不知道如何更好地表述)不同的多數也是。
比如:
- 「竹」,〖知〗母三等【東】韻入聲,普通話和中原官話調類不同,分別爲「zhu2」、「zhu1」;
- 「雪」,〖心〗母重紐四等合口【仙】韻入聲,普通話和中原官話調類不同,尖團音不同,一爲「xue3」,一爲「siue1」;
- 「筆」,〖幫〗母重紐三等【眞】韻入聲,普通話和中原官話調類不同,而且拼法不同,一讀「bi3」,一讀「bei1」;
- 「國」,〖見〗母一等合口【登】韻入聲,普通話和中原官話調類不同,拼法也不同,分別是「guo2」、「gue1」;
- 「室」,〖書〗母重紐四等開口【眞】韻入聲,普通話和中原官話調類不同,分別是「shi4」、「shy2」;
- 還有傻根說過的「俺們都是北(bei1)京人」。
(普通話採用漢語拼音方案標註,中原官話採用 @佛振/弓辰 的「中州羅馬字」lotem/zhung · GitHub)
這只能當作一個土辦法,只對於一些字有效,如果普通話和中原官話都是平聲,那就分辨不出了。「屈」「察」「刷」「刮」等都是這樣。
如果要學習一種的話,建議學習 @Polyhedron/Ngiam Zsjit 的 中古漢語拼音:https://zh.wikipedia.org/wiki/User:Polyhedron/%E4%B8%AD%E5%8F%A4%E6%BC%A2%E8%AA%9E%E6%8B%BC%E9%9F%B3 ,這已經是一種非常完善的表示中古音的方案了,也能很方便地分辨各個聲韻調類,況且很多方言是從中古音過來的,或者多少收到影響,都是投入學習成本,不如直接學中古音。樓上有說學其他方言捨本逐末的,我認爲不在當地生活的話,沒有語境,學起來至少算是事倍功半吧。
我覺得沒必要專門學,因為沒有那樣的語言環境很難完全掌握。我生活在西南官話區,同樣沒有入聲字,當初我學習詩詞格律的時候為了掌握入聲字就每天逼自己寫一首詩詞,這個過程持續了兩年多,自認為入聲字基本能一眼辨認出來。
就算這也不行,那背總行了吧,入聲字一共800多個,也就是中學時候語文背誦全文的長度吧
如果從自學和學習資源來看,建議學習越南語。越南語目前有超級多的書面學習資料,不若方言有不同的片區和不同的拼音方案,而越南文是固定的官方拼音方案,每個漢字都有對應的越南語發音。
越南語保留中古漢語的濁音、入聲、聲調,三者全留。
更重要的是不僅僅能作詩,而且能多學一門語言。
為什麼要再去學習某一有入聲的方言?老一輩母語方言沒有入聲的人能寫出格律詩,難道是專門學習其他有入聲方言的結果?題主學習的方式方法不說有問題,起碼也是走了一條費力不討好的路。
確實是捨本逐末。直接學習中古音吧,發音不難,我是從小說普通話長大的,但對於濁音,入聲等等普通話沒有的音,聽幾遍就會了
0,0,偶然看到這個問題,作為一個寫詩的人來說一下,如果是以作格律詩為目的,那麼不僅僅要辨別平仄(包括入聲),還需要分清韻部,所以最好老老實實背韻書。中古唐代以來作詩主要依據的是切韻體系,已經與當時的很多地區方言語音不一樣了,為科舉當時的讀書人也是硬背下來噠~
目前的方言裡面對入聲的韻尾保存最完整的當然是粵語,但是粵語的韻母合併和音變太厲害,所以韻部已經和切韻差別很大了;閩語不太統一而且分化早於切韻體系,差別也不小;吳語韻尾有所簡化,韻部也有部分變異,而且聲母系統太複雜你學起來很費事。——如果你一定要學個方言幫助你記憶入聲的話,就學江淮官話好了,就是揚州南京一帶的方言,也算官話體系,相信學起來不太難,但是保留入聲還可以。至於韻部,你還是老老實實背韻書吧~或者多寫詩寫得多自然會記住的~客家話(惠陽音、梅縣音或海陸腔等)。
-k、-p、-t韻尾都在。
從中古語音的分類來看,吳語最符合,但近來吳語受侵略略嚴重,不過平上去入四分加陰陽兩分依然可以辨別。
閩南語其語內分支繁雜,統一性不足。
粵語為四聲九調,比四聲八調的中古雅言略複雜一個調,亦可循學。
供參考。
客家話保留了完整的入聲,知乎上有網友整理出了豐富的學習資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138854
捨本逐末,直接背入聲字不就完了。
推薦閱讀:
※表「選擇」的「揀」「柬」「簡」三者同音,有何聯繫?
※為何漢語拼音里「d、g」與「ong、ang、ing、an、in」相拼沒有第二聲的字?而「gei」連第一、二、四聲都沒有?
※如何系統學習文言文寫作?
※文言語法是誰發明的?與每個時期口語的關係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