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西方歌頌的愛情多是灰姑娘與王子,而中國歌頌的愛情多是白富美與屌絲?
原問題: 在西方文學中的愛情故事都是一個貧窮的灰姑娘遇上一個家境富裕的王子,而中國古代的愛情故事都是一個家境富裕的小姐遇到一個家境貧寒或落魄趕考的書生。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 比如西方童話中的《灰姑娘》、《白雪公主》,中國愛情故事中的《西廂記》、《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牡丹亭》。希望能從各種角度得到解釋,本人特別感興趣的是」中西方文化差異和民族心理差異「這兩個角度。
——我是務銘,補充幾句——
為何外國歌頌劣質女、屌絲女、灰姑娘與優質男、高富帥、王子的愛情;
而中國歌頌優質女、白富美、富家小姐與劣質男、屌絲男、窮小子的愛情?例如,外國的故事:灰姑娘嫁給王子;
中國的故事:牛郎織女、董永七仙女、許仙白蛇、姓楊的與玉帝妹妹、姓劉的與三聖母。
小說《聊齋志異》里,一個落魄窮書生,在一座荒宅古寺,孤獨寂寞,忽然有一個妖嬈嫵媚的狐狸精,推門而入,奔放主動。這是不是底層人民的意淫、幻想、性幻想?
正如日本的動作片,底層的保安、清潔工與時尚女郎、白領麗人,滿足了屌絲男的意淫;
正如韓劇,屌絲女與富家公子、霸道總裁、有超能力的外星人,滿足了灰姑娘的意淫。期望知友們的高見。
補一個紅樓夢版答案:
賈母笑道:"這些書都是一個套子,左不過是些佳人才子,最沒趣兒。把人家女兒說的那樣壞,還說是佳人,編的連影兒也沒有了。開口都是書香門第,父親不是尚書就是宰相,生一個小姐必是愛如珍寶。這小姐必是通文知禮,無所不曉,竟是個絕代佳人。只一見了一個清俊的男人,不管是親是友,便想起終身大事來,父母也忘了,書禮也忘了,鬼不成鬼,賊不成賊,那一點兒是佳人?便是滿腹文章,做出這些事來,也算不得是佳人了。比如男人滿腹文章去作賊,難道那王法就說他是才子,就不入賊情一案不成?可知那編書的是自己塞了自己的嘴。再者,既說是世宦書香大家小姐都知禮讀書,連夫人都知書識禮,便是告老還家,自然這樣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鬟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麼這些書上,凡有這樣的事,就只小姐和緊跟的一個丫鬟?你們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麼的,可是前言不答後語?"
"這有個原故:編這樣書的,有一等妒人家富貴,或有求不遂心,所以編出來污穢人家。 再一等,他自己看了這些書看魔了,他也想一個佳人,所以編了出來取樂。何嘗他 知道那世宦讀書家的道理!別說他那書上那些世宦書禮大家,如今眼下真的,拿我 們這中等人家說起,也沒有這樣的事,別說是那些大家子。可知是謅掉了下巴的話。」
所以說題主連金瓶梅都沒看過?
我覺得這是非常差勁的一道題目。
你自己的邏輯不嚴謹和有限的見識導致了如此擰巴的一個問題和與之完全脫軌的問題描述。
《灰姑娘》(辛迪瑞拉的父親是富商,同時繼母和姐姐們能夠受邀參加皇室舞會又是怎樣一個身份?)和《白雪公主》都是上層出身,《傲慢與偏見》也是階級匹配的產物,根本都不是什麼真正的灰姑娘遇見富裕的王子。你可以說是落魄小姐遇到王子的故事。但這根本也不是「西方文學中的愛情故事」的全部。《遠大前程》不就是貧苦小子和富裕變態小姐的事么?《羅密歐和朱麗葉》也是兩個有錢人家的男女之間的情事啊。《苔絲》呢?《歐也妮·葛朗台》呢?這種裡面的愛情,你都不算愛情故事么?
