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學學生如何製作作品集?

眼看快畢業了,今年大四,明年這時候就該考研或者找工作了,一直也沒做過作品集,要做成什麼樣的?要全英文的嗎?還有怎麼做出像其他人做的那樣的高大上的看著跟雜誌一樣的作品集啊。版式排版的素材都從哪裡取得的?我覺得其實建築學/城市規劃/景觀學本科生的作品不會有太搶眼太牛逼的設計,關鍵在於排版和分析圖。綜上,怎麼做一本高大上的作品集?


連載完成,以前看過的朋友們再來看啊。

之前在紐約SOM的時候,頭兒比較忙,一度有機會審大量作品集,看著大家耗費了如此多經歷製作出來的作品集,經過一輪翻閱,還沒被細看就進了回收站,然後被毫不留情的清空,不禁心有戚戚焉。

之前的第一個創業是線上設計教育,每天看到很多來自全世界的作品集,或申請想當老師,或測評想成為學生,也帶過不少學生,後來去好學校的很多,去了世界名所的也不少。

如何讓自己的作品在留學,或知名事務所申請之中被留下來,也曾經是我需要面對的問題,回憶起當時製作作品集的過程,這裡嘗試做答。

大量看真正好的作品集

頭幾年的時候是信息不夠,找不到好集子可以看,現在又是信息爆炸,網上充斥著大量的表達優秀但經不起推敲的集子,如果如何找到對的集子參考是很重要的!

之前大家普遍在犯這種錯誤。看到一個以前申中好學校的集子,就開始學,結果大家的集子風格類似,犯的錯誤也類似。以前跟康奈爾老院長聊天,他就問我,為什麼中國學生的作品集都要放一個Other Works?實在弄得我哭笑不得。

什麼是好的作品集?對你最有用的作品集莫過於近五年你想去的學校的最優秀學生作品或者你想去的事務所的作品出版,而不是網上路人甲發出來的自己的作品集。作品集都是為了申請學校,申請事務所來用的,那麼看他們自己出版的優秀作品選集,就是讓你自己的設計水平接近他們的開始。

下面給大家幾個極好的免費信息源,所有連接需要翻牆:

哈佛大學設計室彙報作品集 The Art Space 2017

Powered by Issuu
Publish for Free

倫敦大學 UCL Bartlett 2016年作品集 Bartlett Book 2016

Powered by Issuu
Publish for Free

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 2009-2010年作品集 Abstract 09-10

Powered by Issuu
Publish for Free

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 2016年作品集 Workbook 2016

Powered by Issuu
Publish for Free

Zaha Hadid的提案書

Powered by Issuu
Publish for Free

Yes is More 是即是多, B.I.G. 的書

Powered by Issuu
Publish for Free

AMO的研究報告(OMA管實踐,AMO管研究,庫哈斯的設置)

Powered by Issuu
Publish for Free

更多完整版資源會一直更新在如下這帖,強烈建議大家收藏點贊,因為我會繼續一直更新:

有哪些排版驚艷的建築作品集?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438713/answer/197243557

讀過這些書,不對,看過這些畫,設計師們應該有什麼收穫呢?

  • 一頁之中的圖不在多,在精,別試圖把很多圖壓倒一頁之中;
  • 要留白,完全不留白的集子節奏感很差;
  • 一個強有力的概念是一個好項目的開始,空有好表現的項目是會被看穿的;
  • 對設計的完整敘述離不開設計過程和分析過程
  • 建築作品集的排版不在於花哨,而在於簡單清楚的展示作品;
  • 設計涉及到的信息量和展示的細節深度應該與所佔篇幅成正比

了解作品集的觀眾

不論對於留學申請黨還是申請工作黨,你的作品都大致會被審兩輪:

第一輪是老師們粗略的翻一遍,一兩分鐘的時間。這輪就像男孩女孩打了個照面,先被打量了一番。這一番猝不及防的打量,一般是看男孩女孩顏值如何(設計表達:出圖美感,完整度,細度等),再看是否邋遢(基本素養:線寬,樓板厚度,尺度感,平立剖畫法),衣品如何(設計品味:顏色能力,造型能力,表達能力),以及是否有氣質(設計感)。

第一輪通過,第二輪就是對每個作品集的細緻閱讀了,大約每位老師/設計師每份集子會閱讀十幾分鐘。這輪就像男孩女孩的第一次約會(還沒來感覺那種),當然要找閃光點,也會挑刺。雖然每個人有不同的喜好,但有主見有想法的(設計有特點,有追求),靠得住的(非抄襲作品,有一貫性),顏值高的(設計美感充分,設計表達也美),有深度的(設計有細節,考慮深入)會是大家的共同追求。當然,這時候老師們設計師們也會聚在一起商量下,是否共同認同對這個人的判斷。

有幸跟屢次進康奈爾招生委員會的老師們和幾位公司的面試官聊過審作品集這事兒,也初審過進SOM紐約的圖,結合審圖過程,我的收穫是:

  • 錄取依照作品集平均質量而不是數量。一個作品集20頁足夠,30頁至多,三個項目不少,六個項目至多,多了倒會稀釋自己的作品質量;
  • 最好的作品放在第一個,第二好的作品放在最後一個,這兩個作品習慣上大家會花更多時間閱讀,而按照時間順序,按照項目間邏輯等只會是負分;
  • 申請學校作品集最重要的是作品設計過程展示,老師想看你會不會想設計;
  • 申請工作作品集最重要的是能力展示,你會畫什麼圖(平立剖軸測分析),會完成什麼任務(場地分析,建模,參數化,BIM,渲染,手模)是最重要的;
  • 展現設計個性,展現作品獨創性是法寶,因為那些老頭小哥大姐大嬸們早看煩了千篇一律的設計了......

作品集的規劃

如上幾千字讀下來,你終於讀到了實際採取行動的這一章節。這幾年看過太多同學花了太多時間「學習做作品集」而真到了開始動手的時候,卻已經時過境遷。所以第一要務要提醒大家的,就是早動手!早動手!早動手!無數鮮活的例子證明,學習做一年不如實際上手做一個月。

到了選作品的時候,這裡再提醒下,三個項目不少,六個作品至多。我曾經的兩個學生,一個一個半作品,9個學校中了7個,一個三個作品,所有學校全中。我知道往年有做了80頁全中的大神,但是,究竟你們是不是這樣能做80頁還能保證頁頁珍品,字字珠璣,不浪費老師時間,讓人有心情看下去么?

「可是自己做的作品,刪哪個都心疼啊!」——你工作之後會知道,大部分圖都會進紙簍的

「我以前畫了那麼久的圖,捨不得刪啊!」——所以就可以來噁心評審的設計師們咯?

「我要通過作品集展示工作量!」——手動白眼,哪個設計系學生沒點工作量!

說真的,之前提到過的線上設計教育創業,後來有名到了清華出版社請我們整理好作品成集子,我們組了三位哈佛設計師,兩位康奈爾設計師的編寫組(我,王雪詩,James Zhang,鍾琳琳,李亞恬),外加從上千作品裡挑了二十個,我們五位編輯忙了大半年(當然是兼職狀態),易稿近二十次,最終出版的書中還會有遺憾。這本書叫《奇想》,200頁出頭,折騰成我們這樣,對於你們,沒有絕對的自信,做集子又臭又長,想都別想。

京東:奇想 建築、景觀、城市創意設計選集1

噹噹:《奇想--建築、景觀、城市創意設計選集1》

亞馬遜:《奇想:建築 景觀 城市創意設計選集1》

想購書?點這個鏈接就好咯!(猝不及防的一記硬廣)

神馬?挑不出好作品來?你首先需要衡量的是你的時間,一個有深度的新作品,一般來說沒有一個月是出不來的,你有多少時間做新作品?然後下一個問題一般會是要做新題目,好題目哪裡找?各種設計競賽的題目一般不差,參加個競賽雖然很多時候重在參與,但是一個好題目加一個不遠的DDL往往意味著一個好作品的誕生。

有了足夠多的好作品,先別著急畫圖。我強烈建議大家整理故事線。這條故事線就是你如何通過有限的圖紙,能夠直接了當深入人心的表達作品的思路。相當於電影里的場景設計,漫畫里的分鏡,用戶體驗設計里的低保真度框架,小學考試中每自然段的中心思想,趙本山相聲里的把大象放冰箱的三個步驟。故事線的意義在於,所有跟故事線不相關的圖都扔掉。

漫畫中的故事線——分鏡——漫畫草稿的思考過程

BIG的作品為什麼深入人心?是因為大家都讀的懂!幾個分析圖一個設計講透了。我們不一定想用BIG這樣簡單粗暴的敘事方式,但一個清楚的思維過程或故事講述過程,的確是必要的。國內學生最喜歡也是最要命的是:第一頁,一堆分析圖,第二頁,一個建築,且跟第一頁分析圖看不出任何聯繫!

「我的設計很複雜,哪能那麼容易說清楚?」很多童鞋恐怕也會有這種困擾。沒錯,建築是極其複雜的,但是建築設計的初衷和邏輯應該是清晰的。就像柯布的Villa們一般可以從「新建築五點」開始聊,密斯的高層離不開「Form follow Functions」,邁耶的樓都是白色的現代主義,而扎哈的空間則是數學演化出來的曲線。你的設計關於什麼?怎麼敘述?你需要明白的講出來。

故事線整理完了,需要用框架圖固定下來。神馬是框架圖?請看下圖:

這張圖會幫你知道很多非常重要的內容:

  • 每張圖的大小,圖的大小決定深度
  • 有哪些圖不用畫了,不用畫的必將是大多數,集中精力畫少量圖,提高平均質量
  • 作品的展示節奏什麼時候大圖?什麼時候矩陣圖?什麼時候小圖?
  • 圖面風格如何統一,朝著什麼方向統一。

圖紙的繪製

然後就是畫圖啦,所有圖開畫之前,需要將畫布調至作品集中真實展示大小,以統一線寬體系和細度。所有圖大家應該畫到2倍真實尺寸還有足夠細節程度。這樣縮到原大小會有極強精緻感。

比如《奇想》書中岳子泓的作品:

當然,你的手繪如果到了這種水平,你也可以跟他似的在英國直接開個手繪的工作室。不過下列這個圖,大家要是掌握要領,應是可以達到的:

強烈建議大家看一篇文章,然後把這個頁面里的所有剖面下載惠存,仔細研究,這裡面的圖來自於一本書,這本書來自於這個地球上也許是最會畫剖面的一個公司,紐約的LTL事務所。

海量震撼剖面請點擊:

Studying the 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quot;Manual of Section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quot;: Architecture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x27;s Most Intriguing Drawing

我的好朋友,在紐約執業的建築師林中天也是這本書的主要作者,為他開心。

說回來,如果你有這樣一張剖面,SOM也許會直接錄取你然後讓你專門負責剖透視,康奈爾也許會對你特別引起重視。為什麼?因為活兒細啊,且每個細節都還很對啊!這就是為什麼好的畫兒會說話。

用另外一種說法,什麼樣的圖會看起來不錯但是直接進垃圾桶?

  • 滿樓都是樹,但是樓板還是薄薄一片的;
  • 出挑特別遠,跨度特別大,但是桁架見不著,柱子還特別細的;
  • 場地離赤道不遠,整個建築全是玻璃跟個溫室大棚似的;
  • 線寬瞎畫,細節不幹凈,線用色且顏色之間不搭配的——這屬於基本審美就敗了的類型。

所以經常有人問我:誒,我畫圖太慢了,三天才畫一張剖面......

我的回復會是:正常啊!你要一個月有十張好圖出來,且設計靠譜。這本集子也就撐起來了。

創意性的表達

建築圖紙畫什麼?大家一定會如數家珍的說出:平立剖,軸測,場地,人流,節點圖。真是這樣么?咱中國有句古話:無招勝有招

這張圖畫的是拿破崙征沙皇,從涅曼河出發,到莫斯科佔領空城,到退兵歸國的整個過程中軍力的變化,地理位置的關係,戰役的發生,惡劣的氣候等諸多因素在一張圖中講清,一目了然的解釋了一個許多人難以理解的謎題,為何拿破崙在戰術上節節勝利,卻在戰略上徹底失敗。
那麼,這張圖是一張什麼圖呢?

這是一張當年被抄爛了的景觀分析圖,來自於設計師王雪詩,她當年申請的所有學校全中,哈佛還給了她當年設計學生的最高獎學金。這張圖的妙處在於,一張跨頁,說清楚了景觀剖面,植物分布,動物分布,人的活動以及活動屬性,還將植物名錄依圖索引。本圖《奇想》中亦有收錄。

那麼請問,這張圖是一張什麼圖?

表達的本身是為了說清楚故事,而大家在整理作品集的時候,一定要思考,有什麼最好的方式,能夠清晰明了的,講出來你設計的核心內容。這種方式也許存在過,也許完全沒存在過。沒存在過且能講清楚的圖,那也是體現你創意和設計能力的方式。

做作品集中的自省

設計師對自己很難有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反正我自己第一次參加設計比賽而沒有入圍的時候,就總覺得評委有黑幕。而申請學校和工作與咱們的其他經歷的不同點在於:中考高考有各種模擬會考,還有各種分等級志願。那麼通過什麼方式知道自己的真實水平?又有什麼方式能夠告訴我,我的作品還差在哪?

首先大家要認識到,好的表達不意味著好的設計,因為見過太多朋友,學個淘寶買的渲染圖課程,會了AI的分析圖基本畫法,就覺得能去常春藤了......君不見現在做渲染圖的公司生活有多艱難,不會設計的渲染圖工人去設計名校或名所有何用?

