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面積不大的韓國卻經濟發達?
首先,韓國不是彈丸之地,其國土面積約為10萬平方公里。無論是比起東亞四小龍、TW(
3.62萬平方公里 )都大得多,與我國浙江省面積接近。韓國的發達體現在多方面,但我認為主要的也是基礎的是經濟的發達,韓國經濟的發達又是在戰後幾十年中形成的,所以需要簡要敘述韓國在戰後的經濟發展歷程。
戰後韓國經濟簡史——歐巴的逆襲之路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戰後初期的韓國,那就是「窮的就剩人了」。
1945年,在結束了日本的佔領後,韓國處於美國軍政局的託管下,剛剛從戰爭走出的韓國面臨著如何將經濟社會恢復到正常發展軌道上來的難題,而此時擺在韓國面前的現狀不容樂觀。首先,韓國國土中山地和林地佔67.2%,河川及其他用地佔10.1%,耕地僅佔22.7%。資源匱乏,資源自給率低。
其次,日本在殖民期間採取「南農北工,南輕北重」的經濟發展策略。1939年,韓國(當時是朝鮮南部)生產了85%的紡織品和89%的印刷出版品,北部生產了82%的化工產品和90%的金屬產品且92%的發電量集中在北部。且自然資源分布不均衡,北方佔據大部分資源。
朝鮮半島南北雙方主要礦藏量對比
數據來源:張東明韓國產業政策研究。經濟日報出版社 2002.5
第一階段 混亂、饑荒和戰爭
戰爭結束後,隨著在韓日本人撤離,以前來自日本的生產所需的資本、技術、技術人員也相應撤離,使得韓國的工業生產停頓。並且失去了日本、中國、北朝鮮等原有市場,生產處於停滯。
戰爭結束後,來自國外、北朝鮮回國人員使得人口驟增。這個時候韓國人口約為2100萬人,同期的北朝鮮約為900萬人。戰爭期間的貨幣的超發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生產不足加之人口暴增使得情況更加惡化,國民經濟處於崩潰的邊緣。
恢復時期
這一時期的韓國經濟處於戰後恢復之中,其中來自以美國為首的援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1946到1961年,以美國為首的外國援助總額達31.39億美金,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食物、被服、生產原料等援助。解決韓國人吃飯問題的是1949年的土地改革,改革採取「有償收購,有償贖買」,有一半左右的地主土地被分配,但是朝鮮戰爭的爆發終端了改革。
一場戰爭 ---------- 再次被打殘(1950-1953)
戰爭的慘烈程度我覺得不需多說。韓國在這次戰爭直接損失達到31億美金,大量基礎設施遭到破壞。
第二階段 起飛前的準備階段(1953-1961)
這一時期,美國因為冷戰原因加大對韓的援助,韓國利用提供的紡織、農業、造紙、肥料等原材料發展起了以「三白工業」為代表的輕工業。 這一時期的發展戰略是「進口替代」,用國內生產最大化的替代進口,以滿足國內的需求和減少進口。這一時期,在美軍政當局的指導下,韓國政府將大型工廠設備等生產設備低價轉給私人,因為當時政府的FuBai等原因,這些生產設備被少數人接手,這成為韓國財閥形成的起源。
這一期間,在「進口替代」和國外援助的幫助下,韓國的紡織、製糖、糧食加工、玻璃、水泥等產業取得了一定的發展。1953到1962年,韓國的年均國民生產總值增速為3.7%。
韓國三產業構成變化 單位:%
第三階段 起飛吧——韓國經濟
1961年,朴正熙軍事政變上台,經濟開始高速發展。
1962年,韓國政府制定了「一五」計劃,主導思想仍然是進口替代戰略,但因為國內市場有限、技術落後等原因,在1964年,調整為出口主導戰略,這一戰略一直被韓國政府貫徹,這是因為韓國自身市場有限等原因所決定的。「一五」期間,韓國GNP年均增長7.9%,人均GNP從60年代初的94美元增長到125美元。這一時期外資對韓國的經濟發展已經起到很大作用,占「一五」投資總額的54.2%。
「二五」計劃時將經濟發展指導戰略最終定為「出口第一主義」。根據國內人口資源豐富的特點,將輕紡工業勞動密集型產業作為主要出口產品。以輕紡工業的發展帶動國內相關產業的發展,解決國內的失業問題。輕紡、煙草、傢具、食品、服裝鞋帽等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創匯以進口原材料和生產設備以及引進技術,著手開發鋼鐵工業和石油化學工業,為下一階段的工業發展打下基礎。「二五」期間,韓國GNP年均增長率為9.8%,出口年均增長35%。失業率也降到了4.5%左右。
這十年快速發展的原因有:
1 國際環境有利。1965年,韓日關係正常化,日本的經濟結構轉型,韓國承接日本遷出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這一階段,以美國為韓國敞開市場。國際能源價格低,美元匯率低,美元利率低的「三低」的有力環境。
2 政府制定的經濟發展戰略適應國家經濟要素稟賦。人力資源豐富且人力素質佔優勢(韓1949年推行6年義務教育)
3 政府大力支持。政府在政策、財政、稅收、金融等各方面支持出口產業。
4 利用外資,韓國採取的是直接借貸為主,外資投資為輔的方式。
飛的更快的十年
為了調整經濟結構,適應國際形勢新變化。韓國政府將「三五」計劃的發展重點放在了資本密集型產業上,重點從以前的化肥、水泥、纖維轉變到鋼鐵、造船、機械、汽車等重化產業。同時繼續發展電力、交通、運輸、通信、保險等社會公用事業。擴大對教育、住宅、衛生福利設施的投資。
1970-1982韓國人均GNP變化
韓國1973-1983產業就業構成變化
這一時期的韓國從工業化中期進入了工業化後期。
1960到1980年韓國霍發曼比率變動
霍夫曼比率:早期工業為4-6;中期工業為:1.6-3.2;後期工業為0.6-1.5
第四階段 均衡發展(1982-1991)
在經歷了經濟危機後(在第二次石油危機期間,韓經歷過一次經濟危機),韓國再次邁上了產業調整之路。樹立了「技術立國」的目標。「五五」計劃的重點是發展精密機械工業、電子工業、知識信息產業等技術知識密集型產業。同時發展上一個十年的重點產業,增強其競爭力,達到出口創匯的目的。淘汰落後產能。
這一次的五年計劃與以往四次五年計劃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由以前的增長第一的非均衡轉變為對整體資源進行重新分配的均衡發展。從增長第一轉變為穩定第一;改變以往的赤字財政,廉價貨幣政策,實行緊縮財政,降低通貨膨脹;從以前的快速發展追求規模,轉變為增強企業效率,提高生產技術,改善產品質量;減少政府的干預,擴大市場在產業發展中的作用。
這一時期經濟發展促進原因:1 國際上出現的三低現象; 2 政府政策引導。在產業上實行的自由化方針,放寬了對企業的限制,鼓勵中小企業發展。外資的直接進入也促進經濟發展;3國際收支狀況改善。國內儲蓄率上升支撐投資需要。
韓國1980-1991產業構成比變化
韓國就業構成比變化(1980-1991)
第五階段 新經濟
這一時期的韓國政府抓住世界科技革命,重點發展半導體、電子科技、生物技術等高新科技產業。面對冷戰後國際新局面,加強與新興經濟體的經貿聯繫。
1992年,韓國GNP約為中國的80%,被xiaoping作為警醒國內阻礙改革開放的例子。
1995年,韓國人均GNP達到10163美元;1996年,韓國加入經濟合作組織,正式成為發達國家。1997年,韓國的經濟規模相當於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三國總和。
---------------------------------------------------------------------------------------------------------------------------------
總結一下韓國戰後三十年高速發展原因
1 國際上產業分工。以美、日為代表的發達國家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尤其是1965年,韓日兩國關係正常化後,正是日本產業轉移的時候。其次,美國的支持,對韓敞開市場,幫助了韓國在前十年的經濟起飛。
2 出口導向的戰略。韓國政府根據自身特點,制定這一戰略。韓提出「出口第一主義」。
3 政府主導。在國內市場機制不完善,國內資本積累不足的情況下,韓國政府大力支持,從財政、金融、行政各方面支持。另外高效率的行政隊伍,高素質的智囊團體,在制定和執行國家發展戰略上得到很好體現。
4 重視技術與教育。韓國政府一直重視技術的引進,不過也造成基礎科學落後,但進入新經濟時期後,這一情況有所改善。教育上,根據國家發展戰略制定教育戰略,重視基礎教育與職業教育。教育開支在財政開支比重較大,除此之外,作為儒家文化圈國家,國民普遍重視教育。
5 積極引進外資。大膽對外借貸,初期企業信用不夠,政府出面擔保。外資在國內儲蓄長期不能滿足投資需要的情況下,對經濟發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6 重點發展大企業。積極培育大企業,提升其國際競爭力確實起到了設想的作用,但後期也導致很多問題。但其在經濟發展初期的作用不能忽視。
暫時先寫這麼多了,有什麼不足後補。歡迎指出不足與錯誤。
二戰後,韓國經濟比朝鮮還落後,且落後得多。到1960年韓國人均GDP還不到朝鮮1/3,直到1970年才追平朝鮮。
1961年,韓國農村的典型建築
之後,韓國一路絕塵而去,增長曲線就像這30年的中國。韓國崛起的過程,和新加坡、台灣、香港、包括近30年的中國大陸,有很多類似點。
對於韓國經濟騰飛原因,簡單說就是:強人體制+勞動密集產業+美日資本+越戰中東等具體因素。韓國峨山政策研究院院長咸在鳳的這篇文章可以說明問題:
咸在鳳:中國從韓國的崛起中能學到什麼?
