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些也是桃花扇」?
原文如下:
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些也是“桃花扇”,撞破了头,血溅到扇子上。就在这上面略加点染成为一枝桃花。振保的扇子却还是空白,而且笔酣墨饱,窗明几净,只等他落笔。
我猜大多数人看这篇小说都只记得那句话: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可惜如果以这句话为基本解读这篇小说的话,基本要被带到沟里去,以为这篇小说写的是人在爱情中的喜新厌旧,这山望着那山高。
其实不是。
红玫瑰白玫瑰写的是振保和王娇蕊两个人的故事,不是振保和娇蕊和烟鹂三个人的故事。烟鹂连女二都算不上,振保一次也没爱过她。
红玫瑰白玫瑰这篇小说的眼其实是题主给出的这句话: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些也是“桃花扇”,撞破了头,血溅到扇子上。
振保从底层辛辛苦苦奋斗到中层,战战兢兢,勤勉努力,用心经营人脉关系,一心只想掌控自己的命运。某种程度上,有没有一点像骆驼祥子?祥子念念不忘的不也是买上自己的人力车,娶一个像小福子一样的普通女人,过上自己想要的人生?
娇蕊之前振保有过两个女人,其实很能看出振保的心迹。即空白扇面上淡淡的两个人影子。
一个巴黎的妓女,振保花了钱,也还做不了她的主人,让振保觉得很挫败。越是没安全感的人才越希望要去掌控一切。
第二个是振保留学时的同学,她爱振保,振保也爱她。振保吻她,她眼泪流了一脸,他哭了还是她哭了,两人都不分明。但振保很清楚,自己负担不起这份爱情,他生存的圈子容不下她:这样的女人,在外国或是很普通,到中国来就行不通了。他第一次为了自己的人生割舍了爱情。
他终于遇到了娇蕊:他心里着实烦恼,才同玫瑰永诀了,她又借尸还魂,而且做了人家的妻,而且这女人比玫瑰更有程度了。火一样的热情,水一样的柔情。聪明到一点就透,娇憨到令人怜爱。
振保努力控制自己,可是...
“佟先生,别尽自叫我王太太。她把一张纸条子送到他跟前,笑道:“哪,我也有个名字。”振保一看,纸上歪歪斜斜写着“王娇蕊”三个字,越写越大,一个“蕊” 字,零零落落,索性成了三个字。(数十年前,那时的张师奶就已经深得卖萌精髓,你敢信?)
娇蕊道:“平常女人喜欢好人,无非是觉得他这样的人可以给当给他上的。”振保道:“嗳呀,那你是存心要给我上当呀?”娇蕊顿了一顿,瞟了他一眼,带笑不笑地道:“这一次,是那坏女人上了当了!”这种妖精一样的风情,是个男人都抵抗不了吧。(关于娇蕊的描写,真的是无处不精彩,无法一一摘录了,跟娇蕊一比什么小龙女,唐晓芙简直弱爆了。张爱玲完全有资格说:关于写女人,我不是针对谁,在座的都是垃圾)
这份爱情比上一次更加浓烈,但需要付出的代价也更大:她跟巴黎的妓女一样难以掌控,娇蕊的情史太放荡了。比他的女同学更不合适他的生活的圈子,她不但放荡,还已经是别人的妻子。他又一次割舍了。即使娇蕊哭着对他说:
你别怕……
我都改了
你离了我是不行的,振保……”
几次未说完的话,挂在半空像许多钟摆,以不同的速度滴答滴答摇,歌有各的理路,推论下去,各自到达高潮,于不同的时候当当打起钟来。振保觉得一房间都是她的声音,虽然她久久沉默着.
把娇蕊的话推论接下去就是:
你别怕,我会自己处理好离婚的事情,不让你操心为难。
我都改了,我保证以后不会跟别的男人不清不楚。
你离了我是不行的,你也爱我,你离开我也会很痛苦的。
振保听懂了她的话,即使她每句话都只说到一半,两人是心意相通的。
看到这里,但是如果你理解他,你就知道当他吃力地说着“不,不,不要这样……不行的……”的时候心里的不舍和恐惧。他没勇气为了爱情放弃一切,他和娇蕊不一样,娇蕊从小生在有钱人家,从没吃过生活的苦,所以无知无畏。但这不代表他不爱娇蕊,爱情不是谁都要的起的。
振保娶了烟鹂,但烟鹂哪里是什么白月光?只是一个索然无味的女人,她有一点点可爱的地方吗?振保肯定是奔好好过娶她的,可是这个女人连“最好的户内运动”也不喜欢,振保于是定时去嫖娼。结了婚八年,还是像什么事都没经过似的,空洞白净,永远如此。
如果娇蕊一直是放荡的,振保可以安慰自己:她果然做不到一个安分的妻,当初的割舍是对的。如果烟鹂一直是本分的,振保可以安慰自己:她虽然乏味愚昧,终究可以掌控。
然而……
多年以后振保和娇蕊重逢,发现他以为放荡的娇蕊成了一个本分的妻子,她把曾属于他的美好给了另一个男人。娇蕊说:“是从你起,我才学会了,怎样,爱,认真的……爱到底是好的,虽然吃了苦,以后还 是要爱的,所以……”振保哭了,在镜子里,他看见他的眼泪滔滔流下来,为什么,他也不知道。在这一类的会晤里,如果必须有人哭泣,那应当是她。这完全不对,然而他竟不能止住自己。应当是她哭,由他来安慰她的。而他回到家里以为本分的烟鹂却和裁缝偷情!还有比这更讽刺的吗?
他再也没有了安慰自己的理由,苦心经营的人生毫无疑问的失败了。
一切都已太晚了,人生只有一次,再也没有回头重新选择的机会。
振保变成了坏人,发泄着自己的委屈。他穷其一生,克制自己,努力奋斗,不让自己犯任何一个错误。结果还是被现实狠狠的扇了耳光。这就是那句话得意思: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些也是“桃花扇”,撞破了头,血溅到扇子上。
但他终于还是又变成了一个好人,死了心,浑浑噩噩的活着。
——————————————————————————————
评论区 @意长的评论:再好些是桃花扇,那普通些是指白纸扇吗?到了时间找个人结婚,没有任何经历,一辈子是个浑浑噩噩的“好人”?
