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和不自信的區別在哪裡? 如何區別真假內向?

看了很多資料但是還是很疑惑,希望大家幫我解決這個問題。
*比如內向的人在說話辦事之前深思熟慮,這是害怕別人的言論不自信還是真的是完全出於愛思考的結果。而不自信的人同樣在說話之前深思熟慮?區別在哪裡?
*我在百度百科搜內向直接有這個詞,在維基百科搜內向出來的是性格的向內性。
很明顯的是在維基百科中的內向更謹慎。那麼可以說內向也只是一個標籤嗎?一個人不能完全的說是內向的還是外向的?

附:這個說法可靠嗎?
真內向

有位孩子的母親帶著兒子找到我,在談到自己孩子的時候很是著急。他的兒子現在快上初中了,從小就不怎麼活潑,當時以為沒什麼,長大了就好了。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沒有絲毫改變,卻有越來越嚴重的態勢。在學校里,老師反映他比較膽小內向,上課從不發言,和別的同學很少在一起,獨來獨往。家長和老師們幾次談到這個問題,也沒有任何辦法。通過和這個孩子的交談,了解一下情況。原來,這個孩子從小因父母離異,生活在單親家庭里,內心深處有種自卑感,對現在、和以後的生活很迷茫,平時和母親又很少交流,在這樣一個環境下養成了孤僻性格。問到為什麼不和其他同學說話時,他回答,「不喜歡和別人交流,我喜歡自己一個人靜,不想和外界接觸。」家長很擔心這樣下去,以後走向社會怎麼辦?再高的學歷,不和外界接觸又如何?最後孩子的母親要把兒子留下來,參加《心理素質》課程的培訓,希望能改變兒子的情況。看到孩子不願意的表情,被我們婉言拒絕了......
從這個事例中,我們似乎看到了真內向的身影,它具有以下特徵:
1.不主動和外界接觸,被動的情況下,可能也只是應付一下;
2.不想和別人接觸,缺乏與人交往的興趣;
3、沒有迫切改變自己的願望。
假內向

假內向可以說在內向人群中,比例比較高的,也是比較常見的。我們在生活中可能遇到過這樣的人,在自己的親近人的面前,能說會道、滔滔不絕,但是一到陌生場合,和陌生人接觸,就啞口無言了。在接待諮詢電話中,有一個學生向我們求助:她是一個在校大學生,平時不怎麼說話,性格內向,幾年來沒什麼朋友,自己很希望象其他同學一樣,有說有笑,朋友成群。但在同學面前感覺不自在、緊張,臉紅。她還談到,自己很想和別人交流,認識朋友,但是一直沒有勇氣,不知道說什麼,聊什麼話題,請求幫助。首先我們從接待她的諮詢電話中,就可以判定她的情況屬於假內向,因為她有最典型的特點

就是:
1. 迫切想改變自己。其次是渴望與別人接觸、交流;
2. 心理素質較差,伴有羞怯、緊張等,阻擋了她接觸外界。
百度百科


評論里有人在明顯沒仔細看清楚我全文的情況下,就主觀臆斷認為,我在勸告只要是內向的人就去刻意改變自己。

但其實我恰恰也是不認同強迫內向的人可以改變的。


這些人簡直了,我通篇的核心觀點是:

內向者如何更好的社交和改變自己,需要先確定一個前提,你到底是真內向、還是假內向?

如果你是真內向,你可以愛怎麼樣就怎麼樣,我沒有任何逼你的意思。

如果你是假內向,同時內心有強烈交友和改變的意願,那你其實可以有另一種生活方式,其實可以幫助你解決長期以來很困惑,想改變沒卻改變成功的問題。而我提供的就一種針對假內向改變的方法,我本人就是假內向,我就是通過這套方法改變自己的,而且幫助很多人改變過。所以我對假內向深有體會。

PS:

更新增加了靜坐冥想恢復快速恢復精力的方法。

=====正文=======

我提出一個不同的角度給大家參考一下。

你需要首先確認你到底是不是真內向,如果是你是假內向,那你的社交方式會有不同。

前幾天一個諮詢者向我提出一個疑問,他說他的一個朋友勸告他,如果他本身是內向的,喜歡獨處,不要強迫自己不斷去社交,去和別人說話,讓自己舒服就行了。強迫自己變得外向,就是不認可本身的內向的自己,反而顯得不外向,覺得沒必要和別人刻意社交,《內向者優勢》這本書也是這樣說的。


而我的理念是鼓勵內向者大膽去社交,增加自己的人脈和異性資源的。


他覺得互相矛盾,很困惑,不知道該聽誰的?