創業的好處就在於想給大家謀福利的時候很方便,所以我們找了一幫已經畢業了的建築設計師,他們都是名校畢業,名所就職。基於凱諾以前輔導過的上千學生,我們用幾百份的評圖作為基礎研究數據以及打分標準統一基準,給大家做了一個免費福利:福瑞評圖

凱諾空中設計課 - 評圖

這就相當於一個一模考試,讓你報志願前知道幾斤幾兩,吐血免費中......

作品集的出品

見過太多作品集毀在了Print這個按鍵上。如果你不注重測試和出品作品集的過程,你很有可能寄出或上傳的是一個乍看優秀,細看錯漏百出,線寬不一,顏色不正的劣質作品,使你的努力功虧一簣。

以我們出的《奇想》為例,從整理設計到初稿完成其實時間不長,前後約兩個月,然而後續清華出版社組織總共六次審校,每次也總能查出許多錯漏。我們如何審校?有圖為證:

我們將書稿放成列印稿四倍大小(橫縱各兩倍),在紙上一一標出錯誤並修改。你會驚奇的發現,在放得大一些的紙上,錯誤會特別的明顯,大家自己做集子,一定要至少留出一周時間來做這一個步驟。對於設計師來說,細節特別重要,別因為小失誤葬送前程。

審校完之後就是打樣/預覽,也千萬別跳過打樣這一步。對於要出紙質集子的學校,打樣指的是去列印店/印廠盯細節。首先,要列印的作品集,如果直接給人家PDF直接列印,是很難出好東西的,要有足夠的列印信息,如下圖:

然後列印的時候最好能在身邊盯一下顏色,因為經常轉色轉一下打出來的效果和期待就完全不一樣了。這塊細說需要很久......畢竟是屬於書籍裝幀設計師的範疇,咱們再說說應用更多的電子版要做的事兒。

電子版相對簡單一些,但需要考慮的也不少。首先,所有的頁面在Indesign下排好版以後,一定要導出照片再將照片合併。原因如圖:

這是KPF設計師王雨田在《奇想》書中的一頁作品,左頁用的是PDF顯示中的默認模式,而右頁才是正常顯示中軸測應該呈現的線寬。Adobe Reader都需要在設置中點掉「增強細線」,否則你的線圖就會一團糟,所以還是導出jpg/png更靠譜一些。

關於顏色,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大家應該至少測試你導出的jpg合成的pdf在各個平台是否都顯示正常。否則色偏發生後,你的集子的誘人程度可就要大大減損了。

最後的絮叨

作品集這件小事兒牽涉到的內容真不是一篇文章能夠講清的,要保證你的作品有個好的呈現,作為建築設計師的你,需要有相當的平面設計和書籍裝幀素養,更重要的,是有一個故事講述者的邏輯和表達能力,但更根本的,你需要是個好設計師。

這裡特別鳴謝為本書提供素材的幾位設計師朋友,他們是紐約的LTL的林中天,倫敦開手繪事務所的岳子泓,在北京轉互聯網的王雪詩,以及紐約KPF的王雨田,他們也都是凱諾空中設計課的老師。

評論里有朋友問,為何你們不做線下?因為我們相信,遍及全球的實踐中的設計師才會是帶你入行的最好導師。因為我們相信,互聯網帶來的效率,省得不僅是大家的學費,更是最寶貴的時間。所以,凱諾空中設計課為線上設計教育代言。

評論里還有朋友問,我們的網址是:凱諾空中設計課 CanopyU.com

大家如果是對留學感興趣的,可以去聽聽我這個LIVE:

建築景觀世界名校申請攻略 知乎 Live - 全新的實時問答

景觀朋友看這裡:王斯旻:如何自己準備一套申請留學的景觀作品集?

感謝大家的支持,更新這版的時候,點贊數已然破600!

可是收藏數破了1400是什麼鬼......


嗨~大家情人節快樂哈哈哈。

首先報個offer吧,昨天早上收到RISD(R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的Interior Architecture Design項目的錄取,RISD的室內建築項目其實是研究老舊建築的空間改造的,比較對我的胃口,而且這個項目在全美是排第一的,在我的list上面應該是排到第三或第四的選擇吧。郵件是系主任親自寫的,還有獎學金,不過具體數額要下星期才知道,後面也許還有十個offer在等著我哈哈哈。

我在上文中說到,我覺得從國內到國外去學習建築學,需要有不斷做減法的準備。其實這個減法,在做作品集的時候就一直在實踐了。教授們看一本作品集的時間大概在兩分鐘到三分鐘,所以如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讓他們看懂,看明白,並決定要你是很關鍵的。

做一本作品集需要下很多的判斷,這個圖我應不應該出,這個圖我要怎麼出,這個項目我要怎麼做等等。我覺得需要一個統一的價值觀去支撐你做這些判斷,對於我而言,這個價值觀就是:

刪繁就簡,表達清晰,突出重點。

很多人會很羨慕ISSUU上一些大神的作品集,並試圖去模仿他們一些酷炫的表達和概念,很多學弟會很好奇如何把圖做的好看,做的抽象。對於這種現象,我的態度是,圖的表達,清晰是最重要的,好看是其次的。如上文所言,你的圖如果要讓教授們花上一兩分鐘才能明白,他們是一定沒有耐心看完整本作品集的,所以最重要的是清晰,突出你所表達的重點,讓他們掃兩眼就可以get到你的核心概念。至於如何把圖做的好看,其實壓根不用擔心,當你真正開始做一本作品集的時候,真正開始花時間到Pintrest上找大量參考圖,研究各種Adobe軟體的使用時,就會發現把圖做的好看不是一件難事,最難的是如何用有限的圖,清晰,有重點的表達信息。

我自己具體落實到作品集上,大概有以下的一些操作。

1、 減少圖量,盡量用大圖表達,絕不堆圖。

我在ISSUU上看了很多的作品集,我發現中國的學生作品集普遍都傾向於圖多的類型,而外國學生的作品集普遍留白較多,一個Spread可能就放兩三張圖,甚至就一個大跨頁圖。我在早年的時候,也曾經覺得圖越多體現的工作量越大,老師會越欣賞,而國內建築院校在任務書上也會有很多畫各類分析圖的規定,譬如什麼功能流線分析圖,結構分析圖等等。後來我大四的時候上了Stan老師的課,他在課上教了一些表達的要點,成功刷新了我的三觀,我現在還記得他當時在群里和我們講,這個課的效果可能要一年後才能體現,於是我在作品集製作的過程中,真的感受到了魔力。Stan老師關於表達強調的最多的是,要用兩到三張不同類型的圖(如技術圖+效果圖)去表達一個事情,或者用一張圖,去表達多個事情,這個事情一定是你項目索要表達的最重要的點。比如說,如果你的項目主要是表達你對結構的理解,那麼多餘的什麼功能流線的分析就都不應該出現,你可以用效果圖加上軸測圖去表達你的結構所體現的空間效果,也可以用一張大的剖透視去表達你最主要的結構空間,這張剖透視中,你也許也體現了建築的流線,功能等內容(統稱為其它信息量),但這些其它信息量是蘊含在你的一張圖裡的,是不用明說出來的,教授們自然會看到,但同時也能get到你最想強調的是什麼。下面用我幼兒園的一個剖面來舉例。

我這個項目最主要的是強調中間的那幾個Public Boxes,因此我這張剖面表達的重點是在weekdays的時候兒童在Public Boxes中的活動,和它們與常規的教室休息室的關係。這是我明明白白寫在紙面上的重點,這張圖我同時還表達了其它信息。首先,我表達了結構。其次,我表達了我對不同光環境以及空間功能的考量。再其次,我表達了建築所在的城市環境。以上的這些信息,我都沒有專門開闢出一個分析圖板塊來說明,而是用一張圖涵蓋了,這樣我並沒有省去任何的信息量,但卻保證了整張圖的重點所在。

以上這些圖都是一樣的道理,我的作品集分析圖占的比例不多,最多就是項目的第一個Spread,之後都是大圖,各種軸測,剖面,剖透視和效果圖,但是我的這些大圖也能起到很多小分析圖的過程,因此最後表達出來的信息量也不見得少,但版面看起來又能相對乾淨,有重點。(花式吹了自己一番哈哈哈哈)

2、版面上我選擇了最普通的單頁A4,對頁A3的方塊排版,控制圖量。

談到作品集的尺寸問題,作品集大致有幾種尺寸,第一種是我這樣最常見的,A4單頁豎排版,A3Spread。 這個排版的精髓之處就是,一定要有大圖,一定要出跨頁大圖,衝擊力會非常強,適用性高,基本上出一版作品集就可以投世界上絕大多數學校了。

給大家感受一下……就是這個畫風。

第二種是A4橫排單頁,超長Spread。這種排版的精髓就是,一定要排多圖!!尤其是海量分析圖,如果有同學覺得自己真的很喜歡出分析圖,而且分析圖能力確實特彆強,可以採用這種排版,但是一定要記住,再多的分析圖,一個Spread最多表達的重點最多不要超過三個,你可以用一系列的分析圖去表達一個事情,但千萬不要一張分析圖表達一個內容。這個版面適用性一般,有些學校會明文規定只能用第一種尺寸。

第三種是正方形單頁的作品集尺寸,我在ISSUU上一下找不到這個類型,它比較小眾,適合有一些特殊設計的排版,適用性非常差,只有那些沒有對作品集尺寸有明確要求的學校才可以用,所以我很不推薦正方形的作品集尺寸。

另外,我直接採用了最橫平豎直的方塊排版形式,這主要是因為我不是很想費時間在排版這種很次要的東西上,另外方塊的排版會顯得非常大氣嚴謹,適合圖比較大的情況。

3、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去表達。

其實我不願意畫過多分析圖,除了我認為過多分析圖會擾亂我想表達的重點這個因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其實並不擅長畫分析圖。

我從大二的時候就開始自學電腦渲染,這導致我之後所有的圖紙都在走效果圖風格,以及各種需要用到一定渲染技巧的大圖(例如軸測,空間序列,剖透視)。

一開始做作品集的時候我在Pintrest上找了好多插畫風格的圖,我現在還蜜汁喜歡插畫(Collage)。但是在經過一定的嘗試之後,我覺得我自己也並不適合做這種類型的圖,因為Collage需要找大量的素材進行拼貼,而我是個非常懶惰以至於翻牆都懶得翻的人,素材都靠三年來的積累,所以做一張Collage的時間要比我做一張渲染圖的時間多太多了。而最後大家都完成的時候,我發現很多同學因為不會渲染技巧,都採用了Collage的方式去表達效果,未免會顯得非常千篇一律,有些同學連素材都是用的一樣的,所以現在看來,當初沒有用Collage也許也是件好事吧。總而言之,在做作品集之前一定要在Indesign裡面先排個草草的版本,可以先用圖框進行定位,在圖框中用文字寫上這裡要排什麼圖。然後要對自己作品集的風格有一個大致的概念,我還是推薦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去進行表達,不建議開闢新的表達領域,因為用自己擅長的方式更加容易 handle住想要表達的point,有利於概念的清晰傳遞。

總之我的畫風就都是這樣子的……

最後送上一些鏈接吧。

https://www.http://pinterest.com/cda0538/ 我的Pintrest Borads,裡面收藏了很多我喜歡的圖。

https://www.http://pinterest.com/jingbao880807/ SA鮑鮑老師的Pintrest Boards,喜歡插畫AI風的看這裡。

https://http://issuu.com/boyuanrobertjiang/docs/boyuan_jiang_2015portfolio_single 這是我參考最多的作品集,來自Cloumbia的師兄,作品集排版大氣簡潔,重點突出。

https://http://issuu.com/yuanjin3jinyuan712/docs/jinyuan_rice_option2 我們學校的靳遠師兄,概念非常棒。

https://http://issuu.com/wangzigeng/docs/narrator_wang_zigeng_1500dpi Wang Zigeng大神的作品集,看看就好,模仿不了的。

https://http://issuu.com/dinojimwang/docs/cmu_-_portfolio_wang_yinan_full 分析圖做的很棒。

關注我或者我的專欄,會有更多關於作品集的以及建築出國的內容。

此致。


謝邀 @momo

砂了一天展櫃,現在手還是麻的。

先申明幾點:
1 作品集表現風格多樣,以下只講自己偏愛的,僅供參考。
2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做的也很難讓自己完全滿意。

正文:
做作品集的大忌是糾結。
不要追求一次就做到完美,先做一版出來,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再改。

給自己看的作品集:
作品集是對自己學習工作的階段性總結,應該保持一定的更新頻率。
作品集費時費力,不要一開始就幻想做一本高大上的作品集。
只有不斷改不斷練習,才能掌握一定的製作方法,找到屬於自己的風格。
同時也才能加深對自己作品的理解。
這一點乍聽之下很荒謬,但非常重要。
很多時候彙報完別人不理解自己的設計,就以為是自己的表達能力差。
但其實更多的時候,是你沒有完全理解自己的作品,自己都沒有想清楚。
只有想清楚了,才能說清楚。

給別人看的作品集:
求學或求職。不具體說區別了。
應主要展現3點:

1 基本建築素養
這個短期內無法提高,小到線型指北針功能流線,大到設計水平直覺美感。
其實所有的建築訓練都是在訓練直覺。
你問有些建築大師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他也說不清,他就是覺得這樣順眼,該這樣。
這跟一個本科生說我這樣做是因為我覺得順眼該這樣完全不一樣。
大師幾十年對功能、形式、關係的推敲使他們具備了這樣一種直覺和敏感,
可以在第一眼就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雖然很可能他自己也解釋不清楚。

2 邏輯
可以短期提高。
即上面提到的想清楚,說清楚。
如何從一個簡單的概念,逐漸發展深化最後變成一個複雜的建築。
排版也有相應地邏輯順序。
有人說好的作品集應該像一部電影,起承轉合,講個好故事。
清楚比酷炫重要。

3 態度
一個項目你有沒有認認真真的做,其實真的一目了然,
比你想像的要明顯的多。
很奇怪,一張圖可能看不出來,
但當一套平立剖diagram渲染模型排出來的時候,
工作量高下立判。
你在這個項目上花的每一秒,都不會辜負你。

和其他所有事一樣,態度是最重要的也是最主要的考察標準。
至於新穎的概念,學生階段基本是不可能有的。
由於學習深度不夠,加上和建造產業的嚴重脫節,
學生是沒有足夠的信息和資源去反思建築的發展趨勢的。
那麼為什麼你會覺得你的概念很新穎呢?
在這裡推薦一個網站,叫:someone has built it before。
對,看名字你就知道為什麼了吧。
不過也不用灰心,連自負如賴特看到老子關於空間的論述也傷心了好長時間。
誰讓咱們晚生了幾千年呢?

