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麼能維繫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使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變得很融洽,使其維持很久?

可能因為我閱歷不夠,可能因為我年紀太小。 最近我總是抱著疑問,為什麼我用心去對別人好,朋友,老師,同學,閨蜜。可是他們似乎並不領情,表現的很冷漠。有時候覺得相處的方式不對,那就自己默默的調整一下心態換個方式再與他們相處。可沒過多久,也許因為一個眼神也許因為一句話語,又讓我覺得關係走到了盡頭,走到了瓶頸。 還有一種關係,就是剛開始我們看彼此都順眼,最後通過相處才發現一些缺點,然後就開始相互討厭對方。 是不是我的方法錯了,是不是我不懂與人相處。 可我才十八歲啊,覺得自己快有陰影了,沒信心了。 ,


基本上,這道題不可能存在一個標準答案。無論我回答任何一項具體的事物,一句話,一種表達方式,一套解決方案,在我的經驗中足以「使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變得很融洽,使其維持很久」的,當它成為一個答案的同時,它也就失去了這種功能。——這方面,我太有經驗了。
我做心理諮詢的頭一年,就吃過這麼一次癟。一位夫妻感情失和的男性,試圖通過心理諮詢找到挽回妻子心意的辦法。後來,他似乎找到了問題所在,就是他缺乏「誠意」。於是他使盡渾身解數想對妻子展現自己的真誠,得到的回應卻總是「呵呵」。他急得不得了,跟我商量:上次她這麼說,我該怎麼回?下次她那麼說,我又該怎麼辦?啊!到底要怎樣才能搞定她!——最後妻子對他冷笑著說:你TM要再拿那個心理諮詢師教你的話來搞定我,你就去死吧(照例,案例有虛構成分)。
這種情況,總在出現,一直在出現。尤其涉及到人與人的感情時。作為一個理科生,我曾經是希望幫人提供解決方案的,現在我不這麼做了。但也沒用,仍然有不少人自以為通過諮詢得到了法寶,興緻勃勃地拿到人與人的感情中試驗……然後,我一次次地成為那個「教人搞定」的壞蛋。
所以現在,我不打算說出「到底什麼能維繫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我只想說妨礙它的是什麼。
——工具化

這種工具化,是把「感情」當成生意來做,目標是為了交換。既然是生意,當然就會有賺有賠。所以也會有那種打了水漂,前期付出不少,最後收不回本的情況。比如題主的遭際。

越是著急想賺的,越容易賠。我認識一位做生意的朋友,教我生意經,如何跟各路神仙打點關係。其中有一條秘訣:不能只在有事求人的時候才上門。——那種情況下,就算抱著天大的禮,人家也不敢收。——要把工夫做到平日,今天搓個飯,明天打個牌,三不五時地見面打個哈哈,關係處到潤物細無聲的地步,一輩子不用,而處處是用,方是境界。這境界我達不到,但我咂摸出了它背後的人際法則:誰都不喜歡被利用。就算抱著利用的目的接近一個人,也最好掩飾得不著形跡。赤裸裸地獻殷勤,越是用心明顯,越會讓人感覺被威脅:你對我這麼好,你想圖什麼?這種時候,想瞞是瞞不過去的。「不圖什麼,就是喜歡你。」這話很漂亮。但是真的嗎?你喜歡我什麼?是喜歡我這個人?還是喜歡我帶給你的回報?人是很敏感的生物。你以怎樣的心態對他,他不會察覺不到。

想說出這句話來,得先問問自己心裡同不同意。


我接近這個人,我有所圖嗎?我想要什麼?這個問題,每個人心裡自有答案,用不著撒謊:男人討好女人,也許就是想要上床打炮;女人討好男人,也許就是想要穩定的婚姻;學生討好老師,也許就是想要偏心照顧;商人討好客戶,也許就是想要更好看的KPI……這些我們說過了,都是工具化。可是,拋開這些訴求不論,有沒有那麼一個人,甚至一件事物,是你從來不圖它什麼的?即便它什麼回報都不能提供,你還是想跟它在一起?毫無理由地想在一起,不管不顧地想在一起,神經病一樣地,飛蛾撲火地,想都不想就點頭地就是要在一起?如果有,你和它的關係,才叫感情。

