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學之中罕見高層建築?
請注意問主提的問題是「為什麼大學之中罕見高層建築?」,有不少答友上一大堆圖片非要證明說「我們學校就有幾棟」BALABALA……
提問本身是要你求證「WHY」,而不是要你舉反證"NO"。
-------------------------------------
都讓開,建築師來回答:
1、臉盆與水桶——控規
有關部門在做城市的總體控制性規劃設計時,大學規劃用地通常會分到城市邊緣、土地較便宜、周邊建築密度和容積率低一些的地段,同時對教育用地的控制性規劃指標也有明確的要求,根據招生規模計算總用地面積,通常教育用地的人均用地面積以及人均建築面積 相比商業用地、工業用地、一般的居住用地都會高一些,而相對的建築密度、容積率也就要低一些。
如果說把教育用地比作用臉盆裝水,那麼商業用地就是水桶裝水,同樣的桶底面積,裝得水量相差很大,容器的高度自然大不相同了。
大學不像中小學,不用每天家長接送,不必要靠近城區的居民區附近,由於大學多是全日制寄宿,配有食堂、商店和其它生活設施。通常教師也有固定的宿舍,所以大學校區是自成系統、相對獨立的小型社會,不太需要跟外界密切接觸,沒有必要規劃在土地昂貴、密度高的市中心區。
現在新建的大學校區大多遠離市中心區,而很多原來在市中心區的一些大學,如果要擴容的,都會選擇在郊區建分校,或者整體搬遷。比如原來在國貿核心區的清華美院,現在已經整體搬走。
拆遷中的清華美院
2、造價
我國由於經濟結構的不平衡(農業落後、工業守舊、地域經濟懸殊等等)、畸形發展的房地產經濟模式,在近十多年時間裡,不僅各大城市高樓林立,連一些人口密度並不高的四五六線小城都動不動就蓋二、三十層的高密度社區,讓很多人以為蓋高樓就是節約土地、節製造價、節省成本,而三五層的低密度社區卻被認為是浪費土地。潛意識裡蓋高樓是充分利用、是常態、是繁榮的象徵,而蓋低層而是浪費土地價值,減少經濟收入,是反常,是落後的代表。
北京北五環的天通苑,號稱亞洲第一大社區,容積率高、單位面積人口密度高,是現在中國很多城市效仿的對象,造成很多城市病。
美國洛杉磯,除了市中心的商業區有一些高樓,整個城市絕大多數地區都是1~3層的低層建築,看起來密度很高,但容積率很低,單位面積的人口密度也並不高。
不要誤以為蓋得越高、土地利用強,建築的單方造價就會更便宜,環境就更好。
建築高度越高,對結構、消防、人流等多方面的要求也就越高,造價就越貴。
同樣的面積,蓋一棟十四層的樓,肯定會比蓋兩棟七層的樓,造價要貴一些,尤其是對於人員密集的學校、商場、醫院等,一旦達到一定高度(比如超過24米,算高層建築),各方面的安全配置都要整體提升一個等級,比如高層建築要做消防環路、消防車撲救場地、內部要做消防樓梯、消防電梯、防煙前室、排煙系統、更小的防火分區、噴淋系統,更多的電梯、更大的地面的停車場、以及要求更高的結構強度、水泵壓力、空調通風系統等等,同時可能對周邊其它建築還有環境影響,如日照遮擋、通風影響、視線影響、安全距離、交通負荷等等,當你作為校方,一算帳就會發現很不划算。所以如果土地條件寬鬆,沒有必要硬要往高了建。
斯坦福大學,除了一座鐘,其它建築都只有兩三層。
3、大樓與大師——大學是什麼?