討論這個問題你需要截取一個更精確的時段更嚴密的範疇,而不是泛泛地說什麼「西方文學中的愛情故事都是」什麼……
同理,我對你對「中國古代的愛情故事都是」什麼的描述也非常不滿意。
但為了表示一點兒建設性,我建議你看看美國人馬克夢寫的《吝嗇鬼、潑婦、一夫多妻者: 十八世紀中國小說中的性與男女關係》(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28442/),他用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18世紀的中國情色小說,其中不乏各種類型的愛情以及男女關係。至少你可以看看他研究問題的方式,再來總結,到底中西方古代文學裡的愛情故事都是些什麼類型。絕對不止一種對一種那麼簡單。
下面的是我修改過的答案,之前的我想了想後覺得存在著邏輯上的毛病,所以我修改了下。
首先我很贊同農民駱逸的觀點,因為給出了一個從是誰寫的角度看問題。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回答那些美麗的富家小姐怎麼就看上了窮小子的問題。但是我對於古代讀書人由於科舉制度書讀多就yy的看法持保留態度。就小說戲劇創作而言,因為被視為是不入流的,所以大半優秀的小說戲曲家都是體制外的文人。以元代為例子,取消了科舉制度,文人的地位大大下降,他們需要文學創作來維持生計,元代的雜劇創作很繁榮。這樣的現象最好可以用明末清初盛行的才子佳人小說來說明。這些作者多半是現實中不得志,所以有精神補償和蘊藉的需要。
其次我們來分析下古代那些年輕貌美的寒門女子「灰姑娘」如何和富裕男子相遇的(甚至說這些男人都算不上是「王子」)不外乎以下幾種情況:婢女,轉正;小妾,轉正;妓女,從良轉正。我想這樣裡面浪漫愛情成分要稀薄的多,寫到文學作品中多半有種悲涼的感覺,如《紅樓夢》中境遇悲慘的趙四娘,甚至會向變態故事發展,如現代小說中的《金鎖記》中的七巧。
那麼為什麼在西方小說中,一些灰姑娘類型的女孩能遇到白馬王子級別的男人呢?而不是中國古代女子這種很委屈的方式呢?我想和她們有一定的自主社交空間有關。簡愛可以外出當家庭女教師,伊麗莎白是在舞會上遇到達西,中國古代貴族小姐不用說是養在深閨人不識,那些底層女性也沒有很多機會結識上層社會男性,再加上門第觀念,所以在現實中,很少有灰姑娘遇到王子的故事。
插一點,從文學史來分析,以《西廂記》為例子,唐代的版本是叫《會真記》,據考證,裡面的崔鶯鶯其實應該屬於寒門階層,而在最後是遭到張生的拋棄。到了王實甫的本子,已經變成了富家小姐和貧窮書生的故事。明代的湯成祖的《牡丹亭》也是官家小姐和落魄書生的故事。以這三部作品為一條線索來看門第觀念和人的自主意識的變遷。《會真記》,故事原型據說是元稹,年輕時候為了仕途拋棄了鶯鶯般「尤物」的女,說明其實在唐代還是很重視門閥出身的,元明時期思想進一步解放,王實甫的寫作動機就是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不過張生和柳夢梅最後還是考取功名,這也算是一種妥協。)關於這點我想說從那麼富家小姐和窮酸文人的戀愛中是可以看到思想解放的痕迹的。
最後還是可以看出中國古代文學中還是鮮有王子類型的男性,尤其是在明清的才子佳人小說中紈絝子弟多半是反面角色,這很值得玩味。
歡迎補充啦。。。。。。。。。。題主這個問題問得也對也不對,首先說說哪裡有問題吧,當然,問題是很明顯的:
首先,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西方歌頌的多是灰姑娘和王子」——題主對此的評論是「真的沒有看到落魄貧困的男主角」——
我抓起於連狠狠打題主!我抓起夏爾?葛朗台狠狠打題主!我抓起杜洛瓦狠狠打題主!我抓起拉斯蒂涅狠狠打題主!我抓起菲利普狠狠打題主!......西方世界裡落魄的男主抱貴婦大腿飛黃騰達,也就是如題主所言「白富美和屌絲」模式真的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薄賽昂子爵夫人指點拉斯蒂涅的時候就說:「在巴黎不依靠一個女人,你就混不下去。這女人還得年輕,有錢,漂亮。」然後拉斯蒂涅就勾搭上了高老頭的女兒,紐沁根夫人黛菲娜,後來一路飛黃騰達身居國會議員,封了伯爵,娶了黛菲娜的女兒,(《漂亮朋友》里杜洛瓦後來也是娶了年長他不少的情婦維吉妮?瓦爾特的女兒)姓氏里堂而皇之地加上了de。而杜洛瓦在發跡後也同樣把自己的姓氏由Duroy改成了du Roy。
《歐仁妮?葛朗台》里,夏爾和歐仁妮的愛情模式簡直是再典型不過的「書生落魄後花園,小姐拿私房錢幫男主求功名」的樣板戲。題主難道選擇性失明?
