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擊敗頡利只用了3年時間,而漢朝擊敗匈奴卻大約經歷了文景之治後才在漢武帝時期大致解決外患,為什麼?


對手所處的時期不一樣,武帝時期漢王朝欣欣向榮。對面的匈奴也不差,自冒頓單于擊破東胡,一統北方之後,其後老上單于逐走月氏,將河西、西域納入下轄;匈奴邁向鼎盛,再之後的軍臣單于、伊稚斜單于兄弟也都是傑出的領導者。況且,在武帝之前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匈奴的軍力強於漢王朝,這中間包括國力、武器裝備等等;能打贏都是稀罕事,打到匈奴老巢那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所以漢匈之戰是兩個巔峰王朝在剛正面,打得久那是正常。

而唐和突厥的關係又是另一種情況。早在隋文帝時期,隋朝和突厥就展開了長期的戰爭,雙方斷斷續續的打了二十年,隋王朝憑藉其強大的軍隊、合理的外交政策,最終擊敗了突厥。突厥由此一分為二,東突厥和西突厥,並且雙方都對隋稱臣。而即使在東西突厥內部,也同時存在多個可汗並立的情況,可以說是個部落聯盟。

頡利可汗是啟民可汗的兒子,啟民可汗是個什麼身份來,他是隋朝扶持的親隋政權,他的核心勢力是在河套地區,即今天的寧夏附近。隋煬帝時期,由於東征高麗失敗,隋王朝內亂不止,啟民可汗的長子始畢可汗才開始反隋,其後的處羅可汗、頡利可汗(他們和始畢是三兄弟)都延續了始畢的策略,拉弄分裂的中原勢力,獲取利益;李淵也是其中的一員。

此時的李淵和頡利可汗不過分別是分裂的突厥和分裂的中原的一份子,比起來頡利可汗還要強大一點。等到唐王朝統一之後,頡利可汗所代表的的「東突厥」就完全不夠看了。故而,唐滅突厥是一場唐王朝打東突厥的出頭鳥,震懾突厥其他部族的戰爭,時間短也是正常的。剛正面的活,早就由楊堅、楊廣幹了;這兩父子把找罵的活全乾了,白白便宜了李淵、李世民父子。


突厥在隋末崛起到了「戎狄熾強,古未有也」的程度。
北周時期,突厥室點密西征,西突厥已經實質上割據行政,突厥已經實質上分裂了。隋文帝進一步分化搞垮突厥。但是,隋煬帝造成隋末大亂,嚴重削弱華夏,而突厥趁機崛起,極端強大,達到了「戎狄熾強,古未有也」的程度。 武德年間,唐朝與突厥發生多次大戰,削弱了突厥可汗的力量,打擊了突厥可汗的威望,之後唐朝與突厥都遭遇天災,但是因為之前唐朝削弱了突厥的力量,導致突厥遭遇天災時難以通過劫掠中原或佔據中原部分地區等方式獲得補充。而唐朝在過去數年的對內對外戰爭中表現出強大的戰鬥力、建立了威望,使得一些突厥人投奔唐朝。唐朝出兵將漠南納入統治。之後唐朝繼續出兵,打擊、攻滅崛起強盛的薛延陀,將漠北、鐵勒諸部納入統治;擊破突厥別部車鼻等,「突厥盡為封疆之臣」。


說李世民下山摘桃子接收了突厥內亂的勝利果實,簡直片面的可笑了。實際上,因為之前武德年間唐朝多次與突厥大戰,削弱了突厥,並且分化突厥,突厥可汗的力量被削弱,威望遭到打擊,然後突厥才發生了內亂,才無法壓制薛延陀,薛延陀才取得勝利。而且突厥仍然有一定的實力,薛延陀崛起強盛,唐朝攻滅了突厥汗國,又打敗了薛延陀汗國,攻滅了薛延陀汗國。
渭水之盟是唐朝發生內訌玄武門之變、內部不穩時突厥趁機入寇,而且渭水之盟突厥仍然要退兵,隨後唐朝迅速整頓內部,軍事實力迅速上升,唐初攻滅突厥汗國已成為必然,而突厥是否遭受內亂薛延陀之亂、自然災害,都不會改變這個結果,最多只是影響突厥汗國被唐朝攻滅的時間早幾年或晚幾年而已。

何況突厥遭受內亂薛延陀之亂,本身就有之前唐朝削弱了突厥汗國的力量、削弱了突厥可汗的威望的因素,以及唐朝支持薛延陀反突厥的因素。突厥遭受大雪自然災害,但是中原的唐朝也在遭受自然災害。而且古代時期草原上經常出現大雪等自然災害,出現這些自然災害時,正是游牧民族大肆南下劫掠以彌補受到的損失的時候。但是唐朝實力不斷上升,導致這時的突厥難以通過南下劫掠獲得補充。

薛延陀還要靠唐朝的冊封(真珠毘伽可汗)、藉助唐朝的威望,才敢當可汗。
當時唐軍實力確實強。薛延陀崛起強盛,大軍南下,李勣三千唐軍以少勝多,大破薛延陀大軍,殺獲超過5萬人。
唐太宗說一千唐兵能擊胡騎數萬。
唐的邊境戰爭,用唐朝自己軍隊的次數很多。 而用招降的蠻族軍隊不等於靠招降的蠻族軍隊。即使用招降的蠻族軍隊,也是唐朝的威望、唐軍的實力的威懾下,才能恩威並用招降蠻族的軍隊為唐朝所用。唐朝既有府兵,也有兵募,唐朝的漢人士兵也多次在北方作戰取勝,可不是某些人幻想的只能用來欺負欺負南人。

