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翼殺手》中人造人最後的獨白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I"ve seen things you people wouldn"t believe.
我所見過的事物,你們人類絕對無法置信。
Attack ships on fire off the shoulder of Orion.
我目睹了戰船在獵戶星座的端沿起火燃燒
I"ve watched c-beams glitter in the dark near the Tannhauser Gate.
我看著C射線 在唐懷瑟之門附近的黑暗中閃爍
All those ... moments will be lost in time, like tears...in rain.
所有這些時刻 終將流逝在時光中
一如眼淚
消失在雨中
Time to die.........
在他說這段對白前,剛剛把想搞死他的男主角救了起來; 再之前,和他同一批生產出來的人造人小夥伴一一先後死去,而製造他的博士也被殺了。
所以諷刺的是眼前的敵人成了他生命中僅存的最後一個和他有緊密關係的人。人之將死,不一定善,只是不想像顆流星一樣白過這一生。他向Deckard伸出援手,將自己生命中精彩的故事片段告訴他,是為了把自己刻在另一個人的記憶里延續存在。這不,雖然他說「會像淚水消逝在雨中」,但我依然時常在大雨里會想起這個人造人,比很多人類形象還真實。
"Lest we forget",是英聯邦國家用來紀念戰爭中逝去的戰士們的紀念用詞。士兵們能夠不畏犧牲的上前場戰鬥,是為了他們的光榮,而這種光榮則來自於他們所保護的人民的敬意與緬懷。所以我一直認為生命的不朽不是宗教意義上的靈魂永生,而是每個個體之間共同創造的那些互相牽連的記憶;單個渺小的生命體會湮沒於時間的洪流,一片生命海洋,不會。這句話特別風騷,但是為何不顯得突兀,因為前邊有大量的鋪墊。
仿生人為了尋找maker,首先去找了眼睛的製造者,然後說我用你製造的眼睛看到了很多你們無法想像的東西。
然後他們找到了一個基因工程師(原著里是弱智),這個基因工程師有一種病,衰老症,正好是仿生人四年壽命呼應,不同的是,他的身體已經不行了,仿生人的身體在這四年了卻是巔峰,因此仿生人向他展示了自己身體的完美。
後來終於找到了maker,maker說我們嘗試了各種方法,你們的壽命還是只能有四年,但是這沒什麼,用四年的時間得到一個完美的身體值了,時間越短暫,綻放的越燦爛。
電影里的仿生人和原著還是有設定上的差別的,原著里的仿生人一旦遇到被槍指著這種關鍵時刻,就秒慫,失去任何抵抗的意願,電影里的仿生人則時刻為自己短暫的一生而奮鬥。
在渡邊信一郎的先導短片中,女仿生人問,我們死了也會進天堂嗎?男仿生人說,對於我們來說,沒有天堂,也沒有地獄,this world is all we got。
如此美麗的人生,沒了就沒了。你說那句獨白什麼意思?
it"s too bad she won"t live. but then again who does?
是的你沒看錯,這世界上就是有我這種2049已經上映了還跑來回答82版問題的人......
然而我能怎麼辦?去不了電影院我也很絕望啊!