這種白富美和屌絲模式後來被巴爾扎克和喬治?桑發展成一個著名的主題,「三十歲的女人」。其實早他們幾十年的貢斯當已經在《阿道爾夫》里塑造過這種角色了(埃莉諾夫人)。勃蘭兌斯對此評論說:
這個典型結果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前所未有的世界。其中一切情感、愛情和思想都比少女世界里要強烈得多。
同時他援引於爾?賈南的一段評論:
在今天的小說和戲劇中,我們只有三十多歲的女人,她們明天就四十了。只有她們能愛,能行動,能痛苦,只有她們更富有戲劇性,因為她們不能再等待下去。一個只會哭泣,愛,顫抖,希望的小女孩能派什麼用處呢?我們能把她寫成什麼角色呢?三十多歲的女人不哭,她抽泣,她不嘆氣,她尖叫,她不愛,她讓愛情消磨自己,她不微笑,她嚎啕,她不做夢,她行動!這就是戲劇,這就是小說,這就是生活。
巴爾扎克甚至有一篇小說就叫做《三十歲的女人》。當然那是和本問題無關的內容了。
當然你可以說這不是愛情,只是資本主義的py交易:馬呂斯和珂賽特,夠純潔吧?然而兩人傾心時珂賽特是個戴絲絨帽穿緞子靴的嫁妝六十萬法郎的白富美,馬呂斯還是個沒繼承財產需要和德納第一家租同一層樓的屌絲;唐璜和海蒂,夠美好吧?然而唐璜那會兒是個流亡孤島身無分文一絲不掛時刻會被人販子賣掉的小狼狗,海蒂則是身披金玉嬌生慣養眾星捧月的小公主;《新愛洛伊絲》更是直接歌頌公爵小姐和家庭男教師的愛情。夏洛特·勃朗特的《簡·愛》走灰姑娘和王子套路,而其妹安妮的《女房客》就是徹頭徹尾的豪門貴婦和鄉村少年的靈魂之愛。巴爾扎克「唯一一篇真正描寫愛情」(李玉民語)的小說《幽谷百合》,單薄孱弱的男主與風韻猶存的亨麗埃塔?德?莫爾索伯爵夫人相愛了,純潔如幽谷百合。
而分別時,伯爵夫人給他一封長信,(非常長,與其說是一封信,不如說是一份手稿)當中十分詳細地闡釋了西方的「白富美與屌絲」模式:
您要接近有影響的貴婦人,有影響的女人都是上了年紀的女人,她們會告訴您各個家族的姻親關係和秘密,告訴您迅速致富的捷徑......五十歲的婦人什麼都能為您做,二十歲的少女什麼也不會為您做。您要尊重上了年紀的貴婦,同時無視、奚落年輕女子,把她們的一切當成玩笑——她們要求您對她們忠誠,然而您目前的情況是要別人對您忠誠。
最強有力的證據,則是薄伽丘在早期作品、低配版十日談《愛情十三問》里的第八問:「男人應當選擇家世高於自己的女子,還是不如自己的女子?」而女王(類似於令官)菲婭美達給出的答案,是前者。
所以說題主的問題問得不對。
再說合理的地方。
首先,西方確實有「女性可以高攀,但不得下嫁」的傳統。比如國王娶妻,王后順理成章稱陛下majesty,而女王嫁夫,王夫只稱殿下highness。維多利亞嫁表弟艾伯特,就為艾伯特的名號糾結許久,直到他去世前不久的1857年才賜予其尊號Prince Consort.《傲慢與偏見》里達西的姨媽凱瑟琳,由於其夫路易斯?德?伯爾地位不如她,故她婚後不隨夫姓稱「伯爾夫人」而稱「凱瑟琳夫人」。
當然也是有例外的,比如光榮革命的威廉與瑪麗,就是夫婦共主。16世紀蘇格蘭女王瑪麗,嫁表弟達恩雷勛爵亨利?斯圖亞特之後,賜予其國王之位,貨幣上也同時印兩人頭像「亨利與瑪麗」。當然後來達恩雷色衰愛弛且作死不斷,瑪麗又褫奪其尊號,把雙頭貨幣統統收回不再發行。
至於「中國歌頌的愛情多是白富美和屌絲」,這裡的屌絲,題主大概是想代指「書生落魄後花園」里的書生,以及「賣油郎獨佔花魁」里的秦重一干人物。他們在故事開篇之處確實是屌絲無疑,但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他們有龐大的升值空間。
他們不會永遠都是屌絲,他們必定會憑藉自己的力量走上人生巔峰,隨後迎娶白富美,完成從上車到買票的躍進。西廂記里張君瑞最後「一舉及第,中了頭名狀元」,秦重開篇未發跡時就評他「也是風流好後生」,後來接了賣油鋪子的班,有了資本,自然配娶莘瑤琴。而男主從頭到尾都是屌絲但撈著了白富美且長長久久的,無論古今中外,都不多見。
再補充一點,西方的灰姑娘與王子,本質上也不是low女配高富帥。
首先灰姑娘是富商之女,其次她本人除了錢什麼都有,再次,她去參加舞會的時候,贏得王子青睞的時候,是以一位公主的姿態出現的。
穿上華麗的禮服之後,她看起來是如此高雅、嫵媚、迷人極了。她們都認不出她,以為她一定是一位別國的公主。
所以灰姑娘的故事本質上還是王子配公主,門當戶對。就像《傲慢與偏見》,大家的印象大致是高富帥達西娶碧玉小家女伊麗莎白,但實際上正如女主所說,「他是紳士,我是紳士的女兒,我們門當戶對」。
無論古今中外,門當戶對是愛情故事的常態。
這麼多純胡扯的答案,竟然還有那麼多人點贊成哦,真是吐血,唯一只有 @張林芝 的答案的第二段,還有那麼點點靠譜……麻煩大家學一點點歷史,不要用現代人的思想去揣測古代人好不好!