《舊唐書》卷六十七 列傳第十七:命勣為朔州行軍總管,率輕騎三千追及延陀於青山,擊大破之,斬其名王一人,俘獲首領,虜五萬餘計
《資治通鑒》貞觀十五年:李世勣敗薛延陀於諾真水。初,薛延陀擊西突厥沙缽羅及阿史那社爾,皆以步戰取勝;及將入寇,乃大教步戰,使五人為伍,一人執馬,四人前戰,戰勝則授以馬追奔。於是大度設將三萬騎逼長城,欲擊突厥,而思摩已走,知不可得,遣人登城罵之。會李世勣引唐兵至,塵埃漲天,大度設懼,將其眾自赤柯濼北走。世勣選麾下及突厥精騎六千自直道邀之,逾白道川,追及於青山。大度設走累日,至諾真水,勒兵還戰,陳亘十里。突厥先與之戰,不勝,還走。大度設乘勝追之,遇唐兵。薛延陀萬矢俱發,唐馬多死。世勣命士卒皆下馬,執長槊直前沖之。薛延陀眾潰,副總管薛萬徹以數千騎收其執馬者。薛延陀失馬,不知所為,唐兵縱擊,斬首三千餘級,捕虜五萬餘人。
《資治通鑒》貞觀十七年:上曰:「……今中國強,戎狄弱,以我徒兵一千,可擊胡騎數萬。」

===================================================================

因為唐太宗時期唐軍的戰鬥力更強(能夠用更少的唐軍消滅更多突厥、薛延陀等族的軍隊),政策更得當。
歷史大家王永興評價唐太宗李世民:最重、最知軍事,不世出之人傑,是推進歷史發展、改變亞洲形勢的主要人物。
另外,不要忽略之前唐初武德數年裡唐朝多次與突厥大戰,對突厥的削弱,對突厥的威望的打擊。

本來隋末的突厥是極端強盛的,dong突厥達到了「戎狄熾強,古未有也」的程度。

北周時期突厥室點密西征,實質上已經割據行政建立西突厥,突厥已經實質上分裂了。北周留下豐厚遺產人力國力,隋文帝楊堅分化搞垮突厥,但是隋煬帝造成大亂。楊廣過度殘暴征斂,導致竇建德、瓦崗軍、杜伏威輔公祏等等農民百姓大規模起義,隋朝統治崩潰、名存實亡。楊廣造成大亂,敗壞了北周、隋朝文帝幾代人留下的豐厚遺產、強大國家,造成嚴重分裂內戰削弱了華夏,(連吐谷渾都返回故地,還攻打隋朝河右,隋朝郡縣防禦不了,《隋書》列傳第四十八:大業末,天下大亂,伏允復其故地,屢寇河右,郡縣不能御焉,)隋末,dong突厥崛起「戎狄熾強,古未有也」,突厥可汗想效法拓跋道武帝入主中原,……
楊廣留下的是爛攤子與惡劣局勢,使華夏面臨突厥吐谷渾等N胡亂華的危險,楊廣是既罪在當時,又罪在千秋。多虧李淵李世民等人改變了惡劣局勢,阻止了「罪在千秋」。

隋朝後期,突厥一度圍隋煬帝於雁門,隋煬帝僥倖脫險後,對突厥無可奈何。後來隋煬帝到江都去醉生夢死,對他造成的爛攤子與惡劣局勢不管了。
隋煬帝楊廣留下的突厥極端強大:

《隋書》:「八月,始畢率其種落入寇,圍帝於雁門。」「隋末亂離,中國人歸之者無數,遂大強盛,勢陵中夏。迎蕭皇后,置於定襄。薛舉、竇建德、王世充、劉武周、梁師都、李軌、高開道之徒,雖僭尊號,皆北面稱臣,受其可汗之號。使者往來,相望於道也。」」……自古蕃夷驕僭,未有若斯之甚也。「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四上:「始畢可汗咄吉者,啟民可汗子也。隋大業中嗣位,值天下大亂,中國人奔之者眾。其族強盛,東自契丹、室韋,西盡吐谷渾、高昌諸國,皆臣屬焉。控弦百餘萬,北狄之盛,未之有也。」
《新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上:「隋大業之亂,始畢可汗咄吉嗣立,華人多往依之,契丹、室韋、吐谷渾、高昌皆役屬,竇建德、薛舉、劉武周、梁師都、李軌、王世充等倔起虎視,悉臣尊之。控弦且百萬,戎狄熾強,古未有也。」

李淵太原起兵時,地盤極小,為了防止突厥與劉武周攻打自己,才結好突厥。後來李淵建立唐朝之後,不久就與突厥開戰。
唐朝一面打敗眾多敵人,擴張,進行統一戰爭,另一面抵禦突厥,還消滅突厥支持的割據勢力,削弱了突厥可汗的力量,還分化突厥。

歷史大家王永興《唐代前期軍事史略論稿》指出,唐初李淵李世民等人的數年苦戰,不僅統一,而且抵禦突厥,粉碎了突厥可汗想效法拓跋道武帝入主中原的企圖,從而保衛了華夏文明,還消滅了突厥支持的多個割據勢力,削弱了突厥可汗的力量。

