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和音樂劇電影對唱法的要求有什麼不同?
最近又看了一遍2012年《悲慘世界》的電影版,覺得還不錯。但是看到評論里有人把這部電影批得很慘,尤其是拿來跟10周年的音樂會對比。
這一點我有些不太理解,個人認為音樂劇的唱法跟電影的唱法本身就不應該完全相同,電影會有靈活的鏡頭和對演員動作表情的細微描寫配合劇情,如果演員還是音樂劇中的唱法,視覺效果上未免奇怪了些。比如電影里的寇叔和Samantha都是音樂劇的陣容,但是他們在電影里的唱腔跟舞台上明顯有區別。
雖然10周年版本也是我的心頭好,但總覺得拿它來比電影版有失公平。
求專業人員解答。
謝邀!
實際上沒什麼不同,唱法是根據角色和劇情需要決定的,而不是表現手法,除非你是改成歌劇來表演了。最多在一些細節處理上,因為音響/錄音設備的關係而要有些調整。尤其這次的Les Miserables,標榜自己是現場錄音,不是另外配音的,更應該是和現場表演沒有很大區別。
被愛音客們所詬病的,主要是選擇的演員的唱功水平,而不是唱法。寇叔的角色變了,年紀也大了,自然是不能用當年冉阿讓的風格來演主教了。Samantha可以肯定是音樂劇唱法,但是就像前面說的,一些細節處理肯定和舞台會不一樣(其實如果你天天看舞台版,會發現演員每天都會有些不一樣,畢竟人不是唱片,放一千遍都是一模一樣的,而且每天演員都會有不同的感受,也會有不同的處理)。
RC演的沙威就不說了,沙威那麼剛毅堅定的性格角色被他弄成了一個勞苦大眾;金剛狼雖然是音樂劇演員出身,但是他假聲一直是弱點,於是本來為Colm Wilkinson定製的Bring Him Home他就只能硬撐著唱,聽得那個難受;小雀斑的唱功也相當一般,不過那首獨唱歌曲是帶著悲切之情演唱的,他這麼抖抖嗦嗦也算是過得去了;金髮妹也就比RC好那麼一點點而已;海瑟薇同學倒是讓我刮目相看,看來她老媽當年胎教還是有兩把刷子的;莎曼薩本來就是西區舞台上的主力,實力自然是在這群人里超群了;德納第夫婦倆就是打醬油來了,也就不講了,不過表演還算不錯......
--其實劇中不少群眾演員,都是西區舞台上的高手,甚至連那個下令開炮的軍官,也是在the Phantom of the Opera里演Raoul子爵大人,和John Owen Jones演對手戲的厲害角色呢。
好說。
話劇念台詞和電影演員念台詞的不同在哪裡?
在舞台上因為微小的細節很難被觀眾捕捉到,所以是需要飽滿的聲音,在電影中則可以儘可能的趨近於現實。
音樂劇和音樂劇電影如此。
不是學音樂的,但是是lm的鐵杆粉絲的來隨便扯兩句。在公交車上,沒法答很多,就針對samantha唱法方面給樓主補充個信息。我個人是很喜歡samantha的,演唱會版本里她和jonas對唱那一段,小Jonas臉都憋青了,就是唱不上去,她一張口,我真是感動得要哭了。我記得電影剛出來時候看samantha的採訪,她說一開始是按音樂劇那樣唱的,但是導演立馬喊了咔。她那樣一唱,別的演員都可以洗洗睡了。可能演唱方面還是要遷就一下別人的。另外,既然說到電影版歌劇魅影。這兩個的區別是歌劇魅影唱段是拍完後加的(俗稱,對口型);lm都是錄的現場
現場音樂劇無論是聲音還是表演都是人耳和視覺直接獲取的 俱有很強的現場感染力 可以說是不經任何加工的 ;而電影的拍攝是剪輯的 聲音也是錄音室錄的 進行了二次藝術加工 你聽到看到的都不是原汁原味的東西,所以舞台劇要比電影更精彩!
首先從背景分析:音樂劇熔戲劇、音樂、歌舞等於一爐,富於幽默情趣和喜劇色彩。它的音樂通俗易懂,因此很受大眾的歡迎。音樂劇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頻密的地方是美國紐約市的百老匯和英國的倫敦西區。因此百老匯音樂劇這個稱謂可以指在百老匯地區上演的音樂劇,又往往可是泛指所有近似百老匯風格的音樂劇。
音樂電影以音樂為題材的一種電影藝術形式。電影中穿插著音樂或者專門以音樂為主題的電影。
前者是現場,後者是熒幕。
其次當現場和熒幕的特點分出來以後你就會明白、現場是沒有錯誤機會的、唱功會暴露無遺、而熒幕後的科學技術支持就太多了、但這並不代表唱功不重要、只是會又改正和推敲的機會。
最後從整體來看:
相同點:以音樂為線索和表達方式,用音樂來抒發情感和主題。
不同點:音樂劇就是舞台上的那種,大多場景較單一,唱歌部分挺多的,就像看京劇那樣。音樂電影則偏向於電影,不過音樂很多。像很好看的「八月迷情」、「黑暗中的舞者」類的。其實就是電影。
結論:不論音樂劇和音樂電影都需要良好的唱功同時發聲方式都是一樣的、但電影的故事情節會更多一些戲更多一些、音樂劇則更考驗唱功、舞台上需要戲加狀態更難把握、對演員的要求含金量更高。。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寶冢歌劇團的朝夏まなと?
※音樂劇伊麗莎白中死神的存在代表什麼呢??有什麼深意嘛??
※想在倫敦西區看一場悲慘世界,訂票前怎麼知道各場的卡司陣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