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初學者不適合臨摹文徵明的小楷?

剛剛開始學書法,老師教過歐體和柳體,但是找不到感覺,看到文徵明的小楷一下子就喜歡上了,寫起來也有感覺。但是不明白為什麼說文徵明是小楷初學者的大坑,王羲之和鈡繇的字能看懂一點,但寫不出感覺。這種情況下還應該繼續學習文徵明的字嗎?


補記:

評論區已炸——可見,初學者不臨摹文徵明,至少有一個好處:聽到有人說文徵明不宜初學的時候,內心不會受到創傷和暴擊,情緒和言語不會失控。

比如,我要說王羲之不可學,漢碑不可學,褚遂良不可學,恐怕沒有人會在意,也沒有人會因此自尊受傷,更不會理我,因為顯然,主張羲之不可學,漢碑不可學,褚遂良不可學的傢伙,極可能是個妄人。

而個別的學習文徵明的朋友就不一樣了,他們聽到我說文徵明的格調不如他兒子,不如他徒弟,不如祝允明,氣得簡直跳起來,直接對開啟降維攻擊模式。

可見,忠言逆耳,良藥苦口,古人誠不我欺也。

不過,答主還是決定保留答案:因為聽進去的自然可以聽進去,聽不進去的,就讓他繼續做夢,倒是也不錯。為什麼要破壞別人的美夢呢。

--------------------------------

謝邀。

這其實是個老問題,之所以老有朋友問,恐怕是因為沒有人敢於開門見山說這實話。

題主問題里引用的這句話好像是我說的,所以我就直白地回答一下。

原因其實也簡單。

概括成為一句話:容易受人鄙視

為什麼呢?

中國書法有個「道統」的意識。講究的是以古為雅,與古為徒

因此,「道統」意味著存在一個鄙視鏈。

那麼,文徵明在書法、楷書或者小楷這個道統里是個什麼地位呢?

很遺憾,是個孫子輩,或者孫子輩也算不上

因此,幾乎所有不寫文徵明的人都可以鄙視一下文徵明這個體系。

不信?假如,我要是學文徵明,

學漢碑的人可以鄙視我。

學魏碑的人可以鄙視我。

學二王的人可以鄙視我。

學歐褚顏柳的人可以鄙視我。

學蘇黃米蔡的人可以鄙視我。

學王鐸、學黃道周的人都可以鄙視我。

學金文甲骨、懷素張旭的人就不用說了。

你也許想不到,學清人的人都可以鄙視我。因為清人的書學是(比如趙之謙、康有為)是金石學的兒子,金石學那逼格和輩份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

基本上,我的努力只能得到一種人的尊重,就是那些對書法極度缺乏審美經驗的人,比如——在知乎。

取法乎上,是不易的真理。

你看從古到今天,有幾個學文徵明的字體而得到尊重的,反正我是不知道。

舉個例子,陳淳(陳道復、陳白陽)算是文徵明實際的學生,然而陳道復幾乎沒有從文徵明那裡模仿任何東西,當然,現在的通說也認為陳道復的字在境界上比文明高多了!(我同意。)

一個學生,絲毫不受老師書法的影響,這本身是一個奇蹟。如果說陳道復對文徵明的書法品位沒有意見,反正我是不相信的。

文徵明的真的一無是處嗎?活得長,眼睛好,朋友多,產量多,八十多還能寫小楷。在很多人眼裡,文徵明也就是這一點長處了。

總結一下:文徵明,沒地位;因此,學文徵明的人,沒出息

聽起來有點不公平,但事實就是如此。

話又說回來,文徵明冤枉嗎?

我以為文徵明並不冤枉。

(當然,這審美的問題上,任何人都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見,有人覺得 都本基的「霸體字」的字好得不得了,都上了奧運會開幕式呢。)

你讓我說,與前輩,甚至和清人比,文徵明的字是比較LOW的(也不是特別LOW),怎麼個LOW法,文章和討論都很多,下面簡單說兩句:

關於書法的格調品位,有人認為沒有標準。我不這麼看,可能這種標準是難以用語言和邏輯進行解釋和言說的,超越語言的東西很多,但不代表不存在。傳統的中國書法評判標準,包括神品,妙品,能品,另外還有一個逸品。

我們都知道,文徵明的書法的確是非常秀美,可是按照這種標準是屬於哪一品?夠得上神品嗎?夠得上妙品嗎?能算是逸品嗎?

