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稱得上是商業鼻祖嗎?有誰比他還牛?


當然沒有了!
誰能做到居官則至卿相?居家則治千金?
誰能有激流勇退的魄力?
誰能將自己的全部家產分給親朋好友,
而且沒有幾年又跟以前一樣有錢?
誰又能做到財富三散三聚?
歷史上沒人能夠超越的!


綜合各方面,沒有比范蠡做得更好的商人了,我的專欄文章《人生贏家范蠡的傳奇故事》,內容如下:

「升職加薪,當上CEO,迎娶白富美」,這個當代人夢寐以求的目標早在2000多年前范蠡就已經做到,縱橫中華五千年歷史,范蠡可能是唯一一個政界、商界、情感界都獲得豐收的人,美人在懷,泛舟太湖,畫面太美。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攻打越國,然而在檇李(浙江嘉興)之戰中大敗,被擊中腳趾,因傷勢過重,不久死去。吳王闔閭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公元前494年,勾踐聽說吳國日夜演練士兵,準備向越國報仇,打算先發制人,再來個檇李大捷。南陽人范蠡力諫:天道要求我們盈滿而不過分,氣盛而不驕傲,辛勞而不自誇有功。勾踐不聽范蠡勸諫,執意出兵。范蠡預料此戰凶多吉少。


果然,越國遭遇會稽山大敗。范蠡勸勾踐答應吳國的任何條件以求保全性命,「卑辭厚禮以遺之,不許,而身與之市。」而吳王沒有聽伍子胥「今不滅越,後必悔之」的進言,罷兵而歸。


按照吳越雙方議和的條件,越國戰敗過了兩年,越王勾踐將要帶著妻子到吳國當奴僕,他想帶文種。范蠡願隨勾踐同行,說:「四封之內,百姓之事……蠡不如種也。四封之外,敵國之制,立斷之事……種亦不如蠡也。」可以看出,范蠡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且具有敢於擔當的高貴品格。吳王夫差想勸范蠡離開勾踐,到吳國幫助夫差,而范蠡毫不動搖,很坦然說道:「臣聞亡國之臣,不敢語政,敗軍之將,不敢語勇。臣在越不忠不信,今越王不奉大王命號,用兵與大王相持,至令獲罪,君臣俱降,蒙大王鴻恩,得君臣相保,願得入備掃除,出給趨走,臣之願也!」

這是范蠡導演、勾踐出演的一出荒誕劇,演出成功對勾踐的前途起了至關重要的變化。經過此事,吳王被深深地感動,對勾踐動了惻隱之心。而在政治當中,摻入了個人私情,註定夫差的結果是悲慘的。


戰爭之後,越國幾乎跌到谷底,且其在復興之時,要慎之又慎,切不能讓吳國有所察覺。范蠡建議勾踐勸農桑,務積穀,不亂民功,不逆天時。先抓經濟,繼而親民,穩定社會。施民所善,去民所惡。協調內部關係,內親群臣,下義百姓。有人生病,勾踐親自去慰問。有人去世,就親自去辦喪事。對家裡有變故的免除徭役。一系列的措施,使百姓得到安定。


為了提高軍事力量,范蠡重建國都城。在建城的過程中,范蠡建了兩座城,一座小城,一座大城。小城是建給吳國看的,而大城建得殘缺不全,面對吳國的方向,不築城牆。這樣就迷惑了夫差。重視軍隊訓練,提高士氣,增加戰鬥力,組織了敢死隊,以最高金額獎勵。為了進一步迷惑夫差,范蠡又投其所好,派人送給他最喜好的東西,以討夫差的歡心。還向夫差進獻美女,消磨夫差的意志。


