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霸王別姬》中,為什麼程蝶衣選擇在文革結束之後自刎?
為什麼程蝶衣沒有在對段小樓徹底失望,對所有人徹底失望的文革中自刎?而是在文革結束之後,與段小樓重聚的那天自殺了?
一個人自殺的原因肯定是因為生無可戀。程蝶衣一生最在乎也只在乎的是京戲和師哥段小樓。京戲在文革中遭受了重創,在程蝶衣看來是亡了;段小樓在文革中也被斗,被斗的失去人性,已經沒有了霸王當初那種天不怕地不怕地硬氣。程蝶衣最在乎的人和事都算毀了。
也許他在文革中曾想過自殺,只是京戲雖亡,段小樓好歹人還在,可能一直抱著希望和師哥再一起唱一次戲。文革結束後有這麼一次機會,他也算是願望圓滿了。再加上段小樓的一句:「錯了,又錯了」,提醒了程蝶衣原來他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他這一生的寄託原來都不是應該存在的,恍然一場大夢初醒,這是徹底地絕望,所以只好刎頸,就像虞姬別霸王一樣。雖然是因為絕望,到底也做到了從一而終。
程蝶衣是一個痴人,戲和生活分不開。當初唱《思凡》,因為生活中認定自己是男的,所以始終不肯在戲裡承認自己是女的,他不知道生活和戲不是一碼事。後來段小樓用極端的方式讓他承認自己是女的,他才是恍然大悟,原來他最在乎的師哥也希望他是女的。於是,他把這帶進了戲裡,但從此沒有從戲裡走出來。
文革中段小樓和程蝶衣被斗那一次,段小樓失去理智後,程蝶衣說:「你們都騙我,全都在騙我。」說的是段小樓許他「正宮娘娘」的話是騙他,師父所說這世上是人就要聽戲的話是騙他,袁世卿所說京劇是國學之精粹也是騙他……在那一刻他就絕望了。只是生生堅持等了十一年,只為和師哥再見一次,再唱一回。早就做好了離開這世上的準備,只是段小樓的一句話錯了點醒了他。他醒悟了,絕望了,卻又不肯醒來,於是選擇一直呆在戲裡,用戲裡虞姬別霸王的方式和段小樓告別。
拋開小說,單談電影。
為何而死?
這是電影中的一幕。正是從這一刻開始,程蝶衣對自己的性別定位已經變了。
電影裡面很多人痴迷於程蝶衣的「虞姬」,他們都為她喝彩,為她瘋狂,而他師兄那句「我是假霸王,你是真虞姬」正解釋了這一切。
他不是在扮演一個女人,在他心裏面,他就是一個女人,所以他能把女人的媚態表現出來,正是這個讓人為他著迷。
他時時刻刻記住這句「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
所以他才會愛上他的師兄,才會愛上那個舞台。
文革中她經歷了很多,她有沒有尋死的念頭?
也許有,可大概不是失敗了就是打消念頭了。
最後他卻死了。
「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
他喃喃自語著。
幾十年的夢一昔破滅。
那麼他唱的「虞姬」算什麼?愛著的師兄又算什麼?這幾十年又算什麼?