元明清文人寫愛情劇本小說,必是借情言志,愛情故事本身絲毫不重要,你要看透藏在故事背後,作者抒發的志向——這是從唐代就傳下來的文人風氣,愛情神馬的根本是浮雲,你要是作詩言情,就是單純的作詩言情,那就是下三濫,要讓人看不起的。到了宋朝,文人待遇太好,一度生出了屬「艷科」的詞,以及一輩子流連妓院,死後還要妓女來安葬的柳永這種純」下三濫「的文人,以及趙佶那種爛皇帝。元明清,文人待遇跌至谷底,於是又恢復了古風,寄情言志——試想古代女人地位之低,怎可能有什麼愛情,文人士大夫志當存高遠,怎能被男女私情這種沒出息的小節絆住。
而歐洲的愛情故事,那就真的是愛情故事了,沒什麼大花頭的。
所以,這個問題本身的角度就不對,不能從這個角度這麼分析——這樣一來就變純誤讀了!換個角度來說吧,順便給大家講兩個故事。
很多故事版本不一樣,那就統一從迪士尼的公主系列來說吧。
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灰姑娘、睡美人、小美人魚、貝兒、茉莉、寶嘉康蒂、木蘭。
《冰雪奇緣》里的艾莎、安娜,《勇敢傳說》里的梅莉達。
這裡面只有題主提到的灰姑娘、花木蘭和《美女與野獸》中的貝兒不是正統出身的公主,剩下的主角中寶嘉康蒂是酋長的女兒,也算是出身非常高貴了。就連灰姑娘、花木蘭、和貝兒中,灰姑娘的父親非常富有且英俊,很可能是一位男爵,貝兒和花木蘭的出身稱不上是貴族。
哪怕如此,貝兒和花木蘭也絕不能被稱之為屌絲女。屈臣氏小姐的《美女與野獸》正在熱映,貝兒的設定一直是愛讀書的美貌姑娘,是整個村莊最特別的姑娘。代父從軍的木蘭就更不用說了,更何況木蘭被迪士尼欽定為公主的原因,官方解釋是木蘭的故事屬於神話中關於公主的說法,當然也有人說木蘭被歸為公主完全是因為迪斯尼需要一個中國公主。
反正木蘭最後嫁了一位將軍嘛,也不算王子。
由此看來,童話故事裡大多數都是門當戶對的。
非要想正統屌絲女嫁給王子的故事,我真的一時半會兒想不出來。反倒是所謂的白富美嫁給屌絲的故事能想到幾個。
安徒生的《打火匣》。
講的是一個窮士兵的故事,我記得我小時候看的版本里對這個士兵的描述是又老又窮。以下摘自百度百科。
《打火匣》是安徒生童話故事很有趣的篇章之一,它講述了一位士兵跟一位老巫婆的故事。士兵在老巫婆的誘惑下,通過樹頂進入到了樹洞裡面。裡面有很多燈,還有三個房間,第一個房間里放著銅,有一隻眼睛有茶杯那麼大的狗;第二個房間放著銀,有一隻眼睛像水輪式的狗;第三個房間放著金,有一隻眼睛像圓塔一樣的狗。士兵按照老巫婆的方法,分別進入了每一個房間,他撿了銀就丟了銅,撿了金就丟了銀。最後他帶著舊打火匣和金出來了。他與可憎的老巫婆發生了衝突,他用身上所帶的劍把老巫婆的頭砍掉了。於是他帶著金和舊打火匣進了城,他開始變得不一樣了,有華美的衣服穿,幫助一些窮苦人們,交了很多朋友,這些朋友都說他是一個稀有的人物,一位豪俠之士。但他一旦沒有錢,他就不得不從那些漂亮房間里搬出來,住到頂層一間閣樓里去,他的朋友也不再過來看他。後來,他發現了舊打火匣的用法,在那三隻忠實於主人的狗的幫助下,他又重新過上了有錢人的生活,而且還看到了在銅宮中生活的寂寞的公主,經過一番波折,士兵當上的國王,也娶了心愛的公主。
說實話我一直想吐槽這個故事……這裡面的士兵真的是純屌絲……巫婆請他幫忙進樹洞拿東西,金銀財寶都不要全部歸士兵所有,只要一個打火匣。士兵拿出來之後,非要問人家打火匣是幹嘛用的,人家老巫婆不說,士兵一氣之下就把老巫婆的頭砍掉了。
當然,如果士兵把打火匣給了巫婆,巫婆說不定會用打火匣的魔力殺掉他,但這也不是你殺人家的理由啊。。
後來的公主也是他搶過來的,他和狗說想見公主,狗就給他背過來了……Excuse me?
格林童話《十二個跳舞的公主》。
大概是講有一個國王有十二個漂亮的女兒,她們都在同一個房間睡覺。每天她們上床睡覺後,房門都會被鎖起來,但第二天早上起床後國王會發現她們的鞋子都磨破了,就像跳了一整晚的舞似的。國王通告全國說誰能解開這個秘密他就可以娶他最喜歡的一位公主為妻,還可以繼承王位。中間的故事我就不複述了,感興趣的人可以去百度一下看看,總之,後來一位在戰爭中受傷的老兵解開了秘密,娶了大公主,並且繼承了王位。
以上兩位主人公,參加戰鬥,無勛無爵的回來,甚至什麼都沒幹就娶了公主繼承王位,這也算是白富美和屌絲男的故事吧。
所以說,很多答主們的分析也是有道理的。但最重要的,題主得出這個結論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信息不對等導致的喲。
首先問題中的「都是」肯定是不準確的,我就不吐槽了。琵琶記里的趙五娘,千金記里的韓妻,白兔記的李三娘等等,都是貧賤夫妻,窮苦出身嘛。
除了已有答案中說的作者和讀者取向的問題外,我想說說婚姻制度上的問題。