公元前476年,伐吳的條件終於成熟了,此時夫差傾全國之力,北上中原爭霸,使國力嚴重消耗,後方空虛,唯獨老弱與太子留守。越國經過近20年的精心準備,國力強大,范蠡建議勾踐立即興兵伐吳。公元前473年,吳軍全線崩潰,吳王夫差逃到姑蘇台上固守,同時派出使者向勾踐乞和,祈望勾踐也能像20年前自己對他那樣寬容,允許保留吳國社稷,而自己也會像當年的勾踐一樣倒過來為之服役。勾踐動搖了,這時范蠡站出來,陳述利弊,平復了勾踐動搖的心態。夫差自殺的時候,想念起伍子胥,認為自己愧對伍子胥,以至於造成如今的結果,遂蒙面自殺。


「十年生聚,十年教訓」,隱忍的不止是越王勾踐,還有范蠡。


激流勇退,三散家財


滅吳後,范蠡向勾踐提出了自己隱退的想法。勾踐極力挽留,並威脅他說,如果堅持要走的話,就會殺掉范蠡及其妻子。但范蠡並不動搖,決然地走了。


范蠡還告誡文種要知退,說:「高鳥已散,良弓將藏;狡兔已死,良犬就烹(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可共患難,不可共富貴。」然而文種不聽。果然,後來勾踐賜文種一劍:「子教寡人伐吳七術,寡人用其三而敗吳,其四在子,子為我從先王試之。」種遂自殺。


范蠡曾三次將財寶丟棄或者送給別人,稱之為「三散三聚」,那麼到底是哪三散?


范蠡幫助勾踐復國滅吳之後辭書一封,放棄高官厚祿,只裝少量珠寶,乘舟遠行,一去不返,這是第一次散家財。

范蠡辭去上將軍後,到了齊國,更名改姓,耕于海畔,沒有幾年就積產數十萬。齊國人仰慕他的賢能,請他做宰相。范蠡感嘆道:「居家則至千金,居官則至卿相,此布衣之極也。久受尊名,不祥。」於是就歸還宰相印,將家財分給鄉鄰,再次隱去,這是第二次散家財。


行至陶,范蠡看到此地為貿易的要道,可以據此致富。於是,他自稱陶朱公,留在此地,根據時機進行物品貿易,時間不長,就累積萬萬。後來,范蠡次子因殺人而被囚禁在楚國。范蠡說:「殺人償命,該是如此,但我的兒子不該死於大庭廣眾之下。」於是就派少子前去探視,並帶上一牛車的黃金。可是長子堅持要替少子去,並以自殺相威脅。沒辦法,范蠡只好同意。過了一段時間,長子帶著次子的死訊回到家。家人都感到悲哀,唯有范蠡獨笑說:「我早就知道次子會被殺,不是長子不愛弟弟,是有所不能忍也!他從小與我在一起,知道為生的艱難,不忍捨棄錢財。而少子生在家道富裕之時,不知財富來之不易,很易棄財。我先前決定派少子去,就是因為他能捨棄錢財,而長子不能。次子被殺是情理中的事,無足悲哀。」這是第三次散家財。


經商獲得巨額財富,又全部散盡,然後又很快賺進一大筆錢,這樣的商人歷史上可能是獨一個,經商賺錢對范蠡來說如同打遊戲一般簡單,so easy。賺了錢再散盡也並非范蠡喜歡做慈善,而是因為范蠡不僅是出色的政治家、商人,還是老道學說的信奉者,月滿則虧,水滿則溢,人有盛衰、泰終必否,他對這一套深信不疑,所以每當達到盛點的時候就會自己放棄一些東西來保護自己。想想范蠡之後若干政治家、軍事家、商人成名之後毀於一旦者如商鞅、吳起、樂毅、白起、呂不韋、韓信、霍光等數不盡數,便更能體會到范蠡之不易,初唐功臣李靖和范蠡一樣功名極盛時退隱,終得安享晚年。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作為古今聞名的商人,范蠡有自己的一套銷售理論:貴出賤取。貴出如糞土,當商品價格漲到最高點時,要果斷出手。貴上極則反賤。賤取如珠玉,當商品價格跌落到最低點,要像珠玉一樣買進,賤下極則反貴。