時鳴:如何評價電影《銀翼殺手2049》? @時鳴 提出了一個用精神分析方法去理解2049所展示的有關「真實」問題的路線。我覺得相關理論同樣也可以用在對82版中幾個複製人角色的理解上面。而想要解釋Roy最終這段獨白,從故事整體上解釋這個人物也是必要的。
就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論來說,現實中的人在形成主體的心理過程中必須經歷一次對理想自我鏡像的誤認:我們必須通過移情把一個客體形象誤認為自身。一方面是人的個體進一步將他者所規定的自我理想內化為了主體,另一方面只有在誤認的基礎之上人才能對自身的形象進行反思。然而銀翼殺手中的複製人被設定為不具備移情能力。與此相呼應的是,複製人的整個自我都是直接被他者所構成(而非自然人通過移情的誤認,但兩種自我的他者性是相似的),複製人堅信這個為他者所賦予的主體一開始就源於自我。
當這個主體的他者性被揭露時,複製人的整個主體就與他們作為獨立個體的自身毫無保留的撕裂開來。作為獨立個體的他們身上沒有任何東西是真實的,他們的僅有的真實保管在作為大他者的創造者那裡。面對這個創傷性的事實,Rachael 第一時間選擇逃避。但Roy 卻選擇欣然接受。因為他在這個由科學合理性所規定的他者形象身上看到了超越「不合理」的自然人類的可能。既然科學可以賦予他超絕的智力和體力,那他似乎也可以藉助科學完善自身的客體形象,在科學所能達到的真理中回歸主體與客體的統一。對最終完善的確信也是這個角色驕傲優越感的來源。只不過最終的秘密暫且掌管在身為大他者的Tyrell 手中,而最迫不及待需要完善的,就是複製人短暫的壽命。於是才有了Roy為了接近父親/大他者所採取的一系列行動。
對於Roy來說,真正的創傷來自於Tyrell(或者說是「科學」),這個被Roy假定為無所不知的大他者居然同樣不知曉關於死亡的秘密。Roy 所認同的仍然是一個殘缺欠損的自我,主客體統一的願望被證實為決然的不可能。他最後不得不接受最終的否定性——他和Deckard 一樣,需要獨自面對絕不可經驗的死亡。然而恰是對這一共同死亡不可感知性的共同感知,意外地將Roy 和懸在屋檐上的Deckard 聯繫到了一起。Roy 通過死亡的中介終於獲得了本應不具備的共情:救下Deckard 是他拒絕死亡的最終嘗試,將隨他短暫生命一同流入雨水的壯麗現象必須通過Deckard 的記憶延續符號化生命。從Roy手中飛起的白鴿,並非簡單地喻指著神秘的靈魂,這一符號實際上與「靈魂」並列,都是指向符號化生命與真實生命差額間的不可描述之真。那個只能用無所指空洞能指命名的不存在的事物,就是Roy 在他生命的終點所獲得的唯一「真實」。白鴿正是承載了這樣的意象:真實稍縱即逝,永遠不可能被觸及,但仍是唯一使慾望得以可能之物,因此儘管不可直視,卻如此美好。
終於看到有關銀翼殺手的問題了!
好,下面是毀大家三觀的時候....上面的這些答主們肯定是沒看過導演的訪談,因為這段話根本就不是劇本里原有的,而是羅伊?巴蒂的演員魯特格?哈爾即興創作的!
銀翼殺手三十年:雷德利?司各特訪談
保羅?薩蒙:說到哈爾的即興創作,他那段最後的台詞「雨中之淚」真的是他自己創作出來的嗎?
雷德利?司各特:是的,「雨中之淚」是魯特格的創作。我從未想去拍攝魯特格所描繪的那些壯觀景象——比如「C光束在唐懷瑟星門閃爍」還有其他的那些景緻,因為我們根本拍不起。我們只能給他一個長長的特寫鏡頭,讓他描述自己平生所見——有時候這反而效果更佳,因為我們這一輩子都不會有機會看到這樣的景緻。
保羅?薩蒙:哈爾的死真是感人的一幕。
雷德利?司各特:非常感人。你知道,那時我正在屋頂布景上準備拍這個鏡頭,於是我讓一位副導演去找魯特格來。結果他告訴我說,哈爾希望先和我談談。於是我不得不順著該死的梯子爬下來,然後走半天去魯特格的拖車找他。而他就在那裡微笑著對我說:「我為這一幕寫了點東西。」那就是他的那段「雨中之淚」的台詞。我認為他寫得非常棒,和他對羅伊的演繹一樣出色。
我並不是說因此這句話就沒有意義了,而是想說明這段文字就算有其意義,那也是和編劇以及原作者(他也是編劇之一)的原意有出入的.這段話反映的是魯特格?哈爾對這部電影的理解
這部電影的主題就是:
圖片來自網路我是誰?人還是人造人?兩者有何區別?怎麼證明自己是人?
影片一開始便是看上去nb哄哄的一哥們在判斷Leon是人還是人造人時被幹掉。此時的判斷手段是所謂「empathy box」,「人造人必須優先考慮生物的生存性然後才是自己」的設定導致其在面臨生死問題時會露餡。「更悲天憫人、更具人性」的是人造人,真夠諷刺。
後來峰迴路轉,主角Deckard與人造人的創造者Dr.Tyrell見面,一番言語下來,發現這位「神」對於人與非人的看法差異在於:
圖片來自網路
ok,人造人的記憶是植入的,人是有自己的記憶(或稱歷史)的。
問題來了,記憶真假識別哪家強?