我們國家古代的婚姻制度和西方不同,西方較早就是一夫一妻制了,而我們國家長期以來是一夫一妻多妾制,當然某些情況下還允許有平妻的存在。在這樣的制度下,女子出身如果不夠,就算遇上了王子,公子,對不起,你也就是個妾的命,這很難發展出一個happy ending的愛情故事吧?而且文化上又是提倡女貞女德的,也不會允許大量文學作品鼓勵貧家女子想著去富家做妾,事實上,做妾的結局往往也不太美妙就是了。所以女子一飛衝天的夢想,往往也要寄托在丈夫考取功名,為其贏得「五花官誥」。而這種故事都是一上來就兩人成婚了,基本沒啥發展愛情的空間。同樣,我們國家哪有多少愛上窮小子的故事呢?都是愛上狀元或者准狀元的好么?相當比例的小姐嫁給窮小子,都是因為一開始就看中他能獲得功名。。。。都是嫁給儲備幹部的,而且是中央儲備幹部啊。。在這中間,門當戶對概念和一夫一妻多妾制都是有重要影響的。
不太同意@獨眼的看法。
近來重讀《紅樓》,曹雪芹看似無意的一句話,脂硯齋點評一下,便道破了這種千古以來存在的心態:
雨村見他回了頭,便自為這女子心中有意於他,便狂喜不盡,自為此女子必是個巨眼英雄,風塵中之知己也。
引自:《紅樓夢》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 賈雨村風塵懷閨秀
脂硯齋的評語寫著:
今古窮酸,皆會替女婦心中取中自己。
引自:甲戌側批
為什麼出現這種現象呢?這裡面存在著一個「價值交換」的問題。
古代中國讀書人的第一志願是金榜題名,身居高官,達則兼濟天下。
如果」才學「是貨幣,可以交換,那麼結果如下:
一流的文化人用它去做官,二流的做御用文人寫官方文章,三流的才寫去小說。
要看文章的立場,就要看寫文章的人。
舉幾個例子吧。
「東方的莎士比亞」。湯顯祖,政績斐然,仕途不遇,憤而辭官,後逐漸打消仕進之念,潛心於戲劇及詩詞創作。
《西廂記》的元稹呢?他可不是匡扶正義的主兒。先依附京兆尹韋夏卿,後又投靠宰相裴度,得罪宦官遭貶時,又歸順宦官。
被稱為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梁山伯與祝英台》,明顯是女方家產殷實,而男方是窮書生。(否則梁的老父也不會不同意這門親事了)。
其實戲劇中的「富家小姐「代表的是現實中的榮華富貴,慧眼伯樂。寫書的人一方面覺得自己」詩書滿腹「很高貴,一方面」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在現實中又往往很難實現,於是他們的作品中,必然流露出的強烈自尊心,書中的家財萬貫,貌美如花的小姐都是因為」才學「而痴心委身於這些書生,滿足了他們的補償心理。
這就是中國文學」小姐救書生「的病態癥結所在。
而西方的文學中,大多是比較平等的。男人們還有點羞恥之心。
《簡愛》《灰姑娘》是男強女弱。
《羅密歐與朱麗葉》是兩家平等。
最有名的小白臉,《紅與黑》當中的於連吧。他最後還是醒悟了」心靈的愛情「大於」頭腦的愛情「。
因為人家女權很早就萌芽了。沒有這種中國讀書人奇怪的糾結心理啊。
華盛頓和乾隆是同一年死的,明顯兩個文明發展的不一樣啊。
所以,問題本身提到的「在西方童話中的愛情故事很多都是一個貧窮的灰姑娘遇上一個家境富裕的王子……」這句話,是一種對中西方文明的獨到的概括。
你猜猜看王子辦宴會的請柬為啥會送到灰菇娘家?
灰姑娘她爹也是貴族來著,有資格參加王宮舞會來著。
你知道儺送二老和翠翠嗎?
ps 男貴女賤也許不是西方特徵的很好歸納,女貴男賤可能是一種東西方都有的模式。特別的,在古代中國,貧家女子,收了做妾便好,除非此女有什麼值得大書特書的貞潔或者怒沉百寶箱的事迹。 況且,小戶人家尚且自足的,多也不會將女兒送去豪門做小。門當戶對還是主流。
西方不見得窮小子/沒落騎士救公主的事兒就少。無論東西方,男貴女賤男賤女貴的愛情協調,關鍵是雙方財富、地位的差距需要弱勢一方的某一項突出優勢或潛力來平衡,譬如騎士的勇氣,譬如窮書生的金榜題名。
不平衡的,譬如傑克和玫瑰,沒有結果是最好結果。中國古代有科舉制度,所以窮人讀書是出人頭地的唯一手段,窮人讀書人多了,自然寫的YY文就多了,這個參見現在的起點。
西方古代窮人很少有機會接受教育,掌握知識和文字的大多是貴族。貴族吃飽了飯沒事幹的時候,寫點和窮人姑娘的香艷故事也是正常的消遣。題主舉例的幾則中國「民間故事」,實際上都是文人作品。男性文人為什麼更傾向「一個家境富裕的小姐遇到一個家境貧寒或落魄趕考的書生」的主題,答案不言而喻。真正的民間故事,其實腦洞開得更大——富貴小姐算什麼?且看牛郎織女、田螺姑娘、白蛇傳里,天仙妖孽紛紛出動,只為博得人間平凡郎一笑。
最狂野的想像(yy),往往在民間。
問題是:為什麼西方不這樣?
