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索多瑪 120 天》?

始終覺得電影作為藝術很尷尬。如果想回答這個問題,第一步是去看小說,第二部是去看小說的作者薩德的其他,第三部可以研究電影導演的其他。卡爾維諾在「薩德活在每一個人體內」中有說道一些這部電影。不想了解薩德,研究這部電影是沒什麼意義的。


《索多瑪120天》,被列為世界十大禁片之首,很多盤友可能也早有耳聞。


豆瓣條目刪了又刪,資源難求。

改編自SM鼻祖薩德侯爵的同名小說,這部電影集合了雞姦、群P、食糞、施虐、大屠殺,堪稱驚世駭俗,幾乎截不出能不被舉報的圖。

墨索里尼時期義大利北部小城索多瑪,四名法西斯簽約成立「薩羅國」,嫁娶彼此的女兒,結成聯姻同盟。

法西斯精心挑選並劫持了18名青春期少男少女,展開慘絕人寰的「魔鬼集訓」:

為他們舉行婚禮,強迫交合,食用自己的糞便,割舌頭,剝頭皮,將老鼠放入女孩的下體,最後折磨致死。

影片因為內容太過色情暴力,一經播放,立刻被包括義大利在內的許多國家禁映。拍攝時很多演員都還未成年,也引起了巨大的爭議。

而影片完成不久,人們就在羅馬附近的海灘上發現了導演帕索里尼的屍體,他被汽車碾過,死狀可怖。

電影畫面冷峻,構圖規整,彷彿一直用一種淡漠的旁觀視角記錄這一切的發生。

和以折磨為樂的薩德侯爵不同,導演帕索里尼拍攝的《索多瑪120天》透出了深深的絕望,情色片段也絲毫不能讓人產生任何觀看的快感。

沖著獵奇或是想當作小黃片看的,只會覺得既重口又無聊。


但這部電影所具有的象徵意義和美學價值,卻讓許多電影人奉為神作。


索多瑪是舊約里記載的淫城,性觀念開放,不忌諱同性性行為,被耶和華用火和硫磺毀滅。英文中的「月工交」(Sodomy)一詞就是來自索多瑪(Sodom)。

食用糞便則是對消費哲學的露骨鞭笞,消費者產生垃圾,又被餵食垃圾,形成了封閉的死循環。

四個法西斯分別是主教、法官、部長和公爵,分別代表著神權、法權、政權和封建貴族的頂端,他們一邊討論波德萊爾和尼采,討論達達主義,一邊迷戀污穢下作的享樂,折磨童男童女,不無嘲諷。

電影的四個段落,借用了但丁《神曲》的四個章節:地獄之門、變態地獄、糞尿地獄和血的地獄,充滿古典文學作品的公整;

頻頻出現的裝飾壁畫卻帶有濃厚的現代主義氣息,對比強烈而又極富衝擊力。

這精雕細琢的一切,細看之下卻是一片喧鬧的混沌,什麼樣的人會拍出這樣的電影?


不出所料,影片導演帕索里尼本人比這部電影還要矛盾。

父親是法西斯軍官,母親卻是反對墨索里尼的農村婦女。

他信仰神和上帝,卻終其一生都在與天主教會抗爭。


他在一部影片《軟乳酪》中描寫基督因為吃了太多軟乳酪而在被釘上十字架時死去,被判瀆神,坐了四個月的牢;

另一部影片《馬太福音》卻獲得了天主教電影大獎。

他以無產階級左翼自居,卻在學生運動中站在了警察一邊。


他是著名的馬克思主義者,卻因為同性戀身份被義大利共產黨開除黨籍。


他出身於小資產階級,卻厭惡痛恨自己的出身,對貧苦的底層人民抱著熱切的同情。


他批評電視開創了一個享樂主義時代,卻蓄意在自己的電影中描繪色情。


他的多部電影都被禁映,卻擁有眾多追隨者,包括薩特和貝托魯奇(《戲夢巴黎》《末代皇帝》)。

在拍電影之前,他是義大利知名的當代詩人、作家,曾為許多電影人寫過劇本。


費里尼的《甜蜜的生活》里,就有他寫的台詞。

人們形容他「文質彬彬,具有深厚美學修養」,他在許多作品中,構圖都借鑒了古典名畫:


《羅馬媽媽》里兒子艾普里死去的一幕,借鑒了帕多瓦派文藝復興畫家安德烈亞?曼特尼亞的《基督之死》,開篇的婚禮也頗有達芬奇《最後的晚餐》的意味。

《軟乳酪》里,也精確地cosplay了一把義大利裔法國楓丹白露派畫家菲奧倫蒂諾的《將基督放下十字架》和樣式主義畫家蓬托爾莫的《基督降架》。

曾經在羅馬貧民窟學校任教的經歷,使他對底層人民有著深刻的了解,正因如此,他的早期電影總是充滿強烈的宿命感和悲劇性。


帕索里尼39歲第一次當導演,處女作《寄生蟲》就展現了羅馬郊區青少年、妓女和皮條客的生活。

《羅馬媽媽》描繪了一個貧困暗娼,把16歲的兒子接到城裡一起生活,卻無法阻止兒子愛上妓女,結交「壞朋友」。

天主教的家庭背景,又使他的作品常常帶著莊嚴的宗教隱喻。他還常從神話傳說、經典名著中取材:


以神話故事諷喻資本主義剝奪感性的《俄狄浦斯王》和《美狄亞》。

以直白的情愛描寫、精妙的異域故事取得了巨大成功的生命三部曲《十日談》、《坎持伯雷故事集》、《天方夜譚》。

他對三部曲中無處不在的性元素坦然不諱,並認為這正是對資本主義強加在人們身上的物化、異化統治的「抗爭」。


「身體本身就具有革命性,因為它代表了不能被編碼的本質」。

他的電影和文學作品因內容不良被起訴33次,他卻說:「以保護他人道德為名禁止色情,是為禁止其他更具危險性的事物找借口」。


而他本人的生活,也總是和同性戀、醜聞,脫不開干係。

謀殺他的兇手是一名17歲的男妓,聲稱自己只是「自衛」,30年後又改口說,是三個「帶有南方口音」的人謀殺了帕索里尼。


而帕索里尼的生前好友則堅信,他是死於法西斯分子的政治迫害。


終其一生,他都活在激烈的矛盾中,不斷自我否定、自我超越,與他眼中的世間萬惡做鬥爭,並不盲從任何一種力量,他的作品也因而如人性一般複雜深邃。

也正因如此,他能承受追隨者的頂禮膜拜,更能承受世人的不理解甚至唾棄。


去世前他曾接受採訪,輕描淡寫地表示「已經做好被謀殺的準備」,因而連他的死,都被人們形容為帕索里尼的「死亡模仿藝術」。


也許也只有這樣的人,能夠拍出《索多瑪120天》這樣震驚世人的電影。

在娛樂至死的今天,人們已經極少地「不出於娛樂的目的」去觀看一部電影,「十大禁片之首」的噱頭,也並不能消解觀看時的生理不適:


在觀看施暴的過程中,彷彿我們也參與了施暴,成了施暴者;而通過與受害者的感同身受,我們彷彿也遭遇了施暴,成了被施暴者。

正如卡爾維諾所說,「薩德就在我們體內」。


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埋藏著殘暴的種子,我們都生活在無形的施暴與被施暴之中。


然而,沒有多少人有勇氣直面人性的惡,更不要說公然挑釁道德的邊界。

也許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警醒:生活不止是快餐,電視,選秀,明星,足球,社會新聞,互聯網……汲汲營營的表象之下,我們對自己仍然所知甚少。


所有那些人性的東西打動我,因為我是人。——佩索阿

如果你認為自己的三觀足夠強大,WX搜索公眾號UncleFilm,關注並回復「索多瑪」(資源已更新)。


本回答試圖從四個角度去闡釋這部電影:與《十日談》的聯繫、與「最後的晚餐」的聯繫、與反基督和酒神秘儀的聯繫、以及貝克萊體系下的窺陰癖視角。


一.

很多人注意到了《索多瑪120天》的章節劃分所借用的但丁《神曲》的結構,然而並沒有注意到電影的情節母題來源於另一部義大利文藝復興文學作品,即薄伽丘的《十日談》:在災難來臨下,男男女女來到遠離市囂的郊外城堡,聆聽情色故事。《索多瑪》將這個母題從《十日談》的黑死病瘟疫時代的背景下抽離出來,平移到法西斯時代的義大利社會共和國,即Republic of Salo(亦即片名Salo的來源)。

因為電影本身並沒有充分articulate它的法西斯背景,所以只有在這一與《十日談》的聯繫下,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法西斯背景之於《索多瑪》究竟意味著什麼、究竟有著怎樣的天啟/末日(apocalyptic)意義。

二.

與《索多瑪》的具有天啟意義的法西斯背景相照應的,是大便餐的這一情節。這一大便餐實際上是「大便化」了的最後的晚餐。餐桌正中央的耶穌到了《索多瑪》這裡卻變成了穿著新娘裝的年輕男子,這可以被闡釋為對年輕男性充滿青春力量的肉體的崇拜(這一崇拜可以追溯回古希臘,但是進一步說就變成了戀童癖),或是與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性少數平權運動聯繫在一起(聯想到差不多與《索多瑪》同時代的《粉紅色火烈鳥》或《洛基恐怖秀》,主角均是異裝癖)。無論如何,耶穌這一形象已被移除了。

繼續往下分析。

在最後的晚餐所包含著聖餐行為中,耶穌取下一塊麵包對門徒說:"This is my body which is given for you."而在《索多瑪》這裡,耶穌的血肉-麵包變成了少男少女拉的大便。當然,這裡將耶穌的角色與少男少女替換,還是可以繼續闡釋為青春肉體崇拜。但更多的是對宗教儀式的污穢化(或者說、瀆神)。另外注意到,少男少女是被逼著拉屎、吃屎的,這一事實直接影射出的信息就是:你們的耶穌是我們的奴隸,是被我們逼著吃屎的、被我們肏的。

在電影的最後一部分中,少男少女互相告密,引發了最後的一次大屠殺。這隱射著耶穌被猶大出賣以及耶穌的受難。在這裡,少男少女互為猶大,亦互為耶穌。在最後的晚餐之後,他們的命運像受難的耶穌一樣步入毀滅與迫害。

三.

到此為止,整部電影的反基督意味已經很濃了。《索多瑪》的反基督主題是在電影中的一系列儀式中呈現出來的。大便化了的「最後的晚餐」就是一個例子。另一個例子是影片最後的黑彌撒婚禮:異裝的男主人們與性奴結婚。

這個黑彌撒婚禮最顯著的意義是,它包含著酒神秘儀的元素。兩位女子在瘋笑中跳著舞,拉開了酒神女祭司狂歡般的黑彌撒序幕。借著出現了婚禮的主教,一個異教徒裝扮的紅衣主教。主教頭上裝飾著葡萄藤的葉子,象徵著酒神狄奧尼索斯本人;他的肩膀是兩個金色的牛頭,象徵著另一位飲酒作樂的神祗:牧神潘。當然,這場酒神秘儀並沒有葡萄酒,有的只是大便。

(下圖為卡拉瓦喬筆下的酒神)

歷史上,酒神狄奧尼索斯的死亡常常被視為耶穌誕生的標誌。《索多瑪》中這一場酒神秘儀式的黑彌撒,在反基督的主題下,還可以被闡釋為試圖回到耶穌誕生之前、回到古希臘時代飲酒作樂的放蕩日子。正如薩德本人所說的:「如果上帝死了,那麼一切都將被允許。」

一句題外話、這些儀式除了反基督的意味,還影射著納粹「儀式化的」殺人手段。

四.