那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內向者到底要不要變得外向?


是不是內向者變外向了就相對容易社交了。我答案是肯定的。


《內向者優勢》裡面提出的一些觀點我也非常的贊同,但我有不同的看法。

在這本書里,提到的內向是如何形成的原理,主要歸因為遺傳基因、生理激素、大腦神經等生理的天生因素。


而我經過和超過5000人以上的情感諮詢者接觸,以及與看我文章、電子書的大量受眾交流發現,很多人的『內向』並不是天生的。


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天生就內向呢?這裡問內向者4個小問題,做一個簡單測試。

1,請認真回憶一下,你年紀非常小的時候是外向還是內向?(活潑或老實)

2,你發自內心的問自己,你是否想交朋友嗎?渴望與人接觸交流嗎?想認識更多異性嗎?(即使你嘗試失敗過)

3,你是否有迫切改變自己的意願?

4,你是否伴隨自卑,心理素質較差,阻擋了你接觸外界。

如果你的答案是:1,外向活潑;2,3,4題的答案:是。或者只有一個『是』。

那你其實並不是『真內向』,而是『假內向』。

雖然這個測試不會非常嚴謹,但能大體可以了解你內向的情況,

可能是由於是《內向者優勢》的作者是歐美人,他們的小孩的教育方式和壞境和中國有非常大的不同,歐美的教育是鼓勵個性發展,不打罵,不打壓,講究溝通。


而中國的教育環境(家庭、學校)大部分是壓抑個性的。根據弗洛伊德提出的「童年陰影」理論,認為人的創傷經歷,特別是童年的創傷經歷對人的一生都有重要影響。


從小就被要求不能調皮搗蛋,要做一個聽話的孩子,一吵鬧就會被訓斥或被打,剛開始還是會繼續吵,但隨著時間推移,年紀變大,吃到的苦頭夠多(斷零錢、體罰打罵等),慢慢也就被馴服了,就像動物園裡被拔了牙的老虎被大媽騎著拍照一樣無奈。


上學時都被要求帶紅領巾,不帶就要被記過,被要求穿難看的校服、要求剪統一的頭髮型。有些家庭父母經常吵架、離異、肆意打罵教育孩子等等這一切,都是在無形中壓抑了的個性,漸漸的,你由原來天真活潑開朗被迫影響和改造成了不愛說話、不敢表達自己的『內向』性格。

這剛好符合「習得性無助」的原理,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動物時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項經典實驗,起初把狗關在籠子里,只要蜂音器一響,就給以難受的電擊,狗關在籠子里逃避不了電擊,多次實驗後,蜂音器一響,在給電擊前,先把籠門打開,此時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電擊出現就先倒在地開始呻吟和顫抖,本來可以主動地逃避卻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這就是習得性無助。「習得性無助」指因為重複的失敗或懲罰而造成的聽任擺布的行為。

回到開頭諮詢者的朋友那番觀點,我認為他既是對的,但又不對。


如果他天生就是內向的,並且沒有改變的意願,那按照《內向者優勢》的理論來認知自己的優勢,是完全沒問題的。


但如果你根據前面的小測試,了解到自己並不是天生內向,那是不是就不適用這套邏輯了呢?