大學不像辦公、酒店一類的商業場所那樣可以迅速通過經營取得收入,也不像住宅樓那樣可以通過買賣換回建設成本,公辦大學具有公益性,建設費用通常都是政府投錢,也就是拿納稅人的錢,每一筆錢都應用到最需要的地方上,大學除了要花錢蓋樓,還要在其它軟體設施上投入,比如圖書館藏書數量、教學系統管理、各種學術活動、專業教育的軟硬體配置等等。大學最重要的是培養人才。
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1931年在清華的就職演說:"一個大學之所以為大學,全在於有沒有好教授。孟子說: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我現在可以仿照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一所大學在社會上的形象,主要靠教育水平、學術水平、社會美譽度和影響力、名師高徒的數量這些軟實力,而不是靠高大上的教學樓。
復旦大學光華樓,迎接百年校慶,建成於2005年,高142米,30層,所有高校的高樓中,中國第一,世界第三。(2014年數據)
你們不知道的是,當時全校內外有很多反對的聲音,如今的很多教授對此樓也多有吐槽,當時的校一些領導人也被吐槽了。
大學裡最需要的是大師,而不是大樓,這是大家的信念,這種信念在大學裡還是比較普遍,但說實話,光華樓已然是復旦行政和教學的中心。
私信我,我若有空,請你到15樓星空咖啡廳喝一杯。其實核心的問題就是電梯
按照規定,七層以上是要修電梯的
而大學裡面,教學樓的人口密度是很高的,而且人員往來是「潮汐」式的
上課期間,幾乎沒有人走動,電梯幾乎閑置;
一到了下課時間,短時間密集人流,電梯運量不足,如果都擠電梯,容易引發安全問題
我們都有體會,如果電梯每層都停,在電梯里的人會很煩躁
修太多電梯,算上維護成本,又顯得浪費
樓梯能夠平滑掉,因為人和人出門的時刻、走路的速度都是不一樣的,短時間密集人流變成細水長流
為什麼居民區可以有電梯?
因為一來居民區的上下樓時間比較分散,有五六點就出門買菜鍛煉溜狗的,有七八點出門上班上學的,還有晚起的死宅
二來人口密度沒有教學樓那麼高
這些限制主要是針對教學樓,以及學生宿舍而言的
像清華紫荊那些十幾層的學生宿舍樓,其實就很不安全
相對來說,行政樓、院系樓之類,受限制少,高樓可以很多
此外還有一些就是風格協調、文物保護等因素
作為一個建築狗,從建築設計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主要從教育建築的服務對象,和教育建築的人流特點和建築設備要求來討論。
關鍵詞:教育建築,鐘擺式人流,建築設備
1.什麼是教育建築?
教育建築是人們為了達到特定的教育目的而興建的教育活動場所。通俗的說就是學生上課,做實驗,做研究的地方。然而中國的人口結構特點和上世紀的文化傾向性最終導致出現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具有蘇聯特色的主教學樓的出現。一般為單廊結構,兩邊教室,中間主樓梯,末端輔樓梯。
2.教育建築的某些特點並沒有因為時代的變化而改變。
中國高等學府經過21世紀初的大面積擴招後導致的學校人口膨脹,進而引發全國性的大學城興建熱潮並沒有帶來教育建築本質上的變化。就新教學樓普遍而言,你們可以看到更酷炫活潑的立面,更大膽的設計語彙,更複雜的流線設計,但是有一個底線是並沒有被變動多少的,那就是層數,如果被變動了,是需要大量的資金和設計成本作為基礎的,很可惜,國內的大部分高等院校並沒有這樣的閒情逸緻去考慮這樣的問題,我們所看到的更多的是僅僅是增加了佔地面積,並沒有增加容積率的主教學樓,通俗的說就是並沒有增加層數,該是經典的5層還是5層,只是樓的棟數多了一點,給人感覺就是鋪開了,規模大了。
學校用這樣的方式來容納更多的學生,這是為什麼呢?這樣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證鐘擺式人流的安全性。