當然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答案,看到這個答案的朋友可以自己想一想自己的答案是什麼。

再換一種說法,馬未都先生在百家講壇講過:「中國人的審美有四個層次,呈金字塔狀。最底下這層,叫做「艷俗」。像張藝謀拍攝的《英雄》、農村的大花布床單、流行歌曲,都是艷俗,它簡單明晰,具有最廣大的群眾基礎,是審美的第一個層次。

往上的第二層,叫做「含蓄」。唐詩宋詞是最典型的代表,我們需要慢慢體會它的美,而無法直接理解。比如李白的《送友人》:「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說得很簡單:彼此一分手,我就坐著船走了。聽起來沒什麼,但從詩歌的角度上講,這是一副著名的流水對。上一句與下一句對仗工整,意思前後相接,這就叫做流水對。它的美很含蓄,是審美的第二個層次。

三個層次,接受的人就更少了,叫做「矯情」。當代藝術都陷於這種狀態。比如典型的畢加索畫作,有時很難看懂。據說英國女王都說:「我實在看不出來,他畫的人的臉到底沖哪邊?」

金字塔的塔尖是最高層次的審美——「病態」。當審美走到金字塔塔尖的時候,只要進入「病態」這個層次,就會呈倒金字塔狀,突然釋放,然後就變成最普及的事了。病態的審美首推纏足,今人對纏足難以接受,可清代以前的人以纏足美。清人李漁在《閑情偶寄》里,還專門教人怎麼欣賞纏足。《紅樓夢》里的男子,大都具有女性美;而女子,大都具有病態美。賈寶玉像個女孩子,林黛玉像個病人,這就是中國人在文化中追求的一種審美情趣。 病態的審美還有一個例子,就是金魚。金魚其實是畸形魚。今天大家都說金魚如何漂亮,但如果你第一次看見金魚,你肯定說這魚太難看了。金魚是一種病態的魚,它把魚所有畸形的地方全部誇大了。同樣的例子,還有北京哈巴狗。它的全稱叫中國宮廷犬,是不健康的犬。宮廷犬是近親結婚的產物,眼距很大,牙齒稀疏,有先天愚型的特徵。過去欣賞梅花,盆景中有干枝梅,也是病態的。文人欣賞梅花的最高境界叫做「病梅」,就是這花有點兒病,半開不開。文人就喜歡這種狀態。 封建社會以文人為中心的這種審美,是一種高的審 美。文人設計了審美的層次,大眾就是跟著設計去學,審美是學來的。」(當然這段話的著作權完全屬於馬先生。)

看到這個答案的摯友也可以想一想,如果按照文人審美的標準,文徵明的秀美書法,處在哪一個層面呢?在滿足哪一部分人的需求呢?

我並不認為文人審美標準,對於大眾來說是公平的,甚至我認為文人審美的標準,對業餘主義格調的推崇,還有階級壓迫的因素呢。我只是想指出一種現實而已,初學者和普通人很難有力量去挑戰這種現實,沒有必要去挑戰這種現實。文人審美標準,至少給了我們一種標準,而且這種標準經過了上千年的打磨,已經變得十分生命力。

甚至,文彭都比他爹的字在格調上好一點。

當然,以上的回答太直白了,也許別人不會像我一樣直接說出來。我這樣的回答,或許會招開不少攻擊。

你臨一張文徵明,發到朋友圈裡,不懂書法的人叫好是一定的,因為好看,符合小學語文老師灌輸的文字審美。

懂書法,但比較會說話的人甚至會說:「呀,你的字寫得真漂亮。」

可是,對於書法(而不是寫一手漂亮字來說)來說,「漂亮」真的是句好話嗎?

在市場上正在冉冉升起的陳子庄(1913-1976)先生云:「書法柔媚者,世以為美,其實極丑。大凡無獨立之人格,其藝術則柔媚。」(《石壺論畫語要》,2016,P.121)

不但罵字,還要罵人,不但罵人,還要誅心,誅人格。狠吧?