我觉得很有意思,其实是桃花扇还是白纸扇都是自己的选择。并非只指的爱情,芸芸众生,谁不是在现实中撞的头破血流呢?就怕没撞就已胆寒,循规蹈矩一生,永远活在看不见条条框框里。
如何评价张爱玲的《倾城之恋》? - 实初哥哥的回答
张爱玲小说《色戒》中,王佳芝是否真的爱易先生? - 实初哥哥的回答
我的理解就是大部分人的人生其实都是痛苦的、悲剧的,明明头破血流,却要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把腥秽的血迹勾成桃花来维持体面,也欺骗自己说自己过得很好很正确,自己是个好人。而没能“最好”的人则只有一滩触目惊心的鲜血,根本维持不了给人看的面子,甚至还没画上什么就早早夭折了。
单纯、自负、有野心的少年佟振保还不了解人生的真实滋味,以为自己是自己人生的主宰,以为自己的人生一定是正确的体面的光鲜的,自己能把人生画得浓墨重彩。所以一直在追求做一个正确的人,工作得穷形极相,孝敬母亲,提携兄弟,娶家门清白的太太。
但是人生终究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终究离不开和其他人的关系,尤其是几个放不下、管不了的人,扇面上就有了别人的影子。
后来他终于发现自己努力经营的正确人生也是鲜血淋漓的,于是开始亲手去打碎自己辛辛苦苦造出来的世界。
可是人生的沉重困顿打不碎,他的扇面能留下的不过还是一团血。于是,他又回到过去的生活里,变了个好人。
1、桃花扇这句话是在倒叙的情况下以旁观者的视角写入的,连同【他是正途出身,出洋得了学位,并在工厂实习过,非但是真才实学,而且是半工半读打下来的天下。他在一家老牌子的外商染织公司做到很高的位置。他太太是大学毕业的,身家清白,面目姣好,性格温和,从不出来交际。一个女儿才九岁,大学的教育费已经给筹备下了。侍奉母亲,谁都没有他那么周到;提拔兄弟,谁都没有他那么经心;办公,谁都没有他那么火爆认真;待朋友,谁都没有他那么热心,那么义气,克己。他做人做得十分兴头;他是不相信有来生的,不然他化了名也要重新来一趟。】这一段,对比后文,可知是一种反写。焉知振保不是桃花扇?所有东西都由他一手造成,头破血流只是别人看不到,那抹桃红倒是分外耀眼。
2、红白玫瑰的比喻关系不大,我认为文章中心应该是振保要做自己世界的自由人和结尾那句【无数的烦忧与责任与蚊子一同嗡嗡飞绕,叮他,吮吸他。】自由与责任的不兼容。当初和王太太搞起来也是因为不用怕承担责任,不必有负累感。
3、振保所做的多数决定都是被动的理智的产物,可一旦这个反射出现后,执行力又非常强。文中在写玫瑰和王太太时都有用【威胁】这个词来形容。一个女人不管多么不称心意,他不会离开,除非他觉得不可控因素太多。
4、振保当然可以拿出真爱,也可以强烈的去爱,但是在此期间他的身体(包括潜意识在内的整个躯体)会背叛他。他渴望与人羁绊,可羁绊越多,他的离心力就越大,也越痛苦。所以振保本身有矛盾性。
5、振保的悲剧或许是他太想掌控自己的命运,最后翻成空中楼阁,得了面子舍了里子。结果就是无可无不可的沉沦下去。
6、王太太(玫瑰)和烟鹂是对比关系,而不是顾此失彼的关系,所以也就无所谓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实际上两个人振保都得到过,而他也并没有表示出在一种关系中更贪恋另一种关系。显然烟鹂是白玫瑰,圣洁未必,但爱的一心一意,低到尘埃里,像附属品,即使他犯错,她也替他百般开脱。王太太则是风情独占,不贞的红,和她在一起当然更刺激,更容易萌生欲念。红玫瑰不能娶,白玫瑰不能嫖。振保爱王太太,但是需要烟鹂。
7、这篇小说总让我联想到《广岛之恋》,【在广岛,她把她所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她现在表达的激情本身,内韦尔的爱情夭折后幸存的爱——献给了这个日本人。】振保的算盘是只要单纯的爱,但是王太太毕竟还是世情,要名分的,而不那样精神气质。张爱玲乃性情中人。凡性情中人,总要有那么一两次,为了感情,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这就有了她桃花扇的比喻。(插句话,张爱玲在我心目中就是天才式的写手,原因之一就是她会用一些神奇的只有她能想到的比喻,她在沉香屑那篇里面把月亮比喻成树梢上的白胸脯的孔雀还是什么其他的鸟儿,不好意思年代久远忘了。)
桃花扇,这一折空白的扇,并没有被定义过,而张爱玲先给它个定义,桃花之扇,渐渐的展开,从第一折到第二折,也许是你的青梅,你的竹马。
从第二折到第三折,兴许是你青春的懵懂和萌动。
从第三折到第四折,可能是你的挚爱,也可能是你的悔过。
从第四折到第五折,或许就是你的宿命,又或许只是你的终了。
无论是哪一折,性情中人,从不会无动于衷。
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些,也是桃花扇,也就是说,普通人能有这桃花扇的经历,便也能算作是懂得些许爱的人了。
必然要深刻地爱,爱到头破血流,血染折扇,绘出一幅血腥爱情故事,这几折扇面,才有资格够扇骨铮铮撑起。
而扇面渐渐展开,这晕开的红,你怎知是繁花似锦,还是落红无情?
斗胆来答这题,如果答的不好,请大家忘记我中文专业的身份!谢谢!
张爱玲是非常奇特的一位女子,同时也是非常奇特的一位作家。她的作品里,几乎没有一个男人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男人,甚至没有一个能称之为健全的人。大部分的男性角色从心灵上是不健全的,他们迷恋女色,他们爱财,他们虚伪懦弱,他们有着各式各样的缺点。
振保也是这种贪婪、虚荣的角色。
比这本书更出名的应该是这本书的开头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接着第二段是题主摘出的句子,我顺手把后面的也复制给你看~
“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些也是"桃花扇",撞破了头,血溅到扇子上。就这上面略加点染成为一枝桃花。振保的扇子却还是空白,而且笔酣墨饱,窗明几净,只等他落笔。 那空白上也有淡淡的人影子打了底子的,像有一种精致的仿古信笺,白纸上印出微凸的粉紫古装人像──在妻子与情妇之前还有两个不要紧的女人。 第一个是巴黎的一个妓女。”
桃花扇相信大家都读过,李香君那一撞,撞出了几分荡气回肠,但再荡气回肠,不过也是个妓而已,那几滴血更多的是无奈。普通人便是如此,在这世俗世界撞个头破血流最后万般无奈才能画几朵桃花上去。但振保“不一样”,他想画什么便画什么,想怎么画便怎么画。
但振保真的和别个不一样么?其实张爱玲后半句就告诉你了,哪有什么不一样,别人不能选择自己画什么,振保也不能,不信你瞧他的画扇上,早就重重叠叠有了几个女人的模样。
其实张爱玲的写作方式一向如此,充满了隐喻和讽刺。她用隐喻的手法告诉你,普通人和这世界抵抗,抵抗的再成功,也只能是在悲惨中带着一丝凄苦的艳丽,虽然有艳丽可讲,却不是自己的选择。而那些不成功的,连桃花扇上的一抹红色都没有。
而重点是后半句,振保以为自己不会是“桃花扇”,他的一生将由他自己肆意书写,但其实,他能写些什么,张爱玲早就告诉你了,他的一生,也不受他自己掌控,并且某种程度上讲,还不如普通人的“桃花”来的好看。
其实红玫瑰还是白玫瑰,哪朵玫瑰振保都没得到,也都得不到。
振保的一生像是普通人,却又不是普通人,最后似乎比普通人又更惨一些。这句话的关键,不在于桃花扇,而在于普通人三个字。
因为通篇除去情爱,还有一个暗线,就是振保的事业道德。
应该说,我们通常理解的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等,并不是张爱玲写的《红玫瑰与白玫瑰》,李碧华的《青蛇》写的才是这个。红玫瑰与白玫瑰不只是(或者不是)指的两个女人。
红玫瑰指的是情爱,白玫瑰是振保的世俗的那种道德事业与理想,其中自然包括一个白月光式的妻子和家。
振保一直想要出人头地。所以他那么兢兢业业,对朋友对亲人对上级都是那么好的一个存在。