感情這東西,就是可以不圖任何回報。父母對孩子的感情,無所謂結果。雖然有那麼一句話叫「養兒防老」(PS. 這句話足以體現出傳統中國農民的可憐又可恨),但是話說回來,絕大多數父母(哪怕嘴上還念叨著這句話的)都不至於這樣的低劣。甭管多醜多笨多沒用的孩子,甚至有殘疾,有缺陷的,看不到將來有獲得任何回報的希望,還是要養,不光養,而且十分的喜歡,一看到還是打心眼裡想要笑出來。——這不是很奇怪么?到底他們想得到什麼?什麼都不需要,就是喜歡。

這種不需要結果的感情,裝是裝不出來的。就算對方魯鈍,我們騙過他一時,也騙不了太久。像題主糾結於「為什麼我對你這麼好,你卻沒有給我等量的回報」,提問方式本身,就表明已經把感情做成了一樁生意。趁年輕時,最好還是從這個思路里跳出來,至少,要把感情本身和工具化的「關係」(中文語境里特有的「關係」)區別開。該談感情的時候,就別想著等價交換。


扯開一點,雖然難免顯得有一點公知氣,但我還是想說:「工具化」是這個社會的病。中國這樣的小農傳統,又碰上這個利字當頭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早就被稀釋得不剩多少。有多少人是為了利益才談感情的呢?我遇到過不少這樣的來訪者,還是大學生的時候就發愁:「不擅長跟人打交道,怎麼辦?」不擅長就算了唄?——不行!人脈不豐富的話,將來在社會上要吃虧。

所以本質上來說,他們交朋友不是出於喜歡,有多在乎那個人,僅僅是為增加一條「人脈」以預防將來吃虧。就好像小時候競選班長,只是為了「小時候多鍛煉長大才可以當官」。

那樣的人,怎麼可能擅長跟「人」打交道呢?他們只當別人都是任人擺布的工具。

就像開頭那位「到底要怎樣才能搞定她」的先生。

不過,也不能說這些人有什麼錯。如果跟他們聊深一點,就會發現,他們不過是重複了自己在人際關係中的經驗而已。某種意義上說,他們自己就很少被無條件地愛過,當然也不知道該怎麼愛人。前面說父母之愛有多麼不圖回報,但也有這樣的父母,會讓孩子相信以下邏輯:父母之所以對你好,是因為你聰明/懂事/學習好/給家裡爭氣/能掙錢/會來事/有地位/讓父母在別人面前倍兒有面子。那麼,假如不具備這些條件,你還有沒有存在的價值?——被這樣養大的孩子不敢再想下去。

前幾天我寫了一篇小說:總有些人,讓你找不到話題可聊,很多朋友看了有共鳴。我在微博里說:「有一些人對你很好,但你只能感到自己作為工具被他利用的價值。內心裡,你仍然不相信在這個人心裡自己有多重要。一些孩子被這樣養大,又用同樣的方式去對待身邊的人。」這番話,大概也適用於想要找出某種因素,「使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變得很融洽,使其維持很久」的人。

根本上,他們跟想要「搞定妻子」,「打造孩子」,「跟一百個不同的對象做愛」的人差不多。

都是不知道感情為何物的可憐人


以上說的這些,當然都是大道理。難免有人會想:你說的這些都對,但有一些關係我就是想要工具化!就是想當成生意來做!不要牽扯那麼多感情,可不可以呢?——當然也可以。
這種心態下,我有兩個提議:第一,誠實地面對自己的訴求,別想要太多。我拿你當「人脈」,卻指望你把我當成最親近的朋友,這不公平。不公平的買賣一定做不長久。清楚自己想要多少,然後明碼實價地交易,這樣的商家才會受人歡迎。第二,提高自己的使用價值。不談感情,又希望別人對我有求必應,我只能盡量把自己打磨得「值錢」,套句時髦的話來說,就是增強我的「不可替代性」。賺更多的錢也好,掌握更多的技能也好,佔據更高的地位也好,我變得越是重要,別人和我的關係也就可以越發「融洽」並且「維持很久」。俗話說: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街市無人問。這話聽上去有些殘酷,但是沒辦法。要工具化一段關係,就要先有把自己變成一件工具的覺悟。


