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知名畫家最喜歡畫自畫像?

哪個知名畫家最喜歡畫自畫像(比如其自畫像占其傳世作品的比例最高)? 最好是比較有名的畫家,大中小學美術課本里出現過的


提到自畫像,哪能不提丟勒???他可是自畫像之父,也是本公子最喜愛的高顏值畫家之一。

對於他的美貌,曾有這樣一個傳聞:

「他有一張表情生動的臉,一對明亮的眼睛,長長的脖子,寬闊的胸脯。。。樣子文質彬彬。他那俏皮的言談舉止更令人陶醉,他幾乎通曉天文地理、哲學、美學,並能口述出來。」

這就是你們想要的有顏值、有情調、又有才華的社會精英了吧。

丟勒不僅長得帥,成就還非常了得。

我們都知道,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並稱「文藝復興三傑」,把義大利地區的歐洲繪畫復興推向高潮,那麼丟勒就是一個可以和三傑並肩的男人,他被稱為「北方文藝復興」的龍頭老大,推動了整個阿爾卑斯山以北地區的繪畫發展。

丟勒 《祈禱的手》畫於1508年

也許你聽過丟勒,是因為那幅了不起的《祈禱的手》,還有那隻《兔子》。

丟勒 《兔子》畫於1502年

這可是一隻510年前的兔子,一雙510年前的手,能畫出逼真到令人髮指的細節,此人的技藝該多不得了。

但是,即便是這些,都還不足以讓他稱霸北方畫壇。

他有一個終極秘密武器——自畫像。

要知道,在文藝復興以前,畫家不是藝術家。幾乎是從古希臘開始,對職業就有「勢利眼」。那些要動腦子動心思的(所謂的「自由學科」)比如文法、辯證法這些學科就被捧得很高。

而以前的人認為,畫家需要做的是「動手」不是動腦,所以他們被看做是「手工藝人」,並不是高貴體面的職業。

所以當時畫家的地位可想而知,一般只有他們畫別人,替人家幹活兒,不太可能出現畫家敢畫自己……畢竟也賣不出去……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做出一點點小小改變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況且丟勒做的還不是小改變——

丟勒開創了藝術家系列自畫像的先河。

這就好比社交網路中,別人還摸不清楚該發點什麼的時候,丟勒已經開始發自拍+文字記錄生活了,所以怎麼會不成為網紅博主,引領潮流?

正是這種大膽創新的精神,才真正讓他成為了北方文藝復興的支柱

因為有了丟勒的這一開創,西方藝術家自畫像就成為了一種固定的題材。後來的倫勃朗、梵高、畢加索……等等等等人都是沿著丟勒的路子

左起,依次為倫勃朗、梵高、畢加索大師的《自畫像》

為啥別人不畫自畫像,丟勒就想起要畫呢?這一切得從他小時候說起。

15世紀末,丟勒出生在德國紐倫堡的一個金銀匠世家。丟勒從小就跟著父親學習金銀首飾的雕刻,奠定了他的繪畫技藝基礎。

可能因為真的覺得自己長得挺不錯的,「天生麗質難自棄」,他從13歲開始就嘗試畫自畫像了。

這幅自畫像比達芬奇的自畫像還早將近20年。

丟勒 《自畫像》 畫於1484年

這頭髮、這五官、這骨骼,結構精準,比例協調,更厲害的是,整幅畫從頭到尾一根線條都沒有改過,簡直是喪心病狂啊!這不僅要掌握解剖學,還要具有很高的繪畫技能,很難想像這出自一個小學剛畢業的孩子的手。

在這幅畫里,他寫了這麼句話「這是我照著鏡子畫的自己」。自拍照加上心情記錄,這不就是微博嗎?難道丟勒才是最早的網紅博主?那麼這條微博應該是這樣的:

這幅畫一出來,整個村子都驚呆了,嚇得丟勒的爸爸趕緊把他送去城裡深造。這一畫,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這是丟勒22歲的自畫像,他戴著時尚的小紅帽,手裡還拿著一株刺芹,這在西方是象徵愛情的,原來這幅畫是寄給未婚妻的。

丟勒就一直這樣發著「自拍」……

直到有一天,他上傳了這樣一張驚天動地的「照片」:

人們都沸騰了。

這幅自畫像直觀看上去,跟之前的不一樣,它開始有了光影,有了立體感,整個人看起來都很真實,彷彿下一秒,他就會向我們走來。

丟勒《自畫像 》畫於1500年

但這幅畫為什麼會令人尖叫?丟勒的畫風又為什麼突然改變了呢?

這就要講到丟勒的另一個故事——獨自一人翻山越嶺,前往義大利取經的故事。

15世紀末,文藝復興的春風早已吹遍義大利半島,義大利人通過海洋貿易不斷積累財富,政治、經濟、文化都進入了繁榮發展時期。

而此時,歐洲北部的德國還在寒冬之夜裡瑟瑟發抖,政治混亂、經濟蕭條、更可怕的還有當時的黑死病,每天都在奪去無數人的性命。

德國的封建主們還在為爭奪那些貧瘠的土地而打得熱火朝天,連命都保不住時,同一時刻,千里之外的米開朗基羅卻正在給梵蒂岡西斯廷教堂畫天頂畫。差距可想而知。

米開朗基羅 《創世紀》局部 畫於1510年

在那個時候,丟勒其實已經是家鄉的大畫家了,但他卻覺得還是無法突破自己繪畫的瓶頸,還想不斷拓寬自己的邊界,於是他決定,搞點事情。

他做了什麼?我們來看一組數據:

他走了3424公里的路,翻越橫斷在南北歐之間、平均海拔3000米的阿爾卑斯山脈,從德國去往義大利,結識了拉斐爾、喬萬尼·貝里尼等幾位當時頂級的藝術大師,順便向他們學習技法。

他進入當時最厲害的威尼斯大學「讀研」,他接觸到「透視法」、「解剖學」等新的繪畫理論。

丟勒學習解剖時畫的草圖

然後創作了《啟示錄》《亞當與夏娃》《大片草地》等十幾幅傳世名畫。

左《亞當與夏娃》畫於1504年 右《大片草地》畫於1503年

而這僅僅只是他第一次翻山越嶺去往義大利得到的結果,隔了5年之後,他又再一次踏上旅途,重新翻越阿爾卑斯山,第二次去往義大利。

他臨摹喬萬尼·貝里尼的繪畫:

左側為貝里尼《聖母子像》,右側為丟勒臨摹《聖母子像》

他學習拉斐爾,看到拉斐爾畫的聖母就像個慈愛的鄰家母親,他才真正意識到「最美的是人,不是神」。他在義大利,體會到了繪畫里,對「人」的重新定義,人文主義的復興,真正開始刻畫人、重視人。

然後,才有了這幅畫。此時,我們再來欣賞他的這幅經典自畫像,就知道它到底有多牛了。

360度柔光自拍

畫面里有非常高明的光影對比:光從自己的右側打過來,到左邊漸趨昏暗,凸顯了溫柔的雙眼、挺拔的鼻子,肩上的每一縷捲髮都發著金光。

— 1600萬超高像素 —

我們看那些毛髮和衣服的細節刻畫,尤其是貂裘大衣的毛領,一根根清晰得像照片一樣,怪不得有人說丟勒是15世紀的高清數碼相機。

— 六芒星無敵構圖法 —

有研究者表明,這幅畫的構圖很講究,看似不經意,但給人一種沉穩大氣的平衡感,仔細研究其實整個畫面構成了一個穩定的六角星形,這正是他在義大利讀研所學。

對比之前的自畫像,你有沒有發現一個關鍵的問題?

丟勒之前的自畫像都是45度角的pose,只有這一幅是正面構圖。現在我們看起來好像沒什麼,但在當時的藝術界直接炸開了鍋。

因為自古以來,藝術家給人畫像,不管對象是誰,都只能以側面呈現。唯一可以正面出現在畫面里的只能是神。

老盧卡斯·克拉納赫 《三個薩克森公主》 看鏡頭啊,你們!

就連拉斐爾當年把自己畫進《雅典學院》里,也是只畫了個半臉。

拉斐爾 《雅典學院》 畫於1510年 右二為拉斐爾本人

可是丟勒又一次突破了人們固有的習慣和觀念,他偏要要用畫神的方式畫自己。

甚至擔心大家以為他畫的是耶穌,他直接在畫上寫著:我畫的是我自己,丟勒!

我們常說,文藝復興之後,藝術家關注人,關注人從哪裡開始?丟勒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從藝術家真正關注自己,重視自己開始。

然後他們才將這種人文主義的思想融入創作之中,至此才揭開了所謂的「復興」。

由一個自畫像改變了整個北歐美術史,這樣的自畫像才是我們應該頂禮膜拜的吧~


必須是古斯塔夫·庫爾貝啊!
這個騷貨是眾多印象派狂徒的偶像,也是我相當喜愛的現實主義畫派的先鋒人物。不學古典主義諂媚,不學浪漫主義倨傲,眼神埋在空氣和塵埃中,誠實地看著世界的畫家。

但還是個騷貨。
圖多慎點!!都是網上隨意找的,色差嚴重,質量完全不能代表這傢伙的水平!
以下全部是他的自畫像。

找頭皮屑的我。

探照燈底下的我。

美髯公的我。

那麼多人在我畫室我偏偏不畫他們我畫風景,好拽的我。

令六宮粉黛無顏色的我。

發福了也依舊雍容高貴的我。

煙斗去哪裡的我。

聚光燈底下的我。

美少年的我。


席勒呀,自畫裸體問你怕不怕。可惜,他28歲逝去,美術史上的印象是「暴躁的年輕人」。不被認可的他曾預言:今後世上的博物館都會以他的作品為傲。

作品特色是表現力強烈,描繪扭曲的人物和肢體,主題多是自畫、女人和擁抱。

我覺得,他和音樂家Mozart神似。

Seated Male Nude (Self-Portrait) , Leopold Museum

Mozart逝於35歲,在世時運高地起伏,每月作出新的鋼琴協奏曲去取悅貴族們,後期還慘被說「過時」而窮困潦倒。但他仍然堅信自己的音樂是最好的,不接受世人的審判。

兩個同樣狂躁的年輕人,作品保持新鮮。Mozart的永遠樂思不斷,一段天才之音還未來得及深入延展,便迎來了另一段。作曲對於有些人來說是在反覆醞釀和反覆琢磨,而莫扎特作曲似乎是在做「聽寫」,只是把腦袋有了的樂譜記錄下來:「草稿上沒有任何修改」。

Self portrait, 1914

而Schiele的天纔則表現在他的畫作的造型上,寥寥數筆、輕而易舉便直入人心。還可以輕易厭倦常態的表達,肆意地扭曲肢體和線條。而且或許是這種容易厭倦和不停最新,他的畫總有未完成、留白的感覺。然而效果卻勝過了很多完整雕琢的作品。這是表現的天才。

