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生化危機》系列電影在國內擁有大批情懷粉絲?
《生化危機》作為單機遊戲,很大一部分受眾集中在主機玩家,在國內並沒有像《魔獸世界》那樣擁有大批的忠實擁躉。而系列電影在製作上充其量也就是個B級片水準,完全達不到好萊塢大片的製作標準,在原產地美國更是票房慘淡,口碑撲街。為什麼這次在國內上映時卻有大批觀眾沖著情懷去看?他們的情懷從何而來?
生化危機遊戲粉絲是看不上這部電影的。這電影和遊戲也沒什麼關係。從第一部出來玩家就一直在罵。尤其拿遊戲里的小怪在電影里當最終boss打這種情節更是不能忍。
在遊戲粉絲看來capcom自己推出的生化危機系列cg電影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生化危機電影。
生化危機電影從沒好看過,在殭屍片這個類型里它也不算拍得好的。喜歡這個片子的大概是因為第一次看殭屍片就是看的這個,所以印象深刻吧。說白了就是起點太低,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至於這電影為什麼有人看,和情懷沒有半毛錢的關係,因為現在除了這兩部遊戲改編的爛片確實沒什麼能看的。好電影有,好的殭屍片恐怖片也有,能進國內院線嗎?
這和谷歌被牆了,只好用百度一個道理。因為懶得翻牆,就能給百度帶來幾億用戶。看電影更麻煩,在沒得選的情況下,要麼肉身翻牆,要麼別去影院。除開遊戲的原因
12是情懷的由來
3是狗尾續貂
後面幾部全是***
我是98年以來的生化危機遊戲粉,生化危機和帝國時代是對我影響最大的兩部遊戲了。
生化危機電影的劇情構建和邏輯確實比遊戲差的多得多,這不是鄙視鏈的問題,是確實存在的。而且電影版出現了很多莫名其妙的Cos 人物比如Jill, Chris等人,還有一個神一般存在的Alice,這讓很多事情並不能從剪輯上解釋清楚了,終章把Alice的身世講清楚也算是實現了大圓滿,她的一切生活都是被設計的,和前面諸多部結合在一起也算講的通。
終章同樣回應了之前知乎朋友提問的為什麼全世界人都死了安布雷拉還要存在下去的問題。
忽略掉遊戲背景來說,電影還是不錯的,至少比很多所謂國產大作對得起票價,其實與情懷不情懷沒關係,因為最近能看的電影太少了……
女主角15年專業打殭屍,生化危機又是殭屍片的元老。
這樣等級的片,終於終章了,為何不去?
關鍵是結果真心不錯!算是完美吧!(現場觀眾也比較熱情,晚上快12點結束的電影,基本滿場!我是不會罵國內拿錢刷票房的那些電影了)
再說了,生化危機 終章,相比大鬧天竺和西遊伏魔,那簡直就是優秀作品好不好~
PS:雖然我喜歡的血腥鏡頭被切割了幾分鐘,但能在中國上映,已經很欣慰了~(順道紀念下死侍,我只能網上下載盜版電影支持了)
刺客信條+生化危機已閱,還有10部大片可以期盼呢~錢包早就準備好了,就等上映了~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8574182/
我覺得這個問題得這樣看。
中國目前引入國際大片是有指標的,再加上國內電影審查制毒,這些因素呢,導致中國的院線並沒有真正好看的原汁原味的驚悚片、恐怖片、懸疑片。我在LA的院線看了好多驚悚片和恐怖片(eg.招魂2、險惡系列等),這些真正意義上的好片是不可能進入國內市場的,就算要進入製片方得進行很多妥協。所以說一個粗製濫造的生化危機電影在北美市場面對眾多的競爭根本打不過別人。