作者可能不了解中國人為什麼這麼多人會內向,以及內向的原因,所以沒有提出假內向的說法。


這也就不奇怪,那些看了《內向者優勢》的人,在沒有辯證的思考的情況下,就全盤接受了他的觀點,並認為既然自己是內向的,那就老老實實完全接受內向者的行為模式來生活吧。

我於是讓諮詢者詢問一下他朋友那4個小問題,給出的答案和我預期的一樣,也是假內向。諮詢者朋友還說,他只想交可值得交往的朋友,這句話本身就存在問題。什麼樣的朋友才值得交往呢?你不先去擴大社交圈,認識更多的人,是無法篩選出適合自己的朋友的。

這有點像,在封建社會裡,如果奴隸接受了他們天生就應該被奴役,那他們永遠不可能翻身做主人,永遠都被別人欺壓,永遠沒有公平。

既然存在假內向這一情況,同時很多人的內向都是在後天的成長環境影響中被改變的,那由此可得出,你如果有強烈的意願想改變,想變得外向,或者說變得相對活潑一些,這是有可能的,是可以通過外部環境和某種訓練方法來改變這一點,並且並不違反本性,因為你天生其實就是活潑外向的性格。


那現在問題來了,如果,你符合這個前提,你是否願意一輩子做一個內向的人?那為什麼不去改變呢?為什麼要甘願做一個無法活出真實而精彩的自己呢?


我可以說說自己的例子。

我影響中,慢慢開始變得內向是從小學4年級轉學到了一個新學校,不適應新環境,不適應老師的教學方法(打罵體罰),成績開始變差(轉學前,我的成績還是不錯的,在班裡是排前列的),甚至厭惡學習。


父母沒有在此時採用鼓勵和實質性的提升成績的方法,而是選擇了對一個三觀還未形成的小孩子採用激將法——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好,你應該多努力等等。處於成長和青春期的孩子都是有叛逆和逆反心理的。這種方式只起到了反效果。


然後,從小學升初中時,開始張青春痘,直到大學畢業後才慢慢變好,但這在我整個青春期成長過程中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讓我感到自卑和不敢表現自己,這對我的自信也有非常大的打擊,而『內向』的表現就是這些因素的綜合結果。

我估計很多朋友也有和我類似的境遇。


那我是如何從自卑內向不愛說話,變成了現在不但自信交際廣泛異性緣廣,還能同時幫助更多的人改變的呢?

也許是久病成良醫,也許是命中注定,也許機緣巧合,上天讓我幫助別人之前,自己先經歷一遍磨難,經歷大量的學習研究與實踐。不對啊。我怎麼好像變耶穌了。。。沒有往自己臉上貼金的意思。


最後總結和說說改變假內向的方向吧,之所以不是『方法』,是因為改變假內向變得相對外向活潑是一個系統工程。絕對不是你今天看了我的文章,知道了理念,就能馬上改變的。


『知道』和『學會』是兩回事,『學會』和『做到』又有一段很長的距離,從『做到』到『做成功』可能是最需要耐心和毅力才能突破的關卡。就像你看了無數的減肥健身方法,但從來沒認真執行過,那就不可能成功。


而改變,需要進行扭轉錯誤行為的系統思維升級,加上一套有效且可複製的行動指南。


這裡我給出一套內向的人如何在社交場合快速打開自己狀態,融入社交環境的簡單方法。


這個方法我屢試不爽,也教過很多內向的人使用過。


一般外向、能量氣場強的人,在任何社交場合都能非常快的融入大部分的社交場合,你回憶一下身邊是否有這樣的朋友,或者是否看到過類似這樣的人在聚會上如魚得水,感染著周圍的人,氣氛非常活躍,大家都很開心?而自己很想這樣做,卻發揮不出來?

如果你不是外向的人,如果你不是氣場強的人,一般人都非常難做到,這是一種內在的能量,可能你看不到,卻可以感受到。就像七龍珠里的超級賽亞人,在變身前戰鬥力很一般,但每次爆發後就瞬間爆表,全身泛起的黃光。強大的氣場會讓你感覺有一種被陽光照耀著的溫暖。


我無法讓你馬上從內向變得外向,無法讓你馬上氣場變強。卻可以告訴你方法,如何短時間內通過調節「能量」來達到一種比較「嗨」的狀態。這種狀態可以幫助你快速融入陌生社交場合。我已經體驗過無數次,而且也教給過我朋友和學員,屢試不爽。

這種「嗨」其實因為你某種程度上進入了 「狀態」,從生理的角度上,是你體內通過外部的刺激產生了「腎上腺素」,它於是繼續反過來刺激你的大腦,讓你進入一種「嗨」的非常規情緒,這時候你的精神是處於高度興奮和高速運轉的過程,此時的你會變得很本能,你的語言、行為都或多或少不由自主的聽從了本能的驅使。