什麼是鐘擺式人流,這個詞是從鐘擺式交通衍生而來的,在城市規模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城市建設開始進行功能分區,人們在特定的很短的一段時間內在城市的兩個區間內進行密集的,快速的交通行為,這個過程非常像鐘擺,所以稱之為鐘擺交通,同樣的, 鐘擺式人流與之類似。人群在特定的一段時間內在兩點之間進行密集快速的交通行為,就是鐘擺式人流。鐘擺式人流通常發生在單純的教學樓里。(專業的實驗樓,行政樓因為人流的密集性沒有達到一定程度,所以不在討論範圍內)
教育建築的主體服務對象是誰,是學生。
學生在主教學樓中的活動主要是什麼,是上課。上課有什麼樣的時間特點,特定時間段。那麼問題來了,在特定的時間段有大量的學生會湧入教學樓或者離開教學樓,這就要求教學樓需要強大的交通輸送能力,說的白話一點就是樓梯要多,要寬,要大。結合剛才說的鐘擺式人流,在特定的下課或者上課時間段就會出現擁堵,隨之就有很大的可能引發踩踏事件,如果樓層再一多起來,交通的滯後性就會更加明顯,樓層數越高,人流就會越來越擁堵,這是很危險的,特別是發生在國家戰略資源:人才,最集中的校園。
那麼有人會說,可以裝電梯啊(很有想法,和我學做菜吧),建築設計環節里不可忽視的一點:成本,對於想要控制預算的校方來說,樓層是絕對不能多的,如果樓層多了,需要的建築設備就多了,比如通風,電梯,電梯的運輸能力是遠遠小於樓梯的,一個3米寬的雙跑樓梯的輸送能力等於6個2*2的醫用電梯,而後者所需要的建築面積是要大於前者的。嚴格意義上說,教育建築超過5層就要設置電梯了,所以有些教學樓就只設計到5層,因為樓梯比電梯實惠,5層是最經典,最安全,性價比最高的選擇。你們可以回憶一下,你們的小學,初中,高中,甚至大學的主教學樓,是不是都是5層居多,可能局部超過五層,那是因為,多出來的部分是行政辦公用,不是教學功能。
(我所描述的教學樓都是主教學樓,一般都是一個學校上大課的地方,各個院系的院館,實驗樓並不一定具有這樣的特點。)
全球大學最高樓:莫斯科國立大學主樓:
麻省理工學院格林大樓:
匹茲堡大學學習大會堂Cathedral of Learning
紐約大學布朗大廈:
阿默斯特麻州大學圖書館:
哥倫比亞大學科學樓:
芝加哥伊利諾伊大學大學大廈:
倫敦大學長老會大廈:
復旦大學光華樓:
竟然這麼多贊啦!還有這麼多朋友關注我 謝謝大家的鼓勵!我會更加努力答題噠!
先上一張我們學校的沙盤模型鎮樓。。攝於學校博物館的校史展示區
沒錯。。我是西安美術學院的大一學生,終於逮著機會好好吐槽一下我們學校的設計了。。。
大家看呀~畫面中那個高聳入雲的傢伙。。就是我們的二號教學樓。。造型基礎部和各造型專業畫室、學校的美術博物館、還有一個出版社都囊括其內
再上一張。。
而我們班的畫室。。也正在這座巨塔的頂樓。。
說說感受吧。。天氣好的話 坐在畫室里能直看大雁塔的感覺還是蠻爽的。。對的 我們學校大門正對著一條馬路 直通大雁塔。。而位於校園中軸的二教也就有了這樣的榮幸。。
但是!!!!!!!!!!
電梯啊!!電梯啊!!電梯啊!!
一棟二十八層的大樓只有區區五個電梯。。雖然實施了分段停靠的辦法(就是有兩個是2到14層停,另外三個是16到28層停) 很好的進行了分流。。但是這遠遠不夠啊!!每到上下課的客流高峰期。。下面的人上不去 上面的人下不來。。也真是心疼這幾位老電梯。。。而我們在二十八樓則是最為蛋疼的 滿心希望的看著電梯升到二十七樓 又在我們目光注視下。。下去了。。下去了。。去了。。了。。。
那要是上來了呢? 從十六樓積攢到二十八樓的人們像罐頭一樣窩在裡面。。一次能上去倆人就算不錯。。。所以每次老師說提前下課都跟特赦似的233333333。。。。
再來幾張站在頂樓的俯視圖吧。。
有木有看到大雁塔!!就是馬路盡頭那個灰點點。。。在畫室滿眼都是這景色。。
知乎的手機版。。編輯起來真是想打人!!難用得很!!!
再來一張吧。。
這個呢。。是從頂樓俯瞰校園內。。還是挺漂亮的吧?