Schiele是維也納藝術學院(Vienna"s Academy of Fine Arts)有史以來招收的最年輕的學生,入學時只有16歲。因為不滿學校的條條框框,Schiele在三年後輟學。知識點一下,這學校拒收過希特勒。

Self-Portrait with Striped Shirt, 1910

除了線條,他也是用色的天才。標誌性的「橙色咪咪」可以在他每一幅nudity上看到。上面這幅作品則清新得多:色調來自於樹膠水彩,可以看到臉上血氣方剛的橙色,與綠色、藍色和紫色相呼應,產生一種舒服的魔性。

Double Self Portrait, 1915

本以為還挺多人喜歡及學習他的線條。然而他的很多作品在維也納才能看到,部分藝術史還會跳過他,恐怕因為他的題材「不夠體面」。

自畫像就分享到這裡。以下繼續Mozart的話題,以及看他的另兩個題材:裸女、擁抱。

Reclining Woman with Blonde Hair,1912

看了下國內藝評,大部分集中寫他作品的色情、短命及愛情上。明明只是死於急病西班牙流感,硬要被說一直籠罩在死亡的陰影中?誰要以及能寓言自己的死?而且那還是藝術家新婚+職業生涯漸入佳境的時候。

Seated woman with bent knee, 1917,Nárondní galerie v Praze

不過,既然「作者已死(來自Roland Barthes)」,那麼我也可以來扯淡一下?畢竟藝術最大的意義之一,就是在於激發人的想像和敏感。

美國後搖滾樂團「Rachel"s」(耶,我也叫Rachel)在1996年發行室內古典音樂專輯《Music for Egon Schiele》,收錄為 Stephan Mazurek 1995年的劇場作品《Egon Schiele》所製作的音樂

這張專輯收錄了Schiele的一生。

1. "Family Portrait" – 5:41
2. "Egon Gertie" – 3:02
3. "First Self-Portrait Series" – 3:47
4. "Mime Van Osen" – 3:05
5. "Second Self-Portrait Series" – 2:30
6. "Wally, Egon Models in the Studio" – 4:41
7. "Promenade" – 8:24
8. "Third Self-Portrait Series" – 2:23
9. "Trio Goes to a Movie" – 2:41
10. "Egon Wally Embrace and Say Farewell" – 3:09
11. "Egon Edith" – 2:55
12. "Second Family Portrait" – 4:45

至於Mozart,寫此文時剛入法語音樂劇Mozart L"opera Rock大坑,被嚴重洗腦,不久發現居然首演人馬明年來上海了!!!巧合之處還有:兩人都是奧地利人,Mozart的父親名為Leopold,而維也納的Leopard Museum則是世界上收藏最多Schiele作品的美術館。

以下是來自搖滾莫扎特的Le Trubilion(好事之徒)。
Le trublion

Rachel"s 專輯裡首先提到的Gertie,其實是Schiele最喜歡的一個妹妹,是他早期作品的模特。在這幅作品中,大家可以看出Klimt對他的影響。在《劍橋藝術史》中,提到Schiele的時候也只展示了這一幅相對「優雅」的作品。然後,也是只有這幅被放在了MOMA。

Portrait of Gerti Schiele,1909,MOMA

繼續看歌單,妹妹之後,Schiele和很多又反叛又有顏值的男子一樣,必須早戀。Mozart也是一樣,大家也記住了他和兩位姐妹繆斯——同為歌唱家的Weber姐妹的故事。比Mozart顏值好多了的Schiele,故事只有更作。1911年,席勒遇見了Valerie (Wally) Neuzil,留下不少作品。1915年,在碰到Edith Harms後,他卻跟朋友們說,他嫌棄Wally的出身,要跟Edith結婚了。

Wally in Red Blouse with Raised Knees, 1913

知乎有答案曾列舉史上單身的名人,下面評論抖機靈:很多人更願意平淡地結婚生子,而不願做名留青史的單身狗。真實人生的價值當然不能如此絕對。雖然真的要說歷史,太多的人的價值還不如畫布上的一筆。

Pair Embrassing, 1917

許多人的28歲還停留在單身煩惱中,有人28歲已為人父母,變成了覺得Schiele的畫面「兒童不宜」的家長視覺。

而Schiele在21歲時,卻已經被告「猥瑣幼女」。在小鎮紐倫巴赫,Schiele和Wally不檢點的生活方式激怒了當地居民,他的工作坊還成了當地小流氓聚集的場所;1912年春天,席勒因勾引未成年少女而被逮捕。最後罪名不成立,但還是因家裡有太多的不雅作品,被判入獄三天,在獄中他也不忘創作。

Nude, 1917

Seated female nude with elbows propped, 1914

然而這些當時驚世駭俗作品成為了最Schiele的作品。

都說Mozart L"opera Rock歌詞很中二,但與其說Schiele和Mozart預料到自己的早逝,倒不如正是他們縱情的生活之道,成為他們藝術的劇烈催化劑。

下面這首由Mozart和Salieri的《Vivre A En Crever》(縱情生活)蝦米音樂

S"il faut mourir 倘若必有一死
Autant vivre à en crever 何不縱情生活
Tout retenir pour tout immoler 緊握一切 只為獻祭所有

S"il faut mourir 倘若必有一死
Sur nos stèles, je veux graver 我願在我們的墓碑上刻下:
Que nos rires 我們的歡笑
Ont berné 愚弄了
La mort et le temps 死亡與光陰

作為一個寫作困難者,我總羨慕靈感不斷的人,向他們無助地討教秘訣時,他們居然齊聲回答:「生活」。

狗每天都有人逗,多少的狗血故事裡有人愛上了小姨子。但Schiele就畫出了下面的作品。畫中的Adele是Edith的妹妹。但這種壓迫感到底從何而來?