西方童話里涉及愛情的不多,我只對最著名的幾部童話做簡單羅列,以比較男女主角出身。(藍鬍子、青蛙王子、強盜新郎等童話雖有男女主角,但與愛情無關,且多少有點恐怖,不在討論範圍內。)
灰姑娘:平民vs王子
拇指姑娘:平民vs國王
海的女兒:平民vs王子
美女與野獸:平民vs平民
萵苣姑娘:平民vs王子
白雪公主:(流亡)公主vs王子
野天鵝:(流亡)公主vs國王
睡美人:公主vs王子
由此可見,平民女與王室男、王室女與王室男的搭配都有,但王室女與平民男的似乎沒有(或說較為罕見)。這當然有它的歷史原因。在中世紀以來的歐洲,王室聯姻講究血緣出身,公主們嫁的只能是王室中人,但相對的,國王與王子既可以從貴族中娶妻,又可從平民中選情婦(比如現任英國首相卡梅倫,就是英王威廉四世與情婦的後人)。
那麼,西方的男性,難道就不嚮往「一個家境富裕的小姐遇到一個家境貧寒或落魄趕考的書生」這種境遇嗎?
當然嚮往啊,想得口水都流出來了。所以才有英雄傳奇——砍巨龍,救公主的,就是這些人嘛。
答題完畢。
答題後的葉小辛表示腦洞大開:幾百年後,是否會有以下問題——「為什麼中國愛情故事裡,很多都是『一個或幾個霸道總裁,瘋狂追求一個平凡灰姑娘?』」
難道不是因為神聖羅馬帝國那攤子太亂,導致國王、王子遍地走嗎……
一、愛的本質:無意識的心理活動
一百多年前,瑞士有個叫榮格的小朋友,性格怪僻而憂鬱,他將自己分成了兩個人,一號和二號。一號榮格同別的小孩一樣,正常生活學習;但二號榮格卻像大人一樣,懷疑和遠離他人。
這其實就是今天說的精神分裂了,體內有兩個小朋友在爭鬥,所以小榮格經常昏厥。長大以後他戰勝了自己的疾病,並成為無意識理論的心理學家。他研究自己少年狀態的時候,才發現,除了一個現實中正常的自己,其實每個人內心深處還有另一個自己。
他認識到,人的意識就像一個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意識,絕大部分隱藏在了水下面。上面的部分是有意識的心理活動,而下面的部分就是無意識的心理活動。
他發現無意識的心理活動影響我們職業的選擇、結婚的對象、健康的狀況以及我們生活之中的每一件事情,對人的性格和行為影響是巨大的。
人類有意識的心理活動與無意識的心理活動是相反的,就像電影中的野獸一樣,粗野兇狠的表面性格下,實際還藏著一顆如少女般脆弱多情的心。
無論男女,在無意識中,都好像有另一個異性的性格潛藏在背後,說通俗一點:一個男人心中還藏著一個女性的自我,一個女性的心底有一個男性的自我。男性心中那個女性的自我是阿瑪尼(anima),而女性心中的那個男性自我就是阿尼姆斯(animus)。
其實人們在尋找配偶時,正是在尋找自己的心中的阿瑪尼或阿尼姆斯。
二、美女愛野獸:女性心理的負面表達
難道美女心中那個男性的自我就是野獸么?其實,我們心中的阿尼瑪或阿尼姆斯只是童年時代對異性抽象的認識和構想,受到父母及其家庭因素的影響,孩子心中的那個阿尼瑪(或阿尼姆斯)主要來源於對父母的印象。
在無意識心理學中,阿尼瑪的心理意象有正面和負面的表達方式。
在男人心中,正面的阿尼瑪就是女神,負面的就是女鬼、女妖。一個從小受到母親粗暴嚴厲管教的男孩子,長大以後性格上比較內向,但是選擇妻子的傾嚮往往負面的,喜歡不受拘束有叛逆精神的女孩;如果一個男孩子受到母親良好引導的男孩子,性格開朗陽光,他心中的阿尼瑪就是正面的印象,喜歡內向溫柔的女孩。
同樣,父親形象對女孩子心中的阿尼姆斯也有決定作用,正面的阿尼姆斯就是白馬王子,負面的就是壞男孩。因為父親性格的不同,所以女孩長大以後有的喜歡「壞男孩」,認為「男人不壞,女人不愛」,有的則喜歡正統的白馬王子。
《美女與野獸》中,美女心中的阿尼姆斯為什麼是個野獸的形象?因為在美女心中男性因素是以負面的方式呈現的。實際生活中,小女孩對父親的依賴是非常強烈的,對除父親之外的男性缺乏信任,當然就會無意識地把追求她的男孩子當成威脅了。
當美女一旦離開父親的懷抱,對父親不再依賴時候,她心中的阿尼姆斯開始由負面向正面轉化,所以,最後野獸變成了王子。而《美女與野獸》的故事反映了女孩子的心理成長過程。
在《人猿泰山》和《金剛》中,漂亮的女主角「菜」為什麼會是狂野的野獸派?其實無論是人猿還是巨猿都是女性無意識中的阿尼姆斯。只不過她們不再是困擾在父親和愛人之間的關係中,而是困擾在自我和現代工業文明之中。