影片里他不掩飾對師兄的愛,也敢於當面嘲諷挑釁菊仙,他痴痴地幻想著「一輩子」。但那都是因為他覺得菊仙能讓師兄喜歡,他自然也行。
你從小堅持認定了一件事,可在你漸漸老去時才知道那是假的。而且還是那麼至關重要的事。
通通是假的。
我想他只剩絕望了。
這是哥哥張國榮2002年2月22日在香港中文大學的演講中的一段,可以很好的回答這個問題。
我不知道結局為什麼要自殺,估計是覺得悲劇結局更能讓人印象深刻吧,也想讓程蝶衣這個人物更純粹一些。其實我更喜歡小說的結局。
「好似過了一千年,隔了陰陽界。 君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以前初中第一次看霸王別姬,看完心裡難受,別無他感。前幾天突然想再看一遍,除此之外還看了原著。感觸實在太多。一是李碧華故事情節的合理性和文字的老練,二是張國榮和鞏俐張豐毅的演技實在爆表。
還有,張國榮的扮相實在太好看了!!別告訴我是個人五官端正京劇扮相都會好看,後來雷漢也有虞姬的扮相,雷漢演小四兒的時候五官那叫一個端正,可是虞姬的扮相果然還是少了張國榮的那份柔美,太剛毅。
這部戲裡其實除了蔣雯麗的小豆子之母演技開頭有些許做作之外,每個人的演技都是水平超高,張國榮鞏俐為最。
張國榮的虞姬,扮相好看,眼神有情,動作到位,細節美滿,讓人感覺只有廢了心思來研究過程蝶衣的角色後才能發到這種感覺,張國榮對程蝶衣的把握好比程蝶衣對虞姬的把握,正如袁四爺的評價,男怕夜奔,女怕思凡,獨你程老闆的虞姬,快入純青之境。
再聯想到哥哥自己最終的命運,心更是痛。可能也正是如此,張國榮的程蝶衣,也快入純青之境。
程蝶衣對段小樓的感情,是師哥,是兄長,是慈父,是同班,是情人,是被母親拋棄之後第一個可以為他遮風避雨的「父親」「哥哥」的角色,是無數次受人欺負,被杖責驅逐的時候那個為他承擔一切的「保護者」「情人」的角色。
程蝶衣對段小樓的依賴,是因為生命中父親角色的缺失,是因為他從小和母親生活在煙花地界潛意識中女性意識的過度濃重,是因為後來孱弱的身子骨演不了霸王只能以虞姬自居的演藝之路,是因為他從小缺失的安全感對於楚霸王這種英雄氣概的嚮往,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小豆子對小石頭相依為命的感情。
程蝶衣,「我這輩子就是想當一次虞姬」無奈他和菊仙相比,同為霸王的虞姬,只因性別之差,菊仙可以光明正大的為小樓活,為小樓死,堂堂正正的嫁進段家的門,堂堂正正的為小樓生子,為小樓出氣。而他不能。他為小樓所做的一切,再重大再恥辱都只能背著所有人偷偷的,到了送給愛人的玫瑰都凋謝只剩尖刺變成利劍被愛人親手插進胸膛。
他這一輩子都為別人活,只有最後想為自己一次,最後他自己想做的了結,也只是在張國榮對電影的改編里得到了美麗的終結,李碧華心狠,不給他這個機會,原著的結局才是令人真正心碎,「後來他跟團回了北京」一句話,輕鬆了結,最後泯然眾人,形同陌路,相忘於江湖,這對嚮往虞姬之死,嚮往為霸王而亡的蝶衣來說,是最心痛的結局。很現實,但讓人心碎。
菊仙被人罵了一路,說她橫刀奪愛,禍端之首,「自打你貼上這個女人,我就知道完了,什麼都完了」還有人看不慣程蝶衣的不瘋魔不成活,罵蝶衣愛作,娘娘腔,而我覺得,實際上最該被罵的人被人忽視了。段小樓欠菊仙和蝶衣太多了,他看似有擔當,實則避重就輕,捨本逐末。所謂大男子主義,菊仙和蝶衣都想保,誰都不想傷害,最後實際上結果是所有人都因此淪落。蝶衣瘋狂了,墮落了,連菊仙這個堅強到心疼的女人最後穿著成親那天的紅衣上吊。原著中最讓人不可理喻的是小樓一直都知道,他是知道的,他只是不說,他只是一邊默默的接受兩個虞姬對他的好,一邊看著兩個虞姬為他征戰不休,受苦受難。最後只是一句,「我…我和她的事都過去了,請你,請你不要怪我。」
虞姬們最怕的不是霸王的殉情,是霸王的背叛,霸王的拋棄。
霸王都沒了,虞姬還是虞姬嗎。
戲演到最後,不是霸王別姬,反倒成了姬別霸王了。
要說霸王別姬,說是講霸王和虞姬的故事,倒不如說是兩個虞姬的故事。
菊仙和蝶衣,都是最愛小樓的人,他們是仇敵,也是最能理解彼此心境的人。因為他們愛的是同一個人,愛的方式不同,受到的傷害不同,但是愛一定是一樣的。
他們都是真虞姬,只有段小樓是假霸王。
他們都沒錯,錯的是這世道。
「帝王將相,才人佳子的故事,諸位聽得不少。那些情情義義,恩恩愛愛,卿卿我我,都瑰麗莫名。根本不是人間顏色。
人間,只是抹去了脂粉的臉。」
「師弟!」
小樓搖撼他:「戲唱完了。」
蝶衣驚醒。
戲,唱,完,了。
燦爛的悲劇已然結束。
華麗的情死只是假象。
他自妖夢中,完全醒過來。是一回戲弄。
太美滿了!