韓國成功的有利因素
咸在鳳:顯然這麼說可能政治不正確,但其實很簡單,如果你喜歡自然資源,喜歡資本、技術,並嘗試建立一個國家,你必須有能力把人調動起來,必須把有限的資源集中起來,這意味著機會不是均等、廣泛地流動,你必須選擇。誰來選擇?選擇誰?選擇什麼領域?通常都是不公平的,本沒有什麼絕對公平存在,特別是當資源貧乏時。
這也是為什麼韓國像別的國家一樣,在1960年代初期開始這麼做。我覺得可能有兩個因素促使韓國成功,儘管幾乎所有欠發達國家都有「獨裁」,它們都試圖集中資源,不可避免地不公平,導致很多腐敗和不公正現象的發生,但是卻沒有走向繁榮。只有極少數經濟體成功了,韓國、中國台灣、新加坡,當然還有中國大陸。
我覺得韓國成功有兩個因素。首先,朴正熙(朴槿惠之父)做出了正確的選擇。這很諷刺,一位將軍通過政變攫取了權力,但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減少對軍事的重視。朴正熙之前的生涯都圍繞著軍事,但當他掌權時,卻將重心放到經濟上。這很不同尋常,不做軍隊擅長的事情,不是簡單地傳授軍隊的組織能力,儘管他也這麼做,但他能夠將之與創業精神相結合。更特別的是,他實施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政策,當時幾乎所有的發展中國家都是以進口為導向。
當你有了創業精神,並掌管一個面臨抉擇的國家,自然需要有所借鑒。我們知道朴正熙從哪裡吸取經驗。他曾參加關東軍,在偽「滿洲國」目睹了日本的重工業建設。這些殖民建設對日本來說是難得的經驗,戰後,日本自身也通過重工業建設取得了經濟上的成功。朴正熙當然也有對國家的願景,即達到一個重工業國家的水準。
在關東軍服役的朴正熙
幾乎從第一天起,韓國人就知道朴正熙渴望經濟大發展。就在zb後,他逮捕了所有大企業家,包括三星集團的創始人李秉喆。朴正熙與他們達成協議,只要他們保證沒有腐敗並且引進國外資本,就放他們走。他真的強迫他們這樣做。
另一個有利因素是美國。美國是非常慷慨的盟友,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市場,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在生活水平,或任何其他方面接近美國。它的市場似乎是無限的,不管多少我們出售多少罐頭食品等,美國都能「吃下」。在商品供應、防務和開放市場方面,美國非常慷慨,我們很幸運。
1961年,漢城市中心
1961年,漢城河邊的破舊建築
朴正熙為求資金強力推進對日談判
接下來我想談兩段插曲,並不只是因為這兩次插曲的主角做出了明智的決定,而是從中可以看出他們如何在很多類似事件中發揮作用。
第一個插曲發生在1963-1965年。朴正熙當時急需資金來發展經濟,但他不知道從哪裡能要到錢,沒有人願意借錢給韓國,因為韓國太窮了。那麼如何克服這個難題呢?他向日本尋求幫助。
日本曾殖民韓國數十年,因此從1945年韓國成立到1965年,我們一直拒絕和日本建立任何外交關係。但1963年,他和日本展開秘密談判,後來事件泄露,整個韓國舉行大規模示威遊行。朴正熙不得不頒布戒嚴令,來控制示威活動,一切都是為了和日本談判。不管發生什麼,他都要推進談判!
後來韓國得到了賠償金,可這仍是很複雜的問題。從法律上來講,我們認為這是日本彌補過去罪行的賠償金,但日本從未承認賠償。這筆錢實際上是按個體嚴格計算的,賠償給強迫工作的勞工、壯丁等。但日本宣稱這是欠薪賠償,發給當初被迫無償勞動的工人,他們還為此出台了一項法律合同,但對我們來說這就是賠償。這個故事在韓國家喻戶曉。
我們得到了這筆錢,但是朴正熙並沒有將它分給應獲賠的個人,而是拿去做投資。他最終幾乎把所有的錢投資到鋼廠、高速公路和船廠。不公正是隨處可見的,這些賠償金對促進個人的自由、權利,沒有起到任何作用,但是卻讓我們有了連接首爾和釜山的第一條高速公路。那時,韓國的車輛很少,所有人都認為建高速公路是很瘋狂的事情。每個人都問為什麼韓國要鋼廠?我們沒有鐵礦,從沒有煉過鋼,賣過鋼。船廠也是如此,為什麼人們要從韓國買船?
我想說的是,巨大的權力集中到這個人手裡,他有願景,可以調動所有權力和資源來得到所需的資金。這些資金沒有用於民主,或其他別的方面,而是用於朴正熙認為有利於國家、民族的領域。
他就是這樣起步的。
從越南到中東
然後在1965年,當美國越來越深地陷入越南戰爭時,他們急切地需要需要聯軍協同,這是非常緊急的事情,就像近年美國入侵伊拉克時一樣。美國滿世界遊說,希望其他國家派兵,支持美國在越南的行動,但幾乎沒有人願意,除了韓國。
這有兩個原因。首先,朴正熙真心認為美國在朝鮮戰爭時曾經幫助過我們,所以我們應有所付出;其次,他知道如何汲取巨大的回報。所以當時的美國副總統赫伯特·漢弗萊訪韓時,朴正熙和他進行了艱苦的談判,需要派多少軍隊,作為交換,我們能得到什麼,如我們可以建什麼,可以製造多少軍需品?同時,韓國的公司將獲得所有的特許證,建造軍營、公路,任何美軍要在越南建的東西,韓國公司率先獲得特許。
韓國軍隊在越南
所以越南戰爭是美國「為韓國人打的」,就像朝鮮戰爭是美國「為日本人打的」。韓國藉此獲得了巨大的經濟發展,韓國航空、現代公司等都是在越南起步的。這是第一次海外投機,和美國交易,都是很好的經驗。
當然,在1965年至1972或73年間,任何時候差不多都有5萬韓國軍隊在越南戰鬥,很多人死去,所以韓國左翼人士批評說我們成了僱傭兵,我們的確如此。但我們確實有所得,因參戰而有了各項建設的機會,企業得到發展,技術和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得到提升,等等。
這是巨大的一躍。後來由於越南局勢崩潰,美國真的懼怕共產主義席捲亞洲,所有人都認為韓國會成為下一個,包括朴正熙自己,他非常恐懼。美國開始談論撤軍事宜。1970年代初,美國這樣考慮的原因很有意思。美國的政策制定者不斷爭論,認為美軍不能被捲入另一場在亞洲大陸上的戰爭。他們看了一圈,覺得下一個肯定是韓國了,便說現在就不得不撤軍。
所以,他們撤軍根本不是因為厭惡朴正熙的獨裁,不是因為韓國不能支持人權鬥爭,實際上都是出於地緣政治的考量。
那段時間對韓國來說非常艱難,事情開始崩壞。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使經濟更加惡化。由於在越南的經驗和輕工業,我們的經濟剛剛開始抬升,但是別忘了,我們仍然比朝鮮窮得多、窮得多。1976年,我們的人均收入仍然只有354美元,遠遠落後於朝鮮。
朝鮮曾底氣十足地宣傳自己的工業成就,圖為朝鮮半島工業分布圖,來源:《朝鮮的真相》(Facts about Korea),朝鮮外語出版社,1964年
越戰之後,面對國內外的經濟危機,我們該何去何從?
隨後就是我要講的第二個插曲。當時,現代汽車公司的創始人鄭周永開始在越南辦公司。韓國人也漸漸知道哪裡有錢了:中東!鄭周永說我們必須去中東,然後他去了,還帶去了所有在越南獲得的建設裝備。每個人都問這是要做什麼?中東人已經快被石油美元淹沒了,他們想花錢,他們想要建一些東西。因此1970年代,那裡開工了大量建設項目,許多韓國人都去了。
所以到70年代中後期,最高峰時有100萬韓國工人在中東沙漠工作。到現在已經有40年了,那是我父母都沒趕上的經歷,他們那時候還是孩子。那些人在中東沙漠,在軍營般的營區里辛勤工作。人們常常說韓國企業成功的原因是,韓國人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在異域大沙漠中,在沒有酒的情況下,以軍隊般嚴格的紀律,連續工作兩年的民族。
70年代,中東很多大項目都是韓國建的,如1976年的迪拜石油精鍊和儲油罐項目,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單項工程。那時候,韓國在建築界沒有什麼地位,我們通常只能收到別人轉包的業務。鄭周永參與了投標,和國際大集團競爭,他竟順利拿下了。而他從該項目獲得的資金,甚至相當於當時韓國一年預算的1/3!