然而,這其實是大部分內行人的真心話,其中也包含了相當嚴肅的審美原理

之所以大部分人不敢這麼說,是因為這麼說太傷人了。

「字寫得真漂亮"這話本身就很藝術,既堅持了節操和原則,又不傷害寫字的人。而陳子庄先生是民國老派人物,晚年境遇極其凄涼,這輩子是沒什麼指望了混圈子了,所以這麼說無所謂。

更可怕的是,」漂亮「的字有一種魔性,會使學習者的審美變得極為褊狹,排斥一切不那麼「漂亮」的經典,這意味著另外90%以上的書法作品你都無法理解,成為一個書法欣賞上的門外漢。

當然,學文徵明一定不能成功么?當然也不一定。

有大力者,點鐵可以成金。但一般的初學者來說比較難。

一個初學者,沒必要去學文徵明,畢竟,好字多了去了。

生命寶貴,去抬這個杠,較這個勁,沒必要。

而且,是註定要失敗的。

--------------------------------

補充:有朋友說,寫字只為了修身養性,沒必要選趣味最高的本子。我的看法是,如果所選的本子審美上不是很理想,修身養性的目可能會達不到。這樣一般的結局就是,自以為是在修身養性,最終卻寫成了「老乾體」。文徵明當然不必然導致老乾體,但是是老乾體的直通車,因為趣味太近似了。

至於 @允堂李則旻,這位先生認為我有優越感,指責我的答案「陰陽怪氣」,並抱怨我刪除了他的評論。

對此,我只能說,而且書法審美是有一個等級秩序的。即使帖學的名家王文治,也在《快雨堂題跋》里提到,文徵明的書法格調不如他的兩個兒字。

至於優越感,大部分人都是有的,而且,即使我的優越感再強,我也只是攻擊一種現象,一種趣味,一種潮流,我的原則一直是,絕不用「有病」、「陰陽怪氣」之類的詞語,攻擊任何特定的人。因為,攻擊特定的人,而不是觀點,本質是一種降維攻擊。如果這樣,知友翻到書法板塊,難免會驚詫於知乎的書法愛好者不僅和印象里高雅並不相關,相反卻存在不少教養低於知乎平均水平的人。

我自知學力有限,之所以在知乎上寫一些關於書法的答案,包括開了幾次關注寥寥的LIVE,並不是要別人認可我的觀點,僅僅是希望對其他的朋友有一些啟發——那怕有一個人看到,對他有所啟發,也就夠了。我對知乎的贊數的關注數,根本沒有指望。不同意我觀點的朋友,如何反駁我的答案我都是歡迎的,但是,攻擊寫答案的人(那怕這人像我一樣微不足道),除了使貢獻觀點的人寒心,還有什麼必要呢?

至於我為何刪除@允堂李則旻評論,這位先生在評論里究竟說了什麼,是否用尖刻的語言污染我的評論區,我覺得@允堂李則旻完全可以把您在我答案里寫的的評論截圖發上來,大家自然一目了然,而不是重新粉飾一個小插曲。畢竟,如同 @允堂李則旻 先生在他的答案里展示的那樣,另一位知友用「有病」這樣的惡毒詞語直接攻擊我的評論,我都沒有刪除呢。


我覺得看你學習的階段與目的,文氏小楷不俗,可學,也易上手,但是用筆技巧和章法上稍顯單調,就我了解到的初學者學習文氏小楷會導致的不良結果有兩個:
1.技法不全面,特別是筆法
2.容易把文氏的清雅寫成了熟俗
我覺得對於喜歡文氏小楷的初學者,比較可取的道路是,當你上溯晉唐把各種基本的,源頭的東西搞清楚之後,再回過頭來寫文徵明小楷,其實很容易。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你對書法的認識肯定會深入,審美的傾向也許會變化。我本來是很喜歡寫經體的,但現在好久沒臨過靈飛經之流了,有限的時間我更多會放在鍾王小楷上。
當然,如果只是為了寫一手漂亮的文氏小楷,只學文徵明問題也不是很大。個人覺得文徵明的小楷越到晚年越雅,越值得看,特別是八十多歲的作品,也許是因為年老,目力腕力皆不比年輕時,作品竟然略顯的有些生澀的感覺,但是功夫又在那裡,所以我大體對文徵明晚期的小楷的感覺是那種,有精湛技藝卻無意強調的那種超脫感。