在振保可不是这样的,他是有始有终的,有条有理的。他整个地是这样一个最合理想的中国现代人物,纵然他遇到的事不是尽合理想的,给他自己心问口,口问心,几下子一调理,也就变得仿佛理想化了,万物各得其所。
他是正途出身,出洋得了学位,并在工厂实习过,非但是真才实学,而且是半工半读赤手空拳打下来的天下。他在一家老牌子的外商染织公司做到很高的位置。他太太是大学毕业的,身家清白、面目姣好、性情温和、从不出来交际。一个女儿才九岁,大学的教育费已经给筹备下了。事奉母亲,谁都没有他那么周到;提拔兄弟,谁都没有他那么经心;办公,谁都没有他那么火爆认真;待朋友,谁都没有他那么热心,那么义气、克己。他做人做得十分兴头;他是不相信有来生的,不然他化了名也要重新来一趟。
这是开篇,振保是别人眼里完美道德的人物,如果扇子指人生的画卷,那振保的扇上画着什么呢?要他化了名再来一遍。
接着讲了振保不那么道德的年轻的时候,第一次是一个妓女,第二次是玫瑰,第三次是娇蕊。他第二三次都差点缴械投降了,却生生被脑子里那点道德阻止了。他要使自己合乎完美,想要出人头地。所以对于她们,玩玩是可以的,却不能真的动情,虽然已经动情了。
……娇蕊熟睡中偎依着他,在他耳根底下放大了她的呼吸的鼻息,忽然之间成为身外物了。他欠起身来,坐在床沿,摸黑点了一支烟抽着。他以为她不知道,其实她已经醒了过来。良久良久,她伸手摸索他的手,轻轻说道:"你放心,我一定会好好的。"她把他的手牵到她臂膊上。
她的话使他下泪,然而眼泪也还是身外物。
他不是不动情,而是让步给了他更大的抱负。情爱他当时不是不喜欢,却还是身外物。
于是在谴责和自私下,他离开了红的,去找了白的。
振保这时候开始宿娼。每三个礼拜一次——他的生活各方面都很规律化的。……他记忆中的王娇蕊变得和玫瑰一而二二而一了,是一个痴心爱着他的天真热情的女孩子,没有头脑,没有一点使他不安的地方,而他,为了崇高的理智的制裁,以超人的铁一般的决定,舍弃了她。
虽然她是美丽娴静的,最合理想的朋友的太太,可以做男人们高谈阔论的背景
他开始对婚姻感到失望,对自己的道德感到质疑。
忽然,他的脸真的抖了起来,在镜子里,他看见他的眼泪滔滔流下来,为什么,他也不知道。在这一类的会晤里,如果必须有人哭泣,那应当是她。
他自己超人的意志已经开始碎裂,他无数次地暗示自己,应该是她哭的,结果哭的却是他。
他再也不懂:"怎么能够同这样的一个人?"这裁缝年纪虽轻,已经有点伛偻着,脸色苍黄,脑后略有几个癞痢疤,看上去也就是一个裁缝。
振保面对妻子的出轨,并没有愤怒。只是这样。一来是超人的意志的残存,二来也是想到了自己曾经的那样一份恋情,一份快乐。自己得不到的快乐。
那个裁缝身上,他看到了自己,自己是那么优秀,那么个征服女人的男人。娇蕊也出轨,他玩,却因为自己的理想舍弃了。可是现在理想就在面前,这是他一手打造的家,却走上了被舍弃的路。
振保现在常常喝酒,在外面公开地玩女人,不像从前,还有许多顾忌。他醉醺醺回家,或是索性不回来,烟鹂总有她自己的解释,说他新添上许多推不掉的应酬。
振保的道德开始破裂,与其说是对妻子的报复,不如说是对自己的报复。他在折磨自己内心的道德,那个完美的自己,放弃了娇蕊的自己。
那天下午他带着个女人出去玩,故意兜到家里来拿钱。
振保拿了钱出来,把洋伞打在水面上,溅了女人一身水。女人尖叫起来,他跨到三轮车上,哈哈笑了,感到一种拖泥带水的快乐。
振保又把洋伞朝水上打——打碎它!打碎它!
大家看着他还是个顶天立地的好人。
这一段极精彩,是高潮不动声色的情绪释放。看上去只是在演给烟鹂看,其实是他在折磨自己。他后悔了,流着泪在笑在嘶喊!
可他还是个顶天立地的好人!
砸不掉他自造的家,他的妻,他的女儿,至少他可以砸碎他自己,洋伞敲在水面上,腥冷的泥浆飞到他脸上来,他又感到那样恋人似的疼惜,但同时,另有一个意志坚强的自己站在恋人的对面,和她拉着,扯着,挣扎着——非砸碎他不可,非砸碎他不可!
振保不拿钱回来养家,女儿上学没有学费,每天的小菜钱都成问题。
他不再要做一个好人,他做不到出人头地,超人死了,上帝死了!他要折磨自己,体会到那样一种酥骨的快乐!
可是那又能怎么样呢?这时才体会到自己在世上无人问津,你一头撞出了血,扇子上一面桃花,又怎样?你只是个普通人,别人不在意你的生活。桃花扇把玩完了,也就丢在一边。还得把血迹描摹成花,掩盖自己的脆弱。活在扇子上的人像,要怎么改变扇面?
出人头地的梦,超人般的意志,彻底没有了。失去的红玫瑰也再也找不回了。
振保觉得她完全被打败了,得意之极,立在那里无声地笑着,静静的笑从他眼里流出来,像眼泪似的流了一脸。
而就算是堕落,他这辈子,能做的一切,也不过仅仅是伤害自己和身边的人。
第二天起床,振保改过自新,又变了个好人
所以也就这么混混沌沌地活了下去,忘了出人头地,忘了那晚的蚊虫和梦碎的声音。
要理解这句话,先找到它在文中出现的位置,联系语境来看。这句话出现在整部小说的开篇,第四自然段,前文是“振保出身寒微,如果不是他自己争取自由,怕就要去学生意,做店伙一辈子生死在一个愚昧无知的小圈子里。照现在,他从外国回来做事的时候是站在世界之窗的窗口,实在很难得的一个自由的人,不论在环境上,思想上,”可以看出佟振保由一个出身低微的人,赤手空拳打下天下,拿到学位在外企工作,晋升为大上海的中产阶级,寥寥几句话已经淡淡地概括了他前半生的奋斗史。普通人能奋斗到这一步,必定是在险恶的竞争中挤破头,拼杀过来的,指不定靠什么见不得人的手段给人使绊或者涎脸讨好,至少在国外混一遭混乱的男女关系跑不了了,这就是污迹,是扇子上的“血”,回国后也只能在污迹上修饰,再光鲜的外表也掩不住猩红的底色。佟振保不一样,他是个“好人”,“侍奉母亲,谁都没有他那么周到;提拔兄弟,谁都没有他那么经心;办公,谁都没有他那么火爆认真;待朋友,谁都没有他那么热心,那么义气,克己。”他干干净净地回国,只能大展宏图,美好人生在等他下笔。
但是后文“ 那空白上也有淡淡的人影子打了底子的,像有一种精致的仿古信笺,白纸上印出微凹的粉紫古装人像——在妻子与情妇之前还有两个不要紧的女人。”也可以读到张爱玲嘲讽的语气,这个一本正经的男人有着上海小市民特有的磨磨唧唧和伪善,嫖妓还想妓女完全属于他,恋爱又不敢表白因为驾驭不了一个杂种人,想打分手炮又要制造柳下惠的名声。太过自恋算计太多,终于在他最得意之时,被妻子和情妇狠狠地羞辱。后来的整个故事也是对这句话的反讽。
第二天起床,振保改过自新,又变了个好人。
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与其说讲的是振保与两个女人的故事,倒不如说是讲的振保的故事,一心要做一个好人,又要做自己的主人,最终也只是个普通人。
出身寒微,凭着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爬向社会的中层,努力经营自己的完美形象,服侍母亲周到,提拔兄弟尽心,办公认真火爆,对待朋友热心义气克己。娇蕊说,他这样的男人,女人见了都会想给他做媒,却不会留给自己。女人喜欢这样的男人,无非觉得有便宜可占。他终其一生所追求的好人,像刀俎鱼肉。
巴黎的妓女,他花了钱也做不了她的主人,懊恼羞愧,他下决心创造一个对的世界,要做绝对的主人。他努力创造了这样的世界,却也做不得自己的主人,面对玫瑰的时候如此,娇蕊同样如此,背着他自己他未尝不懊悔。他喜欢的是热的女人,放浪一点的,娶不得的女人,而这样一个天真热情的女人愿意为他改变的时候,他却为了自己的前程,为了他的绝对对的世界,为了别人眼中的完美形象,为了一个好人,用理智拒绝了她。再次相遇,她带着孩子看牙医,即便憔悴都憔悴的有味道,振保心中满是难堪的妒忌,自己当年畏惧而临阵脱逃放手的不适合结婚的情人,却因他而变成了贤惠的别人的妻子。再看自己的妻子,结婚八年没有改变是错,唯唯诺诺待他是错,皮肤太白也是错,讨厌一个人,大概连她呼吸都是错的。
他努力做一个好人,处处克己,然而提拔兄弟,兄弟却不上进;照顾妹妹,安排工作,妹妹却吃不了苦偷跑回来,还落得母亲埋怨;放弃自己喜欢的娶不得的女人,娶了寡淡安分的妻子,妻子却和裁缝偷情……一个为了自己的完美形象而处处为别人好的人,却从来没想过除了心中那个理想世界以外自己要的什么。他一手要造的完美世界,早已满目疮痍,他不能打碎这世界,只能打碎自己。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些也不过是一把桃花扇,撞破了头,血溅到扇子上,略加点染成一枝桃花。