比較常見的例子,你喝了酒,但又未醉的時候,處於興奮狀態,你會經常做一些你平常做不出的行為,具體就不舉例了,請各自回憶自己或朋友喝醉後的各種行為,自行腦補。


我這裡指的「狀態」在社交上可以狹隘理解為,你就是快樂的源泉,像某些廣場的音樂噴泉一樣,給路人遊客帶來賞心悅目之感,每一次的噴薄而出都會帶來人們的歡呼雀躍,甚至是人們冒著被淋濕的風險或直接就想濕身的跑到噴泉中嬉戲,樂在其中。你如果也能做到這點,你也可以像噴泉那樣,吸引別人的注意力,並邀請別人加入你的歡樂中。

而你如果不在狀態,你就無法傳遞你的熱情、能量給對方,也就是你需要向別人尋求快樂的時候。這時你的狀態就會表現為「比較拘謹,不太主動融入聚會中。

大家在明白有這種狀態後,那如何進入這種"嗨『的「狀態」呢?

我這裡告訴大家1個快速的方法!同時還有5個長期增強的方法!

立竿見影的快速方法:

剛才我說過進入「狀態」是因為體內通過外部的刺激產生了「腎上腺素」。而想讓身體快速產生這種反應,你可以提前「熱身」。如果你不是個能量足的人,也需要熱身,讓身體產生適量的激素。

熱身方法有兩種:

一種是身體上,進入社交場所前,估算可能還要走個5-10分鐘的路程,你這時可以一路慢慢小跑過去。或者,假設活動場所是在比較高的樓層,你可以不做電梯走樓梯上去,或者走幾層再做坐電梯都可以。有過類似經驗的都會明白,你跑步或爬完樓梯後,身體會有點變熱,情緒會比平靜時高漲一些,你會感覺身體血液循環加快,說明你已經熱身了。

一種是嘴上,進入社交場所後,見到的第一個人就開始主動打招呼,不用考慮對方的任何反饋,如果反應冷淡,就對自己說「I don"t care!」。如果反饋好,對方也主動的和你開始攀談,你就順其自然聊幾句,聊到實在沒話說了,就告辭。然後繼續與碰到的第2,3,4,5,6。。。。。N個人說話,有些人可能第3個人就開始進入狀態,說話停不下來,弱一些的人可能第10個人才開始有感覺,但這不要緊,就像你在溜冰場上,剛開始磕磕絆絆,熟悉感覺後,只要向前稍微用力滑行一些,你就會一直往前滑,根本停不下來。聊天也是一樣,這是一種「慣性」。

如果以上兩種熱身方式,如沒條件使用,比如你今天穿的服裝不適合小跑,或穿了高跟鞋根本無法跑。進入場合後連續打招呼都受到冷遇,很挫折。你可以提前在便利店裡或在聚會上找個有酒精的飲料小酌一下,再繼續配合不停的與人交流,也可以起到慢慢打開狀態的作用,找到「嗨」的感覺。

這時,你就會發現神奇的事情出現了,即使這個場合里你一個人都不認識,但你卻變成了焦點,大家都圍繞著你,大家都覺得你很熱情,很有能量氣場,你就像陽光照耀著大家,就像火焰吸引著飛蛾,就像你頭上立刻有了明星的光環,大家都主動與你攀談。

我上面說的方法都是需要自己親身去體驗過幾次才會有感覺,一旦你有進入「狀態」過的經驗,你會發現,你在現場你就是一個非常高價值,非常~自信的人。這種感覺只有體驗過的朋友才會明白,才會感受深刻。如果你最近有機會參加社交活動可以馬上試試,如果成功了,請跟帖說說你當時的感受。

歸結起來,上面的方法可以稱之為」自嗨「理論!也就是我後面會介紹的「自娛自樂」。

這裡再說說四個長期增強能量的方法,其實非常簡單。

1,早睡早起
2,適當的運動健身
3,健康的飲食習慣
4,增強自娛自樂的精神

5,靜坐冥想

前3點雖然很樸實,但很多人可能做不到,現在的都市人大部分加班加點已是常態,精神壓力也大,就很難保證這3點,但從實際的效果來看,你能做到這3點,你每天都精神都會很飽滿,並且感覺能量滿滿。