三八價格,農末俱利。范蠡以為「夫糶,二十病農,九十病末,末病則財不出,農病則草不辟矣。上不過八十,下不減三十,則農末俱利」。商人的利益受到損害,就不會經營糧食商品;農民的利益受到損害,就不會去發展農業生產。商人與農民同時受害,就會影響國家的財政收入。最好的辦法就是由政府把糧食價格控制在八十和三十之間,這樣農民和商人就可以同時獲利。


積著理論。「積著之理,務完物,無息幣。以物相貿易,腐敗而食之貨勿留,無敢居貴。」要合理地貯存商品,加速資金周轉,保證貨物質量。


薄利多銷。范蠡主張逐十一之利,薄利多銷,不求暴利,這種非常人性化的主張,符合中國傳統思想中經商求誠信、求義的原則。


不偷不搶,光明正大地賺錢做生意,同時又照顧國計民生,心懷天下,是古代的商人,今天的企業家們的榜樣。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


據說,當年越國選美,西施名列榜首。在進京途中,行人爭相圍觀,結果造成交通堵塞,寸步難行。護送西施的越國相國范蠡,見此盛況,心生一計,索性叫西施住進路旁旅社的一幢華麗小樓,而後四處張榜:欲見美女者,付金錢1文。


告示貼出,四下轟動。西施登上朱樓,憑欄而立,飄飄然似仙女下凡。觀賞者排成長龍,為一睹西施芳容,慷慨解囊,有的竟付兩三次之多,真是百看不厭。3天下來,范相國所得金錢無數。進京後,他把這些錢都交到國庫。西施因此仰慕范蠡的才智和品德,兩人遂結為生死之交。


東漢袁康的《越絕書》裡面記載說,「吳亡後,西施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而明代胡應麟的《少室山房筆叢》也有類似說法,認為西施原是范蠡的情人或妻子,吳國覆亡後,范蠡帶著西施隱居起來。


范蠡和西施的故事可能是古人的YY,也可能是真的,已無法考證,我們姑且就相信是真事吧。


范蠡是男人們的偶像,事業成功,家庭幸福,身體健康,是真正的人生贏家,小說中自帶光環的男主角,遊戲中的人民幣玩家,無愧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註:本文有參考孫立群先生的《解讀商聖范蠡》


安利一下我的專欄:「南山快評」,一個原創雜文專欄,聚焦經濟、歷史、軍事、台海關係以及國際政治等領域熱點話題,理性分析事情的來龍去脈,歡迎關注。


知乎專欄:南山快評 - 知乎專欄

微信訂閱號:「南山快評」(nanshankuaiping),掃描二維碼關注。


大救星的供銷社什麼商人都不要了


那個白圭也挺狠的~


端木賜-子貢,孔子門下得意弟子。
衛國貴族,大商人,語言科第二人(第一,宰予)。論語里孔子說子貢每猜必中,在朝廷是璉瑚之器。
范蠡曾向子貢請教為商之道。
范蠡立一國破一國;子貢存一國,亂五國。


必須是子貢啊,端木賜


呂不韋


范蠡的一生,就是商人的最高夢想。

范蠡輔佐的是春秋五霸的最後一位霸主-勾踐。勾踐卧薪嘗膽的故事大家一定都知道,越國在戰敗幾近亡國的情況下,用20年的時間完成逆襲,成就霸業。這其中,范蠡在越國的復興過程中發揮了極其重要作用。

越國被吳國打敗後,可以說是滿目瘡痍,基礎設施破壞殆盡,要人沒人,要糧沒糧。所以范蠡首先從生產建設抓起,他計劃的第一步就是遷都,把越國都城從山麓地帶遷到平原地帶,並修築堅固的城防設施,盡最大可能發揮都城的輻射作用。