Adele with Dog, 1917

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分分合合,拋棄和被拋棄。擁抱的作品又何其多。

下面這一幅被說有死亡意識的作品,原來是死神來象徵他和Wally的愛情已死。是怎樣極端的情感,才能畫出這種扭曲的畫面和色調?

Death and the Maiden (1915-16)

最為震撼的莫過於以下全家福:留意Schiele與Edith的姿態,最終並沒有出生、6個月便跟著媽媽隨著流感死去的兒子的眼神。

Schiele本人三天後隨母子而去。

The Family,1918,Austrian Gallery Belvedere

活在一樣的天空下,le trublion會看到不一樣的顏色。

Old Houses in Krumau

Four trees (Vier B?ume), 1917,Austrian Gallery Belvedere

成為天才或許不由我們選擇,但做不聽審判的 le trublion (就像 Whistler 一樣)則是自由的。

來自onedaystand

——一個喜歡音樂劇的非科普藝評公眾號


德國的畫家丟勒

這幅畫在馬德里的普拉多美術館,看過畫本人,每次去的時候這幅畫前面都會圍著一大幫遊客

看過最多自畫像的應該是荷蘭的畫家愛倫勃朗,看過的歐洲大美術館都有收藏他的自畫像,數量很多,跨越了他各個年齡段,從意氣風發的青年時期到垂暮的老年,當時在烏菲齊看到的時候還覺得挺唏噓的。

還有弗蘭德斯的畫家凡.戴克,之前普拉多美術館辦過一個叫EL JOVEN VAN DYCK的展,有一幅他青年時期的自畫像。

還有我很喜歡的盧西安.弗洛伊德,20世紀英國的表現主義畫家,看姓氏覺得很熟悉吧,我記得他是那個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孫子(要是別的親戚關係的話麻煩糾正我......)

(因為是20世紀的畫家,所以有照片可以對比一下本人和自畫像)

最後跑個題說個中國的畫家,明代後期的著名肖像畫家曾鯨,字波臣,所以他這一派的風格也稱作波臣派(明代畫派實在太多........)。的他的肖像畫受到西洋畫影響,用淡墨暈染,五官的描繪非常寫實,可惜一直沒機會看真跡,(沒印象有曾鯨的自畫像,要是哪位知道麻煩告訴我!)

明代名醫張卿子像

明代詩人葛一龍像

我最喜歡的是這張王時敏的畫像,王時敏也是明末清初的著名畫家,四王之一,也是萬曆年間首輔王錫爵的孫子。這畫真是我心目中古代文人仙風道骨的典型~~~~~


光明正大的自畫像當然每個畫家都人手n份,文森特·梵高、勃朗·馬爾曼松·里因、雷諾茲、弗里達·卡羅等尤其留下數量可觀的自畫像。

但是要知道有許多畫家不僅給自己留下了數以百計的自畫像,還經常喜歡把自己的畫像插到自己的作品裡當吃瓜群眾,這才是愛自畫像的終極。

▼倫勃朗(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夜巡》

圖片來自維基,附傳送門,點擊可無限放大查看

其他答案里提到的倫勃朗,一生留下600多幅油畫,300多幅蝕版畫和2000多幅素描,幾乎畫了100多幅自畫像,而且幾乎他所有的家人都在他的畫中出現過。

在自己的代表作《夜巡》中把自己畫成了一個士兵,混入了阿姆斯特丹城射手連隊。

▼ 大衛(Jacques-Louis David),《拿破崙一世加冕典禮》

圖片來自維基,附傳送門,點擊可無限放大查看

為了達到逼真的效果,大衛把畫中許多人請去作過模特兒,對於滿是刺繡和金飾的服裝,畫家也作了一絲不苟的描繪——驕橫一世的拿破崙,畢恭畢敬的約瑟芬,遭到脅迫而無可奈何的教皇,畫家雅克·路易·大衛被發現在看台上佔有一席之地....以及如此宏大場面中的每個角色,都鮮明生動,決無雷同。

拉斐爾(Paffaello Sanzio)《雅典學院》

圖片來自維基,附傳送門,點擊可無限放大查看。

全畫以縱深展開的高大建築拱門為背景,大廳上彙集著不同時代,不同地域和不同學派的著名學者,有以往的思想家,也有當世的名人。他也把自己畫進了畫里,就在畫面的右邊,一群學者拿著手裡的地球儀在激烈地討論著,但是拉斐爾在旁邊漠然地看著畫外。

▼ 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大衛手提戈利亞的頭》

圖片來自維基,附傳送門,點擊可無限放大查看。

在這幅給教皇的聖經故事畫《大衛手提戈利亞的頭》里,卡拉瓦喬畫了大衛殺了巨人,手裡提著巨人的腦袋,那個腦袋就是卡拉瓦喬以自己為模特畫的。

戈雅(Francisco José de Goya y Lucientes) 《查理四世一家》

圖片來自維基,附傳送門,點擊可無限放大查看。

這是西班牙畫家戈雅為國王查理四世一家畫的畫。注意畫面左後方,有一個灰暗人影隱沒在背景里,那就是畫家本人。

隨時補充更新...也歡迎大家評論討論~

——————

10.31根據評論補充:

▼德拉克魯瓦(EugèneDelacroix) 《自由領導人民》

圖片來自維基,附傳送門,點擊可無限放大查看。

在自由女神的左側,有一位頭戴高帽、手持獵槍、的資產階級裝扮的男性,他沒有自由女神的表情建議,也沒有周圍民眾的群情積分,他站在屍橫遍野的革命之路,神態凝重又憂慮、姿態穩定又謹慎。

有些評論家說這就是德拉克羅瓦本人,有些評論家說不是。在此我附上法國畫家尤金為德拉克羅瓦繪製的早年畫像,是與不是,我們不做定論。

波提切利(Botticelli) 《三博士朝聖》

圖片來自維基,附傳送門,點擊可無限放大查看。

畫的主題是文藝復興時期繪畫中最常出現的主題之一:三個國王或稱東方三博士,來到伯利恆向初生的基督表示敬意。

波提切利作品裡朝拜聖嬰的崇拜者,很多實際上就是美第奇家族的成員(美第奇家族是他的主要資助者),畫面上那個抱著孩子的腳的最古老的賢士,是科西莫.美第奇,最左側的是茱莉亞諾.德.梅第奇,右邊黑衣紅斗篷者是洛倫佐的父親,他們圍繞著聖母與聖嬰。
而畫面最右側身穿金色絨袍,淡淡地看向畫外的人物則被普遍認為是波提切利的自畫像。

引用自:totallyhistory.com

委拉斯凱茲Velazquez) 《宮娥》

圖片來自維基,附傳送門,點擊可無限放大查看。

小公主瑪格麗特被描繪得既莊嚴又具有掩蓋不住的稚氣,佔據畫面的中心的位置。一名宮女向她跪獻水杯,畫面左邊是正在作畫的畫家本人。畫家把自己安排在這一頗具戲劇性的情節中,使整幅畫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情調。

感謝評論的 @日冬餃子神經望 @林六六

燃生活

精選藝術生活方式

燃生活致力於為追求品質生活的用戶提供精緻的藝術生活方式。使喜歡藝術、熱愛生活的人們在接觸更多高品質的藝術生活方式的同時,提高自身藝術修養,讓藝術浸染生活的每一個部分,為生活增添更多色彩與樂趣。

| 公眾號搜索「燃生活」(ID:iloveran2014)即可預約藝術體驗活動 |


說到自畫像怎麼能不提弗里達。
以下摘自百度百科:
弗里達大部分的作品描述的都是她自己的故事,畫的最多的題材就是她的自畫像。在這些作品裡,弗里達經常把她自己畫成穿著墨西哥的傳統服飾,周圍是她的寵物和她家鄉許多蔥翠的蔬菜。她的作品總是非常強烈,有時是寫實的,有時是幻想的,表明她的藝術和生活是不可分的,即是奔放的有時悲劇性的。

以前總聽見藝術修養很高的前輩跟我講弗里達,說她簡直是世上最美的女人。
年少不懂事,無法欣賞這樣的「美」
弗里達的美是必須聽聞過她的故事,真正看過她的畫之後才能明白的。
不過和其他藝術家不太一樣的是,我覺得弗里達畫自畫像並非由於「自戀」,更準確一點說並非全部由於「自戀」,藝術創作是很個人的行為,和她的丈夫不同,弗里達是為了自己而繪畫。
畫她自己的生活,無論是悲是喜,她只是在為自己記錄她太過美麗卻充滿悲劇色彩的人生。
個人見解,有不妥之處歡迎指出OWO

附上一張本尊的照片

最後推薦一下2002年的弗里達傳記電影

個人還挺喜歡,應該還是比較真實地還原了弗里達的人生
演員的選擇也很不錯,而且音樂好聽到炸裂!如果想了解弗里達還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多圖慎入)Rembrandt。記錄在案將近100副自畫像,其中著色畫約50,蝕刻版畫32副,素描類7副。(倫勃朗光就是他這裡來的)

下面是其中一些作品

1629年

1634

1652

1659

1660

1669

1629

1634

1639


絕對是倫勃朗,被稱為帶鏡子的畫家-中央美院考研標準題啊,高度的同學進來點個贊再走


必須是兩個「勒」啊,一個丟勒、一個席勒,丟勒上面的答案已經有提到了。

阿爾布雷特·丟勒(Albrecht Dürer ,1471-1528)生於紐倫堡,德國畫家、版畫家及木版畫設計家。
少年時曾追隨父親習藝,他對繪畫表現出特殊的才能,13歲時就能逼真的畫自己的肖像,19歲時為父親所畫的肖像已充分顯示他成熟的素描功力,可與達·芬奇遙相呼應。

丟勒19歲時為父親所作的畫像

也有相關報道稱這也是丟勒年輕時為父親作的畫像。

手持海冬青的自畫像,是丟勒22歲時從斯特拉斯堡寄給自己未婚新娘的畫像,他們當時還沒有見過面,是父母約定的婚姻。自畫像中,他手裡握的海冬青表示的是夫妻間的忠誠,他在畫作上方的題字也表明他將自己的婚姻交給上帝安排。

26歲的丟勒,已經對自己是一名成功的藝術家非常自信。窗外的風景是阿爾卑斯山脈,而他正是穿過了阿爾卑斯山脈從義大利遊歷歸來。回到德國家鄉的他害怕自己在義大利的聲譽在這裡得不到認可,在給朋友的信上寫道:

離開這裡的陽光我該多麼沮喪,在這裡我是名副其實的紳士,而在家鄉我還只是個沒用的寄生蟲!