但是中國大陸是一個很神奇的市場,生化危機6幾乎沒有替代品,一年內上映的恐怖類電影屈指可數、甚至可能是唯一一部。生化危機如果上映,幾乎在一個年度內沒有任何一個競爭對手(我指在影院內上映的好萊塢恐怖類、驚悚類、懸疑類電影,國產精神病篇拍得多好都不是homogeneous的產品)。(當然其實我覺得伏魔篇其實是有一點點恐怖的,所以我覺得星爺還是棒棒噠——竟然可以讓我們大過年的看到心儀的恐怖片,就是主演沒有把唐僧的機智演出來比較遺憾。)所以說,當國內恐怖片類愛好者們聽說大IP生化危機要上映時候第一時間心態應該滿接近的,我想都不想就決定去看的,畢竟這輩子都沒在國內院線看到什麼完成度比較高的恐怖、驚悚、懸疑類電影。而觀影較多的朋友也肯定知道,同樣一部作品在電影院觀看的體驗遠好於在家裡的小屏幕(60寸4K曲平+家庭影院+100兆帶寬的土豪另說)觀看的體驗,所以說大家就去看了。所以說,大家無論嘴上多挑剔,什麼「這兩年明明有好多恐怖類電影,比如鯊灘、請叫我英雄、招魂2、lights out、don"t breathe、哭聲、釜山行(媽的,是不是釜山行國內上映了- -,感覺聊爆了!,生化危機肯定是個爛片)」,但最終身體會很實誠去趟電影院。
生化危機電影賣的好,我覺得和情懷粉絲的數量關係不大吧。首先,遊戲粉絲肯定是不認電影的,你看豆瓣上對生化危機電影345不都噴出翔了么?電影裡面為了捧一個Alice,竟然用我大克萊爾、李三光(帥氣的分頭)、克里斯(讀作克里斯寫作克隊友)、ADA姐姐(其實我覺得5裡面的ADA還是挺美的就是太蠢了)、威叔來做鋪墊。其實講句公道話,生化危機遊戲的劇情都蠻蠢的,也只是勉強把故事說圓,但是我們遊戲粉絲對這些角色是真愛啊,竟然公然羞辱我們的男身女神,活著不好么?其次,電影都粉絲我覺得就算存在也被無厘頭345三部消耗殆盡了,我覺得蠻多觀影者應該是和我心態滿接近的:當年生化危機1和2還是蠻驚艷的,雖然345很蠢,但是好像導演在布一個很大的局,所以生化6上映的時候,雖然我已經記不得345講了什麼,反正就是ALICE很叼啦,愛麗絲是蒼崎橙子化生有TM一百萬個分身(全球總人口的好幾個百分比),威叔亦邪亦正感覺要carry啦,安布雷拉科技領先地球一百年(簡直是把科技樹點歪了的天人組織,絕對的暴力帶來絕對的和平,你看全球變暖問題這麼嚴重,綠教勢頭太大處理不了,要不我們就來一發大的),所以我還是抱著說不定導演能把故事說圓了的心態去了電影院。換句話說,絕很多人並不是粉絲,但還是去電影院看了。當然看完之後還是感覺被剪了七分鐘的電影真是不帶感,劇情雖然說圓了,但也只是說圓了,而且還羞辱了我家威叔,我是不開心的,我是想給差評的。 威叔的想法肯定是和我一樣的——這個地球上能打敗威叔的只能是克斯里,連分頭(分頭強在保護一些幸運值MAX的隊友、克里斯強在可以消耗一個隊友續一秒,像分頭這種隊友都賣不來的人怎麼打得過威叔,更何況安布雷拉那些垃圾股東們)都不可以。Jorah Mormont爵士在裡面戲份也很多,我在想是不是他的老闆們都有可以打敗異鬼的科技呢。
估計是接著生化7剛上市的風撈最後一把……
我是先看電影,再玩遊戲,第一部玩的是5,然後是4,然後是6,最近再玩1重製。電影就是克里斯、里昂、克萊爾、艾達王,端把槍站在殭屍堆里突突突,最後威斯克裝逼登場,我覺得也比這系列電影好看
這一系列電影,真沒多少感覺,要不是最近翻貓眼,都忘了當年看過這部電影
我能說我是漫畫粉絲嗎
沒玩過遊戲,單純的喜歡這電影,和之前答主說的一樣。生化危機算是幼時啟蒙的喪屍片吧,喜歡這個系列。
十來年前,還流行去網吧或者下載電影后再看的一批觀眾。
看國外片,印象最深的幾個細節裡面絕對會有,一群人在一個管子裡面,然後一個激光束過來直接把人切成兩段,有個很牛逼的軍官驚險的躲過了前面所有的激光束,但是在最後一瞬間激光束變成了激光網把人切成了碎塊!!
