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初三孩子手機成癮怎麼戒?

我表弟初三了,下學期就中考了,但從初二開始,我幫他買了個手機,他就迷上了,而且性格比較極端,手機如命似的,如果直接把他手機奪了。他會要死不活的,所有現在家長都不知怎麼辦,也對他產生消極絕望的心態。總之感覺情形越來越差。


就在不久前,我在向督導老師請教青少年心理問題時,老師就提到過一個概念:「如果一個學生出現了心理問題,那這個孩子的家長很有可能是有問題的,孩子的心理問題往往是家長心理問題的折射。」所以要解決這個問題,第一步根本就不是討論孩子該怎麼戒手機,而是要看家長到底出了什麼問題,首先應該向心理醫生求助的是家長。

由於不清楚具體情況,這裡只撿最容易判斷的問題來說。題目中有一個關鍵信息:孩子馬上要中考了。現在雖然教育普及程度已經很高,但隨著國人過上好日子的迫切願望也在飛速增長,優質的教育資源肯定是在變得越來越稀缺的。像重慶,在十多年前交上幾萬到幾十萬不等的擇校費就可以就讀的重點中學,現在也開始要求中考分數了,如果成績太差,拿著錢也沒地方讀。這對於有錢的家庭倒沒什麼,出國就好了,但對於占社會絕大多數的工薪族家庭來說,失去優質教育資源的代價有可能就意味著永遠失去改變命運的機會。孩子可能還認識不到問題的嚴重性,因為在眼前學習的痛苦十分巨大,需要用手機來逃避。但對於家長來說,看得更遠,看到的問題也更嚴重,這會造成焦慮情緒。

家長有沒有其他方面的問題先不說,就只看這個焦慮的壓力會造成什麼行為模式。

第一,家長的行為會發生偏差,對孩子一切不好的行為產生「絕對禁止」要求,他們不再有耐心去慢慢與孩子溝通,慢慢改變孩子,而是會要求孩子一切按自己的要求辦。

第二,家長一旦看到孩子玩手機就會產生強烈的焦慮,甚至產生很多強迫思維,比如總是忍不住去想要是孩子考砸了會怎樣。這個壓力會自我增殖,反覆疊加,最後通常都是通過憤怒的方式爆發出來。這些憤怒往往還會被轉移到家庭和工作中,從而對其他方面也產生影響,進而讓問題變得更糟糕。

第三,家長會變得特別害怕面對現實。實際上在巨大的壓力下,孩子很可能已經有一些自己無法消解的痛苦,也就是說產生了心理問題,正是需要引導的時候。但家長更傾向於認為孩子沒有問題,因為他們不了解心理問題,害怕孩子有問題,覺得孩子就是不聽話、想太多,只要打一頓就好了。在這樣與孩子反覆的拉鋸戰中,一再延誤為孩子找心理醫生的時機。

那麼站在孩子的立場來看,這些行為又會造成什麼問題呢?

其實孩子會使用手機成癮,不一定是手機太好玩,否則當學習的壓力一壓上來後,手機的娛樂快感會被大幅度削減,孩子的注意力會更容易被危機感俘獲,從而回到學習狀態。如果一直甩不開手機,那極有可能是在學習上無法獲得成就感,孩子在懼怕學習,又或者是人際關係處理不好,感到孤獨。這種時候玩手機反而成了一個獲得成就感的替代來源。如果已經是這種情況,家長越施壓,越強迫,反而會讓孩子的上癮越發難以克制。

同時,青春期的孩子由於身體發育、激素水平的變化,會變得越發需要自主權。家長的絕對禁止式的要求會像綁住了孩子的手腳一樣,讓孩子特別難受,急於想要找回自己身體的控制權。這不可避免會形成家長與孩子的對立。一旦形成與家長的對立,孩子心裡又會出現遺棄感,這會讓孩子更加恐懼、害怕,於是手機又成了一個可以逃避恐懼的虛擬空間。而另一種更糟糕的情況則是孩子會認為自己的慾望都是可恥的,都是被父母唾棄的,自己也應該唾棄,結果壓抑太多,形成青春期抑鬱。

綜上所述,家長作為家庭的強勢方,天然具備改善自我、引導孩子的責任,如果一味採用強制手段與孩子對抗,恰好是懦弱的表現。因為與自我改變帶來的痛苦比起來,用強制手段控制別人服從自己是輕鬆得多的辦法。所以,與其找辦法去要求孩子戒斷手機癮,不如建議孩子的父母先去找一找心理諮詢師,做一下自我剖析,看看有什麼方式能夠和平解決自己與孩子的矛盾,從而耐下性子陪伴孩子,鼓勵孩子戰勝痛苦,拋棄對手機的依賴。

父母畢竟是孩子最信任的人,不要讓自己變成了監工。


他主要是玩遊戲,尤其是王者榮耀。。


給他一隻貓


推薦閱讀:

TAG:心理 | 手機控 | 青少年心理 | 戒癮 | 成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