後來又是一番峰迴路轉,原來女主角Rachael貌似也能有自己的記憶(被啵了下,記得深呢),而Deckard自認為有照片為證的自身過往怕是沒那麼靠得住。這下慘了,世界虛幻了,誰都沒法說自己到底是活了這麼一回還是昨晚剛下產線。
故事如果只講到這裡,這電影也算深刻,但並不足以擔當其現有的歷史地位(兵器譜第一第二的節奏)。
後來又是一番峰迴路轉(咳咳,就會這麼一句),Deckard冷血殘忍,表現越來越不像人(不管他是不是人造人),而人造人Roy在為同仁報仇之關鍵時刻,還是最終原諒主角並救他上房頂,表現真夠人。
這便又提出了原始問題:何以為人?
1.無論人還是人造人都有行為、經歷、記憶;
2.從娘胎出來還是從產線下來並不能定義人,能夠定義人的,只有人本身的行為(或許還有其背後的準則?)
上面這條在現在怕是頗為主流了,認同率相當高。說白了就是「你是個什麼東西,你自己說了不算,來點實際的,做事情看看吧」。這後面還可以扯到自由意志之類的(上帝讓我做的還是自己選擇的),大可以往導演都沒想到的地方深入闡釋······
而題主所說的獨白:
圖片來自網路
便是影片主題的最終點睛:
Roy如此nb的人生經歷,相比Deckard當下如狗一般的生活,一是能讓觀眾更有感觸,二是無論你多麼璀璨的生命,到頭來也如雨中淚水消失無痕:
又有何區別呢?
這不能不讓人想到「何以為人」外的另一個問題:「ok,有著人性的思想及其指導下的行為,算是人了,那麼這人生意義何在?」
在這個問題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活著的意義是什麼?為何探索宇宙? 中已有不少人討論了,有興趣可以移步。
而本片則帶著這些終極疑問,看完片後對這些疑問有著一種「貌似有點感觸,貌似又沒完全透」的感覺,覺察出人生如朝露的短暫渺小無意義,又領略出一點「我來過,我活過」的釋然,所謂五味雜陳即是這種心境,加上Ridley Scott登峰造極的掌鏡功力,片子氛圍的奇妙營造,讓人慾罷不能。
最後提一句,請在靜下心時再看此片,看電影能有看書般感覺的片子少之又少,珍惜之。
這個可能和原著作者的意圖有關。
原著作者是菲利浦.K.迪克,他曾提到過,這個小說的主要過程是展現人性的覺醒與泯滅之間的關係。人造人本來只有很少的人性,甚至沒有人性,只是被製造出來做牛做馬被奴役的替代性工具。而人類是被認為充滿人性的存在。
所以故事分兩條線索展開,一條是人類,人類多次擊殺人造人;另一條線是人造人,人造人由於不甘心於自己被限定的存在,企圖追求生命的過程。在人類線中,人類不斷找出各種逃逸與隱藏中的人造人,並進行消除,人造人不論是反抗還是哀求,都沒有作用。這個過程我們可以通過Rick Deckard的視點進行觀察。
另一條線是人造人視角,人造人在一開始時,對自己的製造者充滿了幻想,畢竟是被製造,推測可能對自己的製造者充滿了兒童對父母那樣的單純期望與渴求。而當人造人領袖Roy Batty真的見到自己的製造者Dr. Eldon Tyrell時,才發現,原來自己的製造者並不是想自己想像的那樣,愛著自己,而,只是想通過製造人造人,幫助自己減輕勞動負擔,讓自己享受生活,其所製造的組織,也是類似於奴隸帝國的形狀。設定人造人短暫的壽命,也是為了限制其發展,以便對人造人進行有效控制。人造人領袖在知道真相後,憤然消滅了自己的製造者。