看了留言,發現題主是大學的班幹部。你的困惑讓我想起我大學時候的兩個室友,本科室友F,和研究生室友Z。

本科時候,F是班裡唯一的黨員,還是團支書。一入學的時候,她就體現出自己樂於助人的高尚情操,你要有問題找她幫忙她肯定耐心幫你。趕上個中秋節啥的,她還很熱心的到處派發月餅。但結果是,我們都不太喜歡她,某個很欠的女生還給她起個外號叫做「黨」,後來我們就全叫她黨。你就想想,一個小姑娘,外號叫黨。。。黨後來還交了個男朋友,練跆拳道的,經常穿著練功服,倆人在學校里挽著手逛,欠招的女生管黨的男朋友叫「大哥」。於是話題變為我今天又看到「黨和大哥」在逛街了。


我們都不太喜歡F,雖然心底都知道她是個好人。她為我們著想,對我們好,派發水果和月餅。但是,我們都覺得她端著,沒勁。晚上卧談會的時候,我們寢室另外三人都覺得和她話不投機,覺得她防禦心重,跟我們沒心裡話。我們不會因為她對我們好,就為她著想,她跟我們有距離感。


後來大二的時候,Z從外院系轉到了我們系,她和我們在一個宿舍樓,但不住在一起。Z的風格跟F有點像,也經常來派發各種吃的,和大家拉關係。過生日的時候還買了蛋糕和大家一起分享。雖然大家都很給面子的吃了蛋糕,照了全家福一般的集體照,但心裏面都覺得Z有點怪怪的,十分刻意。跟她也不親近。


如果不是機緣湊巧和Z在研究生時分到一個寢室,我也許永遠覺得她是個怪怪的女生,人際上刻意又焦慮。但研究生三年,Z展現了她的另一面。她是個很有思想見地,很獨立的大女人,而且保有自己純真理想的一面。我們從少年漫畫,聊到時事政治,聊得很開心。畢業時我還參加了她的婚禮。她現在和老公在美國,我們不怎麼聯繫,但有時我會懷念和她聊天時的暢快時光。我也理解了她為什麼在本科時那樣刻意的跟我們拉關係,她小學時就當過轉校生,她怕自己融不進新的環境,擔心自己格格不入,所以她姿態放低的討好大家。


講這個故事是為了說明以下幾點:

1.人和人的交往需要機緣,需要時間和空間慢慢發酵。用力過猛,反而起反作用。


2. 如果你討好別人,希望交換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通常很難。你討好別人,通常交換到的是,好人的名聲。但你姿態過低,經常反而得不到尊重。


3. 對於大學生而言,個性很重要,你有個性,你的氣場散發出來,自然吸引同類。但千萬別希望搞定一切人,你覺得你對別人好,就能收買別人的心嗎?世上真沒這麼簡單的事。有人吃你對我好,我也對你好這一套,有人就不吃這一套。


4.關係有時就像舞蹈,或者練武功過招,你來我往,時進時退。只有吭吭吭對別人好這一招,看不清對方的回應,會很沒勁,類似「剃頭挑子一頭熱」。如果你付出了,沒有獲得相應的理解和尊重,不妨後退幾步,審視這個關係,做出調整。


5. 人和人的關係,就像水流,順勢而為。能流到什麼地方去,看緣分。又要融洽,又要持久,請別太貪心好嗎?無論好人的名聲,相處的愉快,情感的理解,實際幫上忙的工具性作用,能得一點足以。

6. 對別人好,沒好到別人的點兒上,也是做無用功。做班幹部想別人認可你的工作,就要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別人的實際需求。光以自己的方式對別人好,就讓別人領情,這很難。


錢是關係的親兄弟~


可愛的小妹妹:
你好!
我比你年長几歲,也遇到過你這樣的困惑:為什麼我笑容滿面地與別人打招呼,別人卻不理我?為什麼我一開始與某人相處地不錯,後來發現她的某個缺點難以忍受?為什麼有些人表面上笑逐顏開,背地裡說我的壞話?


恭喜你,你來到了成人世界。

絕大部分小盆友在16~18歲之前是沒有所謂社交焦慮的。為什麼?我自己的體會:這個年齡段之前,孩子們沒有離開父母,享受的是比較完整的愛。離開父母,原有的關注和愛護消失,孩子們就把這種被愛的渴望透射在其他人身上。同時為了達到被愛的目的,他們也慢慢學會了向其他人表達愛,以求換取同等級的愛。這幾乎是一種本能。若這種被愛的需求沒有被滿足,孩子們的心裡會有一種挫折感;若是挫折太多,有可能產生自我懷疑––是不是我不夠好?也有可能產生他人懷疑––為什麼他如此冷血無情?還有社會懷疑––這個社會利益至上冷漠無情。我覺得這就是一種社交焦慮。