這是領導能力、企業家精神的結合,是冒著風險的驚人嘗試。後來我們克服了中東石油危機帶來的困難。1970年代末的時候,現代、三星、LG、大宇等公司都已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事情還是那樣,韓國人依舊不買韓國貨。如果買得到、付得起的話,他們就會去買日本貨。
培訓「產業戰士」
韓國發生了什麼呢?朴正熙推動的、被稱為「發展期」的浪潮滾滾而來。韓國異常關注重工業。1971年,朴正熙走上了重工業化的速成之路,他這麼做的緣由,仍是為了應對安全問題,美國正在退出亞洲,朴正熙說,我們不得不製造自己的武器,而製造武器則需要重工業。
直到1971年,韓國基本上都是輕工業。在朴正熙統治下的最初八九年里,都圍繞輕工業,我們也只有能力做那些。韓國的一個重要出口品是魷魚。我們出口了很多魷魚,還有其他一些海產品。日本買了我們所有的東西。我們沒有製造業,膠合板是我們唯一生產的東西,流程非常複雜,其他的出口品都是初級產品。
年輕的農村女孩在紡織廠遭受剝削,英國曼徹斯特在19世紀經歷過,韓國、中國也經歷了,每個國家都是如此。如何迫使工人們接受低劣的工作環境、忍受安全隱患?韓國只有強大的政府、警察,沒有工會,人們只是不斷地工作、被剝削。我們都經歷過這些。在這個階段,美國不斷指責韓國是專政、獨裁。
主持人:美國自己也經歷過那個階段。
咸在鳳:對。每個國家都有。而且就像前面講的,美國撤軍其實只是出於地緣政治考量。
問題就在於,怎樣擺脫輕工業為主的發展模式。我們發展的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而且技術含量很低。而重工業都是焊接之類的事情,對技術要求很高很高。那麼,從哪裡來的勞動力呢?我覺得這是又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韓國奇蹟。韓國在快速崛起的道路上,政府說,我們要培訓「產業戰士」。於是開始建立職業學校,到處都是培訓學校,甚至開始在監獄引進培訓項目。
因為韓國當時城鎮化率大約為20%,其餘仍是農村,所以很多人中學、高中畢業後,找不到工作,他們不得不去做農民。於是政府建立職業學校,讓他們練習焊接等等,然後開始建工廠。最好的例子就是現代重工集團。朴正熙說,我們需要一家造船廠,誰能給我一家造船廠。每個月,他親自帶領經濟部門和大企業的主管坐下開會。
主持人:所以那些私人企業的行動就像中國的國有企業一樣。
咸在鳳:的確如此。政府把他們看成是國有企業,會資助它們,為任何形式的貸款作擔保,讓它們能夠拿到資金。
但所有人都說不。只有鄭周永說:好,我們來建。他走遍全球搜集資金,可沒有人肯借錢給他。1971年,誰會借錢給什麼韓國去造一家船廠呢?最後,他去了巴克萊銀行(Barclays
Bank)。對方說:我們可以借給你錢,但是首先你要得到一份合同。想想看,鄭周永沒有船廠,沒有資產,沒有造船技工,工人甚至不知道怎樣焊接。於是他四處尋找,最後找到希臘船王Livanos(他還活著,過幾天就要再次來韓國了)。Livanos說,我可以給你一份合同,造兩艘25萬噸的超級油輪。現代集團創始人鄭周永
鄭周永就拿著合同去了巴克萊銀行,籌到了5000萬美元。他帶著錢回去,開始造船廠,造船,培訓工人。同時,派人去日本、挪威,去任何可能的地方學習造船技術。兩年後,造船廠還沒完成,但他們已造好了兩艘船,均交付使用。從1974年起,韓國開始在航運業上處於支配地位。現在,世界上約有40%的船隻是韓國建造的。
我想說的是,在這一速成過程中,奇蹟不僅僅是這些公司帶來的,更是社會轉型帶來的。1971年到1980年,韓國靠那些速成職業學校等等,培訓了200萬工業工人——從零基礎開始!我們培訓了這200萬工人去造船,去從事各種重工業項目。200萬,以典型的四口之家來算,就意味著涉及800萬人口。韓國當時的人口大概是3000萬,也就是約佔人口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在十年內,韓國從一個貧窮的農業社會,變成高技術的工業社會,我們剛開始的時候什麼都沒有,後來湧現出一批具有世界競爭力的重工業公司。
所以,我再次強調,有了願景、創業精神和領導力,奇蹟就會發生。我確定這也是中國正在經歷的。
我就說一點,那就是韓國政府很高效。
1 韓國玩大財團主義,把資源集中在幾個財團身上,利用量大去擠壓對手,使得三星,LG,現代的技術和品牌都躋身國際一流。韓國對面板,dram,半導體產業的細化投資扶植使得他們彎道超車,中國學習了這一點(我說的是學習扶植dram,半導體面板,不是說財團),所以我們現在半導體,面板產業就是玩國家隊,大力扶植,鐵路軌道企業也合併去世界上競爭。
2 韓國當年積極推動寬頻普及率,提升網速,政府在電信基礎設施上投入大批資金,因為信息化可以拉動經濟增長。如今,韓國的寬頻網速全球排第一。中國前兩年也開始跟隨,推出寬頻中國,努力提高網路覆蓋率。很多國家的網路覆蓋率和網速提升主要是市場和電信公司主導,只有中國和韓國是政府主導性的從戰略高度上去做這件事情。
3 韓國對人才培養非常細化。舉個例子,在以色列,除掉菲佣和泰國廚師,人口最多的就是韓國人。韓國政府有個非常變態的計劃,由韓國政府出錢,讓韓國青年到以色列的創業企業實習。韓國最有競爭力的一部分青年,由政府資助,在以色列的創業公司免費給以色列人工作。這些韓國青年英語流利,技術過硬,很有世界觀,不少人漢語也很流利,就算在以色列,他們也抓緊機會和中國留學生交流,以保持自己的漢語水平。他們由政府資助,來到以色列免費給創業公司打工若干年(一遍3年左右,看個人情況),然後再回韓國或者去美國深造(有了以色列創業公司經驗,很容易去美國矽谷的學校)。因為以色列的高新技術大部分是由許多創業的小公司所掌握的,只要你想做,你肯學,上司就充分給你機會。這些優秀韓國青年在此是真能學到不少東西。你看,韓國政府為了國家經濟,為了國家競爭力,做到這個極致。
4 文化產業,1998年韓國正式提出「文化立國」戰略,金大中總統上任之後就宣布:「21世紀韓國的立國之本,是高新技術和文化產業。估計很多國人要是在1998年的時空環境下聽到韓國「文化立國」國策都會笑出三聲:韓國這個三姓家奴,萬年屬國,文化都是拷貝我朝的,有什麼文化,竟然文化立國? 事實結果證明,韓國非常成功,如今韓流韓劇是可以說和英美流行文化,日本動漫文化一道成為全球三大流行文化之一。韓國政府發現,文化產業對韓國國家形象,對韓國工業品輸出(還記得當年oppo,vivo手機起家打廣告都走韓國風路線嗎?),韓國旅遊,韓國美容整容化妝品行業甚至那麼難吃的韓國料理等等都有巨大推動。韓國當年推廣韓劇,國家出面免費把韓劇送給全世界各地去播放(免費的最貴,譬如我們當年自豪把步步驚心劇本賣給韓國,結果優酷用摺合270萬人民幣一集的高價把韓國翻拍的買回來),這一點可以說是開了文化推廣的先河,沒有一個政府有這種眼光和高度。遙想當年中國還是把影視娛樂作為對內的宣傳工具,而不是一個產業,更不是一個有利於其他產業的產業。不過這幾年中國也開始學習韓國政府,由政府和官方公司出面把國產劇往非洲推廣。不過可以看見,推廣面遠小於韓國當年。而且在態度上還是模凌兩可,我國政府是既又想跟隨韓國,又妞妞捏捏,所以一方面中韓文化產業交流大行其道,中國對韓流韓劇韓影門戶大開,另一方面卻又不放鬆文化審核。
Google Trend
紅:日本流行音樂 藍:韓流 綠:日劇 黃:韓劇
而且文化審查不說,在政策上也沒有韓國細緻和專業。舉個簡單例子,為了推動電影出口, 為鼓勵更多的中國電影走向世界,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決定,對在海外市場票房收入達到100萬元以上的國產電影給予獎勵,獎勵金額最高不超過該片海外電影市場電影票房收入的1%。這種爛政策出台我真是無語。簡單講,如果能出口的,你不獎勵,片方也會去出口,而不想出口的,也不會為了這不到1%的獎勵去出口。韓國當年扶植文化產業,細化到專門送人去美國培訓,覺得編劇重要,就專門成立編劇學院。中國現在請韓國或者西方導演過來拍片,政府可不可以規定一下要求片方必須設置一個實習青年導演崗位,跟隨這些外國導演在拍片中進行學習呢? 如果只是開放,而不好好學習,利用開放的機會去培養自己的人才,這種開放效果就大打折扣。如果是韓國政府的話,估計是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的。管中窺豹,這種情勢下,中國文化產業很難獲得韓國那般成功。
所以韓國之所以發達,固然有各種因素,但是韓國政府的高瞻遠矚,專業細化,創新精進絕對是一個重要原因。
-----------------------------------------
很多人說我韓吹,事實上我只是說出韓國政府的一些優點,因為這個問題就是問為何韓國發達。當然或許中國政府是自己想出來的政策,或者是情勢發展必然會產生這些政策,不是跟隨韓國的,但是我們要承認韓國政府是開先河的。譬如我說的韓國政府從戰略高度去主導電信網路覆蓋率和網速升級,而其他國家基本是由市場和公司去主導。譬如說韓國的文化產業的推廣。要知道,當年台灣偶像劇也是橫行東南亞和大陸的,甚至有些台灣劇還輸出到了南美,台灣綜藝也在大陸很火,但是這些都是台灣公司主導,台灣政府基本沒什麼作為。而且另一方面韓國的成功至少給了當時我國決策層信心和經驗吧,譬如集中資源大投入給面板和半導體產業。
至於對於韓國,我其實不滿意國家現在讓韓國在中國大撈特撈,尤其是娛樂產業,開放是對的,但是開放不能太粗放,要有的放矢,要細化規則,開放的目的是為了自己強大,而不是為了開放而開放。譬如開放那麼多韓國演員來演國產劇,拍的時候還要帶翻譯,拍出來一看口型和表演風格格格不入讓人齣戲,還有那麼多綜藝,作為觀眾是無比反感,這樣的開放除了噁心觀眾有啥意義?