這就是情懷!!
你以為窩去看劇情么?去看情懷么?不是,這種程度的套路嚇不到我,但是能嚇到一塊跟我看的妹子,我不主動,她照樣往我懷裡躲,我順勢一抱,感覺人生都贏了,主要就是為了這個
這次和情懷沒啥關係,純粹檔期
瑪德現在進電影院能看啥?極限特工還是生化?
所以這兩部辣雞在天朝都大賣了
有人說刺客。拜託,上面兩部片子好歹有噱頭,前者是速激皮,是炮王;後者是最後一部,是再也不見(?)。刺客有啥啊?我就是題主說的情懷粉吧。我第一次看生化危機,是高中時體育課和同學在教室看的。記得老師當初要給我們放某部喜劇片,而同學們都說不如看生化危機吧,老師一開始還不肯,說別嚇著你們,後來幾個同學一起鬨,實在抵不過民意,便放了。當時看的是第二部,可一節課又放不完,後來用晚飯時間,放了幾天才看完。在住宿生活中,這便是難得的娛樂了。大概能夠想像一下,一個班級五十多個人,一起看生化危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後來在宿舍里我們依次看了4,3,1,在苦悶的高中生活中這是為數不多的滋潤時刻了。生化5的電影上映時我讀大一,我清楚記得我和舍友一起趴在床上,用我的小米1看的。如今,如今去電影院已不是難事,我也知道這電影越往後拍越扯淡了,好多自相矛盾的地方也讓人吐槽。我也不是遊戲黨,只是名電影愛好者,他的好我能講出一堆,他的壞我也知道,並不是腦殘粉。我覺得光「見證」就是我買票的動機之一了吧。題主的問題同樣適合於星戰,X戰警等大系列電影。另外,每個人都能講出自己和某個電影的故事,何時何地何人,我曾看過。就算是劇情薄弱,特效感人,如果不讓我去看,恐怕會憋出病來吧。
3月3的金剛狼,依舊是情懷,我還是會去看的。
一個題主口中所謂的「情懷粉」飄過
不可否認,在中國,生化危機系列的遊戲粉絲確實只佔很小一部分。
截止2月16日,《生化危機7》上架三周在steam的國區銷量大概為2.5萬份,24日預計接近3萬份。另外,保守估計中國的正版遊戲玩家不足盜版遊戲玩家的1/10,所以粗略計算生化危機最新作在中國的玩家大概三四十萬起跳。
當然,並不是每個遊戲玩家都是該系列的粉絲,而且最新作的銷量明顯下滑,也沒有包含流失的玩家數,所以數據僅作參考,但在人口基數龐大的中國,確實只佔很小一部分。
所以題主所謂的情懷粉,大部分都是影迷。
然後解決題主的槽點,題主認為該系列完全達不到「好萊塢大片」的水準,充其量只是個「B級片」。。。。
我想題主可能是近幾年才關注該系列吧,而且吐槽用詞也實在有點業餘。
首先,「好萊塢大片」這個定義,這個定義很廣泛,如果您覺得獨立日2哥斯拉變形金剛環太平洋之類才算是心目中的大片,那麼生化系列自動退出,因為其確實沒有過如此大量的鋪陳特效,但特效始終都是服務於電影本身,這並不能成為衡量影片質量的方法,而某些「大片」的口碑也是有目共睹。
第二點,「B級片」招誰惹誰了
B級片的定義為低預算下拍攝的電影,先不說生化系列根本不屬於B級片之列,單從B級片講,昆汀達倫蒂諾前中期幾乎所有的影片都是B級片,直到現在的作品也在保留B級片的質感,但是昆汀卻憑藉這些「B級片」揚名國際影壇,所以同上,形式不能代表影片質量。
我第一次接觸生化危機系列是在07年,在當時還沒有如今這麼五花八門的喪屍片時代,直接給我幼小的心靈造成了極大衝擊,自此便私自將其封為神作並反覆觀賞之。
末世,喪屍,變異,文明在地下,野蠻在地上,冰冷和血腥無差別屠殺,詭異與優雅並存,這迷亂的一切彷彿為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看完前三部開山之作,近似功德圓滿,連作業都敢不寫了。