影片最後的幾個屠殺少男少女的鏡頭是透過望遠鏡呈現給觀眾的,展現出一種窺陰癖(voyeurism)的趣味。這裡我想稍微發揮一下。按照貝克萊大主教的說法,存在即是被感知(esse est percepi),我們需要被感知才能保證自己的存在;而能保證著我們所有人的存在的終極觀測者(the ultimate perceiver)即是上帝。

電影開頭貴族老爺們曾對這些被綁架到大城堡的少男少女說:「對外面世界的人們來說,你們已經死了。」這些少男少女僅當是在貴族老爺們的注視下才能「存在」--因為上帝是不存在的,所以這些少男少女的終極觀測者就是這些老爺們。上帝那充滿慈愛的all seeing eye在這裡變成了老爺們罪孽而萎縮的窺陰癖意味的望遠鏡鏡頭。

就這樣吧。


要理解本片可以先理解60s~70s的創作背景,這段時期大致都是新左派的運動時間。新左派的形成基本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

1. 生育潮。此時,正好是生育潮(baby boomer)一代進入社會的時候,而這部分年輕人與上一輩人而言,在整個氣質上與在戰爭時成長起來的一代的保守、追求穩定的價值觀形成鮮明對照。其次,由於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得在思想上更加自由,而童年和成人之間形成了一個明顯的間隔,從此,我們才說「Youth」產生了。這一批人由於接受過教育,不滿足於現狀,更加可能願意接受新左派的思潮。
2. 越戰。此時主要由美國、法國兩國參與的越戰其實對當時西方社會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不少年輕人反戰,可以回憶一下嬉皮士運動,和60s時期的搖滾口號「做愛不作戰」
3. 新左派的號角。主要是指三M,馬克思、馬爾庫塞和毛(及其文革)。

所以,反觀當時20年,新左派思潮基本是主流,而帕索里尼是公開承認的新左派。

我們來看一下新左派的主要觀點:
1. (馬爾庫塞)現代社會是消費主義社會,和馬克思描述的資本主義社會已經有所不同。現代社會的人們沒有掙扎地活在生活線上下,生存不再是問題。但並不是說,資本主義就沒有壓迫了。此時,資本主義靠製造慾望(可以套用互聯網的需求一說)來促進消費,而消費則是推動資本發展的唯一方法。
2. (馬爾庫塞)現在的壓迫方式已經更加深入,轉為一種符號化的操縱。所有廣告、大眾文學等符號都在潛在地控制著人的思維方式,控制人產生不必要的慾望,讓人們放棄鬥爭的力量,傾向於講現在不好的人生境遇理解為自己的不努力而不是制度問題,疲於應付某種報紙雜誌宣傳的成功者生活(有錢有房有車有電視)。
3. (毛澤東+馬爾庫塞)青年人是鬥爭的主力軍。因為工人階級已經被資本社會所馴服,單純靠他們是完全不行的,而只有學生,還未被社會思潮所限制,才能參與到革命運動。
4. (福柯)權力的作用機制是微觀的,潛在的。性體現了對身體的壓迫。50年代後期,色情文化的興起一方面可以看為人性的解放,而在福柯看來,這也是一種變相壓迫。我們強迫性地展示性,而其中更多地是展示女性的身體,這並沒有體現出社會的進步,而是人們對性的另外一種壓迫。

而帕索里尼基本接受這些設定,因此,它拍這部電影,就是想通過性變態來描述我們這個荒謬的社會。因此不是電影荒謬,帕索里尼是想說明這個社會是荒謬的,它只是很好地再現了這種荒謬性。詳情,請參見帕索里尼遠如近鄰 (豆瓣),在其中,帕索里尼基本表達以下象徵體系。

1. 薩德受虐主義是權力作用於身體上的隱喻。我們可以理解為,整個120描述的活動,就是一個現代社會的壓迫活動。
2. 原著的主人公分別是商人、公爵、主教和法官。大家可以很容易理解這代表的意義,這也是吸引帕索里尼改編的原因。
3. 逼婚的描寫來自於帕索里尼對於社會的觀察。他在此並不是想否認婚姻是社會對人的框定和限制,而是想說,參與消費的主體,往往是成雙成對的情侶(不是在吐槽漢庭如家杜蕾斯情人節套餐)。
4. 吃屎來自於帕索里尼對於年青一代的憂慮。因為他們是消費主義社會的原住民,每天接受各種垃圾,包括垃圾食品和垃圾信息,這些就和吃屎一樣。
5. 儀式行為,比如裡面角色扮演古埃及是帕索里尼隱喻現代社會所具有的儀式性,或者限制性。我們被強迫做一些既定的事(不一定是直接的強迫,而是通過廣告、教育等其他信息的反向作用)。
6. 違抗規則做愛的兩個青年被處死。社會的儀式行為具有懲戒性,即,所有違背社會既定法則的行為都會通過某種方式被懲戒,比如學校的教育、工作場合不合規矩時的解聘和剋扣工資、別人的閑言閑語等等。由於人們懼怕行為的後果而限制了自己的自由。
7. 當然,最後許多孩子被這些規則馴服了。很容易理解,這是在展現青年是如何被社會馴服符合社會所做的荒謬設定,並成為壓迫他人的人。

因此,可以看出,帕索里尼很完整且基本沒有矛盾地展現了他自己的左派思想。因此,從嚴肅電影的角度來說,我認為此片的價值很大。大家感興趣可以看看《定理》,沒有本片重口,但也是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好片。

