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 Alex Nail 的风光摄影?
Landscape Photography of the UK and Dartmoor by Alex Nail
想从技术、地位和后期手法听听专业人士的评价。
谢 @谢竹君 邀请。我瞎说几句
因为当代数码摄影和后期软件的便捷化,不少人在看到一张绝景的时候不是第一时间去把自己置身于照片之中去脑补风的力度,阳光的温度和或湿润或干燥的草香,不是去感受壮阔山河带来的心灵震动;而是第一时间把自己置于一个竞争者的位置上去跟作者比较:虽然很不服气地说出一句“好看”,但为了自己的虚荣心,优越感以及病态的竞争意识,顺手脑补出 “这是P的吧(普通人)和这是HDR了吧(半罐水)”等合(zi)理(wo)解(an)释(wei);甚至有人四处求证,千辛万苦地证明了这张作品一定是出自后(zuo)期(jia)之后,便可以放心地在朋友圈里发着无(zi)心(shi)之(shen)作(gao)并轻描淡写地配上一句:都是手机原片,不太喜欢后期,觉得很假。
====================================================================吐槽完毕,以下是回答的内容===================================================
1.技术:构图能够让画面的元素以比较顺眼的方式组合起来;用光也能够恰到好处地兼得景物的细节和立体感;色彩构成也很中规中矩。整体技术和风格是主流风光中的主流。
2.地位:N/A
3.后期手法:lightroom基础后期就够了。苏格兰高地和奥地利附近的阿尔卑斯我也是去过的,基本上就是这个样子,可以说他没有做任何重口味的后期。至于正常的增加画面细节,拉高暗部控制高光以及增加微反差,这最基本的宽容度三步走,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HDR, 也不符合HDR风格的几个特点。
从他south africa相册封面照片的星芒我猜他应该是佳能的机器。这些片子的色彩风格是非常符合佳能祖传CMOS的尿性的,也可以从侧面证明了他没有进行太重口味的后期。
4.前期:每每被问到后期手法,技巧之类的问题的时候都会想到这句话——你世界都还没有观过你哪来的世界观?
虽然这句话放在大多数情况下我是不赞同的,但是对于风光摄影这个领域恰恰就非常合适。显然Alex Nail并没有太多的前后期花里胡哨的技巧,甚至可以说完全不如我那些奇淫巧技,但是风光摄影最最重要的依然是风光本身,毫不夸张的说,起码占到90%。
我在第一次看到巴萨的地中海之前路过一个叫Magnum的购物中心,墙面上贴着海岸的巨幅照片,我第一反应是尼玛太假了,这海能蓝成这样? 5分钟之后到达海岸一眼望去觉得自己脸上烫烫的。
1找到好的地方,2找到好的季节,3找到好的时段,4找到好的机位,5带上不至于太差的器材,6插好滤镜7摆好脚架8接好快门线,9开始等待——你就已经完成了一张风光大片所需的90%的工作了。
p.s: 风光摄影最核心的资源从来不是手上那台机器,而是车,是体力,是徒步和露营的经验与设备,和一次次背着15KG+的器材翻山越岭却屡屡失败后决不放弃的精神。
摄影本身是一种平面艺术,它和绘画的差别在于它是用机器来感知和记录现实世界的场景。但是既然可以归为艺术,摄影也就逃不开艺术的一个本质手法:制造陌生感,使其陌生化。
绘画是人类用笔来表达其内心设计或其外界感知的画面。写意与写实,都是可以用不同的手法调动观者情绪的,不同的侧重、取舍、渲染、营造,最终给观者以不同以往的感受。人们往往赞叹于写意的意境,惊叹于写实的还原,前者让观者感知画家的意图,后者让观者震撼于画家的画功。写意本身与现实相比有陌生感。而写实则是作为“绘画”,用人力精确还原或营造近似真实的场景,其陌生感除却画面本身的表达内容,实则是和“写意”的绘画手法对比而来,也就是“不像是画的”。
(梵高的《星空》)
(冷军的《小唐》)
(看一下细节,这可是画出来的,看原作时真的是叹服。)
那么摄影,由于是利用器材感知现实场景的光线,本身是把三维空间裁剪压缩进二维画面的过程,除却基本的构图和曝光正确,那么其营造陌生感的方法大致有:
1、非同寻常的场景布置
(Sandy Skoglund的摄影作品)
2、展现或制造不同于常见光影效果
(陈漫的摄影作品)
3、调整影调色调(包括黑白也算是色调的调整)
4、利用快门速度将“时间维度”上的变化也压缩进二维画面
(Iain Crawford的摄影作品)
(Lincoln Harrison的摄影作品)
5、利用光圈调整景深以区别于人眼的正常景深
(拿自己拍的凑个数。。。)
6、利用广角或长焦将视野范围扩大或压缩
(依然拿自己拍的凑数。。。)
7,当然还有就是靠画面内容本身来表现出“不同寻常”(和第一种的区别在于摄影师主观布置还是客观捕捉)
(继续拿自己拍的凑数。。。)
那么,对于问题中 Alex Nail 的风光摄影到底该如何评价呢?