強撐著爬起來。拍拍灰塵。嘴角掛著一絲詭異的笑。
「我這輩子就是想當虞姬!」
他用盡了力氣。再也不能了。
在此也紀念,永遠的張國榮。
你把程蝶衣看作人民,
段小樓看作國家,
再看一遍這個電影。
看了近十遍電影和小說之後的一點感想,剛好也回答了這個問題。
因為「他是假霸王,而你是真虞姬」程蝶衣的一生就是因為這個角色而活,他入了戲,愛了師兄,也終於成了「女兒身」。他覺得自己就是虞姬,虞姬活在他心裡,而段小樓不是,段小樓是個假霸王,他是演的,他不是他程蝶衣的霸王,他是菊仙的霸王。當最後他終於承認了現實,自己是男兒身,自己不是虞姬,給不了一個正常女人給小樓的東西,他不能為他生兒育女,也不能給他正常的家庭,虞姬就死了,他心裡的虞姬死了。虞姬是拿那把劍自殺的,他也親手把那個虞姬殺死。
因為段小樓不是原來的段小樓了,而程蝶衣還是原來的程蝶衣
據說是張國榮和張豐毅要求加的這段戲,原著並沒有自刎。
對完美主義的程蝶衣來說離開這個太不完美的世界可能是最好的選擇吧
因為他終於明白自己是男兒身,他無法超越性別的去喜歡霸王。
錯了,之前的都錯了
程蝶衣被送去張公公房間時 真正的人生才開始 而在這個開始 他最終的命運已被道破—— 那個人說 :虞姬最後還不是一死
蝶衣的心愿,便是與師哥唱一輩子的戲,分不清戲裡戲外的他,在戲中自刎是非常自然而然的了。選擇在文革後,是因為只有這個時候他們才可能再在一起唱戲。
第一次出演公公的堂會後,小石頭對小豆子說,楚霸王要有這把劍,那他肯定當了皇上,你就是正宮娘娘了!(小石頭說的是楚霸王,不是"我"),而小豆子不假思索的說,我定要送你這把劍!(那我就可以跟你廝守一生了啊哈哈)。
文革批鬥時,小樓背叛,蝶衣恍悟被騙,服了慫的楚霸王即使有了這把寶劍,也不可能讓自己當上正宮娘娘啊!