對於這一點,我補充說明一下。開放的目的一方面是激化競爭,鯰魚效應促進本土產業進步,另一方面是給消費者帶來利好。但是我們要看到經濟自由和開放度排名里,不乏窮國排的比發達國家還高,然而進步並不快,所以開放並不是萬能的,而是需要適度或者漸進。
而對於消費者,事實上很多韓國偶像的中國粉絲並不希望偶像來中國拍戲,覺得玷污或者毀了他們心中的偶像。雖然最後可能還是會去看去貢獻收視率,但是他們心裡還是不悅的。而我們這些路人就更沒落著好了,不少人還覺得噁心不爽。所以從消費者角度,大力開放韓國明星來拍戲並沒有利好消費者。我提倡的是開放製作團隊來大陸,而不是韓國偶像來中國拍戲或者上比較需要口頭表達的綜藝節目(很多綜藝節目請韓國藝人來還要帶翻譯,連評委都請韓國人,看得真是怪怪的,全球估計也就中國這樣,真是畸形到了極點)。偶像可以開放來大陸唱歌,跳舞等真正刺激中國市場和帶來鯰魚效應的,而不是開放來促進影視產業惡化。
開放促進影視產業,事實上開放韓國製作團隊來競爭是促進。但是,目前中國影視產業最大的障礙就是粉絲經濟,影視製作公司為了收視率把投資都用來搶偶像了,剩下的製作費就很少,這對影視產業損害很大。這種情況下還開放韓國偶像來加旺粉絲經濟,根本就是百害無利。如果不開放境外的這些偶像去演戲,國內電影電視劇拍攝總得需要演員吧,這樣那些名氣小點的本土演員機會就多了,一方面是保護本土藝人權益,另一方面也讓本土藝人曝光機會增多。增加本土明星,本土明星演員多了,價格就下去了。否則影視圈就陷入一種本土藝人出頭機會被剝奪,境外的則輪流來淘金的循環。
-----------------------------------------
有些知友總是覺得韓劇low。其實我覺得有個成語非常好,就是百花齊放,「low」的和高端的都要有。韓劇走出國門的大都是「low」的,那說明「low」的確實有市場。我們的大宅門也好,漢武大帝也好,我必須說是很好,但是很難走出國門。韓劇也有精品,譬如信號,但是大家看看《信號》的影響力和商業價值有《太陽的後裔》高嗎?哪一部戲給韓國賺的外匯高?哪一部戲引導人們去韓國旅遊,買韓國化妝品和各種商品?
再退一步講,如果沒有韓國這些「膚淺劇」打頭陣,提振韓劇影響力,我們有可能去注意到《信號》嗎?《信號》能賣高價嗎?要知道,《琅琊榜》拍的再好,賣給海外也沒幾個錢,因為我們的輸出太弱了。我們的《秋菊打官司》《一個也不能少》得再多獎,留給老外的也是中國農村鄉土陰暗感覺。我們需要百花齊放。
琅琊榜賣到海外視頻網站,點擊率還比不過一部普通弱智的台灣偶像劇。沒辦法,想要看深刻的高端的大家直接去看美劇了,誰給你看亞洲劇。美劇的政治,血腥,情色,人性,犯罪/越獄,我們現階段是不可能,也是被禁止拍出來的,那麼就老老實實學韓國,先拍些愛情/偶像/都市劇打頭陣玩輸出,讓老外熟悉中國的演員,圈粉之後再輸出高端大氣的,那就有人氣了。台灣人本來不喜歡看大陸現代劇的,但是 台灣網友為了追《歡樂頌》 連新聞聯播也一起看了 ,知道為什麼嗎? 因為《琅琊榜》圈粉了啊(在中華圈內,古裝劇還是好輸出的,但是出了中華圈就要靠現代劇偶像劇),打造了王凱這個偶像迷了很多台灣女生,而且劇里還有劉濤以及其他《琅琊榜》的熟臉,所以吸引了很多台灣人看。--------------------------------------------------
今天看到這個實在無語
如何看待 6 月 30 日「蘋果中國區所有遊戲需要廣電總局審批才可上架」的通知? - iOS 開發
首先,彈丸之地這個詞出自《戰國策·趙策三》:「此彈丸之地,猶不予也,令秦來年復攻王,得無割其內而媾乎? 」
我們不妨來看看戰國時期的勢力地圖,一開始三家分晉,就是以韓國勢力最弱,在戰國七雄當中也屬韓國最弱,後期趙國和齊國崛起,而魏國和韓國位處中原,四面楚地,一直被別的國家所壓迫,特別是被秦國擠壓得最厲害。韓國比魏國更慘,直接面臨強秦和強楚的爭奪,又要提防魏國這個亦敵亦友的壞蛋。但是為什麼韓國仍然能夠被稱為戰國七雄之一,比別的一些國家還強呢?
韓國的崛起是因為申不害變革,儘管要比魏國的李悝變法更晚,不過申不害的理論在當時還算比較有成效。他所謂的術治類似於強人治國,強調權術的使用方式,然而對法律制度並沒有更大的變化。後來韓國好不容易出了一個韓非,偏生得不到重用,韓非的法家理論比商鞅、申不害都更加的完善,不能被採用就沒什麼鳥用。只靠一時強盛滅了鄭國。
韓國在變法期間兵器的生產技術有了飛躍性的突破,有「天下強弓勁弩,皆自韓出」的說法,因此當時的諸侯不敢侵略韓國。因此在科技方面來說韓國還有些基本的優勢,四面處敵使得經濟不能平穩發展,在七雄當中,秦國的農業最先發展起來,在各國最佔有優勢,自商鞅變法之後整個國家的經濟水平是其餘國家無法匹敵的。趙國相對來說手工業發展更好,所以更注重於商業,齊國的平均發展最好,況且齊國有鹽,經濟發展上有天然的優勢,可自從樂毅大破齊國之後也是完全落後了。尚有楚國領土最廣,最起碼他們有開放方面不落劣勢,可惜後來被吳國大破。
硬要說韓國經濟發達,那是相對宋國、魯國、衛國等小國家而言。越國科技落後,可以不算在內。---------------------------------
有人說我沒講體育,首先我不了解戰國時期人的體能情況,僅從史料來看韓國並沒出過什麼厲害的大力士,甚至沒有驍勇的名將出現過。反倒是魯國這一小國家出過孔丘這樣的舉重高手。戰車駕駛方面楚國很擅長車戰,而趙國地勢處於平原,大概也擅長御車。楚國方面蠻漢也不少,據說那個項羽力能舉鼎,可惜當時楚國已經被滅。秦武王就更出名了,他就是舉重高手,可惜在一次比賽中他把鼎舉起來不小心砸到自己膝蓋,因此而死。趙國最先胡服騎射,在騎術方面大概能追的上秦國。
Yane的評價,在我看來,公正客觀。
而加藤司的評論,不客觀不說,莫名其妙的夾雜著對韓國人的仇恨。
其實我對現在的日本人種種仇韓心態特別不理解,也對部分親日派國人的言論表示非常不贊同,平心而論,韓國歷史上對日本做了什麼?不客氣的說,日本相當多的制度,技術,都是中國經由韓國傳到日本的,韓國歷史上並沒有對日本發動過什麼戰爭,倒是日本屢次侵犯韓國,從古代到現代一直都有,最搞笑是現在的日本人動輒說在日韓國人如何如何不好,也不想想最初的這批韓國人是怎麼來的,不都是當年日本強行合併韓國後,把倒霉的韓國人拉到日本做苦工?中文網上一大堆造謠在日韓國人的帖子,像孫正義這樣的很優秀的人,就因為是韓裔還動輒被日本右翼罵。
我對這幫日本右翼是充滿不屑的,真打起來又沒那個膽,開個貼滿標語的破車到處招搖倒是很有一手。
日本政府在當年被美軍強制改變前又是什麼樣子?