我認識的大部分老外朋友,90%都是很能自娛自樂,能量總是很足,和他們在一起,你都會不自覺的說很多話。西方的教育方式就是尊重個性,不壓抑。有一次坐火車,鄰座是一群參加旅行團的年輕老外,有一個中國人導遊陪同,和他聊天過程中獲知,他在做這份工作前一直都很內向,但自從經常和老外打交道後,就變得非常活潑、外向、能聊能侃,這是非常大大轉變。


自娛自樂會產生情緒,情緒這個東西是可以傳遞、互轉,你與對方聊天,當兩個人交流的過程當中,他們兩個的情緒都會達到一個點,這個點就是兩個人情緒中間,或強勢的一方。比如說,你今天不是很開心,買張電影票丟了,大概也就是50元,但還是很不爽,這個時候呢,另一個人非常開心,他中了彩票10萬塊,異常興奮,他這時候的情緒是會帶領你也會有點興奮,雖然你損失了50元。另外一種,他情緒非常的低落,不是掉電影票這麼簡單,是檢查發現自己得癌症了,你今天心情本來挺好的,撿到10塊錢,他非常的懊喪,非常悲觀,不斷傳遞這個失落感給到你,你最後或多或少的受到他的影響。人的情緒最後的會同步化,會互轉,女人在情緒這塊更加的敏感。


增加自娛自樂的精神,相當於是讓你慢慢恢復到你原來童年時未被打壓、未被壓抑過的本我

弗洛伊德認為,本我是人格中最早,也是最原始的部分,是生物性衝動和慾望的貯存庫。本我是按「唯樂原則」活動的,它不顧一切的要尋求滿足和快感,這種快樂特別指性、生理和情感快樂。

本我由各種生物本能的能量所構成,完全處於無意識水平中。它是人出生時就有的固著於體內的一切心理積澱物,是被壓抑、擯斥於一時之外的人的非理性的、無意識的生命力、內驅力、本能、衝動、慾望等心理能力。

增強自娛自樂的精神,讓自己自嗨,是解放你的天性,回歸自我,回歸本我的手段。


5,靜坐冥想(快速恢復精力大殺器)

通過靜坐冥想快速恢復精神,高效的休息。

當你參加社交前或在社交場合感到疲勞,沒精力時,就可以馬上使用,一般10-20分鐘就能恢復一定的體力、精力。

靜坐冥想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卻沒怎麼試過,我給出的方法是屬於簡化的易學版本,要想高級更專業的請自行搜索。

冥想恢復精力只需要3步:

step 1——時間
拿出手機,根據你的個人情況和喜好定時鬧鐘,5、10、20分鐘都隨意。
一般新手的忍耐時間較短,可以先5分鐘體驗一下。
我一般是10分鐘,時間結束了,如果發現還意猶未盡,就會稍事調整一下姿勢,再來一發,哦不,是再來10分鐘。

step 2——姿勢
由於你是在人較多場合,不太適合盤腿式冥想,避免你會被誤以為在練XX功,而被保安抬走。而且由於你沒練過可能會容易腿麻難受。

建議就坐在椅子上,可根據你的喜好,坐一半也可,靠椅背也可以。雙腿平行也可,雙腳踝交叉放也可(我比較喜歡這種姿勢)。雙手放兩腿上也可,雙手相扣放在要害部位上也可以(我比較喜歡這種手勢)。

別人問起來,你就說有點困,打個盹。

step 3——呼吸
姿勢擺好後,就閉目,開始關注自己的呼吸,去感覺氣息在你身體的流動後又呼出的每個細節。
慢~~呼~~慢~~吸~~~~~~~。
慢~~呼~~慢~~吸~~~~~~~。
慢~~呼~~慢~~吸~~~~~~~。
鼻子慢吸,嘴吧慢呼。。。。。。。

由於一般人的大腦是不會停止思考的,你不用管大腦現在出現的任何思維,只要繼續關注自己的呼吸,並靜靜的等待鬧鐘的響起。
你甚至可以在關注呼吸的同時,想像你自己靈魂出竅了,飄著你身體的後上方,看著自己的肉身,並靜靜的等待鬧鐘的響起。