唐朝的力量不斷上升,而突厥可汗的力量在下降。而渭水之盟,是因為唐朝內訌(玄武門之變等)導致的偶然情況,建成餘黨羅藝放突厥南下,突厥趁機入寇。

《舊唐書 卷一百九十四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四上》對渭水之盟的記載,太宗與侍中高士廉、中書令房玄齡、將軍周范馳六騎幸渭水之上,與頡利隔津而語,責以負約。其酋帥大驚,皆下馬羅拜。俄而,眾軍繼至,頡利見軍容大盛,又知思力就拘,由是大懼。太宗獨與頡利臨水交言,麾諸軍卻而陣焉。蕭瑀以輕敵固諫於馬前,上曰 :「吾已籌之,非卿所知也。突厥所以掃其境內,直入渭濱,應是聞我國家初有內難,朕又新登九五,將謂不敢拒之。朕若閉門,虜必大掠,強弱之勢,在今一舉。朕故獨出,以示輕之;又耀軍容,使知必戰。事出不意,乖其本圖,虜入既深,理當自懼。與戰則必克,與和則必固,制服匈奴,自茲始矣!」是日,頡利請和,詔許焉 。車駕即日還宮。乙酉,又幸城西,刑白馬與頡利同盟於便橋之上,頡利引兵而退。蕭瑀進曰 :「初,頡利之未和也,謀臣猛將多請戰,而陛下不納,臣以為疑。既而虜自退,其策安在?」上曰 :「我觀突厥之兵,雖眾而不整,君臣之計,唯財利是視。可汗獨在水西,酋帥皆來謁我,我因而襲擊其眾,勢同拉朽。然我已令無忌、李靖設伏於幽州以待之,虜若奔還,伏兵邀其前,大軍躡其後,覆之如反掌矣!我所以不戰者,即位日淺,為國之道,安靜為務,一與虜戰,必有死傷;又匈虜一敗,或當懼而修德,結怨於我,為患不細。我今卷甲韜戈,陷以玉帛,頑虜驕恣,必自此始,破亡之漸,其在茲乎!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此之謂也!」

看歷史大家王永興的《唐代前期軍事史略論稿》230頁231頁對渭水之盟的分析:李世民之行為與軍事部署是示之以強、示之以無所畏懼;剛健自強之精神,一方面可以激勵唐之軍民之人心;另一方面可以使突厥可汗及其兵眾將士畏懼。有此二者,則如唐太宗之言「與戰則克,與和則固」也。

有人說唐太宗把府庫里的財物都給了突厥可汗才讓突厥退兵,實際這是錯誤的,是把《隋唐嘉話》的記載篡改歪曲後得出的。「傾府庫」的原始記載出自《隋唐嘉話》,而《隋唐嘉話》記載的是「靖請傾府庫賂以求和,潛軍邀其歸路。帝從其言,胡兵遂退。於是據險邀之,虜棄老弱而遁,獲馬數萬匹,玉帛無遺焉。」根據《隋唐嘉話》的記載,李世民和李靖先用財物哄突厥退兵,並派唐軍在突厥的歸路上阻擊,結果突厥逃跑,唐軍繳獲數萬匹嗎,還把之前給突厥的財物都奪回了(「玉帛無遺焉」)。如果採信「傾府庫」的說法,那麼也要採信唐軍在突厥歸路上立即打的突厥逃跑,唐軍奪回了給突厥的財物,還繳獲了數萬匹馬。而如果不採信後者,那麼也就不應採信「傾府庫」的說法,否則只能理解成惡意歪曲記載的無腦黑了。而《隋唐嘉話》這段記載與唐史、資治通鑒等史書的記載矛盾,所以空府庫、「傾府庫」的說法並不可信。

渭水之盟,唐朝給了突厥可汗財物(「陷以玉帛」),而突厥可汗給了唐朝馬三千匹、羊萬口。

《舊唐書 卷一百九十四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四上》:九月,頡利獻馬三千匹,羊萬口

渭水之盟是唐朝發生內訌玄武門之變、內部不穩時突厥趁機入寇,而且渭水之盟突厥仍然要退兵,隨後唐朝迅速整頓內部,軍事實力迅速上升,唐初攻滅突厥汗國已成為必然,而突厥是否遭受內亂薛延陀之亂、自然災害,都不會改變這個結果,最多只是影響突厥汗國被唐朝攻滅的時間早幾年或晚幾年而已。

何況突厥遭受內亂薛延陀之亂,本身就有之前唐朝削弱了突厥汗國的力量、削弱了突厥可汗的威望的因素,以及唐朝支持薛延陀反突厥的因素。突厥遭受大雪自然災害,但是中原的唐朝也在遭受自然災害。而且古代時期草原上經常出現大雪等自然災害,出現這些自然災害時,正是游牧民族大肆南下劫掠以彌補受到的損失的時候。但是唐朝實力不斷上升,導致這時的突厥難以通過南下劫掠獲得補充。

唐朝打擊了突厥的威望,隨後薛延陀等鐵勒諸部叛亂,突厥在與薛延陀等鐵勒諸部的交戰中失敗。
而薛延陀的領袖夷男不敢當可汗,直到得到了唐朝的冊封,夷男才敢當可汗,也表現了唐朝在周邊已經比較有影響、威望。

《資治通鑒》:貞觀二年……突厥北邊諸姓多叛頡利可汗歸薛延陀,共推其俟斤夷男為可汗,夷男不敢當。上方圖頡利,遣游擊將軍喬師望間道齎冊書拜夷男為真珠毘伽可汗,賜以鼓纛。夷男大喜,遣使入貢,建牙於大漠之郁督軍山下,東至靺鞨,西至西突厥,南接沙磧,北至俱倫水;回紇、拔野古、阿跌、同羅、仆骨諸部落皆屬焉。

突厥頡利可汗仍然有一定的實力,如果此時不攻滅突厥汗國,那麼突厥有可能在短短几年後再次崛起(類似隋文帝末期dong突厥可汗勢力很弱很馴服,但是數年之後突厥可汗就圍隋煬帝於雁門,還達到「戎狄熾強,古未有也」的程度。)
隨後,唐朝攻滅突厥汗國,生擒頡利可汗,並俘獲、收降大批突厥部眾。