這也曾經是我自己的心路歷程。在社交焦慮的那段時間,愛笑的我總是板著臉,可以想像就是這樣 –– __ ––

實際情況是,以前的我們太簡單,現在又把事情想得太複雜。

1 我們需要愛,但不需要在所有人身上索取愛。社交有一個最重要的功能:滿足我們被需要的感覺。這就需要承認,不是所有人都需要你。舉例:有些人樂意獨處,你就不要自己無聊的時候去打擾他們了。他們樂意打擾你的時候,你微笑接納他們就好。這樣時間一長,他們會覺得你是個不麻煩不啰嗦的爽利人,自然會願意接近你。

2 明白除了社交,還有很多重要的事
有很多科學家、學者,完全不擅長社交,但從未產生過社交焦慮?他們心中有更豐富的世界。如果你產生了很嚴重的社交焦慮,說明除了社交,你沒什麼有意義的事情放在心上,比如學業,事業,愛好,興趣。如果一個人的注意力大部分放在這些方面,一般是沒有過分在意社交問題的。其實一個人長大了就會發現,社交有時候是最浪費時間的,因為它讓你忘了,你原本是想要一個怎樣的人生。

3 社交不等於交朋友。對,在成人的世界,社交不是交朋友,放低心理預期,是很不錯的選擇。當你產生社交焦慮的時候,你應該意識到:以後你很難交到真心朋友了。因為交朋友已經對你成為了一種負擔。不要慌,很難,不等於,完全沒有。意識到真心朋友難得,是一件好事情。可以幫你精簡朋友的數量。泛泛之交,點頭之交,交往起來少花費點情感,多用點理智,學習點技巧,這就差不多了。真正的朋友真的是可遇不可求,用了技巧還不夠,還要用心,技巧可以使你們的關係更長久。

4 社交的其他功能
承認一個客觀事實:社交包含著很多利益。包括利益訴求,利益衝突,利益合作。不要忌諱這一點。出手大方的人社交起來相對容易,這就是滿足了很多人的利益訴求。如果你資源豐富,可以與他人共享。如果不很豐富,可以與他人合作。如果你不想共享或合作,最好不要讓別人發現你的資源對他們是有用的。一旦別人需要的核心資源掌握在你手裡,你又拒絕了她的訴求,那麼你們的關係就岌岌可危了。
要學會發現別人的核心訴求,一旦你恰到好處地滿足別人的訴求,那這個社交動作就非常成功了。比如,內心渴望被關注的小透明,你幫他慶祝生日,他會永遠感激你的。我一大學同學特別擅長此道。我發現這一條簡直對社交太好用,前提要有一定的洞察力和資源。核心訴求有時候一個人自己都不會意識到,你需要做的是洞察他滿足他,這需要修鍊。跟這條比起來,那些笑容可掬簡直弱爆了。能做到這一點,你當霸道總裁都沒問題。

想到哪裡說到哪裡,思維比較亂。不好意思。有空再補完。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道則不然,損不足,奉有餘。你說的這件事其實老子想過了。
但是人在紅塵,不過一粒塵埃。你要從他者的角度來看這件事。

如果對另一個人好,他必須也對你好,可能嗎?如果你愛上一個人,他就必須也愛你嗎?
可見,總有一些人,你對他好,他保持冷漠,甚至對你壞,這是無法逃脫的。
但是也有一些人,在你沒對他好時便對你好,例如父母親人。總有人你們彼此交好,例如朋友。

回到老子的命題,真的是那些冷漠的人憑空佔了對他好的人便宜嗎?
一個冷漠的人,不可能只對你冷漠,他一定是對很多人都冷漠。而在這很多人中,他就失去了不少本可以成為朋友的人。
他的冷漠也許使得他被排斥,丟掉上升的機遇,這是他的損失。

如果他善於巴結呢?
可惜,世間多是變數。
價值是在不斷變化的,我們身邊總有些看好的人跌落,也有跌落的人出頭。
如果他今時今日冷你,他日你若出頭也不會對他熱心。
你看到他在巴結,覺得氣不過,其實他們真的走得近嗎?
如果他得到一個機會可以取而代之,他會毫不猶豫選擇。同樣,被他巴結的人也清楚,他只是圖謀他的權勢位置而低頭,而不是沖他這個人。