大概有些时候,振保也会喝醉了酒大骂:生活啊,真TM 狗血!《红玫瑰与白玫瑰》里的这句话,和张爱玲整个写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她对世情生活的荒谬所表现出的悲哀感,几乎贯穿着她的所有作品。她描写世间常见的,男男女女的七情六欲,看着纷纷杂杂,背后的态度却是疏离和冷漠的。
生长在一个旧式大家族里,张爱玲从小就看过各类中国旧小说,她就指出《海上花列传》有着自然主义的底色,眼光很独到,用西方的文学观点去看旧小说,品味不凡。她很可能熟读《桃花扇》话本。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悲剧表面上是三观不合,而实际上,是在寻找人生意义的出路上,出现了两种选择。当旧有的群体价值体系崩溃之后,个体需要自己去寻找自身存在的意义。
李香君身上有一种古典主义的热情,对寻找生命的出口,有一种持续不断的崇高感情。而侯方域困于自己的欲望,性格上的懦弱,使得他在旧的新的文化中,习俗里,来来回回地做困兽之斗。振保,又何尝不是这样的人呢。而我们周围多的是侯方域和振保这样的人,这样活生生,又有点可怕的人。
桃花扇上的血,就是在寻找意义中的挣扎。写下这一句,张爱玲的观点已经呼之欲出了,那就是,抗争或者不抗争,似乎都走不通。这个结局,不管是遇到了像红玫瑰还是白玫瑰这样的女子,也不管振保选择了怎样的生活方式,都是一样的。在人生这场赌局中,无论是all in 进自己的全部身家,还是步步为营如履薄冰地跟牌,最终都会筹码空空。最后的苍凉,避无可避。
生活的讽刺在于,它的无可奈何,你愈饥渴,它愈荒凉。张爱玲的高明之处也在这里。这句话,真将人的生存状态,写得一针见血,但她不扎你,不捅破这层纸,她只要慢慢地刺你的心。
夏志清先生说,张爱玲的可贵之处,还在她有强烈的历史意识,她认识到过于如何影响现在,现在又遗留给了未来。《红玫瑰与白玫瑰》的这句话给了夏志清先生的断言,一个很好的注脚。
和大多数同时期作家相比,张爱玲比老而弥坚更猛,她真的是老而弥辣。不过她的辣不上口,冷冷淡淡,像冰过的黄酒,几盏过后,更加上头。她的辣,徘徊在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涂上了最炫目的猩红色。斗胆替大师翻译一下————
“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些也是“桃花扇”,撞破了头,血溅到扇子上。就在这上面略加点染成为一枝桃花。”(各位答主已经解释得很好了。所谓人生在世,谁能无恨?但是再痛再难,也要咬牙过下去。既然过,何不过得漂亮些?)
“振保的扇子却还是空白,而且笔酣墨饱,窗明几净,只等他落笔。”(振保这样的成功,当然可以自己书写人生,左拥右抱,道义、爱情、家庭,不在话下,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那空白上也有淡淡的人影子打了底子的,像有一种精致的仿古信笺,白纸上印出微凹的粉紫古装人像——在妻子与情妇之前还有两个不要紧的女人。”(然而!并不是这样哦,嘿嘿嘿。影子虽淡,但是打底的,不可忽视的。别人的扇子,没有底,没有束缚,没有羁绊,那才叫只等落笔。振保的扇子,有底,还怎能说得是空白?这两个“不要紧”的女人,是他以为不要紧。其实呢?很要紧,要紧到说尽了他的性格和命运。巴黎的妓女,加重了他的不安全感,让他穷尽一生去控制、去把握,只落得个聪明反被聪明误。命运多无常,怎容凡人操纵?翻云覆雨间,把你的完美打碎给你看。还有同学玫瑰,那是写进他基因的情爱之所系,热情果敢不惧世俗、专注地爱他的危险女子,那是他永远无法真正面对的渴望,也是他一辈子想做而无法做到的自己。这两个女人,既是心结,也是心魔。有她们打底伴随一生,你说振保能自己画扇子,我呵呵了。)
其实振保这样的男人很常见,在中国男人里就更常见,既可叹,又可悲,又可怜,想到人性如此,倒不怎么可恨了。微博上看到分析叶问为什么不能和宫二在一起,与这个问题有所呼应,与君共享。最后再牵扯上金庸说一句,振保和张无忌其实是同一类型的男人,喜欢的也是同一类型的女人。相比之下,张无忌很幸运。而无忌和振保的区别,其实也算是张爱玲和金庸的区别。
人总是会喜欢美化自己遭受的苦难
经常看到各种人物访谈,人物传记,其中许多都是要用无法回视的过去来衬托现在的成就(只是陈述事实,豪无贬义)
然而大多数平凡人是没有这个机会的,只能如楼上所说,打碎牙齿和血吞
其实连桃花扇都“不如”,所以“再好些”也是桃花扇
可能文中所指的普通人以外的人,应该是自始至终都处于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中了。敢说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最后何尝不是“桃花扇”?男主人历尽艰辛,出洋后回国,自得自恋,按张爱玲自己的话说,恨不得把肚脐眼亮出去,期待掌声四起。桃花扇,一方面是说普通人的人生,打落牙齿肚里吞,还要逞强做面子,美给人家看,自欺欺人,这个上面已有人作答;另一层含义是男主作为海归,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旧式文人的生活,再美也是桃花扇,多少阴暗污秽,藏在诗情画意之后。这是张爱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贯态度,从这个方面,我一直感觉张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其笔峰之犀利,思想之深邃,决不在鲁迅之下。而且张最深刻的地方,就在于她不仅批旧文化,而且把旧文化和旧文化人之间相爱相杀,相辅相成的一面都写了出来,就像金锁记里面的七巧,关在金笼子里面,囚犯异化成囚笼,硬是扑杀几个亲人。男主自以为传承并超越旧文化,其实内心不过是个自私懦弱的旧文人,不知真爱为何物,成为求面子的婚姻中的囚徒,又硬是把自己的老婆整成污血染的桃花,但是人家偏偏也会偷情,让男主不能忍受的,到不是老婆偷情,而是他挑选老婆时,就是怕有这一招才放弃红玫瑰的,偏偏又着了道,此乃其一,其二是偷情还可恕,但是偷到没有身份地位,颜值又差的小裁缝身上,简直孰不可忍。但是男主毁不掉自己打造的完美人生,终究也成了桃花一枚。这种比喻其实是张的最爱,锦绣上的飞鸟,扇上的桃花,囚犯和囚室已经融为一体,唯一的成就和刺激就是伺机扑杀几个人罢了。张爱玲是我最喜爱的作家之一,不过她好冷。
常人混迹在自己的圈子里,外人对圈子的认知就概括了对你的认知。
李香君妓女出身,为了贞洁与气节撞破了额头,血溅落在扇子上就像一种证明,证明自己跳出了寻常妓女的圈子。旁人看了心生敬佩,将血做的见证美化成桃花。
李香君拼了性命、流了鲜血才冲破自己圈子的桎梏。外人怀着玩味点染的桃花,是她最后的挣扎。她以命相搏方才冲破了固有的认知。
而振保不一样,他有了崭新的、高尚的圈子,这已经是清白的底子,因此一切污渍肮脏都在他身份的庇佑下被掩盖被美化,外人看来如同精美的仕女,内里的煎熬与放荡只有自己知道。
爱而不得,诚可悲矣。振保就是懦弱男人的代表,越弱小越反抗弱小。于娇蕊,他想要她的热情如火却惧她的不顾一切,于烟鹂,他想要她的现世安稳却惧她的索然无味。想做生活的主人的振宝到底还是唯唯诺诺做了生活的奴仆,连一个男人被背叛的尊严都无能力捍卫。很难说,烟鹂的背叛是否是一种报复。和别人结婚生子,烟鹂未必不幸福。而娇蕊最终不复浪荡,变成贤良淑德模样,她说她可以为了他改,振保不信,看到他真的改了,她却是为了他人而改去做了他人的妻。无论是情人还是妻子,和他结合的生活终究都是不幸的。
结局,是从一开始就写好的。
前些天,学校大礼堂排演了课本剧,其中有一部叫《桃花扇》。这部历史剧叙述了在南明王朝政治腐败的历史背景下侯方域与秦淮艳妓李相君的悲剧爱情故事。