貞觀年間,唐軍戰鬥力非常強大,薛延陀崛起強盛,大軍南下,李勣三千唐軍以少勝多,大破薛延陀大軍,殺獲超過5萬人。

《舊唐書》卷六十七 列傳第十七:命勣為朔州行軍總管,率輕騎三千追及延陀於青山,擊大破之,斬其名王一人,俘獲首領,虜五萬餘計

《資治通鑒》貞觀十五年:李世勣敗薛延陀於諾真水。初,薛延陀擊西突厥沙缽羅及阿史那社爾,皆以步戰取勝;及將入寇,乃大教步戰,使五人為伍,一人執馬,四人前戰,戰勝則授以馬追奔。於是大度設將三萬騎逼長城,欲擊突厥,而思摩已走,知不可得,遣人登城罵之。會李世勣引唐兵至,塵埃漲天,大度設懼,將其眾自赤柯濼北走。世勣選麾下及突厥精騎六千自直道邀之,逾白道川,追及於青山。大度設走累日,至諾真水,勒兵還戰,陳亘十里。突厥先與之戰,不勝,還走。大度設乘勝追之,遇唐兵。薛延陀萬矢俱發,唐馬多死。世勣命士卒皆下馬,執長槊直前沖之。薛延陀眾潰,副總管薛萬徹以數千騎收其執馬者。薛延陀失馬,不知所為,唐兵縱擊,斬首三千餘級,捕虜五萬餘人。

貞觀年間,唐朝攻滅薛延陀,設置六府七州,控制包括回紇在內的漠北諸部,漠北諸部「歲貢貂皮以充租賦」(《新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二上)。唐朝將漠北納入統治。

《資治通鑒》:貞觀二十年……鐵勒百餘萬戶,散處北溟,遠遣使人,委身內屬,請同編列,並為州郡……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九:……鐵勒諸姓、回紇胡祿俟利發等,總百餘萬戶,散處北溟,遠遣使人,委身內屬,請同編列,並為州郡。收其瀚海,盡入提封……

至於有人認為的背信棄義,實際上,是突厥背信棄義。唐朝武德年間數次與突厥議和,但是議和之後,突厥數次背信棄義的毀盟開戰。到了武德七年,唐朝再次擊退了突厥,唐朝與東突厥再次議和了,但是之後不久突厥就再次毀約與唐朝開戰。渭水之盟議和結盟之後,突厥卻仍然背信棄義的支持梁師都(「復援梁師都」)去對抗唐朝。可見,是突厥背信棄義的破壞了和約盟約(「數與我盟而背之」),那麼唐朝攻打突厥是理所當然的。


因為你看的到文帝景帝,卻看不到文帝煬帝。


因為唐太宗命好,前有魔門石之軒、長孫晟幫他分裂東西突厥;中有大唐雙龍寇仲、徐子陵幫他外交;最後有李靖橫掃千軍。。。


樓主這個假設實際上是一個偽命題,唐朝擊敗東突厥的實際背景是,當時東突厥連續三年境內大雪,內部早已孱弱不堪,貞觀三年李世民發動滅東突厥之役,魏徵是明確反對的,因為東突厥內訌嚴重,部分貴族已經打算向唐朝投降,只需要繼續施以壓力,東突厥很大程度上會不戰而降。
只不過李世民因為便橋一事,才執意發動滅東突厥之戰,原因是因為玄武門之變,他得國不正,實際上在貞觀初年,唐軍都在殲滅太子建成舊部的叛亂,對李世民來說,他需要一場輝煌的勝利來掩蓋自己逼父弒兄的污點。
所以當時因為內耗以及天災而嚴重衰弱的東突厥就成了最好的選擇,事實上貞觀三年十一月唐軍進攻東突厥,幾乎是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一下子擊潰了東突厥。
另外要值得注意的是,表象上看便水之盟,是東突厥極為強勢,但實際上是因為玄武門之變後,唐朝內部不穩,才給了東突厥可乘之機,從武德年間起,唐朝在邊境雖然受到東突厥侵擾,但是其防務卻是逐漸強盛,到了武德末年,東突厥基本很難再像隋末那樣佔到大便宜,不然的話頡利是絕不會因為一點財貨就退兵的。
至於東突厥的國力,只能說突厥帝國在隋朝初期分裂成東西突厥之後,東突厥一直都是弱勢的一方,在隋煬帝三征高麗失敗前,東突厥的可汗都是隋朝冊封,和隋朝關係緊密,一起對抗西突厥,從大方向上來講,東突厥一直都處於衰敗中,只不過隋末戰亂給東突厥回了一口氣而已,武德年間,唐朝在剪滅北方群雄後,對於東突厥已經不假顏色,假使沒有玄武門之變,連渭水之盟這種國恥都不可能發生。


成吉思汗:「欲安邦定國者,必悉唐宗兵法。」

朱棣:「若唐文皇帝,倡義靖難,定天下於一。躬擐甲胄,至履弘堂而登睿極。其思患也,不可謂不周,其慮後也,不可謂不遠,作《帝范》十二篇以訓其子,曰飭躬闡政之道在其中。」「昔唐太宗撥亂反正,貞觀盛世,自古罕論,求其故,盡忠於國,雖仇必賞,心懷異謀,雖親必誅。」

毛澤東:「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是呀是呀,我也認為李二不會打仗,何止呢,成、朱、毛物以類聚,都是戰五渣,他們對於軍事歷史也有發言權?他們真是沒見過高人,哪像我,在網上見的高人多了,一個個都是身經百戰吶。

我想了想,哪些人,多高明的戰略家戰術家,能俯視眾生各種碾壓「李二根本不會打仗」這麼有范?這樣的人才竟然埋沒在草野之間,不會吧?這樣的人一個抵的上5個軍呀,清華還沒邀您去講課?軍委還沒給您發特聘?中科院還沒邀請您去編歷史?你這樣一個高論超過歷代的偉人的人就這樣默默無聞一輩子啦?你——明明都那麼沒尺度的秀智商拋高論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吸眼球——他們竟然還不關注你,嗯?