還有哦。。校園布局處處透露著風水勘輿的氣息 據說因為在唐代 我們學校的原址是國舅爺楊國忠的府邸。。又正沖著一條筆直通向大雁塔的馬路。。所以學校也不得不重視一下風水布局什麼的。。
比如像插得遍地都是的古代拴馬樁。。那可都是真傢伙呢~挑出一個就是明清的老物件
還有那個形狀魔性的太極湖。。
啊。。實在太多啦 今天要是看開始說不完了。。還有一些什麼講究以後再更新吧~太晚了(嗷!)
晚安!
哇!!今天簡直是收贊加關注大爆炸呢!!謝謝大家!!!(?&>ω&<*?)!!!!!!
以下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中央民族大學的文華樓
復旦大學光華樓
哈哈!建築專業問題好少,才美不能外見呀。
大家還以為我是一個沒有真才實學,空憑美貌取勝的人吶。
先擺概念:
住宅 1-3層是低層,4-6是多層,7-9是中高層,10層以上是高層;
公建 超24米為高層;
超100米,無論住宅公建,均為超高層。
以上是老規範,因為現存建築還是按之前的走的。
大學生宿舍屬於通廊式住宅;
其餘,食堂(重要的放在前面)、禮堂、圖書館、教學樓、辦公樓,則屬於公建。
據觀察,學生公寓超過七層的確實很少,教學樓辦公樓基本也都不是高層。
只有個別圖書館會適當拔高一下,提提精氣神。
我校局地鳥瞰圖
我校唯一的高層建築,科技樓兼圖書館,齊康主筆,然而齊康不承認?_?……
建築設計講求實用、經濟、美觀。
因此,我認為,大學之中鮮有高層建築,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
首先,高層建築的產生,主要是為了有效利用空間,減少佔地面積。
大學用地寬裕,容積率要求不高,因此可以擴大底盤,提高建築密度,減少層數。
沒必要為了節約土地,使勁往上堆砌。從造價上考量,建設高層反而會增加成本。
有些大學在荒郊野嶺,幅員遼闊,如果不考慮建造成本和溝通效率,全部建成小別墅才好呢。
我校黃島校區,上課都要等紅綠燈了
2.
建設高層非但不經濟,還會帶來諸多不便及隱患。
①先從人文底蘊上說,一個搞學術的地方,其氛圍應該是幽靜而有內涵的。
建築生長在樹木掩映中,富於古典美。高層建築過於現代化,未免顯得浮躁喧囂。
我校公主樓
②很多有歷史的學校,保留了不少老建築。
這些老建築尚在使用中,不適合拆舊蓋新。
為了不與老建築整體風格相衝突,高層只能稍作點綴。
就如同一些老城,像曲阜、開封、西安、蘇州,為了不搶老建築的風頭,都是有限高的。
我校紅樓
③從視野上說,高層形成視線遮擋,影響視覺空間的通透性。
「不要擋住我的陽光」。
④如果建成高層,更不想去上課了吶,上樓下樓好麻煩的!
宿舍爬下來需要很久,爬上教學樓又要很久。
我舍友有句名言「要遲到了,算了不去了」。
而且耽誤吃飯啊,本來下床都費勁,你還讓我下樓跑食堂吃飯?
這間接加重了帶飯同學的負擔啊!送外賣的一定很高興……
我校厚重的食堂
毋庸說高層了,就連圖書館的大樓梯,都是十分不人性的設計!
每個學校的圖書館都有一個很大的樓梯,雖然象徵著知識的階梯,但是,
爬上去那麼累!所以,我大學讀書少,是有原因的!
圖書館的大樓梯
我去建築館少,也是有原因噠!
建築館的大樓梯
⑤安全問題
建的太高了,有讓人跳下去飛翔的衝動啊!
防火是建築設計亘古不變的主題,建的高了,消防滅火和逃生自救的難度都大大增加。
還是我那個奇葩舍友,臨近畢業前,在宿舍樓頂上吃燒烤,喝酒到凌晨三四點。
吃燒烤的宿舍樓頂
喝得醉麻三道的時候,還是在夜裡,恐怕那矮矮的女兒牆,攔不住他銷魂的舞步啊。
他可是一個生起氣來連自己都打的人。
樓頂喝酒吃燒烤,墜樓和火宅,這倆安全隱患都有了。
⑥沒有高層,就可以全部建成步梯,減少建安成本、運維成本和電梯吃人風險。
而且,學生走步梯,三三兩兩,談笑風生,一步一回頭,加強了情感交流。
對於那種不封閉的室外樓梯,還可以看裙底風光喔!