帶著這樣矛盾的心理,他依然保留著一派義大利的穿戴和做派。畫像中的服裝和帽子時尚而華麗,神情高傲,不過他的擔心是多餘的,因為次年,他便出版了聲名大噪的啟示錄。

埃貢·席勒(Egon Schiele,1890年6月12日-1918年10月31日),奧地利繪畫巨子。
席勒是維也納藝術學院(Vienna"s Academy of Fine Arts)有史以來招收的最年輕的學生,入學時只有16歲。因為不滿學校的條條框框,席勒在三年後輟學。他和其他幾個同學組建了一個名為新藝術集團(Neuekunstgruppe)的藝術團體。在自己的畫展上,席勒遇到評論家和作家阿瑟·羅斯勒 (Arthur Roessler),通過他席勒結識了許多重要的藏家和贊助人。

席勒6歲的畫作 gustav llimt ll cieco

席勒13歲畫作gustav klimt larrivo del temporale

席勒14歲作品richard gerstl autoritratto con busto nudo su sfondo blu

席勒18歲作品richard gerstl ritratto di henryka cohn

席勒20歲作品autoritratton con camicia a righe
埃貢·席勒20歲時便已經達到了其藝術創作的成熟期。1910年創作了首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表現主義作品,隨後又在短暫的8年時間裡創作了許多驚世駭俗的作品。

席勒22歲自畫像autoritratto con alchechengi

席勒的情人,靈感的謬斯女神——威利·諾依齊

《穿紅色襯衣的威利·諾依齊》,1913年

威利·諾依齊和席勒一起度過了從1911年到1915年的這幾年。

他一生畫了100多幅自畫像,這些自畫像中很多是裸露的身體。
席勒最欣賞的一句話卻是:萬物都是活著的行屍走肉。他的自畫像雙眼凹陷,表情痛苦,四肢瘦弱,病態畢露。早期的席勒曾在一位醫生朋友的允許下,到醫院觀察垂死的病人,這些不健康的膚色即來自那些病入膏肓的人。這些自畫像可能不像席勒,但又是真正的席勒。

《斜躺的女人》是埃貢?席勒自1916年後的一幅關鍵畫作,此後一段時間直到藝術家死去,席勒只創作了為數很少的作品。
在這幅畫中,我們可以看到埃貢?席勒早期的著色技術:肉體的顏色先用黃褐色顏料輕輕掃過,再用不透明的紅色和綠色顏料,在關鍵部位如嘴唇和臀部處理為高亮效果。
兩年後,1918年10月31日,席勒因染上瘟疫(西班牙流感)而在維也納去世,走完了僅28年的藝術之路,像流星一樣轉瞬即逝。

文章來自iOART公眾號,生活之上,藝術之外。


http://weixin.qq.com/r/LkR_Zv3E06CsrbkF9xE8 (二維碼自動識別)


必須是倫勃朗啊。
現存的自畫像就有90多幅,算上遺失的作品應該有百幅左右啦。
倫勃朗是一個窮苦的人啊。本來靠著妻子不錯的家境也還算富裕,但後來隨著妻兒的離世家境逐漸敗落,人也變得有些悲觀痛苦,而後來《夜巡》出世又不被人理解,使得他的作品越來越難賣出去,後來只能變賣家產,越來越窮。

(爭議之作【夜巡】)
倫勃朗比較有名的自畫像集中在他窮困的晚年,一般手裡拿著畫筆和調色板,微胖的身材,不修邊幅,顯得有些潦倒。(以下為有些經常比較常見的自畫像)

(青年時期倫勃朗,還是蠻帥嗒)

(中年時期倫勃朗,還是蠻酷嗒)

(晚年時期倫勃朗,這胖老頭是誰…話說這一幅應該最常見-_-#)

(晚年倫勃朗,又蒼老了許多=()


上面答的都很全面了,我只是想補充一句。
喜歡畫自畫像的畫家,一般都比較窮困潦倒。
因為請不起模特,所以只好畫自畫像練手。
真的很不容易的。



不知名,也畫了很多

以上都是 自畫像


倫勃朗 表情包呀


梵高呀~

你看看~ 妥妥的自戀狂


其實梵高是窮啊,窮的請不起模特,只能畫自己……


安迪沃霍


嘻嘻,最近在寫帖子,正好,英雄所見略同,綜上所述的五位我都寫到了公眾號里。我把自己文章也發一遍好了~咩哈哈~~

十四世紀德國最著名最會營銷自己的寒門之子:阿爾布雷特·丟勒

我就是神,我就是唯一的神話。

丟勒出生在一個小村莊,大概他父親喜歡十八銅人,於是照著就生了一窩。丟勒就是十八之子之中最自戀的。自戀不可怕,可怕的是有才。

這是丟勒十三歲時的自畫像,乍一看覺得好像也不怎麼樣。而且這翻著死魚眼不爽的表情,讓人看的很想抽他。但是這幅畫的重點在於,丟勒一筆呵成,半點都沒有改過。那這就很厲害了,達芬奇也不能如此吧!