轉自 非天 的回復,怕別人看不到,摘出來,作者不滿意可私信刪了


參考答案:《最成功的民族英雄

(節選自本人華夏行誓第一卷 中部 第六章 兵篇 陽攻第十二

華夏民族的壯麗重生——五胡亂華時,黃帝子孫的奮起:

1.祖逖北伐;

2.桓溫北伐;

3.冉閔抗胡;

4.西涼李暠(李世民祖先)抗胡;

5.謝玄淝水之戰;

6.劉裕北伐局部光復;

7.陳霸先平羯亂;

8.楊堅局部光復北方;

9.隋末大亂,十胡又起,李世民掃盡傀儡軍閥,又北伐西討南下東征,滅東突厥、薛延駝、吐谷渾、高昌、焉耆、龜茲、中天竺、車鼻,擊潰西突厥、高句麗、吐蕃,全部戰勝,徹底光復開拓,洗雪五胡亂華和犬戎攻周之後所有國恥,華夏稱雄亞歐大陸,貞觀之治,萬國來朝!

歷史上最成功的安內攘外者、民族英雄的輕重緩急戰略範本——李世民路線:

1.先救隋(雁門退突厥+楊廣死後立隋主)、後代隋,樹大義輿論名分,以禪革繼。

2.挑撥突厥與其傀儡軍閥之一薛舉聯盟,拿下長安,舉關中臨四方。

3.同時面對突厥傀儡軍閥,不假手軍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先西(薛仁杲),次北(劉武周),後東(王世充竇建德),再殘(劉黑闥),同時李靖南征,統一。

4.疑兵兩退突厥,不惜府庫懷柔,休養安內,行均田租庸調,輕徭薄賦舉族和解,在耕者有其田的自耕農基礎上形成府兵制軍隊,並由地盡其利而貨暢其流,煥發商業科技繁榮。

5.瞄準時機,閃電戰北伐滅掉東突厥,挾餘威「天可汗」號令諸國形成威懾,胡國皆不敢牽頭統一攻唐。

6.閃電戰西征,滅吐谷渾,收復河西走廊,控制西部咽喉。

7.冒險(因未知)迎擊吐播,勝之,對西南形成威懾,恩賜文成,分身北顧。

8.鞏固北方,掃滅漠北薛延陀,建政俄境,形成超長掎角,與河西保衛大西域。

9.閃電戰連續西征,長途奔襲,一舉盪滅高昌、安西四鎮、龜茲,驅逐西突厥,設安西等都護府,完成西域光復、西部和北部安全防線。

10.回手解決高句麗,光復遼東,以攻勢和南部造船,水陸並進鉗住東北線。

11.偏師滅中天竺,形成『木蘭舟』出海的南洋威懾。

12.再北伐,追擊流亡政權車鼻可汗。

於此,十胡俱滅(高宗繼之完滅西突厥高句麗百濟,潰日本,實現民族復興的完勝),華夏生存空間、行政疆域和安全防線得到歷史重合,漢朝疆土武力贖回,歷代國恥雪盡,內又行貞觀之治,故階層調和與一致對外兼顧,實現漢高祖文帝與武帝不同路線的『道儒融合』,同時大興文教(群書治要,五經正義,及邊塞詩、歌舞等無數),亦十道控軍,保障了即使安史之亂後,晚唐也能翻盤三度崛起、對外不墜,並結為中華法系的代表作唐律疏議,民族國家的國民認同完成,漢唐成為超越家天下朝代的民族歷史象徵。

故唐太宗宣告『雪恥酬百王,除凶報千古』,貞觀成為後世歷朝歷代民族復興,一致看齊的濃縮符號(柴朱孫蔣等歷次驅除明確宣告)。

正如宋人所祭:「天命聖智,率其雄傑,補其裂,紉其絕,續其歇,益其竭,東西南北,張再造之乾坤,春夏秋冬,皎重新之日月,功有如是之大者,唐太宗文皇帝者哉!文皇未起兮四維如毀,文皇既位兮八荒如砥,文皇之跡兮炳如丹青,文皇之功兮配於天地!」

就民族復興而言,李世民的雄才大略,可謂有史以來最強者,其壯闊清晰,步步撥亂反正,七代衰亡徹底重生綻放,於今於後仍有不肯磨滅的借鑒指導意義。


因為太宗強。太宗不只幹了一個突厥哦,隋末明明也是群雄並起的時代,那些人雖然被太宗收了,但並不是他們太差,只不過偏偏遇上這個歷史上400個帝王里最數得上的主,一般人都得跪。要是沒有韓信,劉邦還在被項羽虐,劉家子孫在戰略戰術上跟李二不是一個等級的。換言之,李二打得勝的那幾場仗,換老劉來已經跪了,別說翻盤了。
--------------------------------------------------------清者自清,濁者自濁--------------------------------

羅俊
我都要吐了。李二根本不會打仗,不過史書吹的高罷了。
1 贊1 年前

非天(作者) 回復 羅俊

"10、成吉思汗:「欲安邦定國者,必悉唐宗兵法。」

11、朱棣:「若唐文皇帝,倡義靖難,定天下於一。躬擐甲胄,至履弘堂而登睿極。其思患也,不可謂不周,其慮後也,不可謂不遠,作《帝范》十二篇以訓其子,曰飭躬闡政之道在其中。」「昔唐太宗撥亂反正,貞觀盛世,自古罕論,求其故,盡忠於國,雖仇必賞,心懷異謀,雖親必誅。」

12、毛澤東:「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是呀是呀,我也認為李二不會打仗,何止呢,成、朱、毛物以類聚,都是戰五渣,他們對於軍事歷史也有發言權?他們真是沒見過高人,哪像我,在網上見的高人多了,一個個都是身經百戰吶。

我想了想,哪些人,多高明的戰略家戰術家,能俯視眾生各種碾壓「李二根本不會打仗」這麼有范?這樣的人才竟然埋沒在草野之間,不會吧?這樣的人一個抵的上5個軍呀,清華還沒邀您去講課?軍委還沒給您發特聘?中科院還沒邀請您去編歷史?你這樣一個高論超過歷代的偉人的人就這樣默默無聞一輩子啦?你——明明都那麼沒尺度的秀智商拋高論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吸眼球——他們竟然還不關注你,嗯?