在我現在看來,一個作品要想成功,必須要有有自己的風格和軟文化輸出。而生化危機系列延續遊戲設定輸出的衍生物則是其成功的最大功臣。下面列舉幾個優秀代表。
女武神
戰神愛麗絲,生化危機系列當家花旦,一騎紅衣絕塵已成經典。
舔食者
臭名昭著的喪屍異端,小boss級別,童年陰影。
激光走廊
這是我覺得最變態同時也是最精彩的設定,朋友,你感受過絕望嗎
T病毒和保護傘公司
整個系列的始作俑者,保護傘幾乎已經成了一種信仰,而T病毒甚至都成為了現在裝水冷機的大眾機箱裝飾品
我相信即使沒有看過生化危機的同學也一定會對列舉的東西耳熟能詳,而且一定有部分粉絲是被其衍生文化所吸引。
以上只是生化危機系列衍生文化的冰山一角,卻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其影響力,所以它的成功並不是一部電影的成功,而是一種現象的成功,它在整個喪屍片處在落後的時代將個性發揚光大,末世廢土,人工智慧,甚至是賽博朋克,正是其超前酷炫的設定才造就了如今的生化危機帝國。 2002: 生化危機
2004: 生化危機: 啟示錄
2007: 生化危機: 滅絕
2010: 生化危機: 戰神再生
2013: 生化危機: 懲罰
2017: 生化危機: 終章
六部電影,15年,可能對大部分人來講,只是一個爛片系列的結束,而對我們來說則是與童年啟蒙的徹底割裂。
也許在現在這個被大片侵蝕審美疲勞的階段,生化危機系列已經難有往日的輝煌,非生化粉們慕名觀看卻嗤之以鼻,甚至連我們自己回望都難以說出其優秀之處,但說句矯情的話,曾經喜歡過的東西,能用好壞來衡量么,就算圈錢,就算一部爛過一部,總還抱有一絲期望,風雨無阻的去貢獻票房。
所以即使是在這個情懷被過度被消費的時代,我也依舊相信情懷,我相信所有生化粉的情懷,因為它有那樣的吸引力把我們聚集到一起,就是這樣,謝謝題主。
電影和遊戲都碰過,都算不上粉絲,但是我很清楚這個大IP下的鄙視鏈,和其他遊戲改電影,動畫改電影一樣,甚至更甚,遊戲黨濃濃的優越感簡直衝到屏幕外來了。
回答你的問題,為什麼系列電影在國內會有很多情懷粉。因為它曾經是遊戲改編電影成功的典範。看題目里把這系列說成B級篇我其實就沒興趣回答了,但還是說一下吧,這電影前兩部的反響之熱烈幾乎不輸於遊戲系列。前兩部怎麼看都是那個年代好萊塢電影的高分佳作。即使世界觀寫壞了的第三部,單論電影水平也強過大部分喪屍片。你說這系列是B級篇,但其實正是這系列把喪屍電影從小眾邪典類電影帶到國際大片的舞台上(當然其他一些經典也功不可沒)
而且從第一部出來已經十五年了,長時間的持續輸出早就帶來了特定的粉絲群體,要不是4和5真的拍成B級篇了這系列在國內的人氣還要高很多才對。
其實最不容易的是,導演在345全面崩壞的設定中硬是把終章的故事給圓了,而且圓的非常不錯,雖然早就脫離遊戲的體系了,但是還算是在三連坑之後勉強的交上了一份及格答卷。所以終章人氣高的原因也有可能是早被爛設定逼的沒有期待的觀眾被小小驚喜了一下。
遊戲和電影是兩回事,遊戲情懷和電影情懷也是兩回事。
生化1通關十次以上,生化2/3通關次數已無法統計,維羅妮卡通關四五次……
然而生化的電影,嘛玩意兒?只有坐大巴的時候看過一部,好像是四。
跟風。
玩遊戲的遊戲粉與電影的粉不一樣。
我們小時候接受到的殭屍是什麼樣子的呢?如圖所示
這其中的經典之作就算殭屍先生了吧,
我們對殭屍很少有恐懼感。(起碼我自己小時候怕鬼要多於殭屍)這多虧了這位老前輩
林正英
首先我們有道士們可以通過各種設備對付殭屍,什麼桃木劍啦,糯米啦,墨斗啦,等等等。
很多時候殭屍甚至有了萌萌的畫風,記得有一部港片拍的一個殭屍小孩去人類小孩的學校上課。
另外我們被殭屍咬了後會怎樣?