具體製作:
戰略合作夥伴:InDesign
最大的好處是方便修改,可持續。
你的作品集就是一本書,而不是幾本書的拼湊,所以風格要統一。
風格包括版式,字體,用色等。
我自己喜歡大圖全出血,字體用KievitOT,顏色盡量少,黑白灰或單色。
不同頁也應有呼應,善用原位粘貼。
項目數量不要太多,5,6個差不多了,而且需有詳略。
多的項目可以放在一頁「其他項目」中,一張圖配一段介紹就夠了。
項目類型最好展示不同規模。但是小住宅這種如果做的不細就不要放了。
還要有不同的空間組織形式,如單元式,單一大體量,mix-use等。
為使邏輯清楚,最好一頁只講一個內容。
圖不要排太滿。
頁數無限制,我覺得80頁左右差不多。找工作的work sample 10到15頁。
有人會在最後放一些美術、攝影等才藝表演,這個有沒有關係不大。
國內一般都喜歡放個玉照。美國一般不放。

需要展現的內容:
包括但不限於:項目信息,簡介,場地,概念,分析圖,平面,立面,剖面,節點大樣,渲染,模型照片等。
應根據具體項目的不同來進行取捨。旨在表達該項目的特色。

大概是這些吧。舉個栗子簡單講下。

第一頁,全出血模型照片+序號+項目信息。展現全局,給人第一印象。
在整本作品集中,可以較明顯的提示上一個項目的結束下一個項目的開始。
照片可以是自然光或燈光,注意表現陰影。
也可以是渲染。
第二頁,項目背景信息。然後是一個抽象空間的研究。
沒有什麼特別的概念,畫了幾個小分析圖。
第三頁,接下來又是幾個空間的研究。
第二個加入具體的功能,第三個再細化,第四個加入材料的表達。
第四頁,一層平面+總平模型加局部室內渲染。
第五頁,二三層平面+剖面+局部渲染。
展示局部的渲染最好採取人視點高度。
最後的一組渲染也暗示了項目結束。
整個過程大概是從全局到局部的順序。

然後分享幾個資源:
1 寄託的建築版
設計建築_出國留學申請
2 ISSUU
http://issuu.com/search?q=portfolio
3 gooood
www.gooood.hk/?

另外,我一個同學在做作品集培訓,有需要的可以自己聯繫。
微信號:yangchao_2003
高能預警:此人是處女座~
這些是他學生的一些作品。


謝邀
又是個有點重複的問題,首先請題主詳細參看如何製作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建築設計作品集?中我的答案

我再補充幾點
1,首先題主要確定做作品集的目的
是找工作,出國,亦或是考研複試之類的

2,其次,題主要注意自己表達的方向

找工作——你作品集就要著重表達你的基本功以及你曾經參與的實際建造項目(營造課程之類的也行)

出國留學——你的作品集要著重表達你本科所有設計的研究(research),這個研究要根據你選擇的學校來著重表達

考研複試——你的作品集更要展現你可以成為一名研究生的能力,如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只是作為自己一個階段總結——這個就隨意了,不過我感覺這個也是最難的,因為你要記錄你每個方案的閃光點和缺點,更重要的是記錄自己如何根據不同的主客觀狀況最後所做的在方案上判斷和結論。

3,再次,選擇好表達手法
這就跟寫作文要注意修辭一樣,你文章再好,修辭不通,也很難讓人讀懂

4,再次,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不要為了作品集硬做「高大上」,

就好像你本來就知道個牛頓力學,你卻非要憑著這點小本事去說自己在核物理方面有多牛逼的研究。不管任何一個單位,用人單位,學校,外國院校,大概都知道本科學生的水平大致是什麼樣,你越往自己作品集上「貼金」,越是東施效顰。
無論什麼,哪怕你只會一點,只要你用心,這一點也會發光的。


5,再次強調,在知乎上問問題之前,一定要搜索看看有沒有相關問題的答案,拜託,重複的問題不要問了!!跪求各位題主了


胡亂回答,不知題注滿意不


5月17日知乎Live:藝術留學之名校申請關鍵點
入口:知乎 Live - 全新的實時問答

原文鏈接: 【作品集】主申項目如何確立深化?

首發於公眾號:作品集分享portfolio ,歡迎關注


HArt原創文章,轉載請私信我獲得授權。

作者:李倢姝

———————————————————————————————————————

事例我會通過這幾類,也就是建築我們經常用的這幾類圖來詮釋,總平、軸測、平立剖、模型、渲染、Diagram、套圖。


1.總平

先說總平,在很多情況下總平可以作為一個作品的開頭頁。因為它最能夠宏觀的表達一個作品的全貌。所以這個開頭頁就非常重要,因為它是放在一開始,要能起到有效的吸引讀者的作用。所以如果這一頁做的不出彩的話整本作品集都會受到影響。那怎麼樣把這個圖做的簡單又出彩呢?我在這舉了三種類型的例子。

大家先看第一張圖,裡面的三個圖它們有一個特點是都是線圖。我覺得線圖既可以留白乾乾淨凈的做,也可以增加層次、增加顏色色塊或者像第三張一樣增加很多的輔助的線來給這個圖增加信息。不管是哪一種,它的特點是圖裡面有多層信息。這個特點其實也是很多作圖的特點,就是你在作圖的時候希望表達的不只是一種東西。比如第一張白色底的圖就是他用紅線和文字去強調,第二張呢他用不同的顏色去給出了這個河流以重點。第三張增加了地形線,這對整個圖的圖片關係是非常有幫助的。


這是建立在如果你對場地有著足夠多的信息的情況下可以採用的一種手法。那如果沒有那麼多的信息,有的時候可以通過photoshop的一些方法來補充。比如說我發的第二張圖,其實它是一個很巧妙的手法,它對這個場地並沒有進行太多太詳細的描述,但是他把這個自然的這個俯拍圖直接給photoshop在裡面,給整一個圖面增加了很長的肌理感,這樣一種效果也是很討巧的。它們其實對整個圖的信息沒有其他太多的幫助作用,對這個設計的強調作用也沒有那麼明顯,但是他們的存在能給圖片增加了豐富感。


增加自然元素是一個可以說是省力的方法。還有一種形式更大膽一些,像我發的第三張圖。它的設計是海濱這一條,它首先把右邊的這個建築給留出來,海濱給強調出來。左邊還留有大塊的空白,它是用一些比較藝術的這樣的水彩的東西去填充,給整個圖增加了很強的藝術性。這樣可看性瞬間的增強了,但是你可以看出來它的設計本身並沒有太大關係,它只是一個圖面的處理,但這種圖面的處理恰恰是我們需要的這個重點作品來抓住人的一種處理。


結合同學已有的圖來看,很多圖都是有一個總體總評的。那至於圖面之後,你在補充和深化的這個過程中可能考慮的就是通過什麼樣的圖面處理把已有的信息做的更加炫目更加吸引人。


2.軸測

然後再說軸測,軸測也是一種很有效的繪圖手法。它是可以去佔據一整頁的,然後去抓住人,起到這個重點主申作品的深化和強調作用。那什麼樣的手冊具體是我們想用到、能夠用到的軸測,達到什麼樣的效果呢?我覺得以上兩張圖可以有一個說明,軸測它的特點是一定要豐富。


豐富是什麼意思呢?我想這兩張圖可以很有效的詮釋。第一張圖他的特點在於它有很多的人和活動,有很多的樹和植物,有自行車一類的。然後他的建築的立面上也有東西,其實它的建築本身也沒有那麼複雜,但是通過不斷的添加建築周邊的環境和活動,他把整張圖給活化了起來。第二張圖其實他是通過一個添加紋理的方式,它的建築本身首先是用色非常大膽,他大膽的用了深色灰黑色去跟這個整體的白色形成對比,然後在其他部分呢,他通過這個草地的肌理還有添加樹把整個圖面給豐富化了,但是肌理都是形成一個偏灰的色調所以不至於搶了建築主體的黑色圖面。

還有一種方式,是像這張示意圖裡面的一樣,對周圍是一個線圖的方式。但是給建築一個渲染的一個紋理,那這樣也能很有效的起到對建築強調的作用並且能夠可以說是替代了渲染圖。我覺得也是一種可以嘗試的方式,重點就是這張圖一定要有足夠的內容和重量去把畫面填滿。像這張示意圖就可以看到它其實周圍建築的窗戶是沒用的,但是他還是畫上,就是為了圖面效果。

剛才是我們說到的那個「1」,就是一張,最重點的圖,在整個描述作品的幾頁裡面。那剛才我發的兩頁呢可能就是加了個二到三種,沒有那麼搶眼但是也能夠有效佔據空間的圖。就像這個軸測,它就是以軸測的形式,這種圖的如果你沒有,然後又需要有效的描述的建築物,那你可以補上這樣的一張圖。


3.平立剖

說完了軸測。我們來說一下切面或者剖面。什麼樣的剖面能夠獨當一面,真正的佔據一整頁只成為這個「1」?我覺得這三個都是可以作為例子的,以第三張先開始說。第三張比較簡單,但是你可以看出來作者很多時間都花在對內部活動、紋理,還有光線的這個具體描述上。它在後面也加了天空的色澤,這樣一種處理方式是讓整個圖活了起來。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假如把裡面的這些填充好後面的這個都去掉,這張圖瞬間就會變得偏於蒼白,是不能夠起到支撐整個圖面效果的作用的。


第一張圖也是同理,它靠的是在建築表面和裡面或渲染或photoshop,不斷的增加texture以及人物任務活動的方式。他可能還擔心這一頁不足以支撐起一頁,因此採取的方式是在上面和下面添加字、輔助線等輔助信息,這些可以更有效的豐富立面圖的信息。


第二張圖採用的也是相似的手法,它有一個剖面軸測圖,並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切面和左邊的概念圖。這不僅是一種排版的技巧,這也是一種很強有力的強調「1」的手法。這使這張圖不但有主體而且非常豐富。

那麼什麼樣的能作為「2」呢?這兩張圖就可以作為「2~3」。這個圖是刺激的圖,本身不足以支撐一整頁,需要有其他的圖來輔助,不過其自身也能達到吸引人的效果。大家如果看一下會發現這類圖的製作原理其實比較簡單,第一張圖強調剖面,然後後面的建築給加上texture,然後在庭院中間p一些樹和草,再加一些人物活動。整個製圖的調理是非常清晰的,邏輯很簡單。他的特點就是突出了一個中心點,就是庭院中間的這個綠色。第二張圖裡面的兩小張其實是一種。那麼在繪製section的時候,假如你對這個只有線的黑白的section覺得略顯枯燥或者是單薄可以怎麼辦呢?第一張圖是添加大量的背景texture,是對背景進行繪製,用相似的線圖手法。既能起到豐富圖片的作用又能夠很有效的去表達你想表達的,就有一種留白的感覺在裡面,但也不會顯的東西太少。


這種圖怎麼做?其實很簡單,大家找一本日本漫畫,然後抄一抄背後的雲啊天啊什麼的就可以了。他右邊的這張圖也是一個比較簡單的例子,他在每一層裡面都加了些漸變的灰色和白色,然後在不同的層不同的房間裡面的這個顏色有所不同,然後整一張圖既速進又有序。

剛才說到的是這個剖面的例子。那如果平面的話我要畫到什麼樣的程度才能撐起來這個「1」,就是最重要的那個一頁呢?剛才給的這個例子我認為他的細緻程度可以達到獨當一面的效果。


簡單來說就是有傢具、有紋理、有細節。傢具就不用說了,紋理我認為不同地板的顏色或者是其他東西要是表現出來最好用線。最好不要用什麼灰黑色塊,灰白色塊,掌握的不好很容易糊在一起。然後有細節,就比如說他這個窗戶讓牆的厚度以及不同牆的特質就表現的比較完善,就這樣一個細度的圖是能夠達到去充當一張這個主要圖的效果的。


4.模型

說完平立剖的處理,我們再來說一下模型的處理。我建議如果你有作品,模型最重要的不是製作,而是給模型拍照的過程。模型的照片處理那有很多種方法,有一些比較硬打硬的就是你好好攝影,也有比較討巧的我們之後也可以提一下。


第一張示意圖是一種硬打硬的攝影方式,光首先處理的非常巧妙非常好,然後他的背景盡量處理的虛空,就像不存在一樣。我覺得大家照相的時候最理想的就是要達到這種效果、你用白色灰色背景也好有黑色背景也好。一定不要把它們處理的亂七八糟,最好不要有水平的切的那道線,想辦法把背景盡量給抽象化。