故事的兩條線在最後交織,Rick終於見到了Roy,並計劃將Roy消滅。此時,做為人造人,Roy被內在設定的消亡時間也逼近,他的知覺在逐步消失,為了克服這個問題,Roy將一個鋼釘刺入自己的手中,用疼痛喚醒自己的知覺,與Rick展開最後的周旋。在周選中,Roy比Rick似乎強大一些,將Rick擊倒了,Rick退入懸崖,並失足,險些墜落。Roy並沒有追擊去消滅Rick,而是選擇了伸手將Rick拉了上來。然後脫力坐下,說出了這段著明的台詞,之後Roy的生命消失了。
在這個故事中,Roy進行了兩次弒父行為,第一次是對自己製造者肉身的弒殺,第二次是對自己製造者為自己設定的局限性的弒殺。第一次展現出人造人肉身的力量,第二次展現出人造人對人性的追求。而人類在故事中則多次展現出無情的行為。從這個對比中,表現人性的變化。
這時會有一個疑問出現,這個疑問是,為何被設定為沒有感情的人造人,表現出人性,而人類本身的人性消失了。
作者沒有給出直接的回答,而是用一個故事在表達。在我的理解中,可能是,這是因為生命豐富而痛苦的經歷,可能本身在激發同理心與同情心。
作品中的人類因為活動範圍的狹小與單調,導致大部分時間只是單純的被滿足而後被命令,導致人性本能的慾望與衝動沒有能被充分的表達與認識,而被動接受的過程,可能也阻礙了認知的發展,逐步地陷入了被滿足與被命令之下的僵化。這種僵化即使有很長的累計時間,依舊是一種僵化。
而人造人則不同,雖然他們被製造者所給與的人性極少,甚至沒有,但是他們短暫的一生是在洪荒與宿命中波瀾壯闊的一生。
I"ve seen things you people wouldn"t believe.
我所見過的事物,你們人類絕對無法置信。
Attack ships on fire off the shoulder of Orion.
我目睹了戰船在獵戶星座的端沿起火燃燒
I"ve watched c-beams glitter in the dark near the Tannhauser Gate.
我看著C射線 在唐懷瑟之門附近的黑暗中閃耀
這段話,或許可以讓人想像到,他們:在無盡黑暗中的孤寂,與強敵遭遇時的恐懼,與同伴生死兩隔的哀痛。在知道了自身只是一種被製造的替代消耗品之後,可能,被背叛的痛苦,被拋棄的憤怒,被奴役的命運,也會帶來很多感受。每一次的痛苦,在其緩解後,可能,又帶來了對生命的熱愛與渴望。這些可能,都在逐步激發人造人的情感與人性。
所以,我覺得作者想表達的可能是:
我所見過的事物,你們人類絕對無法置信,
我目睹了戰艦,在獵戶星座的邊緣起火燃燒,
我看見C射線,在唐懷瑟之門的黑暗中閃耀,
我來到世界的盡頭,看存在枯萎,時間乾涸,
我的鄙賤與懦弱,消失於命運中,
一如眼淚消失在雨中。
明明知道即將被二維化,人類為什麼還要將地球文明的偉大作品投入到太陽系的太空中,以增加其被「復原」的可能性,哪怕這種可能性低到幾乎沒有呢?
我們雖然短命,我們即將滅亡,但我們都曾閃光過。我們也希望有人能記住,我們曾經存在的意義。
「所有這一切都將逝去,就如淚水消失在雨中。」
但我仍然希望有人能聽一聽。
永恆
表明人造人在其僅有的四年生命中見證了常人可能一生都無法遇到的奇異事件,擁有比一般人更為豐富的人生閱歷,但種種一切都將隨著生命的終結而消失殆盡。而這種死亡結局不論人造人還是正常人都無法避免,因為這也是生命的組成部分之一。就這點來說,人造人和人類沒有區別,一樣經歷生與死,體會生命的意義。
作者設定人造人更聰明更強大,會像人一死去,生命短至4年。
但是,人造人必將超越人,如果智力和體力都遠超人類的話, 人類沒有資格規劃其未來。
限制為4年是在搞笑嗎?