可以从这7点出发分析一下他的摄影作品中都运用了哪些手法。
由于是风光摄影,
[1.非同寻常的场景布置]被排除。
[2.展现或制造不同于常见光影效果]是在其摄影作品中常见的,选取清晨或日暮进行拍摄,此时的场景色彩最为丰富,冷暖对比最为强烈,在此基础上进行[3.调整影调色调]的处理——HDR倾向的处理,将明暗关系中的大面明暗关系降低,细节对比度进行提升,让整个画面的层次均匀地分布。在拍摄前期利用小光圈制造超深景深,这是[5.利用光圈调整景深以区别于人眼的正常景深],为的就是捕捉景物的细节,同时用[6.利用广角或长焦将视野范围扩大或压缩]的接片或大广角展现出超越正常视域范围的广阔景象。[7.靠画面内容本身来表现出“不同寻常”]就是其选取拍摄的奇伟瑰怪的自然风光的地点及视角。而[4.利用快门速度将“时间维度”上的变化也压缩进二维画面]则更多的用在表现行云流水上。
找几幅Alex Nail的作品看一下是不是这样。
也就是说,以这样的标准去评价他的摄影作品,几乎在每一项上都是可以拿分的,也就是没有明显的短板,Alex Nail的风光摄影至少算是优秀的摄影作品,具有一定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因为风光摄影还有一条潜在的评价缘由就是:这幅画面中,此时此地,摄影师在场。那么摄影师如何背着沉重的器材寻找并到达这个奇险的地方,如何度过寒冷或酷热来等待一天中最美的拍摄时刻,如何克服种种意料之外的限制条件,这些都隐含在每个像素里了。
优秀风光摄影的背后,其实正是寓意着摄影师挑战自然和美的双重极限,为的就是带给众人平时难得一见的瑰丽风光。
这也就是制造陌生感。
至于其地位,这个还真不好评价。毕竟一般只有在某个领域开先河的摄影师才更加容易评价其地位。不过在500px上找摄影师还是很靠谱的,苹果不也是这样找到Espen Haagensen的嘛。
那么问题来了, @黄轶轩提这个问题干嘛呢?真的是要较真该摄影师的地位吗?
当然是想看看魅族花钱买Alex Nail摄影作品的使用权值不值了。
貌似这次魅族MX4 Pro发布会所有的预热用图都是Alex Nail的摄影作品。
Alex Nail的风光摄影的特点就是小光圈,大广角,略HDR化,层次丰富,颜色饱满,细节展现能力很好。
所以问题其实就是这次Alex Nail摄影作品的使用权魅族买的值吗?