殭屍先生里大師兄就被殭屍咬了,師傅用糯米一條龍解決了屍毒。
那麼,到了西方,出現了一種和殭屍類似的東西,我們小時候還是把他們叫殭屍,不過後來我們知道外國的這種,被稱為喪屍。
我的頭像就來自於美劇(行屍走肉)中的卡爾,哈哈。
我們一群小孩子剛剛學了生物,突然看到生化危機電影,我們大為震驚!原來這些東西可以用科學來解釋啊!
從基因到傳播,
國外不止月亮圓,
連國外的殭屍似乎都充滿了科學的味道!
我有一個同學就是因為喜歡生化危機,後來大學選專業時選擇了生物化學。
另外,中國的殭屍萌萌的蹦跳,他們大多不會危害普通人,而是去懲罰自己的不孝子孫。
但喪屍就不同了,咬人啊,血刺呼啦的!
然後,喪屍的攻擊最厲害之處在於,他會把前一秒我們的戰友,親人,朋友,愛人變成你死我活的敵人。
強大的隊友
強大的敵人
這些就是喪屍與殭屍的差別,這些血腥恐怖的組成部分使得人們更加青睞。
最後,便是喪屍系類與殭屍最大的不同,也是吸引我們這些人最初的東西——科技!
殭屍怎麼來?
你家祖墳風水不好或者子孫幹了壞事。
這個太含糊了!
但喪屍怎麼來?
科技!
生化的設定使得喪屍離我們更近。
這個如此真實!
殭屍如何除去?
道士做法或者殭屍除去了仇人。
這個太玄學了!
喪失如何除去?
兩種:1.單體,打爆狗頭!
2.群體,生物科技.。
所以說,為什麼我們這麼多人有生化危機的情懷呢?
這是我們小時候與科技最近的接觸。
最後,放幾個最喜歡的喪屍作品角色劇照
(行屍走肉)貝絲
生化危機(解救的船上乘客)這個笑容我實在記憶太深刻了,專門找出來了,雖然她只是個龍套。但是在一片絕望中,alice說這裡沒有感染者,配上姑娘的笑容,太美了!末世的希望重新燃起。
(行屍走肉)格倫 小哥在今年被爆頭了,艹!
(行屍走肉)卡爾。看著他在末世長大,喜歡!
最後的最後兩個有光環的人鎮場子!