如果是一個群模或者一個比較大的模型牽扯到了一定的場地,可以考慮不照模型之外,只照重點和場地的一部分,把邊緣去掉,整個照片是充滿了你的模型的。

還有一種我管它叫OMA照相法,就是OMA特別愛用的兩種方式。右邊一種就是矩陣大法,應用非常廣泛。模型的話,假如你這學期做了很多草模,那不妨給他們排在一起照一張相。這樣總歸是很有氣勢,也說明這個同學熱愛建築。左邊這個例子其實是一個近景照,一般來說這種模型做的規模會偏大,模型做出來可能在現實生活中看起來很糙。但是沒有關係,你照相的時候採用人的視角盡量去往模型里照,把它真實化,那照出來以後能經過處理的相片會顯得非常有趣。這種情況下大家放心大膽的做,1:50,1:25都可以。你做的很糙都沒關係,材料也沒事。只要最後這個照相照出來然後進行一點兒處理,就會顯得非常精緻。

還有一種是比較巧妙的對模型進行再處理,上圖對模型有一個分析結構的過程,這需要在照之前就有這樣的打算。這樣照出來處理一下可以佔滿一整頁,而且顯得這一頁很有深度。不只是有表現,還有分析,分析和表現結合會比較討巧。

還有一個比較討巧的方法,我們管他叫手模大法。這個一般適用於覺得自己手長的比較好看的同學,然後在照照片的時候手可以適當的放進去佔據一定的重要地位,能給整個照片增加一點趣味也增加一點更私人化的感覺。所以一旦有了手呢有時候甚至就不太挑背景,左邊的那些背景後面有一條線大家可能也忽略了。因為這個手的存在使得整個場景真實化、生活化了,假如你把手去掉後面有那麼一道線我覺得是不可容忍的,因為這說明你照照片的時候沒有仔細斟酌。手模大法還有一個用法,是你照出來之後把手和模型一起摳出來,然後放到一個更抽象的背景上。這種也不會顯得太突兀,因為有了手以後很多事都迎刃而解。但這種一般適用於這個推敲的概念以及草模,不適用於最後的最終模型。

上面這張圖是另外一種討巧的方法,尤其適用於有些同學照照片的時候沒有仔細照,然後隨便放來切割板上照的。當年照完了現在後悔也沒用了模型扔了,那怎麼辦呢?其實你可以把照片做一些黑白和顏色上的處理。之後把照片淡化一點,在上面添加輔助線。我給的這兩張照片都是手繪的輔助線,就是白色的線。但是不一定要白色也不一定要手繪,你也可以用電腦去添加這個輔助線,用photoshop或者是illustrator去畫,只要最後的效果能達到線把原來的照片給抽象化,使人的重點放在了線和模型的結合點上而不是放在你這個模型照片沒照好上,那就達到了效果。


5.渲染

接下來說下渲染。首先我給大家看一下這張我很喜歡的圖,非常經典。是密斯凡羅德當年做的圖,他可以說是創新了表現手法,到現在看還是歷久彌新的。這張圖的特點就是簡單,大量留白,建築表現非常少。他的重點放在了外面的景觀以及裡面的傢具,構圖上很講究,花了很多心思的好處是做的時候是沒有那麼困難的。這張圖我最欣賞的地方就是構思精巧、重點突出。當然了,人家是大師,這個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我們看一下在現代的一些手法里他能夠得到什麼樣的一個闡釋。在這我還是要強調一下,下面我要講的這些例子屬於「2~3」的範疇。我建議大家在選項目的時候可以選一些有好的渲染圖的項目,這樣可以讓你省很多力氣,這樣在補圖的時候就可以補概念性的、簡單的渲染圖了。

這兩張就是很好的例子,製作起來也很簡單。不用很多的渲圖,差不多有建築的形體以後,再加上一些樹、木頭的texture和人物活動,主要考驗的是你構圖的能力。考慮怎麼加人、怎麼放傢具,怎麼樣把圖留白留的舒服、留的輕巧自然。這種圖能製作起來我認為難度沒有那麼大,他重點在於一個把握圖面效果,但是做出來又乾淨又討巧。

這兩張也是一個例子,用各種圖拼在一起,省略了很多不必要的元素,也不會對渲染功底有很高的要求,但是表達出了要表達的材質等等信息。

這張圖也是相似的道理。第一張圖想表達的是這個天空,突出的是天空和下面的人的桌子。第二張圖其實是一個優美的構圖形狀,然後他加上了texture,然後這跟他設計有關係。但我想他的角度選擇也是一個非常巧妙的可以借鑒的東西。


6.Diagram

然後說diagram。其實我個人覺得在補做圖的時候diagram是最容易補的也是補起來效率最高的。那補diagram既可以可以作為一張重點的圖來使用,也可以作為「2~3「。上面兩張圖並沒有上面內容上的相似處,但我認為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帥。Diagram我認為很需要去說明你這個作品的構思、概念、想法,但是他一切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帥。要表達要突出的表現你這個人的視覺表達能力,用繪畫和圖紙去說明自己,以及進行創造與再創造的能力。Diagram應該有一定的複雜度,應該在結構上有總體的考慮。在選擇形狀、配色時要一開始先有一個把握,並且我認為最好是有圖有字兒,他們結合在一起把整個東西豐富起來。

有時候可能你想傳達一些沒有那麼有趣的信息,比如說你的場地、場地的照片或者是一些建築的功能,那我覺得這樣的一種圖也可以歸在diagram裡面,上面的這兩張圖就是一個例子。這種圖最好是把它放的井井有條,並且跟你的設計結合起來,不要在一頁尤其是一個重要作品的剛開始第一頁堆砌過多的調研內容,就是說沒有你自己做的圖全是什麼照片、查的數據這些。我覺得別人可能對你這個並不感興趣,他想知道的是你的表達能力以及你最後的設計。所以如果有這種信息你覺得非要表達不可的時候,就想辦法給你的這個建築的圖相結合。

有些同學調查中有很多數據覺得不用很可惜。那怎麼用呢?我覺得一定不要用普普通通的這種條形圖圓圈圖。你可以考慮借鑒一些data visualization一類的圖。就像我剛才舉的這些圖,把你收集到的信息進行一個再加工以及整體的排版,然後就算這張圖不能夠表達你的設計能力但他應該表達你的視覺表達能力,而不應該只表現你說一個會調研會查數字的人,我覺得那是一種失誤。


7.套圖

最後我要講的是」n「。」n」我覺得可以是矩陣大法,很多時候一頁需要很多的內容,而內容不能雜亂無章,你應該想想怎麼排成矩陣或網格的形式,把他們濃縮在一起表達。最典型的就是像剛才那兩張圖一樣,用同一類信息想辦法湊夠一張表格。這張表格的作用主要是放在一頁紙中起到一個統領這一頁視覺感受的作用。其實每一個的內容不需要那麼複雜也不需要那麼準確,但他們的作用是放在一起給人一個整體印象。

除了表格之外,也可以是其他的形式,比如說是最後一張圖是各種模型拼在一起。往上一點是一個連分析帶表格的形式,但他總的來說湊成一個表格式。那再往上的四張表達方式比較相似,每張都很簡單,但是幾張在一起也是形成了一個表達式的構成方式。再往上的那張平面圖就更明顯了,就是不一定要湊的每一個表格的每個空都被填滿,但是總體來說是有一個虛線在控制這個東西的安排的。這樣的一種圖可以構成」n「的元素,就是說裡面有n個東西,這些構成了可以讓你的作品集排版有所不同的一張。


通過以上提到的這些對不同類型的圖可以進行的一種升華強調方式,我想應該是大家在做作品集的時候對你挑選出來的重點項目進行處理安排的方式。你要先挑出來哪些圖是能用的是最好的,之後考慮一下自己要補充哪些圖怎麼補。補的方式我覺得這手法是可以借鑒的,可以討論了再具體分析。


HArt原創轉載請說明。

來自HArt微課堂作品集筆記:HArt一元課第二期——主申項目的確立深化

公眾號:作品集分享(內有大量高質量筆記資料)

http://weixin.qq.com/r/4kiutrvEE_Zsrf-V9x3w (二維碼自動識別)


就自己和認識的一些朋友的經驗來說一下。因為沒有工作經驗,只能說說學生作品集。
以下說的都屬於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真正做好一本作品集是要費很多心思和時間的!


首先,我覺得做作品集前,如果目標就定為要做成「xxx那樣的」 「高大上的」 「酷炫叼的」 「小清新的」 諸如此類的,那根本就錯了。作品集要回答的是「作為建築師的你,是什麼樣的人?」,作品集是偏紮實穩重還是偏研究分析,小清新還是重口味,那要根據你做的設計來,而不是跟著別人的虛無縹緲的「風格」來。

一本優秀的作品集不用面面俱到。我理解的優秀的作品集,可以是幾個作業的概念上互相有關聯表達了設計者一直關注的問題或者思考;可以是每一個作業都獨立完整表達作者獨立推進完成方案的能力;可以是用有說服力和有意義的分析圖和最後方案表達設計者概念深化能力和方案能力,等等等等。
優秀的作品集能表達出設計者的設計習慣,是用模型推敲,還是用電腦;是喜歡剖面上設計空間還是平面(當然可以兩者都有);很注重建築與城市的關係還是很注重建築自身的空間;比較關注建造的邏輯還是抽象的思考;有沒有構造設計能力(不是照抄構造書上的)等等。甚至細化到圖紙layout線型列印的習慣也能說明一些問題。


具體來說,好的作品集往往(不談方案好壞,圖紙畫的好不好,只說作品集的製作):

  1. 邏輯清晰。如果整本作品集想要表達一個連續的思考,那麼從每個作業的標題到各個小標題再到每張圖的先後順序都要有邏輯關聯。 如果是每個作業各自說明各自的問題,那麼每個作業內的小標題,圖的順序也要有邏輯關聯。
  2. 排版有重點,這個方案是要放大平面讓人閱讀,還是剖面,還是街角透視,哪一部分是重點很明確。
  3. 小標題說明本頁要表達的思考,並且準確。應該避免諸如「概念分析」 「基地分析」這樣的不提供任何信息量的小標題。
  4. 一個主題有幾張圖反覆說明,作品集的閱讀往往很快,一頁中的一個設計點可以通過例如剖面,大樣圖,效果圖的組合 或者 分析圖,平面,透視圖的組合 一起來表達。 這也是作品集排版和交作業排版的區別,根據作品不同,可能有的作業透視圖第一頁就應該放上來,有的作業又應該先放平面,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12345點都做到已經是很好的作品集了,這樣的作品集給沒看過的人看三分鐘就能把握要點,也能經得起仔細地讀)
  5. 沒有無意義的堆圖,例如用一堆花花綠綠的分析圖撐滿一頁,只表達了一個豆腐乾大小的圖的信息量;或者有幾張圖紙就扔幾張進作品集,其實有些情況下比如立面這樣的圖反而會干擾閱讀。同樣,不用像作業交圖那樣所有圖紙都放進作品集,應該選擇最能表達方案實質的圖紙,而避免會讓邏輯不清而干擾閱讀的圖紙。
  6. 最後才是所謂的「風格」。具體如分析圖的畫法,線圖的導出,模型照片拍法,渲染表現都是需要學的。就比如總圖,可以是全部乾淨的單線,自己的建築線型加粗;可以是基地其他建築填灰,黑;可以是五顏六色表達基地各種信息;可以是反相的圖底關係。模型照片是黑白還是彩色,概念的空間模型還是細緻的表達氛圍的模型。分析圖各種各樣更不用說。選哪一種來表達就是多看,多思考,判斷什麼樣的表達方式適合你的設計。不要讓風格壓過了自己的設計,變成「這個我喜歡,抄一個;那個也喜歡,我也用過來」

作品集根據不同功能分,也會有不同的標準。
以上更多說的是申請學校的作品集,其中歐洲,美國,日本等不同地區不同學校又各有注重技術紮實或注重思考的偏好;製作之前應該對目標學校有個大概的了解,然後決定自己表達的偏重。
找工作的作品集我個人認為相對寬鬆一些,這樣的作品集更重要的是展現你會做什麼,那麼就要注意在作品集中包含進手工模型,電腦模型,分析圖,技術圖紙,渲染圖等你會做的圖。


至於具體如何製作作品集:
學習AutoCAD, Sketchup, Rhino, PS, AI, ID, 渲染器
閱讀真正優秀的作品集,分析它為什麼優秀,一頁一頁分析。而不是定性地說「這個像雜誌」「這個高大上」「這個太牛逼」
反思自己的每一個設計,重新整理思路,有必要的話適當調整方案
思考放哪幾個設計,順序是什麼,從每一個設計到整本作品集想表達什麼。
制定大綱,作業大標題 - 每頁小標題 - 各小標題下用什麼圖。 大綱想的夠多,做的夠好的話好的作品集就完成80%了。


2015年10月7日更新


【你所不知道的作品集秘訣 】總共分Ⅰ-Ⅶ七講,每周一講,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建築師的留學圈兒,已獲得授權。將從不同的角度為大家講解一本好的作品集是如何煉成的,請大家持續關注。今天的第二講我們主要來討論下這個不起眼兒但很基礎的Plan怎麼畫!


【導讀】 總平面是是一個建築設計最先呈現給讀者的信息 。在國內,我們總會發現很多同學在做設計的時候,認真推敲空間,反覆研究立面,仔仔細細設計好了整個建築,完成了平立剖和各種分析圖紙的繪畫,最後打圖冊前才發現少了張總平,於是匆匆拉個場地,建築隨便往那一擺就完事了。這些同學經常忽視總平的重要性,殊不知總平是設計的第一步。建築、景觀與場地、周邊的關係也往往決定了一個設計的合理性和精彩程度。

Harvard GSD 哈佛教授正在點評學生設計

那麼一張總平到底可以幫我們捕捉到什麼樣的信息呢?