8 贊1 年前

羅俊
自己動腦子,不要啥事都問別人,也不到處弔書袋,啊。
1 年前

非天(作者)
又沒忍住刻薄了,因為網上高論實在太多,而且,任何——任何上下限——都擋不住了。多年前我以為應該包容一切,但後來發現,對什麼都包容不計較,結果卻成了助紂為虐,往往,他們越發秀的飛起了。制止嗎?野草隨風而生,這是無能為力的。不過,時間一直在清理著那些無足輕重者,不管如何掙扎。我看著生前死亡的倒計時滾滾逼近,身後前輩先烈的影子憧憧疊疊,去做一個英雄嗎?不管你做成什麼樣,後輩中總有會把你罵的一文不值的;同時,不管你做成怎樣的惡人,後輩中總有人會為你洗白——哈,那是該做個大善人?還是做個大魔頭?哈哈,社會有時流露出的醜惡真讓人想哭。
3 贊1 年前

非天(作者) 回復 羅俊
你以為我跟成、朱、毛之流都是不動腦子的?你最好說我跟李二一樣不會打仗,我會受寵若驚的。
1 年前

正在下雨 回復 非天(作者)
李二回打仗又怎樣,他的對手突厥和漢的對手匈奴不是一個檔次的,而且當時世界的認知也不一樣,武帝是第一次 你們要麼跪下要麼都死,在經過南北朝這個熔爐,隋唐對付北方就更容易了,我個人覺得匈奴就是一個弱化的蒙古,而突厥就是一個加強的西夏而已
1 年前

非天(作者) 回復 正在下雨
主要是李二翻盤的速度很快,從渭水六騎的城下之盟,(想想歷代皇帝被逼的親自帶幾個人跟對方大軍求和的,多少都是苦逼)李二膽大敢打,也不是沒幹過以少勝多的事,要不是強弱差距實在大,不至於走這樣的險棋,萬一被吞了呢(頡利:上天再給我一次機會,我肯定當時把他吞了啊),然後李二就再沒給頡利機會……漢初么,白登之圍……高祖還是相當有家底敗的……李二要在那,不好說
1 贊1 年前

正在下雨 回復 非天(作者)
一個皇帝厲害不在他帶兵打仗就像不看吟詩作畫,李二自己改過史書,他的歷史經過美化,說劉邦不會打仗的基本不怎看史書,他自己出了輸項羽還輸過別人嗎?再說這還不是最厲害的劉邦最厲害的地方是他招攬人才的能力,他幾乎將那個時代最厲害的人才都包攬旗下了,而李二的班底主要還是高門大姓那些人,從人的起點就能看出他們的差距,你可以說劉邦沒有道德但是你不能說他沒有能力
1 年前

非天(作者) 回復 正在下雨
……我說的明明是劉邦家底不錯,不是沒有打贏匈奴的可能。你再看看,我說的是不是這個意思?並不是要黑劉邦。
1 年前

正在下雨 回復 非天(作者)
李廣在景帝武帝時期還不錯,但是到了反擊的時間就沒用了
1 年前

非天(作者) 回復 正在下雨
你猜,李廣要搶了衛青霍去病的功勞會怎樣?武帝會大大誇獎他再批評衛霍?
你猜,武帝要是有打勝仗的機會,會給衛霍還是李廣?
你看他對那個不成器的外戚貳師將軍是怎麼誇的。
而且同學們怎麼感覺發現李二看過起居注跟發現新大陸似的?春秋時期不就為了改史連殺了三個史官的事都有過么。把李二改史當成特大新聞的,幾乎沒有好好讀過一遍資治通鑒的,讀過就不會這樣少見多怪。你猜武帝等等皇帝做沒做過類似的事?同學們高中學過《報任安書》吧?司馬遷寫了史記要藏之名山是什麼鬼?武帝為了壓制李廣捧衛霍,都開始造謠了好不好「廣數奇!他命相不好,俺不能把好機會給他」,領導,你竟然拿命不好當理由……作為這樣的領導的臣下還真是命不好


李世民,幾千年一見的軍事奇才! 年紀輕輕,就百戰百勝。並且以奇兵見長!

隋末群雄,個個都是短時間就被他剷平的。
隋末這些軍閥,可不像其他朝代動亂時只顧著搶地盤搶女人搶食物的那種,很多都政治軍事同樣出眾。特別竇建德,個人感覺他就比偽君子李淵好多了。可惜竇建德幾十萬的強兵,被李世民幾千兵就幹掉了(虎牢關這個名仗,完全可以和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淝水之戰之類相提並論)

正如毛澤東所論,自古能軍者無出李世民之右。白起、項羽、韓信、岳飛之類都無法望其項背!
收拾突厥就順理成章了。 突厥本來就被楊堅的隋軍干到半殘,趁隋末大亂才再度壯大。

還有,和朱元璋、毛澤東、劉裕等等以軍事能力出眾的皇帝不同,李世民本身就武藝非常高強,經常如先鋒大將那樣,帶頭衝鋒陷陣。 並且經常數騎就敢跑到敵陣去實地考察。 而竟然,李世民從來沒受過什麼像樣的傷!