日本在聯合國進駐日本前期,日本政府,軍部以及壟斷資本,在投降前夕,也就是8月14日,發出秘密指示,要求處理和印尼軍需物品和軍用器材,僅此一項,按照當時牌價高達一千億日元,而這些物資,又立即變成黑市物資,大量拋售,另一方面,從軍人福元津貼和臨時用于軍需訂貨的特別預算中提取了巨額資金,這筆提款,僅僅在八九兩月按照當時金額高達三百四十億日元
但是由於如此非法的投放政府資金,導致通貨膨脹,中央銀行券流通額到12月末僅三個月時間,膨脹了六成。
美軍進駐日本後,長達半年之久,日本政府採取了完全放任的政策,沒有及時分配國家所囤積的物品用來維持人民生活和重建經濟,並且持續不斷的濫用臨時特別軍事預算資金,日本銀行的貸款總額一半是貸給軍需工業的,特別是六大銀行佔比高達90%,結果在戰爭結束當天,日本政府要求銀行允許客戶自由提取存款,同時又允許金融機關為企業提供新的巨額貸款,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國家會變成什麼樣子
日本人在戰後的普遍性饑荒,不僅僅來自於戰爭,日本政府不顧糧食極端不足和生活必需品的奇缺,提早在九月份就撤銷對生鮮食品的管制,又撤銷了對生活必需品的管制,在最需要管制的時候反而全面放鬆管制,加上軍需品大肆在黑市倒賣,各位可以想像當年的場景。
實際上軍需市場一直到美軍徹底佔領日本後,以極其強硬的手段才完全關閉的。
加藤司把當年韓國崛起比作是壓榨韓國工人的血淚史,那看看戰後的日本,在美國佔領軍強力援助下(鋼鐵用的重油,鐵砂,原料煤和糧食大量援助)金融機構以及融資,還成了了復興金融金庫,日本政府強行徵收中水,強制農民以低價交售大米,制定了以一千八百日元為基本工資的新物價,規定物價比戰前增加六十四倍,工資比戰前增加二十四倍,復興金融金庫向煤礦部門以及化肥,鋼鐵等工業部門提供大量融資,占整個工業部門借款總額的三分之一,並且日本政府還從國家預算提取八百五十億以上的巨額資金(占預算總額12%)以價格差額補貼的方式提供給企業,這些錢最終流入到財閥的手裡
由於極度依賴央行的信貸,毫無節制的大規模放貸,直接導致巨額赤字和激烈的通貨膨脹
此期間,日本政府的貪污腐敗也層出不窮,勞工運動此起彼伏,最出名的事件就是蘆田內閣時期的「昭電事件」,各位自行百度一下便知。
朝鮮戰爭是救了日本的命,戰爭開始後,美軍為了籌措更多用於戰爭的物資,給日本下了特需合同,僅第一年,特需合同金額就高達三億三千八百十六萬美元(那會的美元可值錢了),到1953年末的三年半時間,特需合同高達十三億美元,以美元支付的高達十一億一千七百萬美元,而加上美軍以及軍屬在日本國內的消費以及非軍事機關在日本的美元開銷,在1952年和1953年超過八億美元,到1953年末的三年半時間,零零總總的加起來,差不多有二十三億美元。這筆金額有多大?僅1953年一年的美元特需收入,占外匯總收入的38%
這其中還包含了日本女人對美國大兵賣春的一些收入,想起當年日本女人下南洋賣春為日本籌錢買軍艦,還被我國部分人士視為愛國主義,我真是很想笑,如果一個國家已經到靠女人解褲腰帶來支撐國防的地步,這國家算是沒什麼救了。
把韓國的經濟發展批的一文不值,我看日本人也沒好到哪去,韓國人只不過是借貸,日本人發的是戰爭財,發戰爭財比借貸光榮?聞所未聞。未被美軍佔領下的日本,其政府,財閥,軍部的貪婪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再說民主化的問題,這方面日本人還有資格給韓國人上課?我只能呵呵了
光州事件:這就是美國帶來的「自由」嗎?(圖集)
對於年紀大的人來說,恩,頗為眼熟的感覺,我也是,當年光州事件韓國人爭取民主的時候,美國人一屁股做歪,反而坐到了金斗煥一邊
韓國人的民主化,是韓國人爭取來的
而日本人的民主化,是美軍以極其強硬的姿勢壓著日本人進行民主化的,壓著壓著,還有三島由紀夫這種要復活軍國主義的怪胎。
韓國這個國家有著舉世無雙的惡劣國際環境,遠超過任何一個國家,即便是連以色列都不可以與之相提並論,以色列雖然深陷穆斯林的汪洋大海,但是穆斯林國家本身就四分五裂,彼此爭鬥甚於幹掉以色列,而且穆斯林國家沒有一個國家的能切實對以色列造成實質的威脅,而韓國完全不一樣,東邊是殖民過它的日本,西邊是千年朝貢體系的中國,北邊是令人無法直視的俄羅斯,旁邊還有一個天天要讓首爾化成火海的混賬兄弟,一個賽一個不好惹,幾乎是把一個幼兒塞到狼窩裡面,韓國能活下來就已經是非常幸運,能發展到現在簡直是奇蹟。
所以你要捫心自問的是:如果英國人,美國人,德國人,日本人,或者中國人,佔據如此小的地方,並且在如狼似虎的周邊環境下,你是不是確定其他人做的比韓國人更好?韓國的發展過程不值得我們學習。獨裁、外援、血汗造就南朝鮮所謂的經濟奇蹟。
如果問一個國家,其元首解散國會,集立法司法行政大權於一身,禁止一切政黨活動。這是哪個國家?
第一種回答:也許是朝鮮。
另一個答案:這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韓國。
問一個國家,禁止公民出國旅遊,禁止公民享用外國香煙和外國餅乾。違反外匯管制規定的人可以被判死刑。這是哪個國家?
第一種回答:也許是朝鮮。
另一個答案:這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韓國。
問一個國家,其工廠工作環境極端惡劣,工人們在裡面牛馬般非人勞動。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就為了一點點僅夠糊口的工資。這是哪個國家?
第一種回答:也許是中國。
另一個答案:這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韓國。
問一個國家,城市邊上遍布貧民窟。在城市的擴張中,警察暴力拆除貧民窟,為建造新的城市商品房騰出空間。這是哪個國家?
第一種回答:也許是中國。
另一個答案:這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韓國。
問一個國家,是世界上的「盜版勝地」。盜版影碟和盜版書籍充斥著該國市場,冒用美國品牌的商品肆意流通。這是哪個國家?
第一種回答:也許是中國。
另一個答案:這是上世紀六十至九十年代的韓國。
上面這些是韓國經濟起飛時期的真實寫照
一、獨裁
韓國的經濟起飛是在政府高度集權(軍政府),甚至可以說是獨裁專制的高壓政治之下取得的(所謂集中力量辦大事)。1961年朴正熙政變奪權,此後他統治韓國約20年,這20年造就了所謂的漢江奇蹟。從1962年開始,在朴正熙的推動下,韓國開始實行一個又一個「五年計劃」。就是蘇聯的那種五年計劃。韓國這種傳統的農業國,私人資本極端薄弱,要快速實施工業化就不能不依靠政府來推動。從1972年到1991年,是韓國政府的三五、四五、五五、六五計劃時期。為了確保自己一手主導的工業化進程不夭折,朴正熙採取非常手段獲得連任。1972年10月17日,朴正熙宣布「全國非常戒嚴令」,解散國會、禁止一切政黨活動、強化總統權力,形成以總統為核心的中央集權政治體系,集立法、司法、行政大權於一身。這樣一來,朴正熙通過集權化的行政管理,集中力量辦大事。
從國有企業的角度來看,是韓國政府建設了大量的國有企業,使後者成為戰略工業、製造業的發展龍頭,帶動全國經濟質的提升。從私有企業的角度來看,是韓國政府建立銀行,提供大批量的國家貸款,促使韓國的私營企業興起。韓國私營企業雖然表面上占生產總值的比例遠遠高於國有企業,但是韓國的私營企業主要靠從政府貸款來解決資本問題。1984年,韓國上市公司的自由資本比例,按賬麵價值計算只有19.9%,按市場價值計算只有12.4%。而大型企業的自由資本比例更低。上市公司前10名企業的平均自由資本比例為5%以下。1996年,韓國30家最大企業集團的平均負債與股本比例為380%。企業越大,自由資本金比例越小。
二、保護本國產業
韓國從一開始就實行嚴格的貿易保護主義。對於一些外國商品,韓國收取很高的關稅;對於另外的外國商品,韓國索性直接禁止進口。很多外國消費品被視為「奢侈品」,要麼成為違禁品,要麼用高關稅加以限制。這些「奢侈品」甚至包括外國的威士忌和餅乾。甚至通過鼓勵公民告密來禁止使用外國貨,韓國雖然在美國保護傘下,但當時的韓國根本就不是一個自由文明國家。不用外國貨更不是有血性,而是被告密嚇怕了(用外國貨的都是非國民)。不僅是經濟,政治告密在韓國也是很普遍的。
第二個保護措施是嚴格控制外匯和限制外國投資。隨著二戰日本戰敗退出韓國,給韓國留下了一段時間的「外資真空」。這給韓國從一開始就實施自我保護減少了障礙。因此韓國有條件利用鐵腕控制外匯和外資在韓國的流動。韓國政府對稀缺的外匯實行絕對的管制(違反外匯管制的人可以判死刑)。它還仔細涉及外匯使用的優先順序,確保辛苦賺來的外匯能用於進口重要的機械和工業品上。韓國政府也嚴厲地管制外國投資,根據與時俱進的國家發展計劃,在一些領域張開雙臂歡迎外資的同時在另一些領域則完全禁止。
除了以上「嚴」的一面,韓國在保護民族工業的手段上也有「強制性的寬容」。這主要表現在對盜版和假冒產品的容忍上。在1990年代中期以前,韓國是山寨為生。曾經韓國是世界上的「盜版勝地」之一,大量生產假冒的耐克鞋和路易威登皮包。那些更具心計的人會採取接近假冒的方式。一雙看起來像「耐克」(Nike)鞋叫「耐斯」(Nice),或者鞋上本應該有的耐克的「勾」變成了一個「叉」。