白領女性在一個男性主導的社會環境中生存下去,壓力格外大,女強人們在社會規則下失去了女性的角色本性,她們想衝破束縛,心中的男性意識阿尼姆斯往往是負面、帶有破壞性的,就像野獸一樣渴望自由,所以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的人猿巨猿更能吸引她們,這也代表女性在從現代文明向原始回歸的潛意識心理。
三、中國女神愛屌絲:理想敵不過現實
《美女與野獸》中,美女最後嫁給了王子,皆大歡喜。在西方童話中,管他白雪公主還是灰姑娘,反正最後都有官二代去追求她,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反觀中國的童話和傳說,無論是牛郎還是許仙,娶的老婆都是真正的「女神」。
即便沒有那麼多女神,一個寒酸書生總能遇到一個非人類的女性,年輕貌美且擁有法力,總之全是「白富美」看中了「窮屌絲」的套路。雖然結局往往都是悲劇,但讓我等草根男性讀起來甚感安慰。
中國古代傳統社會是典型的父權、夫權專制的社會。女性哪有獨立的意識?更別提享受愛情的權利了。
即便現在,電視熒屏充斥著《甄嬛傳》《羋月傳》這樣的後宮戲,愛情這個神聖的字眼早就被步步驚心的鉤心鬥角玷污得一塌糊塗了。電視前的男性看得是津津有味,為不能投胎於帝王家能左擁右抱而倍感遺憾。
傳統的東方女子絕不會擁有西方意義上的愛情,她們根本不是愛情專註的對象,只是男性強權下的犧牲品。我們的文化中男性缺少西方人那種騎士般的人格特徵,把女性看作自己的附屬品,等同於權力和金錢的玩物。
高尚一點的女性形象就是「聖母」,強調女人從一而終,貞節牌坊鼓勵她們忘記自己的感情和慾望,乾脆忽略女子的人性。所以,在古代男性專制的文化背景下,即便是君子也容易得直男癌。
如果一個女人想獲得真正的愛情,只能避開夫權專制的現實環境了。所以,衣食無憂的孟姜女和祝英台們,想要追求真正的愛情,就要遠離王謝堂下的繁華。
中國古代的女性也是人呀,她們也需要愛情,在她們的潛意識裡,愛情絕對是不能和公子王孫掛上鉤的。對不起,即便你是王子,也是playboy的代名詞,所以在中國女性的潛意識裡面,心中的那個阿尼姆斯只能是很普通的農夫或者書生。雖然你沒有錢,但是本小姐需要的是愛情。牛郎和許仙只是中國古代女性愛情心理需要的符號代表而已。
但畢竟大家都是飲食男女,現實的無奈下,總要面對柴米油鹽醬醋茶,愛情誠可貴,溫飽價更高,所以最後的結果只能是悲劇。愛情?想想罷了。
四、狐仙愛書生:中國古代男人的無奈
對於中國古代那些可憐的草根來說,特別是那些有文化有理想的窮書生,現實怎麼如此殘酷?富貴了三妻四妾,貧窮了連媳婦都沒有,最多娶一個無法溝通的農婦。白天忙於勞作倒也罷了,晚上只能望望天上的月亮,孤嘆寂寞沙洲冷。這些科舉無望的窮書生的無意識中,是對殘酷現實的悲觀態度。
雖然沒有錢,但是手中有筆呀,於是書生們通過文學創作的形式,把他們內心中的阿尼瑪通過故事表達出來。他們不僅窮,而且很酸,吃餃子時讀他們的故事都可以不放醋。
他們的潛意識裡,還保留著中國文人的清高,很有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的味道:那些追求富貴的庸脂俗粉,俺是看不上眼的,她們都不如非人類的女妖女鬼。所以,古代文人內心深處的女性意向是負面的,《美女與野獸》故事演化成了《書生與女怪》,一部《聊齋》甚是值得品味。
當然,最後女妖們犧牲了自己的感情,成全了書生的美好人生,其心中的價值規範又回到了現實之中,也算是書生們對中國入世的儒家文化的認可吧。這也是古代書生——現實中不可能實現的情景,做個「白日夢」還是可以的。
五、愛情觀早已命中注定
讀到這裡大家會有一個疑問:為什麼古代東西方女性在愛情上會有如此巨大的差距?其實這有深刻的社會原因,童話和傳說反映的是人類剛進入文明的初級階段社會狀況。
中國最早進入成熟的農業社會,男性絕對是種田耕地最主要的勞動力,經濟地位居主導地位,社會角色也居統治地位。而古代西方一直處於半游牧的狀態,放牧對於男女兩性的體力沒有明顯的要求,游牧民族的社會結構比較寬鬆,因此還保留母系社會特點。所以,女性地位相應的要高一些。
這些歷史的特點就通過童話和神話沉澱下來,成為整個民族文化心理的「阿尼瑪」了。其實無論個人的擇偶標準,還是一個民族的愛情價值觀,全是命中注定的,是我們心靈深處的最初狀態在現實的投射。
在戀愛中,我們很難清楚自己為什麼會愛上對方,也許,他(她)就是我們內心深處的那個潛藏最深的自己。所以,愛,不需要理由!