再之後就是丟勒去美院後畫的,初次看這幅畫的時候真的覺得娘里娘氣的,但卻是當時最時髦的穿搭。這幅自畫像出現的背景是:丟勒的老爸為了給丟勒去和村裡的小芳相親,就讓他畫自己的自畫像。

去了大城市的丟勒很不樂意回去娶村裡的姑娘,但依然要把自己畫的爆帥。心態就是:我不樂意,但是我確實很帥,這是必須要表明的。把自己畫的這麼媚,不知道他是不是想把女人也比下去,讓小芳知難而退。

丟勒最著名的自畫像就是這幅了。為什麼呢?因為當時14世紀的畫家,所有的自畫像基本都是臉的45度角,一個是因為這樣畫顯得立體,另一個就是這樣看鏡子畫自畫像方便點。但是天才守則第一條就是:就是要做和別人與眾不同的事。於是就有了丟勒這一副大正面。而且他首創的把背景圖黑,讓觀者有「哎呀媽呀太逼真了!」這種觀感效果。

這幅畫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表達,仔細看:捲髮、不帶情緒的五官,還有這在基督里表示祝福手勢,難道不是cosplay耶穌?對,丟勒把祝福的手勢指向自己,最主要就是想說:我就是自己的神,我保佑我自己。果然,真正有實力的天才都是屬於:相信自己才是唯一的神話的人呢。

17世紀荷蘭所有畫家的老師:倫勃朗

我不僅要自己畫自畫像,我還要開個學校讓我的學生們一起畫我的自畫像。

倫勃朗可謂是年少成名,23歲就有學徒跟隨他做事。25歲就成立自己是唯一老師的類似「新東方」的那種培訓學校,當時所有荷蘭畫家都是他的學生。自己本身就是靠畫肖像畫起家的,從小就畫自己的表情包。正因為他長期練習畫表情包,他的畫在當時那個年代出名就是因為這種戲劇效果,也導致他接畫單接到手軟。

左:倫勃朗 右:倫勃朗學生:伊薩克·喬德爾維爾

自戀的自己畫自己也就算了,還把自己的自畫像,拿給自己的學生臨摹。

想像一下,你美術老師一天到晚拿著美圖秀秀修過的自拍讓你臨摹,這是什麼感覺,可能會摔筆。不過大師之所以是大師是有原因的,正因為他獨創的畫風裡對光的描繪,人們專門創造了一個名詞來稱呼它作品裡的光線—— 「倫勃朗光」。簡單的解釋就在人物臉45度的地方放一展燈,讓畫像人物更為立體。現世很多攝影技法都有用!

在西方繪畫史中,有三部名作中的航空母艦,分別是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委拉斯凱茲《宮娥》(在《假如十九世紀藝術家們會玩朋友圈》介紹過)、還有這幅作品:倫勃朗畫的阿姆斯特丹的民兵連火槍手隊之《夜訓》。這幅畫有名之處在於,他在畫這幅畫時,把戲劇效果提升到了極致。

然而可惜的是,倫勃朗卻不像前兩幅名畫的作者畫完之後名利雙收,反而是一敗塗地,一腳踏入地獄無法回頭的那種。原因在於,畫作上的每個人都真實存在並且付了相等的錢,結果倫勃朗就突出了中間的人物。還有一位不知名拿死雞的少女,民工團就此打倒了倫勃朗。好巧不巧同時期倫勃朗摯愛的妻子也去了天國打牌。至此倫勃朗一蹶不振。

不過,一蹶不振的倫勃朗,還是堅持為自己畫自畫像。這是他60歲時期畫的自畫像。可能他人生格言就是:痛徹心扉,也要堅持自我,將自戀自行到底。在世63年,畫了一百多幅自畫像,可謂是一部無字自傳了。

十九世紀唯一拒絕畫壇最高榮譽的畫家居斯塔夫·庫爾貝

我不僅是天才,還長得巨帥,

別說帝王,老天又能奈我何!

當一個人有錢有才還有能力,真的是不自信都難。而庫爾貝更是才華橫溢中的佼佼者。那當一個人有才有錢有能力還超有自信的時候,那就要開始作妖了。

看他這幅老夫撩發少年狂的自畫像。正是因為這種浮誇作秀的畫畫表達方式,被當時官方沙龍瘋狂追捧,這裡的官方沙龍就是在《他因考試不及格而開宗立派》那篇提到過的,拒絕莫奈一眾印象派畫家的地方。但是對於庫爾貝,國家都在追捧你,這不就是要上天的節奏?至此創作了一系列的自戀畫作。

可以說,成也自信,敗也自信。庫爾貝拒絕了當時拿破崙三世給他頒發的藝術最高榮譽:榮譽軍團十字獎章。還帶領烏合之眾把人家皇室家族象徵的柱子給連鍋端了。最後亡命天涯,醉死在小酒館裡,夠個性!

夜空中最閃亮的星:文森特·梵高

深井冰就不能自戀了嗎!我為自戀狂!

關於文森特梵高的介紹在《畢加索說:如果他不瘋是我們當中最出色的》有詳細聊過。梵高作為時下大熱門,路易威登搶著要把他的畫加諸包上。說來諷刺,現世的知名火爆與他苦難的一生形成鮮明的對比。

雖然他短短的一生只畫了十年,卻畫了900多張畫,然後至少有五十多張自畫像。這也是對自己喜歡的瘋了呀,梵高畫其他人像都沒有這麼多。不過所有的自畫像千篇一律都是紅鬍子+不高興的臉

最佩服的是梵高在割掉耳朵後,還是給自己畫了幅自畫像。這就是對自己愛的深沉吧。跟倫勃朗窮困潦倒後,堅持畫自畫像如出一轍呢。

不論怎麼講,社會我梵哥,人狠愛自戀啊。

差點和希特勒做同學的怪才王子:埃貢·席勒

我的帥不是你們這些不是妹控能懂得的!