開敞樓梯間
況且,樓梯間可是野戰聖地吶……
充滿溫馨回憶的地方……
沒錯,我就是來秀圖的……
另外兩個校區的建築美呆了,我都沒曬好不啦!
我們學校在風景區,建築限高24米,所以最高的建築圖書館就建了24米高。
學校這不是也想往高了建么?
只是有條件限制罷了。
看了很多人的回答 感覺都沒有說在點子上。主要有幾個方面吧:
1 高層建築從建設成本上是遠遠高於低層建築,根據《中國民用建築設計規範》,10層及以上為高層建築,100米以上為超高層建築。高層建築不僅需要建設配筋量和混凝土等級都較高的剪力牆,還需要一定的基礎埋深,這些都大大增加了建設成本(遠大於一個電梯的成本)。試想中國校園除了歷史校區之外,多數位於城郊,用地充足,何必為了高樓去耗錢呢?而市中心老校區,用地緊張,則要說到第二個原因。
2 我國的教室設計,一般為矩形,進深約7到9米,開間一般10幾米,常用布局為外廊串聯起來行程一個板式建築,一般這種教學樓不會超過7層,顯得較為矮長。試想這種板式建築高大十幾層甚至二十層,會是多麼恐怖的一個存在,簡直憑空出現一堵巨牆。一個教室面積都幾十近百平米,如果像超高層一樣設置核心筒,那體量大家課題揣摩一下,一柱擎天。因此,高層建築一般建築單間面積比較小的如辦公室一類的建築,所以高校里最高的建築一般為行政樓。也有體現官員心態的作用。
3 學校是大量學生集聚的場所,安全問題十分重要,防火是關鍵。太高的教學樓不利於疏散,這也是重要原因。學校的容積率、密度等都有相關要求,有些地方規範會直接要求教學樓低於多少層,這也是直接影響。
4 最後說一下 電梯確實也是原因之一,但是並不絕對。教學樓配電梯也是現在無障礙設計的必然要求。樓層不高大多數同學也不會選擇等電梯,畢竟身強力壯心急火燎的年輕人。很多高校也開始建設帶電梯公寓給學生住,其實學生公寓也很多潮汐人流,因此,電梯不是主要原因。
反正貴校是因為(傳言)不能比那座水塔高。。。。
2017.6.21更新 畢業了,今晚回家的火車。樓還在那裡,故事已經結束。
2016.11更新 現在這兩棟宿舍樓已經空了四個月了。學校因為要搬遷,不再續用。看著住了一年的可以容納萬人的高層宿舍樓人去樓空,縱使對學校沒有什麼特殊感情的我也不禁感嘆時光荏苒,世事無常。
29層
西安某高校,位於城牆南一公里,對面萬達,賽格,門口地鐵線。所以不建高層那麼多人往哪放呢?