==========

可關注我的專欄過度解讀 · Overreading


我最怕看的不是恐怖片、驚悚片、喪屍片,而是《索多瑪120天》。我幾乎無法正常看完這部電影,我第一看這部電影是以快進的形式進行,電影中的亂性,虐待,噁心遠遠甚於其他電影中的尺度,最後對於影片的總結是:恐懼,發自靈魂深處的恐懼。

最後,我還是在室友的慫恿下咬緊牙關再看了一邊。看單獨一個人失去自由,遭受著無與倫比的痛苦折磨時,作為觀眾,倒不以為意,畢竟是個人命運,具有特殊性。但是觀看一群人失去自由,遭受著無與倫比的痛苦折磨時,我感到恐懼了,彷彿自己就是其中一個陷入絕境的孩子。

《索多瑪120天》中四位滅絕人性的法西斯官員,逼迫一些無辜的人也要滅絕人性。從選取漂亮的處女開始,我以為法西斯們還真的挑三揀四,連牙齒不合格的漂亮處女都推了回去。可漸漸發現,這完全是導演放的煙霧彈,只要是個人,連男女老少都不分,更何況醜陋不分的。性問題的混亂可見一斑,幾乎失去了最起碼的標準。

《索多瑪120天》電影中的人物行為,讓我想到了高級動物。這是一種十分恐怖的動物,所謂高級動物就是以高智慧方式卻做著和一般動物無區別的事,比如亂性,比如戰爭,比如毀滅,比如變態,有很多醜陋的東西恰恰是因為文明。複雜的東西未必醜陋,但是醜陋的必然是複雜的,摻雜著慾望和生存的人類最後將去往何處,很多人覺得這個問題是個哲學問題,其實不然,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或者生存或者毀滅。

「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我認為,真的勇士的確可以直面慘淡的人生,但是他不敢直視《索多瑪120天》,儘是人性赤裸裸的醜惡,不忍目睹。我內心的恐懼就是無法相信人類有這樣的醜陋,而且是實實在在存在,存在與我們每個人的內心。

《索多瑪120天》是我最害怕看的電影,不僅僅是視覺上的衝擊,更是對人性過分展示的恐懼。「地獄之門」、「變態地獄」、「糞尿地獄」和「血的地獄」都是人類造成,這是一部深刻剖析人性之惡和政治之惡的影片,導演帕索里尼在影片中極力挖掘人內心的醜惡,電影的寫實手法令許多鏡頭都難以容忍,讓人恐懼。


說到電影《索多瑪120天》,那就不得不提薩德侯爵(SM中的「S」這個字就是來源與Sade(薩德),也就是說英文中的虐待狂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此人為原著作者。

首先,他是一名法國貴族,一輩子搞了無數的強X、雞X、性犯罪,並且因此鋃鐺入獄。那麼再談到該影片,如果該片已經能夠讓你的胃部噁心、身體顫慄、靈魂顫抖的話,那麼我要告訴你的是該片所展現的內容還不及原著的十分之一。

一個普通人去搞這些或許還能讓人些許理解,但為什麼一個受到20世紀尤其是法國的學術思想界推崇,連薩特跟波伏娃都非常讚賞(不會是因為他們都姓薩把?O.o),甚至部分現代法國哲學源流是來自於他——有知識、具有哲學思想的一位法國貴族人,這樣一人卻把他那喪心病狂的理論形諸筆墨,並付諸行動(是否三觀又被刷新?是否在感慨,世界上總是存在著我理解不了的人!)?只能說明一個問題——他的行為即是他哲學的反應。

他哲學中太多的理論不適合透漏(個人認為有部分的哲學是不適合大多數人思考並接受的),只提一個他哲學中涉及到的思考:感觀與慾望的關係,感觀是否可被意志左右(類似機械主義)?人的慾望是否可以完全自由?還有他的一個重要觀點(也部分解釋了他的行為和思想):人們的普遍理性是矛盾的,人的行為也是需要質疑的。

那麼到底他的思想到底是什麼?來兩段他的文章加以說明吧。(我個人認為第一句話部分表明了他的認知,而第二句話則部分是他行事的指導守則):

  • 你的神靈是一台機器,你以激情的名義裝配它,根據激情的喜好操縱它;可一旦它妨礙了我的機器,我就一腳把它踢開......這個靈魂和我已是好朋友,並且是最好的意義上的朋友,因為大自然希望它如此;它就是如此,因為大自然清楚地塑造了它,因為我的靈魂是她根據自己的目的和需要在我身上形成的性情的結果;並且,由於她對惡習和美德有相同的需要,只要她願意作惡,她就會作惡,只要她想讓我為善,她就會在我身上激起為善的慾望,即便如此,我還是按她的囑咐做了。無需到別的地方,只要到她的活動中,去尋找我們人類行為變化無常的原因......
  • 在激情的劇痛中,迅速、冷酷地完成要做的事情,以免你恢復了理智,就心生懊悔。你要這樣趁德性的衝動赤裸無備的時候,乾脆利落地給它狠狠的一擊;要養成習慣,一旦美德有重新出現的跡象,一旦感官歸於平靜,美德快要重新出現的時候,就迎面攻擊,要我說,這就是徹底摧毀德性的最確定的方法;記得這個秘密,它百試不爽:只要一個平靜的時刻有助於惡習的復活,就用懊悔的名義宣告它吧,因為懊悔總是惡習努力重新控制我們時披上的偽裝——然後,一旦你覺察到惡習,就立即去做你不會反悔的事......

需要注意的是這樣的一個薩德是真實存在過的,他的哲學也真實反應了他思想的(並非像很多人的偽裝),並且是極端理性的(並非理智)。然而,極端理性未必不是邪惡,你能想像人們用最科學的方法製造出原子彈,用最先進的動力系統推動他,用最精準的定位系統來找到目標,難道不是在理性地殺人嗎?