当然值。用其来直观表现MX4 Pro的2K+屏幕的细腻度和色域是非常出彩的。同样用来隐喻MX4 Pro 2070万像素相机的拍摄能力也是很不错的。更可贵的就是风光摄影背后挑战极限的精神契合了魅族追求极致的产品精神,在营销宣传的角度上来说,一劳多得。
当然,虽然知道几乎不可能,但是如果MX4 Pro能拍成这样就好了(……喂……醒醒……)。
不过,真的不可能吗? @黄轶轩,既然已经有手机能输出RAW格式了,试试让MX4 Pro也能输出RAW格式吧(……再次拜托醒醒……)。十分赞同 @塔可 的回答,我并不是针对谁,而是说所有的此类糖水风光片都是辣鸡。
在此引用一些评论家对他的回答做一些理论上的补充。这个回答可能要伤一部分人的感情。
顾铮:风景、景观、地貌,其实中文字面表达,有种种不同的外观,但是内涵有相通性,但是最可怕的是在中国当下的摄影中,风景摄影就是简单地跑到外地去,拍一些糖水片的风光摄影,我觉得应该把风光摄影驱逐出风景摄影的范畴,我这话讲得可能比较激烈一些。就是说,如果有风光摄影的话,从此,就让这些风光摄影进入到另外一个自娱自乐的、不关注现实的、糖水的、甚至是错误地引领摄影家把对现实的关注视线拉开的范畴里,让摄影家离开当下这么急剧变化的空间,而去做无所事事的拍摄。这就叫风光摄影。我今天就可以明确地对风光摄影做成这样的定义。
顾铮:风光摄影的美学价值,在我看来,基本上没有意义的,这也即是杜尚曾经反对的“愉悦视网膜”的艺术,这也是美的等级层次里最低级的一个,如果说一些自认为是专业学生团体的团体,倡导的只是这个层面的美的追求的话,那他自己的层次通过他所倡导的东西可以反映出来,那就是他是最低级的。林路: 其实在整个西方摄影界的范畴,纯粹的唯美的风光摄影早已不在摄影史的法眼之中,我们一向崇敬的大师级人物安塞尔·亚当斯被罗森布卢姆的《世界摄影史》放在了现代主义摄影的章节中。而在这本权威的摄影史著作中,风景摄影或是出现在早期的纪实摄影范畴,或是出现在后期的科学探索的行列,唯独没有被列入艺术摄影的领域。甚至会让更多人大跌眼镜的是,在顾铮的《世界摄影史》中,亚当斯根本没有进入他的视野。我们所熟悉的风光摄影最多只能在书中早期的“地理空间的摄影确认”以及后期的“新地形摄影”中找到可怜的蛛丝马迹。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作为文化层面的风景,应该是具有更高层次的社会认同价值。或者从地理学的角度展现人对自然的思考,或者以人文的目光重新审视风景的意义。如果你仔细读过斯蒂芬·肖尔、乔尔·斯滕菲尔德、罗伯特·亚当斯等摄影家的“新彩色摄影”、“新地形摄影”作品,就会发现面对人文的和自然的风光会有很多的开拓空间。而一般意义上纯唯美的风景描述,早已失去了思考层面的价值——与中国摄影界对风光摄影的热衷(或者说是狂热)形成鲜明的对照。
参考资料:
《阅读摄影——论地景摄影》郭力昕著
顾铮:风景摄影不是自娱自乐
顾铮:风景本身就是问题
不一样的风景和多元的审美
我看这次“不一样的风景”
清算风光摄影
对《“清算”风光摄影》的清算
我是搞人像摄影的,对国内外知名人像摄影师和时装摄影师比较熟悉,也了解小部分的Fine Art摄影。邀请我谈论风光摄影是不太对路的,因为我几乎不会说好话。
从艺术史来看,比如油画的两大传统,风光和肖像,在摄影术出现之后,它们的功能性的部分就已经剥离给“媒体艺术”了。概言之是纪实的部分,比方说,今天给英国女王或者章子怡拍张照片,类似于文艺复兴时期美第奇家族时候的“委托”。而风光摄影几乎就属于旅游杂志或者人文地理杂志的范畴了,当然,今天我们还有了flickr和instagram,是更大众的、lifestyle层面的东西。
严肃艺术不怎么搞这些了,如果搞多数也不是在纪实的意义上去完成的,比如培根的肖像画,画得那么“吓人”,肯定不是大众层面上所理解的肖像了。摄影承担了纪实的功能,这里面也有着相对严肃的艺术追求。但以风光摄影为例,它的追求肯定不是过去的追求,比如说当代摄影中迷恋纪实景观的,杜塞尔多夫学派,它如果拿着大画幅去拍自然景观,也会挖掘里面人文的、观念的部分。比如我记得有个哥们忘记了是不是古斯基,喜欢拍雪山上露出一角的缆车,表达人工景观对自然景观的侵蚀。
好像安塞尔亚当斯是现代风光摄影里比较重要的人物,差不多就是调反差调层次,我觉得也就是在摄影术诞生的早年,他的东西有技术,以及技术观念的价值。美学上我看和大众没什么太大区别。