(行屍走肉)瑞克
(生化危機)愛麗絲
我感覺吧,很多人還是跟風熱而已。
前兩天聽到,兩個女同學在討論關於生化危機終章在國內上映被剪的新聞;還有微信朋友圈裡一些人也在發關於去影院看生化危機的照片之類的,再來個什麼「愛麗絲女戰神依然帥」之類的文字描述。
這些人平時完全不是那種喜歡生化危機或者喪屍片,恐怖片的人,朋友圈裡相似的內容往回找能找到很多,每到某些大片上映之時,經常能看到他們的同類型朋友圈或者微博,甚至有的都可以發成模板格式了
你們還別說,這種到此一游的模式還真就是找存在感罷了。與之相反,我有個喜歡電影的朋友,每次去影院看完一部電影,只要他覺得好看的,朋友圈裡除了屏攝和電影票照片以外,文字內容基本都是一篇觀後隨筆或者小短評。而對感興趣的題材那量就更大了。
有的答主已經說了,矮子里拔高個而已,很多優秀的國外恐怖題材影片根本沒有引進。再加上生化危機真人電影也是不少國內90後80後的外國喪屍片啟蒙,基本上很多人是逢喪屍必想到生化危機。或多或少的情懷因素也還是有的,既然如此,何不趁著終章,去影院里發個朋友圈,告訴朋友們自己也看了生化危機呢?
==============================================================================================================================================
以下是我個人對遊戲的描(安)述(利)時間。
說到情懷,曾經我也是有生化危機情懷的。相比遊戲而言,我也是先接觸的生化危機真人電影,同樣也是我的第一部外國喪屍片啟蒙之作。第二部浣熊市淪陷的場景給當時年輕的我很大的震撼,第一次體會到了所謂的喪失潮的恐怖;第一部的懸疑手法也看得我酣暢淋漓,這種懸念的營造才配的上一部恐怖片的感覺啊。
後來我也開始接觸了遊戲,我不是那種從一代就一路走過來的鐵杆粉絲,所以也不是原教旨主義的生化粉。說來慚愧,第一次玩的是5代,第二次是6代,之後啟示錄玩了一點點,啟示錄2也是玩了一半多一點爛尾在那,惡化和詛咒也都看過。倒是7代我在朋友家裡花了八個多小時通了一個周目。
從5代開始玩,第一反應就是,為什麼世界貌似還沒有全面淪陷?不是電影第三部就是世界末日,喪屍佔領了全世界了嗎?我也逐漸開始了解到,電影和遊戲是兩回事,基本沒有什麼聯繫。
隨著遊戲一部一部玩下去,我開始越來越感覺到遊戲和電影割裂的地方有多大。遊戲的多主角設定,從遊戲運營之類的方面來說可以延續品牌生命力,不會讓玩家只玩一個主角而感到膩味。從劇情角度來看,展示了多個不同的視角,也可以寫出很多發生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的故事,串聯起一個世界觀,劇作的迴旋餘地更大,故事可以更加豐富多彩。
而電影系列只有愛麗絲一個絕對主角,貫穿了每一部生化危機電影,其餘的遊戲角色全部淪為陪襯。
同樣的,在劇情上遊戲也選擇了更加複雜的敘事。除了剛剛說過的多個主角,多個視角以外,遊戲對一個和我們所處的世界不同,隨時面臨著邪惡之徒的bow的襲擊的世界的世界觀塑造的很好。這裡面有我們所熟悉的恐怖襲擊,也有虛構出來的各種可怖的bow,虛實結合,在展示自己的特色——bow的同時也不忘接地氣,讓玩家更有代入感,而不會感覺這是一個完完全全虛構的,看著一點感覺都沒有的地方。以此為基礎,各種關於政治,人文,科技和經濟等等事物的描述也更加深了這分代入感。
個人感覺現在的生化危機遊戲越來越注重這類感覺的營造,尤以6代和啟示錄2為甚。雖然大家都說6代不好玩,但那個主要是因為6代基本上太不恐怖了。除了里昂篇開頭還有些老生化的味道以外,遊戲其他部分基本上就是一部酣暢淋漓的火爆動作大片,特別是克里斯篇,開頭的部隊裝甲車半路遭襲,全員下車迎敵。那場景簡直就是COD標準啊,就差開頭一聲RPG!然後來個主視角翻滾,再撿起武器......卧槽那就太像了。然後克里斯還開起了戰鬥機打怪。