以《索多瑪120天》里的四大惡棍之一的一句話為結束:

  • 我們的幸福缺少一種根本的東西。這就是比較的快樂,這種快樂只能來自於不幸者的景象。但是 這裡看不到一個可憐人兒。只有看到受苦者,看到他們享受不到我在享受的東西,才能產生誘惑力,我才可以對自己說:「為此,我比他幸福。」凡是人人平等的地方,這種差別不存在的地方,幸福也就不存在了。只有生病過的人,才知道健康的價值,就是這道理。
  • 我理解就是「我比別人牛逼或者我比我某一時刻的我牛逼」。

PS:部分因為我懶得很,薩德的思想只涉及了少許部分,且這少許部分線條還寫得很粗。抱歉!


這部片最讓人噁心的地方不只是對人性極惡的暴露,更讓人抵觸的是看這部片子時那些惡行帶給觀眾隱秘的興奮感和征服感。醜惡是會傳播的,我憎恨感到興奮和快感的自己。


這是我大學時代電影鑒賞課中看得很有印象的一部。

要知道那課是周四早上,睡眼惺忪的臉上也許還帶著凌晨看完歐冠的疲態,晃晃悠悠就進了放映教師。
然後領悟,啥叫猝不及防

看完後視覺衝擊是直接的。
導演肯定不光為了重現法西斯的惡行才拍這個的,雖說義大利導演是比較鍾情表達德國鄰居納粹時代的光怪陸離。
我覺得,導演意圖是想論證在毫無禁忌的消費主義時代,人類可以墮落到何等地步吧!


納粹是西方歷史中永遠的痛,自詡優秀先進社會的西方在20世紀上半葉差點為此玩完,所以西方人對於此的反思特別深刻!
比如薩特很多話劇也是探討納粹和人性的,我自己比較喜歡《死無葬身之地》。
《索多瑪》屬於激烈的極端的探討的一種形式,不單單是對歷史的反思,之中還有導演對於人類消費主義的極大憂慮。

話說回來,不是太推薦大家看這部片,視覺帶來的衝擊過於強烈,會引起強烈不安。反正我沒看過第二次。
類似題材的名片我推薦兩部:
《凱蒂夫人》,《我服侍過的英國國王》,前者義大利導演,後者捷克導演,兩者的畫面都十分精緻,故事也相對柔和(相對於索多瑪)。
喜歡的可以先看看這兩部。


舊文一篇,複製粘貼


這些年也看了一些所謂禁片,但是總感覺這些禁片還沒有諸如《電鋸驚魂》,《人體蜈蚣》之類視覺上更具衝擊。

直到剛看完《索多瑪120天》,我才猛然發現,禁片並非按照色情暴力程度來排名,禁片之禁,並非來自於變態的場面,而是社會之禁,人性之禁。

就好比世界十大禁書一樣,《兒子與情人》中的母子亂倫,《洛麗塔》中的戀童癖,《查泰來夫人》中的婚外戀,以及《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以及《失樂園》,都是我們奉為名著的書。但是為什麼在一段時間內會成為禁書呢?

原因有三:

一是其中有刺激人情慾的場景描寫。比如《查泰來夫人的情人》。

二是當時的社會道德觀容不下這些書中所描繪的違背所謂道德的內容。比如《兒子與情人》,《洛麗塔》。

三是挑戰了當時的政治意識形態。比如《紅樓夢》。

而第三中必定是後世的經典。

同樣,對於禁片,《切膚之愛》引出了對陌生人的恐懼,《不可撤銷》則讓人性中的報復心態完全暴露,而《索多瑪120天》則是對集權政治的徹底推翻。

可以看出,禁書或者禁片展現的都是我們敢想而不敢做的,或者是想挑戰有不敢挑戰的。誰能說自己沒有報復心態,但是當《不可撤銷》中的那個男青年用更為殘忍的方法虐待強姦他女友的兇手時,我們又轉變了同情的對象,這麼說來,人性的態度是曖昧的,基於所謂人性所得出的結論是片面的。

那麼《索多瑪120天》呢?二戰後期義大利的薩羅共和國正在進行末日前的狂歡,主教,總統,法官,公爵,象徵著統治階層的四種權力,虐待他們抓來的八男八女,然而在全糞宴中吃得最香的恰恰是這四個人,而且在同性戀婚禮上他們也扮演的是女人或者說受的角色。到底是權力能讓人腐朽,還是被統治者的懦弱讓統治者腐朽。影片後半部分,甚至有那些被抓來受虐的男女相互揭發,在同性婚禮之後被抓來的男青年甚至很享受地與統治階層的人上床。人性是什麼,當我們說影片里沒有人性的四個統治者沒有人性時,他們身上所體現的恰恰是最原始的人性——性。正如弗洛伊德所說,一切創作的動機都是性。你看大可以在未經思考的情況下對這句哈嗤之以鼻,此時你又留露出了人性的另一個原始特徵:無知。

天主教宣稱人類有七宗罪,但是,應該還有一種罪叫無知。對人性醜惡的洞悉並不是過錯,就如同看《金瓶梅》和《索多瑪120天》一樣,無知並用無知作為借口標榜自己所謂的純潔才最可怕。

《聖經》中的索多瑪是一座罪惡之城他,最後上帝把它毀滅了。對於到底有沒有上帝,我依然存疑,但是我所確定人類內心一定有一個撒旦,只不過我們為他披上了人性的外衣。


———2014.8.22新增對於《索多瑪120天》原著小說的評論———


薩德和他的索多瑪之城《索多瑪120天或放縱學校》的簡評與梗概

文學作品一般可以分為三類:

很少被談論也很少被閱讀

經常被討論也經常被閱讀

經常被討論卻很少被閱讀

薩德侯爵的著作無疑屬於最後一類,SM中的S即為Sadism(薩德主義/施虐狂)。不過越是查禁的作品越能吸引我的好奇,可能這會增加閱讀快感,古人也有「閉門雪夜讀禁書」之言,也不知道我這算這是好事還是壞事,當時燈下手抄補全《金瓶梅》大陸版刪節片段的夜晚,還真是一段有趣的時光。

薩德的代表作,當屬被關押在巴士底獄期間所寫的《索多瑪120天》,副標題為《放縱學校》。義大利導演帕索里尼將其改編為電影,並移植到二戰後期義大利薩羅共和國,將原著中120天依照《神曲》的結構濃縮成「情慾之環」、「糞便之環」和「血肉之環」。

上月才輾轉代購來台灣出版書,看了四分之一吧。薩德的自由主義邏輯還是挺有趣的,借天生大陽具的布朗吉公爵之口說道:

我沒有必要犧牲癖好去討好神靈,這種癖好是自然賦予我的,抵制癖好不是會惹惱她嗎。如果自然賦予我壞的癖好,那是因為她的本意需要……正義感從來都是相對的,不外乎強者認為無比爭議的,弱者確認為公然不顧正義,只消交換地位,大家就能夠改變思維方式……除了構成快樂的東西,在沒有真正的正義;除了帶來痛苦的東西,就沒有非正義。」

之後布朗吉公爵舉了一個例子:

有人從別人口袋掏走一百路易,就做了對自己十分正義的事情,儘管被搶奪的人可能換個眼光看待這個行動。

於是布朗吉公爵儀仗自己的權勢和財富,與另外三人相互他們的女兒結成聯姻,卻立下「除姓氏外四位女眷身體為四人共有」的約定,當然絲毫不忌諱亂倫。這四人都是罪惡滔天的瀆神者,為了達到肉慾的頂峰,他們派出老鴇綁架來家世優渥、體態豐美的12至15歲童男童女各150人,通過幾輪遴選選出男女各八名,其餘男賣為奴,女賣為娼。又選出大陽具雞姦者八名,女僕四名,中年妓女四名,一同前往郊外的城堡,將城堡的大門全部用石頭砌起來,制定了嚴苛的作息時間和懲罰條例,比如:

任何性奴有稍許宗教禮拜行為的,不管是誰,均處以死刑。明文規定,同道們在所有聚會中只能使用最猥褻的淫詞,最最下流、齷齪、難聽、褻瀆聖靈的說法。上帝的名字絕對不準提及,除非加上罵名和詛咒。這樣的話要盡量反覆念叨。

這座城堡與世隔絕,變成了一個自洽的情慾社會,就好比《聖經》中那座墮落的索多瑪城一樣,這也是薩德為這部書命名時的隱喻。

四位中年妓女一人負責一個月的晚間故事,目的是為了挑起情慾,又規定前兩個月童男童女皆不得開苞,要將情慾壓制起來最後爆發。第一個月由一位中年妓女講150個「簡單情慾」。

不過薩德的這部著作並沒有寫完,後三個月只留下提綱,看完提綱我倒有點慶幸後三部沒有寫完了。從提綱里摘一段尺度一般的:

迪賽已經大為勃起。在聽故事的時候他竟然兩次鞭打綁在柱子上伺候的阿德萊德。他提議說要把她橫著放進火堆了。她聽到這個提議哆嗦了很久,老爺兒們太願意接受了。他們遂通融地灼燒了他的兩個奶頭:丈夫迪賽灼燒了她的一個,父親居瓦爾灼燒了另一個。這件事讓兩個人都射了精。
最終,城堡里來時46人,3月1日大狂歡中10人被殺,之後20人被殺,倖存16人(包括3名廚子)。這就是整個120天所發生事情的梗概。

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宣告我與這本書的道別,儘管薩德復興之後已然位列法國一流作家的行列,巴代耶讚譽他為「偉大的哥特式作家」,「對那些想深入人性底層一探究竟的人而言,薩德的作品不但值得推薦,且是必讀之書。」波特萊爾也說:「欲對邪惡有所了解,必得重訪薩德。」不過在沒有對人性有一個全然的把握的時候過分追溯「惡」也是有些偏頗的。鑒於此,我決定將讀完此書的任務留給以後。

有興趣可以看看薩德的傳記電影《鵝毛筆》以及電影版的《索多瑪120天》。西蒙娜·德·波伏娃(薩特的終身伴侶)在《要焚毀薩德嗎》一書中有精闢的見解。三島由紀夫的話劇《薩德侯爵夫人》中儘管薩德侯爵未出場,但是對理解薩德的有些情慾哲學的觀點或是其人還是有些幫助的。

綜上,薩德是一位奇人,他的著作要讀,但要建立在巨大的閱讀量或者閱歷所帶來的對人性深刻的洞見之上,我目前還達不到可以閱讀薩德的水平。


看過不少介紹,所以我大致知道內容

但我至今不敢看這部片

一定要去探人性的底,是件很恐怖的事

有人或許會說看過世界的醜惡,會讓我們更熱愛生活的美好,也許是這樣,但《索多瑪120》顯然超過了我能承受的範圍


將這個問題的補充說明全部刪除後,才有可能評價《索多瑪 120 天》。(按:已由 @張少傑 在 2014 年 4 月 27 日 19:00 刪除。)

事實上,這個問題很好地說明了單純的「如何評價 XX」不但不是壞問題,很多時候恰恰是很好的問題。


資深看恐怖片,驚悚片,懸疑片各種重口味多年。然而我真的無法直視這部電影,真的是無法直視要麼快進要麼把臉別過去。我覺得故事當中的人一定都是撒旦的門徒,他們做這樣的惡,不害怕下地獄嗎?我真的無法在想出什麼語言表達我內心了。
到底是權利金錢放大了人的慾望腐蝕了人的心,還是人性本惡。我想不通。真的讓我感到害怕。