人無法想像超越自己的存在,於是編一個這樣的故事。不過男人造人最終放過了男主角,男主角從專殺人造人,轉變成接受人造人,並且和女人造人一起了。
結局不算太壞。
人類發明科技,但科技最終進化出超越人的存在。
製造人造人的不像上帝,人造人更像。
人類中的智者,尚且能超越自己,燃燒自己,自我激勵並激勵他人,而不是悲催的沉浸在生命短暫的幻象中,更何況遠超人類的存在。
凡人並不明白生命的意義,但人類中不乏覺者。
原著名為《機器人會夢見電子羊嗎?》(Do Andrio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意在討論人性或者超人性;電影叫銀翼殺手(Blade runner),大概是賞金獵人之意,符合科幻動作片的定位。但文藝,永遠以人性探討為生命力,這片子之所以這麼多年還有人討論,還有人看,大概也是因為這方面還在激起我們的思考。
同意 @timecoins 的觀點,「人之將死,不一定善,只是不想像一顆流星一樣白白度過一生。」
這段獨白是複製人首領 Roy 臨死前的經典。影片一開始對 Roy 的介紹是「combat module, optimum self sufficiency」,戰士/決策最優化。他有超人的力量、智力和敏捷,卻只有 4 年的壽命。這個壽命是「防止複製人演化出情感的保險裝置」。
Roy 最初冒死回到地球(當時地球是見到複製人就殺)的目的是向造物主(即 Eldon Tyrell)請求多餘的生命,然而被拒絕。Roy 那時候還在為自己的短命而苦惱。然而 Tyrell 告訴他:「兩倍明亮的代價是一半的壽命,而你可是相當耀眼啊。」由於病毒已經融合進細胞,技術上根本不能夠延長他的生命。Roy 失望、不甘,親吻造物主後「弒神」,於是他也明白,生命並不是奇蹟,神也只有肉身,而自己則永遠註定了遠超人類的強大和 4 年短暫的壽命(已經過去三年多了)。
隨後 Pris 被 Deckard 殺死,Roy 為她合上眼睛,親吻之,然而臉上卻沒有更多傷心的表情。Roy 在接近 4 年的壽命中已經逐漸學會愛/關心的情感,而對悲傷/憤怒等感覺還尚未完善。Roy 和 Deckard 的打鬥場面並不是警匪那種充斥著火拚和傷亡,而是 Roy 知道我比你強,但我快死了,那我們來按照我的節奏來玩吧,我先讓你一步,你來追我。隨後 Roy 發覺自己手不聽使喚(我理解為臨死的預示,也有其他解釋),他知道自己馬上要死了,但是要死的壯麗、耀眼。
Roy 從出生便活在恐懼和不平等中,在從造物主口中明白了生命的普通之後想要去報復這種不公。一方面他享受著自己體能腦力的優越,把 Deckard 玩弄於手中,另一方面他又為自己即將到來的死期感到惋惜。他並不需要打敗 Deckard;事實上 Deckard 早已經輸了。Roy 最終把 Deckard 救上來也是因為 Roy 明白了,生命不是以出生為開始,以死亡為結束;死亡本身並不會改變生命的價值,而只是一種謝幕的形式——
我存在過了,我見識過了,我的生命要結束了,但我活得比你比你們所有人都更加耀眼。然而即使再耀眼,最終也會被忘記;不過生命的本質就不是被銘記,而是閃耀。我就要死了,惋惜嗎?不。我活得比你們都壯麗,比你們所有人都更像一個人類。而你們呢?這是他最後對生命的依戀!和前面知友的認識不同,這最後的獨白是這部電影的畫龍點晴的一段,一下子推高了電影的內涵。這獨白讓我很久都念念不忘,對影片最為膜拜的內容。複製人被賦予了短暫的生命,雖短,卻是那樣精彩燦爛,然而沒有任何生命是可以永恆存在下去的,如他說的,dispear like tears in rain,和宇宙比,生命又是那樣微不足道。但這燦爛已經足以證明他存在的價值,他就在這雨中悟出了生命道理,所以他原諒了哈里,他找到了自己的驕傲及與自然人的平等做人的地位。他已經不虛此行了,生命的意義就是他所要找尋的。
星野之宣畫過一個漫畫,是講人造人在宇宙戰艦中發生的這些事件,叫做 星際迷航。不是電影那個星際迷航,是另一個漫畫。
有限的生命拚命燃燒,更短暫的生命燃燒得更猛烈絢麗,最後像淚水消失在雨里一樣也值了。