我們常說你還年輕,是因為,年輕人的眼裡看到的都是人。
你走的路多了,見過世面多了,翻開通訊錄,一條條姓名,不是花名冊,而是大觀園。有的是一頂頂官帽,有的是一個個錢莊,有的是吃肉喝酒那個解悶的,有的是逢災落難那個救命的。
年輕人會覺得,你看到他在眼前,就覺得近,其實你們遠的很,你們坐在一塊,把酒言歡,心裡想的是天南海北的出路。
你們現在坐在一個教室上課,畢業了一鬨而散,當你懷念舊事舊情,身邊還落得幾人呢。

世界是變化的,所以人是流動的。今天還是同桌的你,明天就可能一別一生。而今天那個陌生的他,明天也可能成了你的朋友。

其實人活著只是在做自己,去交那些能交到的罷了。


我是一個不擅長和人維持長期緊密關係的人

我需要獨處以恢復紅藍。
特殊技能是和陌生人通過聊天半小時左右讓對方請吃飯、簽合約
外人會覺得我長袖善舞,朋友遍天下,有事一個電話解決問題,輕鬆又自在

實際情況是我和閨蜜聊天的頻率一個月一兩次

除了我家小孩,我很少和人保持三天聊兩次的頻率,我先生父母朋友都是「弱聯繫」
沒事兒我很少和人聯繫,節日問候會群發,發前還是會選一選的,對某幾個要求高的會單發。

以上個人情況介紹完畢,以下答案功利性明顯,容易引人不適,難受請點反對+沒有幫助。
謝絕轉載複製。

到底什麼能維繫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使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變得很融洽,使其維持很久?
可能因為我閱歷不夠,可能因為我年紀太小。 最近我總是抱著疑問,為什麼我用心去對別人好,朋友,老師,同學,閨蜜。可是他們似乎並不領情,表現的很冷漠。有時候覺得相處的方式不對,那就自己默默的調整一下心態換個方式再與他們相處。可沒過多久,也許因為一個眼神也許因為一句話語,又讓我覺得關係走到了盡頭,走到了瓶頸。 還有一種關係,就是剛開始我們看彼此都順眼,最後通過相處才發現一些缺點,然後就開始相互討厭對方。 是不是我的方法錯了,是不是我不懂與人相處。 可我才十八歲啊,覺得自己快有陰影了,沒信心了。 ,

1、衡定標準:
題主的描述是基於自我中心,缺失公開透明評價標準的感情用事,即今天我喜歡你對我噓寒問暖,明天我煩你管事太多。
要和人長久相處,請固定自己的模式和他人的功能。即今天你是方的,你要找個圓的套一下體驗,明天別把自己變成圓的然後要求對方變成方的。你覺得你做到由方變圓了只是你覺得,不代表你真的是;就算你真的由方變圓,也沒資格要求別人變成你想要的樣子。
2、區分功能:
不要把全功能複合在同一個人身上。
沒人是360度無死角的,參見我另一答案你有多少個朋友? - 知乎用戶的回答
要求一個人又細心又豪放是不人道的。
3、海納百川,求同存異:
到這一步,三教九流可友之。
因為我們都愛吃甜食,所以可以一起吃甜的。我想吃火鍋的時候不會強求吃甜食的跟我走,我會找願意吃火鍋的一起去。

這麼著,世界大同,大家融洽的很啊。
詳搜「弱聯繫」。

我已經從相處融洽進化到可以隨時激怒人,再平息其怒火;降低存在感的階段了。


人和人之間的任何關係都會像潮汐一樣,有漲有落,有張有弛…漸漸發現缺點、產生怨懟時不過就是到了該松一點、略微拉遠距離的時候罷了。不妨跟隨內心自然發展,鬆弛一段時間後自然又會是好的方面佔上風把你們吸引的更互相靠近一些——如果你們真的合得來、能做好友的話。大可不必一旦要疏遠一點點就認為是關係走到了盡頭——個人認為不敢放鬆是導致很多關係問題的根源(比如情侶關係、朋友關係、家庭關係)——因為疏遠的信號就是告訴你你們最近有點過近,若只敢靠近不敢疏遠,那必然導致越發侵佔彼此的心理空間。
孔子不是說了嘛,女子與小人(即男子)是:近則不遜遠則怨。——只不過這個適中的距離不是個靜止線段,而是個動態過程。