我來唱唱反調。

索多瑪這個片子,我看第一次的時候覺得難道是我口味太重了么?我看到一半甚至感覺到瞌睡來了。後來強撐著看完了,唯一的感覺就是索然無味。

為什麼呢?我覺得帕索里尼在這裡僅僅是填補了一個空白而已,他像是獺祭魚一般,粗略構建了一個粗線條的故事,然後依次把禁忌的醜惡的東西擺給我們看,你看,同性戀,你看群交,你看吃屎,你看……或者是他是刻意採用了紀錄片的手段,故事只是可有可無的東西,也可以這麼說,但是不管怎麼樣,我都覺得這只是一部很一般的片子。很多人覺得它恐怖,但是真的很恐怖么?我看不然。就藝術表現力上來講,我覺得他做的很不夠,很不夠,這部電影缺乏縱深,真正令我感到恐怖的,像是2001太空漫遊、發條橙什麼的,就題材的挖掘比帕索里尼高出了多少倍。

在看索多瑪的時候,我只感覺到了他的刻意,刻意的拉你來看那些毫無美感的橋段,觀眾也大多抱著獵奇的心態來看的,要是提前做過功課,估計看完選處女,就從你腦海中的單子里划去一條,下面該看啥了,群交,完了再打個×,該吃屎了。

我就是這樣,劇透里禁忌的幾個點看完之後,覺得太空泛了,以至於無法支撐他背後想說的道理。甚至於在變態層面上還不如某些小黃文。

至於暴得大名,我覺得還是古往今來如此明目張胆的拍攝人性之惡的就這一部。根本沒有對比。這種明目張胆是足夠偉大的,但是再偉大也不能掩蓋這是一部不夠好的電影這個事實。

最後吐槽一句,我一直感興趣的其實是帕索里尼之死~~~


先看完書再看電影的過來發表一下看法,看完書後,從網上下載了電影,打開之後翻過幾個畫面,感覺自己下載錯了,因為太和諧了,太乾淨了,和自己想像中的不一樣。
所以這個世界上最淫蕩,最噁心,最罪惡的畫面,永遠是自己腦補出來的。


一場人渣,神經病,禽獸,變態,無聊殘忍恐怖可憎的噁心遊戲,無法言喻的可怕,所謂的「狂歡大廳」簡直是人間地獄,而那群變態主席毫無人性,那些用來形容他們的語言與他們的所做所為相比真的是太蒼白!

最想說的是那四個妓女,不知道她們是如何做到帶著愉悅自豪的心情去講述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那些骯髒醜陋無比噁心的性事的,真是佩服。她們已經完全麻木了,像那些主席一樣冷漠自私心理畸形,對於再出格的事也是見怪不怪了。正常人不會虐待別人,施虐者往往自己曾經也是受虐者,真理!

以主席為首的那些當權者,連低級動物都不如,放任獸性慾望,以折磨別人取樂。強姦爆菊是家常便飯,當眾濫交,踐踏人的尊嚴,讓人學狗爬行搶食,逼人吃屎,看到這實在是想殺人的心都有了,這特么都幹得出來!!!到最後,竟然割人舌頭,剜人眼睛,剝人頭皮…一邊看著一邊哈哈大笑,他們不是人是地獄的惡魔。

而那群少年少女,大部分都被虐待致死,倖存下來的只有那些自願甘心做主席性奴的少年,可悲,無奈,不如死了算了。

港真,這部電影,黃算不上,沒有很多直觀的黃色鏡頭,一般的情色片都會比它更黃,主要是噁心和暴力,論這個它屬於其中的佼佼者了,比如說剜眼睛這一幕導演竟然還把畫面給剪出來了!這部影片想表達的主旨也許是批判影片中提及的法西斯政府的非政府主義,導演表達主題的力度超乎人的想像,刷新了我的噁心下限,不愧是「世界十大禁片之首」。

性本應該是美好的事情,但在這種電影里卻變得如此齷齪骯髒,不想再看第二遍。


看索多瑪120天,說真的,我有興奮感,無論是代入受虐者還是施虐者,這可能就是它的可怕之處


忽然看到這個問題。看這部片子是大學二年級的時候了,當時按圖索驥,找了很多禁片看。說實話,這部片子在視覺上不算是最刺激的,但看上去非常真實,將人性的醜惡挖掘的非常全面。
相比其他禁片而言,它對於人的思想意識的影響很深。
上面我說畫面不是很刺激,但是那種寫實的鏡頭有很強的衝擊力,它抓住人意識中一點點的邪念,然後無限放大,可以到無法忍受。
此後,我去一家單位實習。一群大學生,大家有舍友、同學、校友,要在一種壓力下競爭一兩個崗位,就像爭奪一兩個「活下來」的名額。隨著實習時間的推移,你們感受到很多人性的善與惡……見到各種明槍暗箭、明爭暗鬥,我不想好友反目成仇,純潔的友誼被利益綁架或擊碎,遂選擇離開。