1.總平體現建築體量。結合比例尺和與周邊配景的,通過對比和類比,我們可以了解到建築的大致的長寬尺度。通過判斷陰影的長短,我們也可以推知建築的高度。有了上述的基本尺寸,加以自身的一些空間體驗,就可以得到了一個建築的初步認知

2.總平說明建築與城市路網的關係。我們可以通過總平了解城市路網的節奏變換,道路到了建築處是收縮還是展開,人群在建築處是聚集還是分散。

3. 總平介紹了建築與周邊的環境。這點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了,通過總平讀者可以了解建築與周圍環境的相互關係,對建築的構成有一個整體的把握。

by Alex Hogrefe | Apr 3, 2013 | Fundamentals, Portfolio Vol. 3

Topographical Housing Landscape Medellin, Colombia


我們先來看一下比較常規的總平,上圖的總平,簡潔大氣。第一張圖是Alex的一期教程中的圖片,即說明了基地的情況,又向人展示了建築與場地的關係。線稿乾淨利落,配色醒目明快。

Lost and Choice/ ZI-Yuan-Jian Tea House


這張圖很多同學也應該很熟悉了,是Wang前輩(Princeton)當年的佳作。這個總平中,不光說明了建築設計基地的區位,與周邊的場地關係,以及建築如何形成的等基本的信息,還加入了中國傳統《周易》文化。由此一來設計的深度就不是簡單地停留在了建築空間層面,一躍而升拔高到了地域性文化層面。那麼作品深度也會因此有了質的提升。

Cantonese Opera Museum

上圖是Chen前輩(Upenn)的作品集中的一張圖,設計是在一片老區建築中穿插加入多個零碎的展館,並且使其串聯成一個有關聯的整體。這一張總平下了很深的功夫,跨頁的畫幅清晰地表達了區域中每一棟建築的與周邊環境以及道路的關係和他們自身內部設計情況。像這樣的圖你只要靜靜地擺在那裡,什麼都不用多說了,經驗豐富的Professors一看便什麼都懂了。

同樣的表達建築內外的總平,加入水彩畫的元素也會有不錯的效果

Analytical drawing construct applied to battery stations in the Marin Headlands.

上圖是UC Berkeley學生的課程設計作業,對一個充電站的場地進行了描述,並且分析了其與周邊環境的關係以及對周邊建築的影響。同心圓的Inforgraphic也是一種很常用的分析表現方式,因為其獨有的向心性,可以用來分析呈現很多周期性的數據。


總平在一個設計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但是也並不是說總平是不可取代的,對於體量不大的建築,景觀或者規劃設計來說,軸測圖是非常好的的表現方法。也是近些年在比較流行的一種方法,這種畫法的優點在於場地更加立體且生動了,給讀者的一種更加直觀的感受,同時也有利於營造一些有趣的場景,這種場景感可以使得讀者進入一個虛幻的想像空間。偏向藝術的表現手法更加使得這種表達方式極具感染力,所以在做作品集的時候同學們不妨一試,可以得到很不錯的閱讀體驗。

Serco Competition London stories illustration of Covent Garden

POROUS-CITY Graphics by Arenas Basabe Palacios


平面圖在作品中扮演怎麼樣的角色呢?


說完了總平我們接著來聊一下建築平面圖的作用。平面圖自古以來就是建築學教育的基礎,一筆一划,粗線西線,看似枯燥,但卻十分重要。平面圖的好壞與合理性可以直接反映一個設計的成熟度,也能給人空間的大致印象。所以在作品集中擺放設計的平面圖是十分重要的。可以直截了當地反映你的設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因為建築平面圖是比較基礎的東西,所以一般不會做得太華麗,一個好的設計作品呈現過程中平面圖一定要有,但是絕對不能喧賓奪主。在繪製平面圖的時候控制線寬尤為重要,這和我們手繪圖紙時要用不同粗細的針管筆繪線稿是一個道理。粗細分明,乾淨清晰,排布合理的平面圖在哪個時代哪個國家都不會過時。

尤其是一些奇奇怪怪的建築,平面圖一定要畫的乾淨清爽。分清粗細線,擺上內部傢具,就足夠了,切忌不要花里胡哨。

Rethink Athens/ a new city center


如果覺得只是線稿圖面有些單調乏味,也可以學習上圖加入一些傢具或者配景。複雜的線條不但可以提升圖面的效果,也能從一定層面反映出建築的功能和用途。

Seafood restaurant and fishmonger by Kenneth Hinkel, via Behance

在線稿裡面貼一些texture貼圖也可以給枯燥的平面圖增色不少,這個方法似乎北美的學生更習慣使用,風格偏美式學院風一點。

Small weekend house with an enclosed atrium


在效果圖比較乾淨的部分,比如天空、大地、水面等處添加乾淨的平面圖也是在排版中常用的方法。

當然如果你想要你的平面圖不僅僅只是配角,而是成為作品集出彩的一部分,那麼按次序排列的每層軸測圖不失為一種很好方法,這個方法的優點是創造了一個個有代入感的場景。人類永遠是有惰性的,讀者對於這種直觀的表現圖紙熱愛程度也遠遠大於需要自己去想像空間的枯燥平面圖。當然,這對同學的建模能力也是一大考驗。

Changing the Face 2013 Rotunda Warsaw


下面我們來結合一些優秀的作品集例子來說一下平面圖具體在作品集中怎麼排版

建築平面圖與剖面立面相結合排布在一張圖紙裡面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因為對應著平立剖面,我們可以對建築有一個很完整的認識。

或者這種建築的詳細軸測圖也可以取代平面獲得不錯的效果,有種看小人畫的感覺,讓人恨不得把屋蓋都掀了鑽進去看個究竟。


上一期小講座推出後很多同學發來私信問小編這些美麗的圖都是怎麼畫的。小編覺得這是個很龐大的問題了,涉及到了很多方面的知識,比如設計思路、表達邏輯、軟體的應用,軟體之間的協同工作,色調配色的把控,繪畫技巧,等各方面問題。小編團隊後續會陸續推出各類講座請大家持續關注。

完整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建築師的留學圈兒】回復101即可。此外也歡迎大家添加小編微信發表你個人的觀點,相互交流學習。


http://weixin.qq.com/r/_UNocN-EA4J8rZsT9xbr (二維碼自動識別)

===========================分割線================================
以下為第一期講座摘要

【你所不知道的作品集秘訣 】總共分Ⅰ-Ⅶ七講,每周一講,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建築師的留學圈兒,已獲得授權。文章從不同的角度為大家講解一本好的作品集是如何煉成。今天的第一講我們主要來討論下這個非常重要的Mapping怎麼畫!

【導讀】做設計避免不了對場地進行分析,但是大家除了分析日照風向交通,還能分析呢?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們學生很久,相對場地的地理因素,其歷史發展、社會背景、政治經濟因素、所在地區的未來發展計劃、周圍建築形態等等都具有很高的價值,只有我們深入了解這些情況後才能做出有深度的項目

Current + Future 現在和未來
Development 所在區域發展規劃
Plan Survey 平面調查
Social Context 社會背景
Environmental Factors 環境因素
Topography + Natural Features地形與自然因素
Built Form 建築形式
Wider Area- Photo Survey周圍環境調查
Historical Context 歷史背景
Pedestrians + Vehicles 人行與機動車道交通分析
Individual Sites-Photo 場地調查
Environmental Modelling 場地模型
Site Sections場地剖面

上述是一些分析的常用角度,下面我們將結合圖片一起來為大家做詳細講解,Mapping在建築設計,景觀設計以及城市規劃中都扮演著及其重要的角色。一張好的mapping不但可以可視化地體現了很多場地的基礎信息,同時可以幫助讀圖者對整個設計的大背景有了一個全面的認知,這種縱觀全局的認知可以幫助讀者深入地了解設計者的意圖,並且體會到設計師得出結論的合理性以及邏輯性。

Mapping的最基本作用是介紹一個設計的分布,區位和大概的觀感,如下圖,簡潔明了地說明了設計場地的情況,建築的分布以及景觀的設計。這種用法在城市尺度的建築設計以及景觀的設計上尤為常用

該項目為老區的改建項目,Mapping中顯示了改建建築在街區中的位置,大概的形式,功能,讓讀者對項目有了一個基礎的認知。

景觀中Mapping不光可以說明設計的區位和效果,更重要的是可以表達設計場地的地形。地形對於景觀設計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

現場的照片配合mapping一起反映設計場地的基本情況。

其次Mapping在城市規劃設計中十分重要,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閱讀城市,城市的肌理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他們的過去、現在並且預測未來,裡面也會雜糅很多Anthropology, Sociology等方面的知識。街區的總體解讀/街區的高度解讀/建築的單體解讀/建築的群體解讀這些都是常用的閱讀手法。

上圖是世界一些大城市的肌理圖

Mapping除了一些基礎的功能,更多的時候被做成一些Inforgraphic, 通過社會調查之後得到一些數據,如人口密度分布情況,年齡,國籍,收入水平,教育程度,男女比例,綠化覆蓋率等,可以通過這種數據可視化地方法,有邏輯地分析一個設計的大背景,前提條件,必要性等。

下面首先來讓我們看一下同樣是Manhattan,不同畫法的Mapping到底可以反映什麼不同的問題。

Manhattan Mapping,不同的顏色變化分別代表曼哈頓島的人口收入,教育程度,綠化率,國籍的不同

Midtown Manhattan 1890年的圖, 記錄了從 34th 大街到 59th 大街 以及 從 1st 大道到6th 大道的街區情況。

上述都是從不同的角度對同一個Manhattan島的進行分析,得出的結論也各不相同。而這些分析都將被用來作為生成設計的依據,從一方面證明了你做的設計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下面我們將繼續瀏覽一些有意思的Mapping.

該圖記錄了一個人3.5年內的交通流線,暖色代表常去的地方,隨著色調變冷逐漸降低。

1950年芝加哥城市人口國籍分布,圖中不同顏色的色塊分別代表不同國籍的人群,清晰直觀地展示了不同國籍人口在不同地區的分布。

RasterVector 的混搭使用,一些自然景觀較為出色的,或者針對景觀專業的Mapping,上面的幾種表達圖很合適,自然景觀的Raster和平面圖,等高線等Vector雜糅。即說明了場地的現場情況和平面信息,又讓圖片逼格提升了無數。

Mapping不光反映的信息十分重要,有趣的形式也會給Mapping增色不少。不同的內容應該配上合適的表達形式,一定可以讓你的作品集足夠奪人眼球。來點兒藝術范!看慣了一本正經的Mapping,偶爾換幾個風格,插入幾張色彩豐富,氣氛活潑的圖,往往能在作品集中起到很好的調節節奏的作用。而這些Represent的過程也通常加入了設計師個人對這些地區的理解和解讀,這些主觀的而非千篇一律的認知也是審圖的Professors希望看到的。

明麗的插畫風格,表達的東西很有場景感和趣味性,可以挑逗嚴肅的氣氛。
平面的Mapping與立體的建築模型交錯出現,很好地表達了建築在城市中的區位以及之間的相互聯繫。

Mapping也不一定非要是平鋪直敘的平面圖,比如下面的Mapping,俯拍的照片也可以很好地表達一個區域的情況。而且給人清晰直觀的感受。

手工模型也是很有趣的一種表達方式,逼格極高,但是相對的也比較費時費錢,後續我們也會有專門的小課程和大家聊一聊《手工模型到底怎麼做》

由於篇幅有限以上內容為精彩摘要,完整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回復101即可。此外也歡迎大家添加小編微信發表你個人的觀點,相互交流學習。

http://weixin.qq.com/r/_UNocN-EA4J8rZsT9xbr (二維碼自動識別)


瀉藥

大家分析的特別好,我給點具體建議吧。

第一,先想想你畢業想幹啥。如果沒想好,建議問問家裡情況,然後選擇考研或者選擇出國。還沒什麼想法就直接工作,太容易扭曲。

第二,如果考研的話就趕緊複習,作品集等考上了之後找個心動導師的愛徒學長學姐要一份,熬夜照著做一個,多來點施工圖啥的表達一下自己幹活踏實的姿態。

如果要出國,這就複雜了。請看樓上各位的建議,而且這些遠遠不夠。首先上ISSUU - You Publish(謝 @frink黃 提醒馬虎打錯了。。)上人人網各種問候出國的學長學姐然後索要各種作品集看,問問怎麼做的,並且祈求自己做完對方給改改給提提意見。學一下InDesign,很容易上手,遇見問題網上一般也都有答案。別的軟體都不用學了,渲染建模如果不行,也別學了,就做手工模型吧。手工模型+拍照,做不好的模型拍照當分析圖,做好的拍高清大圖,選個複雜的裝個燈拍夜景,挑個晴天出去放草地上拍放沙子上拍反正有主題就行。有錢的話就做大尺度模型,來個自己的合影啥的,非常炫酷。分析圖要麼一看就懂,要麼打死看不懂然後配上明顯的一看就懂的標題,建築概念可以借鑒一下大師們的。

本科作品集其實也不用太注重自己關注的點,多表達自己在多個方面的嘗試,並且嘗試的非常努力就好。現在申請也不難,這樣就基本夠用了。排版不在行的話,就找個喜歡的作品集,直接抄襲排版,這樣節奏就容易控制了,然後自己根據情況再改改。

你看,我這樣一說,是不是也不是很難?基本三四個月可以搞定一本。看著絕對不錯。但是我這麼說你不一定非得這麼干,但是絕對可以這樣開始,萬事開頭難,先下手,馬上就有自己的想法了。那些很牛的作品集,也是從白紙開始的,好好規劃時間,絕對可以做出牛逼的作品集。