基本上,大众所理解的摄影艺术是一种死掉的艺术,拍点花鸟鱼虫、雪山壮景,或者蜂鸟网的野鸡模,都好像退休老干部所练的书法,除了表达“你看我精神世界丰富,活得有滋有味”之外没什么价值。
当然,假如说你有能力对着这个死去的躯体进行对话,借尸还魂说点艺术观念里的“鬼话”,那是另外一回事。
扯的远了,说回来,如何评判这些,我觉得不能从艺术的角度来评价,更应该放在生活方式的范畴里。就好比评价一个菜馆和厨师的水平。
那么评判标准就不能是艺术的标准,而是所谓“品位”的东西了。品位就是比拼谁更雅或者Bitch格更高嘛。
要我来说,我大略看了几张,无论你是后期还是选景,总体上的风格能暴露你的美学取向吧。大概热衷于鲜艳的色彩和强烈的反差。我觉得太甜腻了,有点俗气。
我觉得壁纸其实是手机系统设计的组件,和每一代的系统风格相关。我觉得从iOS7开始,手机的壁纸才开始精彩起来,最精彩的三种是iOS 7的动态高光系列(彩色色块那些相对一般)、Android L的质感拼贴、和iPhone 6的黑色壁纸系列。这个有机会专门写个专栏谈一下。
我用的深空灰iPhone6,所配的壁纸是官方配的那张雪地星空图,据说来自于flickr的一个摄影师作品。我觉得和硬件设计相得益彰,非常精彩,到现在我也找不到能替代的壁纸。
这么说,对于壁纸在风光摄影上的选图,主要看两点,单张逼格和整体设计观念,但这个和评论该摄影师的作品关系也不大了。顺嘴一说。
别看这些垃圾片,脏眼,有这时间看点值得看的。
开门见山,从片子来看属于玩后期的HDR风格,从他的flickr相册里看了下,总的感觉如下:
- 拼图算是个风格,但拼图的技术门槛太低,不论是 ps 还是 ptgui 这都不是事儿,比如http://viewsofthepnw.com/ ,至少人家的长图是有主题的。
- 靠着长图和美景来追求视觉上的冲击,不过这东西有闲有钱会后期的都能来,从这些景点的位置,看得出小伙还是有信仰的,大概能想象到背着几十公斤的设备在山顶冻了一夜就等着日出日落的那十分钟。
- 大部分的作品的色调上还是以冷暖色调为主,从玩后期色彩上来说,相对于比较知名的如 Trey Ratcliff 在色彩对比上相对比较谨慎、清淡,用色上没有 Trey Ratcliff 大胆洒脱,后期的色彩运用上属于摸索或是成熟阶段,正在寻找自己的色彩浓度和风格。
- 色感上已经过了“准”的程度,但离“润”还有一定的距离,这东西女人貌似天生就是开挂来的。
- 构图?中规中矩,大部分都是对角线构图、三分构图、三角构图,没有什么新意,甚至连主题都没有。
- 最大的问题是作品中还是没有自己的语言内涵,拍的东西还属于看热闹阶段,缺了点灵性和主题,随便举例可比较下Elia Locardi 的作品 https://www.flickr.com/photos/blamethemonkey
技术上没亮点,有特点;地位水平上如果在flickr或500来说算是中等偏中(上?),这种水平或是高于这种水平的flick上很多。
抛砖引玉,以上……。风光摄影师很辛苦,可能为了这一瞬间的光线要等上好几个小时,忍受寒冷饥饿甚至有生命危险
同意@马骥 “无论你是后期还是选景,总体上的风格能暴露你的美学取向吧。大概热衷于鲜艳的色彩和强烈的反差。我觉得太甜腻了,有点俗气。”
把风光上升的艺术或者fine art范畴的,我觉得有位摄影师值得关注: Michael Kenna
他的网站 : http://www.michaelkenna.net/
至于手机壁纸的选择,一部分是CEO的品味,一部分是产品经理对于展现手机性能的考虑吧。看了以后发现有几张照片我还挺眼熟的,应该在不同地方见过好几次了。
这种摄影风格现在还是挺受欢迎的,毕竟其主要目标就是模仿人当时的视觉感受,只是由于摄影技术的制约才会做一些适当的夸张。而大家喜欢看这种照片也不过就是因为场面宏大,能给人一览无遗的安全感,然后构图上也能给人有序、熟悉的感觉。总之我并不觉得这些风光摄影只属于愉悦视网膜的那类,它所给的一些感觉虽然直接,但也是那些艺术品给不了的。
门外汉的我觉得。。。好假的样子,并不是纯粹的风景,已经失去了风景照的意义了吧。
推薦閱讀:
※成為一名優秀的職業攝影需要大學學攝影系嗎?
※送攝影師女朋友一台備用相機,有什麼好的推薦?
※如何评价我的摄影水平?
※各種等級的人體模特私拍跟攝影師會發生性關係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