幾個月前看完的所謂十大禁片,全程快進,因為感覺很無聊。


昨天我看完了這部影片,心裡異常難受,就想去百度一下這部電影。卻發現除百度百科的古板介紹外,這部電影的影評少之又少。可我很想分享自己心中的感受,我不想把它憋在心裡,所以決定在知乎上寫下我的回答。
影片的劇情大家都知道,我也不想重複了。影片層層遞進,四個地獄展現的恐怖逐漸加深,不斷刺激著我的神經。吃屎的那部分和虐待砍腿的那部分我只能通過快進把它放完。真的如大家所說,這部電影我一點都不想再看第二遍了。
下面談談我的感受,第一是噁心,不是說到了那些情節才噁心,而是一直感到噁心。在我的眼裡,那些被抓來的少男少女都很純潔美好,都和我一樣處在人生中最美好的年紀。我談談我對四個政要的印象,飾演主席的演員我從一開始就覺得噁心,不知大家有木有同感,從他的表情,外貌我就覺得他的心理很變態。飾演公爵的演員給人一種害怕的感覺,飾演神父的演員讓感覺他很瘋狂,飾演法官的演員感覺最正常的,沒想到最後四個人都很變態。
有人奇怪為什麼會感到恐怖,我想談談我的理解,因為我看完後真的感到很恐怖。而這恐怖源於對自身的反省與對照。我不得不承認在面對少男少女的身體時,自己有過慾望。但我覺得這種慾望與那四位政要的慾望是有著本質區別的。是的,電影中的少年都很美麗,身體還是心靈。但影片卻不斷地展現美好的他們被摧殘的場面,我由憤怒到不忍,到最後的麻木。
我感到害怕,因為我害怕自己會不會因為慾望的無限擴大而導致空虛,從而變成他們這樣的變態。我這樣想並非是主觀臆想,影片中第一次故事開講後,神父拉走一個男孩,對他施暴,這時的男孩還知道去反抗,去抗拒。然而到了最後,男孩們竟然主動去當神父的性伴侶,並樂在其中。我無法想像這樣轉變的原因,正是由於這個,我一直無法說服自己這些少年們精神已垮,我只能說少年們已經淪為了政要永遠的奴隸,肉體和精神。
第一頓晚飯,當裸體女人端著菜上來時,少男們的臉上有著笑容,我想他們也許從未見過這種場景。也許這激起了他們的性慾,當士兵隊長強姦一位女傭,隨後爆主席菊花時,這些少年的表情就像看戲一樣,全然不知今後他們將會遭受更慘的命運。
索多瑪是惡之城,在這裡,人性的醜惡肆意發揮,以致整部電影竟難以找到真善美的影蹤。這部電影給我難受之處在於,我的內心也同樣在進行著善與惡的交鋒。我想說服自己這只是電影,卻突然發現自己竟然也會有影片中的一些類似想法。我彷彿看到了自己內心的醜陋面,自己內心骯髒的一面。少年們無辜可憐,但他們冷眼觀賞女傭被強姦,他們的內心同樣醜陋。
電影的恐怖就在於醜陋的無限擴大化,政要是醜陋的究極體,老妓女和士兵是擴大丑陋的幫凶。他們的任務就是消去少年心中所有真善美之類美好的東西,把他們同樣變得醜陋。
我在最後表明自己的看法,我無法忍受這種徹底的人性之丑,如果這樣,我寧願選擇自殺。誒,這部電影真的不想再看第二遍了。


三個字:受不了


我沒有了解多少薩德,但只是有些粗淺的想法吐露一下。

首先,這部片子的噁心和醜惡是顯而易見的。片中好幾處不得不忍者嘔吐的感覺看完。
但它的醜惡也讓人驚醒,驚異於個人體內隱藏的惡。假如沒有世俗和法律的約束,我不
敢保證自己會做的比他們好。但幸運的是,大自然賦予個人惡的同時,也賦予其理性、
同情和善良,得以禁錮那些惡。這些善給人類以生存的希望和存在的理由。

有這種希望,是因為即使在那種讓人絕望的環境中,我們依然能看到一點點人性的光輝。
其中一個是那位拉手風琴的中年婦女,再看到三位貴婦打扮的、荒誕的法西斯怒氣衝天
甚至即將有血光之災的時候,她放下手中的手風琴,去表演喜劇活躍氣氛,讓那些戰戰
兢兢、擔心不知何種厄運隨時降臨的年輕人臉上露出笑容,免去一場災禍;最後,她看
到這些年輕人遭受的苦難時,不堪忍受,跳樓自殺。

另外還有慘遭虐待的兩個女孩之間的相依為命,互相支持,雖然大多數人與人之間已經
沒有基本的信任,為了自身的生存可以相互監視、相互揭發,甚至投靠法西斯,但人間
自有真情在,這種相互信賴、相互支持,是摧毀極權統治、人性之惡的大廈的基礎。除
此之外,我們還可以看到一個黑人女僕對孩子們的同情眼神,法西斯士兵和女僕含情脈
脈的對望,對母親念念不忘、身體受壓迫、精神卻始終抗爭的女孩、不惜違抗命令保留
情人的照片,可以想像,假如這些男孩、女孩的家人、愛人知道他們處境後會是何種反
應。

最後,影片結束於一片柔美的音樂聲中,兩個男孩在談論他們心中的愛人,眼神中透露
出深深的幸福。在醜惡、變態的頭目面前,他們拿起槍,是助紂為虐的法西斯,但在頭
目背後,他們更喜愛美,美的音樂、美的舞蹈、美的感情,同樣為人,頭目所表現出的
赤裸裸的、絕對的醜惡,和中年妓女、士兵、女僕、女孩的不時表現出的人性之善在我

們身體中是共存的,而惡的偏安一隅、躲躲藏藏,讓我看到,在惡的基礎之下,是更大

的善的存在,不管是什麼樣的惡,總是不能持久的,即使一時強大如法西斯,也最終潰

不成軍、一敗塗地。

雖然我們的體內藏有惡魔,但我們仍有同情和善良來禁錮它,偶爾惡的釋放,只能讓我

們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和善意,同時警醒惡的爆發,將它禁錮的更加牢固。


推薦閱讀:

電影《革命之路》為何如此讓人絕望?
如何評價電影《夜色撩人》?
為什麼《生化危機》系列電影在國內擁有大批情懷粉絲?
如何評價《掠奪者/Marauders》(2016)這部電影?
如何看待諸如漫威&DC粉絲,盾冬&盾鐵粉絲相互撕逼的心理?

TAG:電影 | 審美 | 美學 | 社會心理學 | 如何看待評價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