大概就是保爾柯察金的美國soul mate在《論人造人是怎樣煉成的》的結尾說的意思。面對死亡,最後一刻,他領悟了一件事。
生命重要的不是有多少時間,而是你擁有怎樣的經歷。
即便你活上個幾萬年,沒有記憶,你也只是個「複製人」。
這也就是女主角有了記憶之後,人性測試失效的原因。
作為人造人,我們的生命也有意義,我們的經歷也有價值。
大家老在這裡糾結這話有啥哲學上的意義其實再糾結也糾結不出啥實質性意義的答案,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點解讀吧。這段不起眼的對話,其實在這部影片的編劇功能上,有很多作用。
1. 這是一部科幻片,但場景其實一直局限於洛杉磯,出鏡的場所也就那麼幾個,你能看到差別,但總體而言,你對這個宇宙的了解很少。這段話里的頭幾句經歷,便向你展示了那個時代,人類能觸及到的宇宙空間,就是人類文明和科技的發展程度。劇中一直暗示著一個叫Outer-World的去處,而頭兩句話給我們展示的,正是與這個幻想中的outer-world對應的外部世界為何,其實人類能觸及的疆界越寬廣,這個outer-world的想像空間就越來越小。
2. 影片一直強調複製人的記憶是被移植的,他們與人類的最大差別就是沒有自主記憶,但這段話的頭兩句卻相當明顯地指示出複製人有自主記憶功能,因為這些景象都是這哥們在過去親眼所見,並在現在複述給主角的。這部影片暗示過主角被植入過記憶,也暗示過瑞秋兒擁有自主記憶,那麼這裡正好是一個再次作證複製人擁有自主記憶的線索點。
3. 最後兩句,是為了給一個將死之人添加一縷傷感的情緒。這個複製人可以通過現在的所見所感(雨滴打在身上,自己在流淚),而演繹出一句哲思式的人生總結,又是在加強複製人與人類在情感和思維上的共通性。
4. 最後兩句的這種表達方式,也非常接近經典黑色電影的獨白氣質。
所以拋開那些背後的意思,至少從編劇的功能角度出發,這段話除了完善人物性格深度的一面(即大家討論的這段話有啥哲理),更重要的是與這個故事的大空間背景嚙合、與複製人的進化特徵嚙合。
這其實是人造人內心的獨白,他知道自己甚至人類都是很渺小,為了追求永恆,不惜冒著危險找到自己的『』父親『』,卻被告知永生是無法實現的,他苦笑了,這簡直就是一個黑色幽默,我經歷了那麼多事情,看過那麼多偉大的景色,而這一切卻又隨著我的死亡而消失,既然這樣我的存在又有什麼意義的呢。 人類對於終極問題是無法解答的,這一切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既然宇宙總有一天會毀滅,誰又能知道我曾經存在過,仔細想想你不會覺得害怕么
雖然我經歷這麼多,比你們人類更為輝煌,但終究還是要一死,「人生」的意義在哪裡?本質是什麼呢?難道到頭來不都是一場空嗎?你們人類究竟因為什麼比我們更為「高尚」?在這些不可能之事中我依然無法認識到自身,死亡終將把我帶離這些疑問。
在看這一段的時候,我有一種強烈的情感湧上心頭。
這種體驗在看電影和聽音樂的時候偶爾會出現,比如《魔戒》三部曲中frodo義無反顧只身前行,離開護戒小分隊的時候,還有Sam忠心耿耿追隨的時候,忍不住地落淚,心中一股熱流。還有在聽《land of hope and glory》的時候,總是情緒激昂得想跳舞。還有很多很多瞬間,這些瞬間里,有一種強烈的卻又每次都稍微不同的強烈情感衝擊著我的大腦。
每當這個時候,我就覺得自己是個人,活著。
而roy batty所描述的這麼多場景,這麼多瞬間,是不是也是他活著的那些瞬間?
而他在臨終前將這些瞬間一一串聯起來,讓所有活過的人,都想起自己活著的那些瞬間。
然後你就明白,他也是人。
推薦閱讀:
※黑澤明導演的《影子武士》好在哪裡?
※如何評價電影《Gone girl》以及它的結尾?
※電影《血戀》到底在講什麼?
※如何評價李連杰早期電影《精武英雄》?
TAG:賽博朋克Cyberpunk | 科幻電影 | 影視評論 | 銀翼殺手電筒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