個個都說三國演義狀諸葛亮多智近乎妖,但若對比看看正史裡面李世民的軍事經歷,諸葛完全是小妖見大妖了!


我們所說的突厥一般指東突厥,隋末的突厥是很強勢的,縱使東西突厥分離,但東突厥仍然坐擁北方,操縱中國割據勢力,控弦士卒數十萬,所以在唐朝初立之時也敢大刺刺的率軍南下,直逼太宗簽訂渭水之盟。但所謂天時地利人和,唐太宗打突厥除了將領本身卓越的軍事才能外,還是得益於前述三者,貞觀元年至四年,東突厥橫遭百年不遇天災,牛羊凍死無數,更要命的是內部矛盾與外患也相繼爆發,早在武德四年由於汗位繼承問題,擁有關內六州的郁射設就與頡利可汗起過內訌,東突厥勢力遭到一定削弱,後來貞觀初薛延陀崛起,與突厥互相攻伐,戰敗的突厥小可汗突利懼怕處罰,也叛離頡利王庭,東突厥勢力遭到極大弱化,此時的東突厥就是外強中乾實際不堪一擊的紙老虎,所以貞觀四年一戰後,東突厥就只有眼巴巴的等著亡國了。PS:在這種內憂外患之下,頡利可汗曾向太宗表達要稱臣納貢的意願,太宗答應的很爽快,後來出兵也快。。。


隋朝末年,東突厥封劉武周為定楊可汗,進攻唐朝。劉武周被滅之後,東突厥又支持劉黑闥對唐朝進行軍事打擊。劉黑闥敗亡之後,東突厥又扶持朔方的梁師都攻擊唐朝。

隋煬帝三征高句麗、興建大運河,早把隋朝的國力經濟消耗的差不多了。再加上宇文化及江都兵變,東突厥封劉武周為定楊可汗、王世充洛陽起兵、竇建德河北稱帝、薛舉薛仁杲父子在西秦稱帝、蕭銑輔公佑南方稱帝。這些軍閥混戰已經導致國家農業生產破壞、商業經濟停滯,人口銳減。

而唐朝經過主動和隋朝軍隊、突厥傀儡定楊可汗劉武周、西秦薛舉父子、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突厥聯軍、輔公佑、蕭銑、杜伏威、梁師都等軍閥鏖戰,唐朝的創建可謂是舉步維艱。漢朝的軍事水平遠遠達不到唐朝的水準,所以漢朝只能選擇屈辱和親和交納貢品討好匈奴,以換取苟延殘喘休養生息的目的。

漢朝之前,秦國的蒙恬用時幾個月把匈奴打的不敢南下牧馬;趙國的李牧僅憑河北之地,1年時間把匈奴打的十幾年無力接近趙國邊境,還順帶收拾了東胡、潺瀾等小國。漢朝前有諸子百家後有唐詩宋詞,而漢朝給中國什麼也沒留下來。漢朝整體來說是中國歷史的倒退。漢朝軍事上已經倒退到長達百年的屈辱和親和交納貢品;漢朝思想文化方面更是把中國推向深淵,漢武帝罷黜百家,致使中國文化思想落後於世界。而漢朝皇帝40%帶頭搞同性戀,史記和漢書也毫不避諱。


漢朝建國不久,社會不怎麼穩定,一直在進行政治改革,而到了文帝景帝時期注重發展經濟而不是軍事,直至漢武帝時期才注重軍事………………


因為李世民下山摘桃子,接收了突厥內亂的勝利果實,是薛延陀的勝利成就了他的武功。說唐軍實力強的笑話,唐的邊境戰爭有多少次不是靠招降的蠻族軍隊?府兵只能用來欺負欺負南人


隋末內戰對經濟社會破壞的力度和廣度,不像秦滅六國繼之楚漢之爭對經濟社會破壞的力度和廣度那麼嚴重。另外突厥立國太淺,突厥本是柔然鍛工,柔然在北魏、北齊、北周的連續打擊下已經崩潰,突厥趁柔然衰落才崛起。加上隋朝對突厥的持續打擊和瓦解,唐朝滅突厥只是時間問題。突厥的政權組織不似匈奴那麼嚴密,繼承製度也較為混亂,軍事素質也非常一般,北齊都能打得突厥不敢南下牧馬,何況統一後的唐朝。加上隋唐時代確實人才輩出,外交家、軍事家群星璀璨。


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中原科技水平的進步。無論是騎兵的強大,武器的先進,還是技戰術水平,後勤補給的快速有效,唐朝相對於漢朝都有一個質的提升。唐朝是中原是有不少騎兵的,雖然數量比不上突厥,但是相對於漢朝來說,肯定具有碾壓優勢,這使得游牧民族的機動性優勢大大折扣。後勤補給上,漢朝出征匈奴基本都是只能靠掠奪匈奴的糧食來補給,這就給行軍帶來很大困難,唐朝這方面好多了。就像現在,美國打伊拉克這種跨越全球的軍事行動,也就幾十天就解決戰鬥。


戰爭也是有偶然性的。馬邑之謀成功的話打匈奴也很快。


這當然要感謝偉大的隋朝,以及它背後的支柱——關隴軍事貴族,在戰火中千錘百鍊的中原華夏族!國際關係的本質,以及戰爭的勝負,都是取決於實力對比

我們要明確,突厥汗國的全盛時代是公元6世紀後半期,自從公元552年(西魏廢帝元年)建國,以金山(阿爾泰山)為根據地,四面擴張。其創業君主伊利可汗土門消滅柔然,但土門與弟弟阿逸可汗僅僅在位兩年(可能與激烈戰爭中的負傷有關)。公元553年—572年,真正將突厥汗國推向全盛的君主,乃是土門與阿逸之弟木杆可汗