“溅血点做桃花扇,比着枝头分外鲜。”得势的阮大铖欲强迫香君改嫁党羽田仰遭拒,李香君血溅两人定情诗扇。友人杨龙友将扇上迹点染成折枝桃花,故名桃花扇。
“想当初我与卿在秦淮河边,朝看花夕对月常并香肩。” “儿女浓情如花酿,美满无他想,黑甜共一乡。”用桃花扇这个典故可能是为了预示振保的爱情会是一场悲剧,连侯方域和李香君有着那么轰轰烈烈的爱情也敌不过现实的冲击,双双遁入空门。普通人最好的便是像他们二人,可以拥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成为美好的回忆,就似扇子上的桃花在岁月的流逝中仍然能灿烂盛开,执手相看泪眼足以品味一生。然而,普通人如振保他们的婚姻怎会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来支撑漫长平淡的岁月呢。实际上是说振宝在遇到娇蕊前是从来没有爱过的,他有的是一次嫖娼经历和一个在国外留学时只知玩乐的ABC女友(由于某种复杂的心态驱使振宝没有滚床单)、读张的小说首先要设定一个边界,在张爱玲的小说里,相爱的人永远不会在一起,就像琼瑶的小说里小三永远是圣洁的,爱情只属于小三。(自打耳光一记,琼瑶只能和于正对比,怎能拿来比女神)
在半生缘里,曼桢说人老了总要有几件事情可以拿出来说。振宝刚回来时是个白扇子,振宝的外国妓女和ABC也都算不上像样的可与人言的经历。
作为一个年轻穷海龟,回到上海自然有些市场,或是和太太们打打麻将搞搞奸情,或是娶个小家千金破落户,以上两种时间不分先后,可他偏偏经历了最窝囊的一种。遇到两个行当中的极品,娇蕊是爱情女神,烟骊愚昧的没有存在感,振宝在某些程度上甚至像围城里方鸿渐,已经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老振宝没有头破血流、万箭穿心的可与人言的故事,没有血溅桃花扇的凄美,没激情也没长情,只是空空的睡过两个女人和几个妓女。
与红玫瑰恋爱,与白玫瑰进入教堂。到死都紧握白玫瑰的手,眼里却为红玫瑰含泪
经常有女性来咨询说,因为管不住丈夫或者恋人的心而黯然神伤。
在这些哭诉的女人中,她们通常面临一个问题:
自己的丈夫或者恋人花心,有的出轨,有的即便不出轨,也整天心猿意马。
而作为另一半的她们,对此怨念丛生,但又无可奈何,即便有的人有所作为,也是整天跟小三斗志斗勇,疲惫不堪。
美满的婚姻生活或者感情生活已成为一地鸡毛,有的人就此歇斯底里,上吊喝药,有的人出家为尼,看破红尘,一刀剪断尘世烦恼,有的人从此认为男人都是负心汉,化身女魔头李莫愁,从此专门祸害人间.
…….
为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肠断心摧。
中国女人在感情里的创伤不乏经典语录,最厉害的便是写情感的祖师奶奶,著名天才女作家张爱玲的《白玫瑰与红玫瑰》:
“振保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他说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一个是圣洁的妻,一个是热烈的情妇。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 张爱玲《白玫瑰与红玫瑰》
这段幽怨的话一定会博得广大已婚或未婚妇女的剧烈共鸣,因为它是那么的贴切,那么的准确的描述出了她们的枕边人、意中人的内心状态,同时也刻画出了她们幽怨的境地:是身边这个人的玫瑰,是他的心爱之物,但是似乎总不是唯一的一个。
在这个关系的游离之外,总有一个或者存于现实或者存于想象中的第三者,而那个第三者,似乎是自己的对立面,即她拥有自己不具备的一切女性特点。
比如你是个平胸女,那个潜在的或者想象中的第三者就是一个波涛汹涌的丰乳肥臀式女子。
比如你知性干练,那个潜在的或者想象中的第三者就是一个风情万种、媚眼乱飞女性魅力爆表的魅力达人。
假如你是家庭里的贤妻良母、在家相夫教子,那个潜伏的敌人就是个事业发达、做事精明干练的女强人。
…….
在小说《白玫瑰与红玫瑰》里,男主人公佟振宝大约道出了所有男人的心声:他想要一个圣洁的妻,同时又想要一个热烈的情妇。她们俩的如此的不同,如此的互补,构成了他需要的两级,以至于任何一个到手,他都会心有惘然,觉得得不到的那个会更好。
所以振宝的生活陷入了灵肉分离的状态:
“得到了白玫瑰,久而久之,玫瑰就由白月光变成了饭渣子;得到了红玫瑰,久而久之,朱砂痣就变成了蚊子血。”
而处于跟他感情关系里的女人,无一例外都不会遭遇美满的结局。
情歌大王陈奕迅对此有个极好的歌词归纳:“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持无恐。”
2
今天要论述的就是为什么在中国式的男女关系里,经常会有这样的意象:
一个男人,俩女人。美其名曰,白玫瑰与红玫瑰。
很多男人来倾诉,说自己做不了决断,因为自己有俩“玫瑰”,离开任何一个似乎都不可以,但又不能共同生活。从而烦恼不已。
看上去这个男人对这俩女人都爱的厉害,但是却总是发生“爱的越深,伤的也越深”的惨剧,
“我爱你,但我不能给你全部。”是这类男人的共性。
“他爱我,但我总不是他的唯一”是这类女人最大的怨念。
于是男人振振有词的过着振宝的生活,女人在“玫瑰”的角色里幽怨辗转。
通常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把男人看的过重的女人身上。
这也符合小说里的另一句话:
“女人……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
———张爱玲《白玫瑰与红玫瑰》
这样的女人容易成为“怨女”。
3
“怨女”的形成,更多的是社会文化家庭教育的产物。
古老的文明的中国,一直有一个悠久的在今天看来似乎拿不上台面的传统—-男尊女卑,虽然五四运动后,男女平等的口号叫的特别响,但是在国民的社会潜意识里,依然会在男女角色上会不自觉地有严重区分。
比如很多家庭从小就教育女儿,要学会打扮,要漂亮,要乖巧,长大了嫁个好男人。
比如很多社会潜规则会流传“学的好不如嫁的好”这样的语录,让很多可能原来是学霸的女学生由此更改了人生志向,变得困惑,最终影响了学业。
很多的偶像剧、言情剧都在编织一个女孩子因为如何如何,而得到了一个王子(往往有钱又帅)的青睐从此过上了美好生活的谎言。
所以作为一个女性,活在这个世界上,从生下来开始,就经受着各种各样来自社会、家庭、媒体及影视的催眠:
女孩子的命运,是靠一个男人的解救的。
女孩子的幸福,是靠一个男人成全的。
所以当一批批的女孩成为女人,从青春期开始喜欢男孩,就会把一个个的美梦放置在她喜欢的男人身上,指望这个男人成全自己,满足自己,带她自由带她飞。
但是她们往往会失望的发现,面前的这个男人承受不起这样的期待或者说幻想,男人似乎有更广阔的天空,并且他们在感情里往往更容易不专一,一而再再二三的毁灭姑娘们的美梦。
女人在感情里一再受伤,然而止不住她们飞蛾扑火,为占领男人那块巴掌大的心而前仆后继。
这时,男女的角色已正式形成。因此会有那句古老的看似正确的格言:
“男人征服天下,女人征服男人。”
可是,女人,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你们的战场只剩下了巴掌大的地盘。在这个巴掌大的地盘上,就会不是沦为白玫瑰就是红玫瑰。
而不论是白玫瑰还是红玫瑰,也不过是男人的一只玫瑰而已。
男人说的“我爱你,但不能给你全部”时,更多的是因为他有更多选择的权利,他的世界不仅仅是由感情支持,他有更强的自我,这个自我的需求超过了对关系重视的需求。所以很多女人解读这句话的时候会说:
“他其实谁都不爱,他只爱他自己。”
这话大概没错。而女人在感情里的被动,所谓的专一似乎更多的跟社会教化有关,即她们一开始就被灌输进去了要靠一个男人得到幸福的谎言灌输。
所以似乎一开始她们就在渴望一个主人,而做不成自己的主人。
所以她们要把自己当成玫瑰,渴望着一个男人一生的眷顾。
但是怎么可能呢?