佔位,晚上回答。
手機先答一部分。

1.不要為了交朋友而交朋友。


2.提高你對「朋友」的定義。

提高你對「朋友」的定義。
你要相信,朋友是珍貴而稀少的。
不是生命中隨意遇到什麼人,就能成為真正的朋友的。
不是你們碰巧是同桌,碰巧是同宿舍,就一定要成為朋友的。

有幾種朋友,世俗的和心靈的。
雙方互相幫助,但可能沒有什麼內心的溝通,一般是世俗上的。
雙方可能在物質上沒有交集,而在心靈上部分共享的,這種是心靈上的。

3.關係是相互的,去尋找互相真誠對待的朋友吧。

4。廣泛交往,但對於選擇朋友要慎重。

回到問題本身,你不得不承認,極少有感情能持續一生而不經歷變化。
我們所做的只能是珍惜當下。

————————
時間不夠,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吧。
很直白,不好意思。

問你自己幾個問題,
你為什麼要對大家都表現出善意?為什麼要用心對待每個人?
是因為你真的希望都對大家友善嗎?還是你害怕被大家孤立?
因為你曾經被孤立過,你不想再嘗試那種難受的感覺,所以你對每個人都友善?
換句話說,你現在的行為,和你過去有關係嗎?
另外,即使有些人你並不喜歡,你也竭力表現出友善嗎?
你是不是很害怕你和別人的關係變弱?

你是出於真心與別人交友嗎?
你是為了在別人身上得到慰藉,把別人當作一個傾訴的工具嗎?(哪怕你沒意識到)
你所交的朋友,都是因為真正的情感而相互吸引的嗎?
哪怕不在最初相互吸引,而是有一方主動,那麼在後來的相處過程中,你和對方真的有相互吸引嗎?

我們為什麼會聯繫在一起?
是什麼讓我們成為了朋友,是真正的,而不是口頭上敷衍的?
我想有三個原因:1.有共同的經歷,有你們一起經歷一些事情的這種經歷。
2.有相互交換的價值,一般是物質上的,這種是大多數。
3.心靈上有共鳴,能共同感受,共同分享。說上來很玄,但是你生命中總會遇到這麼幾個人,這種友情就像愛情,你要找你們之所以為朋友的原因很難,不知道為什麼,和他在一起就是很快樂。大致是這樣。

未完待續。


唯有愛。
我們需要一種無動機的熱情和大愛的包容,才能在關係之間不在意得失,才能包容那些缺點,才能不彼此厭惡。

在這物慾橫流的年代,大多數人以為利益才能牽引著關係的維繫,然而利益的一個不穩定便這份「感情」又四分五裂了。

關係之間的微妙牽連著太多的東西,你們的興趣,愛好、三觀相似便能增加你們的親密的,然而一個意外又能使你們心的距離拉遠了一些。

雙方同等的大愛才能使相處融洽。(雙方的境界差不多,不然對方不見得能理解你的想法)

我們總是陷入某一種特定的關係中,然後把所有的事都視為理所當然。我們不假思索地接受這樣的情況,而且不能忍受任何變動。我們不敢面對未知,即使連一秒都不能。每一件事都得按照規矩進行,我們活得如此安全,如此動彈不得。我們根本沒有機會使自己煥然一新,我們嗅不到春天的清新氣息。(克里希那穆提)

當我說我認識你時,這表示我只認識昨天的你,對目前真實的你其實是一無所知的。我所認識的只是我對你的印象而已,包括你以前對我的誇讚與侮辱。你對我的各種反應,累積成為印象,存於我的記憶中,而你對我的印象也正是如此的同時,這就是造成人際關係的印象阻礙了我們真實的接觸。(克里希那穆提)

很顯然,我們太過依賴記憶和標籤。當往後再遇到TA的時候,我們依賴記憶去標籤來判斷這一個人,這樣阻礙我們去看到TA的真實面目,然而當TA與記憶中標籤中的模樣有太大的誤差,我們就覺得TA變了。其實一不會一成不變,有的人的確是變了,而有的人卻是進步了。我們的思維模式隨著年月的流逝,變得根深蒂固,而我們卻沒有多少人觀察到這一些思考的模式存在著太多的問題!