通過以上簡單易學的方式,靜坐冥想完,會有明顯感覺自身的狀態的變化,會明顯精神好很多,但又不同於小睡一會的感覺。

打個比方,類似於手機本來只剩10%的紅色電量,用充電寶快速充,恢復到了讓人安心的綠色電量60%的感覺。

本方法可能對從來沒試過的朋友會感到不適應,建議多試幾次看看,也許你就會上癮。
如果你是個心浮氣躁的朋友,覺得實在做不來,那說明你更需要靜坐冥想來幫助你靜下心來。
還有一種情況,新手容易在冥想的時候睡著,也不要緊,睡著了也算是得到了休息,就當自然放鬆就好,多試幾次可以慢慢找到冥想那種似睡非睡的感覺。


通過這3個短期和5個長期方法累積,你會慢慢從一個相對內向的人要變得外向一些,活潑一些,能量也比以前強。當你習慣了這種方式,你再到其他陌生人場合就不會那麼拘謹,就像我前面介紹的那個中國導遊的例子一樣。

同時我給出的方法只是讓你變得活潑且能利用本能進行交流(不過多自我過濾想要說的話,反而交流更順暢),但並不會讓你變得更會聊天,你要想懂的如何在社交場合聊的更好,可參考前面的其他答案搭配使用,效果可能會更好。


最後的最後,重申一下我的觀點。

你如果發自內心的想要改變,那就不要放棄自己,請相信你的直覺,你不是一個天生的內向者,變得活潑,你的人生會變得更廣闊,也更精彩。

不斷更新。。。。。


另外,我的電子書《天生好手》,為你詳解提高【自信】的方法。

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yingrendao 】,回複數字『 1 』,即可下載。

http://weixin.qq.com/r/rUw3LxnEWEQnrV1M9xm- (二維碼自動識別)


謝邀
在心理這些方面,這種標籤性質的東西可助於理解,但絕對需要認識到它們都只表達了人的某個狀態。而既然是狀態,就都是動態的,並非固定或者一致的。

當然,知乎上,將內向這個標籤固化然後貼到自己身上的人相當不少,然後找各種理由安慰自己,並為自己的懶惰和不努力尋找理由。
為什麼有的人在聚會、集體活動時情緒低落? - 倫巴的回答

所以,區分真假內向沒有什麼意義,但是按題主描述,我覺得只有一點的區分是靠譜的,那就是自己有沒有改變的意願。如果沒有改變的意願,就可以是真內向,而外界的施力都是一廂情願。但如果有改變的意願,哪怕僅僅是眼饞、嫉妒那些照在外向的人身上的聚光燈,也可以算做假內向。

當然,這個有沒有意願,完全需要是當事人自己主觀認定,但只要對外向行為有一絲羨慕嫉妒,就是假內向。

至於自信,和內向狀態沒有直接聯繫。自信是自認為對當下情況的掌控程度。


根本就沒有內向外向這個概念,不過是人們把不愛與人交往的和愛和人交往的分類


題主的問的很亂
,我先將問題梳理然後解答。

梳理問題:

1.
內向和不自信的區別在哪裡?

2.
不自信的人同樣在說話之前深思熟慮嗎?

3.
內向是否可以作為我們定義一個人的標籤?

4.
所附案例的「真內向」與「假內向」的說法是否靠譜?

內向和不自信的區別在哪裡?

不自信的人同樣在說話之前深思熟慮嗎?