范蠡的第二步則是因地制宜發展各類產業。水土資源豐富?那一塊地就朝著魚米之鄉的目標建設,建立了糧食基地富中大塘。有了糧食,就可以發展畜牧業,圍繞富中大塘,范蠡還分別設立了專門的養雞基地、養豬基地和養狗基地,有湖泊的地方還可以設立水產養殖基地。有礦山的地方就設立冶金基地,冶金基地旁邊再建設軍工基地。

聽上去是不是很有玩戰略遊戲的感覺?這是范蠡偉大的第一個地方,他是第一個以區域產業的方式規劃國民經濟的人,因地制宜這個成語,被范蠡利用的淋漓盡致。

范蠡思想偉大的第二個地方是:發現了價格圍繞價值的波動規律,並且充分利用政府的宏觀調控手段控制商品價格,尤其是農耕時代極其關鍵的糧價。

范蠡提出「二十病農,九十病末。末病則財不出,農病則草不辟矣。」這句話的意思是,糧食的價格如果到每石二十錢,就會傷害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全國都要鬧饑荒;如果每石九十錢,那就會傷害到生意人的利益,國家的經濟會陷入萎靡,財政收入會大幅減少。

所以,范蠡的建議是「上不過八十,下不過三十。」糧食價格應該在每石三十錢到八十錢之間。那麼范蠡又是怎麼控制呢價格的浮動呢?

范蠡說「論其有餘不足,則知貴賤。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這句話的意思是,知道哪些商品供過於求,哪些商品供不應求,就可以知道哪些價格是要上漲,哪些價格是要下跌的。價格上漲到一定程度,供給增加,需求減少,價格自然就會下跌;價格下跌到一定程度,供給減少,需求增加,價格自然又會上漲。

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會想起我們無比熟悉的一個理論:受供求關係的影響,商品的價格總是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認識到這一點,范蠡就充分利用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去控制糧食。糧食價格上漲,國家低價拋售糧食,壓糧價;價格下跌,高價收購,抬糧價。通過宏觀調控,來確保糧食市場的穩定。

范蠡偉大的第三個地方就是,他認識到宏觀經濟是呈現周期性波動的。

范蠡提到:「旱則資舟,水則資車,物之理也。」旱災的時候要想到旱災之後可能有水災,要及時扶持造船業發展;水災的時候要想到水災之後可能有旱災,要及時扶持造車業發展。范蠡還認為,健康的市場要求資金周轉順暢,也就是儘可能的讓貨幣在市場中流轉,而不是攢在手中。

除此之外,范蠡通過觀察天文,發現了農業歉豐的規律。他籍此來規劃不同年份的糧食生產,所以越國的糧食生產擺脫了氣候的限制,幾乎年年豐收。

范蠡離開政壇轉而經商後,更是充分利用上述幾點,終成一代巨富,因為范蠡居住在陶這個地方,所以他又自稱陶朱公,家產「遂至巨萬」,後世陶朱公就成為了富貴豪族的代名詞。

好了,現在讓我們總結一下范蠡經濟思想的偉大之處:
1.因地制宜規劃生產建設,最大限度激發生產力;
2.發現了供求關係與價格間的關係,並通過宏觀調控手段利用波動規律;
3.發現了經濟的周期性波動規律,利用規律來規劃生產建設。

我們可以看到,在春秋時期,西方經濟學中的微觀經濟理論(供求關係與價格)和宏觀經濟理論(周期性波動規律)已經開始在我國萌芽,並被先賢利用到治國致富中去。這也進一步說明了我國古代經濟思想的先進。


商人商人,范蠡是商業鼻祖,「商人」哭暈在廁所。


胡雪岩與呂不韋皆無好下場。


管仲


胡雪岩。


推薦閱讀:

土豪可以有多任性?
人的財富 物質會影響幸福感和快樂嗎?
如果有錢了,你最想做的最舒服的一件事是什麼?
那些中頭彩的人現在都怎麼樣了?
為什麼索羅斯的財富會比巴菲特少?

TAG:商業 | 財富 | 范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