如果執意要直接工作的話,花精力做作品集不如跟各個公司人力多聊聊天,必要時候找個出國的哥們「借」一本,反正他出國回來如果還用同一本作品集找工作肯定挺丟人的,估計請頓飯就給你了,哈哈。


一直在潛水,琢磨著適當的也該出來轉轉,無邀來答.... 說 @李原玩了4年DOTA多少有些過激, 至多只是對所謂作品集缺乏準確的理解。
很多學生對作品集的要求都首先是好看, 要高大上,但可知應聘也好、留學申請也好, 考官、評審都是成天從早到晚看作品搞設計的內行人士,對畢業生應有的能力水平早就輕車熟路,華而不實的作品集必定是首先被「忽略」的那部分。作品集說白了就是一考題:以指定的格式,通過作品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優勢,並用與作品相關的內容加以證明。設計的好壞不代表作品集的好壞,

即作品集應內容至上,核心放在表達和證明你與其他人之間的不同,首先是展示你對什麼感興趣,擅長做什麼,能做到什麼程度,其次是根據考官的需求(他們想了解什麼)呈現必要的信息,證明你是他們想要或感興趣的那個獨特個體。不管要拿作品集去做什麼,留學申請,應聘 甚至是自我推廣和展示,都是如此,區別只在於考官在評審過程中的側重點。

一. 留學申請用作品集:
曾做過幾次GSA的admissions examiner, 就個人所知道的範圍來說,留學申請過程中考官的著重點首先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研究生)、觀察與思考角度(本科),其次是深入能力(一個課題從無到有的過程展示),最後是專業素養。 一個能夠完整、清晰的呈現出學習目的、設計過程和設計細節的作品集通常都挺好看,但反過來就不一定了。 你說作品集關鍵在排版和分析圖顯然也是錯誤的認知,設計本身的好壞也並非考官的絕對衡量指標。抱著從視覺效果技壓群雄硬撐高大上的想法還是趁早抹消為好,不專業。
需要注意的有幾點:
A. 合理且清晰的內容結構邏輯。
B. 聚焦設計的發展過程 和 細節。
C. 重視表達方式。
D. 用適當篇幅的引用說明你從別的案例中學到了什麼和參考了什麼,以證明你的學習能力!

個人認為比較高效的作品集製作流程:
1) 捻清自己的分量,明確自己的特點和優勢。 理想情況下以個人興趣、特點或優勢作為作品集的主題。
以我自己為例:建築專業,但對互聯網和數據分析十分感興趣。申巴列的時候主打作品是一個小區的綜合活動場所。通過一堆甘特圖和知覺圖分析當地居民的需求和各需求被滿足的程度,並以這些數據和分析結論主導設計發展,展開暢想。很多內容和建築學沒有直接關聯,但和課題節節相扣,入學後和導師探討當時的作品集的時候也得到了較高的肯定。
TIPS: 抓住你作品的獨到之處深入挖掘並著重展示,與主題無直接關係的方面應適當減輕分量,甚至忽略。
2) 以線框圖的方式畫排版布局並反覆調整內容結構直至非常合理。之後根據線框圖選擇適當的圖片。
排版是作品集製作過程中的一個大塊,會幫助讀者閱讀和理解,頁面美化只是附帶價值。除非你學的是平面設計,否則頁面美觀程度基本不會對申請成功率有多大的提升。先挑作品再研究排版 和 一邊挑作品一邊搞排版都不可取, 會導致排版過程佔用過多的時間,使你過多注重頁面美化,且調整排版的同時有可能對原有的展示邏輯產生破壞。提前用線框圖畫好排版的好處有三:一是快,二是邏輯清晰, 先說什麼後說什麼,什麼重要什麼次要都一目了然。這會幫助你整理出更通暢緊湊的內容結構,方便評審閱讀和理解你的作品。三,這是再次反思自己作品的過程,有機會提前發現作品的遺漏或不足。
至於問題版式排版的素材從哪裡取得。可能也是我個人的無知, 至今不曾接觸到過版式排版用的素材。。。。問題若改為版式排版從哪裡獲取靈感的話,我會這樣作答:根據你的主題和內容選擇適當的內容結構, 區分各部分內容之間的重要性,重要的分配大些空間,次要的留小位置或直接忽略。之後通過反覆修整內容結構來調整你的排版,最終生成的相框圖即接近成品的作品集排版。

3)出作品集大樣,對缺少的圖片或內容進行補全。
4)反覆優化作品的表達方式。 如 @阿爾瓦 所說「這就跟寫作文要注意修辭一樣,你文章再好,修辭不通,也很難讓人讀懂」。這會佔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對整體質量的提高有極大幫助。

幾點建議:
1)提前準備,留出充分的時間優化表達方式。
2)抓住重點,亮點不在多,在精
3)找有留學經驗的專業人士為你的作品集提建議!!他們的經驗會幫助你省去大量的時間成本。


二、應聘用作品集:
和留學用作品集最大的區別在於證明你的工作能力,包括個人的專業素養、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招聘官找的是能為公司產出實際經濟價值的員工,不是會畫圖的機器。因此你的作品集需要更大的篇幅說明和陳述你對項目的理解和設計作品的看法,說明你的工作方法 展示你的工作能力。

製作流程可以參考留學作品集的流程。

幾點建議:
A. 注意細節。 被招聘的永遠是要負責具體事項的員工,看不到細節的人才一般不暢銷。
B. 以一份工作報告作為每個項目的結尾, 不會彙報工作怎麼拼職場?
C. 找有豐富招聘經歷的人看你的作品集,比如教授、比如前老闆、比如我 :)
D. 除非你是畢業生, 否則盡量不要用學校中的課題作業

三、階段性總結 或 自我推銷用作品集:
玩法最多,也最難。 萬事貴在堅持, 就作品集來說,你需要養成定期修改和更新作品集的習慣。最好通過建立個人網站的方式展示作品集。這種作品集一般以展示最終設計結果和設計最大的亮點為主, 設計過程及細節都可以適當的弱化。

幾點建議:
1)除非你非常精通,否則盡量別用FLASH
2)精簡作品集文件 或 作品集網站的介紹頁面,最好控制在200-400字以內。
3)不要提你的年齡。。。。。不是小孩子了。
4)如果你做的是網站,沒必要花費大量時間SEO
5)簡約為好,盡量不用輪播圖作為作品索引。精心設計你的作品目錄 和 呈現方式。
6)重視作品的表達方式。

最後,一些點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加油。


現身說法吧,我現在自己抽空時候會去大學教教書,自己也帶了一些學生教授培訓他們做作品集,也算是還有經驗。工作作品集方面,當年畢業時也算是是把市面上的一二線公公司全面了一遍,現在自己創業,開始看別人的作品集,多多少少也算是有些切身感受。

上面許多人說到了排版啊啥的,雖然這很重要,但是作品集項目的選擇,項目內容本身的深度一樣非常重要,並非簡單的視覺衝擊力就能制勝。

在這件事上我特意問過一些國外大學的招生官,教授和業界前輩。他們都不約而同的提到希望能從圖紙中看到思索,而非僅為炫酷而炫酷的圖。尤其是在已經清晰的圖紙中僵硬的添加一些不必要的線條或者自作聰明的額外標註。他們不希望招的的這個學生/員工僅僅是一個Graphical Man。

院校申請一般是要求15頁,而工作申請一般都要求不超過5MB的大小,最多10MB(一般這也是公司郵箱附件大小的限制,太大人家公司根本收不到),這樣算起來差不都也就是10-20頁左右。

以15頁舉例來說,去掉封面和最後一頁的其它能力展示(一般是手繪,攝影,動畫啥的),其實可以用來放作品的也就是13頁。以申請院校來看,4個項目,一般都是4/4/3/2,或者4/3/3/2的排列,也就是所謂的一個畢業設計+一個大項目+兩個小項目的排列

以4頁紙的項目來看,基本就是

  • 一張Hero Shot
  • 一張講故事的深度Site Context+Site Analysis
  • 半張/一張Design Process,半張平面
  • 一張Diagram大全

1. Hero Shot顧名思義,就是抓眼球的大圖,通常是主渲染圖,用來展現渲染/PS/圖面表達/光影表達的能力,也是展現自己審美品味的方式。總的來說可以是常規渲染,可以是純黑白光影,可以是Photomontage,也可是矢量軸側,甚至是結構素描的風格。但為了申請學校我一般會提醒學生一定程度上「違心」的就不同學校的喜好風格做出一些側重或改變。但有一點切記的是,不要做的像商業效果圖!不要做的像商業效果圖!不要做的像商業效果圖!(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2. Site Context / Site Analysis / Background Stories是我看了許多學生的作品集下來最大的軟肋,一方面是因為國內院校的「結果主義」的趨勢,對這方面的不重視,另一方面是許多學生習慣性以網路搜索圖片+文字描述的方式來處理這部分的內容,導致他們覺得吸引力不夠而將其排除在外。事實上這部分內容通常在西方建築學Studio中佔有很高的比例,可視為一個設計的初衷和起源,如果你有一個人文思索夾雜其中(例如城市迭代更新,難民人道需求,災後快速重建等),能為設計本生加分許多,也能為自己打上一個有思考的標籤。同時作為一個建築師,要訓練自己的做圖能力,力爭用Diagram,Collage等直觀是覺得方式將分析表現出來,而非大段文字。

3. Design Process就不必多說了,所謂設計的演變過程。這兩年較為流行的多為仿BIG的生長式的設計演變表現。但往往很多人學到面沒學到里子,做出的圖還是沒有亮點,為什麼呢?沒有主次和重點。做此類圖形時候一定要注意線寬等級,背景陰影,顏色選擇以及導出體量細節,才能最清晰表達出你的重點(尤其是作圖是你要想到你的圖最終只能被縮小到A3紙的一個角落裡。此外還可以有一些配合的展示,包括手繪,模型,摺紙,甚至是多格漫畫。

4. 平面就不用多說了,但有一點切記的是,現在很多學生為了所謂的炫酷,在平面上進行Multi-layer的疊加處理,其實並不可取,適量即可,不可因為炫酷而使其影響了本生平面信息的讀取。同時配合平面,可以在一些特殊空間區域做一些小的渲染圖,來配合空間Sequence的表述。另外針對一些學院派的院校,比如Delft,ETH等,在補一些Technical Drawing效果會更好,以展現自己對建築Detail的理解。

5. Diagram大全就是所謂的立面/剖面/分析圖了,老師/面試官花在看你的作品集上的時候通常只有幾分鐘,所以並不會花時間去理解你的一個項目具體長什麼樣,所以這些Diagram切記是要求精不求全。通常一大一小兩張就足夠了,而其中,軸側爆炸圖和三維剖面圖有最受歡迎最容易抓眼球,不光因為是這兩種圖的作圖難度,更在與著這兩種圖對空間和細節表現,以及建築內外連接的理解。對於複雜的建築(尤其塔樓),我一般會推薦三維剖面圖,然後對剖面里的每個小空間都把其使用方式表現出來。簡單一些的建築,比如Pavilion和Exhibition Center,則推薦軸側爆炸,來展示空間體量和表皮的拼接關係,並最好能將主體建築結構一起表現出來。

作品集4個項目中的最後一個小項目,我一般會推薦放一個「非主流」的項目,來展現你「正規」建築設計之外的想法和知識儲備。而這兩年以參數化設計/營造/機械臂為最常見,尤其對一些希望申請AA,UCL,Sci-Arch的作品集比較有幫助。除此之外,景觀/規劃/綠色建築/建築構造也是值得推薦的內容。

作品集的套路一般大約如此,而申請學校和申請工作略有些不同,一個側重看思想,一個側重看實用性,但大約也就如此。

最後無恥不要臉的給自己打個廣告,想諮詢作品集輔導的同學可以微信(maxwellshuli)聯繫我,哈哈哈哈哈。


無邀來答...= =前些日子剛剛做過自己打算投實習的作品集,大概有以下幾點應該注意一下,至於內容還是看個人了。

1,首先要明確目標,這個作品集是投實習單位的還是申請的院校。不同的目標相應的作品集也不太一樣。簡單說大多數中國本土的企業作品集中文就可以了,外企可能需要英文。投院校的話估計都是海外的,必須要英文,而且比較注重你作品中的概念形成,這個在作品集中就靠分析圖體現了。
2,揀重點,不貪多。從大一的手繪開始其實都算個人的作品,但是由於各種原因所以很多東西不是特別完美,這個漸進的過程就不用體現在作品集里了。揀出來即使不是非常好也得是比較拿得出手的作品就夠了。另外一個就是用人單位的HR不會有太多時間看每個人的作品集的,所以做得太多也沒必要。
3,覆蓋面廣。這個覆蓋面不僅指建築類型,還有能夠體現你軟體掌握技巧的廣度。最好cad,sketchup,photoshop,illustrator甚至revit,rhino,grasshopper每個軟體(插件)都在作品集里稍有體現。

別的想到了再補充吧...不過我覺得「像其他人做的那樣的高大上的看著跟雜誌一樣的作品集」這種問題讓人微無語= =。


寶貝兒,雖然你問題中的很多地方看起來真的挺水的,不像一個建築學大四的學生,但作為長你一屆的學長,我就不損你了,嘗試著回答一下你的問題。普通雙非學校的普通學長,你別嫌棄。

我去年這個時候也沒有像樣的作品集,當然作品是有的,不管是牛是水。作品集前不久剛完成,屬於趕製,質量一般。你目前有充足的時間去製作作品集,只要你用心,對,「用心」二字足矣,一年之後一定會有一本優秀的作品集,至少能讓你自己越翻越喜歡。

我覺得製作作品集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步驟,選題做題排版,這只是個大致的順序,這三個步驟在製作作品集的過程中應該相互協調、相互穿插。