決定一個人的生活的,我們大抵可以將其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是這個人本身,包含了一個人的身體、與生俱來的氣質、道德品質、智力等因素。第二是這個人所擁有的外在物,金錢、地位等等。第三是這個人在其他人眼中的形象,別人對這個人的看法等。內向者與自卑者在很多外在表現特徵上是有一定相似性的,比如寡言少語,離群索居。但驅使這些表象的內在原因是有著質的區別的。這些區別很多,我不是一個心理學的研究者,在我這個門外漢看來,就是這個人是否清楚的知道自己內心的需求,是否知道什麼是有利於自己的。這裡我將第一個問題和第二個問題合起來回答,自卑者和內向者在與人交談說話或行動之前,都有一個「斷層」(我實在想不到一個合適的詞,題主湊合看),就是說他們都不是和外向者一樣,想到什麼說什麼,想到什麼就做什麼。我們來看看內向者和自卑者在那個「斷層」里發生了什麼。內向者在那個時刻會想,我應該怎麼回應可以完全表達我的想法;怎麼回應可以讓我處於有利的局面;這件事做不做,如果要做,應該怎麼做等。而自卑者會在那個時刻想,我如果這麼說的話,別人會怎麼看我;如果說錯了豈不是很沒面子;這裡是不是根本就不是我該說話的場合;我要是這麼做就太不自量力了等等。現在我們可以看到,內向者之所以產生「斷層」,主要是因為開頭的第一項,而自卑者之所以產生「斷層」,因為第二和第三項。這樣分析之後,我們也就可以這麼說:內向性格是可以先天產生,也有可能是後天的因素驅使的(身居要職你想說什麼就說什麼試試?)。而自卑不會先天產生。

內向是否可以作為我們定義一個人的標籤?

不可以。我認為以任何標籤定義一個人都是智力和判斷力上的懶惰。

所附案例的「真內向」與「假內向」的說法是否靠譜?

不靠譜。我們先來看看由這兩個案例總結的特徵:

(1)不主動和外界接觸,被動的情況下,可能也只是應付一下;不想和別人接觸,缺乏與人交往的興趣;沒有迫切改變自己的願望。

(2)迫切想改變自己。其次是渴望與別人接觸、交流;心理素質較差,伴有羞怯、緊張等,阻擋了她接觸外界。

我想,如果將第一個或者第二個改成自卑的特徵可能也很少有人覺得不合適。一個內向者是缺乏與人交往的興趣嗎,我覺得是缺少與不必要的人交往的興趣。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我們只能說其在大部分情況下具有某方面性格的趨向性,絕對不能說一個人就是什麼性格的。

本人不是心理學的學習研究者,因為我也是一個偏內向的人,所答基本上都是自己平時閱讀所得與對尋常生活的感悟。算是對這個問題拋磚引玉,如果有觀點錯誤和措辭粗陋希望題主與學習心理學的人指出並多多海涵。

最後,希望自己的見解能幫助題主kill掉一點疑惑:)


內向:我不這麼做,是因為我不願意
自卑:我不這麼做,是因為我不敢


謝邀。

內向和自卑是有很大的差別的。

內向為先天氣質,自卑是後天習得。

內向是一種性格特點,自卑是一種認知狀態。

內向者有可能自卑或自信,自卑者也有可能內向或外向。兩者有交集但絕不等同。

如果一個不愛說話的人站在你面前,想要判斷他是否自卑,就要去問他對自我的認知,對社交的看法,是否有焦慮不安,是否渴求改變,等等。

想要進一步判斷他是內向還是外向,則要了解他的能量模式,什麼情況下最放鬆,什麼樣的休息方式最喜歡,最享受的狀態是什麼,最焦慮的時刻是什麼,個人興趣是什麼,生活上事業上有哪些目標和希望,之類的。

但是必須認識到一點,那就是:內向者相比較外向者更容易習得自卑。
為什麼呢?
因為人類作為社會動物,是鼓勵共處鼓勵溝通的,而內向者由於不像外向者那麼熱衷共處,往往被身邊的親人朋友定義為不合群,很多父母還會因此擔心,想讓自己的孩子外向一點,言下之意,似乎內向不愛說話是一種缺點,這會導致內向者被質疑、不被認同,從而使其自卑。所以,你會看到,很多內向者本人也會有焦慮,千方百計希望自己外向一點,只為讓社會更好的認同自己。

所以,題主在提問說明中提到的那個男孩,基本可以判斷他屬於內向者,但不能斷定他是否自卑。至於那個女孩,肯定有自卑,但也不能確定是外向還是內向,也許本身就是個內向的人,只是需要獲得更正確的自我認知,從而發揮自己的優勢,重塑自信而已。


區別是:能不能坦然的面對和接受自己。。。。


推薦可以看下內向者優勢這本書,看完差不多知道了內向是怎麼回事了。還有網易TED上也有關於內向的演講,我本身也屬於內向。或者可以話題心理學尋找知乎牛人給你解答,好好利用知乎的邀請功能邀請別人給你解答而不是像這樣最終只會石沉大海。