這是一個好問題,但先得承認,我這個不是好答案。
首先得說,古代西方也沒那麼「尊重婦女」。騎士小說里那些「My Lady」屬於上流社會,底層勞苦大眾不興這套,對女人該怎樣還是怎樣。那中國古代也沒那麼不堪,夫妻恩愛的詩篇俯首皆是:「十年生死兩茫茫」讀起來還是很感人的。
至於中國小說里的「女性為什麼這麼猛,男性這麼挫?」,的確有趣的。
織女、田螺姑娘、還有著名的白蛇娘娘,各個翩若驚鴻,為愛捨生忘死不計成本。用胡蘭成在《今生今世》的話說:白蛇為許仙,真是宛轉蛾眉馬前死,都只為人世的恩情。她又是個烈性女子。而她盜取官庫,且偷了天上的仙草,對白鶴童子及法海和尚都是舍了性命去斗,這樣叛逆,也依然是個婉順的妻子,中國民間的婦道實在華麗深邃。
看得我心疼得要死:「姐姐何苦這般?」既然看得我心疼,那麼小說的文學效果就達到了。
我是男兒身,讀這故事,對女主角「羨慕嫉妒憐惜」;作為女兒家呢,讀這個為的是什麼呢?也許是作者用文學把「婦道」提升到極限,起到教化作用。不過,作者自己大概不是有意為之,只不過婦道精神源遠流長,女孩子天天學,男孩子也一樣耳濡目染,待下筆時,自然發揮得得心應手。
用現代的眼光來看這些老故事,難免覺得「這些女人咋這樣傻呢?」但用當時人的眼光來看,此番壯舉怕是會讓人讀得心嚮往之吧?
再往下想,甚至就算今人,也可能還是有不少崇尚此道。
我就親眼見過一個年輕姑娘,斟茶倒水,舉手投足間恍若胡蘭成第一任妻子玉鳳那般溫婉賢惠。一點不誇張,當時兩個楷書大字「婦道」就寫在她頭上!我承認,這種婦道在我眼裡,至少那一刻,是很美的。也許這種「基因」會長久地在中華女性體內流傳,一旦遇上自己特別喜歡的男子,平時再「西化」的女子也可能立時「變得很低很低」,為他願意做任何事。
至於西方小說為什麼沒有這樣大規模的出現這種婦道人物形象,可能是文化原因。我也只能是猜是這個原因了。這是新大陸美國出現的童話,歐洲的貴族只會內部說的法語,反而不會被統治的國家民眾語言
對不起,你說的那些故事不具任何代表性,特別是你用了灰姑娘這個不恰當的例子,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在古代那麼多故事中這兩種模式代表了中西童話故事的標準模式。
下面引用唐代 段成式 《酉陽雜俎》中的一個故事 此故事成書九世紀三四十年代南人相傳,秦漢前有洞主吳氏,土人呼為吳洞。娶兩妻,一妻卒。有女名葉限,少惠,善陶(一作鉤)金,父愛之。
末歲父卒,為後母所苦,常令樵險汲深。時嘗得一鱗,二寸余,金目,遂潛養於盆水。日日長,易數器,大不能受,乃投於後池中。女所得餘食,輒沉以食之。女至池,魚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復出。
其母知之,每伺之,魚未嘗見也。因詐女曰:「爾無勞乎,吾為爾新其襦。」乃易其弊衣。後令汲於他泉,計里數百(一作里)也。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魚,魚即出首,因斤殺之,魚已長丈余。膳其肉,味倍常魚,藏其骨於郁棲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復見魚矣,乃哭於野。忽有人被發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爾無哭,爾母殺爾魚矣,骨在糞下。爾歸,可取魚骨藏於室,所須第祈之,當隨爾也。」女用其言,金璣衣食隨欲而具。
及洞節,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遠,亦往,衣翠紡上衣,躡金履。母所生女認之,謂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覺,遽反,遂遺一隻履,為洞人所得。母歸,但見女抱庭樹眠,亦不之慮。
其洞鄰海島,島中有國名陀汗,兵強,王數十島,水界數千里。洞人遂貨其履於陀汗國,國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減一寸。乃令一國婦人履之,竟無一稱者。其輕如毛,履石無聲。
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錮而栲掠之,竟不知所從來。乃以是履棄之於道旁,即遍歷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陀汗王怪之,乃搜其室,得葉限,令履之而信。葉限因衣翠紡衣,躡履而進,色若天人也。
始具事於王,載魚骨與葉限俱還國。其母及女即為飛石擊死,洞人哀之,埋於石坑,命曰懊女冢。洞人以為祀,求女必應。陀汗王至國,以葉限為上婦。
一年,王貪求,祈於魚骨,寶玉無限。逾年,不復應。王乃葬魚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為際。
至征卒叛時,將發以贍軍。一夕,為海潮所淪。
成式舊家人李士元聽說。士元本邕州洞中人,多記得南中怪事。
我試著提供一個視角:
西方的幻想多停留在獲得巨大的財富上,《百萬英鎊》、《基督山恩仇錄》都是如此。而在中國從古至今,財富所有者一旦脫離政治蔭庇,便會缺乏對財富的自衛能力,舊時的大富之家仍要求子弟讀書不輟便是為此——要想獲得政治地位,只有讀書致仕一途。所謂「士農工商」,士子一直穩居四民之首。
為什麼「富家小姐巨眼識才人」的套路在中國特別流行?說到底,趕考的窮書生雖然一時落魄,仍具有「暮登天子堂」、一朝出將入相的可能性。
按學者吳思的說法,政治能力本質上是「合法傷害權」。在我們這兒,對獲利能力的幻想,不如對加害能力(也是自衛能力)的幻想那麼具有根本性。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 魯迅說的"無窮的遠方 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
※讀完乙一的《瀕死之綠》後,你的感受?
※魯迅的「我的院子里有兩棵樹,一顆是棗樹,另一顆還是棗樹」,文章里的這類句子真的毫無意義么?
※如何理解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些也是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