看到這裡,是不是想到了開篇的丟勒?然鵝,他們並沒有什麼關係。不過他卻是梵高的迷弟這是真的,而且還是十足的妹控。16歲時還帶著妹妹離家出走,情節類似那部二次元動畫作品《我的妹妹怎麼可能那麼可愛》!

而且他當時考進的維也納官方藝術學院,是希特勒也想去的進修之地,結果沒考上。如果當時學院收下希特勒,大概這裡就會介紹另外一個自戀畫家,歷史也就改變了,也是造化弄人呢

放一張真人照,這顏值沒有成為出道男團,實在可惜。雖然長的帥,但是他卻不好好畫自畫像,看了他的自畫像,你一定會有打席勒的衝動。但是,跟「不管吳彥祖本人或者其他人把吳彥祖畫的怎麼樣,吳彥祖始終都是帥的」同一個道理,席勒終究也是帥的。

席勒長得帥也就算了,他還十分有才。看到他的作品,大家一定滿臉問號?畫的這是什麼玩意?有才在哪?對,就是這種看不懂的畫風,卻撐起了表現主義的大梁。

別的畫家混到老年才可能成為一個藝術主義的核心,而他十九歲時就得到了。現世也有說他是分離主義畫派的核心。大師就是大師,出名了各個畫派就哭著喊著搶著你說你才是我的唯一。長得這麼帥還這麼有才,簡直是不給其他藝術家留活路。

這五個具有代表性的畫家,每一位在當時那個年代隨便跺跺腳,就可以掀起颶風巨浪的人物。如果放在現代也許可以組成一個F5藝術偶像男團什麼的,隨隨便便一幅畫賣個幾千萬美金的那種。絕對秒殺一切偶像男團的天王男團啊。

https://u.wechat.com/ENO33laKB4mhkGj2faOZr8U (二維碼自動識別)

放張自己二維碼~最近在寫藝術相關的~歡迎交流咯~


大家的答案都太古典了,我來說點現代的吧。

說起自畫像,怎麼能不提起傑夫·昆斯(Jeff Koons)的《天堂製造》(Made in Heaven)系列?整個系列都是以他和他美麗的(並不覺得)性感的義大利色情片演員前妻之間的夫妻活動為主題,包含了攝影、油印和雕塑等各種形式,堪稱自畫像的極致,陳老師的前身。

隨便分享幾張圖,大家感受一下。

(油畫-Jeff in the Position of Adam)

(玻璃雕塑-Couch)

(塑料雕塑-Dirty - Jeff On Top)

(多色木雕塑-Made in Heaven)

選的這幾張都沒有露點(怕被知乎和諧),但原作尺度都很大,從作品上看,傑夫昆斯的潘驢鄧小閑至少佔了前仨。

最後附一張他的標準自畫像(是雕塑,但是英文里都叫Self-Portrait)。

請問還有比他更自戀的存在嗎?


說到自畫像當然要提到自畫像之父 丟勒
丟勒是第一位為自己畫像的德國藝術家,早在13歲的時候,他就畫了一幅自畫像,比達·芬奇著名的自畫像早了20多年。畫作上的題字是後來才加的:「我在1484年對著鏡子給自己畫的,我那時還是個孩子。阿爾布列希特·丟勒。」
哦這是一幅銀針筆素描,這種材料畫上去之後不可修改,13歲的技藝就已經很高超。

他一生中創作了近10幅自畫像,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裡掛著他1498年的戴手套自畫像。他穿蕾絲花邊的白色百褶緊身衣和滾黑邊緊袖外套,頭戴一頂黑白相間的軟帽,捲曲的金棕色長發隨意披落在肩頭。
這時他已經對藝術家的身份進行了思考,藝術家不是手工藝人,做的不是社會低下的工作。

慕尼黑美術館收藏的1500年自畫像上,丟勒第一次採用了正面直視的特殊角度,之前的肖像或者藝術家自畫像通常是3/4側面,這樣的正面角度只用在表現基督的聖像畫上。這位德國文藝復興大師應該是有意引用了耶穌,給自己一個理想化的、超凡脫俗的形象。這不僅出於虛榮心,他早已經意識到自己作為靈感創造者的天賦,也許,他是想捍衛藝術家的造物主地位。拉丁文的題字是在向世界宣布自己是個有文化的人。

倫勃朗
在倫勃朗的全部肖像畫中,自畫像要佔很重要的地位,其數量之多在歷史上所有油畫家中,幾乎找不到第二個。就現藏世界各地博物館的他的自畫像看,據不完全統計也有90幅左右,其中60幅是油畫,20幅是銅版畫,10幅是素描自畫像。按其後來的遭遇以及他變賣家產等情況看,很可能還有散失在私人手裡的自畫像作品。有一位理論家計算過,他每年平均畫兩幅自畫像,那麼,總數要在百來幅以上。


梵高!各種角度各種背景的各種自畫像…


推薦閱讀:

水粉畫和水彩畫誰主流?
為什麼很多畫家都需要模特?
為什麼當代藝術作品中常會出現噁心的,讓人不舒服的意象?
除梵高外的天才畫家還有哪些?他們的繪畫天分體現在哪裡?

TAG:繪畫 | 美術 | 藝術史論 | 畫家 | 油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