我們內心有著太多衝突,必然我們的關係也存在著太多的問題。

情侶之間的關係;雙方的思想差異,關係到相處的融洽度。而現代社會的情情愛愛,有著太多的定義和標籤。比如愛的方式是一定要這樣做過,才能算愛。反之,就是不愛。我們太過容易受這個社會主流思想所影響,導致我們不假思索的跟從,然後導致我們現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充滿著衝突、嫉妒、埋怨、恨這些負面的情緒。


朋友之間的關係;我們都有著自己的朋友,知心的、玩樂、志同道合的。然後我們之間也存在著太多的衝突,介於人無完人,彼此之間身上的某些缺點都會使大家厭惡、反感、甚至反目。也在如今這個物慾橫流的年代,在利益的驅使下,我們甚至拋下友情和道德。可見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如此讓人擔憂。


還有著太多太多的關係存在的衝突與掙扎,而我們權衡一個關係的好壞在於對方能給自己多少益處,這顯然是自私的、愚昧的。

與情人、親人、友人的關係,在這之中存在著太多的問題;猜疑、欺騙、自私、痛苦、分離。
每一個個體,都經歷類似的經驗,卻有著不盡相同的思想。在思想之中夾帶著太多的問題,思想不斷的製造問題,然而我們又用思想來解決問題,問題依舊!
所有的關係都是分離的,不對流的交流。即使彼此近在咫尺,心靈卻又遙不可及。
我們要從關係中觀察,從思想中解脫出來,這是一種智慧、愛與自由、和平。

我們要從這些關係中變得融洽和平和,必須得改革一些東西和放下一些東西。
必須得去掉一些不正確的思想,必須認真思考使我們關係充滿的衝突的是什麼?很顯然是,是思想。思想無法拋開,那麼我們可以糾正我們的思想,讓那些標籤的判斷,負面的情緒一一消失在我們的思維里。

我們都對別人有意見,我們說,他是好的,他是虛榮的,他是迷信的,我們與別人之間,永遠有意見的屏障,所以我們永遠看不到別人的真相。要永遠以清新的心去結識別人,而不是用你的偏見,你固定的想法和先入為主的觀念。(克里希那穆提)

知易行難。
每當我們的情緒產生波動時,每當我們的思維使雙方衝突使,我們要冷靜(無法冷靜的人,得學會冷靜,可以多點練習深呼吸),要面對思維的聲音和情緒,不要試圖抗拒或迎合它們,只需要一顆冷靜的心去面對它們,它們自然就會不攻自破了。

我們有著太多的慾望;名聲、地位、金錢、佔有慾。我們不斷的追求,因此我們的行動都是錯誤的。這一些內心的聲音,使我們的關係充滿衝突、掙扎。

當你開始不再讓一切事物作為擴張自己的手段,一切就會轉變了。你的工作,你的想法、你與他人的關係,都會變得美麗起來。因為你不在貪婪,而貪婪就會追逐,追逐就會產生鬥爭,它是痛苦的。

我們都在關注他人能給自己什麼,這個工作能給自己什麼,這個社會能給自己什麼。然而卻從未真正的思考過,我、自己能給這個社會什麼。這一種給是有關愛的,而不是付出與收穫的。


你觀察你心智的障礙卻不去責難,你的心就可以超越它們,之中不尋常的超越行為就會帶領你抵達真理。 (克里希那穆提)


小時候崇尚的交友價值觀是「在友情里,我的付出有回報,我給你的每一份好,希望你也能這樣對我。」
現在看來非常的理想化也不夠考慮他人感受,也許這份「好」過於沉重,誇大預期值之後所得不及必然出現心理落差,最後這份心理落差還要怪罪到朋友身上,一切情誼在撕逼面前都失去意義了。
所謂「他人即地獄」 我們必須承認的一點是,對於個體的希望值我可以控制, 然而是否實現並不在於我,在於我的朋友們。朋友和人脈的區別應該在於前者面前我可以無顧忌地做自己,而後者存在利益紐帶。
想想在這個人面前你需不需要謹言慎行,需不需要考慮每一句話的後果,需不需要維持客套禮貌。
需要的話,維持人脈,彼此不相欠,目的是共贏。
不需要的話,能成為朋友一定是互相吸引咯,一定是彼此都覺得對方很酷咯,要一起闖蕩險惡江湖的人咯。這時候我才不計較得失呢。沒了期望值的負擔以後,只想對我酷炫的朋友們說一句:「謝謝你也覺得我有趣,我敬你是條漢子。」