小插曲

這位 @郝指南-一缽齋 既然刪掉我在他答案下的評論,不妨我在這裡再複述一下對他那個陰陽怪氣的回答的回應。
1.陳淳那種比較狂放的書法風格並不是一開始就如此,陳淳早年的風格可以說是和他的老師文徵明亦步亦趨的,而其書風改變的轉折點就在於其父逝世後陳淳大變的性情。陳淳在父親逝世後變得放蕩不羈,與文徵明的那種為人行事的風格顯然相左,因而與自己的老師產生隔閡,以至於陳淳轉而取法宋人那種率意的書風,最終形成了陳淳的風格。這並不代表陳淳就對文徵明的書法頗有微詞。論陳淳和文徵明的作品品格高低?我實在覺得文老師在書法上還是勝過陳淳的。
都是草書詩卷,比一比吧。

文徵明 湖光披素練詩卷

陳淳 秋興八首

說實話我感覺陳淳的這個所謂的廣為稱道的狂草和文徵明的文相比,各方面也不過爾爾,筆法筆勢上都比較單調。
從技法上,特別是在學了黃山谷之後,而且有這樣的作品為證,文徵明肯定不是不會誇張與狂放,而是選擇隱去這些東西,這跟文徵明的審美取向有關。
另外,文之後吳門書派對著文徵明亦步亦趨的人太多而不入晉唐法,因此越來越俗,習氣越來越重,這是他們的路線問題並不是文徵明書法不好,在明代台閣體小楷的籠罩下,文的小楷絕對的一股直接魏晉餘緒的清流,在我看來文的小楷品格或在唐人之上,至少來說,在寫經體之上。

要打好多字啊,先不展開說,困……

之所以駁這位,主要是他這句話的蜜汁優越感讓人覺得匪夷所思

我想,儘管並不是文徵明粉絲,但我還是非常尊重和佩服能夠把文徵明的小楷學的形神兼備的書寫者。
當然,依照這位先生的論斷,我這個把中國古代書法史的絕大部分名品以及很多不太出名的作品過了眼並且觀覽過其中一部分真跡的人,對書法是極度缺乏審美經驗的。

分割線
剛剛在博物館看到了陳淳的東西

要說這還沒受到文徵明的影響?


文氏小楷傷於疏瘦,骨力不足。
「多力豐筋者聖」,雖然不是教人寫成墨豬,但筆畫細瘦如文徵明者,筋骨總是不足。褚遂良用筆輕靈,似枯實腴,骨力堅勁如銅柯鐵干,還有特別粗重的筆畫用來調劑,所謂「離紙一寸,下筆千鈞」,尚有澆漓後學之譏;小楷學文徵明入手恐怕會流於輕薄尖細,妨礙書藝進步。
文氏小楷結字和趙孟頫相近,多取平順甜媚,也不是上佳的取法對象。初學小楷還是深入鐘王為好。學書即便只為養性,也該取法乎上,含英咀華。高書滋味無窮,俗書滋味易盡,給人的精神享受不可同日而語。


不管學什麼都要學其精髓精華,只學其形不學其質很容易浮於表面。

問題里這種觀點有點類似雞湯文喜歡用比爾蓋茨不念哈佛一樣,這事在我看來首先要考上哈佛再說不讀書的事。

再比如:有人說央視大樓像x?x?x,這是因為在上帝視角看,如果真的自己站在央視大樓下場面有多震撼去看一下就知道了。


我寫文徵明小楷。
不存在什麼鄙視不鄙視(神煩這個),只要寫得夠好。(我寫的不好)
初學者不建議學是因為,前面還有鍾繇二王,都比文徵明高古。


推薦閱讀:

練字第六個月,第一個月田英章,後四個月趙孟頫,求點評,以及以後的方向?
靈飛經第一個字怎麼寫,筆畫順序是什麼?

TAG:小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