即使有這麼多不恐怖的元素,但是個人感覺6代整體上的感覺顯得特別恢宏。一方面是因為6代採用了多主角多篇章的敘事方式,視角範圍更廣,同時各個篇章又有或多或少的交集,個人非常喜歡這種敘事方式,感覺會有一種,大家都是一個大事件的重要組成部分的感覺,讓整個故事內容變得更加豐滿有內涵。遊戲中還有很多接地氣的小細節,如今已經過了很久了基本也都不記得了,但是我此時腦中立刻就閃過一個,就是克里斯推搡那個攝影記者的攝像機的那一幕,那整個現場環境和動作,讓我莫名感覺特別有意思,彷彿這就是一件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新聞:據本台前方記者發回的報道,恐怖分子釋放了bow,聯合國的緊急處置小組(克里斯在6代是聯合國的吧?我已經不記得了)迅速趕往現場處置。「快看,那人好像是他們的領導,我們要去採訪一下他。您好先生,您可以透露一點目前的最......」克里斯一隻手按住攝像頭一推:「走開!」哈哈哈。
反觀真人電影,到底有個啥?本身就是沖著拍成一部無腦爽片的套路去的,自然不可能有多麼複雜的東西,於是乾脆直接世界大毀滅算了,一切推倒重來,也不需要那麼多勞什子的元素了,導演把自己老婆拍酷炫就夠了。雨傘公司和威斯克之流就一直是大BOSS就可以了,你說什麼神亞?什麼威斯剋死了?什麼新傘公司?算了吧那些勞什子太煩了,觀眾腦容量會記不住的,簡單直接一點最好,喪屍要多,要足夠血腥,最重要的是老婆要拍的帥。所以自然遊戲里的一堆主角們也成了勞什子,要那麼多角色幹嘛,觀眾只要知道一個磕了葯很能打的愛麗絲就OK了,反正她被拍的夠帥,那不就成了?
所以,我記得李冰冰演的那部(第幾部忘記了),基本上所有的場景就是在一堆白白的房子里,然後一會兒一會兒來一堆喪屍,愛麗絲一會兒一會兒打一下。其他的場景出現的時長佔全片片場的比重基本上沒多少,簡直快變情景喜劇了......也難怪那部很多人就說一點都不好看。遊戲里那麼大量的場景,即使是電影,之前幾部也足夠多的大場面,結果你就給我看一白白的牆的房子?然後看著愛麗絲上演個人虐殺殭屍秀?有意思?
總之,劇情太簡單的我基本不待見。你要說看著爽?如今好萊塢技術這麼發達,比生化危機爽的爽片還真的是不要太多。
米拉與生化危機系列在我心裡的地位,相當於林正英和他的殭屍片系列一樣,讓我看恐怖片有安全感……
所以再爛也能吃下,畢竟是少數不多能讓我敢看的恐怖片系列。
沒辦法,膽子小,不敢看別的,就只能好這口了。
雖然劇情各種打臉,導演各種護妻。
但是看到完結篇,還是挺心酸的。
童年陰影系列裡給我保障護航的兩人,一人早已逝去,一人年華也老。
大概是時間的流逝,才產生了情懷。
我只是個普通人,普普通通愛上普通人都還普通喜歡的普通電影。
我是什麼時候愛上這個電影系列的呢?
大概是十多年前的暑假,
我看見我媽在看生化危機2,鏡頭恰好給到女神騎著摩托衝進教堂那一幕。
卧槽,真尼瑪帥炸了……
那天,我就認定了,她是我女神。
說到底,最重要的問題是人口基數。
北美10%的人去看,跟全中國5%的人去看,結果對比一下就知道了。
至於情懷,肯定是有的,如果不是預告大結局興許結果也不一樣。
至於這個情懷,懷的是誰,又分遊戲,電影和演員本身的粉絲或者愛好者了。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掠奪者/Marauders》(2016)這部電影?
※如何看待諸如漫威&DC粉絲,盾冬&盾鐵粉絲相互撕逼的心理?
※電影《神探夏洛克》最後卷福說已經清楚莫里亞蒂接下來要做什麼?具體是?
TAG:電影 | 遊戲 | 單機遊戲 | 生化危機遊戲|ResidentEvil | 生化危機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