男人跟女人是同样的人类,他们也有缺点,什么时候起,他们的作用就被如此神话了,以至于成为拯救自己的神?
“他只爱他自己”,这句话怨念的更多的是对主人不称职的抱怨。
但是却没有看到,人只有先爱自己,先平等,才能得到平等的爱。
就是女人,你必须先是一个独立的人,其次才是爱情、感情的重要性。
任何把这个次序颠倒的人,都容易沦为爱情里的白玫瑰或红玫瑰的处境。
也就会得到“他爱你,但他更爱自己的”的结局。
因为主人虽然爱玫瑰,欣赏玫瑰,但是这种爱更多的是欲望的物化之爱,并不是平等的灵魂之爱。
4
无一例外,很多来我咨询室哭诉的女人很多都是过早放弃了自己事业或把自己的事业看的不难么重要的女人。
她们正是社会潜意识的实践者,坚信女人的幸福需要由男人来成全的信念。并且觉得这一点在她们的人生中含有重要的位置。
所以她们自觉不自觉的让自己退出社会的舞台,而把获取男人的心作为了唯一的战场,在这块巴掌大的地方,征战怨念了一辈子。
更好玩的是,她们选择的男人也往往更容易是佟振宝那样的男人,一个不能给她们完整内心的男人。这并不奇怪,因为这样的男人往往拥有着跟她们内心同样的信念和假设。
“女人不需要有事业,事业是男人的事,女人只要伺候好男人就好了。”
“女人应该围着男人转。”
“女人要乖巧,要听男人的话。”
“女人应该依赖男人。”
…….
法国女哲学家西格蒙特 波伏娃有句著名的论断: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变成的。”
“一个人不是生下来就是女人,她是变成女人的。”
在严重受社会潜意识影响而购置的男女角色里,一个女人就会自觉不自觉的给自己打上女性角色的标签,从而为自己设置一个个“白玫瑰”“红玫瑰”的牢笼。
而男人一辈子为自己的欲望所累,从没有真正看清过身边的女人,他们看到的只是他们欲望的投射物,当这个欲望消失了,就会对身边的女人弃如敝履。
我们会说这是“人性”,但是这样的“人性”未尝没有人为生成塑造的部分。
女人不是生来就是专一的,更不是生来是为当一个白玫瑰或者红玫瑰而准备的。当女人不再把自己置入这样的境地时,男人的“人性”就没有发挥的空间了。
所以波伏娃说:
“男人要求女人奉献一切。当女人照此贡献一切并一生时,男人又会为不堪重荷而痛苦。”
“想想也真可悲,”米什莱写道,“女人,这个相对的人,只能作为夫妻中的一员来生活,她往往比男人孤独。他广交朋友,不断有新的接触。她若无家庭则什么也不是。而家庭是一种摧残人的负担;它的全部重量都压在她的肩上。”
“男人的极大幸运在于,他,不论在成年还是在小时候,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不过这又是一条最可靠的道路;
女人的不幸则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每一种事物都在诱使她走容易走的道路;
她不是被要求奋发向上,走自己的路,而是听说只要滑下去,就可以到达极乐的天堂。
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已经为时太晚,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耗尽。
男人早就懂得,想要快活,就要靠自己。
而女人,上天赐予她们的美好礼物其实早就标好了价格。”
所以女人,当你在关系模式里怨念自己不过是白玫瑰或者红玫瑰的角色时,是否可以通过这个关系看看自己的内心:
是不是一开始就有把自己的人生寄托在一个男人身上的天真信念。
假如你有这样的信念,那么无论你怎么做,可能无论怎么样都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爱情。
因为一开始你就理解错了爱情的定义。
爱情是俩人的平等,却不是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基于欲望的投射而生发的垂怜。
它绝不会是主人对玫瑰的赏识,而是一个灵魂对一个灵魂的碰撞。
而所谓的白玫瑰与红玫瑰,仅仅是自设牢笼而已。
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和作者介绍。
喜欢请转发至朋友圈。
本文作者:达芙妮,心理学硕士,心理咨询师,婚恋咨询师,《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周刊》、壹心理等多家媒体及心理咨询机构专栏作家,豆瓣热门专栏《与人相处那些事》作者。青年诗人及小说家。
红玫瑰与白玫瑰——振保心口的朱砂痣
刘蕙心 河南大学文学院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这段话仍被当今许多女生奉为圭臬,也被男生在不情愿承认之余暗自叹服。张爱玲算是以女性最毒辣的眼光与犀利的文笔揭露了男人的阴暗面与劣根性,颇有当年鲁迅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中国人的风范。平心而论这话其实不过是更加生动形象的叙述了得不到的才是最好这句浅白的咒语。也委婉展示了在肉体与精神上爱欲的纠结纷繁。
“他是有始有终,有条有理的,他整个地是这样一个最合理想的中国现代人物。”好一个最合理想,正是这莫须有的光环使得外人眼中完美的振保痛苦不堪,欲诉无人。“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些也是“桃花扇”,撞破了头,血溅到扇子上,就这上面略加点染成为一枝桃花。振保的扇子却还是空白,而且笔酣墨饱,窗明几净,只等他落笔。”正是这太过白净的扇子给了振保太多的压力,他的人生不允许有败笔,这扇子是要给别人欣赏的,做为艺术品陈列于世。因此,人前言笑晏晏的振保独自的时候看起来是郁郁寡欢的。
回国后的振保和弟弟一同租住到了好友王仕洪的家中,初见王太太时手上被溅了一滴肥皂沫子,“他不肯擦掉它,由它自己干了,那一块皮肤便有一种紧缩的感觉,像有张嘴轻轻吸着它似的。”振保想要在裤兜旁擦掉这肥皂泡而又犹豫不舍,初见竟会生出如此暧昧的纠葛真叫人忍不住猜测下文。
“一件条纹布浴衣,不曾系带,松松合在身上,从那淡墨条子上可以约略猜出身体的轮廓,一条一条,一寸寸都是活的。世人只说宽袍大袖的古装不宜于曲线美,振保现在方知道这话是然而不然。”至此,这位振保生命里的红玫瑰王娇蕊算是风韵初现,那略显丰腴的身姿和纯净无辜的眼神契合了振保对于妇人身体婴孩头脑的全部想象。她喝钙乳时笑称像喝墙,会怕胖而节食,却也会以咳嗽为借口猛吃冰糖核桃,偷吃花生酱,也许正是这样的真性情吸引了太过理想式的振保,这感情既是羡慕也是好奇。是的,娇蕊是他喜欢的那类女人,热的,鲜活放荡的,娶不得的。甚至连她的名字都透着些挑逗的意味。因而此时的振保又是逃避的警惕的,他觉得自己总是遇见玫瑰那样的女人或许是自己的失当。他的心是乱的。
“她穿着的一件曳地长袍,是最鲜辣的潮湿的绿色,沾着什么就染绿了……衣服似乎做得太小了,两边迸开一寸半的裂缝,用绿缎带十字交叉一路络了起来,露出里面深粉红的衬裙。那过份刺眼的色调是使人看久了要患色盲症的。”多么明显的张爱玲的色彩,她曾说过,葱绿配桃红是参差是对照,是力大于美的悲壮。这衣服似是在诉说娇蕊的性格,大胆,恣意,敢爱敢恨无拘束的美。这鲜辣潮湿的绿露出深粉红的底子,是性感妖娆,是对新来的房客的的无言的诱惑,娇蕊这是想要犯罪。
在某个下雨的午后振保临时回来取雨衣恰巧撞见娇蕊伏在他的外衣上轻嗅,很陶醉的样子。她还点燃了自己抽过的烟蒂兀自品味。振保戒备的心起了裂缝了。