題主用深思熟慮形容了兩種人,一個心裡健康的內向者,他的深思熟慮更多地是在與自己對話,關注自己的內心,處理與自己的關係。
而自卑者的『』深思熟慮『』,倒不如用『』畏首畏尾『』來形容,自卑者常有的:我是受害者,我不行,我不配,我做不到,這樣地退縮式的應對方式,看似是在貶低,實則是一種保護,這是自卑者在長期地應對不利環境,長期處理惡劣關係的武器,是我們的生活方式。我不行,我就可以不用做,我不配,就可以不用去爭取,我是受害者,就應該收到某種待遇。『』我不行『』我不配『』是自卑者的盾。『』我是受害者『』,則是自卑者的劍。
在長期惡劣的環境下,在長期不良的關係中,我習得了這樣一種信念『『我毫無價值,無法做成任何事』』。今後我會不斷地追尋這種熟悉的感覺,在面對機遇時,面對愛情時,頭也不回地逃跑,因為我不配得到幸福,因為我做不到,從而完成了我『』自證寓言『』的過程。於是我又可以堅定不移地告訴自己,看啊,我多麼高明,我早就知道不可能的。自卑是種讓人痛苦的狀態,但她對我來說是熟悉的,雖然我的意識指引我要逃脫他,但我知道躺在自卑的搖籃中,最安全,我不用去做任何有風險的事,比起風險,我更願意選擇自卑,明知是飲鴆止渴,也要服下。而有時,我也會憤憤不平,也想起身改變那靜如死水的無望感,我會憤怒,我已經這麼慘了,我應該得到些什麼,我向這個世界投射出深深的憤怒。我不願付出,因為我一無所有,我拚命地從與這個世界上所有人物的關係中,不斷榨取,永遠不知滿足,漸漸地所有人都逃離我,見我就躲,就像躲那地上的蟑螂。
以上都是我曾經的心理自述。
自卑者不等於內向。但剛好這兩者同時降落在我身上。自卑可以升華,但內向會陪伴我一生,曾經我討厭自己是個內向者,但內向這個詞被太多庸俗地解讀所侮辱。內向與外向是心理能量取的的方式的不同。外向者處理與外部世界的關係,內向者則處理與自己的關係,內向和外向是兩個極端,我更願意叫做內傾和外傾。

關於題主說的真內向和假內向
我理解的真正的內向者,不是像題主描述的那樣有心理問題的人,一個真正的健康的內向者,從小便收到尊重,有表達和不表達的自由,他們內心開放,情感豐富,他們愛這個世界,比起演說家,他們更善於做個傾聽者,以豐富的內心理洞察人性。
假內向者,反而是由於種種的心理設限,而無法表達自我的人。


希望題主 可以關注一下,自戀,自信的差別。最後送題主一句話,沒有經歷過深度自卑的人所持有的自信,都是極其虛假的。


五大人格 內向與否最簡單的定義是
內向的人,需要獨處來恢復精力
外向的人,需要熱鬧恢復精力


自尊


我是因為不自信而內向,不是天生的內向。因為所談領域不熟悉的話,我會緘口。


作為一個心理健康的工作者,提這個問題我沒搞懂。
因為非專業,所以內向的定義我也不清楚。不過從傳統意義上來說:一般所謂的內向,1.話少2.遇事害羞緊張。
至於題主所說的說話之前的思考,這個我覺得一般來說內向的人會思考的多,因為閉上了嘴巴,就把眼睛鼻子耳朵都解放了,所以觀察的多,聽的多。分析的多。我覺得這點很多的表現在成熟和幼稚的區別吧,內向和外向在這點不是完全對立。
不主動接觸社會:貌似我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人,主動的剝離自己的社會屬性。可能從表象上看,朋友少、宅啊、甚至厭世。如果達到這樣的話,精神空間肯定很大很豐富。


推薦閱讀:

怎麼評價楊康,歐陽克,完顏洪烈?
一個性格溫和甚至有點內向的人,如何成為一個有狼性的銷售?
到底intj和intp差在哪兒 我覺得我j/p是50/50阿?

TAG:心理學 | 內向 | 性格 | 性格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