這在宿舍俯拍的,上面還有三層,共29層,個人覺得等電梯還行,可能因為在頂樓。
樓下仰拍,盒子建築,沒有一點美感,沒有一點難度。
手機渣像素
天氣好,隱約能看見南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大雁塔依稀可見。
一覽眾山小
西安夜景。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比起城市一般建成區,大學校園裡建築密度的確要小得多,高層建築較少但遠不到「罕見」的程度。中國《高規》(JGJ 3-2010)1.0.2條規定10層及10層以上或房屋高度大於28m的住宅建築以及房屋高度大於24米的其他高層民用建築混凝土結構為高層建築。按照這個標準,光是魔都三校就有一大堆高層建築:
復旦 光華樓
作為復旦跨入新世紀標誌的復旦 百年第一樓———光華樓,被列為上海市重大工程,是堪稱國際一流的教學綜合樓 。整幢樓高達142米,被譽為「中國高校第一樓」。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地上30層(除設備層),地下2層,滿足學校日常辦公、科研、教學、會議、接待等多種功能。為建築高度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大學摩天樓。(前兩名分別為240米的莫斯科國立大學和163米的匹茲堡大學)
復旦 醫科圖書館
復旦大學醫科圖書館創建於1927年,原名"國立上海醫學院圖書館",1959年改為"上海第一醫學院圖書館",1985年5月易名為"上海醫科大學圖書館",2000年4月27日上海醫科大學與復旦大學合併,改成現名"復旦大學醫科圖書館"。復旦醫科圖書館館舍面積10,033平方米,主樓11層,輔樓4層。
復旦 新聞學院
21層樓的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培訓中心,於2007年7月投入試運營。
同濟 綜合樓
2007年同濟大學百年校慶時竣工,高度98米,總建築面積4.6萬平方米,佔地面積1561平方米,總投資3.6億元人民幣,採用鋼管混凝土結構,地下1層,地上21層。建築節能理念已完全融入大樓的設計中,採用了冰蓄冷系統、中庭通風系統、智能照明系統,內部還採用異形體結構裝修方式。該大樓榮獲上海市建築最高獎「白玉蘭獎」。
同濟 中德學院大樓
總建築面積1.22萬平方米,地下1層,地上11層,樓高46.3米,整體為框架結構。建築風格融入了德國人的文化理念:簡潔明快,嚴謹細緻。整座大樓突出橫向線條的粗放有力,加上四周配置大框架,形成乾脆利落的視覺衝擊力。在有力的橫直線上,把所有的窗戶都折成一個角度,體現了耿直中略有變化的智慧。該建築2002年5月竣工,由同濟大學和德國共同投資3700萬元建設,大樓已獲得上海市建築最高獎「白玉蘭獎」。
同濟 生科學院大樓
同濟大學新建的醫學院教學樓,2003年6月竣工,總建築面積2.4875萬平方米,地下1層,地上13層,輔樓5層,總投資6800萬元。這是一座較為方正規則的建築,以青白色為主基調,配以天藍色線條,表現了一種寧靜典雅的天使形象。
同濟 同濟大廈雙子樓
同濟大學校門口的標誌性建築,橫空出世,矗立在四平路彰武路的丁字路口的左右兩邊,猶如兩尊天神一樣侍衛著校門,氣勢非凡,風水極佳。
一座稱為同濟大廈a樓,總建築面積3.452萬平方米,地上22層,地下2層,建築高度99.05米,總投資3.36億元。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同濟大學國際商學院已入住其中。
一座同濟大廈b樓,是同濟聯合廣場的一部分,聯合廣場是綜合性的一組建築群,有辦公樓、商業樓、高級酒店等建築聯合體,總建築面積8萬平方米。
同濟 本部圖書館
同濟大學圖書館樓建於1960年,兩層內框架結構。八十年代由於師生的需要又蓋了上面11層的新圖書館。設計施工的難度很大,因為要求在蓋新圖書館時,老圖書館還要繼續正常使用。於是我們先在中間建起了兩個巨大的混凝土柱,以柱為軸建起了新圖書館(11層的主樓幾乎懸空)。擴建後,南北兩樓各11層,高度65.1米,外立面由馬賽克貼面和茶色玻璃構成。1990年又加建了西端的外框架內鋼結構的三層開架書庫。不同年代的建築物結合在一體,通過同濟大學的建築師之手,實現了和諧穩定的效果。
同濟 嘉定圖書館