三、外援
再鐵腕再強人,幹什麼事情都需要錢,錢從哪來? 缺乏資金是所有農業國在工業化進程中最大的瓶頸。當初日本的明治維新就險些因為沒錢而中途夭折,最後是通過對外擴張的險勝才得到緩解。蘇聯斯大林模式道路,給所有前殖民地國家提供了一個解決資金辦法的出路,那就是剝削本國的農業。但是此舉的結果往往會嚴重損壞本國的農業,並帶來大饑荒。韓國沒有日本那本事能擴張(別看韓國人叫的凶西八西八但打仗特慫),也沒蘇聯那麼好的自然資源去剝削農業,但韓國有美日的經濟援助。
1946-1961年,以美國為首的外國援助總額達31.39億美元。而1960年韓國的人口是2501萬。這筆外援的規模可以通過對比看出來。戰後美國支援歐洲的馬歇爾計劃中,法國是獲取美援最多的國家。法國接受的是30億美元。也就是說,無論國土面積還是人口都不如法國的韓國,接受的外援卻比任何一個歐洲國家接受的都要多。其中1953-1961年,美國及聯合國為韓國提供了合計達23億美元的無償經濟援助,扶持韓國恢復和發展經濟。這些援助的年平均額,約佔韓國這個時期年平均國民生產總值的15%。相比之下,明治初年的日本進行初級工業建設時的資金卻幾乎全部來自農民的土地稅(明治八年時,地稅收入占國家稅收比例的97.3%),後來通過擴張得到戰爭賠款。而蘇聯則完全是自力更生。與日本、蘇聯大國崛起相比,韓國註定是小國沒法自力更生。美國對韓國的援助從1945-1970年(美國對韓國的援助到1970年完全結束)總計為37.8億美元。以聯合國為首的對韓多邊援助,從1950年至1969年結束為止,總計6.26億美元。這筆錢是韓國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初級工業發展的源動力。沒有這筆錢,韓國進行工業化是根本不可能的。
美國援助從無償,變為有償,最後結束。但是韓國的建設還在繼續,資金不能短缺。韓國的新辦法是借外債。在這方面韓國政府比日本當年的明治政府要冒險得多。不斷增加的外債最後達到驚人的天文數字。到1985年,外債總額已達467億美元。1987年,在世界十大債務國中,韓國位居第六位,列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印度尼西亞、印度5國之後,每年借用的外國資本,有近一半用於償還舊債利息。韓國敢如此冒險是因為它所處的國際環境給了它虱多不癢債多不愁的不倒翁地位。它身為美國的抵抗蘇聯勢力前線的馬前卒,清楚美國絕不會拋棄它。所以借美國的錢,美國也樂意出錢。美國對扶持它發展比較放心(畢竟是小國),扶持發展不會成為太可怕的競爭對手,而扶持它也花不了很多錢。借其他國家的錢,因為有美國的保護傘,就算欠著不還其他國家也不敢拿它怎麼辦(純粹耍無賴)。
再補充一下美國援助的重要性
面對朝鮮的軍事壓力,韓國保有的龐大軍隊對韓國經濟始終是個巨大負擔。朴正熙不希望裁軍(朴正熙倚重的絕大多數官僚都來自軍隊,大批李承晚、張勉【韓國副總統】時期的文官被清除出政界),同時又迫切要求經濟發展。1961年11月朴正熙在政變後第一次訪美時就提出為美國出兵越南(急於表忠心)。美國當然希望少死自己人多利用廉價的韓國人去當炮灰。在越南戰爭中前後有約32萬韓國軍人被投入到戰場上(在越南戰場上人數僅次於美國)。越南戰爭為韓國帶來巨額經濟利益,1961年至1965年韓國無償從美國獲得的軍事援助是每年1.37億美元,而66年至73年期間這一數字上升到1.77億美元。1955年至1960年美國軍援占韓國軍費的比重是76.6%,1961年至1968年美國軍事援助占韓國總軍費的比例是83.4%。沒有美國養著韓國,像朴正熙這樣既不想裁軍,又要搞經濟建設,拿什麼去搞?
2001年,時任韓國總統金大中與當時的越南國家主席陳德良舉行首腦會談時,首次以韓國總統的身份為越戰道歉。對此,時任大國家黨副總裁的朴槿惠曾發表聲明予以譴責,對金大中歷史問題的認識表示憂慮,並質問其詆毀「參戰勇士」的名譽。參戰的韓國老兵們也是堅決不道歉,反而認為自己是國家英雄。跟著美國後屁股拿著巨額美國援助的大韓民國參戰勇士不容侮辱!要知道把當年參戰軍人以及為美軍服務的韓國勞工報酬合計起來,韓國累計獲得10多億美元的外匯,堪稱韓國第二和第三個五年計劃的「輸血管」。
四、血汗工廠
工業化是極端痛苦的過程,每個新興工業國的征途中,都有無數「藍螞蟻」的斑斑血汗。蘇聯的工業化進程中,大量農民辛辛苦苦積攢的土地和生產工具被集體化,不計其數的反抗者被處死,而全國成為一個大兵營,在國家無情的強制下進行高速建設。然後才有世界第二大強國。日本的工業化進程中,工人的工資低於英治印度的最低工資,佃農每年要將一半以上的收成用於地租。數不清的農民破產,背井離鄉去接受工廠的盤剝。也有風起雲湧的搶米風潮,然後才有「大日本帝國」的橫空出世。韓國的建設,由政府牽頭、領導、指揮,而廣大人民群眾出力。韓國雖然接受了數量巨大的外援,但是好鋼要用到刀刃上。國家來點錢容易么?豈能用於改善生活?當年的韓國人沒有體系完備的社會保障。韓國製造業的工作工時曾經很長,而且國家沒有實行管制,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編寫的勞工統計數據,在整個80年代,韓國的工作周在世界上是最長的,例如,1980年,韓國製造業工人的平均工作周為53.1小時,相比之下,美國為39.7小時,日本為38.8小時,台灣為51小時。直到80年代後期,韓國的經濟發展並沒有帶來工時的縮短,而是實際上造成了工時的穩步加長。韓國製造業工人的平均工作周從1970年的52.5小時提高到1980年的53.1小時,1986年提高到54.5小時。只是在1987年工人大鬥爭之後,工時才開始縮短。他們忍受著工資低而時間長的勞動,在足以致人傷殘死亡的有毒或危險的環境中生產出產品,用來換取外匯,支援國家的進一步發展。讓人筋疲力盡的長工時工作,時常徹夜完成任務,甚至在星期天也不能正常地休息,沒有留下任何閑暇時間,不能與家人或朋友相聚。工廠工作實際上意味著一個人把自己的全部生活都獻給骯髒的工廠,換取的是不夠維持生計的工資;這也意味著犧牲了工人「像人一樣的生活」的權利,他們實際上被變成了機器或者說干農活的牲畜。工廠工人常常認為他們甚至還不如機器和耕牛,因為正如他們所說,耕牛晚上還能睡覺,機器在維修期間還能休息。(資料來自《韓國工人》)
五、貧民窟
韓國的農村土地是私有制。有私有制就會有土地兼并,有土地兼并就會有失地農民。失地農民通常都會湧向城市。而在工業化程度較低的情況下,城市無力提供足夠的工作機會。於是湧入城市的失地農民無處可去,就會聚集在公共土地(如公路兩旁,河流兩旁,山坡上,山腳下,垃圾場等)搭起簡易住所。貧民窟應運而生。這是所有工業化程度不高而又實施土地私有制的國家必然會出現的現象。60至90年代的韓國城市遍布貧民窟。隨著經濟發展,一些貧民窟的居民在增加的就業崗位中找到了歸宿。但是城市也在擴大,貧民窟中求職的失敗者會與城市的擴張發生衝突。在韓國那個官權如天、人權如草的集權年代,政府對違章建築是沒有什麼可商量的。為了給日益壯大的中產階級蓋新公寓樓,許多貧民屋最後被警察強制拆除了,其中的居民被趕往衛生條件更差而且無路可通的更遠的地區。這是幾代韓國人的血淚史。
六、受限制消費
現在總有國人誇韓國人怎麼怎麼愛國,怎麼怎麼有血性,不用外國貨。美輪美奐的外國商品確實能讓人覺得外國的月亮比較圓,難道韓國人就覺得大韓民國的月亮最圓?實際上韓國人是被嚇怕的。韓國政府利用高度集中的權力,建立起貿易壁壘,一是真窮,得管制外匯;二是保護脆弱的韓國工業(韓國貨真是渣渣)。而作用到老百姓頭上時,就是整個韓國的老百姓都必須忍受質量低劣的韓國貨。而政府則告訴人民這是愛國行為,誰使用外國消費品誰就是非國民,並且鼓勵告密,舉報非國民大大滴有賞(西八朝鮮是學韓國啊)。海外旅遊是不允許的,除非你得到了政府許可去海外做生意或讀書的明確指令。這種禁令的理由是要節約外幣,以防止外幣用於不必要的消費(韓國當時真窮瘋了)。
最後總結
現在總有人覺得韓國發展不錯,氣勢咄咄逼人,會不會又是一個大國崛起呢?同時建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同一個民族韓國和朝鮮拉開距離。因為啥?有人說韓國民主,朝鮮獨裁。這顯然是錯的。因為韓國的經濟起飛不是在民主環境下實現的,恰恰相反,是在通過軍事政變上台並用戒嚴令持續統治的朴正熙等一批軍閥執政期間取得的。在那段時間裡,韓國並沒有比朝鮮民主到哪裡去(看看金大中的傳記就知道了)。因為朝鮮封閉,韓國開放?這也很難說是對的。因為在韓國經濟起飛的那些年裡,韓國實施嚴酷的貿易保護,禁止進口很多外國消費品,通過鼓勵公民告密來阻止公民消費外國貨,用死刑來強化外匯管制,而且還禁止公民出國旅遊。這不比朝鮮強多少啊。因為朝鮮站在蘇聯這邊,而韓國站在美國這邊?這才是朝鮮和韓國拉開距離的關鍵原因。
