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施咸榮譯本的《麥田裡的守望者》?
12-09
「他媽的,混賬」滿篇都是,且突兀至極,特不通順。還有「阿克萊孩子,老斯特拉德萊塔」這種極奇怪的翻譯都是怎麼弄出來的。時代久遠還是怎麼著?
答得很亂,大家湊合著看吧。
1.施老先生是端端正正的老一輩知識分子,翻譯界大牛,學識性情什麼的自然不用懷疑。樓主可以看看施老先生的百科詞條,他可翻譯了不少牛逼哄哄的書,所以我估摸著《麥》一書他老人家就是翻譯著玩的。但這麼一個嚴肅的老知識分子,個人經歷上也缺乏對二十世紀中期的西方年輕人感同身受,從個人氣質上來說和《麥》是相矛盾的。
2.還有一個問題是他老人家翻譯這本書的年代背景,也就是81,82年那會兒,中國剛結束文革搞改革開放,和當代英語文學以及流行文化也是隔絕或者說脫節多年(不管是大陸的普通百姓還是知識精英),所以書的那些俚語口頭禪什麼的被翻譯得很彆扭,現在已經有約定俗成且通順易懂的譯法了,可那個時候大陸譯者只能瞎猜或是生譯。
3. 當時中國大陸對現代文學的接受尚處於起步階段,大家對「世界文學」的理解大部分建立在古典文學和現實主義文學之上(也就是大家所認知的「文學名著」)。余華莫言等作家都是看了福克納等現代主義小說後才恍然大悟:小說原來可以這麼寫!現代文學和文學名著完全不是一個調調。80年代之前的翻譯文學基本以「文學名著」為主,相比之下,《麥》完全就是異類了。所以翻譯得略彆扭也完全可以理解。
嘿,我剛把這本書讀完啦。我的意思是,我讀了他媽的很多天,才把這本書給讀完。倒不是說我討厭這本書。相反,這本書還蠻有意思的。嗯,一點兒也不假。
(我讀起來就是這種感覺,很彆扭。)
我感覺施老的翻譯里罵人的話太經典了。用到現在一點也不過時。比如他喜歡在很多事物前加上混賬:混賬大炮,混賬馬桶圈等等,我覺得挺好玩的
深切的記得 i think都是翻譯成我揣摩
序言遠比小說好看
這個問題有點老了,但最近空閑之餘看了幾本中文譯本的小說,說真的,《麥》算是這裡面翻譯的最差的,雖然這麼說有點對不起前輩知識分子,而且施老先生所在的歷史背景確實決定了當時白話文的局限性。但《麥》既然是90年代翻譯作品,翻譯質量實在是不敢恭維。甚至拿五四以後的民國時期作品來比較《麥》也不算是質量很高的翻譯作品。所以不怎麼樣就是不怎麼樣,沒必要為了洗地而洗地。
中文譯本看了10%,之後決定讀英文原本了。隨便找我正在讀的一頁內容舉幾個例子(內容全是挨著的,並非刻意挑刺)。
中文版:「拿出來借我用一秒鐘,成不成?「
原文: "Get "em a second, willya?"
中文版:這房間實在他媽的太熱了。
原文:the room was too damn hot.
中文版:"斯特拉得萊它他媽的到底到什麼地方去了?"
原文:"Where the hell"s Stradlater at, anyway?"
中文版:見你媽的鬼。
原文:like hell it is.
中文:一本他媽的書。
原文:Goddam book.
我覺得翻譯的挺好的,挺對味,很可愛
轉:
不管怎樣,我老是在想像——有那麼一個群,裡面全是幾千幾萬個的讀者——我是說,《麥田裡的守望者》的讀者,最好還是老施咸榮翻譯的混賬版本。然後我他媽的就隨便改改群名片。改成「霍爾頓·考爾菲德」——群里沒有一個人不是這個群名片。我揣摩這樣子我們就可以好好的交流了。我們整天就干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安靜的混賬美男子。
施翻譯的很生硬,我現在都佩服我當初哪來的勇氣把這樣一個混賬譯本給讀完的,我揣摩是我當時太年輕,那混賬的翻譯連漢語都說不通
一股濃濃的譯製片的味道。
我一度以為自己買的是盜版書…
所有的crazy都翻譯成了混賬
crazy hunting hat 混賬獵人帽
crazy suitcase 混賬手提箱
crazy cannon混賬大炮
不對味,總感覺怪怪的。
剛看了他的麥田,感覺讀起來有點不自然而且重複用詞,實在彆扭
確實特別彆扭 原來大家都有同感
雖然我理解施先生所處的年代跟我們現在不一樣,但是還是希望能夠通順一點吧,翻譯腔比較重。之前最先買的是英文原版的(本人是英專生),但是我確實是擔心自己學藝不精,擔心自己理解有所偏頗,所以買了中文版的,但是我真的有點讀不下去了,決定還是去看原版的。或許是我對施先生所處的年代不是很了解吧,所以不是很能接受這個譯文。但是,對於翻譯的艱辛,尤其是文學翻譯的艱辛,我還是深有體會的,也很感謝施先生為傳播外國優秀文學作品所作出的貢獻。
感覺老先生翻譯的有些生硬!!!好好學習英語看原著吧。。。。
我覺得孫仲旭先生翻譯得更自然,文字也更通順。
個人觀點。
畢竟有點時代久遠了
特別是髒話完全不對勁
但是稍微有點資歷的翻譯家都很尊重維護施咸榮
有次我說他的譯作過時了還被罵...
讀了幾章就讀不下去了,實在是接受不了書中這麼多罵人的話。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