建築平面輪廓方整,總高度為65.1米,佔地面積1659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3462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築14層,地下一層。整個圖書館共14層,對學生開放的有13層,5000個座位。每一層都可以自習,每一層都各有特色。
上交 浩然高科技大廈
座落於上海交大徐匯校區,24層。江澤民總書記親筆題寫「浩然高科技大廈」以示銘記。它的外形象徵一冊開啟的書本,寓意「開卷有益」,和交大這所國際著名大學所倡導的教書育人之精神相得益彰。浩然高科技大廈1996年竣工,由1936屆校友、台灣大陸工程公司原董事長、世界建築業知名企業家殷之浩先生投資1200萬美元興建。由24層框筒結構的主樓和3層綜合性裙房及1層地下室構成,總建築面積27400平方米。
上交 安泰學院樓
....(圖片來自百度,侵刪)
主要就是錢吶。
高校這種人員密集的場所,建個高層甚至超高層(應該沒有吧),防火、抗震要求高,最終就體現在了造價上。可是學校宿舍教學樓不是商品房,主要還是靠財政撥款建設。高層這麼高造價要收多少年學費才能回本啊?學校也要考慮經濟效益,財政不放款,貸款建設又太考驗學校財政,就演變成題主所說的「罕見」。
因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大學普遍沒有xxxx有錢,所以。。。(大霧)
擁有高層建築的大學,基本集中在日本。
東京醫科齒科大學校區地圖
右上角,距離東京市幾何中心的皇宮僅幾公里的校區,設有學校主要的教學科研設施和兩所附屬醫院。圖上最高大的建築有24層、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
因為這個校區寸土寸金,大家可以看到圖中許多建築都設有內天井。這個設計可以讓陽光和空氣進入大樓的內部(聊勝於無),能夠讓樓房的單層面積蓋的更大,增加土地容積率。
這樣的設計,在中國的學校和醫院建築中,幾乎不允許。因為天井需要機械排風和人工照明的輔助,才能讓建築符合學校和醫院對通風和採光的需要,但是中國的建築設備安裝很茶几。
該校區最大的綠化面積位於主樓南側的立體停車場的頂層,立體停車場里還藏了個食堂。校園的土地利用集約程度可見一斑。
左下角,是該校在偏僻地區的校區,可以看到校園裡根本沒有高層建築,還有佔地廣闊的運動場。
距離東京醫科齒科大學不遠,是側重文法專業的明治大學。
距離東京市幾何中心的皇宮僅幾公里的校區和距離皇宮十幾公里的校區,地標性建築完全不在一個體量和高度。從24層的高層建築到多層建築。
明治大學相當於北京東單的地段的校區,佔地不大,高層建築林立。
明治大學相當於北京藍旗營地段的校區,佔地廣闊,建築風格跟中國的校園差不多。
日本工學院大學是一所享有盛名的工科私立大學。學校位於城市中央的狹小校區 ,幾乎全部校園職能都集中在一棟主樓之中。
嗯,相當於王府井的地段。一個校園一棟樓,幸虧是祖傳的地產,不然根本買不起。
相當於廊坊這個位置的八王子校區,跟中國的大學校園風格差不多。當然,要小家子氣的多,社會主義優越性啊。
東京的人口密度,其實跟上海差不多,跟刨除宜居地區的北京也差不多。但是中國有社會主義優越性,可以給大學劃撥海量的土地……好吧,地方政府的造城衝動,白送大學一大片土地讓學校替政府填地圖也是有一定關係的。所以,中國的大學,除了形象工程性質的地標式建築,高層建築並不多。上海的某幾所大學,位於黃金地段,新建的建築都是高層,但是校園裡還是有大量的多層建築,土地容積率並不高。
同時,中國的大學擴張速度很快,中國的城市發展也很快。很多大學在發展過程中都移出了寸土寸金的老城區,沒有在螺螄殼裡做道場的傳統。北大要是沒有佔據燕園,還跟建國初似的在二環內分散在各個幾棟樓大小的校園,並且北京沒有建築限高,那麼北大也會擁有許多高層建築。大學教學樓往往是這樣的現象:上課時沒什麼人出入,剛下課和即將上課時人流突然很大
如果教學樓是高層建築,不安電梯的話學生走樓梯會很累,安電梯的話輸送效率又低
而大學往往佔地面積比較大,不至於地皮這麼緊張要把教學樓造得很高
罕見高層建築???
口胡!
建高層的學校往往都在市中心,反正地皮很貴就是了……樓的價格高低只與地皮貴賤成正比。所以,在宇宙中心五道口,凡是在近幾年蓋起來的學校大樓,往往都是高層建築。
你一定沒有見過亞洲最高女生宿舍:你聽說過武漢大學的變形金剛嗎?
推薦閱讀:
※有哪些你認為極具美感但是卻幾乎無法建成的建築設計作品?
※現在這個建築行情,建築學留學生回國找工作會不會同樣非常嚴峻?
※有哪些你看過覺得非常有感悟或者有幫助的建築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