首先是選題。選題就是你想在你的作品集中放上你的哪些作品,更高級一點的選題就是能不能為你選擇的作品找到一個共同的主題,這個主題就是你的核心設計理念。選題有兩個方向可以走,一個是「全面」,一個是「特點」。「全面」就是體現在你的作品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有直有曲,有建築表皮有空間塑造,有電腦渲染有手工創作,甚至是既有關於建築的作品,也有與建築關係不大的作品加以點綴,記住,只是點綴,如果你的專業是建築學的話。「特點」就是你能把一個理念做得相當精彩,比如你去做曲線,這曲線經過你手之後啊,在不同建築中的表現各異,曲得優雅,曲得狂盪,曲得小巧玲瓏,曲得上天入地——別忘了「特點」之中,也應該體現一種「全面」。「特點」這個方向不是鬼才或者說你還不能成熟地表現這個「點」的時候,盡量不要去涉足了。像我這次作品集中的「題」,有參加結構競賽時的結構設計,有當年為朋友設計的展位,有以前的課程設計,有網上找的競賽題目,有天大今年的快題題目,還放了一些我的水彩、素描、書法作品以及攝影作品。

其次是做題。這個步驟是最重要的,是你製作作品集過程的核心。對於你已經完成的一些作品,做題不僅僅是修改已經完成的東西,更是要加入你當時沒有想到的東西。「修改」要當成重新設計,按部就班,把以前錯誤的變成正確的,把以前手工的變成電子的。「修改」的手段有很多,以前還不錯的模型重新拍照,有不錯的稿紙和成圖掃描入庫,CAD重新畫平立剖,SU重新推敲體塊等等。「加入」就是增添適合在作品集中展現的東西,環境說明、設計說明等各種說明,體塊分析、流線分析等各種分析。「加入」也是指在作品中加入你的思想,加重料。作品集中的作品並不是有很多制約條件的具體實施的方案,所以說做題過程中完全可以放開手腳,在一定的尺度中自由發揮你的才能,把你的想法突出。你把標準化的住宅樓渲染得再漂亮,也不會讓你的作品集增色多少。總之,做題有兩個出發點,一是要能增加你最終排版時可使用的素材,二是讓你的素材能更加切合你之前所選的題目,能更加展示你的設計理念。做題最好能按照一定的順序去做,從意到形,從體塊到空間,這樣既能讓你更加理解你的作品(看起來可能挺彆扭的,但推敲自己的作品同樣能使你有所收穫),也能讓你在之後的排版中展示你的思維過程,從而能夠更好地展現你的作品。你問什麼「版式排版的素材都從哪裡取得的?」寶貝兒,絕大部分的素材當然是你自己做出來的。比如這次我做作品集時,花了一天一夜的時間做出了個不算精緻的模型,拍照處理後體現在作品集上也就是兩三張圖片而已。

然後是排版。你說「關鍵在於排版和分析圖」,略顯膚淺,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你不明白嗎?你製作作品集是為了創造它的使用價值——為你的升學工作開門鋪路,而排版和分析圖絕對不可能決定你作品集的使用價值,因為判斷你作品集價值的都是內!行!人!你問「還有怎麼做出像其他人做的那樣的高大上的看著跟雜誌一樣的作品集啊。」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跟他們學,他們放圖的地方你也放圖,他們放文字的地方你也放文字,當然是放上你自己的東西。排版可以有各種各樣的風格,排版也是展現你設計能力的一種方式。如果你水平有限難以掌控排版,又想要快速又不討人嫌地排版,記住兩點,簡潔與整齊。「簡潔」就是簡單明了乾乾淨淨。一頁紙上色調弄一致咯,實在不會怎麼搞就把文字調成灰色,把圖片都用美圖秀秀加上個什麼柔光、唯美、黑白色的特效(美圖秀秀慎用,用不好會有非主流的效果),每一頁的標題與邊角處都加上相同顏色的色線或色塊;圖片與文字宜小不宜大,圖片與文字之間保持距離,注意相互呼應與相互制衡;文字的量要控制住,並且集中布置;文字可以選擇各筆畫滑溜的並且粗細一致的字體。整齊就是橫平豎直風格一致。圖片歸圖片,文字歸文字,各部分區分明顯;圖片和文字的邊邊都弄對齊咯,尤其是外圍;作品集整體的色調可以有多種,但一種色調要放在一起,並且色調可以變風格卻不要變;一頁紙上的字體最多只能有三種,這三種字體的風格還要相近,並且這三種字體的量還不能相當,要是少、略少、多,就是大標題、小標題、正文……這些瑣碎的東西太多太多了。你問什麼「要全英文的嗎?」寶貝兒,要不要全英文的當然得看你的作品集是給誰看的了。要是你是製作出國的作品集,當然要是全英文的(中文作為點綴適當出現也不錯);要是你是在國內找工作,老闆是一個功力深厚僅僅認識26個字母的老牌設計師,你遞上一個全英文的作品集,那真的是連裝逼都算不上,純粹的傻逼行為了。

補充一下。製作作品集的過程中,多給其他人看看,老師、同學、甚至是沒學過建築的朋友們,讓他們提提意見。對於這些意見不要無條件地接受與不接受,一些專業性較強的以及被提及多次的意見,盡量接受;一些非核心的意見,自己判斷,適當聽取。製作作品集也是一種設計,與其他的設計行為一樣,沒有正確和錯誤,只要好與不好,而這個「好」又有相當大的彈性,最好的就是你自己成體系的一套設計方法。我上面說的那麼多,也不一定「好」,那只是一種能夠比較穩妥快速製作作品集的方法,請你自己判斷,適當聽取。

最後,加了個油。至少看在這些損你的人的面子上。


您好,ikuku有開設關於建築/景觀作品集輔導的專業課程,2016.9.20開課,可以參考一下。

ikuku建選課 建築/景觀作品集輔導課程 2016.9.20開課!

教師簡介

戴駿瑋,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ASLA會員、建築藝術家、中國美術學院景觀學本科、中國美術學院藝術設計碩士、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景觀建築碩士、德國斯圖加特國立造型藝術學院(Staatliche Akademie Der Bildenden Kunste Stuttgart)公派交換碩士,現任設計e周教育平台作品集輔導課主講教師。曾在校期間設計作品、藝術作品多次在全國、國際性競賽中獲獎:
「第九屆全國高校景觀設計畢業作品展」榮譽獎
「第九屆全國高校景觀設計畢業作品展」文化關懷獎
「艾景獎·第四屆國際園林景觀規劃設計大賽」金獎
「艾景獎·第五屆國際園林景觀規劃設計大賽」銀獎
「潘天壽獎學金」

2009年於江蘇舉辦個人畫展;
2010年手繪古建速寫作品被刊登於《中國美術學院優秀作品》
2011年風景油畫《陽光》被入選「中國美術學院世紀之星油畫展」
2016年《美麗丹佛》系列水彩創作在美國新華報刊登

從小接受藝術熏陶,5歲開始習畫,20歲舉辦個人畫展並踏入中國美術學院接受景觀設計教育,在王澍院長的濃厚的學術氛圍和歐洲建築遊學的背景下同時跨越景觀學、建築學、藝術領域。

課程目的

通過本期課程的學習對排版、方案設計、渲染等相關學習內容的掌握,並且最終幫助學員完成一本自己的作品集,而非作品集代做。希望學員珍惜學習的機會,對自己有所提升。

課程特色

美院的教育給予我更多的是對於景觀學在城市化背景下立足於傳統的當代性演繹,側重關注空間形態美學、場所精神、抽象性,在研究對象上基於傳統造園、文人山水畫和建築學研究形成了一套優勢互補的理論體系;國外的教育給予了我基於感性思維上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側重於現代景觀在東南亞國家大規模城市化建設下的良性更替。結合個人的藝術熏陶經歷,本課程的特別之處在於跨領域、跨學科、跨國家背景下的融合,兼具藝術家感性思維和設計師理性落地的作品集課程將以以下框架展開。

課程設置

一、宏觀:如何組建作品集框架(理論授課1個課時)

形散神不散——中心clue的挖掘與串聯
1.1回顧整理自己近年來所有項目
1.2提取挖掘所有項目的共同研究點
1.3根據提煉的中心clue對每個作品進行側重修改

項目廣度
2.1跨多尺度設計
2.2跨類型設計
2.3跨學科運用

項目深度
3.1對不同側重點的項目制定不同深度
3.2深度的表達程度把控


二、中觀:單個項目構建邏輯(理論授課1個課時)

1.思維邏輯
2.表達邏輯


三、微觀:圖面藝術表現(理論授課5個課時)

1.排版美學

2.前期分析表現

3.概念program提煉圖示表達

4.總平面、平面、立面、剖面、剖立面主題藝術性表達

5.效果圖手繪、渲染結合表達

四、一對一作品集修改(輔導授課2個課時)

平時可以留言進行輔導,或者與助教進行交流答疑。


個人拙見:簡單、清楚、明確。做為學生,除非你天分超強或者能力突出,不然你的學校作品在經驗豐富的人來看是或新穎、或幼稚、或漏洞百出的。不要弄得花里呼哨的,做為應屆畢業生,踏實誠懇反而比較容易博得好感,你一剛畢業的,談什麼高大上?很多工作多年的人都不見得能高大上呢,能展現自己的能力、想法的作品集就好了。


原文鏈接: 驚悚!建築作品集的終極秘籍被泄露!快看!

首發於公眾號:ADWANG小教室(微信號:ADWANG-Studio),歡迎關注

原創文章,轉載請私信我獲得授權。

作者:肅畫

關於作品集

  • 作品集的意義

在很多想要出國留學的學生眼中,作品集只是打開世界名校的敲門磚,其實這樣的想法未免狹隘。在申請名校的時候我們需要一本作品集來展現我們的潛力和設計能力;在申請工作的時候我們需要一本作品集來表達我們對工作的熱忱並體現自我價值;在創辦自己工作室的時候需要一本作品集來對甲方和潛在客戶展示公司的專業性…… 每一個階段的作品集都是對上一個階段的總結,但這個總結絕不僅僅是一個記錄,而是在回顧與總結中重新審視曾經的設計並修改深化,從而達到更高的境界。

  • 也談審美

設計師是一群站在審美頂峰的人。廣泛的『閱讀量』是培養審美的必要養料,業內俗稱『洗眼睛』。但設計師的審美與藝術家的審美卻有著本質的不同。我們需要的是通過自身視覺的修為,更好地傳遞和理解我們設計中信息,尋找以大眾或使用者為背景的普遍性共鳴,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特殊性與『不可譯』。教學的最開始兩節課我會跟學生分享積累多年的優秀作品集,帶著學生剖析「大神」的思考過程和成長軌跡,你首先要非常明確什麼是好的,確保不會走彎路,才能讓之後的每一滴汗都流的有意義。

  • 作品集需要準備多久?

正常我們會建議作品集的準備周期為4個月,正常的周期在3——10個月不等。這首先取決於你目前手上作品的完成度,以及有幾個值得深化的項目。往往基礎比較弱的同學,在準備製作作品集的時候還沒有掌握基本的設計方法,軟體基礎也不紮實。這時候你就要做好心理準備,是時候對自己狠一點了。很多同學對自己的預期過高,以為可以一兩個月完成一個作品集,這樣幼稚的想法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他不清楚真正好的作品集是什麼樣的,作品集是不可能速成的,我往往用準備英語來舉例子,你英語得準備個小半年吧?為什麼覺得作品集就可以在很短時間內輕鬆搞定?

  • 制定嚴格的時間表

做作品集的過程中,一定要一鼓作氣,切記拖沓。其實,優秀的設計師往往都會稱自己有強迫症,因為做一個項目,要操持各個方面,每一個環節必須在計劃的時間節點完成,如果有紕漏必須馬上解決問題,否則整體的質量和時間就會出很多麻煩。你要早早地做好計劃表,都要申請那些院校,去官網查詢它們的申請要求,準備哪些材料,作品集頁數和尺寸,申請截止時間。但是要提醒一點,雖然申請都有最後的截止時間,但是往往院校都是先到先得的,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你的對手都很差的願望上,不要去賭運氣,要把自己能做的做到最好。

  • 一個作品集里放幾個作品合適呢,如何篩選?

申請研究生4個項目,申請本科6-8個項目。作品的數量根據具體學校的要求會有浮動,我見過只用兩個作品申請到SCI-ARC半獎的學長,然而,你要有足夠自信你的兩個作品撐得起一本作品集,以「不冒險」的原則,申請研究生的作品集還是以4個為宜。一定要以「局外人」的視角去客觀地審視手上的所有作品,可以找身邊的朋友一起討論,也可以找比較有經驗的前輩來指點二三。設計師往往都會對自己的設計成果有著無差別的迷戀。但是其實有些只是在意識與技術相對不足時的盲目自戀,當你踏上一個新的台階之後,回望過去,甚至會覺得曾經的偏執有些可笑。

  • 如何選定作品題目?

作品集的選題,主要有兩個方向,一是從之前的課題作業裡面選擇,把之前沒做好的題目重新選擇一個角度二次設計,這樣的好處是你之前已經對基地做了一定的調研,包括會有一定的場地CAD等基礎資料,所以會省去很多時間。另一個選題的方向是可以找一些比較有趣的競賽,這裡鼓勵做一些國外的競賽題目,甚至做一些比較科幻的設計,像博物館,超高層這樣項目類型也會比較容易出彩。總之最後的作品集里,可以分配不同的項目類型,項目尺度大小,研究方向,最全面地展示你的個人能力。

  • 作品集的完整性和邏輯

作品集要體現你個人的潛力,要展現出每一個作品的完整思考。設計師的原則是:能用圖表達的都不BB。 整個作品的表達一定要完整,完整了才能有資格去被評價好壞。分析圖的邏輯一定要清晰,讓人看著分析圖不需要讀文字就明白你的設計思路,如果被你的某個點子吸引了,再停下來讀細讀你的文字。要重視你的分析圖,分析圖的表達能力才是作為設計師的設計能力的體現,甚至可以用手繪的方式去「設計」你的分析圖。

  • 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風格么?