朝鮮和韓國都是小國,其市場規模有限,興衰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所在的經濟圈的興衰(事大主義的三姓家奴)。朝鮮並不是不開放,只是它開放的是蘇聯、東歐、中國等社會主義陣營國家。五六十年代期間,當時的中國蘇聯等國和朝鮮的貿易外來很多,朝鮮的經濟條件也很不錯。70年代起,中國開始向美國靠攏,逐漸冷落朝鮮。80年代起,蘇聯走向沒落。這都給朝鮮的經濟帶來困難。而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金日成去世、連年自然災害,所有倒霉的事情都一起砸到了朝鮮頭上。同時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的外部封鎖並未放鬆,再加上長期的准戰爭狀態帶來的弊病,終於形成了今天慘不忍睹的朝鮮現狀。從數據上可以看出,從60年代到80年代,朝鮮的人均GDP雖然上升緩慢,但至少還是在上升的,可是1988年之後就一路下降。而韓國依附美國,通過消化日本技術,建立了符合歐美行業標準的工業體系,冷戰結束資本主義陣營大勝,韓國自然也是借這股資本主義勝利的順勢,快速發展並且民主化。如果今天社會主義陣營勝利,資本主義陣營衰敗,那麼日子過得好的就是朝鮮,而不是韓國。簡單說朝鮮和韓國的國運不是他們自己能決定的,歷史上朝鮮半島的國運從來都是受大國擺布的,而且朝鮮王朝的基本國策就是事大主義,小國侍奉大國以保存自身(特沒血性的民族)。甚至反對對華事大的金玉均仍然主張「深結外國中公正且強之一國,始終賴其保護之力」。朝鮮民族骨子裡還是要事大,只不過不是中國了,而是日本(金玉均是親日派),現在是親美事大,三姓家奴嘛。事大主義對韓國人的影響就是誰有力量,誰強大了,他就追隨誰,交際善於投機。對比自己地位高的人畢恭畢敬,對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則可以刻薄無情(韓國人典型勢利眼)。朝鮮和韓國就像寄生蟲一樣,他們的寄主衰亡了,他們的好日子也到頭了。離開寄主,他們自己無法獨立存活。所以朝鮮半島歷史上、將來也不會存在大國崛起的可能。
部分內容轉載自共識網獨裁、外援、血汗――韓國經濟奇蹟的前世今生
漫話引用韓國李元馥的《漫話韓國》
韓國很會做人,和中國,美國,日本關係都處理得很好。
與中國建交時,韓國處理台灣問題是處理最徹底的國家之一,可見它能在利益衝突中做出最合適選擇。(評論中說到,是台灣人的心態問題,事實上韓國做得並不比其他國家絕,希望各位辯證看待)而最近幾年不用說了,我不信它是出於情感才與中國站在相似的立場,它很明顯看中了中國的市場和潛力。
真是個聰明人,特別是與台灣地區,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形成對比的時候。
在一個大家生活的村子裡,有一個小孩他有好多錢。一個比較強壯的成年人沒有那個小孩那麼有錢。如果這個村子裡是和平的大家都講文明那麼一切都ok。如果有那麼一天村子裡的食物不夠吃了最先死的是那個最弱最有錢的。
題主說韓國國力強,我真有點看不下,嗯?哪裡強?什麼是國力啊?
ps @張正 主要是看你說你崇拜韓國我才寫
能在這個回答評論區 告訴我一下哪一點可以讓你崇拜,崇拜!這個國家,方便我以後也崇拜。還有從什麼時候韓國的籃球比中國強了,嗯?什麼時候啊?現在中國籃球比之前(大姚)的確差了一點但是!你能告訴我什麼時候韓國在籃球方面騎到中國頭上了?
舉辦一次世界盃 噁心了全世界的地方 體育素質已經宇宙第一了。
來吧撕逼我已經準備好了 杜絕人生攻擊。
我在國土面積約為中國百分之一的韓國,是不是給人很有國際地位的感覺?那個問題中講過,韓國國土雖然小,但是具備成為經濟強國的人口體量。另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韓國在戰後一直是美國的盟國,西方世界的一員,可以非常便利的整合進西方的生產和市場體系。這一點對於韓國的經濟騰飛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然,這只是一個必要條件,具備這個條件的國家還有很多,但實現經濟騰飛的屈指可數。對於朝鮮戰爭之後,經濟上一窮二白的韓國,之所以能夠迅速的恢復,並在未來的二十年里實現騰飛,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發展機遇,重要性堪稱韓國版的「馬歇爾計劃」。
經過朝鮮戰爭之後,韓國其實一開始比朝鮮要窮的多,當時的朝鮮在社會主義陣營中,不但是中國的盟國,更是蘇聯的盟國之一。從蘇聯也好中國也好,得到了很多援助,所以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們一直看到的景象是朝鮮比韓國要富,那麼韓國怎麼就從六七十年代之後實現了漢江奇蹟了呢?
除了大財閥國家資本主義經濟這種國內經濟體制之外,韓國的資本主義發展獲得了一筆寶貴的啟動資金,一筆帶著鮮血的啟動資金。這筆帶著鮮血的啟動資金,完全來自於越南戰爭!
美國介入越南戰爭之後,自己就派了大量美軍到越南,據統計最多的時候接近50萬。但是即便這樣也不夠,他還跟盟國商量,希望能多派點軍隊支援作戰。其實那個時候,歐洲的盟國也好,亞洲的盟國也好都不太願意,只有韓國政府特別願意。韓國當時是朴正熙執政,就是朴槿惠的爸爸在位,朴正熙當時就跟美國說了,我們非常願意派軍隊到越南去,甚至韓國表現的比美國還要積極。
據最後統計,從韓國介入戰爭到越南戰爭結束,這7、8年的時間,韓國派了30多萬軍隊到越南去,僅次於美軍的數量。但是朴正熙當時說的很清楚,軍隊我們可以派,仗我們可以打,但是花的錢都得美國結算。
大家想想,幾十萬軍隊,吃喝拉撒用各種武器,給這幾十萬軍隊供應軍裝,後勤,吃喝都得花錢,所有這些錢全部由美國買單。不僅如此,美國還得援助韓國政府一大筆錢。到最後統計,整個越南戰爭期間韓國收到的外匯是幾十億美元,就是這筆帶血的錢,成了韓國經濟起飛的啟動資金!
那麼韓國軍隊在越南打得好不好呢,不能用好還是不好,要用狠不狠來說。抗日戰爭時期,很多人都說,屠殺中國老百姓最狠的好像不太是日本人,很多韓國人,屠殺老百姓起來,比日本人還要狠,很多中國老百姓都咬牙切齒的,稱他們為「二鬼子」。韓國人這個特性,在越南戰爭中體現得更是淋漓盡致。
韓國軍隊剛開到越南的時候,韓國還大言不慚的跟全世界說,韓國軍隊是非常文明的,寧願放過100個北越軍人,也不錯殺一個越南老百姓。實際情況是什麼呢?他們是寧願錯殺100個越南老百姓,也不放過一個北越軍人。還記得那個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嗎?這是日軍對中國人民造成的罪惡,可是呢,韓國人在越南完全複製了日軍這一套,韓國人在越南也搞殺光燒光搶光。
越南的戰爭打了整整30年,越南從45年開始到75年,確實整整打了30年戰爭,確實有一點兒全民皆兵的感覺。甚至很多婦女兒童都有槍,都能充當軍人,所以韓國人一到這個地方來,人生地不熟,走哪感覺都是敵人,到哪個地方感覺都施展不開,再加上經常被越南軍隊騷擾一下,所以韓國人就非常惱羞成怒,在他眼裡看來只要是個越南人,可能就有槍,可能就打我,所以韓國人乾脆見到越南人就殺光,這樣他不就安全了么?
必須得承認的是,美國這個軍隊,相對而言還是挺有素質的,直接殺平民這個事,美國軍隊基本上是干不出來。而韓國軍隊真是野蠻未開化,他們比日本人有過之而無不及。很多越南人都回憶說,韓國人打越南的時候,那強姦婦女殘害兒童,整村整村的拿機槍掃射,把人殺死,埋萬人坑燒殺房屋這種事,舉不勝舉。
就這樣踩在越南人的屍骨之上,喝著越南人的鮮血,掙著大把的美元,完成了韓國經濟起飛的第一步。其實,我實在是不明白,今天的越南人,是怎麼看待今天的韓國人?
對於小國而言,重要的是報對大腿·····
此答案是回答題主未修改前的題目」韓國彈丸之地,為何(體育經濟科技)如此發達?有哪些可能的外因內因?「。另外題主修改後的問題,總覺的怪怪的,事實上很多時候,國土面積小和國家發達之間並不矛盾,韓國的國土面積近10萬平方公里,要知道英格蘭也才僅僅13萬平方公里,都不過是中國一個較小省份的面積。現今世界上存在不少國家,它們比韓國國土面積更小,人口也更少,但比韓國更發達(瑞士,丹麥,蘇格蘭,荷蘭,愛爾蘭,比利時,新加坡等等)。
------------------------------------------------------------------------------------------
首先說一下,此答案的基調是很現實的」唯結果論」,甚至有點「笑貧不笑娼」,而且認為一個國家的發達程度,是先天優勢和後天努力的共同結果,所以接下來的評估,都是直接評估最終的共同結果。
瑞士沒有「三星現代LG」,也沒有「世宗大王號驅逐艦」,奧運金牌甚至不到韓國的零頭,而韓國有世界第二的造船業、第五的鋼鐵產量和第五的汽車產量,看上去似乎一切都完爆瑞士,可是可是,誰會認為韓國是比瑞士更好的國家呢?所以接下來就說說為什麼我認為直接評估結果更有意義:一個國家的科技,工業,軍事等,這一切雖然無比重要,但這一切只是國家實現最終目的所需要的重要過程之一,最終目的是要轉換成這個國家的國民, 能在這個國家獲得富裕安定舒適的生活。每個國家實現這個最終目的所需的過程(無論量上還是質上)是不同的,但每個國家想要達成的最終目的是相同的,既然所需過程是不同的,但目的是相同的,那我們評估一個國家時,何不直接評估結果(收入,住房,環境,醫療,基礎設施,社會保障等),直接看這個國家距離實現這個最終目的還有多遠。何不笑貧不笑「娼」?