最後,二人同台唱戲,霸王正是拿著這把劍,而虞姬也用了這把劍自刎。霸王沒當上皇上,自己沒成正宮娘娘。這是對十一年前一番恍悟的了結吧。
ps.文革時,紅衛軍讓那些老戲曲家跪在地上,自己給自己化妝,大家都畫得人不人鬼不鬼極其粗糙,只有蝶衣,將自己畫得很精緻,並且還跑過來像往常一樣幫自己的師哥畫。看到這裡好心痛。
這一生,了無牽掛。你還好,便放心走了。
其實原著里蝶衣並未自刎。多年後他們在香港重聚,回憶物是人非。
那個時候大概從夢裡醒來了吧
年輕時代的段小樓可謂是個霸王。甚至面對袁世卿時也有脾氣,敢於表達真性情。包括日本兵來了,他也絲毫不懼。但是你看到文革時期時,假霸王終歸是屈服了,他面對紅衛兵時候的唯唯諾諾。遊行時候,他曾經拚命爭取的女人菊仙,也被他貶得一文不值,甚至說出了他是妓女,而後又慘痛揭發了蝶衣。很多處都表現出了霸王吧,無論真假的霸王都在虞姬心中走遠了。
正所謂,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除了程蝶衣生無可戀,我覺得程蝶衣對後人的一種警示吧,就算革命成功了,就算社會進步了,京戲永遠是國粹。他誓死捍衛京戲,並且不惜以死來演繹完這場霸王別姬的戲,是對歷史的一種還原。還有就是他記得師父說得那句,從一而終。
需要明確的一點就是程蝶衣一生都是活在夢中的,不管經歷了什麼他的心一直沒有從戲中走出來,到了自殺之前他發現這門戲已經唱完了,霸王終究也是死了,自己面對被生活折磨的沒有一絲霸王之氣的「霸王」早已沒了繼續活下去的盼頭,死了也算是完美謝幕。
回答:只為「成全」二字。
伏筆。小豆子在唱虞姬之前就對師哥有情,卻不知道該怎麼辦,師哥從冰天雪地挨罰回來小豆子隔著被子摟住他開始,這分感情就是後來瘋魔的一個伏筆。
導火索。當從師哥的逼迫中說出「我本是女嬌娥」,小豆子順從內心的感情希望自己是女的,就可以和師哥在一起,他也覺得師哥認同自己的女兒身,便從此將自己當做女嬌娥,成了師哥的虞姬,演了三百多回的夫妻,那時他很幸福。他的純粹,無論是對師哥的感情,還是對戲的熱愛,這土壤都允許,都讓他快樂。
但是,後來他發現,旁人並不像他那樣純粹,他不戴面具,只有一張臉。可師哥在台上是霸王,在家是丈夫,他不明白也不接受。
錯了。師哥推他入魔境,最後卻以一句「錯了」將他連根拔起,他醒了,不瘋了,也不成活了,虞姬要死了,不能錯。
似乎浮生如夢,真真假假,一切又回到了原點,然而又不是原點,蝶衣是一個不想醒的夢中人,因為他就是夢,一生只為一個夢,從此生也不是生,活也不是活。
蝶衣最後的笑是解脫的釋然的,他們歷經磨難走到最後故人皆去,朝代更迭時過境遷,和霸王別姬一樣的情節,只剩霸王虞姬,霸王說自己唱不動了,虞姬說再來,是再來最後一次的意思,霸王終究是唱不動了也真正不想唱了,虞姬懂霸王,懂世間萬物有開始就有結束,怎麼結束他知道。
師父說的從一而終是蝶衣的信仰,少一月,一天都不是一輩子,這裡就是他虞姬的盡頭。
這一路走來千難萬險都經過,正如袁四爺說陽污陰穢,卻是觀世音菩薩歡喜無量,蝶衣最後的表情是滿足的歡喜的,人生如一場大戲,有起有落有悲有喜,風來雨去,最後只有霸王和虞姬,陪霸王到最後他心滿意足,他在戲中死去,最終化為虞姬,真正的成為了虞姬,用一生唱一場戲。
最後,耳邊迴響著小樓說他不瘋魔不成活,師父教他人得自己成全自己。
突然想起了《黑天鵝》,也是這麼個故事。
藝術在現在這個時代很難了吧。
蝶衣沒有死,死的是虞姬。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沈騰微博上關於張國榮的言論?
※如果張國榮老了而不是這樣走了,你們還會懷念他嗎?
※張國榮做過哪些令人暖心或者感動的事?
※如何評價唐鶴德?