“他绝对不能认真哪!那是自找麻烦。也许……也许还是她的身子在作怪。男子憧憬一个女子的身体的时候,就关心到她的灵魂,自己骗自己说是爱上了她的灵魂。唯有占领了她的身体之后,他才能够忘记她的灵魂。”振保开始为自己开脱,绞尽脑汁想自己必须同娇蕊发生些什么的理由。昏暗的房间日影斑驳,娇蕊表情骄矜的在弹钢琴,振保心烦意乱的坐在隔壁的沙发上,手却不经意的触碰到了初见那日娇蕊所穿的浴袍,这是冥冥中的暗示吧,于是他便鼓起勇气朝着琴声走去……
“再拥抱的时候,娇蕊极力紧匝着他,自己又觉羞惭,说:‘没有爱的时候,不也是这样的么?若是没有爱,也能够这样,你一定看不起我。’可是他实在分不出。从前的娇蕊是太好的爱匠。”她曾天真的告诉振保一个人学会了一样本领是舍不得不用的,而娇蕊的本领就是与男人周旋。如今她对振保纵然是真心可在他眼里也是打了折贬了值的假货。就算不至于也至少会有怀疑。现在这样的爱,在娇蕊还是生平第一次。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单单爱上了振保。常常她向他凝视,眼色里有柔情,又有轻微的嘲笑,也嘲笑他,也嘲笑她自己。她向来爱给别人当上,可这次是坏女人自己上当了。
“这次的恋爱,整个地就是不应该,他屡次拿这犯罪性来刺激他自己,爱得更凶些。”归根结底,振保是没打算对娇蕊负责的,她是别人的妻子,而自己与她虽有情但还没到那个份上,让自己不顾社会舆论道德谴责与一个有夫之妇结婚,这在振保的人生蓝图里简直就是个不可想象的笑话。当他娇蕊说已经给王仕洪去了航空信摊牌时是大惊失色,气急败坏,头也不回地乘电梯走了。娇蕊不甘的跑下楼去追他,以致鞋子都掉了,这种狼狈与慌乱在精致的红玫瑰的生命里并不多见。她不顾矜持喊他的名字,在路人的侧目下只听见他埋怨自己太自私然后离开。
“他在马路上乱走,走了许多路,到一家小酒店去喝酒,要了两样菜,出来就觉得肚子痛。振保的自制力一涣散,就连身体上一点点小痛苦都禁受不起了”而影片中将这份突如其来的与心情相适应的打击更加激化改为在马路中央走神时被电车撞倒,镜头一切便是振保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哈利路亚之类的圣歌在耳畔适时响起。戏剧感更加强烈。
“病房里剩下他和娇蕊,娇蕊走到他床前,扶着白铁阑干,全身姿势是痛苦的询问。振保烦躁地翻过身去……她不走,留在这里做看护妇的工作。”她抱着他的大腿嚎啕大哭。如同一个含冤的小孩,哭着,不得下台,不知道怎样停止,声嘶力竭,也得继续下去,渐渐忘了起初是为什么哭的。
“娇蕊抬起红肿的脸来,定睛看着他,飞快地一下,她已经站直了身子,好像很诧异刚才怎么会弄到这步田地。她找到她的皮包,取出小镜子来,侧着头左右一照,正眼都不朝他看,就此走了。”娇蕊的心凉了,她终于明白振保对自己是怎样的态度。从这个门走出去无论离婚与否都与他毫无关系。她要在没了爱情的时候抢回自己的尊严。
第二天,振保又是个好人了,规规矩矩的娶了他正正经经的白玫瑰,过起了平平淡淡的人生,受着社会的赞扬与尊敬。多年后他在电车上遇见了变成朱太太的王娇蕊,她依旧美丽虽然变得衰老而庸俗,寒暄过后,振保流泪了,他也意识到这有些不对,至少该哭的不应该是自己。
解读《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女性悲剧
丁瓅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红玫瑰与白玫瑰》发表于1944年,是张爱玲的一篇广为流传的中篇小说。[1]“振保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他说的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2]《红玫瑰与白玫瑰》这篇小说通过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之间的故事,展示了社会环境对女性的不公、钳制甚至摧毁,同时也暗示了女性解放与社会文明进程之间的关系。
红玫瑰娇蕊是新加坡华侨,在英国留学,从思想到生活方式都有浓重的西化色彩,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现代女性。有夫之妇的她与振保相识并相爱了,爱得大胆而彻底,断然与原来的丈夫离了婚。而小说中多次写到白玫瑰烟鹂的“白”:她的白把她和周围恶劣的东西隔开来,像病院里的白屏风,可同时,书本上的东西也给隔开了。这样的女人爱男人不为别的,就因为在许多人之中指定了这一个男人是她的。她之所以容忍丈夫的劣行,是出于自己的意愿,而这种意愿的目的只是维持一个家。于是,她不断地替丈夫掩饰,假装对丈夫的拈花惹草若无其事。这种心理可以从几千年来中国的妻妾制度对于女性的心理塑造中找到原因。烟鹂的潜意识只是要维持一个家,像一个“不敢现形的鬼”一样,牢牢抓住自己的丈夫。至于为什么要牢牢抓住这个男人?她的头脑中也许只有“婚姻约束”这个词。
从《红玫瑰与白玫瑰》整个故事情节可以看出,在主人公振保心里,“他是他的世界里的主人”,他“要创造一个‘对’的世界,随时带着,在那袖珍的世界里,他是绝对的主人”[2]振保所处的时代就是中西方文化交汇的时代,他去国外留过学,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但他骨子里是中国人,思想上深受中国传统的影响,因而他喜欢个性张扬、热烈的娇蕊却不愿与之有婚姻。当时的中国,还是一个封建文化传统依然存在并发生着很大作用的时代,依然是男权主义的社会,男人的权威一旦受到威胁,威胁男人权威的必定要受到惩罚。女性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只是男人的附庸,总是处于从属和不平等的地位,自身意识更没有觉醒,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即使如娇蕊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意识,也是在振保的一再引诱被动之下的主动,女性已经习惯了生活在成为男性附庸的社会氛围里,安于屈辱和卑贱的地位。烟鹂更是典型,一切以丈夫振保的马首是瞻,“她爱他,不为别的,就因为在许多人之中指定了这一个男人是她的”[2]。“五四”以后,一部分知识女性受到新思想的熏陶,曾试图冲破传统伦理的束缚,努力争取自身的权利和自由,然而她们还是遭遇了男权社会里女性性别身份的尴尬,遭遇了觉醒后无路可走的痛苦和煎熬,一如娇蕊,大胆地提出与丈夫离婚,追求自己控制婚姻的权利,认为这社会上“除了男人之外总还有别的”,可是最终还是被男人以“老了,老得多了”的不屑口吻结束了。
深受封建文化和旧生活方式之害的旧时女性烟鹂摆脱不了悲剧的命运,受过“五四”洗礼,勇敢追求自我解放的新女性娇蕊也逃不开悲剧的命运。透过娇蕊和烟鹂的悲剧人生,我们看到的是特定时代、特定阶层女性的共同悲剧。在这悲剧背后隐藏着深层的民族的、文化的、历史的原因。现代与传统交杂的矛盾世界使得人与人也充满了复杂的矛盾,根本不可能存在美好纯真的感情,每个人都为自己着想,看不清楚前方的路,都在为自己的心灵建造一个牢笼。正如费勇对小说中人物评论时所说的:“红玫瑰没有成就自己的‘热烈’,白玫瑰更没有实现自己的‘圣洁’。……五官最后都是灰色的一片,点缀在这个灰色的人生。”[3]由此可见,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社会环境对个人的婚姻是有着很深的影响的,振保和烟鹂都是依据当时传统的社会标准选择了自己的婚姻,然而传统伦理观念带给他们的却是不幸的婚姻。娇蕊追求个性解放,追求婚姻自由,追求自己的所谓的“真爱”,却也因传统伦理的影响而告失败。