所以直接評估最終的結果的話,給目前的韓國戴上「如此發達」的帽子是很不妥的,甚至可以說韓國只是不久前才剛剛披上發達國家的外衣,內里還充滿著發展中國家的敗絮。
空口無憑,下面放一些關於韓國的,可提供不錯參考的數據、報告和資料(附帶原文鏈接,藍色字體是傳送門。結尾還有彩蛋,莫走開喲):
先談談最重要的「錢」:
2013年人均國民收入(發達經濟體里最低之一)
List of countries by GNI (nominal, Atlas method) per capita
OECD的人均成人凈資產階(OECD國家裡最低之一,甚至低於葡萄牙)
List of countries by wealth per adult
聊聊生活質量:
Mercer的2015年全球城市生活質量報告(韓國最高的首爾僅排全球第72名,排亞洲第6名)
Mercer Quality of Living Survey
再說說其他方面:
IMD的2014年國家競爭力報告(全球第26名,四小龍里最後一名)
WEF的2014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還是全球第26名,四小龍里最後一名)
個人認為WEF的報告非常好,列出了評估的11個大方面(包括經濟,基礎設施,醫療,教育,市場等)每個大方面里還分好多小方面,各位可以進去看看。另外韓國全方面超越台灣應該是很快的事了,因為最重要的經濟已經超了
2014 World Competitiveness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4-2015
WHO的2013年人均醫療經費(發達國家裡最低之一,四小龍里最後一名) Health expenditure per capita (current US$) List of countries by total health expenditure (PPP) per capita
透明國際的政府清廉度(全球第45名,四小龍最後一名)
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
耶魯大學的環境績效指數(全球第43名,依然是四小龍里最後一名)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
因為上述的評估都是外在的物質方面的,不一定和幸福有絕對關係,個人也認為沒人可以定義一個國家的國民是幸福還是不幸福。我只放一個事實但不評價,韓國有高居全球第三的自殺率。另外在2012年時,韓國65歲以上人群中,有72%的人由於之前沒支付過養老保險而沒有領養老金的資格。 List of countries by suicide rate
既然題主在題目中還提到了體育,這方面我興趣不大,就放一句個人感受吧:一個國家的體育強盛,更重要的是看這個國家的全民體育的發展,還有國民身體素質的強弱,絕不是僅僅看這個國家的奧運金牌數量。奧運金牌這東西和練肌肉一樣,是可以練出來的。參見當年的東德和現在的德國,當年的東德拿奧運金牌多如牛毛,東德西德合併後,金牌反而越來越少,但是,2009年的數據顯示,德國共有超過85000個體育分會,註冊會員達2600萬人,佔總人口的32%,經常參加運動的人有1200萬人。德國奧運一代不如一代,奧運退潮體育回歸
彩蛋:個人覺的目前韓國是個鳳凰男,出身貧窮天賦一般,特努力特拼,目前的收入也挺不錯,就他自身條件來說,達到如此收入已經非常值得讚賞了。但是這個世界上,就是存在很多人,有的家大業大還不怠慢努力(幾個老牌資本主義發達國家),有的含著金鑰匙出生(加拿大澳大利亞,地大物博人還少),有的智商極高還嚴於律己(瑞士,比利時),有的繼承了幾輩子都花不完的龐大遺產(卡達)。沒錯,這個世界上就是存在很多人,沒你努力,也比你強(以上國家的人均國民收入GNI per capital都比韓國高一大截)。很多人不屑於用天賦實現的富裕安定,瞧不起有先天天賦的國家,是的,這些國家實現富裕安定,難度上小不少。但是。。。有天賦有錯嗎?你沒天賦你怪誰?
也就相當於中國一個省。
話說韓國GDP主要靠三星和微電子。中國的電子產業,就拿華為作對比吧。華為在廣東深圳,而廣東省的GDP確實已經趕超韓國了。。。
這裡的結論是,靠一個著名公司和一個領域的支柱產業,讓一個省一樣大的國家或地區成為發達地區,並不困難。
但是中國的全國平均GDP確實不行。你不能在每個省都建一個華為對不對美國的亞太冷戰戰略中,位居首要的目標,就是保護美國在此地區中的核心堡壘--日本。保護日本的任務是如此緊迫,以至於美國在半島和印支親自上陣。緊迫的原因,一是美國體系在這個地方其實很薄弱,二是日本自身戰後處於非正常國家狀態,無力自保。美國在冷戰時代深入捲入的兩次局部熱戰都發生在這個地區不是沒有原因的。
而韓國,在這個保護框架中有著最為關鍵的位置和作用。
So,美國日本必須扶植韓國。而韓國的領導人不少也繼承了日滿傳統(比如朴公主的爹地)
所以,打個比方--韓國就是一個航母戰鬥群里的驅逐艦。為了保證航母(日本)的安全,驅逐艦也不能不提高性能,驅逐艦上面的人也必須好吃好喝。而且,韓國號驅逐艦攤上的航母還不是一般的航母,丫這個航母戰鬥群的旗艦航母常年處於非戰鬥狀態。而戰鬥群周圍一批戰鬥狀態的大小敵艦。所以可以說,韓國號驅逐艦簡直就是戰鬥群的一支核心軍事力量。
首先,韓國確實配不上「如此發達」四個字,只不過一個謊話說上一千遍所有人都信了。
韓國給人如此發達錯覺的原因有如下幾個方面:
1.三星
全世界對韓國製造業的認識主要就是三星了,三星在大多數人眼裡就是一個賣手機的,跟小米無異,但實際上在韓國你可以只靠三星的產品完成由生到死的全部過程,如果還不好理解,那就想像一下把國內所有央企捆到一起,那麼就是中國的三星了,拿這麼個傢伙到海外給人看,當然是怎麼看怎麼覺得強大;
2.韓劇:
文化輸出是韓國的國家戰略,韓劇基本是大部分中國百姓了解韓國人生活的唯一渠道,但實際上,就像「北上廣不是中國」一樣,韓劇中的生活也不是真正的韓國大眾的生活;
3兩極化:
中國的教育制度是常被人吐槽的,原因就是國內教育更注重普適而不是精英,而韓國走的是另一條路線,在以經濟為主線的各個方面,韓國執行的是兩極化戰略,任由大的財團吞掉弱勢群體,使強的更強,弱的更弱,而我們在國內能看到的就是強的方面。
韓國的人口放在歐洲 就是大國 因為在中國日本夾擊下 顯的小而已。在我心中韓國是個偉大的國家,雖然國內有很多黑韓國的,不可否認 歷史上那個沒有怎麼登上歷史舞台的國家 現在的手機 娛樂影響力 的確很大。智利是我認為最遙遠的天涯之國 在智利她們女生都喜歡權志龍,法國好多少女也看韓劇,我認識的來自非洲的留學生他們都用的三星。這是我的觀察
其實規律很明顯,主要是意識形態跟美國保持一致,美國就給予大量援助,自然底子就好,恢復就快。就好比我們現在的學生上補習班提分一樣。
1 沿海優勢
2 美國扶植
3 糧食自給率低,在二三產業上投入更大
韓國五千萬人口,三萬人均GDP。人口放在歐洲是大國,面積也算中等大國,在東亞顯得是彈丸之地,不過是鄰居襯托的。
韓國算不上特別發達,只能算新近的中等發達國家。如果不與別國貿易,只剩下本國,即使不考慮資源,俄國也肯定比韓國發達。
韓國的秘訣除了國民的勤奮和拼搏精神,更重要的其實是和美日的關係,還有東亞經濟崛起的大環境。舉一個小例子。現在北朝鮮動不動威脅一下,其實沒人在乎。如果中國和美國不曾和解,動不動威脅一下,那韓國經濟絕不可能崛起。這個系列真是被玩壞了~澳門更小更發達怎麼每人說呢233
因為有美國爸爸給他們喂骨頭,美國爸爸需要條惡犬幫忙盯住中國,勾引中國,還要在狗窩裡部署軍事基地和武器包圍中國。一個面黃肌瘦的看門狗並不符合美國爸爸的利益。不信看看這種膘肥體壯的看門狗亞洲最多,例如:日本,台灣,新加坡。
你看看非洲,美洲的野狗,美國爸爸用不上,骨頭吃不上都一個個快餓死了。
其他答案扯什麼民主,制度一類的犢子,我都無語了。在這些人眼裡,成功的民主才是民主,失敗的民主就不是民主了。這種自嗨自洽的理論我也是無語了。
我認為除了軍事,地緣政治上的原因,文化才是另外一個主要原因。東亞文化圈的人民是全世界最勤勞,最能吃苦的一屆人民,無人能出其右,至少我目前沒發現比中日韓的百姓更勤奮上進的民族。
推薦閱讀:
※有什麼價格很昂貴、卻沒多少技術含量的東西?
※為什麼表情圖片只有動態的沒有語音的?如果能把語音結合在一起那一定很有趣。
※韓寒所說的中國工業水平低下,是否屬實?
※如何看待蘋果此次發布ResearchKit,成立醫療調查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