木杆可汗的功業主要包括:
一、消滅宿敵柔然,蕩平漠北;
二、東破契丹,北服結骨;
三、西征高昌,南破吐谷渾;
四、君臨中亞,擊滅嚈噠 ;
五、聯合東羅馬,夾擊波斯。

突厥汗國的版圖急劇擴大,但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尤其是西面小可汗控馭絲綢之路交通要道,其臣民東伊朗語族各主要城邦,善於經商,貿易觸角遍布亞歐大陸,財富雄厚,早已形成了強藩鎮主、外重內輕的格局。

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楊堅廢黜周靜帝,建立隋朝,恢復華夏衣冠,標誌著我國告別了魏晉南北朝以來混亂動蕩的紛擾歲月,開啟了繁榮昌盛的新篇章。

公元583年—603年,突厥內部的3個主要汗系,阿逸汗系、木杆汗系、室點密汗系爆發了長達20年的戰爭,最終在隋朝的政治分化與軍事打擊下,最終分裂定型化,即東突厥與西突厥。

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唐朝大軍分6路大舉北伐,消滅東突厥時,可汗的老巢於都金山已經被鐵勒諸部(薛延陀、回紇)佔領,李靖大軍佔據的是鐵山。

直到公元646年,唐軍消滅薛延陀汗國,最終成為大漠南北無可置疑的最高主宰,游牧民族首領上尊唐太宗為「天可汗」。


不得不說,唐朝在對付北亞的游牧民族時,相對順利,龍朔元年(661年)以後,在西部、西北,則碰到了真正的硬手——吐蕃大食。它們都是由名不見前朝史冊的暫新民族建立的大帝國,唐朝尚未充分認識到它們的威脅時,就要倉促上陣,面對它們崛起產生的強大衝擊波!唐朝在天山南北、蔥嶺東西的主權,就是在兩大強敵的擾動下,進退伸縮,直到公元9世紀中頁,三大好夥伴共同走向衰落!

縱觀我華夏民族建立的四大長壽王朝,漢朝、唐朝、宋朝、明朝,唯有大唐帝國一家,其主要威脅來自於西方、西北方向,其他的都是面臨北方的威脅!

草創於2016.12.30


機會不一樣。漢朝在漢武帝時期面對的是一個統一強大的匈奴,可以說是在上升勢頭的匈奴,漢朝是正面硬推。唐朝時期,突厥在隋朝時候就已經被隋文帝分裂為東西兩部了,在唐朝時期東西兩部突厥遇到天災,而且很多突厥人在內戰中投奔唐朝而來,其中不乏很多戰將,唐朝抓住這個時機搞定了其中一部突厥,另一部是唐高宗時候搞定的。


最主要原因個人感覺三點,1唐強,突厥弱,突厥並沒有大多數人想的那麼厲害,南北朝時期就分為東西兩部分,東突厥是隋唐的主要威脅,進入隨朝,東突厥不僅被隋朝屢屢擊敗,就連旁邊的小部落都不拿它當回事,昔日霸主風光不再,突厥向隋稱臣,隋末大亂,突厥趁機勒索了一把,但實力沒有什麼增強,唐朝建立後,立馬原型畢露,外強中乾,此外混亂不堪的突厥內部更加混亂,就差內部直接火拚。周邊各種小部落也興盛起來,都不把昔日老大當回事,突厥也非常不爭氣的經常被他們打敗,反觀匈奴卻是一家獨大,在周邊所向無敵,就是被霍去病加衛青一次性斬首9萬餘(斬首數量一般遠低於殺死的敵軍數量)也基本上是抱團取暖。大家不要小看這點,明面上比突厥弱小的多,但內部團結穩定的高句麗(向突厥,唐都稱臣)可是花了唐兩代人的時間消滅
2突厥當時連年天災,內部死傷慘重,天災又加重了突厥的分裂,包括突厥第二大部落,不少人已經跟唐暗通音信。大家綜合上面幾點可以估量下突厥還有多少戰力。
3,唐朝氣運好,一般情況,剛立國的王朝都是,當朝軍力最強時期,此時,飽經戰亂的中原王朝,都是民風不得不尚武,士兵吃苦耐勞,士氣高昂,將領指揮經驗豐富,名將輩出,具體實例參考唐,宋,元,明,清,唐朝開國戰爭,名將,明相也基本都在唐這一邊,統一戰爭一邊倒,統一後名將明相一大堆,且國力損失不大,正是其武力巔峰時期,此時對上內部分崩離析,連年天災,士兵戰力下坡了一段時間,首領的能力又實在令人不敢恭維的突厥自然一戰而定。漢朝就沒這麼好運氣,先是被秦始皇和二世折騰了那麼多年,緊接著就是反秦戰爭,再跟著就是楚漢之爭,劉邦平定異姓諸侯國戰爭,更坑的,就軍事實力,軍事能力而言,漢朝還不如韓信集團和項羽集團,最優秀的將領和士兵都被自己人幹掉了,再加上常年拉鋸戰,所以……


推薦閱讀:

趙匡胤備受推崇,甚至能與唐太宗並列,他到底有哪些過人的功績?
如何評價李世民這個人?
618年唐朝建立後,太子李建成住在東宮,那秦王李世民住在哪裡呢?住在皇城裡面還是在長安城有別的府邸?
如果說李世民篡改了歷史,那麼又怎麼知道他殺死兄弟?
唐太宗吞蝗這件事該怎麼看?有多少作秀的成分?

TAG:歷史 | 漢武帝劉徹 | 唐太宗李世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