其实,张爱玲对那个时代下的女性地位能否真正改变,一直是持一种迟疑和悲观的态度的,因此她笔下描写的生活在现实环境中的普通女性经历的都是朴素的人生,却也是迷茫与无奈的人生,苍凉的人生。红玫瑰娇艳风流,白玫瑰清纯圣洁,但是在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女性却都遭遇了无尽的无奈和无助,既无法保持自己的圣洁,也无法永远热烈,在不安稳中求安稳,在不满足中求满足,在不能忍受中继续忍受。她们有着微乎其微的挣扎与反抗,但却是不彻底的。幸福总是与他们擦肩而过。
因为桃花扇才是这整个小说作者想要表达的。而表达的方式,是通过佟振保这个角色。
他是正途出身,出洋得了学位,并在工厂实习过,非但是真才实学,而且是半工半读打下来的天下。他在一家老牌子的外商染织公司做到很高的位置。他太太是大学毕业的,身家清白,面目姣好,性格温和,从不出来交际。一个女儿才九岁,大学的教育费已经给筹备下了。侍奉母亲,谁都没有他那么周到;提拔兄弟,谁都没有他那么经心;办公,谁都没有他那么火爆认真;待朋友,谁都没有他那么热心,那么义气,克己。
振保此人一生对自己的期许就是这段话。
但振保这个人虚伪,而虚伪又有聪明的虚伪和愚蠢的虚伪。
聪明的虚伪如纸牌屋第一季,那时木下总统——还是党鞭——抽身出晚宴,给街对面的示威者分发食物,即便自己对底层群众看得透彻,也不会蠢到真的认为自己深入群众了,群众是支持他手里的食物,而不是他。这一点自觉让他的虚伪多了些投影,否则成了路灯下的积水,平淡到令人无聊。
振保就是后一种。他知道与妍蕊在一起无法达到自己的期许,心中一直念念要离开她。振保需要的不是妍蕊这样的女人,这样的红玫瑰。而是一位大学毕业的,身家清白,面目姣好,性格温和,从不出来交际的太太,一朵白玫瑰。
他母亲略有点疑心娇蕊和他有些首尾,故意当着娇蕊的面劝他:“吃坏了肚子事小,这么大的人了,还不知道当心自己,害我一夜都没睡好惦记着你。我哪儿照顾得了这许多?随你去罢,又不放心。多咱你娶了媳妇,我就不管了,王太太你帮我劝劝他。朋友的话他听得进去,就不听我的话。唉!巴你念书上进好容易巴到今天,别以为有了今天了,就可以胡来一气了。人家越是看得起你,越得好好儿的往上做。王太太你劝劝他。”娇蕊装做听不懂中文,只是微笑。振保听他母亲的话,其实也和他自己心中的话相仿佛,可是到了他母亲嘴里,不知怎么,就先是玷辱了他的逻辑。他觉得羞惭,想法子把他母亲送去了。
这里写的挺明显的,自己的想法转他人之口,就成了辱没逻辑。稍有生活经验的读者,就能看出虚伪的人格,是一种对自己内在想象的执着。而到了别人嘴里,就听不懂了。司汤达写红与黑,常常让于连的内心自白,与瑞娜儿等人的内心自白作为对照,表示于连执着自己的想象,露出虚伪与乖张的性格。这也一个意思。
到了下文,振保想与妍蕊终止这段关系时的说辞。
最后他找到了相当的话,他努力弓起膝盖,想使她抬起身来,说道:“娇蕊,你要是爱我的,就不能不替我着想。我不能叫我母亲伤心。她的看法同我们不同,但是我们不能不顾到她,她就只依靠我一个人。社会上是决不肯原谅我的——士洪到底是我的朋友。我们的爱只能是朋友的爱。以前都是我的错,我对不起你。可是现在,不告诉我就写信给他,那是你的错了。……娇蕊,你看怎样,等他来了,你就说是同他闹着玩的,不过是哄他早点回来。
尽管母亲辱没了他的逻辑,但母亲还是成了振保离开她的理由。
此外还有一点,很隐晦的地方。
然而那天晚上,睡在她床上,他想起路上碰见的艾许太太,想起他在爱丁堡读书,他家里怎样为他寄钱,寄包裹,现在正是报答他母亲的时候。他要一贯地向前,向上。第一先把职业上的地位提高。有了地位之后他要做一点有益社会的事,譬如说,办一贯贫寒子弟的工科专门学校,或是在故乡的江湾弄个模范的布厂,究竟怎样,还是有点渺茫,但已经渺茫地感到外界的温情的反应,不止有一贯母亲,一贯世界到处都是他的老母,眼泪汪汪,睁眼只看见他一个人。
振保在街上碰见故人,无端想起自己读书时的光景,便坐在床上回忆,一开始是家中如何支持他,到最后要为社会弄个布厂。振保涵游在自己的想象里,还未到成败之时,却已感到世界对他含情脉脉的温柔,而有这个温柔似乎早已成功了。
振保犯了一个年轻人或者是年轻男人的混,叫使命感。使命感吸引人在于,他最后有个审美意义上的升华。而张爱玲描写时,不止有一个母亲,仿佛是世界到处是他的老母。这一句听起来更像是在骂振保。张爱玲用人称的变化暗暗讽刺了振保的心理。当然,这个人称在不同情境下的变化,很多作家都用过,不再说了。
娇蕊熟睡中偎依着他,在他耳根子底下放大了的她的咻咻的鼻息,忽然之间成为身外物了。他欠起身来,坐在床沿,摸黑点了一支烟抽着。他以为她不知道,其实她已经醒了过来。良久良久,她伸手摸索他的手,轻轻说道:“你放心。我一定会好好的。”她把他的手牵到她臂膊上。
她的话使他下泪,然而眼泪也还是身外物。
振保不答话,只把手摸到它去熟了的地方。已经快天明了,满城暗嗄的鸡啼。
振保沉浸在感动,任何人都成了身外之物。这个感动,就是自振保拒绝了玫瑰后,对自己人生从头到尾的控制与策划,所以说,振保的扇子却还是空白,而且笔酣墨饱,窗明几净,只等他落笔。
虽说如此,振保还是把手摸到它去熟了的地方。。
故事的后半段,关于振保和烟鹂的故事,其实没有必要说了,因为这最后属于意料之内的发展,是在戏剧意义上的必然,毕竟前面埋了这么大一个扣子,最后要解开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田园牧歌,对振保来说烟鹂虽不喜欢,但也是田园牧歌的一部分,他接受了她。而摧毁振保的,就是这一以贯之的精神被破坏。
振保想道:“我待她不错呀!我不爱她,可是我没有什么对不起她的地方。我待她不能算坏了。下贱东西,大约她知道自己太不行,必须找个比她再下贱的。来安慰她自己。可是我待她这么好,这么好——”
振保最后还在喃喃,自己对烟鹂多么好,看到这里我觉得振保是真傻,傻到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他一开始的精神图景本就是虚伪的执念,而这执念给了他自信,他认为事情会像他料想的一般,哪知道烟鹂出轨,所以振保的逻辑崩溃了。
这也是为什么振保要报复性的,对自己以往的“善良”加以破坏,不惜带着妓女到家门口,他之前可被人称为柳下惠的。
砸不掉他自造的家,他的妻,他的女儿,至少他可以砸碎他自己。洋伞敲在水上,腥冷的泥浆飞到他脸上来,他又感到那样恋人似的疼惜,但同时,另有一个意志坚强的自己站在恋人的对面,和她拉着,扯着,挣扎着——非砸碎他不可,非砸碎他不可
振保想却无力毁坏这股“善良”了。文内也常写振保疼惜自己,猜是世界的温柔,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
最后振保又做回了好人,从此之后要靠前半生的惯性活下去了。振保的命运,就映照了桃花扇——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些也是“桃花扇”,撞破了头,血溅到扇子上。就在这上面略加点染成为一枝桃花。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