毫無壓力的自由交往,可以隨時切斷聯繫的任性,和下一次依然保持聯繫的坦然。


我算是一個人緣很好的人吧,最後總結髮現因為以下原因:1、豪爽大方(和朋友在一起不太計較金錢)2、歡樂有趣(比較幽默經常自黑)3、廚藝出色(經常請朋友們來我家吃飯)4、樂於助人(只要能幫助朋友的事情總是竭盡全力)。


共同的利益需求。無論是物質上的還是精神上的


其實我覺得,樓主處在這個年齡段最關鍵的還是學會接納。接納自己,也接納他人。 不論自己是什麼樣子的,不論他人是什麼樣的,不都是這個世界的組成部分嗎?不都是大千世界的芸芸眾生嗎?
無條件的接納對方,即使對方有你不認同的觀點,即使對方有你不喜歡的方式,但你要接受自己是跟他們一樣的人,平等,自由,有尊嚴。
你允許他們表達自己的觀點、感情。 你不是非要去迎合別人,也不是非要去批判別人。你只要做你自己。


真誠,相似的三觀及興趣,能談到內心的相互信任。


是依賴。無論哪一種感情,都必須有依賴,當依賴對等,必然長時間維持。


交不到朋友是因為你不夠強大 被他們冷漠也是因為你不夠強大!


【青璽:能量角度談感情】

感情的維繫,是建立在雙方的能量場匹配和融合互換程度上的,時間長短,感情深淺,相互能量流通的的程度,從日常生活的合作到心靈思想的共鳴,再到靈魂完全相互融合,而真正能相互融合的靈魂非常難得,大都是極深的緣分,現在社會能量相互交錯,不是所有的靈魂都能找到完全的另一半,如果情侶兩人的能量場特性比較互補,或者是兩人能量場都沒有大的缺陷,沒有一方的能量攻擊性特彆強,基本都是能很和睦融洽的。
有一部分人的能量場依賴性十分強,這樣一段戀情會對當事人造成很大的改變。如果戀人的能量場比他弱,就可能在被依附中吸取能量。這樣慢慢依附性強的那個人就會覺得欲求不滿,兩個人的矛盾會集中於付出方面,最後大多數以爭吵收場。此時不光是被吸收能量的那個人會覺得悵然若失,做什麼都恍恍惚惚。吸取戀人能量場的人,也會因為能量場固有格局的問題,極大可能的承受不住從戀人那裡吸收來的能量,而變得驕傲狂躁,嚴重點的會崩塌。對兩個人都十分不好。同理,如果戀人能量場比他強,依附性強的那個就會被壓制,不光是會主動將自己的能量交給戀人,還會很大可能在物質世界被戀人欺負。常見的就是語言暴力,動作暴力和冷暴力,感情說到底就是內在特性的吸引力,互補,或是相似,外在條件長相也有一方面,和相互能量的交換,再表現到生活中各個方面的磨合,達到能量互換的一個平衡點,過多過少,關係的維持遲早會崩塌(適用於任何關係中)
所以如果想少受一些愛情里不必要的,折磨人的苦悶,去更好的投入更多能量在生活,事業和個人提升上面。除了去儘力規避能量場和自己有衝突的人,還有就是去找大師接受調整。整體提升自己的能量場格局,就不僅可以容納更高級的能量對象,並且能量分散的廣,各個方面都能很好的維持,能量有地可用,自己在戀情中也會更加遊刃有餘。在這個時候,愛情就是錦上添花,而不是火上澆油了。


我時常在想這世上的感情,它如此輕易的將人類綰結在一起,親情聯結了父母子女,姐妹兄弟,他們因此構成了家庭。友情聯結了世界上兩個陌生人,讓他們甘願同度生死。愛情聯結的也是這世上本不相干的兩個人,它如此的不合情理,卻又巧妙而偏執的存在著。
這所有的聯結都是一根細細的蛛網,它會隨著任一方的消失而散去,會隨著歲月的更迭散去,或許也會被某一方所拋棄。
它如此輕又如此沉重。
與其說是我們產生了感情,不如說是感情產生了我們,它們借著人類的繁衍世世代代綿延下去,人類也借著它得以薪火相續。


題主別太在意啦,除了至親,人與人之間就是利益的互相交換,只不過披上感情的外衣讓它看上去美好一點兒。
過幾年你就會明白的。


推薦閱讀:

愛情在哪個階段最美?
教堂的建築風格有哪些?

TAG:感情 | 人際交往 | 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