不同的學校之間會有相對的風格差異,其中有一些學校的差異還特別明顯,比如偏參數化的學校有AA School、維也納應用藝術大學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ducation through Art 、南加州建築學院SCI-Arc等;哈佛的設計作業一般都不是在視覺效果上看著很誇張,但是設計過程中的邏輯研究要求很高;倫敦UCL的建築設計往往看著不像是建築(我們開玩笑說是建築插圖學院);北歐的學校在節能建築上獨樹一幟;荷蘭和德國注重工藝細節;瑞士的學校已經將結構、細部、材料與建築的空間、氣氛做到了理性與感性的統一;而日本的學校一般都是以注重空間邏輯和現代建築中體現的傳統價值觀出名等等。

所以同學們在看各種院校排名的同時要知道所有的排名只是參考,要去切實地了解自己喜歡的方向,去查一下想去的學校本身的教育特點和研究方向。雖然我們上面提到了所謂的不同風格,但是其實好的作品集任何學校都認的,沒必要為了一個學校去處心積慮地只做一個方向的東西,與其追求風格,倒不如把你的每個方案邏輯表達清楚,挑一個方案畫一個細部節點,研究一下材料的銜接和工藝,把方案的細節做到位,深度做足。

  • 不要迷信渲染

所謂全模渲染,超寫實,當然是很好的表達手段,但是這種圖對設計師的個人素質,軟體能力,甚至電腦配置的要求都比較高。所以,對於作品集來說,為什麼要讓自己和電腦都遭受不必要的煎熬呢?在建築CG表現圈流行一句話:三分靠渲,七分靠P。作為設計師,你所做的一切都只是為了表達你的設計意圖,其實我們完全可以用比較簡單的材質,後期PS,甚至純靠拼貼的方式完成比較高質量的效果圖,不要把自己逼入死胡同。

  • 所有的技術問題都不是問題

很多同學軟體基礎比較弱,對自己沒信心,其實在有經驗的輔導老師的幫助下,最沒壓力的就是軟體問題。原則上我們會告訴你學習方法,或者直接發你相關教程,讓你自學基礎部分。當你在做設計過程中遇到的所有阻力,軟體問題,我們都會全程協助解決,並教授一定的進階技巧。其實學習軟體最要克服的是面對相對陌生的新軟體的恐懼和抗拒心理,正常情況下,一個軟體少則一天,多則三天,都可以上手,而學軟體的終極奧義一定是:在實踐中學習。

  • 排版是什麼問題?

排版是問題,如果你設計能力「很不錯」,但是排版很渣渣,那基本上你是敗了一半。你要去設計別人是如何去看你的作品集,設計別人的閱讀方式和閱讀順序。效果圖可以拼貼、渲染、手繪、可以抓人眼球,但這不是全部,你要體現出你作為設計師的素養,而這種素養是審美的集中體現,無論是方案的形體關係,空間感受,光線,平立剖表達,還是字體的大小,圖片的排版間隙,只有你具備了一個比較好的全局觀,才會做出一個高質量的作品集。

寄語

設計師是一種職業,也是一種生活態度,對自己生活品質的追求,對生活的熱愛,對周遭點點滴滴的好奇和探索。建築設計(建築、景觀、室內、規劃),本身非常龐雜,要知道蓋里在做畢爾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館的時候,派專人望著大盤,對太合金的價格曲線盯了大半年,只為了在最低點買入,且不說作為設計師要學習各種材料技術,跟甲方,施工方溝通協調,等等。設計的本質是解決問題,從審美上到功能上,設計師最應該具備的素質也應該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當你製作了一本優秀的作品集,特別是踏入名校大門之後,應該有一個比較開闊的視野,以建築師的視角去看待問題,無論你以後想從事什麼,都可以帶著這份自信。

作品集的製作無疑是一個艱辛且反覆的過程。希望大家可以從這篇文章中有所收穫,並朝著心中的目標更進一步。


英國的景觀建築設計是中國學生藝術留學深造的理想選擇之一,因為英國作為現代景觀建築設計專業的發源地,藝術留學申請成功的關鍵,就在於作品集。很多學生苦於不知道作品集該如何準備,不得不改專業申請或者去不了心儀的學校,真的非常可惜。今天創藝典藝術留學網的小編大家解析景觀建築類專業申請的作品集該如何製作。


一、英國大學希望看到什麼樣的作品:


謝菲爾德大學景觀建築專業的曾說過,我們希望招收的是在這方面有基礎、有潛力、有思想的學生。這個該怎樣理解呢?首先,要有一定的專業背景和基礎,也就是說繪畫或設計作品最好是上乘佳作;其次,要有上升的空間,不能讓人覺得做得太完美,完全不需要再學了;再次,要在作品中體現過程性,曾經BCU的老師曾說,他們希望看到學生作品中包含手繪草稿,這樣更加真實,也更能體現學生的思考過程。


二、英國大學對作品集的具體要求:


英國在景觀建築上比較好的幾所大學有倫敦大學學院、謝菲爾德大學、愛丁堡大學、卡迪夫大學、紐卡斯爾大學等,這些大學對作品集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但總的說來,這幾所大學都接受PDF、PPT的電子版作品格式,也均接受郵寄作品。對作品的具體要求如下:


1、所有作品要壓縮在一個文件之內,推薦PDF格式;


2、三維作品如模型、雕塑需要拍成高質量的照片;


3、首頁包含個人名字和基本信息;


4、確保原創,如果有引用需要做引用說明;


5、採用媒介可以有:鉛筆、鋼筆、水彩、油畫、攝影、軟體設計、模型、雕塑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每個大學有自己單獨的要求。如UCL本科申請除了需要提交作品集外,還有單獨的作品題目,相當於筆試;謝菲爾德大學要求學生的每幅作品都標明日期;愛丁堡大學要求最多25頁作品;卡迪夫要求是4頁A8紙大小,可以正反利用;紐卡斯爾大學要求15頁左右。


三、學生作品集製作要點:


1、包含三部分:課堂作業、成套設計、繪畫基礎。


無論怎麼樣分配,這三部分都是必不可少的。課堂作業可以看出申請者的持續水平和進步,也能凸顯材料真實性;成套作品體現申請者的思想和追求,透過作品,可以反觀個人;繪畫作品就是對個人基礎的輔助說明了,這個部分不宜多,1~2頁即可。


2、要有一個主題或者一個風格貫穿


統一的主題或風格或顯示出申請者的用心和審美,在申請過程中可以成為獨特的亮點。如09年的申請學生T同學作品,始終以蝴蝶為主題,獲得了愛丁堡大學的青睞,還有12年申請的G同學,全套作品採用復古風格,獲得謝菲爾德大學的offer。


3、英文翻譯要準確


作品集出來後一定好好好檢查英文翻譯,有條件的話,可以請專門的人進行下翻譯,但翻譯的人一定要懂專業,切忌出現專業術語的低級錯誤。


4、按日期排序


作品內要包含每個設計作品或繪圖的日期,紙面上沒有包含的要寫在旁邊。


5、保證清晰度


因為電子稿申請是通過郵件發送,每個學校都有最大文件限制,一般要求的最大限度都不會高於5~10M。這時千萬不可為了盲目壓縮到要求的文件大小而降低清晰度到影響文字和細節的辨識。


首先作品集需要涵蓋3-5個項目,建築考察的是學生立體空間的能力,它不屬於純的藝術設計的範疇,所以你不但要有基本的繪畫的東西還需要動手做一些3D模型,用不同材質,比如是否可以不用木條改用其他的材質做。上述的實在是很詳細==沒有什麼補充的,寶寶們加油
————————————————————————————————————————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寶寶們如有其他問題歡迎各種撩


Step 1 篩選你的作品

首先要明白一個概念,作品集不是你的設計日誌,不是你的設計回憶錄。事實上,並沒有多少人願意去了解你那些自己都覺得不成熟的作品,很多學生喜歡把自己所有大學作品包括手繪攝影等等都塞到一個冊子上,這樣選擇作品的方式,只能是畫蛇添足,起到反作用。
想想作品集的用途,你自然就知道如何選擇和表達你的作品了——無論你是用來申請
中國最好的設計單位,還是世界一流的建築院校。

最好原則-選擇你認為自己最好的作品,如果不夠好,那麼修改它到滿意為止,如果沒辦法修改或者修改了還不滿意,捨去。
選錄作品的數量-我一直認為5-6個作品是比較好的容量,容易覆蓋自己各個特長領域的作品,篇幅又不至於讓人覺得太過冗長。
選錄作品的設計類型-儘可能的多樣一些,覆蓋面廣一點,展示你的全面能力,這樣你的集子適用面也會相對寬廣。當然如果你是喜歡鑽研某一方面的人,做一本專輯也是不錯的選擇,不過就要希望能碰上專家伯樂了。
當然,如果你有
建築設計外的特長,也是可以放進來的,不過這些特長應該是真正的特長,需要在相應領域也有獨樹一幟的能力,否則說服力就不強了。

Step 2 安排和組織

有了幾個素材之後,如何組織起來成為一本冊子呢?
或許這樣說會容易點:作品集就是一本書,可以是散文,可以是小說,可以是科技雜文。你可以讓整本集子講述一個故事,而每個設計都成為這個故事的構成元素;也可以讓各元素並列存在,嘗試調整順序,看看是否符合閱讀習慣;又或者按照地理位置順序、按照
時間順序、按照建築類型順序……
第一種顯然是最難,也是最能夠抓住讀者眼球的作法,找到一個好的故事主題並讓各個作品為其服務。
並列關係的自然是大多數朋友採用的方式,但並列不意味著隨意,多斟酌,反覆比較才是獲得最好效果的方法。

Step 3 排版

我建議一個作品不超過10頁,並且各作品的頁數不要相差太多,這樣整本在50-60頁左右。集子的幅面不易超過A3了,太難翻,事實上,很多院校要求不超過A4,我個人也覺得A4左右是比較適宜翻閱的幅面。
名稱,簡介,時間,指導老師/合作夥伴,你在這個項目里所擔任的角色和工作,這些都需要在開始交待清楚。
之後,把自己在這個項目裡面最得意的部分展示出來,就ok了,每個作品都需要認真講述,挑選最能說明問題的圖片,組織在一起。
* Tips:這個攻略不可能手把手的告訴你如何去做好每一個頁面,平時的積累和
資料的收集非常關鍵,這裡推薦兩本關於排版的書:
《柵格系統與版式設計》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ISBN: 7-5322-4534-9/J?4106
《版面設計 網路構成》 中國青年出版社 ISBN: 7-5006-5688-2/TS?24
當然,還有很多優秀的平面設計書籍,以及優秀的雜誌都是很好的範本。


我們正好在上這門課程,作品集的還是很有必要好好設計的,畢竟他是用來包裝你的作品的,這又體現了我們作為環境藝術設計師的全才性,平面設計的東西也要懂,(說多了都是淚,,)
步入正題
1.首先得完善你的作品,沒有做完的完成,效果圖不精良的重新做,在這裡,有一個重點,那就是盡量讓你的效果圖顯得高大上一點,表現形式有很多種,反正你又不是給甲方看,你的效果圖就要盡量顯得有藝術氣息,有意境,有品味,能忽悠住那些招聘人,那就成功了一半了。
2.當然,光有圖還是遠遠不夠的,你還要給它們包裝,首先,得想清楚你準備放多少個作品在裡面,一般5--8個為優,一個也就3、4版左右,不要太啰嗦,好的作品放前面,差點的往後放。
3.想好了作品集的內容以後,就開始排版了,一般用Adobe Illustrator ,Indsign來排版,我學平面設計的室友是推薦我用AI,哦對了,作品集的形式可以多樣的,書本形式的(紙張可以是A4的,最大不要超過A3,還可以是其他大小的,當然,也要看著富有設計感),還有摺疊形式的,,,
4、排版的話,可以先找套好點的書籍裝幀的模板參照著來做,這裡推薦幾個網站:站酷、視覺中國、花瓣,,封面內容表現、排版形式要統一。
5、遵循圖多字少的原則,能用圖來說明的盡量用圖,就算枯燥乏味的畢業論文也可以插幾張逼格的圖片的。反正就是要連貫,要有趣,要讓外行人都有看下去的衝動,如果有你平時其他愛好想放到裡面的話,每項不超過一版來呈現,不超過兩項,點到為止。
作品集是要在不斷實驗,調整下才能做好的,列印的時候可以先列印一張局部小樣圖,看是否有色差,有就再調,最好是在列印的那台電腦上調,所以,我們老師說,他都是半夜去列印店打的,,::&>_-------------------------------------------
回來補充我用血淚換來的經驗,你在排頁碼的時候,請務必思考一下你書本的裝訂規律,假如你一共有20頁,那就第1頁和最後一頁排一張紙上,第2頁和第19頁排一起,第3頁和第18頁,,以此類推,,,

關於這個教訓,,說多了都是淚啊~(&>_


建築留學教父Harry的這個講座,對你很有幫助視頻封面巔峰建築留學-作品集解析講座—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


推薦閱讀:

做服裝設計一定要做research嗎?
美国平面设计专业RISD和SVA是有怎样的差异?
類似這樣的珠寶作品,請問如何用Rhino建模,請問有什麼簡便的方法嗎?
indesign導出pdf線會變粗,怎麼辦?

TAG:建築 | 建築學 | 建築設計 | 作品集portfol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